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纲要初稿

校本课程纲要初稿
校本课程纲要初稿

校本课程纲要初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汉阳区玫瑰园小学校本课程《礼仪文化》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礼仪文化》

教学材料:自编校本课程文本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1、使学生懂得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在学习礼仪知识的同时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崇仁尚礼,礼艺双馨;礼是小细节,爱是大智慧

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家庭常规礼仪、校园常规礼仪、社会常规礼仪,享受到温磬的家庭生活,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使学生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家长、尊重每一个人。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国主义教育。

2、文本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力、更好地理解正面道德经验和进行道德反省。

3、文本选材要有针对性,既富有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内涵,又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4、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崇仁尚礼”的精神,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5、文本体例和呈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6、文本要有开放性和弹性,留有教师再次开发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包括:文本、工具书、报刊、电视、网络、图书馆、学生家长等。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课程的实施配置相应的设备,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环境,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活动,多角度、多方面的增强学生能力。

注重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交际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方式:以玫瑰园小学的“启发——主动”式教学模式为依据,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崇仁尚礼”的文化精神,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搜集资料、信息,加强课堂间的整合,力求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充分发掘学生个性与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在具体操作中,可以:

(1)教师主讲,介绍传统礼仪文化知识。

(2)师生互动,创设对话氛围,补充课外知识。

(3)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融入诵读、表演、歌舞、绘画、游戏等方式,

第四部分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一、实施过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主要包括《礼仪文化》课程的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教师是否营造有益于学生创新素质的课堂气氛为主。因为对学生创新素质最重要的影响是课堂上所形成的有益于学习和探究的气氛。这种气氛能影响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他们的素质培养。同时也注重来自教师、

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在课程实施中领导小组将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终形成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科学评价。

二、学生的评价

《礼仪文化》课程建议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因为这样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

1、注重学生自我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内化礼仪规范,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注重学生相互评价

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积极的评价,提高评价者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课程中做一做、评一评、演一演的环节,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反馈课上学习效果,达到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的表现,并能在同年级中选出在礼仪方面具备表率作用的优秀者。

3.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可采用调查、访问、情景模拟、编导表演等对学生礼仪的修养进行亮分。

三、评价促发展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礼仪文化》课程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重视来自听取并研究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与实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