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

自1999年1月欧元问世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总体走势呈U形波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分别从三阶段分析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原因。

第一阶段():1999年1月初,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以1:1.18高位起始,旋即一路下行,到2000年1O月26日跌至最低点1:0.82,跌幅超过30%。主要原因如下:基本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因素:资本项目对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贸易项目的影响。事实上,美元对欧元的持续升值就是大批欧洲资本及亚洲资本流向美国的结果。美国资本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理想的收益,从而吸引了大量资本流人。

2、利率因素:美国与欧元区国家之间的利率差距是推动资金流人美国的重要因素。美国和欧元区的利率差接近2个百分点。同时,美国经济的强劲带动美股走强,也使得美元资产更具吸引力。

3、经济增长率因素:欧元对美元汇率出现上述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二者经济长的巨大差距。自1991年4月起,美国进人战后延续期最长的经济持续上升时期,到2000年I1月,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了114个月。与美国经济增长相对应,欧元区经济有所恢复,但增长动力似乎弱于前者。同时,美国的就业率高于欧元区的就业率。由于这些利好因素的推动,美元汇率一路高涨。

4、通货膨胀因素:2000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左右,高于1999年同期的%。较高的石油价格和欧元的疲软同时推动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上升,使得欧元一路走低。

市场心理预期和政治等因素

1、欧元启动时与美元比价不合理:1999年1月4日,当欧元进人市场时,欧洲中央银行为其制定的兑美元参考汇率为1:,在欧元出售的第一天欧元在的价位启动并曾升至的高位。由于人们对欧盟经济实力估计过于乐观,对美国经济估计不足,欧元经历短暂的上涨后便一路走低。其次,在未实行统一货币之前,欧洲国家对美元的比价过高,相反,美国经济过热,美元却过低,这势必造成欧元在最初定价时回高于其实际价值。

2、市场对欧元顺利运作的疑虑:首先,欧元启动后的前3年是过渡期,在这期间欧元仅是“账面货币”,其究竟是强币还是弱币需要市场定位,受市场考验。其次,欧盟成员国

文化差异及民族性因素,以及1992-93年曾爆发欧洲汇率机制危机,在欧元落实前,国际间有不少人因怀疑主要成员难以相互协调而对计划抱观望态度。

3、欧洲统一的货币政策对欧元的扶持力度偏弱:欧洲利率政策未能配合经济发展需要及漠视汇率水平,欧元成员国与央行对利率有争议。为了维持经济体内部物价稳定,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倾向于紧缩性,调高了银行利率。这一政策导致结构性经济失衡,影响了长期经济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乏力。在利率上体现为利率的长期下降。

4、经济体制相对欠活,单一市场尚待完善:美、欧市场经济的导向不尽相同,作为欧元区主要成员的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等国家,较强调社会凝聚力,有较多保障劳工及公民的机制和措施。这些措施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经济结构的灵活程度。另外,早于1987年,作为欧盟前身的欧共体已同意于1993年实施单一市场计划。单一市场的建立意味著区内的经贸壁垒进一步消除,有助提高增长动力。单一市场计划正式实施时,成员国仍未充份采纳欧盟颁布的有关单一市场的指令。同时,有关指令的执行也出现障碍,令单一市场的效益未能发挥。

第二阶段():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在低状态中稍有回升,但始终在1:到1:之间做箱体整理。欧元兑美元处于盘整期,为欧元后市不断升值积蓄力量。在这一阶段主要有以下事件利好于欧元:

1、美国总统大选,政权新旧交替之中。市场对美国是否会放弃强势美元政策产生分歧,使投资人不愿意做多美元,做空欧元。

2、2000年底,美国经济明显疲软,欧元区利率与美国的利率的差距逐步消失。欧元区与美国的经济增长差距缩小,欧元区增长态势比较强劲。

3、2001年,911事件这一震惊的突发事件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极度恐慌,外汇交易员和投资者本能的反应就是退出美国资产,买入欧洲债券。美元遭到了恐慌性卖压,导致当日美元兑瑞士法郎重挫3%,兑欧元和英镑也大跌近2%。

4、欧元区国家采取的减税及扩张性财政政策,将继续支持2001年欧元区经济的成长。包括主要成员德国、法国及意大利都在寻求有关改革。德国的减税计划于2002年初开始执行,首先是把公司利得税从40%调低至25%,继后是取消股权交易引起的资本增值税,并

逐步把个人最高入息税率从53%降至47%。意大利新政府2001年5月份上台时亦承诺调低最高入息税率及企业所得税率至33%,并取消遗产税。有利于欧元的升值。

5、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人欧元12国流通市场,成员国货币被同时废除。欧元兑美元汇价因此得以短时短幅上扬。

但是,欧元区经济的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的制约因素,国际市场油价持续攀升直接导致欧元区通货膨胀的上升,以控制通胀为政策目标的欧洲央行继续调整利率。其结果导致欧元区经济增长放缓。

另外,欧美日英四国央行于2000 年9 月联合入市干预欧元出现短暂的升值。但在几天后的一次采访中,时任欧央行行长的杜伊森贝赫却称排除了任何再次合作的可能性,欧元随即大幅贬值。

这些因素可能对欧元对上升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使得欧元兑美元在这一阶段做箱体整理。

第三阶段(至今):从2002年上半年开始,欧元对美元走强,至2003年5月攀升到1:1.19,超过了起始价1:1.18,到2004年12月29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创1:1.3646的历史最高位,之后也一直在波动中上升。因素分析同第一阶段。

基本经济因素

1、经济增长因素: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经济逐渐散发出增长乏力的状态,并逐步显示出经济危机。高科技产业泡沫破灭后的调整,使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连续8年的高经济增长因此止步。

2、国际收支因素:美国的财政赤字不断增加,至2004财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已上升到4130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根据美国财政部2005年1月10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在从2004年10月1日开始的2005财政年度头两个月里,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继续增加,总共为11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125亿美元增加了27亿美元。

3、财政赤字因素: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持续扩大,到2004年美国贸易支付差额赤字已达665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5.7%。

从根本上说,美国“双赤字”(财政赤字和经常账户赤字)的恶性膨胀必然使投资者对美元信心下降,进而导致美元贬值和全球货币汇率的调整。

4、通货膨胀因素:由于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要靠向外国出售股票、债券等来弥补,因此随着美国贸易赤字的持续膨胀,外国投资者手中的美元资产越聚越多,美元资产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必然会下降,从而对美元汇率造成下行的压力。

5、利率因素:2001 年初,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放慢,市场供需出现疲软,政府采取降息等经济措施,在12 个月内连续11 次降息,利率从6. 5%降到1. 75%,但经济情况没有明显好转,2002 年11 月再次降息。2002年12月5日,欧洲中央银行降息。虽然只降低了50个基点,利率仍为%,却大大高于美国官方利率%,使2002年1一9月流人欧元区的资金为251亿,对吸引资金流人十分有利。而美元的资产失去了吸引力,美元汇率因此大幅下跌。

2005年12月起开始至今欧洲央行第七次升息。由于欧元区经济增长稳定,而通货膨胀上档压力依然存在,因此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在利率会议后暗示了继续升息的必要性,而多数市场分析师也预计欧洲央行将在6月前再次升息至4%。

市场心理预期和政治等因素

1、欧元纸币与硬币的顺利流通,使欧元的价值得以用一种“实实在在”的形式体现,使过渡时期内,欧元作为单一货币的可逆性预期在欧元发行、正式取代各国货币后,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大大增强了民众对欧元的信心。欧元兑美元汇率才显现出峰回路转的迹象,强劲的上扬趋势似乎势不可挡。

2、资本外流与公司丑闻交织在一起美国已明显出现资本外流。2002下半年,安然公司、安达信及世界通讯等一批公司丑闻不断,同时不少美国企业实际亏损状况被接二连三地披露出来,流入美国的外部资金大为减少,进而影响了投资者对美元的需求。纽约股市的惨淡直接促使了美元汇率的下滑。

3、世界恐怖主义活动增强,对美国国内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伊拉克战争、倒萨战争影响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石油价格问题日益严重在长达三年的过渡期内,欧元汇率虽走低,但其内在价值稳定,即欧元区内部的物价稳定,这一方面为其汇率将来的稳定、走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美国政府在有意识地实行着美元疲软政策。美国之所以放任美元贬值,目的有三:一是希望通过弱势美元促进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也阻止其工业生产活动外迁。二是为了减轻其已高达2.6万亿美元(大约为美国GDP的25%)的巨额债务。三是为维护美国的经

济霸权而竭力打压它的竞争力量。因此美国政府这种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取向也是欧元升值、美元贬值的重要原因。

关于欧元兑美元的预测:

北京时间11月5日凌晨,美联储周三宣布了新的量化宽松措施,市场普遍担忧过度的美元流动性注入问题;周四早些时候,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公布的最新利率决策显示和美联储完全不同的货币政策方向,美元汇率在双重打压下急跌。欧元当天盘中大涨1%,向上试探自2010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法国巴黎银行货币分析全球主管汉斯雷迪克认为,“欧元的上涨毫无悬念。市场等待的是一个5000亿美元的计划,现在一次给了他们6000亿美元。”

欧元兑美元周四收于美元,涨幅为%;欧元盘中一度升至美元,涨幅接近1%。截止外汇市场收盘,追踪一揽子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报点,跌幅为%;该指数盘中曾跌至点,是2009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洲央行周四的利率决策是欧元的另一个重要支撑因素。欧洲央行宣布将关键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的1%不变,同时表示不会推出新的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的经济复苏力度表现积极,他相信通货膨胀压力还在可控范围内。

美元汇率将会继续走低的市场共识周四席卷全球市场,同时支持了多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上涨。澳大利亚元兑美元周四收于美元,涨幅%;美元兑巴西雷亚尔报雷亚尔,跌%。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外货策略主管迈图尔科特查认为,美联储的大胆计划“对美元是一个明确信号,这将阻止美元汇率在未来几个月的回升。”美联储周三宣布,将在2011年6月底之前进行总额6000亿美元的国债采购。不过科特查在周四的客户报告中也强调,他不认为美元会从当前水平下跌太多,“当前存在对美元的短期过度看跌,我们认为这个局面不会持续太久。”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对欧元兑美元汇率在2010年底的预测值是美元,英镑兑美元则是会达到美元,美元兑日元将来到80日元水平。

英镑兑美元汇率周四报美元,涨%;美元兑日元收于日元,跌%。其中,英国央行确定当前关键利率在%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下称ECB)4日如期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并且拒绝继续出台货币刺激措施,这让其在政策方面进一步扩大了与美联储(FED)之间的分化程度。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在政策会议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将长期实施其余各项“非常规”货币刺激计划,并且将持续对这些计划进行评估。他指出,“所有非常规措施都完全与我们的使命一致,这些措施本质上都是临时的。因此,管理委员会将密切监控所有动向。”

特里谢指出,让金融机构沉溺于欧央行特殊资金是“一种不正常状态”,“我们一直在反思能够对此做些什么。”

他表示,欧元区经济依旧面临风险,但已经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持续显现出积极趋势。潜在的积极势头完好无损,这与之前预期一致。不过,央行仍有些担心部分市场金融紧张态势再度浮现。

美联储3日决定再度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刺激经济,这打压美元全线下跌。包括欧洲在内的许多贸易伙伴都担心他们的出口商品面临劣势,也担心资金流入他们的市场引发新的资产泡沫风险。为对抗金融危机,欧美两大央行两年多前携手祭出大规模刺激措施,但2010年以来,二者的道路日渐泾渭分明。

特里谢拒绝评论美联储的举措,只表示相信美国当局没有刻意打压美元,以此获取贸易优势,“我相信他们的说法,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已经收回部分刺激措施,目前正在关注是否需要终结其余各项非常规政策。而这仅涉及两项非常规计划:证券购买计划(Securities Markets Program)和固定利率全额分配(fixed rate full allotment)招标程序。为保持欧元区外围市场稳定,央行2010年通过前者购买了630亿欧元政府债券;而后者得以让欧元区银行无限量拆借低息资金,弥补金融危机留下的窟窿。

特里谢还对欧盟领导人上周(10月28日当周)为加强成员国财政纪律防范希腊式危机重演而做出的决定提出批评,称欧洲央行担心实施财政监督举措的“自动化程度”不够。他表示,欧盟领导人达成的协议缺乏降低成员国政府过量债务的详细规则,而且也没有明确制定金融制裁条款。“制裁应该由透明以及有效的触发机制决定。”

欧盟成员国政府上周同意致力于制定“危机解决机制”,迫使债主更加容易地分担未来救助陷入困境的欧元区成员国的成本,这导致部分欧元区政府债券市场再度承压。而由于市

场担心未来可能重组债务,爱尔兰国债收益率升幅尤其明显。市场人士报告称,在暂停四周之后,欧洲央行2日重新购买了爱尔兰政府债券。

经济学家们认为,在权衡德国以及其他经济快速复苏的欧元区经济体面临的通胀风险和高负债成员国的需求时,欧洲央行面临的挑战将越来越明显。

市场研究机构4日公布的最新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意大利和爱尔兰服务业部门活动扩张幅度进一步放缓,西班牙和希腊服务业部门活动甚至再度出现萎缩。

对此,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SA)首席欧元区经济学家Ken Wattret表示,成员国分化依旧是这份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主旋律,核心国家表现依旧远远好于外围国家——这一现象很可能会长时间存在

另主要宏观经济消息,周四官方报告显示,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环比增加2万人至万人,超过市场预期的万人水平。

短期内欧元兑美元会呈现上涨趋势,但长期会随着美国经济的慢慢复苏而下跌。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总论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升,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国外环境的变化:(1)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些西方国际声称人民币价值

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分析

一.欧盟简介 欧洲联盟(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法文名称:Union 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成员: 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至2009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他们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人口5亿,GDP16.106万亿美元。 欧元简介 欧元诞生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欧元汇率美元指数根本上来讲还是一系列汇率的一个加权指数,所以最终还是反映到美国与其主要贸易货币的自由兑换货币的强弱上。在美元指数构成的一揽子货币上,欧元是权重最重的一个货币,欧元的走势自然也成为与美元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分析 自1999年1月欧元问世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总体走势呈U形波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分别从三阶段分析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原因。

第一阶段(1999.1-2001.6):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是持续贬值阶段。欧元在其诞生的前三年内持续震荡贬值,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从1999年1月底的1.137贬至2001年6月底的0.849,贬值幅度高达25.33%。 主要原因: 基本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因素:资本项目对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贸易项目的影响。事实上,美元对欧元的持续升值就是大批欧洲资本及亚洲资本流向美国的结果。美国资本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理想的收益,从而吸引了大量资本流人。 2、利率因素:美国与欧元区国家之间的利率差距是推动资金流人美国的重要因素。美国和欧元区的利率差接近2个百分点。同时,美国经济的强劲带动美股走强,也使得美元资产更具吸引力。 3、经济增长率因素:欧元对美元汇率出现上述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二者经济增长的巨大差距。自1991年4月起,美国进人战后延续期最长的经济持续上升时期,到2000年I1月,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了114个月。与美国经济增长相对应,欧元区经济有所恢复,但增长动力似乎弱于前者。同时,美国的就业率高于欧元区的就业率。由于这些利好因素的推动,美元汇率一路高涨。 4、通货膨胀因素:2000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左右,高于1999年同期的1.2%。较高的石油价格和欧元的疲软同时推动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上升,使得欧元一路走低。 市场心理预期和政治等因素 1、欧元启动时与美元比价不合理:1999年1月4日,当欧元进人市场时,欧洲中央银行为其制定的兑美元参考汇率为1:1.1665,在欧元出售的第一天欧元在1.183的价位启动并曾升至1.19 的高位。由于人们对欧盟经济实力估计过于乐观,对美国经济估计不足,欧元经历短暂的上涨后便一路走低。其次,在未实行统一货币之前,欧洲国家对美元的比价过高,相反,美国经济过热,美元却过低,这势必造成欧元在最初定价时回高于其实际价值。

7.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因素: (一)国际收支状况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供给和国外对该国货币汇率的需求,进而引起外汇的汇率下降或顺差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需求和本国货币的供给,进而导致外汇汇率的上升或逆差国货币汇率的下跌。 在国际收支这一影响因素中,经常性收支尤其贸易收支,对外汇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通货膨胀程度 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汇率产生影响: 1.商品、劳务贸易 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就会提高,进而必然影响其国际价格,削落了该国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影响出口外汇收入。同时,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的进口成本会相对下降,且能够按已上涨的国内物价出售,由此便使进口利润增加,进而会刺激进口,外汇支出增加。这样,该国的商品、劳务收支会恶化,由此也扩大了外汇市场供求的缺口,推动外币汇率上升和本币汇率下降。 2.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的实际利率降低,投资者为追求较高的利率,就会把资本移向海外,这样,又会导致资本项目收支恶化。资本的过多外流,导致外汇市场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3.人们的心理预期 一国通货膨胀不断加重,会影响人们对该国货币汇率走势的心理预期,继而产生有汇惜售、待价而沽与无汇抢购的现象,其结果会刺激外汇汇率的上升,本币汇率的下跌。 (三)利率水平 一国利率水平的高低,是反映借贷资本供求状况的主要标志。 一国利率水平相对提高,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该国,从而增加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该国货币汇率就趋于上浮。反之,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降低,会直接引起国内短期资本流出,从而减少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该国货币汇率就下浮。 但是,利率的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的程度多大,还要看是否满足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政策之所以会影响汇率,还必须看一国通货膨胀的程度。 ☉通货膨胀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 1.在温和的通货膨胀下 这种情况下,实际利率的上升或下降都会起到吸收或排斥短期资本的作用,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的上浮与下跌。利率和汇率成正相关的关系,利率提高,其货币汇率就上浮,反之,利率降低,汇率就下浮。人们往往通过国际间短期资本的转移来牟取高额利润。 2.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下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动机在于保值。高利率不再表示较高的利息收入,相反,倒是表示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利率与汇率是负相关的关系。利率一旦提高,其货币汇率就下浮;反之,利率一旦降低,汇率就上浮。 3.在恶性通货膨胀下 利率再高也失去吸引外资的魅力,此时利率与汇率明显呈负相关关系。 (四)经济增长率差异

外汇市场中关于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情况分析

外汇市场中关于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情况分析 6月5日外汇市场中,欧元/美元汇率:开盘1.3069,日内最高1.3114,最低1.3052,收于1.3085;全日上涨16点,上下波幅62点。 欧洲时段公布的意大利、法国、德国、欧元区5月份服务业PMI指数终值均未出现利好,这与周一公布的制造业PMI终值普遍好于预期形成对比;时段内公布的欧元区第一季度GDP修正值、4月零售销售等数据也差于预期。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零售销售年率下降1.1%,预期为下降0.8%,前值由-2.4%修正至-2.2%。月率为下降0.5%,预期为-0.1%,前值由-0.1%修正至-0.2%。欧元区第一季度GDP 修正值年率为下降1.1%,预期为下降1.0%,初值为-1.0%。 然而整个交易时段欧元整体表现较为强劲,其得益于市场普遍对于美国复苏的过高期望。尽管昨日公布的美国数据好坏掺半,整体来说依然维持温和复苏。美国5月ADP新增就业人数为13.5万,高于前值11.9万,但低于经济学家预期17万,就业市场温和改善。由于ADP就业和非农就业高度正相关,导致投资者对非农报告的乐观预期有所降温,美元遂承压走弱,ICE美元指数日内下跌 0.25%。5月ISM非制造业指数从53.1改善至53.7,服务业延续扩张势头,与制造业意外陷入萎缩形成鲜明对比。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参差不齐,非农报告公布之前投资者情绪可能维持谨慎。美联储并没有明确透露未来政策走向,但只要非农就业高于预期,市场就会继续猜测美联储终将减缓资产购买,美元有望重获上行动能,相反糟糕的非农报告对于美元多头来说将是重大利空。 从技术上看,日线昨日收取一小阳线,汇价目前进入窄幅整理区间,短期内汇价延续反弹。BOLL指标整体略微走高,MACD指标动能柱进入零轴上方运行,RSI指标走高至买入区域,目前汇价呈现震荡走高格局。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1、近十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而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出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第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6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1:6.8左右。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前天,已经跌破1:6.35,创历史新高。这种走势可以用下面的图表形象的表示出来: 2、人民币汇率变动成因分析 汇率变动的6大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 外汇储备,利差,通货膨胀

1)经济增长 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10%左右,国民总产值增长迅猛,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率又较低,老百姓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又有很强的购买力,使得人民币购买力增强。同时国外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2000年后经济持续低迷或负增长,从而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得更强。 近20年中国GDP增速 2)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及货币供应量 进入两千年后,中国对美国的外贸呈连年递增的顺差形势,这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因此外汇储备也逐年剧增。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美元的供应量的增加,从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降,导致人民币的升值。此外2011年,美国实行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增加美元供应量,实行贬值,这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近30年中国外汇储备 3)利差 所谓利差理论,拿中美两国来说就是,中国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近似等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额。进入两千年以后,中国国民总产值迅速增长拉动需求和投资增长,投资回报率较美国更高,中美两国利差达到3%左右,根据利差理论,人民币会因此升值。 4)通货膨胀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汇率由二者的通货膨胀率决定,即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如果通胀率低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升值。但是这一理论并不

当前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10级化工(3班黄玲玲 101507023 2班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 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是决定汇率长期发展趋势的根本原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汇市场中, 市场人士都十分关注各国的各种经济 数据。在外汇市场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各种数据、指标与汇率变动的关系和影响, 才能进一步找寻汇率变动的规律, 主动地在外汇市场寻找投资投机时机和防范外汇风险。 在经济活动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汇率变动,列举如下: 一、国际收支状况。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比价的直接因素。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较前改善,或顺差增大,或逆差缩小,外汇收入增加,该国货币就较前升值,以较少的本币换取原来一定量的外币;如一国国际收支状况较前恶化,或者顺差缩小,逆差增大,该国货币就对外贬值,要以更多的本币换取原来一定量的外币。美国每月均公布其贸易收支数字, 如公布数字较研究机构估计的数字高,则美元对外价值定会提高;反之,则降低。这个数字对外汇市场的影响非常直接、迅速、明显。 二、国民收入。一般讲,国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费水平提高,对本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 对本币的额外需求将提高本币价值,造成外汇贬值。当然,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汇率是贬或升, 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原因。如果国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给而提高, 则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该国货币的购买力得以加强, 外汇汇率就会下跌。如果国民收入因扩大政府开支或扩大总需求而提高,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 超额的需求必然要通过扩大进口来满足, 这就使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就会上涨。 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 发行货币过多的国家, 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汇率稳定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汇率稳定汇率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失衡或错估,不仅破坏了经济的外部均衡,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力求使汇率制度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1994年到2005年汇改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该制度存在多种缺陷,是我国汇率被动的受制于美元的币值,在美元地位下降和货币多元化的条件下,该制度已经不适应我经济发展需要。2005年汇改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归纳如下:(1)物价水平,通货膨胀;(2)利差(相对利率水平);(3)国际收支;(4)经济增长率;(5)政策因素。笔者在本文中尝试从实证角度分析以上几个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和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提出了相关政策。 1.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理论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们会倾向于将手中的本币转化为其他货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国内通胀也会导致以本币标价的出口价格上升,出口减少,长期会改善经常账户收支,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 2000-2010年人民币汇率和通胀率相关性分析 对美元汇率(1RMB)通胀率 对美元汇率(1RMB) 1 通胀率0.718840209 1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但是结合我国200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通胀率的相关分析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国内通胀率相关系数为0.7188,强度正相关,对于我国而言,通胀率我国货币对内贬值,但是对外却是升值的,这种不均衡产生的原因在于,我国汇改以前为刺激出口,长期压制本币汇率的反弹,再加上近些年我国巨额的顺差和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压力大,这些因素抑制了通胀对汇率的拉低作用。 2.相对利率水平,我们在这里结合政策因素来分析,原则上只要存在相对利差,就存在资本套利的条件,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国利率的提高

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变动情况

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变动情况 ——美元和欧元汇率“跷跷板”效应作为史上第一个区域共同货币,欧元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多方关注。由于人们普遍认为欧元启动之后必然直接挑战美元的主要国际货币地位,以及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舞台的历史核心地位,所以欧元兑美元汇率也始终是国际金融学界和实务界的热门话题。更富戏剧性的是,自投入使用以来,欧元兑美元长期汇率走出了一个明显的“V”形。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现象?两种主要国际货币的未来趋势又会怎样呢? 下面是欧元对美元汇率变动历程: 依1993年11月1日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元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1月4日正式交易。在纽约和伦敦外汇市场上,欧元对美元的收市价当天分别为1比1.1806和1比1.183。 2000年2月,欧元对美元比价首次跌破1比1。10月,欧元跌至历史最低点,1欧元仅兑换0.8226美元。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市场,汇率短时小幅上扬,继而重返1欧元比0.9美元以下。3月,汇率呈强劲上升势头。7月15日,欧元对美元比价突破1比1,纽约和伦敦汇市收市价分别为1比1.0005和1比1.0036。 2004年1月6日,纽约汇市欧元对美元比价升至1比1.2810。同年12月27日,汇率为1比1.3620。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持续提高利率,欧元再度走软。 2005年11月14日,纽约汇市欧元对美元比价跌至1比1.1694。 2006年1月3日,纽约汇市欧元对美元比价为1比1.2027。同年11月24日,汇率升至1比1.3100。 2007年9月20日,受美联储为应对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而大幅度降低利率影响,纽约汇市欧元对美元比价突破1比1.40,升至1比1.4098。 2008年2月26日,欧元对美元比价在纽约汇市突破1比1.50,一度升至1比1.5047。 一直到今年21日,纽约汇市21日欧元对美元汇率突破1.36,创下两个月来新高,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也下跌。 因此从这几年的美元和欧元汇率来看,美元和欧元汇率“跷跷板”变动趋势明显,先是美元上涨、欧元下跌,最近又是欧元上涨,美元下跌,美元、欧元轮流走强。 货币的强弱是一个相比较的概念,除了自身的因素外,还要受对方国家货币强弱的影响。如欧元走软,则美元相对于欧元就走强,因此欧元区经济体经济状况和走势也决定了美元货币的走势,相反美元的强弱也会影响欧元币值的变化。也就是说,美元对欧元的汇率是美元币值对欧元币值之比,不仅由本国货币价值决定,也由对方国家的货币币值来决定。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欧元持续走软,美元就升值。而最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所缓解,投资者风险情绪有所转变,同时美国经济又表现不佳,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导致美元下跌,欧元上涨。因此美元和欧元的“跷跷板”效应既反映两国经济状况的相对变化,也反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投资者市场信心和预期的变化。 美元和欧元的“跷跷板”效应说明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的不稳定性和步伐的不一致性,美元对欧元汇率波动幅度较大。美国经济复苏不稳定导致美元下滑,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元波动幅度加大,这些问题都会通过汇率的变动表现出来。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前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处于摇摆地带,而欧元区还没有完全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因此美元对欧元汇率在“冷暖气流”对抗中前行。实际上,导致美元对欧元升值和贬值的因素同时存在,美元对欧元汇率会在这两股力量的对抗和势力变动中前行。随着美国经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1]1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班级:10国贸2班姓名:吴婷婷学号:105030217 论文纲领 一、经济因素 (一)国际收支状况 (二)通货膨胀程度 (三)经济增长率差异 (四)财政收支状况 (五)外汇储备的多寡 二、非经济因素 (一)政治局势 (二)新闻及其他信息 (三)心理预期因素 (四)市场投机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外汇交易中的名词:基本汇率和交叉汇率 1.基本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某一种国际上能被普遍接受的关键货币之比率。一般国际上都把美元当作普遍接受的关键货币因为美元在当今世界经济交往中最常用,又可以自由兑换。 2.交叉汇率又称套算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通过第三种货币(媒介货币)计算出来的汇率。 一、经济因素 (一)国际收支状况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供给和国外对该国货币汇率的需求,进而引起外汇的汇率下降或顺差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就会增加该国的外汇需求和本国货币的供给,进而导致外汇汇率的上升或逆差国货币汇率的下跌。在国际收支这一影响因素中,经常性收支尤其贸易收支,对外汇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通货膨胀程度 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通货膨胀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汇率产生影响: 1.商品、劳务贸易 :一国发生通货膨胀,该国出口商品、劳务的国内成本就会提高,进而必然影响其国际价格,削落了该国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影响出口外汇收入。同时,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的进口成本会相对下降,且能够按已上涨的国内物价出售,由此便使进口利润增加,进而会刺激进口,外汇支出增加。这样,该国的商品、劳务收支会恶化,由此也扩大了外汇市场供求的缺口,推动外币汇率上升和本币汇率下降。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2.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发生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的实际利率降低,投资者为追求较高的利率,就会把资本移向海外,这样,又会导致资本项目收支恶化。资本的过多外流,导致外汇市场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 3.人们的心理预期 :一国通货膨胀不断加重,会影响人们对该国货币汇率走势的心理预期,继而产生有汇惜售、待价而沽与无汇抢购的现象,其结果会刺激外汇汇率的上升,本币汇率的下跌。 (三)经济增长率差异

影响汇率的因素

影响汇率的因素 作为一国货币对外价格得表现形式,汇率受到来自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同时,除了受到经济因素影响之外,往往还受到政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汇率的变动常常变换不定,很难准确预测。所以以下是影响汇率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或经济发展状况) 国际收支严格意义来说,是指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收入和支出。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是,即为国际支出的顺差;反之则为逆差。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影响到该国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汇率变动。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当国际收支在出现顺差时,外汇降低,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原因是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说明该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出口持续大于进口使得该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 (注:但是当经济发展过热时,导致出口商品成本上升,降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然而却增加商品的进口,最终会导致进口商品多于出口商品,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导致外汇升高,本币贬值。)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水平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变量,体现了本国商品市场上货币供过于求的情形,通货膨胀水平对汇率的影响是通过国际贸易和本国利率政策来实现的。一方面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国内物价上涨,出口商品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商品减少,进口商品增加;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供过于求,外国货币供过于求,从而本币贬值。另一方面发生通货膨胀时,该国的央行一般会采取提高利率抵抗通货膨胀。(注:通货膨胀和央行提高利率并不是必然的联系。案例如2008/年第一季度,

在全球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大背景下,美国国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劳动成本也不断提升,美国面临通胀率上升的压力。但是为推动经济发展,缓解金融市场和就业市场持续疲软,美国一直采取降息政策。当然这种政策难以持续,日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大美元贬值的压力。) 3.宏观经济状况 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除了通货膨胀之外,还包括经济增长,财政收支,国民收入,投资环境,经济开放程度等多方面。若一国的宏观经济状况良好,经济稳定,该国的货币就趋稳;反之,则会出现大幅度波动。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维持汇率稳定的重要因素。 4.相对利率 利率是资金借贷的价格利率作为使用资金的成本或放弃资金使用的收益,也回影响利率水平。一般而言,资金总是从利率低的地方流向高的地方。当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他国时,他国的资金就会流入该国;反之,当该国利率水平低于他国时,该国的资金就会流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如下: (1)当一国的利率相对于他国上升,意味着该国的货币收益率会提高,所以很多人就会买进该国货币,同时做空他国货币,所以该国的货币的需求量会增加,资金会流入,他国的货币需求量会减少,资金流出,造成该国货币升值,他国货币贬值。 (2)利率升高,导致市场上货币的供应量减少,然而,货币需求量并没有减少,所以导致外汇升高,本币升值。 (注:利率升高导致货币贬值。主要原因是:利率上升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或预期通货膨胀,这个影响是长期的。既然是通货膨胀或预期通货膨胀,就意味着

(精选)相对PPP模型的美元汇率分析

相对PPP模型的美元汇率分析 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与最重要的储备资产,其走势对国际贸易与国际货币体系、进而对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影响。而自2001年以来,美元指数一度大跌超过40%,主要是由于美元与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在2002年一度达到多年来高点之后,持续走低。美联储数据显示,自2002年最高点计算,美元对各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普遍下跌25-40%。在美元兑主要货币的汇率中,欧元是最重要的。欧元区不仅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是最大的贸易区。在美元指数中,欧元占了57.6%的比重,欧元汇率波动对美元指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美元兑欧元汇率由最高的一个欧元兑换0.8230个美元下跌到一个欧元兑换1.6037个美元,跌幅超过48%。 美元指数在70附近的历史低位徘徊近3个多月,多次试探筑底后,八月开始从72一路上涨至77,有近7%的涨幅,近期美元指数一直在77附近震荡。并且美元兑欧元汇率由七月份最低的一个欧元兑换1.6037个美元上升到一个欧元兑换1.47个美元附近,涨幅达到8.3%。可以说这是美元近期一个较强的升值反弹,并且也不能排除以这次反弹为契机,美元走势形成反转的可能性。 对于美元指数的走势在近期走出新的行情,有必要对美元进行分析。由于美元指数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

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其中欧元、日元、英镑和加元在美元指数中占有较高的权重,分别占到57.6%、13.6%、11.9%和9.1%,这四种货币共占到82.2%,所以本文主要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PPP)计算欧元、日元、英镑和加元这四种货币对美元的均衡汇率,并与市场汇率进行比较。 本文数据主要采用各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分别来自美国、欧盟、日本、英国和加拿大的统计局,并且因为数据要求同比性较强,所以数据的统一较困难,特别是日本的CPI物价水平数据很难找到,所以采用较好的2006年以后的数据。本文汇率一致使用直接标价法,以1单位外币兑换的美元数量为汇率标价法。在本文中,每种汇率被高估或是被低估,假设都是由美元被高低估引起的,与其它外币本身的价值变动无关。 一、汇率决定的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资产市场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等。 在上述汇率决定理论中,最为规范使用的是汇率分析方法是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PPP)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两国的物价水平)可以决定两国货币的汇率,其理论基础相对简单而且直观:在两个不同的国家购买同样一揽子商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汇率,就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我国汇率现时期正处丁升值阶段,在这里我简略的分析了一下影响汇率的因素,通过对其分析让我们更好地对汇率变动进行有效准确的预测。 在经济活动中,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能够准确的预测汇率变化的 趋势是避免外汇风险或进行外汇投资的首要前提,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变动基本上取决丁外汇市场上对各种货币的供求,而影响供求的因素,涉及面广,不但一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经济发展趋势,经济的政策变化以及国际上的突发事件,会影响某个国家对外国货币的供求,而且,另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经济、贸易、金融及政治形势的变化也会对这种供求关系发生作用。因此,预测汇率的变化,对各方面的情况要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我国各种现实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货币的供求关系,从而反映在收支状 况中,再反映在汇率上。而且在经济活动中也有许多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如下: 1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顺差或者逆差的状况通过影响外汇市场,从而影响 汇率形成。也就是说国际收支顺差就意味着外汇的供给暂时大丁外汇的需求,即外汇的供大丁求,那么外汇汇率就应下跌(贬值),而与其相对的本币汇率就应上升(升值);而当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就必然对本币汇率有下跌压力,对外 币汇率有上涨的需要。 2 、通货膨胀一方面,通胀率表现在物价的变化会影响一国商品劳务在世界市场 上的竞争力。当一国较另一国发生较高的通胀时,其国家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就上涨,从而使出口相对减少、进口相对增加,从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压力。这是通胀影响汇率变动一个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胀率还会通过影响实际利率而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和汇率。当一国的通胀率较其他国家高时,使该国的实际利率下降,利率的下降会使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下降,丁是资金会流出该国, 资金的流动将改变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从而导致汇率的变动。 3 、利率它不仅是反映一国经济金融状况的基本指标,同时体现一国筹资成本 和投资利润。当一国的利率高丁其他国家尤其是国际利率水平时,往往会引起大规模短期资本的流入,使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暂时出现外汇汇率下降而本币汇 率上涨的压力。从长期来看,一国较高的利率会使外国投资者的筹资成本升高,影响了外资的流入,从而使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相对出现外汇供小丁求而本币供大丁求的压力。 4 、经济增长率相对别国来说上升较快,会使该国增加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 求,结果会使该国对外汇的需求相对丁其可得到的外汇供给来说趋丁增加,导致该 国货币汇率下跌.不过在这里注意两种特殊情形:一是对丁出口导向型国家来说,经 济增长是由丁出口增加而推动的,那么经济较快增长伴随着出口的高速增长,此时出口增加往往超过进口增加,其汇率不跌反而上升;二是如果国内外投资者把该国经济增长率较高看成是经济前景看好,资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么就可能扩大对该国的投资,以至抵消经常项目的赤字,这时,该国汇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 自1999年1月欧元问世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总体走势呈U形波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分别从三阶段分析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原因。 第一阶段(1999.1-2000.10):1999年1月初,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以1:1.18高位起始,旋即一路下行,到2000年1O月26日跌至最低点1:0.82,跌幅超过30%。主要原因如下: 基本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因素:资本项目对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贸易项目的影响。事实上,美元对欧元的持续升值就是大批欧洲资本及亚洲资本流向美国的结果。美国资本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理想的收益,从而吸引了大量资本流人。 2、利率因素:美国与欧元区国家之间的利率差距是推动资金流人美国的重要因素。美国和欧元区的利率差接近2个百分点。同时,美国经济的强劲带动美股走强,也使得美元资产更具吸引力。 3、经济增长率因素:欧元对美元汇率出现上述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二者经济长的巨大差距。自1991年4月起,美国进人战后延续期最长的经济持续上升时期,到2000年I1月,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了114个月。与美国经济增长相对应,欧元区经济有所恢复,但增长动力似乎弱于前者。同时,美国的就业率高于欧元区的就业率。由于这些利好因素的推动,美元汇率一路高涨。 4、通货膨胀因素:2000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左右,高于1999年同期的1.2%。较高的石油价格和欧元的疲软同时推动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上升,使得欧元一路走低。 市场心理预期和政治等因素 1、欧元启动时与美元比价不合理:1999年1月4日,当欧元进人市场时,欧洲中央银行为其制定的兑美元参考汇率为1:1.1665,在欧元出售的第一天欧元在1.183的价位启动并曾升至1.19 的高位。由于人们对欧盟经济实力估计过于乐观,对美国经济估计不足,欧元经历短暂的上涨后便一路走低。其次,在未实行统一货币之前,欧洲国家对美元的比价过高,相反,美国经济过热,美元却过低,这势必造成欧元在最初定价时回高于其实际价值。 2、市场对欧元顺利运作的疑虑:首先,欧元启动后的前3年是过渡期,在这期间欧元仅是“账面货币”,其究竟是强币还是弱币需要市场定位,受市场考验。其次,欧盟成员国文化差异及民族性因素,以及1992-93年曾爆发欧洲汇率机制危机,在欧元落实前,国际间有不少人因怀疑主要成员难以相互协调而对计划抱观望态度。 3、欧洲统一的货币政策对欧元的扶持力度偏弱:欧洲利率政策未能配合经济发展需要及漠视汇率水平,欧元成员国与央行对利率有争议。为了维持经济体内部物价稳定,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倾向于紧缩性,调高了银行利率。这一政策导致结构性经济失衡,影响了长期经济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乏力。在利率上体现为利率的长期下降。 4、经济体制相对欠活,单一市场尚待完善:美、欧市场经济的导向不尽相同,作为欧元区主要成员的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等国家,较强调社会凝聚力,有较多保障劳工及公民的机制和措施。这些措施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经济结构的灵活程度。另外,早于1987年,作为欧盟前身的欧共体已同意于1993年实施单一市场计划。单一市场的建立意味著区内的经贸壁垒进一步消除,有助提高增长动力。单一市场计划正式实施时,成员国仍未充份采纳欧盟颁布的有关单一市场的指令。同时,有关指令的执行也出现障碍,令单一市场的效益未能发挥。 第二阶段(2000.10-2002.2):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在低状态中稍有回升,但始终在1:0.8到1:0.9之间做箱体整理。欧元兑美元处于盘整期,为欧元后市不断升值积蓄力量。在这一阶段主要有以下事件利好于欧元:

试述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试述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答: 一国外汇供求的变动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经济的,也有非经济的,而各个因素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的关系,因此汇率变动的原因极其错综复杂,具体有: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从外汇市场的交易来看,国际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构成外汇交易的基础,因此它们也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例如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元在国际经济市场上长期处于下降的状况,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断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续出现巨额顺差。仅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贸易部分来看,当一国进口增加而产生逆差时,该国对外国货币产生额外的需求,这时,在外汇市场就会引起外汇升值,本币贬值,反之,当一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时,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与外汇供给的增长,本币汇率就会上升。 2.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一个长期、主要而又有规律性的因素。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比率,从根本上说是根据其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的。因此,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该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其实际购买力也就下降,于是其对外比价也会下跌。 3.经济增长率的差异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相对别国来说上升较快,其国民收入增加也较快,会使该国增加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结果会使该国对外汇的需求相对于其可得到的外汇供给来说趋于增加,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4.利率差异 利率高低,会影响一国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一国利率的上升,会使该国的金融资产对本国和外国的投资者来说更有吸引力,从而导致资本内流,汇率升值。 5.财政收支状况 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常常也被作为该国货币汇率预测的主要指标,当一国出现财政赤字,其货币汇率是升还是降主要取决于该国政府所选择的弥补财政赤字的措施。 6.外汇储备的高低 一国中央银行所持有外汇储备充足与否反映了该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汇储备的高低对该国货币稳定起主要作用。外汇储备太少,往往会影响外汇市场。对该国货币稳定的信心,从而引发贬值;相反外汇储备充足,往往该国货币汇率也

影响外汇汇率的政治因素

影响外汇走势的政治因素 一、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货币的供求关系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这些政策在影响宏观经济的同时,必然 要影响到汇率的走向。 1、宽松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就会采取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方式,或者同时降低央行的基准利率,以刺激商业 信贷行为,实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就可能减少货币供应量,或者同时采取加息的措辞,以此 来减小通货膨胀的压力,保证经济的正常稳步发展,因为过快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经济泡沫,或者产生过多的银行 潜在不良信贷,为将来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2、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职能是稳定货币汇率,但在本币与外币的比率中,不同国家的中央银行也会因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性采取强势货币和弱势货币政策,也可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强弱货币政策。 最坚持强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美元,即便是在经济衰退期,美国政府虽然有时候不得不在实质上采取了一些非强势货币的手段,总的来说美国官员一致都是坚持强势货币政策不变,只有强势的美元货币政策,才能在经济衰退期尽量稳 定留在美国的大量国际游资,不至于因为经济衰退而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而最坚持弱势货币政策的货币莫过于日元,由于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日元的弱势有助于日本企业在海外有更好的竞 争优势,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每当日元持续上涨的时候,日本央行和财务省官员经常站出来讲话声称要干预外汇市场日元 的走势。 二、财政政策 一国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是调控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主要涉及财政开支和税收两个方面。为了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开支或者降低税率,也可能是两项同时 实施增强力度;如果有必要抑制社会的消费欲望,减缓过快的经济增长,政府也会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并 减少政府开支。 财政政策对外汇市场相关货币走势的影响,最直接地体现在该国经济发展趋势上,如果政策有助于经济向好,这对该国 货币的走势是非常有利的;反之,如果经济疲软,则可能导致该国货币的下跌。当然财政政策有的时候也是服务于政治的, 三、中央银行的宏观影响 1、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稳定货币汇率,或者是要让货币汇率向该国政府需要的价位靠近。另外一个顺带的目的是向市场表明央行的意图,或者树立市场对央行的信心,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的人气。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严格说来是一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其自然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干预市场就能很快 实现效果,而不用调整国内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这样的决策更容易做,决策风险更小;不利的则是敢于效果所持 续的时间较短,大多数干预都只能起到很简短的效果,比如日本央行在2003年的多次干预中,往往一次数亿资金的干 预只能改变几个小时的行情,很快市场又恢复原来的运行趋势。汇率的走势归根到底取决于两国的实际经济水平和其他 综合因素。 口头干预

影响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汇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影响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汇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一国汇率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示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比价,而实质上汇率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现象。汇率水平的高低除了受政治因素影响外,在更大程度上是由诸多经济因素决定的。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国际收支学说等都是分析经济因素变动,进而决定汇率的汇率决定理论。本文根据汇率理论,实证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及欧元汇率,并分析影响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的经济状况 经济增长对于长期汇率水平的决定有着重要影响。国内经济状况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保证。汇率反映的是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经济实力是决定汇率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但整体缓步上扬,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实体经济层面推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动力源泉。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GDP 与人民币汇率有很大的相关性 (二)人民币流通状况(购买力平价理论)。 卡塞尔认为,应该根据两国货币的相对购买力来确定它们之间的汇率。他的逻辑是:对一个国家的货币的需求,其实是对这种货币的购买力的需求,因此,货币的汇价应该由它们的相对购买力来决定。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之变化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除以外国的物价指数。如果用π* 和π来表示美国和中国t0 到t1 期的通货膨胀率,S0 和S1 表示t0 到t1 期的汇率,则相对购买力可以用公式表示为:(S1-S0)/S0=(π-π*)/(1+π*)。相对购买力平价的要旨是,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人民币应该升值。从长远看,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呈现出类似的通货膨胀率。以下采用2003-2009 年季度 的中美居民价格消费指数,通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分别以2003 年第一三季度、2004 年第一三季度、2005 年第一三季度、2006 年第一季度为基期,计算出2003-2009 中、美CPI(2002 年同月=100)相应的通货膨胀率和汇率。 (三)利率差异(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说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指出了汇率与汇率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现实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形成机制。在利率变动由市场决定时,使得频繁的资金流动在迅速变动的利率上及时的反映出来。同时,利率变动又可对利率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即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周边的国家,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增加,使本币需求上升,这可能导致本币汇率上扬。利率平价表达式为:(F-S)/S=i-i*。其中,S 是将本币换成外币的汇率,F 是将外币换成本币的汇率。i 是本国利率,i* 是外国利率。上式反映了汇率与两国利差的相互关系。当本国利率相对外国利率上升时,两国利差增大,汇率下跌;反之,汇率上升,即 F 与i-i* 成正比。通过对表5 中F和利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性不高,相关系数为0.263457。分析结果显示,F 与i-i* 成反比,我国的汇率变动与中美之间的利差正相关。这与利率平价理论是矛盾的。究其原因,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