《爱国词四首》2

合集下载

九下课外古诗词二(南安军别云间等四首)

九下课外古诗词二(南安军别云间等四首)

南安军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意】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主旨】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一、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与这句意思相似的文天祥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二、诗文赏析“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颔联写作者以拘因身份途径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一时非。

”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颔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河依旧与城郭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亡国之痛和对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

尾联中“饿死真吾志”,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感人肺腑。

全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写出了诗人被俘后经过家乡时真切的思想感受。

三、问答题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四首爱国诗词

四首爱国诗词

四首爱国诗词1.《从军行二首·其一》 - 李颀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2. 《从军行七首·其四》 -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 《出塞二首·其一》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 《少年行四首·其三》 - 王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5.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岑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6.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 《从军行》 -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9. 《示儿》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 -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 《过零丁洋》 -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留取丹心照汗青。

12. 《石灰吟》 -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 《凉州词二首·其一》 -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爱国词四首》

《爱国词四首》

三、“记得当年全盛时”一句在全词 中起什么作用?
引出下文,由“悲凉地”转入 下文的回忆 :“花弄影,月流辉, 水精宫殿五云飞”的“全盛时”。
四、 鉴赏“花弄影,月流辉,水精 宫殿五云飞。”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 云飞。”渲染过去皇宫中的太平 祥和气氛,抒发对过去的怀念和 眷恋。对比眼下的惨痛现实,从 而反衬当前的惨象。
心之所系 身之所在 用典:志之所向
主旨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作者通 过想象故国的种种情景,表达了 对南宋故国深沉的怀念,对元统 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抒发了亡 国的深哀巨痛,充满着强烈的民 族自尊心。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
刘辰翁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 号须溪,吉州庐陵人。他为官时间 短,并对专权误国的贾似道不满, 一直难以实现政治抱负。宋恭宗德 佑元年(1275),文天祥起兵勤王, 他曾参与活动。南宋灭亡后,隐而 不仕。
刘辰翁所作诗文词很多,以词 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经历了南宋覆 亡和元朝政权趋于巩固的两个时期。 对这期间的社会现实,他的词能以 鲜明的立场和态度予以反映。其词 不假雕琢,悲咽沉痛。他是南宋遗 民中,反映爱国思想最深切感人的 一位词人。
敌寇依然嚣张,而自己已 年老无力报国,所以沉思 往事,壮志未酬,满腔悲 愤。
理想与现实对比
词人没有料想到,一生 虽有抗敌报国的壮志, 却长期被投闲置散。被 迫退隐,实为不满。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主 旨
这是一支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 浩歌,表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襟怀 及其对南宋统治者丧权辱国行为的 批判。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 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 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 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 满衣。

九下【词四首】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满江红

九下【词四首】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满江红

一、整体感知——内容情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夜里酒醉后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 了响彻号角声的连营。想起在军营里与部 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 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一、整体感知——内容情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写作背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 居江西上饶之时。淳熙八年(1181),辛 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 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他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 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 寄给陈亮的。
3.“异”字有什么作用?
1.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风光不同。
4.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念家乡但又因没有 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而没有办法 回去的矛盾心理。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 军征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思乡 忧国的情怀;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 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心理。
持节云中, 以魏尚自喻,渴望朝廷能像 何日遣冯唐 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 西北望,射天狼。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 指侵扰西北边境 的决心。
的西夏军队。
四、拓展延伸——爱国名句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代还有很多人抒写 了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句爱国诗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年级爱国古诗合集四篇

二年级爱国古诗合集四篇

二年级爱国古诗合集四篇二年级爱国古诗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鼓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宋·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诵读(二)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诵读(二)

首联:奠定了全诗感伤忧郁的基调 ——未见时的苦苦思念 与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伤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渲染烘托 了离愁别绪。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巧用双关、 “丝方尽”——隐指“思方 比喻表达生 尽” 死不渝的忠 “烛 泪”—— 隐指相思之 贞爱情 泪 就像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 烛泪,我对你的爱坚贞不渝、至死方休。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颔联写晚眺远景。诗人傍晚登上城楼,看到溪云乍 起,夕阳沉落,山雨降至,风声满楼,这些景物描 写层层推进,极力营造出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这 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 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 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 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 古传咏的名句。 (赏析)
诗歌主旨
本诗以深挚的感情,含蓄委婉地 咏叹爱情的忠贞,以女性的口吻抒写 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寓有 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表现出 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 辛弃疾(1140.5.18- 1207.10.3),南宋爱国词 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 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 号“稼轩居士”。汉族,历 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 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 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 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替、帮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研读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离别 春风 凋零
相见的机会真是十分难得,分别时也是难舍难分 况且又正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 加使人伤感。 ——暮春时节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惊艳的爱国诗词

惊艳的爱国诗词

惊艳的爱国诗词白马篇——【唐】李白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清明二首——【唐】杜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陆游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白马篇——【魏晋】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九歌·国殇——【先秦】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宋】岳飞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下册《词四首》理解性默写(一)渔家傲(范仲淹)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抒发诗人思家念亲、却要立功边关的豪情。

2.《渔家傲·秋思》中的句子与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同样表达、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既写出了边关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又抒发了将士们功业未成的怅惘之情。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活用“燕然勒功”典故的诗句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6.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思乡与报国心理矛盾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勾勒的是山衔落日、紧张萧瑟的边地悲壮场面。

8.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描写塞下秋景之“异”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9.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运用互文的修辞抒发将士们思乡之情,同时暗讽宋10.“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不禁让人想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表现出苍凉悲壮情绪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2.《渔家傲·秋思》一词中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13.《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4.《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之所系 身之所在
想像
用典:志之所向
简要分析“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两 句在词中的作用。
“想故国”,点明上片所写的都是对沦陷了 的故都临安的遥想。“故国高台月明”,与李 煜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的 情景感情相似,表达了对故国的无限怀念。 “独坐青灯”,指词人现在所面临的处境:独 处庐陵的山中,面对如豆的青灯,悲凉寂寞。
一、对照注释,理解上片
天意从来 高难问, 况人情、 老易悲如 许。
更南浦, 送君去!
皇上的想法从来很难 问清楚,上头很快忘记 了伤痛。表明作者悲愤 满怀。
又要到南浦,送你到遥远的 贬所去了。过渡句,点明送 别地点
二、对照注释,理解下片
凉生岸柳催 残暑。 耿斜河、 疏星淡月,
凉风从岸边柳树吹 过来,吹走了酷热。 明亮的银河,稀疏的 星星,淡淡的月光, 还有几抹云絮在慢走。 借景抒情。渲染悲凉 气氛,突出依依难舍 之情。
鹧鸪天· 建康上元作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张元幹
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自号芦川 居士,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 人,出身于世代仕宦家庭。自小有志于学,胸 怀壮志。在靖康之变时,曾作为李纲的僚属积 极参加抗金斗争,后李纲被罢官,张也因而得 罪。不久,汴京沦陷,他避难江南,宋高宗绍 兴元年,愤于秦桧的卖国行径,休官还乡。
桧又指使他的爪牙诬陷胡铨,把他除名,由福 州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当时寓居福州 的张元幹,不顾个人安危,写了这首词相赠, 并与之饯别。,表现了词人坚持正义、刚正不
屈的斗争精神,抒发了“抑塞磊落之气”。
一、对照注释,理解上片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 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梦境:梦中回 到汴京,敌营响 起号角,一片衰 败的景象。表达 对沦陷的汴都的 感伤和怀念。
一、对照注释,理解上片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为什么昆仑山倾倒了, 黄河决堤,洪水泛滥,乡 村野兽横行,一片荒凉? 写北宋沦亡,侵者横行肆 虐。
“昆仑倾砥柱”,犹言天塌了下来,喻指北宋沦亡。 “九地黄流乱注”,喻指在金侵略者的铁蹄的大肆蹂躏 下,中原大地到处都是灾难。 “聚万落千村狐兔”,喻指此时的中原大地,一片荒凉, 只有野兽出没。
张元幹兼善诗词,以词名世。他 的词,在靖康之变前,多是婉约清丽 之作,经大战乱后,词风多有慷慨悲 凉之音。他和张孝祥的豪放词作,上 继苏轼,下启辛弃疾,被看作是豪放 词派继往开来的词作。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四年 前,枢密院编修胡铨上书皇帝,要求皇帝斩秦
桧、孙近等投降派的头,遭到迫害。这年,秦
断云微度。
二、对照注释,理解下片
万里江山 知何处? 回首对床 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极言友人贬地之遥 远,坦言我们之间, 志气相投,情同手足。 友人的贬所千里迢迢, 雁都飞不到,写好信 又怎样寄给你呢?多 么令人悲摧肝肠!直 接抒情。
二、对照注释,理解下片
目尽青天怀 望君站得高些, 看得远些。难道我 今古, 们能学那些青年男 肯儿曹恩怨 女,在临别时哭哭 啼啼,卿卿我我吗? 请让我们举起酒杯 相尔汝! 吧,再干一杯,让 举大白, 我唱一支《贺新郎 》为君壮行!用超 听《金缕》。 脱达观的气度和襟
柳梢青· 春感
刘辰翁
刘辰翁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
吉州庐陵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考进士 时,因在廷试对策中得罪了权臣贾似道, 被降为丙等。曾任濂溪书院院长、临安府 学教授。宋恭宗德佑元年(1275),他的同乡、 同门文天祥起兵勤王,他曾参与活动。南 宋灭亡后,隐而不仕。
本词的主旨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表 达了作者对南宋故国表示深沉 的怀念,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 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巨 痛,充满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②。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 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 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 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 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这两句 收结上文,开启下文。
“辇下风光”三句分别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态度?
“辇下风光”指临安繁盛是热闹繁华的风光; “山中岁月”指作者在山中度过的寂寞隐居岁月; “海上心情”引忠臣苏武牧羊海上不忘故国之典, 作者以之自况。 对作者来说,大宋被蒙古灭亡后,故国重游, 已物非人非,别是一番愁苦在心头。“山中岁月” 是其身之所在;“辇下风光”是其心之所系;“海 上心情”是其志之所向。作者对故国的忠诚,虽死 未悔,令人击节赞叹不已。
怀来宽慰友人。
请分析出上下片所抒发的不同感情,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品格?
上片感叹时局,反映金兵侵略带。 表达了作者刚正不一,坚持正义,凛然 无畏的气魄和深切同情友人的品格。
三、思考:这首词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
用了借景抒情、用典抒情、议论抒 情,以及比喻等修辞手法,表现出“忠 愤气填膺”的强烈正义感、大无畏精神 和深沉爱国思想。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 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内容)
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 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 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 析。(表达技巧)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 么用意?请简要分析。(表达技巧)
刘辰翁所作诗文词很多,以词的
成就最为突出。他经历了南宋覆亡和
元朝政权趋于巩固的两个时期。对这
期间的社会现实,他的词能以鲜明的
立场和态度予以反映。其词不假雕琢, 悲咽沉痛。他是南宋遗民中,反映爱
国思想最深切感人的一位词人。
南宋沦亡后,刘辰翁在外流落 多年,晚年在故乡的山中隐居。此 词就作于隐居期间。春感,实际上 是在元宵节里的感想。
二、 朗读:上片写什么?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元统治下的 铁马蒙毡, 拟人 临安城愁苦 银花洒泪, 悲哀的气氛 春入悉城。 对比
街头演出的都是异族的 笛里番腔, 鼓吹杂戏。在怀有华夏 街头戏鼓, 民族感情的人们听来, 不是歌声。 简直是刺耳的噪音
想像
三、 朗读:下片写什么?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那堪独坐青 灯,想故国 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 山中岁月, 海上心情。 过渡句:收结上 文,开启下文。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 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 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 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