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结构计算软件的分析模型与使用

常用结构计算软件的分析模型与使用
常用结构计算软件的分析模型与使用

常用结构计算软件的分析模型与使用

按语:读了工业建筑2005-5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常林润、罗振彪“常用结构计算软件与结构概念设计”一文,感到其内容、观点对更深层次讨论PKPM很有有帮助,现分几个部分摘编如下,供网友发帖时参考,其目的是将J区的讨论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TAT的分析模型与使用。

二、SARWE的分析模型与使用,

三、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各项性能。

四、现阶段常用的结构分析模型。

五、结构计算软件的局限性、适用性和近似性。

六、抗震概念设计的一些重要准则。

七、结语。

一、TAT的分析模型与使用

TAT是中国建科院开发的,程序对剪力墙采用开口薄壁杆件模型,并假定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零。这使得结构自由度大为减少,计算分析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薄壁杆件模型采用开口薄壁杆件理论,将整个平面联肢墙或整个空间剪力墙模拟为开口薄壁杆件,每个杆件有两个端点,每个端点有7个自由度,前6个自由度的含义与空间杆单元相同,第7个自由度是用来描述薄壁杆件截面翘曲的。开口薄壁杆件模型的基本假定是:

1)在线弹性条件下,杆件截面外形轮廓线在其平面内保持不变,在平面外可以翘曲,同时忽略其剪切变形的影响。这一假定实际上增大了结构的刚度,薄壁杆件单元及其墙肢越多,则结构刚度增加程度越高。

2)将同一层彼此相连的剪力墙墙肢作为一个薄壁杆件单元,将上下层剪力墙洞口之间的部分作为连梁单元。这一假定将实际结构中连梁对墙肢的线约束简化为点约束,削弱了连梁对墙肢的约束,从而削弱了结构的刚度。连梁越多,连梁的高度越大,则结构的刚度削弱越大。

3)引入了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零。

实际工程中许多布置复杂的剪力墙难以满足薄壁杆件的基本假定,从而使计算结果难以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1)变截面剪力墙:在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结构中,常存在薄壁杆件交叉连接、彼此相连的薄壁杆件截面不同、甚至差异较大的情况。由于这些薄壁杆件的扇形坐标不同,其翘曲角的含义也不同,因而由截面翘曲引起的纵向位移不易协调,会导致一定的计算误差。

2) 长墙、短墙:由于薄壁杆件模型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而长墙、短墙是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构件,其几何尺寸也难以满足薄壁杆件的基本要求,采用薄壁杆件理论分析这些剪力墙时,存在着较大的模型化误差。

3)多肢剪力墙:薄壁杆件模型的一个基本假定就是认为杆件截面外形轮廓线在自身平面内保持不变,在墙肢较多的情况下,该假定会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4)框支剪力墙:框支剪力墙和转换梁在其交接面上是线变形协调的,而菜用薄壁杆件理论分析框支墙时,由于薄壁杆件是以点传力的,作为一个薄壁杆件的框支墙只有一点和转换梁的某点是变形协调的,这必然会带来较大的计算误差。

5)框架梁与剪力墙的连接:在一般情况下和剪力墙垂直相连的框架梁,其受剪力枪的约束并不强,梁这一端的弯距并不大。但用薄壁杆件理论分析剪力墙时,梁要通过刚臂与薄壁杆件的剪心相连,其结果是强化了剪力墙对梁端的嵌固作用,使梁端弯距计算值偏大。

6)柱、墙上下偏心:程序将在上(薄壁)柱下端加一水平刚域,刚域的存在对结构整体刚毒有较大的影响。

7)对悬挑剪力墙,无楼板约束的剪力墙等也不适合采用薄壁杆件单元计算。

TAT软件可用于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及筒体结构,但应用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剪力墙进行处理以减小计算误差。

1)剪力墙的输入处理:对长度超过8m的剪力墙和多肢剪力墙应在适当位置,按照使每个薄壁柱的刚度尽量均匀的原则人为设置计算洞口,这样可使壁柱的受力更符合实际。当洞口较小时,在实际施工时按无洞处理。

2)剪力墙洞口的处理:因为TAT采用薄壁柱模型,每层薄壁柱上下各有一个节点与上下层的柱、薄壁柱或无柱节点相连,通过这样的连系将上下层的力传递计算,当上下层的洞口不对齐时,由于洞口会切割一个薄壁柱为2个或更多。造成上下节点不一一对应,使上下层传力混乱,这时应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处理。剪力墙的洞口一般分对齐、开通、忽略三种处理方法。

3)框支剪力墙处理:对于框支剪力墙,用薄壁柱模拟的剪力墙有个传离问题,上部薄壁柱只能传给下一个点,而下部往往是由多个点支撑上部剪力墙的,这时应对框支梁上的剪力墙进行离散化处理,将计算产生的误差控制在局部平面内,这样才能在结构整体分析中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然后再利用高精平面有限元程序对关键部位进行细致的内力分析。

TBSA其计算原理和TAT相似。

二、SATWE分析模型与使用

SATWE是用墙元来模拟剪力墙的。SATWE中的墙元是在板壳单元的基础上构造出的一种通用墙元,它采用静力凝聚原理将由于墙元细分而增加的内部自由度消去,将其刚度凝聚到边界节点上,从而保证了墙元的精度和有限的出口自由度,而且墙元的每个节点都具有空间全部6个自由度,可以方便地与任意空间梁、柱单元连接,而无需任何约束,同时也降低了剪力墙的几何描述和板壳单元划分的难度,提高了分析效率,板壳单元是目前模拟剪力墙的最理想单元,SATWE选用了这一单元并对墙元的细分和墙上开洞作了自动化处理。

板壳单元模型的主要特点是用每个节点6个自由度的壳元来模拟剪力墙单元。剪力墙既有平面内刚度,又有平面外刚度,楼板既既可以按弹性考虑,也可按刚性板考虑,这是一种接近实际情况的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1)具有平面内、外刚度,可与空间任何构件连接,较好的反映剪力墙真实收力状态,其刚度一实际刚度较为一致。2}通过静力凝聚形成墙元来模拟剪力墙,解决了剪力墙模型化的问题。3)允许剪力墙洞口不对齐,适用于较复杂的结构,较真实地分析出剪力墙的内力和变形。4)结构自由度数目增多,计算工作量增加,计算效率有所降低。

SATWE在对楼板的处理上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假定:1)假定搂板平面内无限刚。2)假定搂板分块平面内无限刚。3)假定搂板分块平面内无限刚,并带有弹性连接板带。4)假定搂板为弹性楼板。为提高计算效率,在保证一定的分析精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采用不同的楼板假定。

在使用SATWE软件时,值得注意的有两点:1)墙元的划分,并非越细越好。当墙

元划分过细时,由于单元有一定的厚度,当单元的长、宽、厚比教接近时,墙单元就不能再作为墙单元计算。2)在地震作用分析时,程序对振型分解法提供了两种解法:总刚分析法和侧刚分析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墙元侧向节点自由度的处理上,前者将其作为子结构的出口自由度,参加总刚的集成,后者将其作为子结构的内部自由度,在单元计算阶段就凝聚掉,这就造成墙元之间的变型不协调,使之在变形过程中可以自由开裂,使的计算出来的结构刚度偏小,尤其在采用弹性楼板假定以及错层结构中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三、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各项性能

[1]、剪重比控制:剪重比指任一楼层的水平剪力与该层及其以上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一般是指底层水平剪力与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结构的刚柔程度,剪重比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结构整体的刚度适中,剪重比太小,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偏柔,在水平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将产升过大的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剪重比过大,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偏刚,会引起很大的地震力,不经济。附规范规定:《抗规》5.2.5条“剪重比”在新规范中就是水平地震剪力系数λ。

《高规》3.3.13条出于结构安全的考虑,增加了对各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结构的水平地震效应据此进行相应调整。

[2]、位移比控制:位移比是指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弹性水位移(或层间位移)的平均值之比。位移比的大小是反映结构平面规则与否的重要依据,它侧重控制的是结构侧向刚度和扭转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更有效、更合理。

附规范规定:《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 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3倍。

[3]、周期比控制:周期比使指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1与以平动为主的第一周T1的比值,其主要目的是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周期比实际上反映了结构的扭转刚度和侧向刚度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同时也反映了结构抗侧力钩件布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附规范规定:《高规》4.3.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0

[4]、层刚比控制:我国的“抗震规范”和“高规”均对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比作出了规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竖向刚度变化的均匀性,防止出现突变的情况。层刚度比比较直观反映了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结构竖向规则与否的重要标志。

附规范规定:《抗规》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高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高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高规》10.2.6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E的规定。

<> 附规范规定,是后加的,欢迎斧正、补充。

四、现阶段常用的结构分析模型。

实际结构是空间受力体系,但不论是静力分析还是动力分析,往往采取一定的简化

处理,以建立相应的计算简图或分析模型。目前,常用的结构分析模型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平面结构空间协同分析模型;另一类为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1)平面结构空间协同分析模型。将结构划分若干片正交或斜交的平面抗侧力结构,但对任意方向的水平荷载或地震作用,所有正交或斜交的平面抗侧力结构均参于工作,并按空间位移协调条件进行水平力的分配,楼板假定在其平面刚度无限大。这一分析模型目前已经很少采用。其主要适用于平面布置较为规则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

2)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将建筑结构作为空间体系,梁、柱支撑均采用空间杆单元,剪力墙单元模型目前薄壁杆件模型、空间膜元模型、板壳单元模型以及墙组元模型。楼板可假定为弹性、也可假定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还可假定楼板分块无限刚。该模型以节点位依为未知量,由矩阵位移法形成线性方程求解。

五、结构计算软件的局限性、适用性和近似性。

随着计算机结构分析软件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它使人们摆脱了过去必须进行的大量的手工计算,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已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结构计算软件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有时甚至过分的相信计算软件,而忽略了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结构计算软件总是存在着一顶局限性、适应性和近似性,并非万能。如:结构模型化差别;非结构构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楼板对结构刚度的影响;温度变化在结构构件中产生的应力;结构的实际阻尼(比);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等等。有些影响因素目前还无法给出准确的模型描述,也给出简单的表达或简单的处理,受人为影响较大。加之,建筑体型越来越复杂,这就对结构计算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软件本身往往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正是因为如此,结构工程师应对所用计算软件的基本假定、力学模型及其适用范围有所了解,并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其正确性。

六、抗震概念设计的一些重要准则。

抗震分析是建筑结构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仅凭计算分析是不能保证结构安全的,抗震概念设计就成为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贯穿于结构计算分析和细部构造的全过程。抗震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路径。2)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3)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4)结构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5)宜具有合理的刚度承力分布,避免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6)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征宜接近。7)采用有效措施防止过早的剪切、锚固和受压等脆性破坏。因此,采用“约束混凝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8)在地震作用下节点的承载力应大于相连构件的承载力。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节点应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

1):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计算软件,并应了解软件的基本假定、计算模型和适用范围。

2):根据结构计算模型的特点,对实际结构采取必要的技术处理,使计算模型和实际结构尽可能的接近,以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需要。

3):概念设计是结构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它统领结构设计的全过程。运用结构概念设计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各项性能,这样才能对计算分析进行科学的判断,合理的采用。

受力分析专题练习含答案详解汇总

受力分析试题精炼 1、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 用于C物体,使A、B、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 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A 受6个,B受2个,C受4个 B.A 受5个,B受3个,C受3个C.A 受5个,B受2个,C受4个 D.A 受6个,B受3个,C受4个 2.如图所示,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物体A和B上,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地面平行,则A、B两物体各受几个力?()A.3个、4个B.4个、4个 C.4个、5个D.4个、6个 3.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 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 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C.不论B、C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D.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 4.如图3所示,一质量为M的斜面体放在水平面上,在其斜面上放一质 量为m的物体A,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上,使其沿斜面匀速 下滑,在A下滑的过程中,斜面体静止不动,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 f及支持力N是() A.f=0,N=Mg+mg B.f向左,N

砌体结构计算题

1、某单层带壁柱房屋(刚性方案)。山墙间距s=20m,高度H=6.5m,开间距离4m,每开间有2m宽的窗洞,采用MU10砖和M2.5混合砂浆砌筑。墙厚370mm,壁柱尺寸240×370mm,如下图所示。试验算墙的高厚比是否满足要求。([β]=22) 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 【答案】(1)整片墙的高厚比验算 带壁柱墙的几何特征: A=2000×370+370×240=828800mm2 y1=[2000×370×185+370×240×(370+370/2)]/828800=224.6mm y2=370+370-224.6=515.4mm I=[2000×224.63+(2000-240)(370-224.6)3+240×515.43]/3=2.031×1010mm4 i=(I/A)1/2=156.54mm h T=3.5i=3.5×156.54=548mm 山墙间距s=20m>2H=13m,查表得H0=1.0H=6.5m 纵墙为承重墙μ1=1.0 μ2=1-0.4b s/s=1-0.4×2/4=0.8 μ1μ2[β]=1.0×0.8×22=17.6 β=H0/h T=6500/548=11.86<17.6,满足要求。 (2)壁柱间墙高厚比验算 壁柱间距s=4.0m18,不满足要求。 3、砖柱截面积为370×490mm,采用强度等级为MU7.5的砖及M5混合砂浆砌筑,H0/H=5m,柱顶承受轴心压力设计值为245kN。试验算柱底截面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提示:f=l.58N/mm2,α=0.0015,砌体容重为19kN/m3) 【答案】(1)柱底截面轴心压力设计值 N=245+1.2×(0.37×0.49×5×19)=265.7kN (2)影响系数φ 高厚比β=H o/h=5000/370=13.5 影响系数φ=1/(1+αβ2)=1/(1+0.0015×13.52)=0.785 (3)调整系数γa γa=0.7+A=0.7+0.37×0.49=0.8813 (4)承载力验算

砌体结构精选材料及构件构造要求包括答案 .docx

欢迎下载B模块:砌体结构 1B:砌体结构材料及构件构造要求/ 砌体结构构造要求 1、砌体材料中块材的种类有哪些? 答:( 1)砖( 2)砌块( 3)石材。 2、砂浆的强度等级有哪些? 答:砂浆的强度等级:M15、M10、 M7.5、 M5、 M2.5 五种。 3、什么是砌体结构? 答:砌体结构系指其承重构件的材料是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 4、砂浆有哪几种? 答:(一)水泥砂浆(二)混合砂浆三)非水泥砂浆 5、一般房屋块材和砂浆强度等级如何选用? 答:对于一般房屋,承重砌体用的砖常用 MU15、MU10、MU7.5;石材常用 MU40、MU30、MU20、MU15;砂浆常用 M1、 M2.5、 M5、 M7.5,对受力较大的重要部位可用 M10。 6、砌体的种类有哪些? 答:( 1)无筋砌体,即无筋砖砌体,无筋砌块砌体,无筋石砌体( 2)配筋砌块砌体,即配筋砖 砌体,配筋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砌体。 7、提高砌体抗压强度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答:( 1)块体和砂浆的强度;( 2)块体的尺寸和形状;(3)砂浆铺砌时的流动性;( 4)砌筑质量。 8、配筋砌体主要有哪几种? 答:( 1)配筋砖砌体;( 2)配筋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砌体。 9、在混合结构房屋中,按照墙体的结构布置分为哪几种承重方案?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答: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纵墙承重体系、横墙承重体系、纵横墙承重体 系和内框架承重体系。 一、纵墙承重方案:(1)纵墙是主要的承重墙。横墙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房间的使用要 求,保证纵墙的侧向稳定和房屋的整体刚度,因而房屋的划分比较灵活;(2)由于纵墙承受的荷载较大,在纵墙上设置的门、窗洞口的大小及位置都受到一定的限制;(3)纵墙间距一般比较大,横墙数量相对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不如横墙承重体系;(4)与横墙承重体系相比,楼盖材料用量相对较多,墙体的材料用量较少。 二、横墙承重方案:( 1 ) 横墙是主要的承重墙。纵墙的作用主要是围护、隔断以及与横墙拉 结在一起,保证横墙的侧向稳定。由于纵墙是非承重墙,对纵墙上设置门、窗洞口的限制较少,外纵墙的立面处理比较灵活; ( 2 ) 横墙间距较小,一般为 3— 4.5m,同时又有纵墙在纵向拉结,形成良好的空间受力体系,刚度大,整体性好。对抵抗沿横墙方向作用的风力、地 震力以及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较为有利;( 3)由于在横墙上放置预制楼板,结构简单,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 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卩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卩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 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 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 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 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 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

(完整word)精选受力分析练习题(含答案及详解),推荐文档

精选受力分析练习题15道(含答案及详解) 1.如右图1所示,物体M 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 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关于M 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 .M 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 B .M 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 C .M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D .M 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 2、如图2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物体B 的受力个数为 ( ) A.2 B.3 C.4 D.5 答案 C 解析 B 物体受四个力的作用,即重力、推力F 、物体A 对B 的支持力和物体A 对B 的摩擦力. 3、如图3所示,物体A 、B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C 物体,使A 、 B 、 C 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A 受6个, B 受2个, C 受4个 B .A 受5个,B 受3个,C 受3个 C .A 受5个,B 受2个,C 受4个 D .A 受6个,B 受3个,C 受4个 4、如图4所示,在水平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若A 与B 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B 的受力个数可能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解析:对于B 物体,一定受到的力有重力、斜面支持力、A 的压力和A 对B 的摩擦力,若以整体 为研究对象,当F 较大或较小时,斜面对B 有摩擦力,当F 大小适当时,斜面对B 的摩擦力为零,故B 可能受4个力,也可能受5个力.答案:BC 5、如右图5所示,斜面小车M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 ,且M 、m 相对静止,小车后来受力个数为( B ) A .3 B .4 C .5 D .6 解析: 对M 和m 整体,它们必受到重力和地面支持力.对小车因小车静止,由平衡条件知墙面对小车必无作用力,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如右图所示,它受四个力;重力M g ,地面的支持力F N1,m 对它的压力F N2和静摩擦力Ff ,由于m 静止,可知F f 和F N2的合力必竖直向下,故B 项正确. 6、如图6所示,固定斜面上有一光滑小球,有一竖直轻弹簧P 与一平行斜面的轻弹簧Q 连接着, 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小球所受力的个数不可能的是 ( A ) A .1 B .2 C .3 D .4 7、如图7所示,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物体A 、B 一起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在运动过程 中,物体A 保持和墙面接触,物体B 紧贴在A 的下表面,A 和B 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竖直墙面对物体A 有摩擦力的作用 B.如果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较小,则物体A 、B 间可以没有摩擦力作用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7

第二次作业《解释结构模型应用》

大连海事大学 实验报告 《系统工程》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基于解释模型在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学号姓名:马洁茹姚有琳 指导教师:贾红雨 报告时间: 2014年9月24日

《系统工程》课程上机实验要求 实验一解释结构模型在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中的研究 实验名称:基于MATLAB软件或C/Java/其他语言ISM算法程序设计(一) 实验目的 系统工程课程介绍了系统结构建模与分析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 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用于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ISM方法具有在矩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算、推导来解释系统结构的特点,对于高维多阶矩阵的运算依靠手工运算速度慢、易错,甚至几乎不可能。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或者是基于某种语言的程序设计快速实现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的算法,使学生对系统工程解决社会经济等复杂性、系统性问题需要计算机的支持获得深刻的理解。学会运用ISM分析实际问题。 (二) 实验要求与内容: 1.问题的选择 根据对解释结构模型ISM知识的掌握,以及参考所给的教学案例论文,决定选择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 2.问题背景 睡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每天的身体机制在不断运行的过程中身体负荷不断变大,到了夜间就需要休息。但是同一寝室的同学大多休息时段不同,有些习惯早睡,有些会由于许多原因晚睡。有些睡眠较沉不会轻易被打扰,有些睡眠较轻容易被鼾声或者其他声响惊醒。学习得知,解释系统模型是通过对表面分离、凌乱关系的研究,揭示系统内部结构的方法。因此,我想尝试通过解释模型来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3.用画框图的形式画出ISM的建模步骤。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剖析大数据分析方法论的几种理论模型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作者:佚名来源:博易股份|2016-12-01 19:10 收藏 分享 做大数据分析的三大作用,主要是:现状分析、原因分析和预测分析。什么时候开展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需要根据我们的需求和目的来确定。 利用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更加细化的说明做大数据分析方法中经常用到的几种理论模型。 以营销、管理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业务情况,搭建分析框架,这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首要因素。大数据分析方法论中经常用到的理论模型分为营销方面的理论模型和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管理方面的理论模型: ?PEST、5W2H、时间管理、生命周期、逻辑树、金字塔、SMART原则等?PEST:主要用于行业分析 ?PEST: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 ?P:构成政治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防开支水平政府补贴水平、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度等。?E: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指标有,GDP及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失业率、劳动生产率等。?S: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关键指标有:人口规模、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种族结构、妇女生育率、生活方式、购买习惯、教育状况、城市特点、宗教信仰状况等因素。

?T:构成技术环境的关键指标有:新技术的发明和进展、折旧和报废速度、技术更新速度、技术传播速度、技术商品化速度、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国家投入的研发费用、专利个数、专利保护情况等因素。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大数据分析应用案例 5W2H分析法 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做(How)、何价(How much) 网游用户的购买行为: 逻辑树:可用于业务问题专题分析

静力学受力分析规范标准答案

学号 班级 姓名 成绩 静力学部分 物体受力分析(一) 一、填空题 1、 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可沿 其作用线 移动到刚体内任一点,而不改变力对刚体的作用 效果。 2、 分析二力构件受力方位的理论依据是 二力平衡公理 .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对__变形体___和____刚体__均适用,而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只是用于__刚体____. 4、 图示AB 杆自重不计,在五个已知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作用于B 点的四个力的合力F R 的 大小R F =F ,方向沿F 的反方向__. 5、 如图(a)、(b )、(c )、所示三种情况下,力F 沿其作用线移至D 点,则影响A 、B 处的约束 力的是图___(c ) _______. (c ) 第4题图 第5题图 二、判断题 ( √ )1、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2、凡是合力都比分力大。 ( √ )3、一刚体在两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这两力等值、反向、共线。 ( × )4、等值、反向、共线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2 F 3

( √ )5、二力构件约束反力作用线沿二力点连线,指向相对或背离。 三、改正下列各物体受力图中的错误 四、画出图中各物体的受力图,未画出重力的物体重量均不计,所有接触处为光滑接触。(必须 取分离体) N F B x F B y F Ax F A y F B F A F Ax F A y F Ax F A y F

(e) B F T F A F B F Ax F A y F C x F C y F A F Ax F A y F B F

砌体结构设计计算书

《砌体结构》 课程设计计算书 设计题目某教学楼墙下条形基础设计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72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0.1.8 成绩

一.荷载统计 (1) 1.屋面荷载 (1) 2.楼盖荷载 (1) 3.楼(屋)盖大梁自重 (2) 4.外墙自重 (2) 5.内墙自重 (2) 6.窗自重 (2) 二.墙体高厚比验算 (3) 1.外纵墙 (3) 2.内纵墙 (4) 3.内横墙 (4) 4.隔墙 (5) 三.墙体内力计算和截面承载力验算 (6) 1.外纵墙内力计算和截面承载力验算 (6) 2.内纵墙内力计算和截面积承载力验算 (17) 3.内横墙内力计算和承载力验算 (21) 四.过梁设计 (22) 1.荷载计算 (22) 2.钢筋混凝土过梁的设计 (22) 3.过梁梁端支承处局部抗压承载力验算 (23) 五.挑梁设计 (24) 1.抗倾覆验算 (24) 2.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验算 (25) 3.挑梁承载力计算 (25) 六.墙梁设计 (26) 1.基本尺寸的确定 (26) 2.荷载设计值计算 (26) 七.地下室墙体计算 (30) 1.內力计算 (30) 2.内力组合 (31) 3.承载力验算 (33)

图 1壁柱墙截面 (3) 图 2结构布置图及剖面图 (6) 图 3地下室墙 (30)

一.荷载统计 1.屋面荷载 屋面恒荷载标准值:5.13 KN/m2屋面活荷载标准值:2.00 KN/m2 2.楼盖荷载 (1)一、二、三、四层楼盖 楼盖恒荷载标准值:3.49 KN/m2楼盖活荷载标准值:2.00 KN/m2 (2)地下室楼盖

高考物理专题一(受力分析)(含例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定位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考题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面B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图1 A.A与B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审题突破B、D选项考察地面对B的作用力故可以:先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A、C选项考察物体A、B之间的受力,应当隔离,物体A受力少,故:隔离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受到重力(M+m)g、支持力F 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水平方向:由于两个推力的合力为零,故

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竖直方向:有F N=(M+m)g,故B错误,D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推力F、斜面体B对A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在沿斜面方向:①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②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③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设斜面倾斜角为θ,在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 sin θ,所以B对A的支持力不一定大于mg,故A正确,C错误.故选择A、D. 答案AD 1.(单选)(2014·广东·14)如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 A 解析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2.(单选)如图3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A、B,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α=θ=30°,β=60°,求轻杆对A球的作用力() 图3 A.mg B.3mg C. 3 3mg D. 3 2mg

砌体结构计算公式

重点计算公式: 一、受压构件承载力验算 1、基本公式: u N N fA ?≤= 2、影响系数φ:考虑高厚比和轴向偏心力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3、高厚比修正系数γβ:与砌体类型有关 4、T 形截面折算厚度: 3.5T h i = 5、高厚比β: 矩形截面:0H h β=; T 形截面:0T H h β= 6、偏心距限值:0.6e y ≤ 3、验算步骤 (1)确定偏心距e ,验算偏心距限值0.6e y ≤ a) 矩形截面:e =M /N b) T 形截面:e 为集中力到截面形心距离 (2)计算高厚比β a) 矩形截面:直接套公式0H h β= b) T 形截面:计算截面面积、截面惯性矩→计算回转半径→计算折算厚度→0T H h β= (3)确定影响系数φ a )查表法:根据砂浆强度等级、高厚比及相对偏心距查表确定 b )公式法:根据公式计算 ① 根据砂浆强度确定系数α ② 计算轴心受压稳定系数21 1o ?αβ=+ ③套公式 矩形截面:21 112e h ?=?++??; T 形截面:21112T e h ?=?++?? (4)确定砌体抗压强度调整系数γa

对无筋砌体构件,其截面面积小于0.3m 2时,γa 为其截面面积加0.7。 (5)验算偏心方向承载力 u N N fA ?≤= 满足则安全 (6)对矩形截面,还要验算短边方向承载力 a) 基本步骤:计算高厚比β→计算轴心受压稳定系数φ0→验算短边方向承载力0u N N fA ?≤= b) 注意短边方向的高厚比与长边方向的高厚比不同 二、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1、基本公式 0l l N N fA ψηγ+≤ η是梁底压应力图形完整系数:0.7η= 2、验算步骤: (1 )计算梁端有效支承长度0a =(2)计算局部受压面积:l o A a b = (3)计算影响砌体局部抗压的计算面积:0(2)A b h h =+ (4)计算上部荷载折减系数:o A 1.5-0.5A l ψ=,Ψ小于0 (即o A 3A l >)时,取0ψ= (5)若0ψ>,则计算局部受压面积内上部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o o l N A σ=;否则不计算0N (6 )计算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1γ=+,若2γ>,则取2γ= (7)验算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0l l N N fA ψηγ+≤ 三、砌体的受力性能 (1)砌体轴心抗压强度平均值表达式 (2)砌体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表达式 fk=fm-1.645σf=fm(1-1.645δf) (3)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表达式 ()221107.01k f f k f m +=α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练习题(标准答案)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1.如图所示,物块A、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A静止在斜面上,细线绕过光滑的滑 轮拉住B,A与滑轮之间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则物块A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 A.6个B.4个C.5个D.2个 【答案】 B 2.如图所示,A和B两物块的接触面是水平的,A与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粗糙斜面匀速 下滑,在下滑过程中B的受力个数为( )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 B 3.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绳子呈水平状态,两木块均保持静 止.则关于木块A和木块B的受力个数不可能是( )

A.2个和4个B.3个和4个C.4个和4个D.4个和5个 【答案】 B 4.如图所示,位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物块B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A相连.从滑轮到 A、B的两段绳都与斜面平行.已知A与B之间及B与斜面之间均不光滑,若用一沿斜面向 下的力F拉B并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受力的个数为( ) A.4个B.5个C.6个D.7个 【答案】 D 5.如图所示,固定的斜面上叠放着A、B两木块,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水平力F 作用于木块A,使木块A、B保持静止,且F≠0.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B可能受到3个或4个力作用B.斜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A对B的摩擦力可能为0D.A、B整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答案】 D 6.如图所示,在恒力F作用下,a、b两物体一起沿粗糙竖直墙面匀速向上运动,则关于它们 受力情况的说确的是( ) A.a一定受到4个力B.b可能受到4个力 C.a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D.a与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答案】AD 7.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当A、B相对静止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斜面保持静止不动,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砌体结构计算过程

项目名称: 淳安县王阜乡王村埠社区卫生服务站 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砖混结构,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 1.0,设计使用年限 为50年。 2、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总建筑面积:417.38平方米,地上二层,建筑高度8.4米。 4、基础设计等级:丙类。 结构设计: 一、砌体结构建模及荷载输入 1、砌体结构建模 1)、柱布置:构造柱、雨棚柱,截面均预定为240*240; 2)、梁布置:局部钢筋混泥土梁,截面预定为240*300; 3)、洞口布置:对照建筑平面立面。 4)、楼板布置:楼板100,屋面120,楼梯间0。(板厚一般取不小于1/40板跨度) 5)本层信息填写,主要确定材料强度等级。 2、荷载输入(恒载根据建筑构造做法表、节点详图大样手算,适当考虑装修) 1)、楼面恒载4.5,上人屋面恒载6.5,不上人屋面6.0;局部:卫生间6.0、楼梯间7.0. 2)、楼(屋)面活荷载:根据荷载规范取值。 3)、梁间荷载:混凝土梁上砌体部分转化为线荷载输入。240厚砌体容重取20KN/M2. 计算式:线荷载=20*层高*墙厚*洞口系数 4)、墙上荷载:屋面女儿墙,檐沟等作为墙上荷载输入。 二、平面荷载显示校核 检查荷载输入及分配情况。 三、砌体信息及计算 1、参数定义:砌体结构、刚性楼面、不抗震。砂浆强度M7.5,块体强度MU10. 2、抗震计算:不计算 3、受压计算:抗力与荷载效应之比大于1,满足。 4、墙高厚比满足规范要求。 5、局部承压满足。 四、砌体和混凝土构件三维计算(即SATWE-8) 1、参数输入要点:一次性加载,不计算地震作用,砌块类别烧结砖。 2、确定钢筋混凝土梁配筋。反复修改梁截面。保证下层净空。 五、基础计算 1、基础人机交互输入: 1)、参数输入: 2)、荷载输入:

第二次作业《解释结构模型应用》

海事大学 实验报告 《系统工程》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基于解释模型在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学号:马洁茹有琳 指导教师:贾红雨 报告时间: 2014年9月24日

《系统工程》课程上机实验要求 实验一解释结构模型在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中的研究 实验名称:基于MATLAB软件或C/Java/其他语言ISM算法程序设计(一) 实验目的 系统工程课程介绍了系统结构建模与分析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 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用于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部结构。ISM方法具有在矩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算、推导来解释系统结构的特点,对于高维多阶矩阵的运算依靠手工运算速度慢、易错,甚至几乎不可能。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或者是基于某种语言的程序设计快速实现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的算法,使学生对系统工程解决社会经济等复杂性、系统性问题需要计算机的支持获得深刻的理解。学会运用ISM分析实际问题。 (二) 实验要求与容: 1.问题的选择 根据对解释结构模型ISM知识的掌握,以及参考所给的教学案例论文,决定选择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 2.问题背景

睡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每天的身体机制在不断运行的过程中身体负荷不断变大,到了夜间就需要休息。但是同一寝室的同学大多休息时段不同,有些习惯早睡,有些会由于许多原因晚睡。有些睡眠较沉不会轻易被打扰,有些睡眠较轻容易被鼾声或者其他声响惊醒。学习得知,解释系统模型是通过对表面分离、凌乱关系的研究,揭示系统部结构的方法。 因此,我想尝试通过解释模型来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3.用画框图的形式画出ISM的建模步骤。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66337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 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3、偏相关:在某一现象与多种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 六、方差分析

受力分析经典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2、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 同时受到大小为10N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 小和方向是( ) A.2N,水平向左B.2N,水平向右C.10N,水平向左D.12N,水平向右 3、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拉力F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的作用。在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条件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F增大时,f也随之增大B.当F增大时,f保持不变 C.F与f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F与f合力为零 4、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在与水平面成θ的推力F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滑行,已知 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B.μ (mg+F sinθ) C.F cosθD.μ(mg+F cosθ)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方向成α角的拉力F 作用,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F cosα/(mg-F sinα)B.F sinα/(mg-F sinα) C.(mg-F sinα)/F cosαD.F cosα/mg 7、如图所示,物体A、B的质量均为m,A、B之间以及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均为μ水平拉力F 拉着B物体水平向左匀速运动(A未脱离物体B的上表面)F的大小应为( ) A.2μmg B.3μmg C.4μmg D.5μmg 8、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F, 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时()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一定增大 B.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C.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支持力不一定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 9、重为10N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300的斜面上受到一个F=2N的水平恒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F 的方向与斜面平行)则木块与斜面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A.2/10 B.0.6 C.3/3 D.无法确定 10、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力F挤压相同的木板,木板中间夹着两块相同的砖,砖和木板均保持静止,则() A.两砖间摩擦力为零B.F越大,板与砖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大 C.板砖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砖的重力D.两砖之间没有相互挤压的力

【专题一】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含答案)

【专题一】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考情分析】 1.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形变、弹性、胡克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 《大纲》对“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等考点均为Ⅰ类要求;对“力的合成和分解”为Ⅱ类要求。 力是物理学的基础,是高考必考内容。其中对摩擦力、胡克定律的命题几率较高。主要涉及弹簧类问题、摩擦力等,通过连接体、叠加体等形式进行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变化规律是复习的重点。 2.本专题的高考热点主要由两个:一是有关摩擦力的问题,二是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问题。本章知识经常与牛顿定律、功和能、电磁场等内容综合考查。单纯考查本章的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中等难度。 【知识交汇】 1.重力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地球的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但两地得不等价,因为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要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___________.而另一个分力即重力,如图所示. (2)大小: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在两极:G F = 万 在赤道:G F F - = 万向 一般情况下,在地表附近G=________ (3)方向:竖直向下,并不指向地心. 2.弹力 (1)产生条件:①接触;②挤压;③____________. (2)大小:弹簧弹力F kx =,其它的弹力利用牛顿定律和___________求解.(3)方向: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_____________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若接触面是球面,则弹力的作用线一定过___________.绳的作用力_________沿绳,杆的作用力__________沿杆.

砌体结构复习重点

概述 1、P262砌体结构系指主要承重构件(墙、柱)的材料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 2、P264 砌体结构的特色:(1)受力性能:受压好、受弯和受拉性能差;(2)材料来源:易就地取材;(3)施工制作:工序简单、劳动量大;(4)技术性能:保温、隔热、耐火、耐久及稳定性比混凝土结构好,抗震和抗振动性能比混凝土结构差。 3、P264 砌体结构适用于受压为主的结构构件(轴心受压和偏心距不大),以及需要就地取材的工程。 4、砌体结构承重体系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和纵横墙同时承重体系。 5、混合结构系指主要承重构件由不同的材料所组成的房屋。 6、P267图28-2 砌体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承重体系有: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内框架承重体系、混合型承重体系四类。 块体、砂浆、砌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P269砌体的块体可分为三大类:砖、砌块和石材。 砌体结构的类型由砖砌体结构、石砌体结构、砖石结构和砌块砌体结构四类。 P269表29-1 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划分:(1)影响因数:抗压强度平均值、变异系数、强度标准值和单块最小抗压强度值。(2)安抗压强度平均值初步划分。 工程应用对砖的要求:(1)强度;(2)抗风化性能;(3)抗冻融性能。 P270 我国烧结普通砖的强度等级工分为5级:MU10、MU15、MU20、MU25、MU30,其中最常用的是MU10和MU15。 P271常用的砂浆种类有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还有纯石灰、石膏、粘土等拌制的砂浆。P271 砂浆的强度等级有:、M5、、M10、M15。5层及以上的墙、柱常用砂浆等级M5。 P271对砂浆的要求除强度要求外,还有流动性和保水性的要求。 9、P271零号砂浆:(1)砂浆的抗压强度小于;(2)分为新拌砂浆和已凝固砂浆两类,前者工程无法避免,后者工程不允许;(3)零号砂浆砌体可承受一定的荷载。 10、P272砌体在轴心压力作用下从加载至破坏分为三个阶段:(1)弹性变形阶段;(2)裂缝稳定发展阶段;(3)裂缝非稳定发展阶段。 11、P273为什么砌体的抗压强度低于其组成块体的抗压强度 答:因为砌体受压时,其组成块体的受力很复杂。由于块体一般采用手工铺砌在厚度、密实性都很不均匀的砂浆层上,块体的受压面不平整,而且块体之间还有未能很好填满砂浆的竖缝,故当砌体受压时,块体实际处于不均匀受压、局部受压、受弯、受剪以及竖缝处的应力集中状态下。同时由于块体和砂浆受压后横向变形不同,受其间粘结应力影响,块体还处于受拉状态。块体抗压强度最高,而抗拉、抗剪、抗弯的性能较差,故在复杂受力状态下,砌体的抗压强度低于块体的抗压强度。 12、为什么砌体主要应用于轴心或偏心距不大的受压构件 答:由于作用砌体是由块材和砂浆粘结形成的,而块材和砂浆的抗弯、抗拉强度都很低。当作用于砌体的轴向力偏心距较大时,构件截面在很低的拉应力时就会产生裂缝,使砌体的抗压强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13、P274影响砖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1)砖的强度等级及砖的厚度;(2)砂浆强度等级及砂浆层铺砌厚度;(3)砌筑质量。 影响砖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砖的强度、砂浆的强度和砖的砌筑质量。 14、P277砌体抗拉、抗弯、抗剪强度主要受砂浆强度影响。 15、P279砌体局部受压时,周围砌体限制了局部受压砌体在竖向压力作用下的横向变形,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对应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问卷调查常用数据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Cronbach’a信度系数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structural equations modeling) 。 数据分析常用的图表方法:柏拉图(排列图)、直方图(Histogram)、散点图(scatter diagram)、鱼骨图(Ishikawa)、FMEA、点图、柱状图、雷达图、趋势图。 数据分析统计工具:SPSS、minitab、JMP。 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1、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聚类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分析,在分类的过程中,人们不必事先给出一个分类的标准,聚类分析能够从样本数据出发,自动进行分类。聚类分析所使用方法的不同,常常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不同研究者对于同一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聚类数未必一致。 2、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因子分析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寻找内在的联系,减少决策的困难。 因子分析的方法约有10多种,如重心法、影像分析法,最大似然解、最小平方法、阿尔发抽因法、拉奥典型抽因法等等。这些方法本质上大都属近似方法,是以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的,所不同的是相关系数矩阵对角线上的值,采用不同的共同性□2估值。在社会学研究中,因子分析常采用以主成分分析为基础的反覆法。 3、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的关系,例如,以X和Y分别记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或分别记每公顷施肥量与每公顷小麦产量,则X 与Y显然有关系,而又没有确切到可由其中的一个去精确地决定另一个的程度,这就是相关关系。 4、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 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也称关联分析、R-Q型因子分析,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 5、回归分析 研究一个随机变量Y对另一个(X)或一组(X1,X2,…,Xk)变量的相依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十分广泛,回归分析按照涉及的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按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6、方差分析(ANOVA/Analysis of Variance) 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R.A.Fisher发明的,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