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管理规程

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管理规程
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管理规程

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管理程序,保证工艺卫生,预防微生物污染。

范围: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管理。

责任:生产部部长、生产主管、设备工程部部长、HVAC系统操作人员,QA质监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内容:

1.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由HVAC系统操作人员完成。

1.1臭氧灭菌操作之前,确保生产人员全部离开洁净区,保证生产人员安全。

1.1.1 HVAC系统操作人员根据规定灭菌时间进行洁净区空气灭菌。

1.2 各车间主任、HVAC系统操作人员日常检查洁净区生产环境监测(包括各车间各操作

间的温度、湿度、压差),发现故障及时维修,保证洁净区相对密闭,预防臭氧泄漏,以确

保臭氧在空间均匀分布和作用效率。

2.洁净区空气灭菌时间、灭菌频次:

2.1 洁净区空气灭菌时间根据各级洁净区空气灭菌验证报告确定。参考《消毒技术规

范》:臭氧浓度保持10—15 ppm,60 min,达到空气灭菌;臭氧浓度保持10—15 ppm,90 min

以上可达到室内物体表面灭菌。

2.2 洁净区空气灭菌频度:

2.2.1每周生产结束,各车间全面清洁后进行一次,灭菌时间≥60 min;

3.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技术规则:

3.1 臭氧对微生物作用的原理:类似于生物化学氧化反应,可分为抑菌、杀菌和溶菌。

3.1.1 臭氧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葡萄糖氧化酶;

3.1.2 臭氧可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其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大分子聚合物等,

使细菌的新陈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

3.1.3 臭氧可以渗透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内作用于外膜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

细胞发生通透性畸变,导致细胞的溶解;

3.1.4臭氧能将细菌尸体内遗传基因、寄生菌粒、病毒粒子、噬菌体、支原

体及热原(内毒素)等溶解、变性,使之失去生理活性。

3.2 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的配置方案:

3.2.1 灭菌空间的总体积计算:

V=V

1+V

2

+V

3

V

1

——洁净区空间体积

V

2

——HVAC系统空间体积

V

3

——保持洁净区正压所补充的新风体积

注:V

3

的确定根据若干使用臭氧发生器消毒灭菌的厂家实践,归纳出较为可靠的经验

公式如下:V

3

≈HVAC系统循环总风量(m3/h)×25%(常规新风更换率)×10%(保持洁净区

正压补充的新风量)×39%(计算应用臭氧量时臭氧半衰率的预算值)即V

3

=HVAC系统循环总风量×1~2%。

3.2.2臭氧灭菌技术要求:参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标准。

·灭菌的臭氧浓度(C):

杀灭空气中浮游菌,臭氧浓度为2—4 ppm;杀灭物体表面的沉降菌落,臭氧浓度为10—15 ppm

(在工作状态下,折算为19.63 mg/m3)。

·臭氧的半衰期(S):参比状态下为23 min,一小时的衰退率为61%。

·设计:应用臭氧灭菌60 min时达到要求浓度后,继续保持一段时间(60—90分钟),即可得到对机械设备和净化设施表面沉降菌落彻底杀灭的作用,达到化学薰蒸灭菌的效果。

3.2.3 臭氧发生器的选择:

氧发生量W=CV/(1-S)

如:灭菌空间总体积(V)为2700 m3,灭菌要求为替代化学薰蒸灭菌,对设备和设施表面沉降菌落进行灭菌。需要选择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发生量:

W=CV/(1-S)=19.63×2700/(1-61%)=135.9 g/h

4.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操作要求:

4.1 HVAC系统操作人员必须根据各车间主任签发的《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通知单》规定

的内容进行臭氧灭菌,如实填写《洁净区空气臭氧消毒/灭菌操作记录》。

4.2 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操作前,HVAC系统操作人员必须先关闭洁净区局部外排风口,

将组合空调器调至“值班”状态,调整新风进口保持10%进风量,使HVAC系统与洁净区形成

内循环状态。

4.3在HVAC系统处于“值班”状态下,检查洁净压缩空气气源,确认气压、通气量等参

数符合要求,接通臭氧发生器控制柜电源,电源指示灯(红)亮,电

压表显示电源电压,机器进入准备工作状态。

4.4按下启动按钮(绿)工作指示灯(绿)亮,电源指示灯(红)灭,测定回风总管内臭氧浓度达到10—15 ppm,开始计时60分钟,定时器开始计时(通入臭氧时间是根据《洁净区空气灭菌验证报告》中规定时间设定),电流表显示工作电流,机器已进入正常工作。

4.5 机器工作至预设时间(消毒灭菌结束),自动停机。此时工作指示灯(绿)灭,

电源指示灯(红)亮,机器恢复准备工作状态。

4.6 关闭臭氧发生器控制柜电源及洁净区压缩空气气源。

4.7 HVAC系统操作人员如实填写记录。

5. 臭氧灭菌效果检查:

生产环境监测人员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规定,定期对洁净区生产环境进行监测,根据表面沉降菌落数判定臭氧灭菌效果。

6.设备工程部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对各级洁净区生产环境监测的监测结果进

行分析,回顾性验证臭氧灭菌,及时调整臭氧灭菌时间、灭菌频次。

臭氧消毒管理规定(新)

1.目的 为规范物料班臭氧发生器使用管理程序,保证工艺卫生,预防微生物污染。 2.范围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南京来一口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物料臭氧灭菌管理。 3.职责 3.1生产部: 物料班长负责对臭氧消毒操作培训及表单审核; 物料员负责对本规定执行及改善建议; 3.3品管部: 负责对臭氧消毒作业进行监督; 负责对不符合要求的按相关制度处理; 4.管理细则 4.空气臭氧灭菌由物料班成员操作完成。 4.1臭氧灭菌操作之前,确保所有人员全部离开灭菌区,保证生产人员安全。 4.1.1操作人员根据规定灭菌时间进行灭菌区的物料灭菌。 4.1.2操作人员日常检查灭菌区的生产环境,发现故障及时报修,保证洁净区相对密闭,预防 臭氧泄漏,以确保臭氧在空间均匀分布和作用效率。 4.1.3灭菌区空气灭菌时间、灭菌频次: 4.1.4 灭菌区空气灭菌时间为每转运一次物料开启臭氧发生器,时间为30分钟。 4.1. 5.灭菌区空气臭氧灭菌技术规则: 4.1.6 臭氧对微生物作用的原理:类似于生物化学氧化反应,可分为抑菌、杀菌和溶菌。 4.1.7 臭氧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葡萄糖氧化酶; 4.1.8 臭氧可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其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大分子聚合物等,使细 菌的新陈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 4.1.9 臭氧可以渗透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内作用于外膜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胞发 生通透性畸变,导致细胞的溶解; 4.1.10臭氧能将细菌尸体内遗传基因、寄生菌粒、病毒粒子、噬菌体、支原 体及热原(内毒素)等溶解、变性,使之失去生理活性。 4.2洁净区空气臭氧灭菌操作要求: 4.2.1灭菌区空气臭氧灭菌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先关闭灭菌区所有对外的门和窗,防止臭氧 外泄。

医院检验科清洁与消毒管理规程

医院检验科纯洁与消毒管理规程 1目的 纯洁与消毒是防止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规范纯洁与消毒工作,确保其工作环境和消毒管理符合规定要求,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及相关专业室环境的纯洁与消毒管理。 3职责 3.1科室主任或负责人 3.1.1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的纯洁与消毒工作,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3.2工作人员 3.2.1负责科室工作范围内的纯洁与消毒工作。 3.2.2负责科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纯洁保养工作。 3.2.3负责本科室消毒剂的配制和消毒器材的维护保养。 4管理要求 4.1检验科及相关专业室环境整体要求 4.1.1环境布局要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4.1.2严格区分工作区、行政区和生活区,微生物室工作区域内要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纯洁区,区域之间标识明确,区域内污染物品、未消毒物品、纯洁物品、消毒物品及无菌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 4.2纯洁消毒的卫生标准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4.2.1检验科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标准

(1)空气细菌菌落总数≤500CFU/m3培养48h;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 ≤10CFU/cm2,培养48h;物体表面≤10CFU/cm2,每月检测1次。 (2)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培养72h;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每月检测1次。。 (3)监测环境条件,室温保持18~27℃,相对湿度保持30%~70%。 4.2.2检验科污染物品处理要求 (1)对污染区地面、台面、椅子、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日下班前用朗索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配制的含有用氯1500mg/L消毒液擦拭一次。 (2)对使用过的吸头、玻片、样品杯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四小时后在移交废物处理部门。 (3)对门诊的大小便、穿刺液、CSF等标本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四小时后在移交废物处理部门,所有血液标本需高压灭菌后才能送出实验室。 (4)每天工作完成后用75%的酒精清洗,擦拭加样枪。 (5)对微生物及PCR室所有标本及使用过的废弃物均需高压灭菌才能移交。 4.2.3医疗用品及其他卫生标准 (1)进入人体组织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接触黏膜、皮肤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4.3消毒灭茵须遵守的原则 4.3.1重复使用的物品均应遵守先消毒后清洗原则,消毒或灭菌后的物品避免再次污染。 4.3.2高压蒸汽灭菌物品所用的包布必须纯洁无破损。包装送高压蒸汽灭菌物品需用双层包布周密包裹,大小松紧合适,并周密封口。

WS-18006 阳性对照室臭氧消毒效果再验证方案

阳性对照室臭氧消毒效果再验证方案 VP-WS-18006 起草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验证人员 4、计划验证日期 5、验证方案内容 5.1臭氧消毒方法的确认 5.2臭氧发生器的选择 5.3验证条件确认 5.3.1验证用仪表检验清单确认 5.3.2文件或资料确认 5.3.3检验方法确认 5.4验证内容及步骤 5.4.1臭氧浓度分布测试 5.4.2臭氧浓度分布测试 5.4.3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5.4.4 臭氧消毒有效期确认 6、再验证周期 7、验证总结及结果批准 7.1验证总结 7.2验证结果审查 7.3验证结果批准

1、概述 我公司拟采用臭氧法对洁净区进行消毒。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其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2、目的 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 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的消毒效果。 4、计划验证日期 本次验证时限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5、验证方案内容 5.1 臭氧消毒方法的确认:确认阳性对照室无人员,各洁净房间门关闭后,关闭阳性对照室排风系统、新 风系统。在空调控制触摸显示屏中调出臭氧消毒选项,选中后系统自动计时运行。臭氧发生器运行60分钟后,系统自动关闭。打开阳性对照室排风系统、新风系统运行30分钟后,人员方可进入。 结果: 检查人:复核人:日期: 5.2 臭氧发生器的选择 5.2.1臭氧消毒的浓度:按臭氧消毒的效率和卫生部1991年12月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的标准,对空 气中浮游菌,臭氧灭菌的浓度为(2~4)×10-6;对物体表面的沉降菌,臭氧灭菌的浓度为(10~15)×10-6。 5.2.2臭氧的自然半衰期:参比状态下为20min左右;1h衰退率约为62.25%;设计、运用臭氧消毒30min 达到相对浓度后,继续维持一段时间(1h),即可达到机器、设备和建筑物表面沉降菌的杀灭目的。 5.2.3消毒空间体积: 5.2.3.1以选择合适的臭氧发生器为前提,本公司阳性对照室洁净区体积V1,HVAC系统风管容积V2,为保 持洁净区正压所补充的新风的臭氧消耗量为V3。 5.2.3.2 V3的确定根据消毒实践,归纳出较可靠的经验公式:V3=HVAC系统循环总风量2000(m3/h)×25%

卫生部《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用量可增至3-6 mg/L 。对污水处理,污水中使用的臭氧浓度为100-200 mg/L ,作用30分钟,在多数情况下可杀灭或破坏其中所有微生物及其毒素,并能改善水质。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2、消毒空气:对密空间的空气用5-10 mg/ m3浓度的臭氧作用30分钟。 九、注意事项:由于臭氧为强氧化剂,对物品损害较大,很少用作熏蒸消毒,规定大气中允许0.2 mg/ m3,故消毒宜在无人条件下进行。 十、含量测定:在500ml 锥形带塞玻璃瓶中,加入350ml 蒸馏水和20ml20%KI 溶液,在排气管分流取臭氧气2L 通入锥形瓶,再滴5ml 浓度为3mol/L 的H2S O 4溶液,静置5分钟后用0.1000mol/L 的Na2S 2O 3滴定,反应至浅黄色时加1ml0.5%的淀粉指示剂,滴定至无色,计算消耗的量,每毫升mol/l 的Na2S 2O 3溶液相当于48.00mg 的O 3。 O 3浓度(毫克/升)=M×V×48×1000/2×2×100=12MV 式中:M=克分子浓度,应标定小数点后四位;V=消耗毫升数。 当O 3浓度较高时,可以取1升臭氧化气,则计算公式为O 3浓度(毫克/升)=24MV 臭氧灭菌原理 "臭氧(O3)的消毒原理是: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O2)和单个氧原子(O );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将其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原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它不但对各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强的杀灭能力,而且对杀死霉素也很有效。"1、臭氧的灭菌机制及过程类属于生物化反应学过程。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2、可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其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分解DNA 、RNA ,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物质代谢生产和繁殖过程到破坏。3、渗透胞膜组织,侵入细胞膜内作用于外膜脂蛋白和内部的脂多糖,使细胞发生通透畸变,导致细胞溶解死亡。并且将死亡菌体内遗传基因、寄生菌种、寄生病毒粒子、噬菌体、枝原体及热原(细菌病毒代谢 产物、内毒素)等溶解变性灭亡。 综观无菌技术对微生物作用的原理可分为抑菌、杀菌和溶菌三种。应用臭氧作灭菌、消毒是属于溶菌。所谓溶菌,即可达到“彻底、永久地消灭空气及物体表面所有微生物”的效果。 传统灭菌与臭氧灭菌的比较 1.我国GMP 条例对药品生产(特别是无菌产品)、食品生产、医疗单位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在GMP 验证过程中大力推荐臭氧灭菌、消毒方法,与各种传统灭菌、消毒方法相比臭氧灭菌、消毒有许多特点。那么在食品生产中同样如此: 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设备清洁验证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设备清洗验证管理规程,以规设备清洗的验证工作。 2.围:本规程适用于安装试用前后设备、大修后设备、全部生产完成后设备清洁的验证。 3.职责:公司质量负责人、验证小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版)附录:确认与验证 5.程序 5.1清洁验证定义 有文件和记录证明所批准的清洁规程能有效清洁设备,使之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5.1.1清洁验证注意事项 清洁验证应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5.1.2清洁验证的一般要求 清洁验证是通过文件证明清洁程序有效性的活动,目的是确保产品不会受到来自于同一设备上生产的其他产品的残留物、清洁剂以及微生物污染; 为了证明清洁程序的有效性,清洁验证的次数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确定,通常应至少执行连续三个成功的清洁循环;清洁验证计划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验证过程中每个批次后的清洁效果需及时进行确认;根据清洁验证结果,必要时,在清洁验证后应当对设备的清洁效果进行持续确认。

对于专用设备,清洁验证可以不必对活性成分进行考察,但必须考虑清洁剂残留以及潜在的微生物污染等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还应考察降解产物; 对于没有与药物成分接触的设备,清洁验证可以不必对活性成分进行考察,但必须考虑清洁剂残留及微生物污染等因素; 清洁验证中需对下列放置时间进行考察,进而确定常规生产中设备的放置时间: ①设备最后一次使用与清洁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待清洁放置时间”) ②设备清洁后至下次使用的最大时间间隔(“清洁后放置时间”) ③当采用阶段性生产组织式时,应当综合考虑阶段性生产的最长时间和最大批次 数量,以作为清洁验证的评价依据(最长连续生产期) 5.2清洁验证流程 清洁验证前提条件 ①清洁规程已经批准,包括关键清洁程序的参数围

6 臭氧灭菌验证方案

文件名称洁净区消毒灭菌方法验证报告 文件编码 TJCT-YZ-JS-08-006 00 文件编写人 苏路年 月 日文件审核人部门 审 核 人 日 期质量部 年 月 日生产部 年 月 日设备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文件批准人 年 月 日 湖南天济草堂制药有限公司 洁净区消毒灭菌方法验证报告 目 录 1概述2验证目的3适应范围4责任者 5验证小组成员6验证依据

7验证小组成员培训确认 8验证内容 8.1 概述 8.2 消毒方法 8.3消毒效果的确认(挑战性实验) 8.4 臭氧消毒周期评价 9 消毒周期的验证结果分析与评价 10 消毒周期的验证结论 11 附录: 附录1臭氧消毒挑战性实验结果记录表 附录2臭氧消毒挑战性实验结果记录表 附录 3 消毒后沉降菌及浮游菌监测结果 洁净区消毒灭菌方法验证报告 1、概述:为保证药品质量,需要对洁净区内定期进行消毒,根据验证管理规程制定实施计划,对洁净区的设备、设施进行臭氧消毒及甲醛-高锰酸钾法,评价其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臭氧消毒是利用 HVAC 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体由HVAC 系统中的净化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同时对 HVAC 系统(净化空调,初、中效过滤器,送回风管道,高效过滤器等)起到杀灭细菌和霉菌的效果。臭氧发生器放置在空调机内中效过滤器后面。消毒时,打开空调机及臭氧发生器,关闭新风和出风,使洁净区内空气保持内循环进行房间灭菌。甲醛具有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和溶解菌体类脂,可以杀灭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的细菌繁殖体、芽胞下真菌和病毒,所以经一定时间后可杀死病原微生物。

臭氧灭菌效果验证

臭氧灭菌效果验证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生产线 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有限公司

验证目录1 引言 1. 1 概述 1. 2 验证小组成员 2 目的 3 适用范围 4 验证判定标准 5 验证条件确认 5. 1 验证用仪器检验清单确认 5. 2 文件或资料确认 5. 3 检验方法确认 6 验证内容及步骤 6. 1 臭氧浓度分布测试 6. 2 沉降菌测试 6. 3 臭氧消毒时间间隔的测试 7 洁净区中重要机械表面细菌数的测定 8 验证结果记录及分析 8 验证结论及再验证 9 验证计划

1 引言 1. 1 概述 )是氧的同素异形体,由三个氧原子(O)组成。由于臭氧在常温下结臭氧(O 3 构极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O )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 2 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可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的氧分子),不存在任何有害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 (O 2 臭氧消毒是利用HVAC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体由HVAC系统中的净化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并且使空气中臭氧浓度均匀,在洁净区域的生产环境不增加任何消毒设备,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对HVAC系统(净化空调,初、中效过滤器,送回风管道,高效过滤器等)起到杀灭细菌和霉菌的效果。同时在开启臭氧消毒前,打开洁净区域中机械的保护盖对其进行消毒,也能达到灭菌效果。 本次验证是对KCF-W150B型臭氧发生器的一次性灭菌的效果验证。KCF- W150B型臭氧发生器放置在空调房间,与编号为########的净化空调系统相连。 消毒时,启动空调机及臭氧发生器,关闭相应的新风进口和########的风机,使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区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管形成循环。 按《臭氧发生器安全操作维护程序》开启臭氧发生器,进行房间灭菌。臭氧发生器开启40min后测试房间臭氧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50min后测试房间臭氧浓度随空间的变化情况。臭氧发生器开启2小时后进行沉降菌测试。 在对臭氧发生器安装调试合格后,通过一次性灭菌.每间隔三天对有代表性和气流扰动小的地方进行沉降菌的测定.记录沉降菌落数不超过沉降菌警戒线(沉降菌落数小于8个)的效期,并结合车间的生产要求,提前一段时间作为冬季臭氧消毒的间隔.由于本次测定在11到12月期间进行,只能对冬季臭氧消毒时间间隔进行测定,对于夏季臭氧消毒时间间隔,待可行时间(5月-10月)进行测定。. 2 目的 检查并确认臭氧灭菌效果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臭氧消毒开启的时间间隔. 3 适用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生产线的臭氧灭菌效果验证。

卫生部臭氧消毒的技术规范样本

卫生部《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又名三子氧, 分子式为O3, 分子量为 48.00 一、理化特性: 臭氧在常温下为带蓝色的爆炸性气体, 有特臭, 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 密度为1.658(空气=1)。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 其液体密度为1.71, 沸点为 -112.3℃,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 但因分压较低, 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 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 含臭氧的溶液, 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 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 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分钟, 因此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能够用瓶贮存, 一般为现场生产, 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 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PH: 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 若PH增高, 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②湿度: 用臭氧熏蒸消毒时, 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 低则效果差, 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③温度: 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 可增强其消毒作用, 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 如水温为4-

6℃时, 臭氧杀菌用量为100, 水温10-21℃时为160, 水温36-38℃时则为320, 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 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mg/L时即可嗅知: 浓度达到1mg/L时, 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 在2.5-5mg/L时, 可引起脉搏加速, 疲倦、头痛, 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 以至死亡, 作业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 0.2mg/m3。 五、腐蚀性: 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特别是使橡胶老化,色变暗,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臭氧稳定性极差, 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 停止发生后, 通风30-60分钟后, 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七、使用范围: 在消毒方面, 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液体消毒: 饮用水、工业生活污水和饮料水的净化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 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钱币、票券等放密闭箱内消毒。 3、防腐保存: 蔬菜水果蛋类鱼肉类干鲜土特产, 水产品加工, 贮存和冷藏等。 八、使用方法:

检验科清洁与消毒管理规程教学内容

检验科清洁与消毒管理规程 1 目的清洁与消毒是防止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规范清洁与消毒工作,确保其工作环境和消毒管理符合规定要求,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及相关专业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3 职责 3.1 科室主任或负责人 3.1.1 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3.2 工作人员 3.2.1 负责科室工作范围内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3.2.2 负责科室仪器设备的日常清洁保养工作。 3.2.3 负责本科室消毒剂的配制和消毒器材的维护保养。 4 管理要求 4.1 检验科及相关专业室环境整体要求 4.1.1 环境布局要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4.1.2 严格区分工作区、行政区和生活区,微生物室工作区域内要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区域之间标识明确,区域内污染物品、未消毒物品、清洁物品、消毒物品及无菌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 4.2 清洁消毒的卫生标准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4.2.1 检验科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标准(1)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500 10 CFU/m3 培养48h;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2,每月检测1 次。CFU/cm2,培养48h;物体表面≤10 (2)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 cfu/ml, 培养72h;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每月检测1 次。。(3)监测环境条件,室温保持18~27℃,相对湿度保持30%~70%。 4.2.2 检验科污染物品处理要求 (1)对污染区地面、台面、椅子、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日下班前用朗索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片配制的含有效氯1500mg/L 消毒液擦拭一次。 (2)对使用过的吸头、玻片、样品杯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四小时后在移交废物处理部门。 (3)对门诊的大小便、穿刺液、CSF 等标本用0.5%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四小时后在移交废物处理部门,所有血液标本需高压灭菌后才能送出实验室。(4)每天工作完成后用75%的酒精清洗,擦拭加样枪。 (5)对微生物及PCR 室所有标本及使用过的废弃物均需高压灭菌才能移交。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

传递窗验证方案编号:

日期:2010年5月 批准页 1、起草人签字的含义:你的签字表示你所制订的文件符合现有设计标准并且充分反映该系统的验证任务和可交付使用的必要条件。 2、审核人签字的含义:你的签字表明你已经审核了这份文件,确认此文件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该系统的验证任务和可交付使用的必要条件。 3、批准人签字的含义:你的签字表明这份文件符合我公司验证主计划的标准,符合验证指南的要求;并且文件及其所含盖的信息符合现行的GMP,同意按此方案实施验证。

目录

1.目的 将臭氧直接打入空调机总送风,通过空调系统将臭氧送到需要灭菌的各个空间。这样既可以达到对洁净区(室) 进行灭菌的目的,同时又对送风和回风管道起到杀菌细菌的作用。 2.范围 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灭菌效果。 3.职责 3.1设备部: ●制定验证方案; ●执行验证方案,根据需要提供测试数据,供有关部门审查; ●将数据收集到报告中,并上报批准; ●准备工程文件(图纸); ●核对设备关键参数,提供测试数据供有关部门审查; ●负责设备维护保养;负责起草设备SOP文件; ●编制验证报告。 3.2质量保证部: ●支持验证方案; ●审阅验证方案的格式; ●为书写方案的人员提供指南; ●为方案的实施提供具体的时间; ●审阅验证方案和检验必要的SOP,完成必需的和可提供的培训; ●维护全部受控的法规符合文件,包括验证方案; ●审查和批准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3.3质量检验部: ●协助确定方案中检测方法;

最新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1.概述:污染药品常见细菌有霉菌、杂菌、致病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细菌来源于制药环境未净化空气,不洁净门、窗、制药设备、工具及进行工艺操作的人等,为减少制药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对车间空气进行初、中、高效过滤,阻留细菌进入车间,紫外灭菌等均属物理灭菌法。利用甲醛薰蒸、臭氧来杀灭空气中细菌;以75%乙醇擦拭设备表面;4%来苏儿擦门、窗、墙、地面消毒都属化学灭菌法。选用法定检验方法,用上述多种消毒剂,对人员及车间的空气、门、窗、墙、地面、地漏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优化选择最佳的清洗消毒剂,确认消毒剂的清洁效果。 2.目的:通过用多种清洗消毒剂对车间人员、空气、门、窗、设备设施进行消毒效果的验证确认,优化选择最佳清洗消毒剂。 3.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 4.验证内容: 4.1消毒剂种类:

75%乙醇;0.2%新洁尔灭;0.5%洗必泰、70%乙醇和2%甘油混合液、臭氧;媒酚皂;84消毒液。 4. 2消毒对象:洁净区的人员、空气、设备、门、窗、墙、地面、地漏、洁具等。 4. 3消毒效果试验方法:各种清洁对象按相应的清洗消毒规程操作后,用预先湿润的无菌棉签擦抹清洁对象表面任意位置25cm2,将擦拭后的棉签置入加有适量灭菌生理盐水的灭菌广口瓶中,振摇15min,取1ml浸出液照微生物限度检查项下细菌、霉菌(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试验(药典法),计算菌落数。 4.4清洗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标准: 4.4.1空气清洁效果评价标准: 在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后: ①各洁净区域的臭氧浓度≥12ppm(标准10~15 ppm)。 ②生物指示剂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583株,菌液浓度1×107个/ml) 挑战性试验检查不得有细菌生长。臭氧灭菌消毒效果见《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 4.4.2手清洗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评价标准: 菌落数<60CFU/25cm2 4.4.3设备清洗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标准: 菌落数≤50CFU/25cm2 4.4.4车间门、窗、墙清洗消毒评价标准: 菌落数≤50CFU/25cm2 4.4.5地面、地漏清洗消毒评价标准:

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规程

文件名称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规程文件编号/SMP-WS-10 版本/修改 A/0 生效日期页次第1/4页次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分发 1目的 建立洁净区清洁消毒管理规程,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卫生及产品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所有洁净区的控制。 3 责任人 洁净区操作人员实施、生产主管、质检员负责监督。 4 内容 4.1 清洁消毒工具 4.1.1洁净区必须配备专用清洁消毒工具,清洁消毒工具必须储藏在专用 的房间内,房间应位于相应的级区内并有明显标志。 4.1.2洁净工具为:不脱落纤维的清洁抹布、洁净扫帚、洁净拖把等。 4.1.3 清洗方法:用洁净的饮用水洗净晾干即可。 4.1.4存放:放于洁具间架子上,摆列整齐,分色管理。 4.2 消毒剂 4.2.1本公司采用甲醛、臭氧熏蒸消毒法及表面消毒法,常用的表面消毒 剂有乙醇、新洁尔灭。 4.2.2 消毒剂的浓度应按规定准确配制,稀释的消毒剂应存放在洁净容器 内,未经灭菌的不应超过贮存期。 4.2.3 使用时,每5升消毒剂所擦洗面积不得大于25m2,以确保清洁效果。 4.2.4消毒剂由车间化验员按规定配制和存放。

4.2.4消毒液应交叉使用,定期更换,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4.3 三十万级洁净区 4.3.1每日 4.3.1.1 生产前,室内用紫外线消毒半小时,同时开启送风机。 4.3.1.2 生产结束后,用洁净区扫帚清扫地面,将生产遗留的废弃物清理 出本区域。 4.3.1.3按清洁工具及存放的管理规程中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干的抹布分 别将设备外壳、工作台面、凳子、门窗及室内其他用具的擦拭一遍,然后将抹布洗净,再用抹布浸泡新洁尔灭溶液或70%—75%的乙醇后 将以上部位重新擦拭一遍。 4.3.1.4 将洁净区拖把洗湿,拧水至拖把不滴水。然后将地面全部拖洗, 将污迹、灰尘拖净,然后将拖把洗净,再用拖把浸泡新洁尔灭溶液或70%—75%的乙醇后将地面重新擦拭一遍。 4.3.2 每周 4.3.2.1 按每日清洁要求进行清洁。 4.3.2.2每周一早晨,用臭氧发生器进行空气消毒。每次消毒30分钟。消 毒完毕后,用净化系统进行换风30分钟。 4.3 3 每月 4.3.3.1 除按每日和每周的要求进行清洁外,应全面清洁。 4.3.3.2全面擦拭工作场所、墙面、顶棚、照明、送风口、回风口、地面、 用具及其他附属设施后,再用新洁尔灭溶液或70%—75%的乙醇将以 上部位重新擦拭一遍。 4.3.3.3室内空气消毒根据室内菌落情况决定消毒周期,一般每三个月用臭 氧消毒一次,消毒时间为2小时,同时开启送风机。 4.3.4 不连续生产 4.3.4.1更换批号或品种时按工作周的清洁内容进行清洁。

臭氧系统验证方案

国药威奇达 编号:VAL-SAI-FA-134718版本号:00执行日期:WEIQIDA PHARMA 原料药车间臭氧消毒 验证方案 部门签字/日期 Department Signature/Date 起草人:原料药车间 Prepared by 审核人:原料药车间 Reviewed by 审核人:工程动力部 Reviewed by 审核人:质量部 Reviewed by 审核人:N/A Reviewed by 审核人:N/A Reviewed by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 Approved by

国药威奇达 编号:VAL-SAI-FA-134718版本号:00执行日期:WEIQIDA PHARMA 文件修订历史: 版本修订原因日期签名 00

国药威奇达 编号:VAL-SAI-FA-134718版本号:00执行日期:WEIQIDA PHARMA 目录 1 目的 (4) 2 概述 (4) 3 适用范围 (4) 4 人员职责 (4) 4.1 验证小组成员的职责 (4) 4.2 验证小组成员签名 (5) 5 验证内容 (5) 5.1 安装确认 (5) 5.1.1 目的 (5) 5.1.2 文件资料 (5) 5.1.3 安装确认方法 (5) 5.1.4 可接受标准 (5) 5.2 运行确认 (6) 5.2.1 目的 (6) 5.2.2 验证所需的仪表 (6) 5.2.3 运行确认内容 (6) 5.2.4 运行确认方法 (6) 5.2.5 可接受标准 (7) 5.3性能确认 (7) 5.3.1 目的 (7) 5.3.2 臭氧浓度测定 (7) 5.3.3 臭氧灭菌效果的测定 (8) 5.3.4 灭菌周期的确定 (8) 5.3.4 可接受标准 (9) 5.3.5 备注汇总 (9) 5.3.6 偏差汇总 (9) 6 验证方法 (9) 7 偏差 (10) 8 结果及评估 (10) 9参考或引用文件 (10) 10 附件 (10)

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文件

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的起草:日期: 验证方案的审核:日期: 验证方案的审核:日期: 验证方案的批准:日期: 1.概述 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 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公司选购的臭氧发生器是以空气为气源的箱式臭氧发生器,为洁净区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方法是利用空调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生产的臭氧由净化空调系统的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并使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均匀,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消毒时,打开臭氧发生器,臭氧灭菌浓度在开机120min后,达到10ppm以上。 2.风险评估 该验证方案是根据风险评估来确定的验证的范围、项目、程度。详见:固体制剂车 间与提取车间洁净区臭氧消毒效果风险评估报告(FX-QA- 2019-02)。 3.验证目的 确认臭氧发生器在正常运行,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 挑战性试验,确定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 4.职责 车间:负责起草验证方案和报告,并负责本方案的实施。负责跟踪所有偏差缺陷均已整改。 生产技术部:负责该方案和报告审核。 质量管理部: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审核,负责对验证过程的监控和检验,负责对偏差作出处理意见。

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又名三子氧,分子式为O3,分子量为48.00。 一、理化特性:臭氧在常温下为带蓝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密度为1.658(空气=1。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其液体密度为1.71,沸点为-112.3℃,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分钟,所以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可以用瓶贮存,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PH: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若PH增高,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②湿度:用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③温度: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可增强其消毒作用,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如水温为4-6℃时,臭氧杀菌用量为100,水温10-21℃时为160,水温36-38℃时则为320,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mg/L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1mg/L 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2.5-5mg/L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作业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0.2mg/m3.

五、腐蚀性: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特别是使橡胶老化,色变暗,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停止发生后,通风30-60分钟后,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空气灭菌消毒技术 臭氧:利用空气或纯氧通过电晕放电法(常用法)或电解法获得。目前常用于污水处理和室内空气净化器,有效灭菌时间为30min左右。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人体健康有利,超过一定浓度对人体不利。 紫外线:波长200~300nm,易穿透洁净的水和空气,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灭菌。目前常做成紫外线灭菌灯,现被医院广泛使用于室内净化。有效灭菌时间在2小时以上,同时对人体有副作用。 光触媒:利于光将氧化钛表面激活,产生电子e和正孔。电子将还原空气中的氧,正孔则将氧化并分解表面的吸附物质,实现空气净化、防污、抗菌。目前常用于室外和物体表面抗菌防污处理。 等离子体:利用电晕放电或电场辉光放电将空气中的各成分处理成等离子体,破坏微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实现对空气的灭菌消毒。目前有与静电除尘相结合的电离除尘器,常用于室内净化机,应该说目前国内相关产品技术不全。 抗菌剂材料:目前有不少过滤器厂家推出带抑菌剂或抗菌剂的过滤器,从材料上抑制微生物体的繁殖滋生,取到一定的净化效果。有些过滤材料用抗微生物剂处理后具有一定的灭菌消毒效果。如酵素过滤器等。

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成立消毒管理组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二、按照批准的诊疗范围购置必须的消毒、灭菌设施,并保证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五、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采购消毒产品时,应当索取加盖鲜章的《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备案表》或者《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治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七、发现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局,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

应急物品保管和请领制度 一、各种物品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 二、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醒目。 三、要每日清扫、擦拭各项物品,保证物品清洁。 四、各项物品清洗、消毒后方可入库保管。 五、保管员要认真做好各项物品的请领和发放登记。 六、物品要保证充足,以备所需之用。 七、当物品回收时,一定要清点好数目再放回原处。 八、保管员要掌握每项物品所存放的方位和数量。 九、对损坏的应急物品要及时上报领导,并保存好做好记录,以备替换新的应急物品,保证应急物品的数量充足。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一、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应到市疾控中心领取。 二、第一类疫苗每月必须下发到各接种单位,以保证应种儿童的正常免疫接种。 三、各种疫苗必须设专人管理、登记、储存、分发。 四、登记包括领取日期、批号、生产厂家、失效日期、领取数量、规格等等。 五、领取或接收第一类疫苗或第二类其它疫苗时,必须尽快装入冰箱内。必须按疫苗规定的温度装入冷冻室、冷藏室或低温冰箱内。 六、装入冰箱的疫苗必须距冰箱内壁5—10cm,不得紧贴冰箱内壁。 七、各种疫苗下发时,必须先下发短效期的,后下发长效期的。 八、下发一类或二类疫苗时,必须有登记,有下发日期、数量、批号、生产厂家、失效日期、经手人签字等。 九、每年的第四季度上报所需第一类疫苗计划。 十、指导与培训全县各级接种单位或接种医生对一类或二类疫苗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接种部位、剂量、异常反应等相关知识。 十一、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双休日除外),随时查看冰箱是否正常运转。

臭氧灭菌效果的验证

目录 1. 概述 (4) 2. 验证目的 (4) 3. 验证范围 (4) 4. 验证内容 (4) 4.1. 验证所需文件 (4) 4.2. 可接受标准 (4) 4.3. 准备工作 (4) 4.4. 试验步骤 (4) 5.验证结果与评定 (5) 6. 再验证周期 (5) 7. 验证进度安排 (5) 8. 附表 (6)

1.概述: 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灭菌剂,具有强烈杀菌消毒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为无污染消毒剂。 我公司现采用GJF—F40臭氧发生器对各生产车间洁净室(区)进行消毒。 2.验证目的: 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室(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内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通过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确定在一定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室(区)的灭菌效果。 3.验证范围: 验证臭氧在洁净室(区)内各洁净间在一定时间内所达到的浓度;验证臭氧的灭菌 效果。 4.验证内容: 4.1.验证所需文件: 臭氧消毒灭菌操作规程(SOP SC0055) 进出万级洁净区更衣规程(SOP SC0012)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规程(SOP ZL0006) 容器设备微生物污染检测规程(SOP ZL0008) 4.2.可接受标准: 4.2.1. 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时洁净室(区)内各洁净间臭氧浓度不小于 11ppm。 4.2.2.臭氧发生器开启60分钟时洁净室(区)内微生物全部杀死。 4.3.准备工作: 生物指示剂:金黄色葡萄球菌(6538株)(菌液浓度1×107个/ml)、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灭菌平皿、纯化水、20%碘化钾溶液、1.000mol/L硫酸溶液、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010mol/L)、淀粉指示剂、锥形瓶、采样器、滴定管。

卫生部臭氧消毒的技术规范

卫生部臭氧消毒的 技术规范

卫生部《臭氧消毒技术规范》 臭氧又名三子氧,分子式为O3,分子量为48.00 一、理化特性:臭氧在常温下为带蓝色的爆炸性气体,有特臭,为已知最强的氧化剂,密度为1.658(空气=1)。臭氧气体经冷处理后可呈液状,其液体密度为1.71,沸点为-112.3℃,在水中溶解度比氧高,但因分压较低,故在平时使用温度与压力下,只能得到每升数毫克的溶液,含臭氧的溶液,温热时会爆炸。臭氧的稳定性极差,在常温下可自行分解为氧,在270℃高温下可立即转化为氧。1%水溶液在常温大气中半衰期为16分钟,因此臭氧不能像其它工业气体一样能够用瓶贮存,一般为现场生产,立即使用。 二、杀菌作用: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在水中杀菌迅速较氯快。 三、影响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PH:用臭氧水溶液消毒时,若PH增高,则所需浓度必须增加。 ②湿度:用臭氧熏蒸消毒时,相对湿度高则效果好,低则效果差,对干燥菌体几乎无杀菌作用。 ③温度:温度降低有利于臭氧的溶解,可增强其消毒作用,甚至在0℃亦能保持较好的杀菌效果,如水温为4-6℃时,臭氧杀菌用量为100,水温10-21℃时为160,水温36-38℃时则为

320,有机物可降低其杀菌作用。 四、毒性:空气中臭氧浓度达0.01-0.02mg/L时即可嗅知:浓度达到1mg/L时,可引起呼吸加速、变、胸闷等症状,在2.5- 5mg/L时,可引起脉搏加速,疲倦、头痛,停留1小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作业现场空气中容许的阀限值为0.2mg/m3。 五、腐蚀性:臭氧为强氧化剂,可损坏多种物品,浓度越高对物品损害越重,可使铜片出现绿色锈斑,特别是使橡胶老化,色变暗,弹性降低,以致变脆,断裂,使织物漂白褪色。 六、稳定性:臭氧稳定性极差,常温下即可自行分解为氧,停止发生后,通风30-60分钟后,其浓度与大气水平一样。 七、使用范围:在消毒方面,臭氧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液体消毒:饮用水、工业生活污水和饮料水的净化消毒。 2、物体表面消毒,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钱币、票券等放密闭箱内消毒。 3、防腐保存:蔬菜水果蛋类鱼肉类干鲜土特产,水产品加工,贮存和冷藏等。 八、使用方法: 1、液体消毒:臭氧消毒饮用水时,其用量取决于水质,应由实验确定精确值,比较清洁的水,一般应加臭氧0.5-1mg/L,作用5-10分钟后,水中保持臭氧浓度为0.1-0.5mg/L;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饮用水,臭氧用量可增至3-6 mg/L。对污水处理,污水中使用的臭氧浓度为100-200 mg/L,作用30分钟,在多数情况下可杀

新定洁净区臭氧消毒验证验证方案

洁净区臭氧消毒验证方案 编号:SOP-YZ000-J0-00 有限公司 年月

洁净区臭氧消毒验证方案 名称洁净区臭氧消毒验证方案 页数共页 日期年月日 审核批准表 ○方案经下列部门审核和批准后生效 职责职位签字日期起草人工程师 审核人经理经理经理经理 批准人

目录 1、目的 (4) 2、范围 (4) 3、职责 (4) 4、参考文件 (5) 5、缩写说明 (5) 6、系统描述 (6) 7、验证实施前培训 (6) 8、测试列表 (8) 9、安装确认测试 (8) 10、安装确认偏差记录 (9) 11、设备运行确认 (9) 12、运行确认偏差记录 (28) 13、设备性能确认 (28) 14、性能确认偏差记录 (119) 15、结论与评定 (120) 16、验证周期与验证时间 (120)

1.目的 1.1确认臭氧发生器能够正常运行,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1.2通过对在一定的时间洁净区内臭氧浓度的测试,验证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洁净区各洁净间臭氧浓度是否达到标准规定。 1.3通过微生物阳性对照试验,确定在预定的消毒程序时间内臭氧对洁净区的消毒效果及消毒周期。 2.范围 此方案适用于我公司空调净化系统臭氧消毒的预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3.验证小组及职责 3.1验证小组人员 小组职务姓名所在部门职务 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3.2责任 3.2.1验证小组组长:负责组织项目的具体验证实施、督促验证小组成员按照验证方案的要求做好验证记录、整理验证档案;当漏项或偏差发生时,负责对其评估并报验证领导小组批准;组织相关的验证培训。对验证方案中验证方法、有关试验标准、验证过程及实施结果符合GMP 规范及有关标准进行审核,有关检验记录的审核及项目总结等。 3.2.2验证小组组员:负责按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完成验证方案的起草、会审,验证具体的实施,对验证结果进行记录,对实施验证的结果负责。 3.2.3 验证工作中各部门责任 3.2.3.1验证小组:负责验证方案的批准;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负责验证项目合格证的发放。 3.2.3.2生产技术部:负责支持验证总计划验证步骤中所包括的工作方案。负责提供各类工艺参数;负责书写或修改制定的SOP,负责保证与验证方案相关的生产技术部门人员接受适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