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章节题库(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圣才出品
中外新闻传播史 习题库(附答案)

填空题(第1章)1.中国古代经典称:“上古结绳面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2.发明家改进了造纸技术,以树皮、破布、废麻为原料,于公元105年制成了质量完好的纸张。
3.孔子编辑而成的,虽然记载历史,但从内容上看,不少篇章酷似现代新闻标题或导语。
4.古代希腊著名的史诗,和《奥德赛》,是行吟诗人历代累积的成果。
5.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在口头传播之外,又发明了结绳纪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
6.是记录和传达人类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思想的新工具。
7.世界各国的文字都是由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
8.纸张的发明,是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9.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不久,就创办了。
10.公元前6年,恺撒的外甥又创办了《每日纪事》。
11.大约在《每日纪事》、《每日纪闻》刊行的同时,罗马境内还出现了早期的。
12.到了唐代,邸演变为,邸报亦由此演变为进奏院状。
13.唐代玄奘的真实地报道了其足迹所至的100多个国家的新闻,增长了人民的见识。
14.在15、16世纪之交,德国富格尔家族雇人将所得到的消息抄写,编辑成对外出售。
填空题(第2章)15.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16.约在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17.近代报刊的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
18.法国的邮政制度形成于统治时期的1464年。
19.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印刷品出现于公元11世纪的。
20.1482年发行于德国奥格斯堡的,是欧洲最古老的新闻印刷品。
21.欧洲人最早看到的印刷物是入侵欧洲时带出的纸币和纸牌。
22.根据近代报业的标准,只有在公元初期出现的定期新闻刊物,才能称得上是近代意义上的报纸。
23.1615年,爱格诺尔弗·莫尔创办的,被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24.1621年8月,英国出版商鲍尔尼和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
外国新闻传播史1

• 总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包含三层意思: 复现历史都表现为现时的思想活动; 研究历史都由现时的兴趣所引发; 把握历史都按现时的水平去衡量。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当代史即 是人们心灵中的历史,则一切历史 都是思想史。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1页,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87
Hale Waihona Puke 传统史学的缺憾1)随便罗列人名、地名,对读者毫 无意义,它不但不能激起读者的思 想和兴趣,反而使他没有精神。
2)不讲别的重要事情,专偏重政治 事实的记载。
3)好叙述非常特殊的事件,不是因 为这些故事可以说明一般事物的进 展,或某时代的情况,而只是因为 它们在编年史中很突出。
《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
❖ 我国第一本全球新闻传 播史领域的教材,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 该书将全球新闻传播史 建构成资产阶级报业同 无产阶级报业两条线索 相互交织、彼此冲突的 历史图景。
《世界新闻传播史》
• 1990年代,张昆的《简 明世界新闻通史》、陈 力丹的《世界新闻传播 史》等中青年学者的教 材问世。
• “究天人之际,同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 -----司马迁
• 代表了当代史学研究的新方向
“新史学”的基本精神
• “在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学家与其说是 一个科学家不如说是一个语言学家。不 过他不仅仅研究人类的口语和书面语, 而且力图探究各种一切各不相同的符号 惯用语的意义。……他在法律和法令、 宪章和法案、社会制度和政治机构、宗 教习俗和仪式中寻找着共同的精神。对 真正的历史学家来说,这样的材料不是 僵化的事实而是活的形式。历史就是力 图把所有这些凌乱的东西、把过去的杂 乱无章的枝梢末节融合在一起,综合起 来浇筑成新的样态。”
中南民族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及参考书目

①4001 政治理论
②4108中国文学史
③4109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③4103 马克思主义文论
参考书目:
1)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冯宪光:《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01汉语史
谢荣娥
1001 英语
1)曾一果:《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学习出版社,2017年版;
2)王颖吉等:《传播与媒介文化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①4001 政治理论
②4112 传播理论
③4113 新闻传播史
参考书目:
1)(英)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六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2)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版。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1唐宋文学
王兆鹏
1001 英语
参加湖北省博士生英语联考
2101 文学理论
参考书目:
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新编(第4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非文字载体:(1)口头传播(2)旗鼓(3)烽火(4)木铎文字载体:(1)甲骨(2)青铜器(3)刻石(4)竹简和帛(5)露布2、促使唐代出现早期报纸的条件有哪些?(1)交通发达,驿传空前发展,制度完备,有专人掌管。
(2)唐代藩镇制度使地方节度使对朝廷十分关心,他们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3)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4)文化发展,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步入仕途也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3、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什么?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都进奏院,它是由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设置,对各州进奏院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职责:(1)按照统一的新闻来源,收受和传递官文书。
(2)在封建政府机构内部传递信息。
4、与唐代进奏院状相比,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特点?(1)它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统一编发,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2)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3)它的读者已经不仅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4)从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5、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1)皇帝的诏旨(4)臣僚的章奏(2)皇帝的起居(5)军事情报(3)官吏的任免(6)刑罚6、宋代中央政府的新闻检查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判报:凡是朝廷需要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文件,交给门下省的官员给事中负责编审,主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
(2)定本: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
7、宋代"小报"有哪些基本特点?(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名称。
世界新闻史试卷

世界新闻史试卷一(A)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十分)1.新闻传播并不是凭空发生的,它是_____的产物。
2.从15、16世纪开始,由于印刷技术的发明和普及,人类结束了_____时代的历史,揭开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序幕。
3._____的发明和普及,是近代报刊诞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4.1776年7月4日,_____在大陆会议上主持起草并通过了《独立宣言》。
5.美国第一张成功的便士报,是由本杰明.戴于1833年9月3日创刊的_____。
6.《泰晤士报》是世界历史最悠久而又最有权威的高级报纸之一,它于1785年1月1日创刊于_____。
7.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_____,从而使得电报能够以一种超越民族特点的语言来沟通人们的思想与感情。
8.巴黎公社最基本的新闻政策,就是保障公民的_____权利。
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控制新闻媒介的关键措施,就是实施_____。
10.1917年6月15日,美国颁布了_____,该法案规定,凡故意制造假报道或错误言论者,均处以重大罚款或监禁。
二、改错题(每小题一分,共五分。
)1.口头传播占支配地位的时代,伴随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而告终结。
2.从历史上看,新闻检查制度最早出现于美国。
3.近代大众报业的新闻自由为基础,而新闻自由又以三权分立为前提。
4.在实行公私合营制的国家,一般是政府和私人联合投资创办广播的,但是在投资比例上,私人资本占有明显的优势。
5.巴黎公社时期的出版自由,和资产阶级政权下的出版自由基本相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五分,共二十分。
)1.“定本”制度。
2.结绳纪事。
3.《新莱茵报》。
4.煽情新闻。
四、简答题(每小题五分,共十五分。
)1.口头传播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广告对于大众报业的重要意义。
3.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赋予报刊的六项使命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二十五分,共五十分。
)1.试分析中国大陆新闻事业发展的地域不均衡问题。
2.试论通讯社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前提。
《外国新闻传播史》题集

《外国新闻传播史》题集第一大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个国家是现代报纸的发源地?A. 英国B. 德国C. 法国D. 意大利2.世界上第一份印刷报纸是?A. 《泰晤士报》B. 《法兰克福汇报》C. 《罗马公报》D. 《阿维斯塔新闻报》3.美国的第一份成功的日报是?A. 《纽约时报》B. 《华尔街日报》C. 《纽约时报》D. 《波士顿新闻信》4.黄色新闻业的代表人物是谁?A. 普利策B. 赫斯特C. 莫尔斯D. 肯尼迪5.下列哪项不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报纸?A. 《通报》B. 《巴黎革命报》C. 《人民之友报》D. 《泰晤士报》6.无线电广播诞生于哪个国家?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法国7.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是?A. 哈瓦斯通讯社B. 路透社C. 美联社D. 法新社8.下列哪位人物被誉为“现代新闻之父”?A. 莫尔斯B. 普利策C. 赫斯特D. 马克思9.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于哪一年?A. 1920年B. 1922年C. 1924年D. 1926年10.下列哪个国家是第一个实现电视直播的国家?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苏联第二大题: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报纸是__________,创办于1788年。
2.美国的“便士报”时期,报纸售价降低到只需__________即可购买。
3.黄色新闻业以__________和煽情主义为特点,追求轰动效应。
4.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创办的报纸是__________。
5.无线电广播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
6.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是__________,创办于1936年。
7.苏联的新闻事业在__________的领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8.日本的《读卖新闻》属于__________性质的报纸。
9.英国的《泰晤士报》以其独特的__________风格而著称。
10.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是ABC、CBS和__________。
《全球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

《全球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新闻传播学的三大板块分别是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以及新闻传播技能,由此可见,要想全面探索新闻传播,就必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在一种历史的延续性上去架构整个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脉络。
李彬老师的《全球新闻传播史》无疑是当前学科内水平颇高的著作,读完之后,对我们学习新闻史大有裨益。
整本书并不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堆砌,而是将历史关联通过内在逻辑串联在一起,让人在读的时候既通俗易懂又深感新闻传播的有趣。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看到作者深厚的中外文史根底,坚实的新闻传播学和相关学科的基础,以及广阔的学术视野,对我们了解专业知识和进行学术研究都颇为受益的。
李彬老师的书很大的一个特点是通俗易懂,这本书也一样,没有用一些艰深晦涩的词以及故作高深的专业姿态,让人难以理解,从而产生距离感。
并且他常常采用诙谐有趣的例证让其理论更生动形象,这就避免了很多历史书枯燥无味的缺憾。
其次是本书内容全面,开始拿着这本厚厚的书时就知道本书涵盖内容的全面,也确实如此,本书虽然是新闻传播学的书,但兼顾文学、历史、哲学、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读完不禁在心中建构了一个全方位的史学观。
本书内容虽多,但由于其通俗有趣,因而读起来倒不是很困难,并且由于其中大量的观点和知识通过历史的主线汇聚,还会让人产生一种聚沙成塔的快感,因而读起来是令人愉悦的。
由于这是一本关于新闻史的书,因而其历史观是非常突出的,以历史的主线关联新闻的发展,使得历史的演化同当前新闻的发展联系到了一起,让从公元1500年以来的新闻演化、技术背景,内在逻辑同当前新闻发展的趋势有了深层次的结合,架构出一个全面的全球新闻传播全景,对历史和现实都有一定的参见意义。
不过在读完本书后,也还是有一些觉得不满足的地方。
本书在阐释新闻事业发展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关于西方国家新闻事业的发展,而没有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比较,即使是在提到中国的地方,也仅仅浮光掠影般带过,既没有太多中国对于新闻事业发展的贡献,又没有建立一种与西方新闻发展的联系,因而缺乏东西方之间的沟通。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配套题库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配套题库内容简介本书是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
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第二章17世纪:新闻事业的“创世纪”第三章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第四章19世纪(上):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第五章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第六章19世纪(下):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第七章20世纪(上):电子媒介之广播篇第八章20世纪(中):电子媒介之电视篇第九章20世纪(下):电子媒介之网络篇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精确新闻学[清华大学2014年研]答:精确新闻学又称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
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
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2棱镜门事件[清华大学2014年研]答:棱镜门事件是指发生在2013年的美国情报局泄密事件。
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诸多秘密被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一、概念题1.曾格案件[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北大2007、200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答:曾格案件是指关于美国新闻出版自由的一起著名案件,是后来美国宪法里“新闻自由”的伟大开端。
约翰·彼得·曾格是纽约一个普通印刷商,1733~1734年间,他的《纽约周刊》由于披露政府腐败而遭到起诉。
1734年法庭审理此案时,当时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主动出庭为他辩护。
曾格案件在人类法律史上首次奠定了两个法律原则——“新闻自由”和“陪审团否决权”。
这两个原则后来在英美的宪法中都得到确认,尤其是“新闻自由”原则,二百多年来,陆续写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
这一案件也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美国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三条基本原则:①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的不是诽谤;②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③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做出裁决,不得由法官个人决定。
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标志着“批评政府无罪的原则”在美国初步确立。
随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制定并于1791年批准生效,美国新闻自由第一次写入宪法,其法制化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清华大学2009年研;人大2006年研]答: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对现代世界新闻政策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宪法性文件。
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美国联邦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没有将新闻出版自由等公民权利明确列入其中,遭到反联邦派的反对。
1789年,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各州虽然均已接受宪法,但1791年又通过了对宪法的10条修正案,后来称为《权利法案》,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
《权利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不得指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自由。
法案还规定了个人自由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以及和平集会自由等。
至此,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宪法的重要补充得以在书面上确立下来。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在美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3.潘恩[四川大学2005年研]答: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论家,激进派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
1776年1月发表政论小册子《常识》,呼吁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参加北美独立战争。
后与保皇分子神学院院长展开论战写就《林中居民的信札》,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政,坚决主张独立,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投入战斗。
在革命危急关头,他发表13篇《危机》鼓舞士气,由此成为美国报刊史上有名的政论文章。
托马斯·潘恩用自己的头脑、笔杆和勇气,为美国独立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4.塞缪尔·亚当斯答:塞缪尔·亚当斯是波士顿和整个殖民地民主激进派的领袖人物。
他于1772年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家庭,哈佛毕业生,是殖民地当时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亚当斯对美国革命的贡献首先来自于他奠定了这场伟大的独立运动的理论基础,亚当斯依据洛克的“社会契约”论和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论证了殖民者对北美十三州通知的不合理性和殖民地脱离英国的必要性,可谓美国“独立运动之父”。
亚当斯的另一贡献就是他把自己关于革命的独立观点,通过不懈持久的努力灌输到民众中去,点燃了革命之火。
其中,从事新闻宣传活动是亚当斯和他的亲密战友们的主要工作方式。
《波士顿公报》和“自由之子”组织是他的两个主要宣传阵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历史进程是在亚当斯等人的鼓动和操纵下展开的,英国殖民当局因此刻薄地称亚当斯等人为“木偶背后的提线人”。
5.约翰·迪金森答:约翰·迪金森是殖民地温和派(辉格派)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精明冷静、讲求实际、很受殖民地有产阶层推崇的著名律师,更多的从财产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革命、独立、战争等重大问题。
1767—1768年间迪金森在激进的《宾夕法尼亚纪事报》上连续发表的12篇题为“宾夕法尼亚——农人来信”的系列政论文章中有力地传播了他的政治、经济观点,论证了英国政府的一系列征税侵犯了殖民地人民的正当权利。
除了“农人来信”系列政论文章以外,迪金森还在其他报刊上撰写文章反复宣传他的观点和意见,为革命准备了充分的舆论。
人们因此称誉他为“革命的笔杆子”。
6.詹姆斯·利文斯顿答:詹姆斯·利文斯顿是北美大陆上公认的保皇派——希望继续凭借门第、财产、地位及传统进行殖民统治的集团的代表。
他在1762年移民美洲,1773年各殖民地造反前夕,他创办了一份报纸,该报印刷精美、内容丰富、广告众多、影响颇大、行销殖民地各地甚至国外。
利文斯顿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编辑,他思想保守、反对革命,采取了一种得当的编辑方针,高举客观、公正的旗帜,但讨论革命与独立等重大问题的结论却总是认为独立要不得,革命无道理。
莱克星顿事件后,利文斯顿公开成了一个有党派性的报人。
他把的报纸更名为《保皇公报》,其中充斥着对革命领袖们凭空捏造的攻击与污蔑,载满了反对革命的新闻和言论。
《保皇公报》被殖民地人民公认为是“利文斯顿的说谎公报”。
1783年,胜利了的纽约市独立派政府封闭了《保皇公报》,同其他被迫离开美国的保皇党人不同,利文斯顿继续留在纽约经营一家书店,直到1802年默默病逝。
7.利尔本答:利尔本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平均派领袖,杰出的出版自由战士。
他曾因将在尼德兰出版的清教徒小册子偷偷运到英国,被“星法院”判处终身监禁。
1640年,在革命风暴中,利尔本被释出狱。
内战中,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平均派领袖。
平均派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中下层农民利益的代表,主张颁布成文宪法,限制权力,建立分权制度,实现出版自由。
8.贝内特和《先驱报》[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答:1835年5月6日,詹姆士·戈登·贝内特在纽约创办的《先驱报》获得了成功。
为战胜《太阳报》,贝内特提出“人道主义”、“改革社会”、“自由民主主义”等口号,60年代该报发行量超过《太阳报》而居全国各报之首。
这份报纸在欧洲也被广为订阅,成为最受欢迎的一家美国报纸。
《先驱报》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新闻报道的面广、速度快、文字通俗、议论辛辣。
警署新闻经常引起社会轰动,首创的华尔街新闻引起纽约商界的重视。
创办人贝内特因为使报纸闯入并干预了社会生活,被看作是美国第一个真正的记者。
9.《波士顿新闻信》答:l704年4月,约翰·坎贝尔创办美国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
坎贝尔是波士顿第一任邮政局长,他利用职务之便,把官方消息、车船信息、街谈巷议等编写成新闻信,供给一些政府官员,包括殖民地几位总督阅览。
该报每周出版一次,两面印刷,内容的三分之二报道英国政治、宫廷及欧洲战争新闻。
其余则为短讯,如船舶到达、传教、官吏任命、气象等。
最后一栏有少许广告。
该报在报名下,注有“政府核准发行”字样。
该报发行延续72年,在创刊初期还领过政府津贴。
革命期间支持保皇党被捣毁,但仍不失为殖民地时期具有悠久历史的三大报之一。
10.《人权宣言》答:1789年8月26日,国民会议通过了《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简称《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纲领性文件,集中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主张。
宣言共十七条,开始便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其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承担责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
1791年法兰西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又正式将出版自由纳入其中。
11.《杜歇老爹报》答:《杜歇老爹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受大众欢迎的报纸,1790年9月6日由阿贝尔创办。
“杜歇老爹”是法国民间戏剧中的角色,机智灵活,嫉恶如仇。
这份报纸创刊初期比较温和,随着革命的深入和保皇派真面目的暴露,它开始抨击贵族和天主教,表现出鲜明的革命立场和泼辣的战斗风格,深受群众喜爱。
12.《人民之友报》答: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报纸之一,由马拉创刊于1789 年9 月12日。
该报代表了中下阶层民众的利益,主张消灭封建制度,将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
马拉为此深受当局的迫害。
1792年9月,改名为《革命日报》。
人民之友报从一开始就以一份激烈论战的报纸、革命派的一个宣传工具的身份登上大革命的政治舞台。
马拉为它指定了三重功能:揭发反革命、教育人民以培养公民和革命者、推动人民进行革命。
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
二、简答题1.简述托马斯·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
[南开大学2007年研]答:托马斯·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资产阶级革命家。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斐逊执笔起草了《独立宣言》,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