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下 章节答案 葛剑雄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下 章节答案 葛剑雄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下 章节答案 葛剑雄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

复旦大学葛剑雄

2018年最新版答案

1.1中国人口的來源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

?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

?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历史上,()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A、回鹘

?B、高丽

?C、契丹

?D、昭武九姓

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

【多选题】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

?A、日本

?B、东南亚

?C、欧洲

?D、美洲

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2人口与户口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

?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

?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

?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判断题】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3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

?A、2千多万

?B、4千多万

?C、6千多万

?D、8千多万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高出生率

?B、低死亡率

?C、低增长率

?D、高死亡率

我的答案:ACD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4“两高一低”的原因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A、邯郸之战

?B、长平之战

?C、伊阙之战

?D、破赵之战

我的答案:B得分:50.0分

2

【多选题】建安七子中,因瘟疫而亡的是()。

?A、孔融

?B、陈琳

?C、徐干

?D、刘祯

我的答案:BCD得分:50.0分

1.5“大起大落”的真相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统计的人口数量第一次突破1亿是在()。?A、公元初

?B、盛唐

?C、北宋后期

?D、十七世纪初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单选题】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发生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民国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多选题】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落”的时期是()。

?A、东汉末年到三国

?B、东晋到西晋期间

?C、乾隆统治期间

?D、唐末到五代

我的答案:ABD得分:33.4分

1.6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因素曾在历史时期导致中国人口增长的不平衡?()

?A、地理环境差异

?B、阶层差异

?C、生产方式的不同

?D、文化宗教差异

我的答案:ABCD得分:33.3分

2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阶层的不平衡造成社会供养比的失调,只有通过战争、战乱彻底打碎旧体系,赢得新朝廷,社会才能获得供养较合理的短暂时期。()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判断题】中国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特权阶层的人口增长明显高于平均。()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7两次人口转变及原因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这次转变为()。?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单选题】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口转变为()。

?A、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B、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C、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D、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判断题】中国发生第二次人口转变的原因是社会经济、文化、社会保障和观念的进步,以及计划生育的实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1953年中国人口普查,大陆人口超过了6.8亿。()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8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包括()。

?A、对家庭造成负面影响

?B、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

?C、致使民众生育意愿降低

?D、导致人口负增长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

2

【多选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更激烈的原因是()。

?A、中国推广、实施计划生育时间晚

?B、中国传统学者及民众无法接受人口控制的观念

?C、一些政治的原因

?D、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我的答案:ABCD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在中国古代,“孝”的本质是保持家庭和社会的延续。()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9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判断题】人口分布指人口在特定空间的位置,在地图上用不同值的点表示。()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2

【判断题】人口空间分布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分别是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其中人口密度通常以人/平方米为计算单位。()

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1.10影响人口密度和分布的因素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汉朝时期,齐郡的首府临淄之所以人口相当多,是因为受人文因素中()的影响。?A、生产方式

?B、政治

?C、军事

?D、民族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2

【多选题】在自然因素方面,可能会影响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是()。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灾害

我的答案:ABCD得分:33.3分

3

【判断题】在影响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上,自然因素比人文因素的影响更大更直接。()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11人口分布的变化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瑷珲——腾冲人口分布线形成于()。

?A、20世纪早期

?B、20世纪中期

?C、20世纪晚期

?D、21世纪早期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从()开始,南北人口差异出现逆转,南方人口开始多于北方。?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3

【判断题】秦汉以后,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判断题】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分布的界限是淮河、秦岭、太行山这条线。()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中国早期人口分布比较均衡,不存在国野之分。()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2.1民族融合的产物——汉族已完成成绩:100.0分

中国南方的民族融合,主要是其他民族内迁后与汉族融合,或被汉族吸收;

B、错误

1

【单选题】北魏从()开始实行全面的汉化运动,推行政治改革。

?A、文成帝

?B、献文帝

?C、孝文帝

?D、宣武帝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被汉族称为“獠”的少数民族现在称为()。?A、谣

?B、壮

?C、侗

?D、彝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3

【多选题】北魏拓拔弘在鲜卑族中所推行的汉化运动包括()。

?A、改姓为元

?B、皇族跟汉族通婚

?C、改说汉话

?D、公众场合改穿汉服

我的答案:ABCD得分:20.0分

4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南方民族的融合的主要方式是其他民族内迁后与汉族融合,或被汉族吸收。()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的融合的主要方式是汉人北迁后当地民族的转变。()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2.2少数民族的变迁已完成成绩:100.0分

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变迁中,基本分布区稳定,但有较大变化的是回鹘;

B、错误

1

【单选题】()是迁入中国后形成的新民族。

?B、朝鲜族

?C、藏族

?D、回族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

2

【单选题】公元840年,()政权被黠戛斯推翻后,向西迁徙,一支向西迁至新疆,与当地民族结合,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

?A、回鹘

?B、突厥

?C、匈奴

?D、鲜卑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3

【单选题】历史上,()之后吐蕃族曾大举扩张,一度占领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以及青海、甘肃等部分地区。()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太平天国运动

我的答案:B得分:33.4分

2.3少数民族的贡献(上)已完成成绩:100.0分

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之一是:促进了地区开发和疆域的扩展;

A、正确

1

【多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北方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A、突厥

?B、契丹

?C、丁零

?D、回鹘

我的答案:ABCD得分:20.0分

2

【多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西南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A、羌

?B、挹娄

?C、契丹

?D、俚

我的答案:AD得分:20.0分

3

【多选题】历史时期,在中国西北片区居住生活的少数民族有()。?A、巴

?B、蜀

?C、党项

?D、维吾尔

我的答案:CD得分:20.0分

4

【判断题】诗人元稹、元结都是蒙古族的后人。()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汉武帝任命的顾命大臣中,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2.4少数民族的贡献(下)已完成成绩:100.0分

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之一是:促进了地区开发和疆域的扩展;

A、正确

1

【单选题】下列乐器中,最早来源于少数民族的是()。

?A、笙

?B、唢呐

?C、笛子

?D、琵琶

我的答案:D得分:33.3分

2

【判断题】胡服的特点是宽衣博带长袖。()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3.1移民的特点与类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移民的特点是()。

?A、定居或以定居为目的的迁移人口

?B、移民对定居地产生归属感

?C、移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定居地文化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大量的移民是生存型移民。()后,发展型移民则越来越多。?A、甲午战争

?B、民国时期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多选题】秦始皇时期,下列那些人属于移民?()

?A、商鞅

?B、赵高

?C、李斯

?D、蒙恬

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移民分为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其中生存型对历史所起的作用更大。()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3.2移民与中国的疆域已完成成绩:100.0分

移民促进中国疆域的形成和巩固;

A、正确

1

【单选题】

1858年,沙俄通过()占领了清朝的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区域。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北京条约》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多选题】1907年,清廷撤销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置()三省。?A、奉天

?B、吉林

?C、黑龙江

?D、瑷珲

我的答案:ABC得分:33.3分

3

【判断题】清朝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开放东北,允许、鼓励内地民众迁到东北。()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3.3移民与中华民族已完成成绩:100.0分

移民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

A、正确

1

【单选题】下列少数民族中,是在当地形成发展而成,不是因迁入中国而形成的是()。?A、朝鲜族

?B、布依族

?C、京族

?D、塔塔尔族

我的答案:B得分:16.6分

2

【单选题】历史上,关于汉族迁入其他地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北迁

?B、汉末南迁

?C、永嘉之乱后北人南迁

?D、安史之乱后北人南迁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2)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 1.简述黄河下游湖泊演变的特点。 答:(1)从演变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由大变小,甚至完全消失,如荥泽、圃田泽、孟诸泽、菏泽、雷夏泽等;一种是湖区有移动,如大陆泽等;一种是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如南四湖、洪泽湖等。(2)从湖泊演变的动力来看,湖泊的演变一方面受黄河河道的改变、泥沙的淤积有关,一方面与人为的垦殖有很大的关系。 2. 简述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森林植被的变迁。 答:(1)黄河流域的森林植被 A、平原地区的森林植被破坏殆尽。到公元6世纪时,关中平原、汾涑河平原、伊洛河谷、黄河下游平原等平原地区的天然森林已被彻底破坏,只是局部地区还有一些人工栽培的经济林和风景林 B、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山地森林逐渐遭到破坏。 1、吕梁山、横山森林资源的开发 这一时期为修筑洛阳城,曾到山西吕梁山、陕北横山等山脉砍伐木材。 2、阴山山脉森林资源的开发 阴山山脉的林木也遭到砍伐,如北魏为讨伐夏国,曾到阴山砍伐木材制造武器。

总的来说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山地森林的破坏还只刚刚开始,广大的山地森林仍然茂密。 (2)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 这一时期自永嘉南渡以后,黄河中下游的汉族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至长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长江流域的局部地区随着农业经济区的形成,森林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森林植被破坏较大的区域: 太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成都平原 长江流域的其他区域森林植被仍保持良好。 3.简述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特点。 答:(1)研究内容主要是沿革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方面的内容少。 (2)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对各种地理现象的简单记载和描述,缺乏规律探讨。 (3)研究资料主要是来源于历史文献,资料来源比较单一。 (4)典型的地理著作少,大多数地理著作都要追溯历史,学科的独立性不明显。 4、论述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1)第四纪气候的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第1 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 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 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答案

[单选题]3、《尚书?禹贡》所列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以今天行政区划来看,以下()是《禹贡》中梁州的地域范围。 A:今湖南、湖北两省的大部分和江西的西部B:今山西、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西部C:今四川、重庆及陕西、甘肃及其以西D:今江苏和安徽南部、河南东部、湖北东部、江西北部参考答案:C [单选题]2、现代历史地理学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的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 A:归纳和演绎B: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C: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D:动态和静态参考答案:C [单选题]1、从目前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历史地理已逐渐成为一门()。A:交叉学科B:综合性很强的独立学科C:辅助学科D:交叉学科参考答案:B [单选题]4、在历史时期我国的()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 A:长江B:黄河C:珠江D:澜沧江参考答案:B [论述题]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曾发生变化,请简要叙述经济重心变化的过程,并分析经济重心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变化过程:自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在我国便形成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和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方几 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宋至元朝,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 主要原因::①北方战祸多,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政权统治者大多比较重视经济发展。 ④都城南迁,政治重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⑤南方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优于北方。 [填空题] 现代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发展关系的学科。参考答案:人类及人类社会;[填空题]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湖泊主要有弦蒲薮、阳华薮、焦获薮、(参考答案:昭余祁 [填空题]明代时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了治理,其中提出“塞绝筑堤,束水攻沙”策略的人是()。参考答案:潘季驯[填空题]清朝咸丰五年(1855)6月,黄河在兰阳()决口,又重新注入渤海。参考答案:铜瓦厢 [填空题]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在()决口,由泗水入淮注入黄海,改变了黄河东注渤海的历史。参考答案:李固渡 [填空题]元代后期、明代至清代末(1300-1900)在我国气候变化史上是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寒冷 [填空题]在我国气候变迁史上,仰韶文化时期是我国气候史上的一个气候()时期。参考答案:温暖 [填空题]中国历史地理学经历了()、近代历史地理学和现代历史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参考答案:传统历史地理学 [论述题]1、简要叙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过程? 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 【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然而,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2,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逻辑推证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定性的个别历史文献材料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是一种最传统的方法。 二是统计计量法。这是历史地理学研究最有生命力和影响的方法。 三是数理模型法。 区域研究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切入点。 -2、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 -1、「禹贡」学会 1934年2月,顾颉刚正式发起成立了「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意味着「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0、顾颉刚 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在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1、明清宇宙期{P60} 16世纪至17世纪这个小冰期是受整个银河系、太阳系、行星处于不同位置而引起的引力、电磁场、宇宙线、宇宙空间物质密度变化等变化而来的,故又称这个时期为「明清宇宙期」。 2、皇木采办{P73} 主要指明清两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大量在南方地区采办皇木,主要采伐的对象是南方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用于建筑的栋梁、立柱等关键部位。明永乐帝建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建京城,兴修故宫,是皇木采办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后历朝更是营造不断,大木采办纷繁。 3、食物链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4、荆江河曲 荆江单一河床形成后,由于下游壅水和洞庭湖的顶托,河曲活动亦随之发展。明中叶时,监利东南典型的河曲弯道已发育形成。以后又有自下游向上推移的明显趋势。清一代下荆江河床曲流活动全面发展,监利境内河床有八曲之多,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 答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6:第六批次 1:[论述题] 1、简述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 2、简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三次人口南迁的过程及其迁徙路线? 参考答案: 1、大约在5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已经开始了丝织业生产。 丝织业起源以后,直到殷商和西周时期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丝织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生产遍及黄河流域,各诸侯国都把发展农桑生产放在经济生活中的首要位置,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丝织业的重要产地有齐、鲁、卫、郑、魏、秦等国,齐、鲁、卫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齐纨、鲁缟、卫锦被誉为最珍贵的丝织品。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作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地位得到巩固,丝织业生产基本上都在黄河流域进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生产麻织品。西汉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临淄、襄邑、长安、洛阳。东汉时,成都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丝织业生产收到战乱破坏较大,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丝织业才逐渐恢复起来。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定州是北齐的丝织业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隋代和唐代前期黄河流域丝织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河南、河北二道是主要产地,巴蜀地区的丝织业也比较发达。安史之乱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丝织业迅速发展起来。越州(今浙江会稽)是丝织业中心,荆州(今湖北江陵)和宣州(今安徽宣城)的丝织业也很发达。黄河中下游地区丝织业逐渐衰落,关中地区尤为严重。北宋时期,开封、洛阳、真定(今河北正定)、成都、江宁(今江苏南京)润州(今江苏镇江)等地设有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工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和河北东路是其主要产地。宋室南渡以后,南方丝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答案:十六国、五代十国 9、历史统一的范围是指: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 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 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 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贯穿河北平原的称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元时属中央管辖 1.《水经注》的作者是朝的 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朝的 3.齐召南是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 4.唐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宋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 5.明代的长城西起关,东迄关 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

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8. 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 灵渠(兴安运河) 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⒎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⒓市舶司最早是在

2017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答案.

2017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关于东汉刺史制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 A、东汉时刺史没有固定的驻地 B、郡守不需通过刺史向皇帝汇报 C、东汉末年,朝廷给了刺史更大权力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C 2从()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自己所统治的疆域称为“中国”。(1.0分) A、商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正确答案:C 3阿斯塔那古墓群所发现的遗骸证明两千多年前()到达过新疆地区。(1.0分) A、南亚人 B、中东人 C、欧洲白种人 D、非洲人 正确答案:C 4()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1.0分) A、徽州 B、山西

D、绍兴 正确答案:D 5清朝,()下令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并归福建省管辖。(1.0分) A、康熙 B、乾隆 C、雍正 D、咸丰 正确答案:A 6晚清时期,大臣()力排众议,毅然出兵,平定收复新疆。(1.0分) A、曾国藩 B、李鸿章 C、施琅 D、左宗棠 正确答案:D 7秦始皇时期实行()。(1.0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正确答案:B 8妇好墓玉器经鉴定,证明三千二百多年前()与河南地区存在贸易路线。(1.0分) A、新疆 B、宁夏 C、西藏

正确答案:A 9郡县制时期实行上计,其中上计的内容不包括()。(1.0分) A、户口 B、赋税 C、兵力 D、刑狱 正确答案:C 10中国稳定的统一的疆域形成在()。(1.0分)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中华民国 正确答案:C 11“中国”二字,经过考古发现,最早出现在()的铭文上。(1.0分) A、四羊方尊 B、大克鼎 C、何尊 D、曾侯乙尊盘 正确答案:C 12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支流是()。(1.0分) A、东西之间,由西而东 B、东西之间,由东而西 C、南北之间,由北而南 D、南北之间,由南而北

最新尔雅网课《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1.0分) 1.0 分 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 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 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 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 2(C)之后调整行政区划,出现市管县。 ?A、六十年代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D、九十年代后 3从(C)以后到清朝,新疆地区都没有再直接由中央政府统治过。?A、黄巾起义 ?B、靖康之乱 ?C、安史之乱 ?D、五胡乱华 4海上丝绸之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陆路丝绸之路的原因是(D)。 ?A、河西走廊战乱不断 ?B、海上丝绸之路成本低 ?C、海上丝绸之路载货量大且安全 ?D、以上都对 5自公元(C)后期以来,西藏就是中国的领土。 ?A、11世纪 ?B、12世纪 ?C、13世纪 ?D、14世纪 6下列关于地中海特点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D)。 ?A、地中海基本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海 ?B、地中海的海域里有众多岛屿、半岛、海湾 ?C、地中海周围集中了最多的古代文明、群星灿烂 ?D、以上都对 7中国古时在首都的选择与维持上考虑的因素不包括(D)。 ?A、军事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人口因素 8(D)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 ?A、徽州 ?B、山西 ?C、湘西 ?D、绍兴 9最早考察中国西部后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地理学家是(D)。?A、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D)。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 ?B、历史自然地理 ?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D、以上都对 11清朝国土沦丧的原因是(D)。 ?A、清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B、边疆长期封禁,造成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及边防的空虚?C、受“四夷”观念的消极影响,用四夷守边疆 ?D、以上都对 12阿斯塔那古墓群所发现的遗骸证明两千多年前(C)到达过新疆地区?A、南亚人 ?B、中东人 ?C、欧洲白种人 ?D、非洲人 13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C)。 ?A、寻找建文帝 ?B、联络海外,打击蒙古参与势力 ?C、宣扬明朝国威,加强政治的合法性 ?D、寻找贸易经商的机会 14南宋的首都和行在所分别是现在的(B)和()。 ?A、开封和南京 ?B、开封和杭州 ?C、洛阳和南京 ?D、洛阳和杭州 15先秦时期,统治者主要实行(A)。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16西汉刺史制度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C)。 ?A、“奉诏四条察州” ?B、“奉诏五条察州” ?C、“奉诏六条察州” ?D、“奉诏七条察州” 17 16世纪末叶,(B)从美洲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全国传播。?A、胡椒 ?B、红薯 ?C、葡萄 ?D、以上都对 18从(D)时期开始,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中国历史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从时间上讲,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产生以来的地理环境变化以及与人类发展关系的问题;从学科的发展是来看,如果从沿革地理这个角度来讲,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科学,如果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讲,它又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 2、尽全时空观念:对历史客体的认识应由地域性客体和时间性客体两大部分组成,要全面、客观、准确地认知客体,既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时间的信息符号,也要尽可能地占有所有历史地域的信息符号。 3、人地互动观念:现代历史地理学将人地关系作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最终归结点,强调分析社会现象的环境起始因素。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这里的地理环境被认为是由自然和人文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相互交织,紧密结合而成的地理环境整体。 4、水土流失:土壤及其他地表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和人为活动等作用下,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国水土流失强度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六级。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5、罗布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在塔里木盆地东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蒙古语罗布泊即(多水汇入之湖)。古代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着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 6、沙漠化: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在干旱和亚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7、统万城:又称“白城子”,这座古城遗址气势浩大,它是1600年前北朝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赫连勃勃都城,但唐代开始逐渐被风沙淹没。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的沙漠之中,城址东北有淖泥河,向东南注入无定河。 8、钓鱼岛:钓鱼岛,全称“钓鱼台群岛”,倭人称其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等七座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其位于闽之正东,台之东北,距基隆102海里,距那霸230海里。,处在大陆架上,附属于台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题 【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单选题】 (17分) 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包括:(大陆疆土 ) 2、【判断题】 (16分) 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 (错) 3、【多选题】 (17分) 罗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几种文字:(古埃及文;古希腊文) 4、【判断题】 (16分)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间是中间之地。(对) 5、【单选题】 (17分) 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了①(禹贡学会 )与②(《禹贡》半月刊),成为现代历史地理专业的开端。 6、【单选题】 (17分) 侯仁之先生认为历史地理研究(昨天、前天)的地理。 第一章 1、【判断题】 (10分) 疆域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境域伸缩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

治领属空间。( 对) 2、【判断题】 (10分) 法国人儒勒?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对) 3、【判断题】 (10分)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疆土局限在农耕区之内,还是迈出农牧交错带向非农业区域延伸,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非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功绩 (对 ) 4、【单选题】 (10分) “中国”一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 5、【单选题】 (10分) “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2,(唐) 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贯穿河北平原的称5,今西藏地区 唐时称,元时属中央管辖1.《水经注》的作者是朝的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朝的 3?齐召南是朝人,他的地理学 的代表作是4?唐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宋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5?明代的长城西起关,东迄关 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

7?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 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 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1.历史地理学 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 之间的边缘学科。 2 灵渠(兴安 运河)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4?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5?东晋时 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7.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 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9?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 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10. 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 的纺织业。11.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

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12?市舶司最早是在

奥鹏历史专业离线作业《中国历史地理》

名词解释 1、中国历史地理学 答: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是历史上的中国地理,也就是过去几千年间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状况。 2、徐霞客游记 答:《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 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3、禹贡学会 答:禹贡学会,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4、羁縻州 答: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羁縻地并非都是少民,果敢杨姓土司和大勐稳段姓土司全都是汉人。 问答题 1、秦汉至明清行政区划演变的情况。 答:任何行政组织都是有管理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有一定的管理幅度,层次和 幅度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层次级数多,每个层级的管理幅度就小。反之,层次级数少,管理幅度就大。一个国家的管理幅度要分成若干层次,而且层次级数是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一般来说层级越多,上下的阻隔越远,政令不易贯彻,下情不易上达,中央政府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层级越少,管理幅度越大,越难。

从秦汉到明清行政区划分的层数主要在两级与三级之间变换,也有少数朝代是划分三层以上的行政区,最高一级行政区的称谓、内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迁。(1)秦汉时期实行郡县二级制。(2)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3)隋及唐前期的州县两级制。(4)唐后期至宋、辽、金的道、州、县三级制。(5)元代的多级复合制(6)明清的省、府、县三级制。 2、叙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事实。 答: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原因何在? 1、天时:宋朝时候,中国的气候环境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原先气温高,降水丰富,自然环境优越的北方开始转冷。再加上中原地区森林长期被砍伐,因此,北方的自然条件开始恶化。 2、地利:从唐中晚期的安史之乱至五代,中国的北方地区战乱不断,而南方战乱少。 3、人和: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终上所述,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中晚期,也就是安史之乱开始,结束于南宋时期。 3、叙述黄河变迁的经过与影响。

2019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最新满分单元测试答案

什么是历史地理? 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儒家曾经建立一种什么制度? 县是从什么时期出现的? 行政区划是哪种制度的产物: 省制形成于: ______时期将所有的郡撤销。 确定首都需要考虑的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是: 中国历史首都迁移的主要轨迹是: 首都要统治全国需要通过______来保证信息、人员、重要的物资上通下达。 宋朝时期的开封称为_______。 出现城市的条件不包括哪些? _______时期,曾经下命令要天下的县城都建城墙。 中国从什么时期把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 “车同轨”的意思是: 以下哪些城市是近代交通路线的产物: 长城功能是什么? 明代长城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_。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沟通湘江水系跟漓江水系是哪条河流? 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不包含的是: 京杭大运河形成于: 近年来的遗传学家认为世界上人基本上都是来自非洲。 从科学的原理分析,每个地方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外来的。 中国历代留下来的户口登记是真正的人口数字。 中国人口突破4亿是在清朝时期。 “胡焕庸线”是从:满洲里——阿里。 炎黄子孙这是文化认同 双方军事上、政治上是对立的,无法通婚。 所谓百越不是100个越族,就是很多越族,有山越、瓯越、骆越、闽越。 云南大学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是纳西族。 孔子教他的弟子六艺,六门主要的课程,其中有一门叫驭,就是赶车。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农具的发展过程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的气侯大多数地方实际上是季风气候 移民跟农业生产相互促进,人口增长跟农业生产也是相互促进。 很多农作物带个洋字,带个西字,带个番字这些作物,这些品种好多都是外来的。长平之战要把几十万俘虏全部杀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俘虏威胁大。

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 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中国历史地理平时作业

姓名与学号金启予 3120102977 指导教师陈健梅 年级与专业口腔1201 所在学院医学院

如何理解“长城自产生之日起,就不单是一道孤立的城墙”? 长城至战国时期即已出现,至秦时“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从而出现了延袤万余里,传承两千年,波澜壮阔的长城。从长城诞生之日起,就不单是一道孤立的城墙,他是一个民族抵御外敌坚固的盾,也是边疆行物资交换和文化交流的地点,更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见证者。其本身就是中国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工程建造技术水平的结晶。 长城防御体系包含两方面内容:长城本体和军事聚落。长城本体指长城墙体及其上的墩台、敌台;军事聚落指长城墙体之外的烽燧、驿站、边镇、堡寨和关隘。军事聚落是军事防御的主体,长城本体和军事聚落缺一不可称“长城”。在线状分布的长城本体和点状分布的军事聚落之间,还有驿传交通和讯息传递线路,构 成长城防御从边疆到内陆的南北大纵深布局。【1】由此可见,长城并不仅仅是一 道孤立的城墙,而是集预警,防御,传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抵御者。在研究长城防御功能时不能讲长城本体和烽燧、驿站、边镇、堡寨和关隘等区分开来。 历史中中华名族和北方的少数名族之间不乏短暂的和平时期,此时围绕长城的是中原地区和北方的物资交换和文化交流。北方的人参,鹿茸,马匹;中原的粮食,丝绸,茶叶随着边市在长城边上贸易交换。汉代的长城保护了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在长城以内有着戍边的军人,他们从中原各地征调而来,平时耕田牧马,战时守卫边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背井离乡的军人们形成了长城边上特有的戍边文化。可以说,长城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更孕育了其自身特有的沧桑悲怆的文化。 至秦筑长城至今,长城存在已超过2千年的历史。期间风雨飘摇,烽火连天,朝代更替,可以说长城贯穿了中华名族的历史。他见证了汉武帝北击匈奴的强盛,见证了唐太宗“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的阔达,也见证了明英宗凄惨的土木堡之变。他看的太多,虽无华丽的歌赋,自身的文化气息也浓郁至极,更蕴含了中华名族坚忍不拔的精神。 以摄影者角度而论,长城高大雄伟、气贯长虹,并以周边山峦为映衬,傲骨铮铮,使其主体色彩丰富,影调厚重。长城的美学和视觉艺术正是历代工匠们所留下的华丽遗产。 所以长城不是孤立的一道或几道墙,而是联合长城本体周围各级防御工事共同构筑的严密防御体系,是一个集军事防御和民族交融于一体的“秩序带”,一个反映我国历朝历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环境的多层次、立体化、系统性的“综合体”。 参考文献:【1】《长城文化遗产的再认识与思考》,李严,李哲,2011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19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满分答案单元测试答案

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包括: 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 罗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几种文字: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间是中间之地。 疆域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境域伸缩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治领属空间 法国人儒勒·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疆土局限在农耕区之内,还是迈出农牧交错带向非农业区域延伸,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非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功绩 “中国”一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从1689年 “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中 西周经过分封,天子名义拥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分封制下国家分属于各自拥有实权的受封者,天子、诸侯、卿大夫皆为有土之君,因此天下、国、家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宋辽夏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代,不但三个政权都试图一统天下,且均自认为正统,在这样的背景下遥领、虚封出现了 “随山川形便”依凭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物作为行政区边界,使行政区与自然地理区保持一致的划界方式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推恩令是________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 州固定成为一级行政区发生在________ 辽西走廊狭窄的地形使道路的南北两侧乃至于中部,均有控制道路、依险设关的条件,山海关位于走廊南端,明代广宁(今辽宁北镇)地处北端,宁远(今辽宁兴城)位于中部。由于辽西走廊对于华北、东北两地的重要作用,明清之际主要战事均发生在这一道路沿线及周邻地区 散关是金牛道中险要的关隘,穿过散关道路分为两支,一支进入成都平原直指成都,另一只沿嘉陵江经阆中、南充至重庆 西汉时期开通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的设置开始。 经过今山东临清的运河是: 史前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遗址分布图,在河北平原的腹心地带是一片空白,这是黄河行经河北平原,注入渤海,每当汛期河道呈现漫流状态的结果 科学研究证明,在黄土高原的总侵蚀量中自然侵蚀最低占70%,加速侵蚀最高占30%。 从周、秦至两汉时期,长江水道至今沙市,主泓道向南形成近似直角,这一以沙市为顶点的直角弯道导致江水中的泥沙就势沉积下来,形成荆江陆上三角洲。近似直角的河道同样使部分江水冲出河道,最初在陆上三角洲上呈扇状漫流,后形成夏水、涌水两条分流 云梦泽的消失原因是: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1048年黄河第三次重大改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两条河道 江汉平原的形成与全面开发大约从南宋后期开始,经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接受这里粮食的包括南北十余省,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史前时期传入中国的冬小麦,明代传入的玉米、甘薯,这些旱地作物主要取代了本土作物粟(即谷子)、黍的种植空间 桑、麻种植在中国均有着久远的历史,棉花传入中国之后,人们衣着之物主要依托麻、丝制品 黄道婆为____________种植推广做出重要贡献: 游牧民族实行逐水草放牧,一年内冬夏之际转换牧场,冬夏牧场的距离一般为___________里左右

中国历史地理作业-读书笔记

《汉书·地理志》读书笔记 此书为汉兰台令史班固撰、唐秘书少监颜师古注。竖排,繁体。 地理志位于汉书的第八部分,分为上下两章,占了150多页。从黄帝的九州到夏禹的十二州,后又更制九州,开篇主要是谈禹之治水治国,并引夏书禹贡之文详释九州。 时间有限,琐事冗杂,吾阅《汉书·地理志》,行提炼精华之事,取去粗取精之法。偶行披阅之事,点校之迹斑斑于字里行间,现整理之,录于下: 1.尧所都者冀州,禹治水亦从此始; 2.今之“土壤”,其“壤”古为柔土之意; 3.九河既道:古“道”即今“导”字,治理或疏导之意; 4.记田赋品次,书以“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量之,细究之,吾以为即对应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是也; 5.《禹贡》以前未曾识之,后从导师周长山从得知是《尚书》之篇章,后人胡渭有《禹贡锥指》一书问世,《地理志》多引禹贡之文; 6.“东北入于河”,此“东北”意指“北折而东”,方位词于古之地理书中处处皆是,有些与今义大相径庭,须得引起重视; 7.“六府孔修”之“六府”,即金木水火土谷,“谷”与前五者并列之,可窥知谷之重要性,即以农为本,古风皆然; 8.“山”“薮”“川”“浸”:“山”与今义同,“薮”指大泽,“川”谓水之通流,“浸”原字上有“穴”,引以灌溉者,即湖之类; 9.周代分爵五等:公侯伯子男;土地分为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10.京兆尹之变迁:(秦)内史-(高帝元年)塞国-(二年)渭南郡-(九年)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右内史-(太初元年)京兆尹。儿时见祖宗牌位处书有“京兆郡上昭穆祖,家庆堂中福德神”,中间为“天地国君亲师位”,周边亲戚家不同姓氏者,郡有所异,故推测祖上来自京兆郡,即陕西长安人氏,前年去西安,见西安市区地图上标有“段村”,与己姓相同,意欲探源,无奈步履匆匆,时间仓促,终未果。 读《汉书·地理志》,开篇全录《禹贡》之辞,读《禹贡》,不得不先提其两个伟大之处。 伟大处之一:具备一统意识,总体划分区域。倘若《禹贡》真成书于战国,遥想当年邦国林立,学派纷呈,各国文人皆著书立说,为自己国家自己阶级利益服务,而《禹贡》却能抛却家国概念,打破大小邦域界限,以证实为目的,用统一的眼光把当时所了解到的地方作一总体分划,用“九州”代替国界,其分区标准,乃因于名山大川的自然界划,可谓眼光超前,胆识过人,大胸襟书大地理,实

2018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

1 由于生产力、通信交通的落后,周朝采用()来管理国家。(1.0分) 1.0分 ?A、 禅让制 ? ?B、 分封制 ? ?C、 郡县制 ? ?D、 行省制 ? 我的答案:B 2 下列疆域类型中,属于民族或地方自治区的是()。(1.0分) 1.0分 ?A、 初郡 ? ?B、 侨郡 ? ?C、 都护府

? ?D、 羁縻府 ? 我的答案:D 3 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支流是()。(1.0分) 1.0分 ?A、 东西之间,由西而东 ? ?B、 东西之间,由东而西 ? ?C、 南北之间,由北而南 ? ?D、 南北之间,由南而北 ? 我的答案:C 4 唐太宗时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临时派遣使者观察,未成定制。(1.0分)1.0分 ?A、 十四刺史 ?

?B、 十三刺史 ? ?C、 五十郡 ? ?D、 十道 ? 我的答案:D 5 ()时期,唐朝击败东突厥,疆域范围扩展到蒙古高原、西伯利亚。(1.0分)1.0分 ?A、 唐高宗 ? ?B、 唐太宗 ? ?C、 唐玄宗 ? ?D、 唐文宗 ? 我的答案:B 6 清朝国土沦丧的原因是()。(1.0分)

1.0分 ?A、 清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 ?B、 边疆长期封禁,造成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及边防的空虚 ? ?C、 受“四夷”观念的消极影响,用四夷守边疆 ? ?D、 以上都对 ? 我的答案:D 7 由于怀疑反朝残余势力在海上搞破坏活动,以及日本海盗、倭寇的骚扰,()下令实行海禁。 (1.0分) 1.0分 ?A、 朱元璋 ? ?B、 朱标 ? ?C、 朱允炆 ?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