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

综合验光仪常规操作

单眼屈光检查

一、测量瞳距

(一)。瞳距尺法:测量单眼远用瞳距,使用有鼻梁槽的瞳距尺。

1.检查者面对被检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两人相距约40CM。

2.将瞳距尺放在被检者鼻梁上,使瞳距尺水平线与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

3.检查者将笔灯放在自己左眼正下方,正面照射被检者右眼,避免直照被检者瞳孔,同样避免被检者注视笔灯。

4.让被检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将被检者右眼角膜反光点与瞳距尺上刻度对齐。

5.读出读数,即为被检者右眼单眼远用瞳距。

6.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远用瞳距。

(二)自动瞳距仪:测量单眼远用和近用瞳距

1.检查者面对被检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

2.保持自动瞳距仪与被检者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

3.将测量距离设置为所要测定的距离。

4.被检者右眼注视自动瞳距仪内置视标,检查者左眼观察。

5.检查者推动瞳距刻度线到被检者角膜中心,刻度盘显示数据为右眼单眼瞳距。

6.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瞳距。

二、客观检影

1.让被检者前额靠在综合验光仪检眼头的额顶上,按照被检者的实际瞳距调整瞳距钮和镜眼距。

2.调整集合挚,置于看远位置,球柱镜归零。

3.调整水平仪旋钮,使其处于水平位置。

4.双眼同时注视前方,(目的是双眼在检影时所用的调节最小),将功能片置于R镜片上。

5. 用视标定位仪调整视标,使视标与被检者视轴在同一水平线上。

6.让被检者注视0.1的C字视标。

7.使用点状光检影镜或带状光检影镜对双眼分别进行67cm检影。

8.用透镜和柱镜分别中和影动。

9.右眼检影结束后,进行左眼检影。

10.双眼检影结束后打开右眼,遮盖左眼,进行主观验光。

三、主观验光

(一)。检查客观验光的视力情况,并记录。

1.如果V A≥1.0做红、绿终点检查。

2.如果V A<1.0,调整球镜度数。

(二)。第一次红、绿双色检查。

1.红绿测试原理:利用眼屈光系统的色象差及单色光在眼内的折射角度不同,当被检者辩色力正常,视力最佳时,黄色光落在视网膜上,红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后方,绿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前方. a.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晰的原理:绿色光先聚焦后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光线分散较暗。而红色光位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绿色光更靠近视网膜,光线集中,弥散圈小,比较亮,所以当近视屈光度稍稍欠矫时,红色光位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绿色光更靠近视网膜,此时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晰。

b.红色内视标与绿色内视标一样清晰的原理:红色光和绿色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绿色弥散圈与红色弥散圈直相近,光线弥散度相近,亮度相近,所以当近视屈光度恰好矫正时,红色内视标与绿色内视标一样清晰。

c.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不清晰的原理:红光远离视网膜聚焦,而绿光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红光靠近视

网膜聚焦,绿光形成的弥散圈小,光线较亮,所以近视屈光度过矫时,红色光位于视网膜后或聚焦点比绿色光更远离视网膜,而绿色光位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红色光更靠近视网膜,所以当近视屈光度过度矫正时,此时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不清晰。

2.红绿测试目的:在每一步测试都保证不要过娇。保证红色光和绿色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绿色弥散圈与红色弥散圈直径相近,光线弥散度相近,亮度相近,也就是说保证红色里的视标清楚或红色里的视标与绿色里的视标一样清楚。

3.红绿测试方法:

①.在检影的基础上加一定量球镜使视力达到0.6,遮盖左眼,进行右眼单眼红绿测试。

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调节,请被检者先看绿色区域,后看红色区域,再看绿色区域。

③. 投影红绿双色灯片,加入0.6的单行视标,此时一排视标在红色区域内,一排视标在绿色区域内,同时使视标在双色背景中显出黑色。

④.请被检者比较两区内的字是否更黑更明亮更明显,若称红色区域内黑字更亮更黑,可增加负(或减去正)0.25D,直到红色区域内黑字与绿色区域内黑字一样更亮更黑。若称绿色区域内黑字更亮更黑, 则可增加正(或减去负)0.25D,直到绿色区域内黑字与红色区域内黑字一样更亮更黑,重复上述动作。

⑤. 两只眼分别进行测试,直到达到最佳视力行.并且保证红色区域内黑字更亮更黑,或直到红色区域内黑字与绿色区域内黑字一样更亮更黑。

⑥. 假如被检者是色盲,可用左区右区来代替红色区域和绿色区域.

⑦. 若根据试验的结果增减试片的焦度后,结果出乎意料,则须放弃试验(因为引出矛盾结果的眼多患有白内障或为白内障术后).

⑧.右眼红绿测试结束后,记录其终点验光结果。

4.红绿双色实验结果判断:

a.远视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区域内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

b.近视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

c.单纯近视散光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

d.单纯远视散光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

(三)。第一次雾视。

a.主要目的:是用“雾视”方法控制患者的调节,准确验光。

b.测试方法是:在眼前加+1.00DS,将被检者视力雾视到0.5以下。让患者注视相当于5米处视力表,以0.25DS 为一档减去雾视片。一般来讲减去0.25DS可增加一行多视力。如果视力不再有进展说明已达到最佳视力,此时停止减雾视镜。

c.雾视结果判断:

1.在眼前加+1.00DS,被检者视力雾视到0.5以下,说明屈光矫正不过矫。

2.在眼前加+1.00DS,被检者视力雾视到0.5以上,说明近视屈光矫正过矫,远视屈光欠矫,增加正球镜度,直到雾视到0.5以下。

(四)。第二次红、绿检查。

1.第二次红绿双色实验方法:在被检者单眼前相当于5米处打出“红绿视标”,让其比较不同背景下哪一区域视标更清楚,方法与第一次红绿相同。

2.红绿双色实验要求: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调节,请被检者先看绿色,后看红色,再看绿色。

3.红绿双色实验结果判断:

a.远视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

b.近视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

c.单纯近视散光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

d.单纯远视散光眼:如果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色内视标比红色内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

(五)。用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

1.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的方法:让病人看散光表,询问是否有一条或几条线比其它线更清楚,更深一些。

2.用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的结果:

a.如果被检者认为每条线一样清楚,则说明散光矫正完全。

b.如果被检者认为与其散光轴位相垂直的一条线清楚,说明有可能散光力量过矫,应重新精确散光力量。

c.如果被检者认为与其散光轴位重合的一条线清楚,说明力量不足,应重新精确,直至每条线一样清楚。d,如果病人有几条线比较清楚或靠近散光轴的线更清楚,则说明散光轴位不精确,应重新矫正至每条线一样清楚。

3.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的原理:如果被检者有散光,那其视网膜上的成像不是一个焦点,而是由无数条短线段相成的模糊像。如果“|”离视网膜近,而“-”离视网膜远,那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为

-也就是说,水平方向线会比竖直方向上的线成像更清楚。看散光表时会认为3~9点这条线更清楚,实际上负散轴位在6~12方向上。(即:30倍法则)如果“-”离视网膜近,而“|”离视网膜远,则成像正相反。(六)。JCC精确散光的轴位和力量(如果没有散光不做这一项检查)。

1. JCC精确散光轴位和力量的前提:在使用JCC确定精确散光的轴位和力量之前,红绿必须平衡,才能进行精确的散光轴位和力量检测。因为,只有在红绿平衡的基础上,最小弥散圆才能落在视网膜上,使用JCC 去精确测定散光轴位和力量才有意义。

2. 用JCC确定柱镜轴位:让被检者看多点视标,将交叉柱镜的手轮调至与柱镜轴位一致。快速翻转JCC手柄,让患者判断哪一面清楚或两面是否一样清楚或模糊。根据“同号追同号”原则,矫正柱镜轴位。一般初次调整轴位的级率为15度,以后以5度为一级,直至翻转两面后被检者感觉清晰度一样为止,轴位矫正结束。

3. 用JCC确定柱镜力量:将JCC镜的主子午线转至与矫正柱镜轴位一致的位置,迅速翻转手柄,让被检者比较两面是否一样清楚或模糊。如果清晰程度一致,则说明柱镜力量矫正准确;如果当JCC上红点与负柱镜轴位平行时患者感觉清楚,则以-0.25DC为一档增加柱镜度;如果白点与柱镜轴一致时视标清晰,则在减去-0.25DC,直到翻转两面后视标清晰度相同为止。注意:在矫正柱镜度数时,一定要保持等效球镜接近初始时的球镜度数,这样才不会增加调节。所以当柱镜度改变(增或减)0.50D时,球镜度相应改变(减或增)0.25D。原则是先加正减负,后减正加负。

4. 用交叉圆柱镜精确散光的原理:0.25D的交叉圆柱镜是由一个+0.25DS*-0.50DC和一个-0.25DS*+0.50DC 分别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子午线上的镜片联合而成的。放于被检者眼前时,在其视网膜前后形成两条焦线。即:+0.25DS*-0.50DC*180 ---|-)-/-

-0.25DS*+0.50DC*90 ---/-)-|-

5. 用交叉圆柱镜精确散光的结果:

a.当被检者的散光完全矫正后: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为----)--。在眼前放上交叉圆柱镜后,翻转镜片比较后,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清晰程度是一致的。即---|-)-/- & ---/-)-|-所以病人会感觉两面一样清楚。

b.当病人的散光未完全矫正时:

如:+1.00DS-0.50DC*180 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为----/)|--

在眼前为+0.25DS-0.50DC*180 时,视网膜上像为----)--

在眼前为-0.25DS+0.50DC*90 时,视网膜上像为---/-)-|-

所以病人会认为第一面比第二面清楚。

(六)。用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

1. 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的方法:让病人看散光表,询问是否有一条或几条线比其它线更清楚,更深一些。2.用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的结果:

a.如果被检者认为每条线一样清楚,则说明散光矫正完全。

b.如果被检者认为与其散光轴位相垂直的一条线清楚,说明有可能散光力量过矫,应重新精确散光力量。

c.如果被检者认为与其散光轴位重合的一条线清楚,说明力量不足,应重新精确,直至每条线一样清楚。

d.如果病人有几条线比较清楚或靠近散光轴的线更清楚,则说明散光轴位不精确,应重新矫正至每条线一样清楚。

3.散光表确定散光终点的原理:如果被检者有散光,那其视网膜上的成像不是一个焦点,而是由无数条短线段相成的模糊像。如果“|”离视网膜近,而“-”离视网膜远,那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为

也就是说,水平方向线会比竖直方向上的线成像更清楚。看散光表时会认为3~9点这条线更清楚,实际上负散轴位在6~12方向上。(即:30倍法则)如果“-”离视网膜近,而“|”离视网膜远,则成像正相反。(七)。第三次红、绿检查:

1. 第三次红绿双色实验方法:在被检者单眼前相当于5米处打出“红绿视标”,让其比较不同背景下哪一面视标更清楚,方法与第一次红绿相同。

2.红绿双色实验要求: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调节,让患者先看绿,后看红,再看绿。

3.红绿双色实验结果判断:

?远视眼:如果红视标比绿视标3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视标比红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

?近视眼:如果红视标比绿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如果绿视标比红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视标比绿视标楚。

?单纯近视散光眼:如果红视标比绿视标清楚,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致;如果绿视标比红视标清楚,则说明过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视标比绿视标清楚。?单纯远视散光眼:如果红视标比绿视标清楚,说明过矫,应适当降低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致;如果绿视标比红视标清楚,则说明欠矫,应适当增加正镜度,直到两视标清晰度一致。

(九)右眼单眼屈光检查结束,记录其检查结果。

(十)遮蔽右眼,打开左眼,用同样方法检查左眼单眼屈光。

双眼平衡检查

1、方法:三棱镜分视法,红-绿分视法,遮盖分视法,偏振光分视法

2、目的:在最大正镜度,最好矫正视力(CAMP)的状态下,通过分视的方法,平衡

双眼的屈光度,达到在自然条件下,双眼能协调一致的使用,并保证矫正前的主导眼在矫正后仍然为主导眼,不对其过去的视觉状态造成很大的干扰。

3、具体做法:

⑴.三棱镜分视:

①.以加+1.00D后的屈光为基础,打开双眼。

②.视标选用加+1.00D后的视力视标。

③.双眼前分别加入三棱镜,在通常情况下,右眼前加底向下的三棱镜3左右,左眼前加底向上的三棱镜3左右,当然要试被检者对三棱镜的耐受情况,酌情给予合适的三棱镜度数,目的是要达到双眼分视。④.请被检者比较上下分开的视标哪一个更清楚,始终保持在清楚的眼前减度数,保证每一次平衡都是

CAMP状态下。

⑤.此视标平衡后,请被检者继续分辨下一行视标,如果上下都不能看清,先增加屈光度再进行上下比较,如果仍然有一只眼看的清楚,减少清楚眼的屈光度数,直到双眼平衡。

⑥.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平衡到最佳矫正视力行。

⑦.进行双眼红-绿实验,保证在双眼状态下,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稍清楚⑵.遮盖分视法:

?在屈光矫正CAMPA的基础上,进行红绿比较,保证单眼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稍清楚。

?交替遮盖所用视标为最好视力的上一行。

?打开双眼进行比较,左右眼交替遮盖,请被检者分辨这一行视标。

?如果同样清楚就比较下一行。

?如果有一只眼看的清楚,减少清楚眼的屈光度数,再进行比较直到双眼同样清楚。

?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平衡到最佳矫正视力行,再进行双眼红绿实验,保证在双眼状态下,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稍清楚。

⑶.偏振光分视法:

①.在屈光矫正CAMPA的基础上,进行红绿实验,保证单眼红大于绿。

②.所用视标是

③.打开双眼在双眼前加上偏振片。

④.请被检者分辨上下两行视标,如果有一只眼看的清楚,减少清楚眼的屈光度数,再进行比较,直到双眼同样清楚。

⑤.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双眼平衡,并且达到最佳矫正视力行。

⑥.再次进行双眼红-绿实验,保证在双眼状态下,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稍清楚。

⑷.红绿分视法:

①.以加+1.00D后的屈光为基础。

②.选用的视标是加+1.00D后的视力视标,在其上面加上红绿背景。

③.打开双眼,在右眼前加上绿色镜片,左眼前加上红色镜片。利用红绿互补色原理,使右眼只看到红色视标,左眼只看到绿色视标,达到双眼分视。

④.请被检者比较红绿背景下的视标哪一个更清楚,始终保持在清楚的眼前减度数,保证每一次平衡都是在CAMP状态下。

⑤.此行视标平衡后,请被检者继续分辨下一行视标,如果左右两边都不能看清楚,先在左右眼前同时增加屈光度,再进行左右比较。

⑥.如果仍然有一只眼看的清楚,减少清楚眼的屈光度数,直到双眼同样清楚,双眼平衡。

⑦.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平衡到最佳矫正视力行。

⑧.进行双眼红-绿实验,保证在双眼状态下,两区域视标清晰度一致,或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稍清楚。4.记录双眼平衡使用的方法,并记录双眼平衡结果。

调节功能检查

一、调节近点:

1.调节近点的定义:在使用极度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近点。

2.调节近点检查所使用的工具:

1.使用综合验光仪近用1.0视标2.。

3.如不4.好分辨,5.也可用长3mm、宽0.2mm的黑线条刻画在一个40mm乘以12.5mm的白纸上,6.并镶在黑色背景上。

3.调节近点检查的方法:

1.亮照明

2.将视标3.由40厘米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4.移动速度保持3-5厘米/秒,5.直至看不6.清视标7.为止。

8.测量视标9.至角膜顶端的距离(实际应以角膜后1.5mm主点计算),10.这一点为调节近点。11.再向后慢慢移动视标12.离开鼻根部至看清楚,13.这一点为调节近点的恢复14.点。

4.调节近点的正常值:由于不同年龄的调节近点不一样,人群中尚没有一个固定的正常值,一般说在15厘米以上为异常。

二、调节幅度

1.调节幅度的定义:调节近点与调节远点之间的距离为调节域,近点与远点用屈光度表示,则两者之间为调节幅度或调节力。

2.调节幅度检查使用工具:

①.使用综合验光仪近用1.0视标。

②.如不好分辨,也可用长3mm、宽0.2mm的黑线条刻画在一个40mm乘以12.5mm的白纸上,并镶在黑色背景上

3. 调节幅度的检查方法:

①.亮照明

②.戴CAMP镜片,目的是为避免高度近视者近点太近,而远视者远点在眼后有限距离无法测量,这样其远点保持在无穷远,所测调节幅度即为调节近点的倒数,当年轻人调节力过强时,可以加适度凹透镜,测完后把所加镜片减去。

③.将视标由40厘米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移动速度保持3-5厘米/秒,直至看不清视标为止。

④.测量视标至角膜顶端的距离(实际应以角膜后1.5mm主点计算),这一点为调节近点,其倒数即为调节幅度。

15.再向后慢慢移动视标16.离开鼻根部至看清楚,17.这一点为调节近点的恢复18.点,19.其倒数即为调节幅度的恢复20.点。

21.调节幅度应双眼分开检测,而22.后双眼检测。正常双眼比单眼的调节幅度多0.50D。

三、辐辏近点:

1.定义:是指双眼所能保持辐辏的最近点。当辐辏作用达到极限时,两眼放弃辐辏,眼球突然向外移动,形成不可抑制的双眼复视,在放弃辐辏之前,双眼保持辐辏状态。

2.辐辏近点检查所使用的工具:

1.使用综合验光仪近用1.0视标2.。

3.如不4.好分辨,5.也可用长3mm、宽0.2mm的黑线条刻画在一个40mm乘以12.5mm的白纸上,6.并镶在黑色背景上。

3.检查方法:

1.亮照明。

2.将视标3.由40厘米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4.移动速度保持3-5厘米/秒,5.直至视标6.变成两个为止。

7.测量视标8.至两眼旋转中心距离(可测视标9.至角膜顶点,10.再加上角膜顶点至旋转中心的13.5mm)。

11.再向后慢慢移动视标12.离开鼻根部直到视标13.恢复14.成一个,15.这一点为辐辏近点的恢复16.点。

17.辐辏近点必须双眼同18.时检测。

四.BCC:单眼和双眼交叉圆柱镜检查

1.定义:是指应用十字视标联合交叉柱镜测定调节反应的一种方法。

2.原理:用交叉圆柱镜置于患者眼前,使被测眼产生人为散光。令被测眼观察非亮环境中距眼前工作距离(40mm左右)的十字线视标。

1.若被检眼调节良好,2.可使散光焦线,3.向视网膜移动,4.横焦线落于视网膜前,5.纵焦线落于视网膜后,而6.最小弥散圈刚好落于网膜上,7.故横线与纵线对于被检眼来说具有相同8.的清晰度。

9.若被检眼调节不10.足(调节滞后或已产生老视),11.则横焦线较之纵焦线聚焦近于视网膜,12.故横焦线较清楚;当横焦线清晰时,13.增加正球镜片于眼前,14.使散光焦线向视网膜移动,15.直至最小弥散圈落于视网膜上,16.使横、纵焦线清晰度一样。

17.若被检眼调节超前(调节痉挛)时,18.则纵焦线较之横焦线聚焦近于视网膜,19.纵焦线较横焦线清晰;当纵焦线清晰时,20.增加负球镜片于眼前,21.使散光焦线向视网膜移动,22.直至最小弥散圈落于视网膜上,23.使横、纵焦线清晰度一样。

3.设备与视标

1.综合验光仪

2.视近测定杆

3.十字线视标4.

4.步骤及记录

1.暗照明(自然光,2.不3.增加额外照明)

4.双眼前加正负0.5D交叉圆柱镜

5.对于非老视者:

?在其双眼的CAMP眼镜上加上+1.00D球镜做充分雾视(放松调节)并令其观察40mm处十字线视标。?若被检者者应主诉竖线较清晰,双眼前同时加负球镜,每次加-0.25D,直至横、竖线一样清晰止。

?若被检者者应主诉横线较清晰,双眼前同时加正球镜,每次加+0.25D,直至横、竖线一样清晰止。

?记录终止球镜度与原CAMP时球镜度之差异的球镜度。

?若为正值,则说明调节滞后;若为负值,则调节超前。

6.对于中年以上(45岁)的老视患者:

?可在其双眼的CAMP镜度上同时各加+3.00D球镜做雾视,并令其观察习惯工作距离处的十字线视标。?若被检者主诉竖线较清,双眼同时增加负球镜,每次加-0.25D,直至横、竖线一样清楚;

?若被检者主诉横线仍较清,可再增加+1.00D的雾视球镜度,然后,按照上述方法检查。

?记录终止球镜度与原CAMP时球镜度之差异的球镜度

?若为正值,则说明调节滞后;若为负值,则调节超前。

?此时的正镜度则代表试验性下加度。(tentative addition)

五.正/负相对调节NRA/PRA

1.定义

(PRA)正相对调节:双眼同时接受负球镜屈光度刺激后产生的调节。

(NRA)负相对调节:双眼同时接受正球镜屈光度刺激后放松的调节。

2.设备与视标

1.综合验光仪

2.近视力测定杆

3.近视力表

3.步骤:

?双眼同时打开。

?起始点分为两种:对于非老视者,双眼前保留CAMP镜度;对于老视患者,双眼前保留试验性下加镜度. ?适当照明(中度照明)

?被测眼注视40cm处近视力表中20/20一行字母

?先检测NRA,双眼同时增加正球镜度,每次加+0.25D,每三秒增加一次,直到被检者主诉开始出现模糊并且保留这一模糊时刻3-5秒,若3-5秒内模糊视恢复清晰,可继续增加屈光度;但若超过5秒仍未恢复,停

止测试,用此时的球镜度与CAMP时球镜度的差值,作记录。

?再检测PRA,将球镜度回退到CAMP时,双眼同时增加负球镜度,每次加-0.25D,每三秒增加一次,直到被检者主诉开始出现模糊并且保留这一模糊时刻3-5秒,若3-5秒内模糊视恢复清晰,可继续增加屈光度;但若超过5秒仍未恢复,停止测试,用此时的球镜度与CAMP时球镜度的差值,作记录。

4.正常值:+2.00D/-2.00D--+2.25D/-2.25D

六.调节容易程度的测定(facility)

1.定义:调节的容易程度,表示眼内的晶体有无能力很快的进行调节,从而改变聚焦,使任何距离的模糊象都能够很快变清楚。

2.设备及视标:

1. 正/负

2.00Dflippers镜片。

2. 相当于20/30近视力表的一行字母。

3. 或相当于20/30近视力表视标

4. 大小的文字。

3.方法及步骤:

⑴.首先让被检者戴CAMP眼镜。

⑵.使用正/负2.00D flippers镜片,并令其注视40cm或习惯工作距离处,相当于20/30的一行字母或与视标大小相同的文字。

⑶.从正镜度开始,到负镜度翻转镜片多次,正/负为一周期,随着每一次变化,都要求被检者必须看清楚字体,最好能大声读出。

⑷.先单眼分别检测,再双眼同时检测。

⑸.记录一分钟,翻转flippers镜片的周期数。

4.正常值;

1.单眼:11周期/秒(c/m ,2. cpm)

3.双眼:8周期/秒(c/m ,4. cpm)

5.双眼相差大于2周期/分钟,6.应重新测定

眼位偏斜的检查

一.远处隐斜的检查

(一)原理:

1. 在双眼前加一定量的三棱镜,使双眼分视,使用一定量的相反作用的三棱镜去中和双眼分视,所用的中和量为隐斜量。

2.选用底向内三棱镜(BI),因为人眼易辐辏而不易分开,如果测隐斜时先加入底向外三棱镜(BO)三棱镜,双眼会处于辐辏的状态,再用BI去中和,双眼就不易分开。而在检查开始时加入BI三棱镜,双眼会处于分开的状态,此时用BO来中和BI,数值会更客观。

(二) 连续法:

1. 将被检者的屈光度调整至CAMP状态。

2. 视标为1.0至1.5的单列视标或其最佳视力的单列视标。

3.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辅助镜片,右眼前旋至6底向上三棱镜(BU),左眼前旋至10底向内三棱(BI)。

4.询问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的位置关系,一般被检者都会反映看到被分为左上和右下两列视标。

5.如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没有分开,继续追加三棱镜的度数,直到单一列视标被分成左上和右下两列视标。

6.请被检者眼睛盯住的右下列视标,在左眼前加底向外三棱镜(BO)棱镜来中和BI,使左上列视标移动到与右下列视标对齐时。

7.同时询问被检者两列视标是否在靠近。

8.以3-5三棱镜/秒的速度增加BO棱镜度数,直至被检者反映两列视标对齐时停止。

9.此时记录所加的BO棱镜度数的代数和,棱镜性质与绝对值较大的三棱镜性质一致,为远处水平隐斜数值。

10.请被检者眼睛盯住上一列视标,在右眼前加底向下三棱镜(BD)来中和BU。

11.同时询问被检者两列视标是否在靠近。

12.以3-5三棱镜/秒的速度增加BD棱镜度数,直至被检者反映两列视标对齐时停止。

13.此时记录所加的BD棱镜度数的代数和,棱镜性质与绝对值较大的三棱镜性质一致,为远处垂直隐斜数值。

(三)闪跳法:

1.将被检者的屈光度调整至CAMP状态。

2.视标为1.0至1.5的单列视标或其最佳视力的单列视标。

3.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辅助镜片,右眼前旋至6底向上三棱镜(BU),左眼前旋至10底向内三棱(BI)。

4.询问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的位置关系,一般被检者都会反映看到被分为左上和右下两列视标。

5.如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没有分开,继续追加三棱镜的度数,直到单一列视标被分成左上和右下两列视标。

6.遮盖左眼,同时适当地在左眼前增加BO棱镜度数。

7. 打开左眼,询问被检者两列视标是否越来越近,是否对齐。

8.若反应未对齐,再遮盖左眼,同时增加BO棱镜度数。

9.以3-5三棱镜/秒的速度增加棱镜度,直至患者反映两列已重合时停止。

10.此时记录所加的BO棱镜度的代数和,棱镜性质与绝对值较大的三棱镜性质一致,为水平隐斜数值。

11.遮盖右眼,同时适当地在右眼前增加BD棱镜度数。

12.打开右眼,询问被检者两列视标是否越来越近,是否对齐。

13 若反应未对齐,再遮盖右眼,同时增加BD棱镜度数。

14.以3-5三棱镜/秒的速度增加棱镜度,直至患者反映两列已重合时停止。

15.此时记录所加的BD棱镜度的代数和,棱镜性质与绝对值较大的三棱镜性质一致,为垂直隐斜数值。(四)闪跳法的优点:

在使用连续法测隐斜时,由于双眼同时持续视物会诱导一部分辐辏,有可能使本来是有外隐斜倾向的眼位,测出内隐斜的结果,造成测量结果不够客观。而闪跳法则打破了这种双眼同时持续视物的状态,只让患者在瞬间反应出两列视标的位置关系,避免产生辐辏。

(五)远处隐斜的结果:

1.水平隐斜的正常值:0-2三棱镜的外隐斜(0-2EXP)

2.垂直隐斜的正常值:0 即正位眼

3.如果水平隐斜为BO则有内隐斜,BI则有外隐斜。

4.若右眼垂直隐斜为BD则为高位眼,BU则为低位眼。

远处水平融合功能的测定

一.原理:融合功能是由视网膜分开物象的刺激产生的,它在维系双眼单视的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双眼同时视是双眼单视产生的知觉基础,而融合功能是双眼单视产生的运动基础。融合功能分为水平正融合(辐辏)和水平负融合(分开),辐辏功能包括近感辐辏,紧张性辐辏,调节性辐辏,融合性辐辏。在融合功能检查中需要检查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模糊点主要代表调节性辐辏的功能,当远处(5米以上)调节性辐辏为0时,没有模糊点出现,破裂点表示全部融合功能丧失,而恢复点则表示融合功能恢复的状况。

二.检查方法:

1.将被检者的屈光度调整至CAMP状态。

2.视标为1.0至1.5的单列纵列视标或其最佳视力的单列纵列视标。

3.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辅助镜片,双眼前旋至三棱镜镜片,棱镜度数0°方向为90°。

4.询问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的位置关系,此时被检者都会反映看到一列视标。

5.先测水平负融合,即分开功能的检测。

6.嘱咐被检者当视标分开两个以及重合为一个时立刻作出反应,告诉检查者视标分开或重合。

7.嘱被检者注视单列视标,在被检者双眼前同时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内(BI)三棱镜,直到一列视标变为两列视标,为破裂点。

8.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减少BI三棱镜,直到两列视标恢复为一列视标,为恢复点。

9.记录破裂点,恢复点,为水平负融合功能。

10.将双眼前三棱镜度数恢复为0°方向为90°,测水平正融合。

11.嘱咐被检者当视标变模糊,分开两个以及重合为一个时立刻作出反应,告诉检查者视标模糊,分开或重合。

12.嘱被检者注视单列视标,在被检者双眼前同时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外(BO)三棱镜,直到视标变模糊为模糊点。

13.继续双眼前同时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外(BO)三棱镜,直到一列视标变为两列视标,为破裂点。

14.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减少BO三棱镜,直到两列视标恢复为一列视标,为恢复点。

15.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为水平正融合功能。

三.检查中注意:

1.水平负融合中没有模糊点出现是由于没有调节性集合参与,双眼处于分开状态。

2. 在远处融合功能的测定中,先测水平负融合功能,而后测水平正融合功能是由于人眼易辐辏而不易分开,如果先测水平正融合功能,产生的辐辏力量就不易再被放松下来,影响测量结果的客观性。

3.如果在水平负融合功能的检查中出现了模糊点,说明不是处于CAMP状态,而是近视处于过矫状态,远视处于欠矫状态。

四.远处水平融合功能的正常值:水平负融合X/5-9/3-5

水平正融合7-11/15-23/8-12

远处垂直融合功能的测定

一.原理:

1.双眼前加一定量的三棱镜,使双眼分视,使用一定量的相反作用的三棱镜去中和双眼分视,所用的中和量为隐斜量。

2.一定在破坏融合的情况下测得。

二.检查方法:

1.将被检者的屈光度调整至CAMP状态。

2.视标为1.0至1.5的单列横列视标或其最佳视力的单列横列视标。

3.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辅助镜片,双眼前旋至三棱镜镜片,棱镜度数0°方向为180°

4.询问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的位置关系,此时被检者都会反映看到一列视标。

5.嘱咐被检者当视标分开两个以及重合为一个时立刻作出反应,告诉检查者视标分开或重合。

6.嘱被检者注视单列视标,在被检者单眼前(左眼)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上(BU)三棱镜,直到视标变模糊为模糊点,

7.继续单眼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上(BU)三棱镜,直到一列视标变为两列视标,为破裂点。

8.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减少BU三棱镜,直到两列视标恢复为一列视标,为恢复点。

9.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为垂直向上融合功能。

10.将双眼前三棱镜度数恢复为0°方向为180°,测垂直向下融合功能融合。

11.嘱咐被检者当视标变模糊,分开两个以及重合为一个时立刻作出反应,告诉检查者视标模糊,分开或重合。

12.嘱被检者注视单列视标,在被检者单眼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下(BD)三棱镜,直到视

标变模糊为模糊点。

13.继续单眼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下(BD)三棱镜,直到一列视标变为两列视标,为破裂点。

14.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减少BD三棱镜,直到两列视标恢复为一列视标,为恢复点。

15.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为垂直向下融合功能。

三.检查中注意:

1.垂直融合功能的检查,通常以右眼为注视眼,在左眼前添加三棱镜。

2.由于垂直融合功能检查中恢复点为0,因此在检查中,往往直接从BU破裂点到BD破裂点。

四.远处垂直融合功能的正常值:垂直上融合2/3-4

垂直下融合2/3-4

近处隐斜的测量

(一)原理:

1.眼前加一定量的三棱镜,使双眼分视,使用一定量的相反作用的三棱镜去中和双眼分视,所用的中和量为隐斜量。

2.选用底向内三棱镜(BI),因为人眼易辐辏而不易分开,如果测隐斜时先加入底向外三棱镜(BO)三棱镜,双眼会处于辐辏的状态,再用BI去中和,双眼就不易分开。而在检查开始时加入BI三棱镜,双眼会处于分开的状态,此时用BO来中和BI,数值会更客观。

3.一定在破坏融合的情况下测得。

(二)连续法:

1.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CAMP)。

2.有老花的被检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

3. 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纽到近距离检查状态。

4.将近视力检查卡放置到40厘米处

5.近视力视标为1.0至1.5的单列视标或其最佳视力的单列视标。

6.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辅助镜片,右眼前旋至6底向上三棱镜(BU),左眼前旋至10底向内三棱镜(BI)。

7.询问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的位置关系,一般被检者都会反映看到被分为左上和右下两列视标。

8.如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没有分开,继续追加三棱镜的度数,直到单一列视标被分成左上和右下两列视标。

9.遮盖左眼,同时适当地在左眼前增加BO棱镜度数。

10.打开左眼,询问被检者两列视标是否越来越近,是否对齐。

11.若反应未对齐,再遮盖左眼,同时增加BO棱镜度数。

12.以3-5三棱镜/秒的速度增加棱镜度,直至患者反映两列已重合时停止。

13.此时记录所加的BO棱镜度的代数和,棱镜性质与绝对值较大的三棱镜性质一致,为水平隐斜数值。

14.遮盖右眼,同时适当地在右眼前增加BD棱镜度数。

15.打开右眼,询问被检者两列视标是否越来越近,是否对齐。

16.若反应未对齐,再遮盖右眼,同时增加BD棱镜度数。

17.以3-5三棱镜/秒的速度增加棱镜度,直至患者反映两列已重合时停止。

18.此时记录所加的BD棱镜度的代数和,棱镜性质与绝对值较大的三棱镜性质一致,为垂直隐斜数值。(三)闪跳法:

1.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

2.有老花的被检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

3.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纽到近距离检查状态。

4.将近视力检查卡放置到40厘米处

5.近视力视标为1.0至1.5的单列视标或其最佳视力的单列视标。

6.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辅助镜片,右眼前旋至6底向上三棱镜(BU),左眼前旋至10底向内三棱镜(BI)。

7.询问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的位置关系,一般被检者都会反映看到被分为左上和右下两列视标。

8.如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没有分开,继续追加三棱镜的度数,直到单一列视标被分成左上和右下两列视标。

9.遮盖左眼,同时适当地在左眼前增加BO棱镜度数。

10.打开左眼,询问被检者两列视标是否越来越近,是否对齐。

11.若反应未对齐,再遮盖左眼,同时增加BO棱镜度数。

12.以3-5三棱镜/秒的速度增加棱镜度,直至患者反映两列已重合时停止。

13.此时记录所加的BO棱镜度的代数和,棱镜性质与绝对值较大的三棱镜性质一致,为水平隐斜数值。

14.遮盖右眼,同时适当地在右眼前增加BD棱镜度数。

15.打开右眼,询问被检者两列视标是否越来越近,是否对齐。

16.若反应未对齐,再遮盖右眼,同时增加BD棱镜度数。

17.以3-5三棱镜/秒的速度增加棱镜度,直至患者反映两列已重合时停止。

18.此时记录所加的BD棱镜度的代数和,棱镜性质与绝对值较大的三棱镜性质一致,为垂直隐斜数值。(四)闪跳法的优点:

在使用连续法测隐斜时,由于双眼同时持续视物会诱导一部分辐辏,有可能使本来是有外隐斜倾向的眼位,测出内隐斜的结果,造成测量结果不够客观。而闪跳法则打破了这种双眼同时持续视物的状态,只让患者在瞬间反应出两列视标的位置关系,避免产生辐辏。

近处水平融合功能的测定

一.原理:融合功能是由视网膜分开物象的刺激产生的,它在维系双眼单视的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双眼同时视是双眼单视产生的知觉基础,而融合功能是双眼单视产生的运动基础。融合功能分为水平正融合(辐辏)和水平负融合(分开),辐辏功能包括近感辐辏,紧张性辐辏,调节性辐辏,融合性辐辏。在融合功能检查中需要检查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正常情况下,为维系近距离工作的良好双眼视,近处的融合功能较远处的要好。

二.检查方法:

1.将被检者的屈光度调整至CAMP状态。

2.有老花的被检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

3. 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纽到近距离检查状态。

4.将近视力检查卡放置到40厘米处。

5.视标为1.0至1.5的单列纵列视标或其最佳视力的单列纵列视标。

6.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辅助镜片,双眼前旋至三棱镜镜片,棱镜度数旋为90°方向为0。

7.询问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的位置关系,此时被检者都会反映看到一列视标。

8.先测水平负融合,即分开功能的检测。

9.嘱咐被检者当视标分开两个以及重合为一个时立刻作出反应,告诉检查者视标分开或重合。

10.嘱被检者注视单列视标,在被检者双眼前同时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内(BI)三棱镜,直到一列视标变为两列视标,为破裂点。

11.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减少BI三棱镜,直到两列视标恢复为一列视标,为恢复点。

12.记录破裂点,恢复点,为水平负融合功能。

13.将双眼前三棱镜度数恢复为90°方向为0,测水平正融合。

14.嘱咐被检者当视标变模糊,分开两个以及重合为一个时立刻作出反应,告诉检查者视标模糊,分开或重合。

15.嘱被检者注视单列视标,在被检者双眼前同时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外(BO)三棱镜,直到视标变模糊为模糊点。

16.继续双眼前同时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外(BO)三棱镜,直到一列视标变为两列视标,为

破裂点。

17.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减少BO三棱镜,直到两列视标恢复为一列视标,为恢复点。

18.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为水平正融合功能。

三.检查中注意:

1.水平负融合中没有模糊点出现是由于没有调节性集合参与,双眼处于分开状态。

2.在远处融合功能的测定中,先测水平负融合功能,而后测水平正融合功能是由于人眼易辐辏而不易分开,如果先测水平正融合功能,产生的辐辏力量就不易再被放松下来,影响测量结果的客观性。

3.如果在水平负融合功能的检查中出现了模糊点,说明不是处于CAMP状态,而是近视处于过矫状态,远视处于欠矫状态。

四.近处水平融合功能的正常值:水平负融合12-16/19-23/11-15

水平正融合20-24/28-32/8-12

近处垂直融合功能的测定

一.原理:

1. 双眼前加一定量的三棱镜,使双眼分视,使用一定量的相反作用的三棱镜去中和双眼分视,所用的中和量为隐斜量。

2.一定在破坏融合的情况下测得。

二.检查方法:

1.将被检者的屈光度调整至CAMP状态。

2.有老花的被检者在远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加ADD。

3.放下近视力检查拉杆,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近距离检查旋纽到近距离检查状态。

4.将近视力检查卡放置到40厘米处

5.视标为1.0至1.5的单列视标或其最佳视力的单列视标。

6.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辅助镜片,双眼前旋至三棱镜镜片,棱镜度数为180°方向0,。

7.询问被检者所看到的两列视标的位置关系,此时被检者都会反映看到一列视标。

8.嘱咐被检者当视标分开两个以及重合为一个时立刻作出反应,告诉检查者视标分开或重合。

9.嘱被检者注视单列视标,在被检者单眼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上(BU)三棱镜,直到视标变模糊为模糊点,

10.继续单眼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上(BU)三棱镜,直到一列视标变为两列视标,为破裂点。

11.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减少BU三棱镜,直到两列视标恢复为一列视标,为恢复点。

12.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为垂直向上融合功能。

13.将双眼前三棱镜度数恢复为90°方向为0,测垂直向下融合功能融合。

14.嘱咐被检者当视标变模糊,分开两个以及重合为一个时立刻作出反应,告诉检查者视标模糊,分开或重合。

15.嘱被检者注视单列视标,在被检者单眼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下(BD)三棱镜,直到视标变模糊为模糊点。

16.继续单眼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增加底向下(BD)三棱镜,直到一列视标变为两列视标,为破裂点。

17.再以2-3三棱镜/秒的速度逐渐减少BD三棱镜,直到两列视标恢复为一列视标,为恢复点。

18.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为垂直向下融合功能。

三.检查中注意:

1.垂直融合功能的检查,通常以右眼为注视眼,在左眼前添加三棱镜。

2.由于垂直融合功能检查中恢复点为0,因此在检查中,往往直接从BU破裂点到BD破裂点。

四.远处垂直融合功能的正常值:垂直上融合2/3-4

垂直下融合2/3-4

AC/A测定

1.AC/A定义:指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率。即:每1D的调节反应,就会产生一定的调节性辐辏。2.设备与视标;

1.综合验光仪。

2.近视力测定杆。

3.近视力表,视力相当于20/20,一排柱状视标。

3.方法及步骤:

(一)阶梯法(Gradient AC/A)

?非老视者双眼前戴CAMP眼镜;

?老视者双眼前戴CAMP加上add眼镜。

?适当照明。(中度照明)

?请被检眼注视40cm处,相当于20/20一排柱状视标,在CAMP或ADD的基础上,双眼同时添加+1.00D 球镜度,放松调节,测定其眼位,并作记录;

?双眼前加-1.00D球镜度,刺激调节,再测定眼位,并作记录;

?用两次结果的绝对值相减,再除以2,即得AC/A。

(二)计算法(Calculated AC/A)

1.双眼前戴CAMP眼镜;

2.测定被检眼视远眼位,并作记录;

3.非老视者眼前仍为CAMP眼镜,老视者戴add眼镜;

4.中度照明;

5.请被检眼注视40cm处,相当于20/20一排柱状视标测定被检眼。

6.测定视近40cm处时的眼位;

7.根据公式计算AC/A:公式15--PD=64mm,

8.注视40cm,辐辏需求量2.5,注视40cm,对应的调节刺激

9.外隐斜,代负值;内隐斜,代正值

(三)两种方法的比较:

由于近感性辐辏的参与,计算性AC/A通常大于阶梯性AC/A。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方法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方法 默认分类2009-04-15 17:35:48 阅读27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综合验光仪,顾名思义乃是具有综合功能的验光设备,在科技先进的国家流行使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改进更新,已形成较为完善统一的模式。我国的视光技术发展滞缓,从人工插片发展到视网膜检影或电脑自动验光结合人工插片,已经历了漫长的时日。随着国外先进的视光产品涌入市场,综合验光仪也顺理成章地被我国的视光产品经销商所接受。然而多数验光师却认为该设备使用麻烦耗时,坚持使用者往往也仅开发其插片功能。仔细推敲,综合验光仪并无突破性的功能,仅将通常使用的验光手段集而合之,取其方便规范而已。初学者感到使用不便,盖因对其认识不足,未遑熟能生巧。有鉴于此,本文将该设备常用功能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分次介绍,以报读者。目前综合验光仪的类型虽多种多样,但用于验光之功能, 大致如本文所述。 第一讲基本认识(上) 1.验光盘验光盘,俗称“牛眼”“猪肺”,主要部件、名称及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1)顶架用于悬吊验光盘。 (2)固定手轮用于调节并固定验光盘位置。 (3)旋转调节手轮用于调整验光盘平面与被检者面部的相对位置。 (4)水平手轮用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水平相位置。 (5)水平标记显示验光盘水平倾斜状态。 (6)瞳距刻度测定瞳孔间距,以mm为单位。 (7)瞳距手轮用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瞳孔的相对位置。 (8)旋转棱镜用于测定被检眼隐斜视及双眼视觉平衡。 (9)旋转棱镜手轮用于调节旋转棱镜的底向和棱镜度。 (10)辅片手轮用于转换不同的辅助检查镜片,完成多种视功能检查。 (11)球镜焦度读窗显示球面镜片顶焦度。 (12)细焦度轮盘用于增减O.25D球面焦度。 (13)粗焦度手轮用于增减 3.OOD球面焦度。 (14)柱镜焦度读窗显示圆柱透镜焦度。 (15)柱镜手轮用于增减一O.25D圆柱透镜焦度。 (16)柱镜轴位手轮用于调整圆柱透镜轴位。 (17)柱镜轴位刻度显示圆柱透镜的轴方位角度。 (18)交叉圆柱透镜用于精调散光的轴位和焦度。 (19)翻转手轮用于变换交叉圆柱透镜的轴方位。 (20)柱镜轴位对照刻度用于与交叉柱镜的轴位进行对照。 (21)视孔放置矫正镜片或辅助检查镜片。 (22)额托手轮用于调节验光盘与被测眼的相对位置。 (23)额托利于被测者额部紧靠并固定。 (24)角膜位置读窗用于测定被测眼角膜顶点距矫正试片后顶点的距离。 (25)护颊片夹用于夹持护颊片。 (26)集合手挚用于调节两验光盘面的集合程度。 (27)近观标刻度杆旋钮用于固定近观标刻度杆。 (28)近观标刻度杆槽口用于夹持近观标刻度杆头端。

综合验光仪的标准操作规程

综合验光仪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SOP编号:SOP-YK-YQGL-031-1 页数:5 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 (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生效日期:颁发日期: 修订登记: 审查登记:

仪器型号:Topcon ACP-TEM 一、用途 主观检查眼屈光不正的度数 二、组成 1.综合升降台:调整仪器的高低。 2.视力检查仪:由辅助镜片旋钮.散光镜片旋钮和球镜镜片旋钮组成.主要检查度数,是仪器的中心部分。 3.投影仪:显示各种视标。 三、环境 正常室温干燥的半暗室

四、操作方法 1.球镜:将辅助镜片旋钮旋到0,散光镜片旋钮旋到00,转动球镜度数盘从-19.00到+16.75D以0.25D变化.红色代表近视,黑色代表远视。 2.柱镜:转动柱镜旋钮从0.00到6.00以0.25D间距变化.因仪器设置是雾视原理,所以只有负散光,散光轴可以从柱镜轴位钮得到。 3.辅助镜片: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意思。 3.1 0:打开光路 3.2 R:代表+1.50D的球镜.用于检影工作距离产生的相应屈光度. 3.3 P:偏振镜.用于立体视与双目立体平衡检查. 3.4 RMV,RWH,WMV:分别代表红色垂直马氏杆,红色水平马氏杆,白色垂直马氏杆. 3.5 RL,GL: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 3.6 +.12:+0.12的球镜,精确球精度到0.12.

3.7 PH:1mm直径的针孔片. 3.8 6U10I:基地向上6棱镜度,基地向内10棱镜度. 3.9 +-.50:0.50D的交叉柱镜(水平方向未+轴)OC:遮眼板. 4.交叉柱镜:精确散光度数与轴位.前部支撑片上的A和P意味着轴位和度数。 5.旋转棱镜:可调整任何方向从0-20度的棱镜度数。 6.角膜对中:通过转动前额托调节前额的位置,调整镜眼距。最长线与角膜相齐为镜眼距13.75mm。 7.旋转近点卡:测定人眼的调节力。 8.检测过程: 8.1调整综合验光仪(高度水平瞳距角膜位置) 8.2右眼调在“O”位置,左眼调在“OC”位置 8.3利用等效球镜法将电脑度数换算成球镜度数,加+300D 以达雾视效果。出示0.1视标,让受检眼认读,只刚好认读0.1视标为止。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细则 综合验光仪常规操作 单眼屈光检查 一、测量瞳距 (一)。瞳距尺法:测量单眼远用瞳距,使用有鼻梁槽的瞳距尺。 1.检查者面对被检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两人相距约40CM。 2.将瞳距尺放在被检者鼻梁上,使瞳距尺水平线与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 3.检查者将笔灯放在自己左眼正下方,正面照射被检者右眼,避免直照被检者瞳孔,同样避免被检者注视笔灯。 4.让被检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将被检者右眼角膜反光点与瞳距尺上刻度对齐。 5.读出读数,即为被检者右眼单眼远用瞳距。 6.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远用瞳距。 (二)自动瞳距仪:测量单眼远用和近用瞳距 1.检查者面对被检者相同高度水平相坐。 2.保持自动瞳距仪与被检者双眼内、外眦水平线平行。 3.将测量距离设置为所要测定的距离。 4.被检者右眼注视自动瞳距仪内置视标,检查者左眼观察。 5.检查者推动瞳距刻度线到被检者角膜中心,刻度盘显示数据为右眼单眼瞳距。 6.同样方法测出左眼单眼瞳距。 二、客观检影 1.让被检者前额靠在综合验光仪检眼头的额顶上,按照被检者的实际瞳距调整瞳距钮和镜眼距。 2.调整集合挚,置于看远位置,球柱镜归零。 3.调整水平仪旋钮,使其处于水平位置。 4.双眼同时注视前方,(目的是双眼在检影时所用的调节最小),将功能片置于R镜片上。 5. 用视标定位仪调整视标,使视标与被检者视轴在同一水平线上。 6.让被检者注视0.1的C字视标。 7.使用点状光检影镜或带状光检影镜对双眼分别进行67cm检影。 8.用透镜和柱镜分别中和影动。 9.右眼检影结束后,进行左眼检影。 10.双眼检影结束后打开右眼,遮盖左眼,进行主观验光。 三、主观验光 (一)。检查客观验光的视力情况,并记录。 1.如果V A≥1.0做红、绿终点检查。 2.如果V A<1.0,调整球镜度数。 (二)。第一次红、绿双色检查。 1.红绿测试原理:利用眼屈光系统的色象差及单色光在眼内的折射角度不同,当被检者辩色力正常,视力最佳时,黄色光落在视网膜上,红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后方,绿色光等距离地聚焦于黄色光的前方. a.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晰的原理:绿色光先聚焦后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光线分散较暗。而红色光位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绿色光更靠近视网膜,光线集中,弥散圈小,比较亮,所以当近视屈光度稍稍欠矫时,红色光位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绿色光更靠近视网膜,此时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清晰。 b.红色内视标与绿色内视标一样清晰的原理:红色光和绿色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绿色弥散圈与红色弥散圈直相近,光线弥散度相近,亮度相近,所以当近视屈光度恰好矫正时,红色内视标与绿色内视标一样清晰。 c.红色内视标比绿色内视标不清晰的原理:红光远离视网膜聚焦,而绿光于视网膜上或聚焦点比红光靠近视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经过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 综合验光仪: 内置辅镜: O:加平光镜片的打开状态; O:不加任何镜片的打开状态; OC:关闭状态; R:视网膜检影片,67CM处不需要换算; PH:针孔镜片,查看矫正是否正确,??? P135(P):右眼135°偏振片;检查是功能时配合左眼偏振片一起使用; P45(P):左眼45°偏振片; RL:右眼用红色片;配合左眼绿色片使用; GL:左眼用绿色片; +/-0.50:交叉圆柱镜; RMH:右眼用水平红色马氏杆; RMV:右眼用垂直红色马氏杆; WMH:左眼用水平白色马氏杆;测试旋转隐斜时使用,一般不用; WMV:左眼用垂直白色马氏杆; 6△U:右眼用,基底向上的6个棱镜度; 10△I:左眼用,基底向内的10个棱镜度; 调整部件: 调整垂直平衡手轮至水平中心; 所有手轮归零;散光轴位为90°; 调整高度; 调整瞳距; 打开集合掣; 调整额托手轮至镜眼距为12MM;

屈光检查流程: 1.第一步永远都要检查裸眼视力; 2.如戴镜则需要检查佩戴原镜视力; 3.用焦度计检查原镜焦度; 4.用电脑验光仪或检影检查患者客观度数; 5.将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或检影结果),检查客观验光后视力; (此时置入检查结果时,应先置入球镜,再置入柱镜轴位,最后入职柱镜度数); 6.雾视:关闭左眼(将左眼内置辅镜调整到OC的位置上),右眼为打开状态,按置入 客观结果后的视力而决定雾视度数,适量加入,下拨屈光手轮,使其单眼视力逐渐降至0.2模糊可分辨,0.3不可分辨,使眼镜的调节逐渐放松,(雾视也许酌情处理,如出现0.3可分辨,可下拨屈光手轮后,0.3不可分辨,而0.2也不可分辨的情况,按小弟的想法,则不去掉此时的雾视量,目的是为了不影响雾视的连续性); 7.先做右眼雾视后位左眼雾视,操作流程两眼相同; 8.雾视最后一步,进行双眼雾视,将双眼内置辅镜调至O状态上,使双眼视力能达到 0.3模糊可分辨,0.4不可分辨,注视0.3单行视标3-10分钟,此时时间可酌情处 理,在此时间内需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出现反感,如患者又说0.3视标清晰了,此时应酌情再下拨屈光手轮增加雾视度数,直至患者说0.3模糊可分辨为止,雾视过程结束; 9.雾视后,将左眼关闭(内置辅镜在OC状态上),检查右眼,如有散光,则去掉散光, 此时的散光为客观检查后的散光度数,可记录下来作为参考,上拨屈光手轮,直至远视力为0.6左右即可,酌情处理; (以上均为查看E字形视标) 10.打开散光表视标,询问患者散光表内 各条线的粗细深浅是否一样(是否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如相同或差不多,则无散光或散光很小,可不加散光度数,如能清晰指明某条线很清晰颜色很深,则根据30倍法则找出散光轴位,调整散光手轮内轮盘调整轴位,再加度数,可逐加-0.25DC(柱镜),直至各条线的粗细深浅基本一样清楚或一样模糊,此时已测出粗略的散光轴位和度数; 11.此时应对单眼进行一次最佳视力的 最大正镜化的操作,此时仍有雾视效果,下拨屈光手轮,直至患者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此次的调整可超过雾视的度数;只求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12.第一次红绿视标测试(精调球镜度 数),步骤为打开红绿视标或者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做红绿覆盖(本人认为红绿覆盖视标比较好),让患者看视标时先看绿色视标,后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每一面大概停留3-5秒左右),询问患者红绿色里面的视标或数字是否一样清晰或者一样模糊(清完不要询问患者哪一面清楚或哪一面模糊,这样会误导患者; 由于此时未精调散光,所以很可能红绿里面的视标均不会太清晰),如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则不需调整,如红色里的数字或视标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上调一次,如绿色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下调一次,直至两面等清晰或等模糊,如不能相等,则取绿色面清晰的度数(为了让眼睛能用少许调节,可以使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能让接下来的交叉圆柱镜的调整比较精确),如出现患者连续认为某一颜色里的视标清晰,

综合验光仪实用操作规范

综合验光仪规范(常规)验光程序 ? 1、验光前准备工作:开启电源、调整仪器高低、水平,验光盘、投影仪处于操作前使用状态。 2、客观检查:电脑自动验光仪或视网膜检影检测被测眼双眼屈光数据,记录结果。预置客观验光数据于验光盘,步骤如下: 1)将客观验光数据输入验光盘,先右眼后左眼; 2)验证客观验光结果单眼矫正视力接近或好于。 3、远雾视(双眼同步等量) 1)在客观数据基础上,双眼同时递加正镜(减负镜); 2)将被测者由最好视力雾视至视力。 建议:为逐渐松弛调节,建议用视标逐行雾视。 4、散光盘检查散光(单眼检查,客观检查无散光,可忽略此程序) 1)关闭左眼(右眼开启); 2)递加负镜(减正镜)将右眼视力调动至~ 。(客观检查预置柱镜者,去除预置柱镜); 3)投放散光盘视标,嘱被测者辨识散光盘各线条清晰度是否一致; 4)一致无散光,不一致嘱被测者指出清晰线条方向; 5)该清晰线对应的时钟小数乘30,即为被测者散光眼轴位; 6)调整柱镜轴位至散光眼轴位,递增柱镜至被测眼述散光盘各线条清晰度一致。 5、初次红绿检测或MPMVA(精确球镜度) 1)红绿检测:投放红绿双色视标,嘱被测者辨识红绿视表清晰度,如红色清晰添加负镜减正镜(反之减负镜加正镜),直至红绿等清。 2)MPMVA检测:递增负镜至最好视力,最低负镜度或最高正镜度,终结点为再增加视力不再提高。 建议:实际验光时红绿双色检测与MPMEA应互相结合应用。 6、JCC交叉圆柱镜精确检测柱镜试片轴向(精调散光轴) 1)投放蜂窝视标; 2)将交叉柱镜镜柄(翻转轮)与预测散光轴重合,翻转比较前后(两面)清晰 度是否一致; 3)如不一致将交叉柱镜镜停在清晰面。将轴位向负轴转10度(或5度、追红点),再翻转比较,调整轴位直至翻转前后(两面)等清。 7、JCC交叉圆柱镜精确检测柱镜试片焦度(精调散光度)

市中心医院眼科综合验光仪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市中心医院眼科综合验光仪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SOP编号:页数:5 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签名、日期) 生效日期:颁发日期: 修订登记: 审查登记:

仪器型号:Topcon ACP-TEM 一、用途 主观检查眼屈光不正的度数 二、组成 1.综合升降台:调整仪器的高低。 2.视力检查仪:由辅助镜片旋钮.散光镜片旋钮和球镜镜片旋钮组成.主要检查度数,是仪器的中心部分。 3.投影仪:显示各种视标。 三、环境 正常室温干燥的半暗室 四、操作方法 1.球镜:将辅助镜片旋钮旋到0,散光镜片旋钮旋到00,转动球镜度数盘从-19.00到+16.75D以0.25D变化.红色代表近视,黑色代表远视。 2.柱镜:转动柱镜旋钮从0.00到6.00以0.25D间距变化.因仪器设置是雾视原理,所以只有负散光,散光轴可以从柱镜轴位钮得到。

3.辅助镜片: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意思。 3.1 0:打开光路 3.2 R:代表+1.50D的球镜.用于检影工作距离产生的相应屈光度. 3.3 P:偏振镜.用于立体视与双目立体平衡检查. 3.4 RMV,RWH,WMV:分别代表红色垂直马氏杆,红色水平马氏杆,白色垂直马氏杆. 3.5 RL,GL:红色滤光片,绿色滤光片. 3.6 +.12:+0.12的球镜,精确球精度到0.12. 3.7 PH:1mm直径的针孔片. 3.8 6U10I:基地向上6棱镜度,基地向内10棱镜度. 3.9 +-.50:0.50D的交叉柱镜(水平方向未+轴)OC:遮眼板. 4.交叉柱镜:精确散光度数与轴位.前部支撑片上的A和P意味着轴位和度数。 5.旋转棱镜:可调整任何方向从0-20度的棱镜度数。 6.角膜对中:通过转动前额托调节前额的位置,调整镜眼距。最长线与角膜相齐为镜眼距13.75mm。 7.旋转近点卡:测定人眼的调节力。 8.检测过程:

综合验光仪操作指南

综合验光仪操作指南 1、球镜 为了显示单纯球镜屈光力(简称为S),设置辅助镜片旋钮到0或0然后转动散光镜片旋钮直到“00”出现在柱镜大小显示窗上,现在转动小球镜度数盘,球镜值将从-19.00到+16.75以0.25D精度变化,尽管几个画面在显示窗中出现,但仅三或四位数字有意义,例如:假如“0.75”显示,它应被读作“0.75D”,同时,假如“1150”显示,它应被读作“11.50D”。为了获得所希望的度数,可使用大球镜盘,S值的变化将以3.00D的间距快速变化。 2、柱镜 转动柱镜旋钮,柱镜从0.00到6.00D以0.25D间距变化,被设定的柱镜将在窗口中显示,因为仪器是“雾视”原理,所以度数总是负度数(假如要求正度数也是可以的)。 为了得到散光轴,转动柱镜轴位钮,轴位将在窗口中显示。 3、辅助镜片 转动辅助镜片旋钮以使镜片出现在12点种的位置上,所对应的镜片将在检查光圈中出现。0,0 打开光路 R 视网膜镜(眼底镜),它是将+1.50D的球镜(大约67cm)置入视孔内,以抵消检影验光工作距离所产生的相应屈光度数 P 偏振镜,可作立体视及双目立体平衡视检查 RMV 红色马德克斯杆,垂直方向,隐斜视检查用 RWH 红色马德克斯杆,水平方向,隐斜视检查用 RL 红色滤片 GL 绿色滤片 +0.12 +0.12D球镜,球镜大小能以0.12D设定 提供1mm直径的针孔,用于判断弱视力的原因 基底向上6棱镜度,用于垂直斜视检查 10 基底向内10棱镜度,用于垂直斜视检查 OC 遮眼板 为了改变不论是±0.50交叉柱镜,偏振镜片或眼底镜,首先移开后玻璃盖,然后用旋丝刀旋紧压紧环,旋转辅助镜片旋钮直至所需镜片出现,同时检查是否和窗口对齐,轻轻旋转辅助镜片钮,再镜片上方或下方可看到一个螺丝和一个垫片,重新那两个螺丝和辅助镜片,重新定位或换下它,然后旋紧它到正确位置。 4、交叉柱镜 精确定位散光度数或轴位,把它放进检测光圈,在前部支撑面上写有“A”和“P”,“A”意味着轴位,“P”意味度数,一个内部白点表示正轴位,外部橘黄色点表示负轴位,“A”变成“P”或相反(当外部框架被转过来时)。 正轴和负轴可由转动修正钮来选择,±0.37D或±0.50D柱镜是可选的,根据需要可吧±0.37D或±0.50D装到VT-10上。 换交叉柱镜 (1)卸下交叉柱镜的两个螺钉 (2)换下有“A”或“P”字符的压紧环,移开压紧环的弹簧 (3)拿出已设置的交叉柱镜 (4)以于步骤倒了相反的过程安装新的交叉柱镜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在眼镜行业,多数验光师习惯采用传统的验光法进行验光,即先用电脑验光仪查出顾客的大概屈光度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插片,使视力矫正到即可。由于此法操作非常简单,为多数从业者所接受。 但传统验光法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散光轴向和度数也只能依赖于电脑验光仪的准确性,故对于调节力较强的顾客常会得到错误的矫正结果。要想准确地检查出顾客的屈光不正度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随着综合验光仪在验光工作中的普遍应用,本文主要就如何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有效规范的验光操作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为验光师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1 客观验光 通常在进行一些必要的问诊后,首先进行客观验光,通过客观验光可以迅速知道被检者初步的屈光不正度数,为随后的主观验光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常用的客观验光法主要包括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 通过电脑验光或检影验光得出被检者初步的验光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观验光。 2 主观验光 因客观验光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影响,故客观验光结束后还要进行一系列主观验光检查,这样才能准确地查出患者真正的屈光不正度 数。 置入客观验光结果 将电脑或检影验光所得双眼的客观验光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中。 因目前多数电脑验光的结果可能略有偏高,故若使用电脑验光进行客观检查,可将所得验光结果的数值减低球镜再置入。 雾视

因被检者在客观验光过程中可能有调节存在,故为了让其充分放松调节,减少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在客观验光结果的基础上要首先进行雾视检查。 雾视法的原理 雾视法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适量的正球镜(近视眼也可以减少负球镜)的方法让进入被检眼内光线的焦点会聚在视网膜的近前方,使其处于人工近视状态(如图1所示),达到放松调节的目的。雾视的状态下,患者如果再使用调节,焦点便会更远离视网膜,物像会变得更加模糊,故其不会再使用调节。而若其想看清远处视标,自然会迫使自己放松调节,因只有在放松调节的情况下焦点才会离视网膜更近,使物像变得更清晰。人眼有将物体看清晰的倾向,故在此情况下被检者自然会放松调节使物像更清晰,从而达到雾视的目的。 左右。 注意有散光者::若受测者为轻度散光者,其测试方法与近视者同;:深度散光者(或弱视者),则需注意其无法明确的测至.因此必须提前于或,甚至让受测者看放射线视标.对于年龄小的儿童要事先戴云雾试戴镜半小时,后缓慢验光. 、放射线视标测试: 测试该项时,验光者应先说明测试目的与解释其所呈现的状况. 例:某先生(小姐)您现在是否能看清楚放射状的视标它是用以专门检查您有无散光的,如果这些线条都一样黑、浓度均匀,说明您没有散光;如果这些线条不一样黑、浓度不均匀,说明您有散光。请您比较一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一、客观验光(使用电脑验光仪) 1选择被检眼角膜顶点至验光仪物镜的距离,一般为12mm; 2令被检者头部放在仪器头部支架上,不能偏斜、侧转或前倾后仰,由检查者操纵定位杆,调整测量焦距到像点聚焦最清晰为止,并使被测瞳孔放在中央位置 3按测量钮(有自动测量的则无须按)进行测量,至少测三次; 4打印显示测量结果。 二、主觉验光 1.仪器的调整 a. 数据回零 检视球镜和柱镜试片读窗,保持处于0位 b. 调整座椅高度 升降座椅高度,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视标板的坐标中点对齐 c. 调整水平 调整旋扭,使游标气泡居中 d. 调整光心距 使瞳孔中心在水平方向与视孔中心对齐 e. 调整顶点距离 距读窗20cm处观察两眼角膜前顶点的位置,旋转额托手轮,使角膜的前顶点与长刻线相切 2.置入数据 依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相应数据,分别检查左右眼视力 3.雾视法检查 a. 根据客观度数进行雾视,投射单行0.3视标。 b. 双眼以-0.25D为梯度同步递减(远视以+0.25D为梯度同步递增),3~5秒递变一次,直至被测者感到0.3视标模糊为止。 c.嘱被测者双眼注视投射视标3~5分钟 d.如又能看清0.3视标则继续加+0.25DS,然后双眼继续注视视标3~5分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视标不再变清晰。 4.散光表检查 a.遮盖左眼 b.右眼去除散光、将球镜度逐步递增-0.25D(远视递减+0.25D),直至右眼看清0.6视标 c.投射散光表视标 d.嘱被检者指出最清晰的标线方向,根据30度法则确定散光轴位 e.以-0.25D为梯度递增柱镜焦度,直至散光表各方向标线清晰度一致 5.红绿视标检查 a. 投射0.8~1.0视标,嘱被检者右眼注视0.8视标,若不能分辨,则将球镜度逐步递增-0.25D (远视递减+0.25D),直至看清视标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在眼镜行业,多数验光师习惯采用传统的验光法进行验光,即先用电脑验光仪查出顾客的大概屈光度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插片,使视力矫正到1.0即可。由于此法操作非常简单,为多数从业者所接受。但传统验光法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散光轴向和度数也只能依赖于电脑验光仪的准确性,故对于调节力较强的顾客常会得到错误的矫正结果。要想准确地检查出顾客的屈光不正度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随着综合验光仪在验光工作中的普遍应用,本文主要就如何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有效规范的验光操作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为验光师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1 客观验光 通常在进行一些必要的问诊后,首先进行客观验光,通过客观验光可以迅速知道被检者初步的屈光不正度数,为随后的主观验光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常用的客观验光法主要包括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 通过电脑验光或检影验光得出被检者初步的验光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观验光。 2 主观验光 因客观验光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影响,故客观验光结束后还要进行一系列主观验光检查,这样才能准确地查出患者真正的屈光不正度数。 2.1 置入客观验光结果 将电脑或检影验光所得双眼的客观验光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中。因目前多数电脑验光的结果可能略有偏高,故若使用电脑验光进行客观检查,可将所得验光结果的数值减低-0.50D球镜再置入。 2.2 雾视 因被检者在客观验光过程中可能有调节存在,故为了让其充分放松调节,减少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在客观验光结果的基础上要首先进行雾视检查。 2.2.1 雾视法的原理 雾视法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适量的正球镜(近视眼也可以减少负球镜)的方法让进入被检眼内光线的焦点会聚在视网膜的近前方,使其处于人工近视状态(如图1所示),达到放松调节的目的。雾视的状态下,患者如果再使用调节,焦点便会更远离视网膜,物像会变得更加模糊,故其不会再使用调节。而若其想看清远处视标,自然会迫使自己放松调节,因只有在放松调节的情况下焦点才会离视网膜更近,使物像变得更清晰。人眼有将物体看清晰的倾向,故在此情况下被检者自然会放松调节使物像更清晰,从而达到雾视的目的。 雾视检查一般先进行单眼雾视再进行双眼雾视。即将客观验光结果的度数置入综合验光仪后,在此基础上增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综合验光仪的验光流程 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时,共分为两个主要步骤:仪器的调整、屈光检查,其中屈光检查包括单眼检查、双眼平衡。 1仪器调整 在开启综合验光仪电源后,需进行以下调整: ①调整垂直平衡手轮: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②调整光心距:旋动光心距手轮,将使用瞳距尺或瞳距仪测得的瞳距值输入。 ③调整镜眼距:调整使被测眼的角膜前顶点和读窗内的最长线刚好相切,此时镜眼距为13.75mm。如在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者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④集合掣:使集合掣停留在远用检测状态。 ⑤归零:将球镜、柱镜光度归零,柱镜轴位放置90°方向,内置辅镜调整为0或0。 2屈光检查 2.1置入客观度数? 将通过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镜得到的客观检查光度置入综合验光仪。由于综合验光仪中没有正柱镜,故客观检查如得到的是正柱镜,需通过“求和、变号、转轴”转换为负柱镜。 2.2单眼检查? 2.2.1雾视:放松眼睛调节置入客观度数后,检查被测者视力,如视力在0.6以上,则可以开始进行雾视;如未达到,则需使用内置辅镜的PH镜片进行检查是否可提升至0.6以上。在满足雾视条件后,开始单眼雾视。 ①先在右眼加+0.75DS,检查视力,使单眼视力达到0.2清楚,0.3模糊,如未达到,则继续每次追加正球镜0.25D至要求; ②左眼步骤同右眼; ③双眼同时打开,检测视力是否达到0.3清楚,0.4模糊,如未达到,可双眼每次同时追加0.25D至要求; ④双眼达雾视标准后,请被检者在雾视光度情况下充分放松3~10分钟,以达到充分雾视的效果,结束后检查视力,如视力仍为0.3则雾视完成,如视力有提高,则重复③。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与运用全本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与运用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与运用 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 【目的】:根据病人的主观反应或判断,确定病人的眼屈光状况。 【设备】:1、标准的综合验光仪;2、投影视力表;3、试镜架和镜片箱 【准备】 1、让病人安坐检查椅上,如原戴眼镜,则取下眼镜; 2、调整坐椅的高度,使病人座姿舒适,眼位高度与验配医师的眼位高度相等; 3、将综合验光仪与病人相接触的部位用酒精消毒; 4、将综合验光头放在病人眼前,其瞳距将与病人的瞳距相一致,调整综合验光头的高度,使病人双眼位于视孔中心; 5、调整验光头水平调节旋钮,使验光头保持水平; 6、旋转额托旋钮,调整病人镜眼距离; 7、将病人起始屈光度数调整到验光头仪上,包括球镜和散光度数; 8、先测量右眼,后测量左眼,单眼检测时将非检测眼遮盖。 【检查方法】 1.单眼远距主观验光 单眼主观验光法分为三个阶段: a.找到初步有效的球性矫正度数,称为:“初步MPMV A”(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最正之最佳视力); b.用交叉柱镜JCC精确确定柱镜的轴向和度数(初步柱镜读数已通过角膜曲率计和检影验光获得);

c.确定最后球镜读数,称为“再次MPMV A”。 2.初步MPMVA 【目的】 MPMV A(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最正之最佳视力)意为对病人使用尽可能高的正度数镜片或尽可能低的负度数镜片而又使病人获得最佳视力。单眼MPMV A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病人的调节,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视力“雾视”。“雾视”的作用实际是利用“过多的正度数”。比较理想的雾视度数为+0.50D~+2.00D(依病人的具体度数而定)。 【步骤】 1 、雾视:在被检眼前起始屈光度上加正镜片(减负镜片),一般为+0.75D~+1.00D,通过雾视镜继续检查被检眼视力; a.如果被检眼视力超过0.5,说明雾视不足,需要继续增加正镜片的度数(减少负镜片度数) b.如果被检眼视力范围在0.3~0.5之间,则说明雾视已合适 2、在被检眼前逐渐减少正镜片的度数(增加负镜片度数),按照每次减少+0.25D的频率; 3、每减少一个+0.25D(增加一个-0.25D),检查病人的视力,确保病人视力会提高一行; 4、视力逐渐增加,直到病人获得清晰的视力为止,即减少正镜片度数(增加负镜片度数)已不能提高视力; 5、用初步双色视标结束初步MPMV A。双色试验又称“红绿试验”,两组视标,一组视标背景为红色(长波),一组视标背景为绿色(短波)。让被检者先看绿色半的视标,再看红色半的视标,再回到绿色半的视标,比较两者的视标哪个更清楚; a.如果红色半的视标清楚些,说明还存在部分雾视,减去+0.25D(加上-0.25D) b.如果绿色半的视标清楚些,说明负镜片过矫(正镜片不足),则增加+0.25D(减去-0.25D) c.反复以上a、b步骤,调整直到两半的视标一样清楚 d.如果不能一样清晰,则以最少的负镜片,保持绿色半视标较清楚为标准。 3.交叉柱镜确定散光 【目的】 用于确定柱镜轴向和度数的简单而标准方法是使用交叉柱镜(JCC,jackson cross cylinder)。

综合验光仪使用教程

综合验光仪使用教程 2008-06-29 15:19 综合验光仪,顾名思义乃是具有综合功能的验光设备,在科技先进的国家流行使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改进更新,已形 成较为完善统一的模式。我国的视光技术发展滞缓,从人工插片发展到视网膜检影或电脑自动验光结合人工插片,已经历了漫长的 时日。随着国外先进的视光产品涌入市场,综合验光仪也顺理成章地被我国的视光产品经销商所接受。然而多数验光师却认为该设 备使用麻烦耗时,坚持使用者往往也仅开发其插片功能。仔细推敲,综合验光仪并无突破性的功能,仅将通常使用的验光手段集而 合之,取其方便规范而已。初学者感到使用不便,盖因对其认识不足,未遑熟能生巧。有鉴于此,本文将该设备常用功能的原理和 操作方法分次介绍,以报读者。目前综合验光仪的类型虽多种多样,但用于验光之功能,大致如本文所述。 第一讲基本认识(上) 1.验光盘验光盘,俗称“牛眼”“猪肺”,主要部件、名称及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1)顶架用于悬吊验光盘。 (2)固定手轮用于调节并固定验光盘位置。 (3)旋转调节手轮用于调整验光盘平面与被检者面部的相对位置。 (4)水平手轮用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水平相位置。 (5)水平标记显示验光盘水平倾斜状态。 (6)瞳距刻度测定瞳孔间距,以mm为单位。

(7)瞳距手轮用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瞳孔的相对位置。 (8)旋转棱镜用于测定被检眼隐斜视及双眼视觉平衡。 (9)旋转棱镜手轮用于调节旋转棱镜的底向和棱镜度。 (10)辅片手轮用于转换不同的辅助检查镜片,完成多种视功能检查。 (11)球镜焦度读窗显示球面镜片顶焦度。 (12)细焦度轮盘用于增减 O.25D球面焦度。 (13)粗焦度手轮用于增减 3.OOD球面焦度。 (14)柱镜焦度读窗显示圆柱透镜焦度。 (15)柱镜手轮用于增减一O.25D圆柱透镜焦度。 (16)柱镜轴位手轮用于调整圆柱透镜轴位。 (17)柱镜轴位刻度显示圆柱透镜的轴方位角度。 (18)交叉圆柱透镜用于精调散光的轴位和焦度。 (19)翻转手轮用于变换交叉圆柱透镜的轴方位。 (20)柱镜轴位对照刻度用于与交叉柱镜的轴位进行对照。 (21)视孔放置矫正镜片或辅助检查镜片。 (22)额托手轮用于调节验光盘与被测眼的相对位置。 (23)额托利于被测者额部紧靠并固定。 (24)角膜位置读窗用于测定被测眼角膜顶点距矫正试片后顶点的距离。 (25)护颊片夹用于夹持护颊片。 (26)集合手挚用于调节两验光盘面的集合程度。 (27)近观标刻度杆旋钮用于固定近观标刻度杆。 (28)近观标刻度杆槽口用于夹持近观标刻度杆头端。 2.辅助镜片旋动辅片手轮(图2),根据需要使辅片对准视孔。辅片的名称和功能如下。O、ō 无镜片或平光镜。 OC 黑片。 R 视网膜检影片,为十 1.5OD的镜片,适用于工作距离67mm的检影检查。 +.12 焦度为十O.12的球面镜片。 PH 1mm小孔镜片,验证被测眼是否屈光不正性观力不良。 P 偏振滤镜,用于验证验光试片的双眼矫正程度是否平衡。 ±.50 交叉圆柱透镜,用于老视光度的检测。 RL 红色镜片,用于检测双眼同时视功能及融合功能。 GL 绿色镜片,同红色镜片。 RMV 红色垂直马氏杆,用于检测隐斜视。 RMH 红色水平马氏杆,功能同上。 WMV 白色垂直马氏杆,功能同上。 WMH 白色水平马氏杆,功能同上。 6 U 6 底向上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水平隐斜视。 1O 1 10 底向内三棱镜,与旋转棱镜配合检测垂直隐斜视。 a右侧手轮 b左侧手轮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的验光流程 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时,共分为两个主要步骤:仪器的调整、屈光检查,其中屈光检查包括单眼检查、双眼平衡。 1仪器调整 在开启综合验光仪电源后,需进行以下调整: ①调整垂直平衡手轮: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②调整光心距:旋动光心距手轮,将使用瞳距尺或瞳距仪测得的瞳距值输入。 ③调整镜眼距:调整使被测眼的角膜前顶点和读窗内的最长线刚好相切,此时镜眼距为 13.75mm。如在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者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④集合掣:使集合掣停留在远用检测状态。 ⑤归零:将球镜、柱镜光度归零,柱镜轴位放置90°方向,内置辅镜调整为0或0。 2屈光检查 2.1置入客观度数 将通过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镜得到的客观检查光度置入综合验光仪。由于综合验光仪中没有正柱镜,故客观检查如得到的是正柱镜,需通过“求和、变号、转轴”转换为负柱镜。 2.2单眼检查 2.2.1雾视:放松眼睛调节置入客观度数后,检查被测者视力,如视力在0.6以上,则可以开始进行雾视;如未达到,则需使用内置辅镜的PH镜片进行检查是否可提升至0.6以上。在满足雾视条件后,开始单眼雾视。 ①先在右眼加+0.75DS,检查视力,使单眼视力达到0.2清楚,0.3模糊,如未达到,则继续每次追加正球镜0.25D至要求; ②左眼步骤同右眼; ③双眼同时打开,检测视力是否达到0.3清楚,0.4模糊,如未达到,可双眼每次同时追加 0.25D至要求; ④双眼达雾视标准后,请被检者在雾视光度情况下充分放松3~10分钟,以达到充分雾视的效果,结束后检查视力,如视力仍为0.3则雾视完成,如视力有提高,则重复③。 2.2.2散光表:初步确定散光的轴位及光度雾视结束后,开始单眼屈光检查,将右眼置入的客观度数中的散光光度去掉,然后逐步每次减去+0.25DS,使视力提升至0.7。 ①请被检者观察散光盘,指出黑细而清晰标线的钟面读数。 ②确定散光轴位:将清晰线所对应的较小数字乘以30,即为散光轴位。

综合验光仪的高级使用

综合验光仪的高级使用 一、步骤: 融合交叉柱镜(FCC)初步确定老视附加 负相对性调节/正相对性调节(NRA/PRA) 测量精确调整老视附加 最后确定老视附加 1、融合交叉柱镜(FCC)初步确定老视附加: 在完成远距离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进行,近瞳距,双眼放置±0.50D交叉柱镜,40厘米处放置方格视标,合适照明。询问被测试者哪条线更亮更清晰,如有老视存在,被测试者会报告水平线比垂直线清晰,以每次+0.25D在双眼前同步逐渐增加正镜,直到被测试者诉水平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近增加度数为老视的初步老视附加量 2、负相对性调节/正相对性调节(NRA/PRA)、测量精确调整老视附加 NRA/PRA测量的目的是检查被测试者在总的辐辏需求固定双眼视的情况下增加和降低调节的能力。如老视附加适当NRA/PRA的绝对值应当相等。 NRA/PRA测量是在获得老视初步附加的基础上进行,双眼处于“O”位, 近视力表置于40厘米处,注视对最好近视力上一到两行的视标,先测NRA:同时加正镜,每次+0.25D直至第一次出现持续性的模糊。第一次持续性的模糊是指最初看到的清晰视标不再那么清晰,但可能还是可以阅读,记录总的加光量,回到初始值,重新确定视标是清晰的。 测PRA加负镜,每次-0.25D直至第一次出现持续性的模糊,记录总的加光量。 老视的附加精确调整: (NRA+PRA)/2+老视初步附加=老视附加量

最后确定老视附加:根据被测试者的习惯距离进行±0.25D的调整,并进行试镜架试戴即可完成老视的验配。 综合验光仪作视功能检测 一、隐斜的测定: Von Grafe技术测定水平隐斜和垂直隐斜 步骤:1、综合验光仪上放置原矫正处方,远用瞳距,双眼为与“O”位,右眼前放置12个棱镜度底朝;左眼前放置6个棱镜度底朝上。 2、用0.6到0.8的单个视标。 3、询问被测试者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位于右上,一个位于左下。 4、如果被测试者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是否有单眼遮盖或视超出视野围, 5、如果视标超出视野围,适当减小棱镜度数。 6、如果视标位于左上和右下则增加底朝的棱镜度数,直至视标位于右上和左下。 A、测定水平隐斜: 指导被测试者注视左下方的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告诉被测试者同时注意上方的视标,你会移动上方的视标使其向下方的视标靠近,直至两个视标在垂直上对齐成直线。以每秒两个棱镜度的速度往外移动底朝的棱镜,直到被测试者报告两个视标垂直成一直线,记住此时的棱镜度数和底的方向。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棱镜,直至被测试者报告视为左上和右下,往相反方向移动棱镜,直至两个视标在垂直上重复对齐同直线记住此时的棱镜度数和底的方向,如果上一步骤中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差小于3个棱镜度取测量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如果相差大于3个棱镜度重复测量。 B、测量远垂直隐斜: 与测量水平隐斜的步骤相同步骤: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

综合验光仪,顾名思义乃是具有综合功能的验光设备,在科技先进的国家流行使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过不断改进更新,已形成较为完善统一的模式。我国的视光技术发展滞缓,从人工插片发展到视网膜检影或电脑自动验光结合人工插片,已经历了漫长的时日。随着国外先进的视光产品涌入市场,综合验光仪也顺理成章地被我国的视光产品经销商所接受。然而多数验光师却认为该设备使用麻烦耗时,坚持使用者往往也仅开发其插片功能。仔细推敲,综合验光仪并无突破性的功能,仅将通常使用的验光手段集而合之,取其方便规而已。初学者感到使用不便,盖因对其认识不足,未遑熟能生巧。有鉴于此,本文将该设备常用功能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分次介绍,以报读者。目前综合验光仪的类型虽多种多样,但用于验光之功能,大致如本文所述。 第一讲基本认识(上) 1.验光盘验光盘,俗称“牛眼”“猪肺”,主要部件、名称及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1)顶架用于悬吊验光盘。 (2)固定手轮用于调节并固定验光盘位置。 (3)旋转调节手轮用于调整验光盘平面与被检者面部的相对位置。(4)水平手轮用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水平相位置。 (5)水平标记显示验光盘水平倾斜状态。 (6)瞳距刻度测定瞳孔间距,以mm为单位。 (7)瞳距手轮用于调节视孔与被测双眼瞳孔的相对位置。 (8)旋转棱镜用于测定被检眼隐斜视及双眼视觉平衡。 (9)旋转棱镜手轮用于调节旋转棱镜的底向和棱镜度。 (10)辅片手轮用于转换不同的辅助检查镜片,完成多种视功能检查。(11)球镜焦度读窗显示球面镜片顶焦度。 (12)细焦度轮盘用于增减O.25D球面焦度。 (13)粗焦度手轮用于增减 3.OOD球面焦度。

综合验光仪实用操作规范

综合验光仪规范(常规)验光程序 1、验光前准备工作:开启电源、调整仪器高低、水平,验光盘、投影仪处于操作前使用状态。 2、客观检查:电脑自动验光仪或视网膜检影检测被测眼双眼屈光数据,记录结果。预置客观验光数据于验光盘,步骤如下: 1)将客观验光数据输入验光盘,先右眼后左眼; 2)验证客观验光结果单眼矫正视力接近或好于1.0。 3、远雾视(双眼同步等量) 1)在客观数据基础上,双眼同时递加正镜(减负镜); 2)将被测者由最好视力雾视至0.3视力。 建议:为逐渐松弛调节,建议用视标逐行雾视。 4、散光盘检查散光(单眼检查,客观检查无散光,可忽略此程序) 1)关闭左眼(右眼开启); 2)递加负镜(减正镜)将右眼视力调动至0.6 ~ 0.7。(客观检查预置柱镜者,去除预置柱镜); 3)投放散光盘视标,嘱被测者辨识散光盘各线条清晰度是否一致; 4)一致无散光,不一致嘱被测者指出清晰线条方向; 5)该清晰线对应的时钟小数乘30,即为被测者散光眼轴位; 6)调整柱镜轴位至散光眼轴位,递增柱镜至被测眼述散光盘各线条清晰度一致。 5、初次红绿检测或MPMVA(精确球镜度) 1)红绿检测:投放红绿双色视标,嘱被测者辨识红绿视表清晰度,如红色清晰添加负镜减正镜(反之减负镜加正镜),直至红绿等清。 2)MPMVA检测:递增负镜至最好视力,最低负镜度或最高正镜度,终结点为再增加-0.25D视力不再提高。 建议:实际验光时红绿双色检测与MPMEA应互相结合应用。 6、JCC交叉圆柱镜精确检测柱镜试片轴向(精调散光轴) 1)投放蜂窝视标; 2)将0.25D交叉柱镜镜柄(翻转轮)与预测散光轴重合,翻转比较前后(两面)清晰 度是否一致; 3)如不一致将交叉柱镜镜停在清晰面。将轴位向负轴转10度(或5度、追红点),再翻转比较,调整轴位直至翻转前后(两面)等清。 7、JCC交叉圆柱镜精确检测柱镜试片焦度(精调散光度)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步骤 1、归零 1)球镜2)柱镜3)轴位(90)4)散光5)水平垂直 2、置入度数 3、双手置入电脑验光的度数包括散光轴位瞳距 4、雾视(双眼同时) 1)打开0.3视标双眼同时减负球镜度直至双眼同时看0.3视标模糊看3-5分钟如果中间看0.3视标清晰在减负球镜至0.3视标模糊。始终维护0.3视标模糊状态3-5分钟。 5.去雾(单眼去雾) 1)右眼视标打开0.6,右眼逐步增加负球镜,直至看清0.6视标。 6.看散光盘 1)打开散光盘视标右眼看散光盘的线条是一样清还是其中一条较轻。如一样清则没有散光其中一条较轻的小数乘30.如6与12 那条清则轴向是180度。后以每-0.25D增加柱镜,知道每条线条一样清。 7.看红绿视标 1)打开红绿视标先红后绿在红。红清加负球镜绿清减负球镜,直至红绿一样清。(红加绿减红为欠矫绿为过矫) 8.交叉柱镜(精调散光的度数,轴位)先轴后度数 1)、打开斑点视标,将交叉柱镜转至双眼视孔,使其手轮与镜片的轴向重合。1面清调一次11面清调一次看一面清还是二面清如果两面一样清说明轴位正确如果其中一面清就追红点(散光小于1.00D的进十退五散光大于1.00D的进五退二)直至两面一样清。 2)调度数让P点与轴重合 2).1 若清晰的一面为交叉柱镜负柱镜轴向(红点)与p点重合说明原柱镜试片欠矫。(红点清两次先加-0.25的柱镜在减-0.25的球镜在加-0.25的柱镜) 2).2若清晰的面为交叉柱镜轴向(白点)与P点重合说明原柱镜过矫。(白点与p点清两次减柱镜-0.50 加球镜-0.25 )直至两面一样清 9.看红绿视标先红后绿后红红加绿减 10.遮住右眼打开左眼左眼去雾看散光盘交叉柱镜同右眼 11.左右眼同时打开测双眼平衡 1)打开斑点视标,将两侧棱镜转到双眼视孔,两侧棱镜方向0位旋转到水平方向,将右眼0方向向下两格,左眼向上两格。记右眼看到的是上面的视标左眼看到的是下面的视标。如右眼清楚(上面的视标清楚)就降右眼的球镜。附上述步骤直至两眼同样清晰。 2)双眼同时看红绿视标红清欠矫绿清过矫后双眼同时看1.0视标 3)开具处方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