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2组织行为学章节重点

000152 组织行为学

章节重点(配合教材复习)

绪论

P29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跨学科性 2、系统性 3、权变性 4、实用性 5、科学性(多选题)

P30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个性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和组织行为及领导行为。(选择题)

P30个性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件与个体行为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折。个性心理与行为研究的目

2、调查法:是指根据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主要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3、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1、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2、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

6、情景模拟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和动态性等方面的特征,因而信度和效度较高。

第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P44 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P44 麦格雷戈在《论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和Y理论。(2018考过单选)P44X理论的基本观点:(参考教材)

P45 倡导对员工采取“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是“经济人”假设。(2019.04月考过单选)

P45 “社会人”假设的基本含义:识记(2018.04考过)(单选、简答)

“社会人”假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方面的利益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方面只是起到次要作用,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人群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

A

1

P47

A

(1)

(2)

(3)

(4)

(5)

(6)

(1)

(2)

(3)管理制度的变化。

(4)管理职能的改变。

例:“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认为管理的重点应是(A)

A.重视人的因素 B.重视工作内容 C.重视工作环境 D.重视金钱的因素

P48 ”复杂人“假设是埃徳加·沙因提出的。

P51 【多选、简答】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

(1)托尔曼的理论:提出了“目的性行为主义”的主张。(2019年4月考过单选)

(2)赫尔的理论: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斯金纳的理论:主张不要中间变量,反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是新华生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P51 【单选】赫尔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内驱力主要有两种: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P51【名词解释】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P52【单选】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动力论的创始人。(2018.04考过)

P53【名词解释】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P53

(1)

(1)

(2)

(3)

P56

P58

1

2

3

P59

P59【单选、多选】人的个性心理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组成的。

1、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和客观现实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态度和倾向,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等。(2019年4月考过多选)

2、个性心理特征:是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机能的特殊结合。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

P61 要使动机强度保持在一个恒定且较高的水平上,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循环交替。(2019.04考过)

P62【多选、简答】需要的特点:(1)指向性(2)多样性(3)层次性(4)潜在性(5)可变性(6)社会制约性。

P62 需要:就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动机:指激励人们支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因。(名词)

P62 【论述、案例分析】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1、需要和动机既相似,又有着严格的区分。

2、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所在,动机则是推动人类进行活动的直接原因。

3、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4、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需要对象的确定;二是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当需要的强度在某种水平上时,才可能变成动机并引发行为。

P63 【论述】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简答】态度在工作中的功能:(

(1)调整功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并把这种态度作为今后行为的基础。

(2)自我保护功能:能使得个体在受到挫折时更好地保护自己。

(3)价值表现功能:个体能够借用其所持有的态度来表现自己所推崇的价值观。

(4)知识功能:在个体所能知觉到的外部世界中寻求一种稳定、一致的或者可预测的行为倾向。

P66 工作满意度是指人们体验到的一种愉悦或积极的情绪状态。(2019.04考过单选)

P66 【多选、简答】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1、挑战性的工作 2、公平的报酬 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4、和睦融洽的同事关系

P67 【名词解释】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P67【多选】知觉的特征包括:(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20119.4考)

P68【多选】社会知觉的特征有:(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2)知觉过程的双向作用性(3)信息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P68【多选】知觉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及反应。

P69 【多选】影响知觉的的因素有:(1)兴趣和爱好(2)需要和动机(3)知识和经验(4)个性特征。(识记)

P70 知觉偏差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心理定势、对比效应、刻板效应。(掌握每种名词)

P71 凯利的三要素理论,人们对行为发生原因的判断由三个要素决定,即:特殊性、共同性和一贯性。(单选,2018年10月考过,常考题)

P72

P73

P73

1

1、特点:

(1

(2

(3

(4

P75

素。

P76

(1)

(2)

(3)

(4)

P77

P77

P78 情绪在组织行为中的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选聘员工 2、决策 3、创造力 4、激励 5、领导力 6、谈判(掌握并运用其知识点,2018年10月考过论述题)

P79 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考名词解释)

P79【多选】组织承诺的三因素为:感情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

P80 【名词解释】组织公民行为:是指个体的行为是自主的,并非直接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引发的,一般包括无私并主动地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承担超过常规的任务要求等。

第三章群体行为基础

P87 群体的类型:

1、按照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按照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分为松散群体(最低层次)、联合群体(中间层次)、集体(最高层次)。(2019.04考过)

3、按照群体的规模大小,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4、按照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5、按照群体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分为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6、按照群体的开放程度,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型群体。

P88 【简答】群体的作用:(1)完成组织任务(2)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3)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4)协调人际关系 (5)

P99【名词解释】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

群体对于其成员的内在吸引力。

P100群体凝聚力表现形式分为:1、自然凝聚力2、工作凝聚力 3、领导者凝聚力 4、情感凝聚力

P101【多选】常用的群体决策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参考教材,掌

握每种方法的优点及缺点)

P104 防止群体决策弊端的方法:(2019.4月考过简答)

1、制定合理的决策程序。

2、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决策。

3、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P105【多选、简答】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积极作用:1、弥补正式群体在满足需要上的不足2、满足成员对信息沟通的需要3、可以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强度的晴雨表

消极作用:1、容易产生抵触情绪2、影响工作效率3、容易传播谣言 4、会产生破坏作用

第四章沟通

P112【名词解释】沟通: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交换信息、思想及情感的过程。

P112【多选、简答】沟通的功能(作用):(2018.10月考过)

1

2

3

4

5、Y式沟通网络:沟通的媒介

6、倒Y式沟通网络:当主管自身的工作量非常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进行信息的协调筛选时,应用倒Y式沟通。(2019年4月考过,2018年4月也考过)

例:当组织规模很大且需要进行分层授权管理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A)

A.链式 B.轮式 C.环式 D.全通道式

P118 非正式沟通按其沟通网络可以分为单串型、饶舌型、集合型和随机型四种。

P120 【多选】沟通障碍表现的形式有:1.空间结构设计 2、当事人的可信度 3、当事人的价值观和参照视角4、“共同语言”——行话 5、过滤 6、选择性知觉 7、语言和情绪

P122【简答】有效沟通的特征:1、信息的准确性 2、信息完整性 3、信息沟通的及时性

P122【简答】有效沟通的技能:(1)改善沟通环境。(2)有效反馈。(3)有效授权(4)有效训导。(5)完善沟通网络。P125【单选、多选】网络对沟通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互联网相关技术对沟通方向、沟通方式及沟通网络等方面的影响上。

P126【多选、简答】网络时代的沟通特征:识记(2018.04考过)

(1)扁平化的沟通流程 (2)透明化的沟通模式 (3)互动化的沟通活动 (4)沟通对象个性化 (5)沟通趋于电子化

P128【单选、多选】跨文化沟通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差异、民族文化优越感、语言差异、非语言差异四个方面。(识记)

P130【简答】跨文化沟通的技能:

(1)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找到必要的切入点和共同点。

P141【单选、多选】人们对冲突的观念为三种类型:

1、传统观念:是人们之间缺乏坦诚和信任而导致功能失调的结果。

2、人际关系观念:管理者都认为应当接纳冲突、适当控制和利用冲突。(2019年4月和2018.04都考过)

3、相互作用观念:对于组织既有建设性一面,又有破坏性一面。

P142【单选、多选】冲突的特征包括:客观性、主观直觉性、二重性、程度性。

p143 冲突的类型:

1、建设性冲突:特点:关心目标、对事不对人、促进沟通。(2019.4月考过单选)

2、破坏性冲突:特点:关心胜负、针对人(人身攻击)、阻碍沟通。

P143 冲突产生的原因有:目标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程序冲突。(掌握每种的名词解释)

例:把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优先事件选择、过程顺序安排而产生的冲突称为程序冲突(单选2018.10考过)

P145【单选、多选】罗宾斯认为,冲突产生的条件(也称冲突源)可分为三类: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人因素。P147 【简答、论述】庞迪的冲突分析模式:区别每种的内容

(1)冲突的讨价还价模式:组织成员或其他竞争主体在争夺紧缺资源中,冲突各方可能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或集团。(2)冲突的官僚模式:当上级的命令和意志与下级职责的关联度较小,与下级的工作规范和是非观念关联度较大时,容易引发这种冲突)(2019年4月考过单选)

(3)冲突的系统模式:主要是指在正式组织内部行使不同职能的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冲突。

P148 罗宾斯的冲突过程五阶段模型:(2018年10月考过简答)

1

2

3

4

5

(1)

(2)

1

2

3

4

5

6

7、

1

2、按组织的社会职能分类:文化性、经济性、政治性组织

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分工关系分类: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4、按运用权力和权威的程度分类:功利性、规范性、强制性、混合性组织。

5、按社会功能分类:以经济生产为导向的组织、以政治为导向的组织、整合组织、模型维持组织。

例:把组织分为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强制性组织和混合性组织,这种分类的方式是按运用权力和权威的程度分类(单选2018.04考过)

P161【简答】组织的功能:(1)组织有汇聚和放大力量的作用。(2)高效的组织能提高效率。(3)组织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

P162 【单选】组织理论的发展三个阶段:

1、古典组织理论:最早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组织问题系统化、理论论与科学化。(2019.4考过)

2、近代组织理论:主要来自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其倡导者与创立者都来自于这些领域的研究者。

3、现代组织理论:参考教材理解

P162 例:古典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结构应该是“科层结构”,理想的组织模式是官僚组织

P165【单选】构成组织结构的三要素包括:复杂化、正式化和集权化。(2019.04考过单选)

P165【多选、简答】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识记)

P184 【名词解释】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P184【单选,多选】组织文化的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继承性、创新性、连续性。

P185【单选、多选、简答】组织文化的功能:根据主流思想,分为: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

1、组织文化的积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调适能力、创新功能。

2、组织文化的消极功能包括:削弱个体的创造性、变革的障碍、多样化的障碍、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P186 组织发展的灵魂和组织活力的源泉是组织的创新功能。(历年考过)

例: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产生一种定势,这种定势会自然而然地把员工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这就是组织文化的(A) A.导向功能 B.凝聚功能 C.约束功能 D.激励功能

P187 【多选】霍夫斯坦德将文化差异分为五个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度与女性度、不确定性避免、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P187霍夫斯坦德认为,文化的结构形式由四个层级构成,即:物质生活文化、制度管理文化、精神意识文化和行为习俗文化(2018.10考过)

P189 迪尔和肯尼迪的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织的系统:包括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P189 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唯一的而且是最大的影响因素。(2019.4月考过)

P191 组织文化创建的具体程序有:(掌握每种阶段的内容)(历年考过)

【简答】组织学习的作用:

(1)学习是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

(2)振兴组织的关键在于组织学习。

(3)组织学习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P200 组织学习的类型:

1、经验型学习:就是利用结构性练习或学习者的经验来进行学习。

2、适应型学习:分为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

3、自主型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带头诊断其学习需求,规划学习目标。

4、预见型学习:是指组织预测未来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根据抓住机会,避开威胁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

5、行动型学习: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侧重于获取知识,并实际执行解决方案。

P200 适应型学习可以分为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

P200【名词解释】单环学习:是指通过一般的学习,寻求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匹配,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从本质上讲,单环学习可以维持组织的正常行为,但不能取得改进效果。(2019.4月考过单选)

P200【名词解释】双环学习:是指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仅寻找直接的解决办法,而且要检查工作系统、制度及规范本身是否合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P202

P202

(1)

(2)

(3)

(4)

(5)

(6)

(7)

(8)

P203

P210

P210【简答】领导的特点:

(1)领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领导是一种特殊的“投入”与“产出”。

(3)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

(4)领导作用的“互惠效应”。

P211 领导的作用:指挥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重点)(2018.04考过)

P212 【单选】领导的核心在权力。

P213 领导权力的来源:(2018.10月考过简答)

1、职权:包括法定权、奖赏权、惩罚权。(历年考过法定权的名词解释)

2、影响力:包括品格、才能、知识、感情。

P213简述领导个人影响力的主要构成要素:(2018.04考过)

(1)品格。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道徳、品行、人格等。好的品格能使人产生敬爱感;

(2)才能。主要反映在工作成果上,有才能的领导者会使人们对他产生敬佩感,吸引人们自觉接受其影响:(3)知识。一个人的影响力是与知识紧密联系的,知识丰富的领导者,容易得到人们的信任,并由此产生信赖感和依赖感;

P224 【多选】领导艺术的特征包括:

(1)经验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3)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规范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5)明晰性与模糊性的统一。

P225【简答】把握领导艺术的原则:(1)按领导活动的规律办事 (2)人际平衡 (3)为人处世必须把握好“度”。

P226【多选、简答】用人的技巧与艺术:

(1)积极发挥、运用每个人的长处。

(2)用人不“疑”,但应存“疑”。

(3)大胆用人,敢用年轻人

(4)坚持“英雄不问出处”。

P228【多选】授权艺术的要点包括:视能授权、权责明确、适度监督和逐级授权。

P229【多选】决策的特点包括:目的性、选择性、过程性和超前性。

(1)

(2)

(3)

(4)

(5)

1

2

3

(1)生理的需要,是指对于食物、住所、衣服、睡眠、空气、性等的需要

(2)安全需要,是指对于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免于灾难、未来有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亦称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是指对于成就、名誉、地位、评价等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对于成长、发展、利用潜力的心理需要。

P236【单选、多选】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种需要: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

P238【论述、案例分析】双因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要注意保健因素的作用,使员工不产生不满情绪。创造良好的工作外部环境和条件,以防止员工对工作产生不满情绪、保持员工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有重要作用。

2、要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果只顾及保健因素,仅仅满足于员工没有意见,大家相安无事,还是不能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所以,在管理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

例:在双因素理论中,与保健因素有关的是(A )

A.工作环境 B.工作内容 C.成长感 D.责任感

例:根据双因素理论,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B 】

A

1

2

3

1

2

3

(3)公平、公正原则

(4)组织与社会相结合原则。

P245【简答】激励的方法:

(1)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2)荣誉激励和目标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3)自我激励、互相激励和社会性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