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模版

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模版
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模版

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模版

2010级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负责人:齐广武教研室主任:邱佩芝系主任:齐广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英语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较高的文化修养的,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初中、小学英语教师,以及与英语专业方向相关的研究、管理、服务人员。

二、培养规格要求

1、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勤奋奉献、严谨的学风;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严于律已。

2、有较扎实的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和掌握有关的语言基本理论及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了解英语教学新动态及新成果;了解现代人文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中小学英语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及研究、管理方法。有较宽的知识面,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修养。

3、具有健康的体魄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达标;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及文明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4、就业面向:小学英语教师;边远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师以及与英语专业方向相关的研究、管理、服务人员。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2、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主要课程及教学内容

(一)职业素质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164学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等。主要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等内容,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能力问题,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基础(72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计算机实用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教学中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并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用微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国家一级水平考试。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局域网和Internet的应用、常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病毒防治等。

3、体育(68学时)

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志和能力。

4、大学语文(36学时)

讲授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5、心理学(54学时)

主要讲授有关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热爱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其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6、教育学(54学时)

讲授《教育学》的基本内容,理解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

能力;增强学生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8、就业指导(16学时)

讲授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及就业必备的素质条件和能力。

(二)、职业知识课程

1、英语精读(456学时)

本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具备一定的英美文化知识,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2、英语语音(68学时)

讲解构成英语语音的基本要素和发音的基本要领,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重读、连读,有节奏地朗读字、词、句、篇,而且理解英语发音的各种技巧、要领,并正确加以运用。

3、英语语法(72学时)

主要讲授英语词法、句法和行文规则,帮助学生重点掌握英语语法的核心项目;提高学生在上下文中恰当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使学生对英语语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能借助英语语法知识解决英语学习中的有关问题。

4、英美概况(36学时)

系统介绍英美等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5、跨文化交际(36学时)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际的一般规则,具有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获取社会文化知识和与另一文化人进行和谐交际的能力,提高学习者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拓宽英语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能力。

(三)职业能力课程

1、英语泛读(140学时)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归纳、假使判断、推理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和根据上下文猜词义、速读、跳读等阅读技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加文化背景知识。

2、英语听力(104学时)

以培养灵活运用听力技能为目的,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听力技巧,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听力技巧,提高听力理解水平。讲授用英语记关键词技巧,帮助学生把握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和相关部

分细节。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文化、科普方面的知识。采用听说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

3、英语口语(68学时)

通过大量的口语操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方式和规律,注意学生的得体语言表达、通过模拟各种身份、语境与希望达到效果的场景练习以及各种场合、话题、讲话对象不同的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其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视听说(72学时)

通过收看从原版电影、电视片、新闻记录片、日常生活中挑选出来的经典视频片断,“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以此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听力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准确辨别,分析推理,归纳总结,信息处理及快速记录和记忆等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5、英语写作(36学时)

(1)英语句子的基本句型结构及修辞手段;英语应用文写作格式及语言特点。

(2) 英语段落的基本要素;说明文写作基本技巧;记叙文描述的

基本特点。

(3)英语论述文的写作方法。

(4)实用写作中的商务写作。

6、英语教材教法(54学时)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小学英语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即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具备课堂管理的能力与评价能力,同时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进行教学探索和教学方法与技巧的创新打基础。

7、英汉翻译技巧(72学时)

通过介绍各种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

8、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72学时)

本课程介绍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CAI)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影响,CAI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CAI的系统组成和实施方法,课件类型、教学理论和课件开发,并介绍CAI 的新进展。

9、教师职业技能(70学时)

本课程主要是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教学中所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分四个学期开课,分别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教师话语能力,基本书写和板书能力,简笔画能力,课堂导入以及与英语课堂相关的游戏和唱歌能力。

(四)职业拓展课程

1、专业选修课

2、全校公选课

(五)考证要求

五、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分解与分析

六、教学进程表

备注:⑴“基础”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廉洁修身”合并开设。

⑵“概论”是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七、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八、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九、培养方案的必要说明

(一)本专业核心课程为:英语精读、英语语音、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教材教法。

(二)本专业的专业实训包括:1.利用学生在校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法指导和基本技能培训(包括编写教案、教学微技能训练等),组织学生进行微格教学实训。时间分散安排在第五学期,为期4周,每周5学时。2.第五学期安排4学时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指导。学生需在第五学期放假前公布并选定毕业论文题目。

(三)第六学期不安排课堂教学,学生进行教育实习10周,毕业论文6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