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及练习(含有多个)

《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及练习(含有多个)
《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及练习(含有多个)

《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还能对诗歌进行简要赏析,部分学生还可以试着写一写诗。

2、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和新诗的区别,认识一些诗人,增长一些文学常识,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的欣赏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3、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记录整理等活动,提高学生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习诗歌的分类和掌握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

4、通过朗诵表演、展示诗集和原创诗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增长他们的勇气,提高自信心和培养创造力。

二、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11月18日)

1、学生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和研究的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

2、完成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

第二阶段(11月19日—11月26日)

(搜集诗歌,整理和欣赏诗歌)

1、能诵读《诗经。采薇》等四首古诗词和两首现代诗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3、了解古诗词于现代诗歌的不同点,以及了解中国诗歌的起源、古诗词的特点及诗歌的表达方式等诗歌常识。

第三阶段(11月27日----12月1日)诗歌活动成果展示和总结)

(一)组织活动

1、组织学生学写诗歌,进行交流写诗体会,感受诗歌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2、通过欣赏和诵读不同的诗歌活动,激发自己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通过改写诗歌、诗歌手抄报和朗诵诗歌会等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

4、对活动进行交流总结,评价有点,指出不足。

(二.)活动评价

1、你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2、小组完成活动评价表:

3、总结“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

通过回顾活动过程,写好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总结,并与他人交流,修改或补充自己的总结,可以写自己的,也可以写全班的情况,

4、学习中继续探究有关诗歌方面的问题:

如写诗中如何押韵,如何运用一些表达方式,如夸张、比拟、借代等。

《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这次“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一次大型的语文研究性活动学习,分为“诗海拾贝”

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在计划与安排中,我做到了三个注意;但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同时还存在着三个忽视。

在“诗海拾贝”中,我注意了把“搜集诗歌”、“分类、整理诗歌”、“欣赏诗歌”等活动落到实处。为此,我把全班分为十个学习小组,除第九小组是七人外,其余九个小组每组六人,由两位小组长带领,先小组讨论确定搜集哪方面的诗,然后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分工,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事情做。接着,小组成员再次集中,把搜集来的诗歌加以分类、整理,并由专人负责制作“诗歌分类表”;同时,讨论决定出该小组要向全班推荐的诗歌,并由另外专人负责制作“诗歌推荐表”。在这个环节中,我忽视了让每个学生在搜集诗歌时概述他所搜集的每一首诗歌的内容。因为我在学生们交上来的“分类整理表”中发现,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好好去读他搜集到的诗歌,只是把诗名、作者抄下来就完事了,这就违背了我的初衷——借搜集之名广泛阅读诗歌。所以“诗歌分类表”的表头应包括“类别、诗歌标题、作者、大概内容及读后感受”五项,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地去读诗。

在设计推荐表时,我注意了让学生写出推荐理由,却忽视了给学生讲解怎样写推荐理由,以为讲讲自己为什么喜欢是自然而然的事,不用费劲讲,以至于我上先行课讲评到其中一个小组的推荐表内容时才发现,学生写的推荐理由要么很敷衍,要么不充分,要么甚至与诗歌原意不相符。究其原因,除了上一个环节中没有好好读诗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写推荐理由。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在后面的教学中补充讲解了怎样写推荐理由:可以从诗歌内容上谈让自己喜欢的地方;也可以从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上去谈领悟和感受。学生听后恍然大悟。

在“与诗同行”中,我注意了以多种形式展示诗歌,如朗诵、吟唱、诗情表演、编诗集、制作诗歌小报等,使该板块的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可这一环节我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其中一个环节是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但因为时间关

系我只喊了三位同学念诗,其实全班同学都练习过写诗,写得好的有二十多首。我应

该放手让学生想办法以其他形式展示他们自己写的诗,这不仅让学生有成就感,而且

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以书法形式展现诗歌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总的来说,开展综合性学习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只是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当中,老师也要用心参与,并带领学生向更精彩处

进发。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后,收获了喜悦,学生也在活动中享受着乐趣,初步了解

了一些诗歌方面的知识和趣事,轻叩着诗歌艺术的大门。

《轻叩诗歌的大门》巩固·拓展练习

班级:姓名:

一、读《太阳的话》完成练习:

1、《太阳的话》是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国的()。

2、诗人写“太阳”是一种象征,一种代言,他代言的是(),

是能够给人带来解放的民主政体。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向往。

二、读《白桦》完成练习:

1、《白桦》是()国著名诗人()的抒情诗。

2、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表现出一种()之美。

3、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和()之情。

三、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诗歌、《静夜思》、古诗、文学作品

3、雨雪霏霏赤日炎炎凉风习习杨柳依依

四、判断题,对的打“√”。

1、《诗经·采薇》描写出征的战士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3、《白桦》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5、《太阳的话》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

6、《天净沙·秋》描绘出秋天的美景,表达诗人一种悲凉的情绪。()

7、《春夜喜雨》和《天净沙·秋》都是五言律诗。()

8.“路转溪桥忽见”与“风吹草见牛羊”中“见”读音一样。()

9.诗歌按照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10.“绝句”,每首八句,五言简称五绝,七言简称七绝。()

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12.搜集诗歌可以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访问其他人等途径。()

13.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4.郭沫若、海涅、普希金都是外国著名的诗人。()

15.“西江月”“天净沙”“卜算子”都是曲牌名。()

五、根据诗歌知识填空:

1、我国是一个()的国度,从古到今涌现出()()()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还知道一些外国的伟大诗人,如()()()

2、搜集诗歌可以通过()、()和书籍,访问其他人等途径。我们可以搜集创作的诗歌或记录当地流传的()、(),我们也可以搜集有关诗歌的()和()。

3、诗歌的分类方法很多,如可以按()分、可以按()分、也可以按()分……

4、“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5、“天净沙”是(),“秋”是()。

六、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

海内存知己凌寒独自开王维

夕阳无限好天涯若比邻白居易

迟日江山丽只是近黄昏王安石

时时闻鸟语春风花草香王勃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处处是泉声杜甫

七、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我推荐的理由是:

八、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1、字词解释:

西江月:别枝:惊鹊:

说:见:听取:

2、读词回答问题:

(1)在上阕词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词从()觉、()觉和()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这首词的作者是()代的()。这首词描写()景物,流露出作者()和()。

九、读《天净沙·秋》完成练习:

1、字词解释:

天净沙:残霞:寒鸦:

飞鸿:

2、读《天净沙·秋》回答下列问题:

(1)《天净沙·秋》是()代散曲家()描写()的一首()。

(2)这支曲有()的清肃,却没有()的情绪,表达的是()景象,也表达了作者()。

十、读《诗经·采薇》完成练习:

1、默写《诗经·采薇》:

,。,。

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已经有()的历史了。

3、解释字词的意思:

昔:今:思:矣:

依依:霏霏:

十一、读《春夜喜雨》完成练习:

1、解释字词意思:

乃: 发生:火: 潜:

晓: 润物:野径:

花重:俱:

2、、作者细致地刻画了(),表达了诗人对()的心情。诗中没有一个“()”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

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代的(),他写的诗还有《》等。

4、《春夜喜雨》是一首()。(选一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A:五言绝句 B:七言律诗 C:五言律诗 D:七言绝句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写的《别董大》。

A.高适 B、王昌龄 C、王之涣

6、《太阳的话》作者是()。 A、艾青 B、叶赛宁 C、丁

7、明月别枝(),清风半夜鸣蝉。 A、惊却 B、惊雀 C、惊鹊

8、以下诗歌中无关“秋”的诗歌是()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十二、读“阅读材料”中的诗歌,填空:

1.朗读《我们去看海》这首诗,我能从诗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2.《致老鼠》这首儿童诗真有趣,小诗人把()当做了(),

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最后,小作者希望老鼠和()交上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

3.《爸爸的鼾声》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爸爸的鼾声,小作者觉得“就像是()”,爸爸的鼾声停了,小作者又觉得“()”,全诗洋溢着一股浓浓的()。

4.学习《诗中的“秋”》这篇文章,我总结出作者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一些方法:如()、()、()、()等。

十三、连线

《采薇》唐诗白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词辛弃疾

《天净沙?秋》元曲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四言古诗叶赛宁

《白桦》外国诗杜甫

《春夜喜雨》现代诗《诗经》

十四、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qiàn B.xiān 纤细()纤夫()纤弱()纤维()

A.chèn B.chēng 称赞()称心()称谓()对称()

十五、辨字组词。

残()锦()径()缥()溅()绵()劲()漂()

第一部分:诗海拾贝

班级:姓名:

一、朗读阅读材料的六首诗歌,完成下列练习:

朗诵①《诗经·采薇》②《春夜喜雨》③《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④《天净沙·秋》

⑤《太阳的话》⑥《白桦》

1.以上六首诗,属于古代诗歌的是(只填写序号)①②③④,其中②是唐诗,③是宋词,④是元曲,属于现代诗歌的诗⑤⑥。这六首诗,大部分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2)随风潜入夜,润雨细无声。

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里下着,使万物受到滋养。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亮的月光惊动树上的熟睡的鹊儿,使得它们悄然飞离树枝,夜空中有轻轻吹拂的风,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二、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石灰吟》中的“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写的一首古诗。(×)

3.如果按时间分类,《白桦》这首诗属于现代诗。(√)

4.《天净沙·秋》表达了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心情。(×)

5. 《诗经·采薇》描写的是战士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7.“路转溪桥忽见”与“风吹草见牛羊”中“见”读音一样。(√)

8.诗歌按照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9.“绝句”,每首八句,五言简称五绝,七言简称七绝。(×)

10.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1.《白桦》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2.《太阳的话》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

13.《天净沙·秋》描绘出秋天的美景,表达诗人一种悲凉的情绪。(×)

14.《春夜喜雨》和《天净沙·秋》都是五言律诗。(×)

15.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五言诗描写细膩、动人,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又处处充满诗人的喜悦之情。(√)16.《白桦》是首现代诗,通过描写白桦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家乡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

17.《采薇》节选于《诗经》,表达了一个老兵回乡时的喜悦心情。(×)

18.《天净沙.秋》是白朴写秋景的一首小令,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美丽秋景。它虽有秋景的清肃,却无悲凉的情绪。(√)

三、读《诗经·采薇》完成练习:

1.默写《诗经·采薇》:

,。,。

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3.解释字词的意思:

昔:从前思:语气助词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霏霏:雪雪花飞舞的样子。

4.出门时是(春)季,景物(杨柳依依),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霏霏)的冬天。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四、读《春夜喜雨》完成练习:

1.默写《春夜喜雨》:

,。,。

,。,。

2.解释字词意思:

3.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的心情。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4.《春夜喜雨》是一首(C)。(选一个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A:五言绝句 B:七言律诗 C:五言律诗 D:七言绝句

五、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1.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

3.读词回答问题:

(1)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2)这首词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六、读《天净沙·秋》完成练习:

1.默写《天净沙·秋》:

,,。

,。

2.字词解释:

天净沙:曲牌名残霞:晚霞

寒鸦:乌鸦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读《天净沙·秋》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的作者是(元)代散曲家(白朴)。这支曲有(秋景)的清肃,却没有(悲凉)的情绪,表达的是(祥和)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希望未来,憧憬未来会更加美好)。

七、读《太阳的话》《白桦》,完成练习:

1.《太阳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国的(艾青)。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

2.《白桦》是(俄罗斯)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八、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诗歌《静夜思》古诗文学作品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静夜思》古诗诗歌文学作品

3.雨雪霏霏赤日炎炎凉风习习杨柳依依

4.白朴李白龚自珍屈原

)、()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还知道一些外国的伟大诗人,如()、()、()等。

2.搜集诗歌可以通过()、()和书籍,访问其他人等途径。我们可以搜集创作的诗歌或记录当地流传的()、(),我们也可以搜集有关诗歌的()和()。

3.诗歌的分类方法很多,如可以按()分、可以按()分、也可以按()分……

4.“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5.“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是(题目)。

十、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

海内存知己凌寒独自开王勃

夕阳无限好天涯若比邻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春风花草香杜甫

第二部分:与诗同行

班级:姓名:

一、读“阅读材料”中的诗歌,填空:

1.朗读《我们去看海》这首诗,我能从诗句中体会到作者(热爱大海)的感情。

2.《致老鼠》这首儿童诗真有趣,小诗人把(老鼠)当做了(自己的朋友),

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最后,小作者希望老鼠和(猫)交上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

3.《爸爸的鼾声》这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爸爸的鼾声,小作者觉得“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爸爸的鼾声停了,小作者又觉得“(火车到站了)”,全诗洋溢着一股浓浓的(父子情)。

4.学习《诗中的“秋”》这篇文章,我总结出作者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一些方法:如(联系生活读诗)、(读诗时在头脑里描绘一幅幅画面)、(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等。

二、下面三句话传说是苏东坡和苏小妹互相取笑的话,都用了夸张。你能找到它们分别夸张了什么?

眼窝深脸长额头高

1.苏东坡: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额头高)

2.苏小妹: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脸长)

3.苏东坡:几加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眼窝深)

三、对于“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苏东坡加的“腰”使诗句变成了(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山谷加的“腰”使诗句变成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加的“腰”使诗句变成了(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四、诗歌应用: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五、查漏补缺,按要求补充诗句。

1.填上动植物名: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填上地名: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填上颜色词: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六、精挑细选,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答案。

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B)。

A.李延年

B.李龟年

C.崔九

2.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A)。

A.似曾相识燕归来

B.似曾相识鸟归来

C.似曾相识雁归来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诗句写的是(C)。

A.春色

B.梨花

C.雪景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的是(A)

A.李广

B.项羽

C.曹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C)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6.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B)

A.红色

B.花

C.树叶

七、先把诗词句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E.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F.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G.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H.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启迪我们:只有多视角的观察事物,才能全面认识事物,抓住本质特征。

2.老师和爸妈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诗来劝告我们:趁现在年纪还轻,要努力上进,不要老了白白地悲伤和叹息。

3.无论什么情况下,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地开导和教育我们,这正像杜甫笔下的诗句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自然地吟诵起孟郊《游子吟》中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八、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A。

A.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的《出塞》 C.杜牧的《江南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出自B的诗。

A.苏轼 B.文天祥 C.李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出自C的《春夜喜雨》。

A.白居易 B.辛弃疾 C.杜甫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晓”的意思是B。

A.使人知道 B.天刚亮的时候 C.晓得,知道,懂得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A。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九、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谁言寸

草心,报得三春晖。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银河落九天。

4.当我们浪费粮食里,老爷爷经常会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

粒皆辛苦。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

十、小练笔:走过《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综合学习活动,请你谈谈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或谈谈就此次活动不足和改进的建议。(80-100字)

《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六年级十班

《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励志故事

给予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

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