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手术记录及查房记录

疝气手术记录及查房记录
疝气手术记录及查房记录

姓名:张向前科别:外 II 护理病床号:住院号:2013013076 2013.01.29 术前小结

患者张向前,男 25岁,汉族。主因以右侧腹股沟可还纳性包块10年余为主诉入院。

病例摘要:患者于10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右侧腹股沟区内有一约鸡蛋大小的包

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质地软,挤压时无疼痛,用手向上挤压包块可还纳入

腹。患者咳嗽或体力劳动时肿块增大,未掉入阴囊。平卧位休息肿块可自行消退。

患者未详细的治疗。几个月来上述症状反复,现囊肿大约6x3cm.休息后肿块可完全

回纳,

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拟行手术:右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

术前准备:禁食备皮签订手术同意书,送手术室。

2013.01.29 术后记录

患者于今日在硬外麻下行右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取仰卧位,碘伏消毒,铺

巾。取腹股沟韧带的中点上方一横指处至耻骨结节上缘做一平行腹股沟韧带的斜切

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的注意避开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在腹

外斜肌腱膜内外侧叶的深面钝性分离,显露腹股沟韧带,联合腱和腹内斜肌下缘。

将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拉向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内外侧叶的深面钝性

分离,显露腹股沟韧带,联合腱和腹内斜肌下缘。显露精索后,顺肌纤维切开提睾

肌和精索内筋膜,显露精索血管和疝囊。切开疝囊,左手示指伸人疝囊内挺起囊

壁,右手示指包以纱布剥离疝囊,向上至疝囊颈部.露出腹膜外脂肪为止;行高位

结扎,精索后腹横肌,把补片置于腹膜与腹横肌间隙。查无活动出血逐层缝合皮下

组织和皮肤。术中患者无不适。术后给与对症支持治疗。

姓名:张向前科别:外 II 护理病床号:住院号:2013013076

2013.01.30 8:30 许玉冰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术后第一天,神志清,精神好,主诉刀口处疼痛,未予以特殊处理。查体示: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刀口敷料干燥无渗出,无污染,阴囊无肿胀,予以换药

一次。许玉冰副主任医师查房时指出:予以流质饮食,患者术后治疗上抗生素应

用,活血,消肿对症治疗,有关指示已遵医嘱执行。

2013.01.31 08:35

患者术后第二天,神志清,精神好,饮食睡眠可,主诉咳嗽时刀口处疼痛,已对症处理,体温正常,余未诉不适。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腹部刀口敷料干燥无渗出,红肿及压痛,治疗上抗生素应用,对症及输液治疗,详

细见医嘱。

2013.02.01 08:35

患者术后第三天,一般情况可,神志清,精神好,饮食睡眠可未诉不适,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腹部刀口敷料干燥无

渗出,药物治疗同前,待观!

2013.02.05 08:00

今日患者,一般情况可,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未诉不适,查看切口愈合良好,予以拆线,治愈出院。

腹股沟斜疝病人护理查房

腹股沟斜疝病人护理查房 一般情况 患者,男 xxx,73岁,已婚,汉族,教师,爱人及子女身体健康,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经济情况一般,此次报账形式为:城乡居民。文化程度,高中。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主诉:患者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3年,术后复发2年 患者病史 患者入院后主治医师指出:系老年男性患者,反复起病。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3年,术后复发2年”入院我科,患有帕金森综合症、高血压病2年,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2年前因左侧复发疝于中医院行手术治疗。查体:左侧腹股沟处可见梨形包块,约5cm×5cm×5cm,质软,不透光,已降入阴囊。患者平卧,轻松还纳包块可消失,腹股沟外环可容纳1拇指,堵住外环口嘱患者咳嗽增高时,手指有冲击感,包块不突出。2014.3.3我院超声提示:左侧腹股沟疝图像。胸部(正位)结论:慢支炎并肺部感染。既往史:患有帕金森综合症、高血压病2年,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2年前因左侧复发疝于中医院行手术治疗。于2013年3月3日14时43分收入我科。 入院查体 T 36.6℃ P 95次/分R 20次/分 BP 139/80mmhg腹平坦,下腹可见一长约7cm手术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未触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肠鸣音未闻

及异常。左侧腹股沟处可见梨形包块,约5cm×5cm×5cm,质软,不透光,已降入阴囊。患者平卧,轻松还纳包块可消失,腹股沟外环可容纳1拇指,堵住外环口嘱患者咳嗽增高时,手指有冲击感,包块不突出。 初步诊断 1、左侧腹股沟复发斜疝 2、帕金森综合症诊断依据:既往病史诊断明确。 3、高血压病诊断依据:既往病史诊断明确。 鉴别诊断 1、左侧腹股沟直疝。该病常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多为左侧腹股沟包块,包块常呈半球形,按压患者腹股沟内环口嘱患者增加腹压时包块又突出。故与本病人表现不符,暂排除,必要时术中明确与腹壁下动脉比邻关系排除。 2、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常见于儿童,阴囊肿块体积可随体位立卧变化时大时小,阴囊肿大时触不清睾丸,透光试验阳性,但患者是老年男性,腹股沟区包块,未降入阴囊,能触及睾丸。透光试验阴性。诊断可排除。 辅助检查 各项检查结果回示:胸部(正位)结论:慢支炎并肺部感染,03月03日肝功13项+生化+肾功Ⅱ+血脂全套;心肌酶谱五项;: 总蛋白:60.3g/L;谷丙转氨酶:13U/L;谷草转氨酶:16 U/L;前白蛋白:65.3MG/L;胆碱脂酶:3459U/L;总胆汁酸:13.3 u

腹股沟疝的护理查房

腹股沟疝的护理查房 护士长:今天我们查房的病历:1床, 何志平,右侧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可以提高大家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更好的为病人服。接下来请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刘华:1床,患者何志平,男,48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2年余”1月7日9时入院。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步态正常。T:36.6℃,P:60次/分,R:20次/分, BP:115/76mmHg。查体:腹平软,右腹股沟区见大小约7×3㎝,突入阴囊,边界清,质软,无明显压痛,平卧可回纳,皮下环增大可容2指尖大小,压住内环部位未见肿物复出,双侧睾丸在位发育正常。既往史:患者否认其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史,手术及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个人史:生长于温州,否认疫病接触史,无抽烟,无喝酒嗜好,否认其它不良嗜。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病史。B超示:右侧腹股沟疝。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6.9×10*12/L、嗜酸粒细胞 3.6×10*12/L、红细胞4.63×10*12/L、空腹葡萄糖:6.7mmol/l 。入院后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外科二级护理,术前禁食12小时及禁水4小时,半卧位休息。定于1月8日上午8:00在连硬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修补术”。向家属交待病情,表示理解。患者于8日上午8:20进手术室,在连硬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术后去枕平卧4~6H,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后3~6天方可离床活动。给予沙袋加压6小时。

饮食护理: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可进流质,如米汤、稀藕粉、菜汁、果汁等,第2日进软食或普食,如软饭、面条、鸡蛋糕、切碎煮熟的菜及肉等,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术后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咳嗽影响切口愈合。保持大小便通畅,有便秘者应及时给通便药物或低压肥皂水灌肠,告知病人排便时勿用力以防疝复发。现术后第三天:生命体征稳定,腹平软,切口敷料干燥完整,切口处略有疼痛不适,阴囊无水肿。 护士长:病史汇报的很全面。有关腹股沟疝的概念、分类及病因,请黄雯回答一下。 黄雯: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即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形成的疝囊通过腹股沟管内口或腹股沟三角进入腹股沟管或阴囊。可分为腹股沟斜疝(简称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简称直疝)两种。俗称“小肠气”、“疝气”,中医又称为“狐疝”。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病因:1先天因素:胚胎早期,睾丸位于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睾丸逐渐下降带动内环处腹膜下移,形成腹膜鞘状突,若鞘突不闭或闭锁不全则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2后天因素:主要与腹股沟区解剖缺损、腹壁肌或筋膜发育不全有关。当腹内压增加时,内环处的腹膜自腹壁薄弱处向外突出形成疝囊,腹内器官、组织随之进入疝囊。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易复性斜疝:腹股沟区有肿块、偶有胀痛。肿块多成带蒂柄的梨形,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难复性斜疝: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同时可伴胀痛。嵌顿性疝:多发生于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