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1 探究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达到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例题】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时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燃放烟花

D.切碎玻璃

【练习】

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热吃雪糕是,发现雪糕慢慢融化

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融雪剂NaCl使冰雪熔化 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

知识点2 药品的取用

(一)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二)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三)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⒉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⒊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⒋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例题】

1.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可用。为了防止固体,应先把容器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以后,再把容器地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容器的部。

2.取用8 mL液体时,最好选用的仪器是

A.胶头滴管

B.10 mL量筒

C.50 mL量筒

D.100 mL量筒

【练习】

1.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A.倒入废液缸

B.放回原试剂瓶

C.交回实验室集中处理

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2.取用固体粉末时,一般用。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和上,可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 小心地送至,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考点3 物质的加热

⒈酒精灯的使用

⑴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2.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D E F_________ G_________

.3.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练习】1.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集气瓶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2.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酒精灯的酒精含量不超过容积的3/4,不少于1/4

B.酒精灯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也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酒精灯不用的时候也可以不盖上灯帽

D.用火柴点燃就酒精灯

3.蜡烛的火焰分成 , ,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的是 ,

考点4 仪器的洗涤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

(2)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3)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4)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晾干。

【练习】1.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没人的地方

B.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C.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直接加热

D.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可以不预热

2.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拿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的标签的一面要被向手心

B.用酒精灯的内焰部分给物质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可以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

3.某同学量取15ml的水,读数时他俯视凹液面最低处为15ml,则实际量取的水是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5ml

4.实验室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性或有的。因此,在使

用时,不能用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药品(特

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5.化学实验完毕,应将仪器,放回。常用的洗涤试管的工具是,操作的方法是或,但用力不能,以防试管损坏。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把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中)

1.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B.试管C.燃烧匙D.蒸发皿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

B. 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 蜡烛燃烧,蜡烛融化

D. 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3.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

C将试管夹从试管管口往下套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4.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

A.用水冲熄B.用湿抹布盖灭C.用沙扑灭D.用嘴吹熄

5.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A、透明 B.内壁上有少量水珠

C.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 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 B.装入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7.烧杯加热时用石棉网的目的是()

A.加快反应 B.在铁圈上易托平仪器 C.减慢反应 D.使烧杯受热均匀

8.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

9.要准确量取95mL液体,选用的量筒规格最好是()

A.10mL B.50mL C.100mL D.200mL

10.下列仪器,能够用来加热大量液体的是()

A.试管B.量筒C.烧杯D.广口瓶

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12、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量,则取用的最小量是( )

A. 0. 5mL

B. 1mL~2mL

C. 3mL~4mL

D. 5mL~6mL

13、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

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

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

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

14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mL则实际为()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20mL D、无法判断

15、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调零后,将该物质置于右盘上,而砝码置于左盘上,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读数为9 g,游码读数为0.8g,对此实验操作实事求是的评价是()A此操作违反规定,无法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

B此操作可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为9.8g

C此操作可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为8.2g

D此操作值得提倡,将错就错也能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33分)

11.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填标号,下同)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

(4)收集气体时时,需要用。

12.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

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13.指出左下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6分)

(1)。

(2)。

(3)。

14.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必须使用试管夹应从试管的_________套入,夹在____________。用手拿住试管夹的___________,不要把拇指按在_________上。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试管跟桌面成___________,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集中加热,并且不时地来回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内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2小题,共23分)

15.(12分)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有所不同。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取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空气各一瓶,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

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

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16.(12分)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住的加热效果,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a、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b、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c、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90 30 45 4分(1)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灯焰焰心温度较底,其原因是。

5分(3)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禁止拿燃着的酒精灯去另一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需用盖灭,不可用吹灭酒精灯。

四、简答题(2小题,共14分)

17.某同学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不少于3点)6分

18某同学探究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空气成分,拿一只空的塑料瓶去取气体样品,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正确?你对取气体样品的方法有何更好的建议?4分

19. 倒开水时.取下瓶塞后应倒放在桌上、正放在桌上还是横放在桌上?说明理由。4分

比的知识点整理

【求几个数的连比方法】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 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6,乙数与丙数的比是8∶7,求甲乙丙三个数的连比。 解题时,可先把两个比排列成右面竖式的形式,再在两个空位上填入左边或右边相邻的数(为了与比的项相区别,用括号括起来),然后将每一竖行的两个数相乘,就得出了甲乙丙这三个数的连比。如果这个连比中各个项都含有除1以外的公约数,就用公约数去除各个项,直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为止,从而将这一连比化简。 【求比的未知项的方法】求比的未知项的方法比较简单:(1)未知项x为前项,则x=后项×比值;(2)未知项x为后项,则x=前项÷比值。 【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解比例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1)若未知数x为其中的一个外项,则 (2)若未知数x为其中的一个内项,则 比和比例

比的概念是借助于除法的概念建立的。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5÷6可记作5∶6 两个数的比叫做单比,两个以上的数的比叫做连比。例如a∶b∶c。连比中的“∶”不能用“÷”代替,不能把连比看成连除。把两个比化为连比,关键是使第一个比的后项等于第二个比的前项,方法是把这两项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例如, 甲∶乙=5∶6,乙∶丙=4∶3, 因为[6,4]=12,所以 5∶6=10∶12,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例1 已知3∶(x-1)=7∶9,求x。 解:7×(x-1)=3×9, x-1=3×9÷7,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3为这个比的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比的后项不能是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理 一、化学研究对象: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三、物质的两种性质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此实验也可用于植物微生物的呼吸。光合作用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科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交流等。 (二)闻一瓶未知气体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三)药品的取用规则 1. 安全原则“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一般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处理原则“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 护眼原则:实验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如果试剂进入眼内,要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并不断眨眼睛,必要时要看医生。 (四)固体药品的取用 1. 块状或金属颗粒: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滑”。 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慢慢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 2. 粉末状固体或小颗粒药品: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五)液体药品的取用 1. 取较多量液体:倾倒法。 先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塞子被污染或药品腐蚀桌面),然后拿起瓶子,使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防止瓶口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倾倒时,瓶口要紧挨容器口,慢慢倒入(防止液体洒出),倒完后立即盖好瓶塞(防止盖错瓶塞或药品跟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2. 较少量液体:滴加法,用胶头滴管。 3. 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用倾倒法倒入液体接近要求的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至要求的刻度线。 4. 量筒的选择:A.要一次性量取(即量筒最大刻度要大于或等于量取液体的体积); B. 量程越小越好(要在一次性量取的基础上)。 (六)洗涤仪器 1. 步骤: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续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如果有难溶性的物质,要用化学试剂溶解,然后用水冲洗。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拼一拼,写词语。 jīròu pífūdào suìbái hóu géng zhòng júzi hèsè肌肉皮肤稻穗白喉耕种橘子褐色huòshìw?n jiùchén diàn diàn l?n dài l?n duòmáo dùn 祸事挽救沉甸甸懒怠懒惰矛盾 cítáng suìyuàn wéi qún duōsuōk?o équán tu? 祠堂遂愿围裙哆嗦烤鹅蜷腿 quán suōdòng jiāng hu?yàn li?ng sāi tōng hóng hu?ng 蜷缩冻僵火焰两腮通红明晃晃 qīn qi chàyìgào jiè 亲戚诧异告诫 二、常见词语 德高望重冷嘲热讽悉心照料熊熊燃烧兴高采烈喜出望外不屑一顾蹑手蹑脚不辞辛苦尽力而为以礼相待言而无信出其不意干瘪 无声无息 三、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守株待兔:比喻希图不努力而成功的侥幸心理。现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把事情办糟。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囫囵吞枣: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一、选择题 1.(07济宁)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 ...的是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 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 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 2.(07重庆长寿区)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3.(07常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 4.(07常州)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燃烧匙D.蒸发皿 5. (07成都)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 6. (07济南)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牛奶变酸C.铁锅生锈D.氢气燃烧 7. (07上海)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粗盐 B、生铁 C、烧碱 D、空气 8. (07苏州)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弹簧夹B.坩埚钳C.铁夹D.试管夹 9. (07苏州)实验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以下操作不当 ....的是 A.点燃氢气前必须要检验其纯度 B.刚从酒精灯火焰上撤下的试管应放在石棉网上 C.将鼻孔直接凑到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口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0. (07苏州)下列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 ..的是 A.B.C.D. 11. (07金华)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 : 6 = 1.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 :6 = 3 : 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1.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化学的作用: ①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②化学保证人类生存,并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化学的定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是如何发展的 1.化学的表象阶段: ⑴人类学会使用火和简单工具,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从而变得更加聪明和强大。 ⑵火—孔雀石—铜器(商代)—铁器(春秋战国)—纸—火药—酒—染料—陶器等。 ⑶我国古代最早的三大化学工艺分别是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近代化学理论: ⑴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①英国—道尔顿—原子论;意大利—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 ②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内容: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⑵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的成果 ⑴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⑵纳米材料。 ⑶新材料。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1.液态的水试管内水沸腾,玻璃 片上有水珠产生 液态的水无 2.蓝色块状的胆矾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 蓝色粉末状的胆 矾 无 3.无色的氢氧 化钠溶液、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等 有 4.颗粒状大理石、无色稀盐酸溶液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有 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了改变。例如:粉碎、凝固、熔化、挥发、升华、汽化、液化、溶解、吸附、乳化等。 2.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例如:燃烧、变质、生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4.化学变化中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5.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形状、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乳化作用等。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4.“变化”与“性质”的不同 性质是本身具有的一种能力常用“能”“不能”“易”“不易”“可以”“会”等词语表达。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多音字: 长(长大长短)散(散文散开)露(露珠露脸) 似(似乎似的)冲(冲走冲床)行(行走银行) 种(种子种树)节(节日节骨眼)几(几乎几个) 解(解开解数)奔(奔跑投奔)难(困难灾难) 1、本册书中描写春天的古诗有:《村居》和《咏柳》。《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将写景和写人结合起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这首诗巧用比喻。把柳叶喻为碧玉,把柳条喻为丝带,把春风喻为剪刀。 2、《开满鲜花的小路》这篇课文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长颈鹿先生寄给鼹鼠先生的花籽。 3、《邓小平爷爷植树》告诉我们: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4、反义词:散—聚忙—闲仔细—马虎脱—穿吐—吞嫩—老害羞—大方美好—糟糕笔直—弯曲美丽—丑陋 5、近义词: 挑选(选择)仔细(认真)美丽(漂亮)格外(特别) 赶紧(赶快)懊丧(懊恼)正巧(恰巧)惊奇(惊讶) 探出(露出)奔(跑)似(像) 6、日积月累:《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山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词语积累 蓝蓝的天空温暖的阳光广阔的田野轻轻的微风 细细的柳条碧绿的草坪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引人注目兴致勃勃 美丽的风景满意的笑容笔直地站着绿油油的柏树 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一个树坑精心地挑选 难忘的日子一个包裹一堆小颗粒一条小路一片鲜花五颜六色绚丽多彩惊奇地说奇怪地问

快活地蹦美好的礼物脱棉袄冲出家门寻找春天 奔向田野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仔细地找探出头叮叮咚咚 ABB式的词语:绿油油白花花金灿灿黑乎乎 8、句子积累: 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房子旁边长着一排排高大的杨树。 山坡上种着一大片碧绿的果树。 河里游着一群可爱的小鱼。 9、拟人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比喻句: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 A.①④⑤⑥⑦B.①③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答案】B 【解析】 :①试管②集气瓶③瓷质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瓷质蒸发皿、燃烧匙、石棉网;集气瓶、量筒不能用于加热;烧杯可垫石棉网加热. 故选B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节约原则,即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没有说明用量时,一般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4.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取用固体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应用药匙取用,故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错误。 点睛: 固体药品的取用原则有如下三条: 5.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解答:解: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6.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比例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教学提纲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重点知识归纳 1: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比例?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从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这几个方面找区别 (2)判断四个数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什么是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 4、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它们的图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5、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 比例尺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 可以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按将实际距离放大还是缩小分, 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6、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把图形按2:1表示 把图形按1:2缩小表示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是:相同,不同 (2)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一看,二算,三画。分别说出它们的含义 7、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一、填空: 1、写出比值是6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是()。 2、比的前项缩小2倍,后项扩大3倍,则比值是原来的()。 3、在y=12x,x与y成()比例;在y= 中,x与y成()比例 4、把比例尺1 :200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 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10,一个內项是0.4,另一个內项是()。 6、18的因数有();选出其中的4个组成比例是()。 7、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比例。 8、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比例;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比例。 9、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成()比例。 10、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成()比例。 11、如果8a=9b,那么a和b成()比例。 12、把一个长6cm,宽4cm的长方形按2 :1放大,得到图形的面积是()。 13、圆锥的底面积一定,它的体积和高成()比例。 14、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 :5000000,地图上的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千米。 15、x的等于y的,则x与y成()比例。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整理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一、本节学习指导 实验是探究化学的灵魂,唯有正确的实验操作才能得到精确的结论。所以在学习化学其他知识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本节大部分只要求先了解,后面会详细学习的。 二、知识要点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注:因为纳及其容易和水发生反应,所以必须用煤油存放把纳和空气中的水分隔开。白磷着火点特别低,所以要存放在水里。其次还有有一些药品存放在棕色广口瓶中,因为这些药品不能被光照射,还有一些药品存只能存放在橡胶瓶内,这些知识后面慢慢学到。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另一洁净的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资料(2014.09.24晚20.57)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1)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和的简便运算.如:2.5X3表示3个2 .5的和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为整数,再按照猫画虎整数乘法算出乘积,最后看小数中有几 位,点上小数点.(注意:小数点末尾有0要把0去掉.) (3)小数倍:一个整数的小数倍,可以化成一个小数的整数倍.如:3X2.5表示3的2 .5倍,可 以化成2.5X3表示2.5的3倍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1)意义:就是求一个小数的几分之几.如1.5X0.7表示1.5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时,积要比原来的数小. 3积的近似数 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数字,如果大于或者等于5,身前进一并舍去后面的小数;如果小于5,就直接舍去后面的小数. 4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如乘法交换律AXB=BXA;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乘法分配律AX(B+C)=ZXB+AXC 5常见题型 (1)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小数加法算式可以与小数乘法算 式互换灵活运用.如:1.2+1.2+1.2=1.2X3. (2)数小数位.给一个小数乘法算式,数出积的小数位.如:3.6X2.4的积有几位小数. (3)小数乘法的计算.分为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两类.计算方法一样,先按整数乘法算 出积,再点小数点. (4)保留小数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乘法积的几位小数.如:2.35X4.56(保留两位小 数). (5)运算定律的应用.给一个算式计算过程,判断运用了什么定律。如:1.2X3=3X1.2运用 小数什么定律(乘法交换律)或者运用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如 2 .3X1.8+2.3X8.2进行简便计算.__(运用了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考试要点: 1.小数乘法应先按照( 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 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 两 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时,积要比原来的数( 大). 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时, 积要比原来的数( 小). 3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应按( "四舍五入法")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4整数乘法的(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50.4+0.4+0.4改用乘法算式表示是(0.4X3) 63.57X3+7X3.57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0.25X(8.6X8)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7 2.5X(7X4)=7X(2.5X4),这是根据乘法结合律. 85个2.4的和,乘法算式是(2.4X5 ),36的2.8倍是( 36X2.8) . 90.37X0.05的积有(四)位小数.

六上-第三章-比和比例知识点总结及相应练习(20210120073134)

第三章比和比例 3.1比的意义 1. 将a 与b 相除叫3与b 的比,记作a : b,读作&比b 2. 求&与b 的比,b 不能为零 3. &叫做比例询项,b 叫做比例后项,前项&除以后项b 的商叫做比值 4-求两个同类量的比值时,如果单位不同,先统一单位再做比 5.比值可以用整数、分数或小数表示 练习: 1、 比的前项是73,比的后项是3 7 ,它们的比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一支铅笔长23厘米,一根绳子长4.6米,它们的比是 3.100米的赛跑中,若甲用了 12秒,乙用了 14秒冲乙的速度之比是 _________ 4、把10克盐完全溶解在110克水中,盐与盐水重量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 3.2比的基本性质 1. 比的基本性质是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比值不变 2.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华为最简整数比 3. 两个数的比,可以用比号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4. 三项连比性丿贞是:如果a : b=m : n, b : c=n : k,那么定b : c^m : n : k a b c 如果 kHO,那么心 b : c=ak : bk : ck=^: 丄 5. 将二个整数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就是给每项除以最大公约数; 将三个分数化为最简整数比,先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给各项乘以分母的最 小公倍数; 将三个小数比化为最简整数比,先给各项同乘以10, 100, 1000等,化为整数比, 再化为最简整数比 6. 求三项连比的一般步骤是: (1) 寻找关联量,求关联量对应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 根据毕的基本性质,把两个比中关联量化成相同的数 (3) 对应写出三项连比 练习 5、化成最简整数比 6、如果d :b = 2:3、b :c = 6:5,那么 a\b\c = _________ 7、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4天完成.乙队单独做5天完成,丙队单独做7天完成,那么 甲乙 丙三队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比例 (1) 0.75:1.5= ____________ (3) ―-一=9:5 ( ) (5) 48 分:0.4 小时= ______________ (2) 76g : 19g (4)-= (6) 1.125:51 = ____________ 2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挨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防止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集锦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 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3)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1)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4)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特点:相互交融 4、文化由其自身的传承性、相互独立性,所以说那种认为“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的观点是错误的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发展中国家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如何应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的作用(影响、意义) 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⑵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大米酿酒C.苹果腐烂D.人的呼吸 【答案】A 【解析】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大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人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三不一要”原则,即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具体是就是: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3.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B 【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生成;B.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没有助燃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是二氧化碳;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B 点睛:鉴定物质时应根据物质的特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所有不助燃的气体的共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才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4.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共同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3 4、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联系: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物理变化。 伴随现象;物理变化中常伴随形状和状态的变化;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表现在:色、态、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方面)6、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表现在::活泼性、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方面) 7、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8、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实验基本操作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刻度线及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筒只能精确到0.1毫升。 (三)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游码归零,天平调平(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易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常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能用燃着的酒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一、复习课文: 1、《找春天》一课仿写: (1)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那是春天的头发吧? (2)小鸟叽叽喳喳,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2、《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 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这首诗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一岁一枯荣”中“岁”的意思是(年)。 5、“儿童急走追黄蝶”中“走”的意思是(跑) 6、《笋芽儿》一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是(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长的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7、在《小鹿的玫瑰花》中,鹿弟弟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是因为(他不仅美 化了环境,为别人带来了快乐,而且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二、背诵、背写: 1、背写第2课《古诗两首》。 2、背写第17页上的“读读背背”及补充的春联。 (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2)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4)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5)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3、背诵第18页上的“宽带网”。 春天里开的花可真不少,有迎春花、玉兰花、杜鹃花,还有桃花、杏花、梨花、苹果花……

许多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市花或区花。如洛阳是牡丹花,北京是月季花,澳门是莲花,香港是紫荆花,郑州是月季花。 三、听写: 脱掉解放摇头躲雨探望小溪棉花解冻田野未来油菜 发烧追赶宿舍光荣干枯徐州商店世界笋芽呼唤呼喊山冈轰动叫喊竹笋兄弟哥哥微笑安静拐弯浇水骨头终于感谢渐渐抽出躺椅 四、比较组词: 羞(害羞)鹊(喜鹊)杜(杜鹃)容(容易)徐(徐徐)蔬(蔬菜) 差(差别)鹃(杜鹃)牡(牡丹)荣(光荣)除(除法)疏(疏远) 未(未来)仍(仍然)冈(山冈)拐(拐弯)烧(烧火)冒(冒险) 末(末尾)扔(扔掉)岗(岗位)别(别人)浇(浇花)帽(帽子) 列(列车)绵(绵羊)探(探听)摇(摇头)躲(躲开)店(商店) 烈(热烈)棉(棉花)深(深浅)遥(遥远)射(照射)站(车站) 菜(白菜)换(交换)第(第一)歌(唱歌)抽(抽水)净(干净) 彩(彩色)唤(呼唤)弟(弟弟)哥(哥哥)油(石油)静(安静) 微(微笑)才(刚才)西(西瓜)安(平安)本(本来)呼(呼吸) 薇(蔷薇)材(木材)牺(牺牲)按(按时)笨(笨重)乎(胖乎乎)五、多音字: chōng 冲动jìn尽力sù住宿 冲尽宿 chòng 冲劲jǐn尽管xiǔ一宿 bēn 奔跑chǔ处理yuè音乐奔处乐 bèn投奔chù到处lè快乐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docx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word 版附答案)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下列各有关的叙述,反映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 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 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严禁接打手机是因为加油站内有很多的油分子,油分子易燃烧发生爆炸,是利用了油的化学性质,故 A 错; B、相同条件下,铁的密度比镁的密度大,说的是物质的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B 正确; C、铁生锈生成了一种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 C 错; D、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受热变成黑色,是碱式碳酸铜分解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所以利用其化学性质,故 D 错。 故选: B。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B.读取液体体积C.气密性检验D.液体加热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D.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操作错误,故不符 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此类试题 的关键。 ) 3.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上酒精燃烧起来,灭火措施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 B.用水冲灭 C.不管它,让它自然熄灭 D.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灭火原理:①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 隔绝氧气或空气,③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详解】 A、用嘴吹时,气流带走的热量太少,不会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达不到灭 火目的,故 A 不正确; B、用水浇可使燃烧的酒精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扑灭后实验桌上到处 是水,酒精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湿布盖灭,能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 故 B 不正确; C、酒精燃烧产生热量多,让它自然熄灭,可能会导致火灾,故 C 不正确; C、用湿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 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故 D 正确。故选D。 4.下列书本中的演示实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