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智慧教育信息化行动方案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目录

第1章概述 (25)

1.1、重要意义 (25)

1.1.1、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 26

1.1.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6)

1.1.3、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是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 27

1.1.4、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28)

1.2、总体要求 (28)

1.2.1、指导思想 (28)

1.2.2、基本原则 (29)

1.2.2.1、坚持育人为本 (29)

1.2.2.2、坚持融合创新 (29)

1.2.2.3、坚持系统推进 (30)

1.2.2.4、坚持引领发展 (30)

1.3、目标任务 (30)

1.3.1、基本目标 (30)

1.3.2、主要任务 (31)

1.3.2.1、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实现三个方面普及应用 (31)

1.3.2.2、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 (31)

1.3.2.3、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32)

1.4、实施行动 (33)

1.4.1、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 (33)

1.4.1.1、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33)

1.4.1.2、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33)

1.4.1.3、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 (33)

1.4.1.4、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 (34)

1.4.2、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 (35)

1.4.2.1、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35)

1.4.2.2、持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 (35)

1.4.2.3、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 (36)

1.4.2.4、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和终身电子学习档案 (36)

1.4.3、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 (37)

1.4.3.1、支持“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发展 (37)

1.4.3.2、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 (37)

1.4.4、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 (38)

1.4.4.1、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38)

1.4.4.2、推进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38)

1.4.4.3、推进教育“互联网+政务服务” (39)

1.4.5、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 (39)

1.4.5.1、建立百个典型区域 (39)

1.4.5.2、培育千所标杆学校 (40)

1.4.5.3、遴选万堂示范课例 (40)

1.4.5.4、汇聚推广优秀案例 (41)

1.4.6、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 (41)

1.4.6.1、推进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 (41)

1.4.6.2、促进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及 (42)

1.4.7、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42)

1.4.7.1、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示范 (42)

1.4.7.2、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 (43)

1.4.7.3、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 (43)

1.4.8、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 (44)

1.4.8.1、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45)

1.4.8.2、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45)

1.4.8.3、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 (46)

1.5、保障措施 (46)

1.5.1、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46)

1.5.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 (47)

1.5.3、试点引领,强化培训 (47)

1.5.4、开放合作,广泛宣介 (48)

1.5.5、担当责任,保障安全 (49)

第2章需求分析 (50)

2.1、XXX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情况分析 (50)

2.2、基础网络情况分析 (51)

2.3、基础设施及成熟软件分析 (52)

2.4、应用系统现状分析 (52)

2.5、教育局用户群体与需求分析 (53)

2.5.1、办公室 (53)

2.5.2、督导室 (54)

2.5.3、基教科 (54)

2.5.4、规划财务科 (55)

2.5.5、教科院 (55)

2.5.6、教师工作科 (55)

2.5.7、职成教科 (57)

2.5.8、学校安全管理科、综合改革与政策法规科 (57)

2.5.9、体卫艺科 (60)

2.5.10、教育装备服务中心 (60)

2.5.11、教育质量评价中心 (60)

2.5.11.1、管理应用建设 (60)

2.5.11.2、教与学应用建设 (60)

2.5.11.3、社会公众应用建设 (61)

2.5.12、人事科 (61)

2.5.13、电教馆 (61)

第3章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62)

3.1、总体建设内容概述 (62)

3.2、总体建设理念 (63)

3.2.3、上应用 (65)

3.2.4、成体系 (65)

3.2.5、集中管 (68)

3.2.6、特色建 (68)

3.3、总体目标 (69)

3.3.1、培养人才目标 (69)

3.3.2、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 (69)

3.3.3、平台建设目标 (70)

3.3.3.1、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标准化 (70)

3.3.3.2、平台云化 (70)

3.3.3.3、业务能力云化 (71)

3.3.3.4、服务集中化 (71)

3.3.3.5、应用移动化 (71)

3.3.3.6、应用扩展化 (71)

3.3.3.7、资源可持续化 (71)

3.3.3.8、管理可视化 (72)

3.4、总体架构设计 (72)

3.4.1、总体架构 (72)

3.4.2、云平台整体架构 (74)

3.4.3、系统技术路线设计 (74)

第4章智慧教育大数据总体规划 (76)

4.1、教育大数据建设背景 (76)

4.1.1、战略机遇 (76)

4.1.2、大数据产业政策支持 (78)

4.2、教育大数据的来源 (79)

4.2.1、个体教育大数据 (80)

4.2.2、课程教育大数据 (80)

4.2.3、班级教育大数据 (81)

4.2.5、区域教育大数据 (81)

4.2.6、国家教育大数据 (82)

4.3、教育大数据采集技术图谱 (82)

4.4、教育大数据建设面临问题 (83)

4.4.1、产品同质化严重 (83)

4.4.2、分析端是整体短板 (84)

4.4.3、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84)

4.4.4、大数据价值尚未体现 (84)

4.4.5、数据模型的科学性不足 (85)

4.4.6、数据的权利制度未明确 (85)

4.4.7、数据规模日益庞大 (85)

4.4.8、缺乏稳定高效的大数据环境 (85)

4.4.9、数据利用不充分 (86)

4.4.10、数据驱动带来的科研新挑战 (86)

4.5、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原则 (86)

4.5.1、要提前规划设计 (87)

4.5.2、要有清晰的边界 (88)

4.5.3、要保持连续性和规范性 (88)

4.5.4、采集粒度要尽可能小 (89)

4.5.5、教育大数据数据源分析 (90)

4.5.5.1、数据涉及面窄 (90)

4.5.5.2、有效数据量少 (90)

4.5.5.3、数据接口不完善 (91)

4.5.6、教育大数据服务用户分析 (91)

4.5.7、教育大数据建设责任制问题 (92)

4.5.7.1、校领导 (92)

4.5.7.2、教师 (92)

4.5.7.3、学生 (92)

4.5.7.6、教学管理与服务 (93)

4.5.7.7、社会 (93)

4.6、建设目标 (93)

4.6.1、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93)

4.6.2、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94)

4.6.3、大数据分析与决策 (94)

4.7、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意义 (94)

4.7.1、实现个性化学习 (95)

4.7.2、实现教育评价体系重构 (95)

4.7.3、实现科学研究范式转型 (95)

4.7.4、开启“大数据创客”新模式 (95)

4.7.5、实现教学模式改革 (95)

4.7.6、实现科学化教育管理 (96)

4.8、智慧教育大数据需求分析 (97)

4.8.1、政府部门 (97)

4.8.1.1、资源分配 (97)

4.8.1.2、教育管理 (98)

4.8.2、教师 (98)

4.8.2.1、教学资源精准投放 (98)

4.8.2.2、教师教学评价 (99)

4.8.2.3、云题库建设 (99)

4.8.2.4、教师综合评估 (99)

4.8.3、学生 (99)

4.8.4、教学管理 (100)

4.8.5、教育技术服务商 (101)

4.8.5.1、平台技术服务商 (101)

4.8.5.2、语音识别技术服务商 (102)

4.8.5.3、物联网技术服务商 (102)

4.8.6、教育平台服务商 (103)

4.8.6.2、教育管理平台 (103)

4.8.6.3、O2O平台 (103)

4.8.6.4、学习交流平台 (104)

4.8.7、用户 (104)

4.8.8、采集过程要符合伦理道德 (105)

4.9、教育大数据应用场景分析 (106)

4.9.1、政府部门 (106)

4.9.1.1、生师比场景举例 (106)

4.9.1.2、农村学生寄宿生比例场景举例 (107)

4.9.1.3、教室、实验室的空置率/利用率场景举例 (107)

4.9.1.4、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场景举例 (107)

4.9.1.5、改革教学标准场景举例 (108)

4.9.2、教育机构 (108)

4.9.2.1、教师场景举例 (108)

4.9.2.2、学生场景举例 (110)

4.9.2.3、教学管理场景举例 (111)

4.9.3、教育服务商 (112)

4.9.3.1、技术服务商场景举例 (112)

1、平台技术服务商 (112)

2、语音识别技术服务商 (112)

4.9.3.2、平台服务商场景举例 (113)

3、教育资源平台 (113)

4、O2O平台 (113)

5、学习交流平台 (114)

4.9.4、用户 (114)

4.10、教育大数据架构 (116)

4.10.1、基础硬件层 (116)

4.10.2、数据集成 (117)

4.10.3、数据计算与分析挖掘 (117)

4.10.5、服务器集群 (118)

4.10.6、大数据技术标准 (118)

4.10.7、大数据数据中心 (118)

4.10.8、大数据业务开发平台 (119)

4.10.9、大数据业务可视化分析 (119)

4.11、教育大数据平台标准体系 (119)

4.11.1、基础标准 (121)

4.11.2、数据表示标准 (121)

4.11.3、数据处理标准 (122)

4.11.4、数据存储标准 (122)

4.11.5、大数据服务标准 (122)

4.11.6、大数据安全和隐私标准 (122)

4.11.7、行业大数据应用标准 (123)

4.11.8、大数据产品测试标准 (123)

4.12、教育大数据业务开发平台 (123)

4.12.1、教育大数据业务开发平台架构图 (124)

4.12.2、大数据数据中心 (125)

4.12.3、大数据业务平台层 (126)

4.12.3.1、组件 (126)

4.12.3.2、大数据处理引擎 (126)

4.12.3.3、APP (127)

4.12.3.4、BI引擎 (127)

4.13、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关键技术 (127)

4.13.1、Hadoop技术 (127)

4.13.2、HDFS技术 (128)

4.13.3、MapReduce技术 (129)

4.14、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效果 (130)

4.14.1、开展大数据顶层设计,以大数据应用全面推进学校发展 (130)

4.14.2、快速推进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立丰富的数据来源 (131)

4.14.3、基于个性化服务需求,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 (132)

4.14.4、综合应用大数据成果,推动学校全面创新 (132)

4.15、教育大数据常见业务系统 (134)

4.16、教育大数据服务用户类型 (137)

4.16.1、校领导 (137)

4.16.2、院领导 (137)

4.16.3、校工会 (137)

4.16.4、设备处 (138)

4.16.5、图书馆 (138)

4.16.6、校医院 (138)

4.16.7、老师 (139)

4.16.8、学生 (139)

4.16.9、企业 (139)

4.17、大数据教学创新应用 (141)

4.17.1、教学质量评估 (141)

4.17.2、上网行为 (142)

4.17.3、学生成绩分析 (142)

4.18、大数据科研创新应用 (143)

4.18.1、科研成果 (143)

4.18.2、科研项目 (144)

4.18.3、科研经费 (145)

4.19、大数据管理创新应用 (145)

4.19.1、招生分析 (145)

4.19.2、就业分析 (146)

4.19.3、住宿分析 (147)

4.19.4、资产数据统计分析 (147)

4.20、大数据创新应用 (148)

4.20.1、学生轨迹分析 (148)

4.20.2、学生画像 (149)

4.21、教育大数据建设模块 (150)

4.22.1、全校一卡通消费情况 (151)

4.22.2、学生生源分布地图 (152)

4.22.3、教师职称统计图 (152)

4.22.4、各学院学历分布图 (153)

4.22.5、全校学历分布情况 (153)

4.22.6、全校成绩统计图 (154)

4.22.7、全校/各院学生综合分析 (154)

4.22.8、各院逃课率占比 (154)

4.22.9、全校上网信息 (155)

4.22.10、学校舆情情况 (155)

4.22.11、各省成绩分布图 (155)

4.22.12、综合预警平台 (156)

4.23、我的大学模块 (156)

4.23.1、学生成绩详情分析 (157)

4.23.2、学生图书借阅分析 (157)

4.23.3、学生详细当前借阅信息 (158)

4.23.4、学生课程表 (158)

4.23.5、我的消费 (158)

4.23.6、我的网络 (159)

4.24、行为画像模块 (160)

4.25、综合预警模块 (162)

4.26、舆情分析模块 (164)

4.27、招生就业模块 (165)

4.28、数据安全模块 (167)

第5章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及应用系统技术 (169)

5.1、云平台技术介绍 (169)

5.1.1、公共云技术 (173)

5.1.2、区域教育云技术 (175)

5.1.3.1、虚拟化的优势 (176)

5.1.3.2、虚拟化实现 (177)

5.1.4、超融合设计 (180)

5.1.4.1、超融合概述 (180)

5.1.4.2、存储虚拟化 (181)

6、存储整合 (181)

7、持续数据保护 (183)

8、同城/同机房应用高可用 (185)

5.1.5、云存储 (188)

5.1.5.1、基于NCS分布式海量存储系统 (188)

5.1.5.2、聚合存储 (190)

5.1.5.3、线性可扩展性 (191)

5.1.5.4、具有弹性的存储 (191)

5.1.5.5、通过I/O并行提升性能 (192)

5.1.5.6、数据保护和恢复能力 (193)

5.1.5.7、磁盘IO加速 (193)

5.1.6、云灾备 (194)

5.1.6.1、云灾备概述 (194)

5.1.6.2、云灾备方案 (197)

5.1.6.3、数据实时云备份 (198)

5.1.7、软件定义网络设计 (200)

5.1.7.1、规划预期效果 (200)

5.1.7.2、软件定义网络规划 (201)

5.1.8、软件定义存储设计 (203)

5.1.8.1、预期规划效果 (203)

5.1.8.2、软件定义存储规划 (204)

5.2、应用系统技术介绍 (211)

5.2.1、虚拟仿真实验室 (211)

5.2.2、网络直播课堂 (211)

第6章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及系统设计规划 (216)

6.1、设计原则与思路 (216)

6.1.1、设计原则 (216)

6.1.1.1、标准性原则 (216)

6.1.1.2、安全性原则 (217)

6.1.1.3、先进性原则 (217)

6.1.1.4、系统性和可实施性 (217)

6.1.1.5、可用性原则 (217)

6.1.1.6、可扩展原则 (218)

6.1.1.7、可升级原则 (218)

6.1.1.8、全开放性原则 (218)

6.1.1.9、可管理性原则 (218)

6.1.1.10、灵活性和兼容性原则 (219)

6.1.2、设计思路 (219)

6.1.2.1、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思想 (219)

6.1.2.2、教育信息化的设计方法论 (220)

6.1.2.3、从办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看教育信息化内容 (220)

6.1.2.4、从课程和学习理论看教育信息化的着力点 (221)

6.1.2.5、教育信息化要求教育流程再造 (222)

6.2、建设目标与规模 (224)

6.2.1、设计目标 (224)

6.2.1.1、总体目标 (224)

6.2.1.2、阶段目标计划 (225)

6.3、教育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 (226)

6.3.1、教育城域网建设 (226)

6.3.1.1、教育城域网建设 (226)

1、概述 (226)

2、规划方案 (231)

3、组网优点 (234)

6.3.2、技术详解 (235)

6.3.2.1、OTN技术 (235)

6.3.2.2、OSPF协议 (238)

6.3.2.3、校园无线网建设 (240)

1、总体规划思路 (240)

2、无线网规划总体目标 (240)

3、设计原则 (241)

4、开放学习环境 (242)

5、师生个性服务 (242)

6、集中云管控 (244)

7、全市教育无线城域网建设规划 (244)

6.3.2.4、统一监管平台建设规划 (245)

6.3.2.5、统一认证平台建设规划 (246)

6.3.2.6、城域网有线网络建设规划 (246)

6.3.2.7、城域网无线网络建设规划 (247)

6.3.2.8、整体网络扩展及兼容 (247)

6.3.2.9、全市教育无线城域网建设标准 (248)

6.3.2.10、统一监管平台建设标准 (248)

6.3.2.11、统一认证平台建设标准 (251)

6.4、智慧教育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252)

6.4.1、智慧教育平台系统功能框架 (253)

6.4.2、系统开发设计模式 (256)

6.4.3、智慧教育系统整体架构 (259)

6.4.3.1、系统模块架构 (259)

6.4.3.2、物理架构 (261)

6.4.3.3、存储管理逻辑架构 (263)

6.4.3.4、实施架构 (264)

6.5、平台软件设计方案 (267)

6.5.1、指挥平台软件应用扩展和开发的必要性 (268)

6.5.2、智慧教育平台梯度扩展和开发解决方案 (268)

6.6、智慧教育平台技术实现方法和路线 (270)

6.6.1、计算模式技术选择——云计算 (270)

6.6.2、应用架构技术选择——SOA/WOA (273)

6.6.3、设计模式技术选择——基于SOA/WOA架构的MVC (275)

6.6.4、应用接口技术选择——REST和SOAP服务 (277)

6.7、教育云主要子系统 (279)

6.8、基于H ADOOP的云计算应用 (281)

6.8.1、个人虚拟门户 (281)

6.8.2、云教学系统 (281)

6.8.3、云文件系统 (283)

6.8.4、云储存系统 (284)

6.8.5、云资源系统 (286)

6.8.6、云办公系统 (291)

6.8.7、云统计系统 (293)

6.9、教育云平台应用系统建设 (294)

6.9.1、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94)

6.9.1.1、实验教学现状 (296)

6.9.1.2、用户需求 (297)

6.9.1.3、建设目标 (299)

6.9.1.4、建设原则 (300)

6.9.1.5、仿真实验室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301)

1、虚拟仿真试验云平台(物理) (303)

2、虚拟仿真试验云平台(生物) (306)

3、虚拟仿真试验云平台(化学) (307)

4、虚拟仿真试验云平台(小学科学) (308)

5、管理中心 (308)

6、用户列表 (308)

7、系统授权访问 (309)

6.9.1.6、在线直播课堂 (311)

6.9.1.7、智慧课堂 (311)

1、智慧课堂建设理念 (311)

2、智慧课堂建设目标 (312)

3、智慧课堂建设的意义 (313)

第7章智慧教育大数据应用系统 (315)

7.1、智慧管理 (315)

7.1.1、智能OA办公系统 (316)

7.1.2、人事管理系统 (316)

7.1.3、后勤管理系统 (317)

7.1.4、智能资产管理 (318)

7.1.5、图书管理系统 (321)

7.1.6、电子阅览室 (323)

7.1.7、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324)

7.1.8、学籍管理系统 (326)

7.1.9、实验室管理 (334)

7.2、智慧教学 (338)

7.2.1、智慧教室 (339)

7.2.2、智能录播教室 (341)

7.2.3、智慧数字化语音教室 (344)

7.2.4、数字化探究实验室 (355)

7.2.5、虚拟仿真实验室 (357)

7.2.6、学科创新实验室 (359)

7.2.6.1、语文创新实验室 (360)

7.2.6.2、数学创新实验室 (362)

7.2.6.3、英语创新实验室 (365)

7.2.6.4、历史创新实验室 (367)

7.2.6.5、地理创新实验室 (368)

7.2.6.6、物理学科创新实验室 (370)

7.2.6.7、化学学科创新实验室 (372)

7.2.6.8、生物创新实验室 (374)

7.2.7、数字化教学平台 (375)

7.3、智慧教研 (392)

7.3.1、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定位 (392)

4.3.1.1 教师专业发展联盟 (393)

7.3.1.1智慧校长研训班 (395)

7.3.1.2卓越教师研训班 (397)

7.3.2、虚拟教研系统 (399)

7.3.2.1、实时公开课观摩与多校协同教研系统 (401)

7.3.2.2、在线虚拟教研社区 (401)

7.3.2.3、虚拟教研活动组织与管理 (402)

7.3.2.4、网络微格教学互评 (403)

7.3.2.5、教师在线学习系统 (405)

7.3.2.6、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及教学绩效评估系统 (406)

7.4、智慧实践 (411)

7.4.1、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 (412)

7.4.1.1、创新实践中心智慧平台 (412)

7.4.1.2、系列课程实训软件 (413)

7.4.1.3、中心资源共建共享建设规划 (414)

7.4.2、智慧实践四大体系建设 (415)

7.4.2.1、学生发展实践中心 (415)

1、生涯规划导航实践中心 (416)

2、心灵部落实验室 (417)

3、德育(社交礼仪与高尔夫)实践中心 (418)

7.4.2.2、职业教育实践中心 (419)

1、财商实践中心 (419)

2、动漫创作实践中心 (426)

1、智能机器人活动实践中心 (427)

2、数字星球实践中心 (429)

7.4.2.4、创业教育实践中心 (430)

7.5、智慧文化 (432)

7.5.1、校园智慧文化设计 (432)

7.5.1.1、环境文化建设——环境识别系统(EI) (434)

7.5.1.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文化理念与行为规范(MI、BI) (437)

7.5.1.3、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建设——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VI) (438)

7.5.2、智慧文化展示应用系统 (439)

7.5.2.1、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智能展示系统 (439)

7.5.2.2、360度全景智慧校园互动系统 (442)

7.5.2.3、移动校园系列智能门户网站系统 (452)

7.6、 4.6智慧服务 (454)

7.6.1、基于智能卡的综合身份认证系统 (454)

7.6.2、家校互联系统 (461)

7.7、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应用平台建设方案一览表 (463)

7.8、 (463)

7.9、基础平台 (466)

7.9.1、认证中心................................................ - 466 -

7.9.2、用户中心................................................ - 467 -

7.9.3、即时通讯................................................ - 468 -

7.9.4、搜索引擎................................................ - 468 -

7.9.5、应用管理................................................ - 468 -

7.9.6、数据服务................................................ - 469 -7.1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 (469)

7.10.1、建设目标................................................ - 469 -

7.10.2、符合教育部的五大评价维度................................ - 469 -

7.10.3、软件特点................................................ - 471 -

7.10.4、功能简介................................................ - 471 -

7.10.5、应用场景................................................ - 472 -

7.10.6、产品首页................................................ - 473 -

7.10.7、系统特色功能............................................ - 473 -7.11、教师发展评价管理系统.. (482)

7.11.1、系统概述................................................ - 482 -

7.11.2、建设目标................................................ - 482 -

7.11.3、系统特点................................................ - 483 -

7.11.4、系统功能................................................ - 484 -7.12、OA办公管理系统.. (503)

7.12.1、系统概述................................................ - 503 -

7.12.2、系统框架................................................ - 503 -

7.12.3、系统功能................................................ - 504 -

7.12.4、移动办公系统............................................ - 509 -

7.12.5、体系结构................................................ - 510 -7.13、网络电子备课系统 (513)

7.13.1、系统概述................................................ - 513 -

7.13.2、系统功能................................................ - 513 -

7.13.3、角色权限................................................ - 520 -7.14、智能排课管理系统 (520)

7.14.1、系统概述................................................ - 520 -

7.14.2、功能特点................................................ - 521 -7.15、资源共享管理平台 (522)

7.15.1、系统概述................................................ - 522 -

7.15.2、系统框架................................................ - 523 -

7.15.3、角色与权限.............................................. - 524 -

7.15.3.1、教师....................................................... - 524 -

7.15.3.2、校级教研组长............................................... - 524 -

7.15.3.3、学生....................................................... - 525 -

7.15.3.4、管理员..................................................... - 525 -

7.15.3.5、家长....................................................... - 526 -

7.15.4、建设内容................................................ - 526 -

7.15.4.2、资源中心................................................... - 527 -

7.15.4.3、在线学习................................................... - 528 -

7.15.4.4、资源评价................................................... - 529 -

7.15.4.5、资源收藏................................................... - 530 -

7.15.4.6、资源下载................................................... - 530 -

7.15.4.7、微课推送................................................... - 531 -

7.15.4.8、资源管理................................................... - 531 -

7.15.4.9、个人资源管理............................................... - 531 -

7.15.4.10、资源上传.................................................. - 532 -

7.15.4.11、资源审核.................................................. - 532 -

7.15.4.12、教材目录中心.............................................. - 534 -

7.15.4.13、统计报表.................................................. - 535 -

7.15.4.14、移动平台.................................................. - 536 -7.16、智能巡课系统. (537)

7.16.1、系统概述................................................ - 537 -

7.16.2、系统框架................................................ - 538 -

7.16.3、系统功能................................................ - 539 -

7.16.4、手机端.................................................. - 543 -7.17、数据上报系统. (545)

7.17.1、系统概述................................................ - 545 -

7.17.2、开发背景................................................ - 545 -

7.17.3、建设目标................................................ - 546 -

7.17.4、系统特点................................................ - 546 -

7.17.5、系统流程架构............................................ - 546 -

7.17.6、系统角色权限............................................ - 547 -7.18、教育云平台统一门户与接入层.. (552)

7.18.1.1、个人空间................................................... - 552 -

7.18.1.2、教师空间................................................... - 55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