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反类比推理”的技巧

四种“反类比推理”的技巧
四种“反类比推理”的技巧

四种“反类比推理”的技巧

巧用“反类比推理”的技巧——辩驳效果佳

1、辨析对方类比的“可比性”

在论辩中,有时对方所作的类比推理从表面上看似乎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却又经不起认真推敲。这时,论辩者就可以据此驳斥,揭示出二者之间的所谓“可比性”,不足以证明对方的观点,使对方的类比推理难以自圆其说。

例如,某大学韩、周二位青年教师就“大学生经商的利弊”问题,进行了一场辩论,其中有这么一段:

韩:一只刚出生的小母鸡,它不会企图给人下蛋,因为它还无蛋可下,它目前的责任是进食,等它长大以后,自然能下蛋。在校的大学生,绝不应该经商赚钱来减轻家庭负担,他目前的任务是学习。等学成后参加工作,自然能够承担起家庭责任了。

周:也许,大学生经商和刚孵出来的小母鸡下蛋,是存在一定的“可比性”,但大学生毕竟不同于小母鸡。小母鸡下蛋是它力所不及的事情,是客观条件决定的,而大学生在搞好学习的前提下,利用空余时间经商,一可减轻家庭负担,二可锻炼自己,何乐而不为呢?大学生经商应该比小母鸡下蛋容易得多吧?

韩:……你说得有道理。

在这里,韩老师的类比显然有些牵强附会,大学生经商与小母鸡下蛋的“可比性”显然不大。周老师抓住这一破绽,辨析二者之间本质上的差异,驳倒了对方的观点。

2、揭示对方类比的“或然性”

在某种情况下,类比推理只能作猜测性推论,所推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既有可能是这样,也有可能不是这样。在论辩中,某些人在运用类比推理时,爱把结论绝对化,这就留下了破绽。这时,论辩者就可以从揭示对方类比推理的“或然性”入手进行反驳。

例如,某单位小石、小沈二人就“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问题,进行了一场辩论,其中有这样一段:

石:一个人投入到陌生的工作环境中,不可能全面发挥自身作用。正如淮南的柑橘移植到淮北以后,结的果实又小又苦,显而易见,水土不服嘛!跳槽与此同理。

沈:我看未必,就算淮南的柑橘移植到淮北以后,因为水土不服,结出的果子又小又苦,那么,移植到其他环境,比如与淮南类似或者更好的地方呢?结出的果子就不会又大又甜吗?植物挪到适合它生长的地方才会长得更好,人才也是如此。我们单位的小张跳槽进了报社当新闻记者,不也干得有声有色吗?

石:……

《晏子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小石借用了这个经典类比,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小沈敏锐地抓住了对方这个类比推理的破绽,即结论的“或然性”——淮南的柑橘移植到淮北不行,并不意味着移植到其他地方也不行,人才的跳槽与此同理,从而驳倒了对方的推论。、

3、驳斥对方类比的“机械性”

人们在运用类比推理时,容易犯“机械性”的错误,也就是用作推论的两种事物之间缺乏有机的、必然的联系,而只是表面的、偶然的联系。此时,论辩者抓住对方类比推理的“机械性”予以驳斥,就可以使对方的类比推理站不住脚。

例如,某单位职工老鲁脾气有点暴躁,经常与别的职工发生冲突,主管领导王主任批评他后,他不服气,双方展开一场辩论,其中有这样一段:

鲁:发怒是人宣泄情感的重要方式。如同水库蓄水过量,就得泄洪,否则一旦造成决堤,就会危害四方;人的愤怒情绪过分压抑,也会造成情感“决堤”,危害自身和别人。

王:老鲁,你的这个推论可不太恰当。水库蓄水,是它的基本功能,可人生的意义却不是“积怒”呀!而且泄洪是排泄水库过量积水的必然渠道,人的郁闷情绪却不是一定要通过发怒的方式来排遣,譬如,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适,或者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化解嘛!

鲁:……主任,其实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我这人自制力太差,以后我会多注意。

上例中,老鲁用“水库蓄水”和“人发怒”做类比,来证明自己脾气暴躁的“合理性”,却不知道自己的类比充满“机械性”,王主任抓住这点予以驳斥,指出“水库蓄水”与“人发怒”之间缺乏有机的、必然的联系,类比不伦不类,终于驳倒了对方的观点。

4、否定对方类比的“相似性”

类比推理中两类事物的“相似性”越大,所推出结论的可信度就

越高。反驳对方的类比推理,可以从这一点入手,把对方用来类比的两类事物的“相似性”否定掉,这样对方的论据就难以成立了。

例如,某大学张、李二位同学就“学知识是否应该要求立竿见影”的问题,进行了一场论辩,其中有这样一段:

张:学知识不应该要求立竿见影,知识被大脑接收后,还有一个分辨、整理、消化的过程,你不可能马上学会。就好比,今天我们吃下一块牛肉,没有必要要求明天一定在身上长出一块相应的肉来。

李:食物是有形的,知识是无形的。你吃进食物当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万万不能立竿见影,我们一生不知要吃多少肉,如果吃一块就长一块,后果不堪设想。但学知识却不同,人们把进修学习、继续教育叫“充电”,我们的大脑好比电灯,知识好比电源,电源对电灯的充电功能,肯定是立竿见影的!

张:这……

在这里,张同学以“吃牛肉”来类比“学知识”,二者之间缺乏“相似性”,违背了类比推理的基本要求,得出的结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李同学一眼识破了对方的破绽,予以驳斥,推翻了对方的类比推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的合理的类比推理,先破后立,思路明晰,辩驳十分有力。

总之,在论辩中,当我们遇到对方运用类比推理发动攻势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对此作出判断,抓住其破绽所在,运用以上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辩驳,往往可以取得论辩的胜利。

类比推理三大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三大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是国考的必考题型,主要测查的是报考者对词语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比较和分析能力。其题干和选项都以词语的形式呈现,字数少但时间也较短,所以考生的正确率不高。近两年来,难度也加大。因此,考生就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类比推理的解答技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类比推理解题的核心关键是找词项间的关系。上图所列三大技巧正是分析词项间关系的精髓所在。造句找关系,可以帮助考生准确快速地确定两个或多个词项之间的关系;横纵反复对比,可以帮助考生找到更加本质的关系,并排除迷惑选项。无论考试中出现什么样的新关系,都可以应付自如。 一、造句找关系 释义: 即利用语感对题干和选项给出的词组分别进行造句,通过句子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词项之间的关系。 适用条件: 所给的词项之间的关系往往并不明显,很难直接判断,此时可以通过造句,取得词项间的关系。 小贴士: 运用造句找关系,通常需要引入其他元素将其联系起来,从而发现其中的关系。 【例题1】(2013·国家) 风险:规避:损失 A.保险:购买:赔偿 B.老人:关爱:长寿 C.锻炼:加强:肥胖 D.军队:保卫:战争 【解析】 1.对题干词组造句: 规避风险可以避免损失。 2.对选项词组造句: A项:购买保险可以获得赔偿; B项:关爱老人可以使老人长寿;

C项:加强锻炼可以避免肥胖; D项:军队在战争中保卫国家。 只有C项关系与题干相同,故答案选C。 二、横看不行竖着看 释义: 当词项经过横向比较后仍得不出答案时,就要“竖着看”,纵向来查看题干与选项的关系。 适用条件: 有些题目的词项经过横向比较后,会发现选项中没有一项与题干词项的关系相符或不止一项与题干词项的关系相符,此时就要考虑纵向查看题干与选项的本质关系,以得出正确答案。 小贴士: 纵向对比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 ②感情色彩(褒义、贬义、积极、消极) ③属性(某种类型、对象功能) ④词义(近义词或反义词) ⑤词的构成(主谓、偏正、动宾结构,或连绵词、复合词等) ⑥其他特性 【例题2】(2013·国家) 柏油公路:阳光大道 A.蔚蓝行星:美丽地球 B.纳米涂料:超级墙漆 C.双峰骆驼:沙漠之舟 D.液晶屏幕:璀璨荧屏 【解析】 1.横着看 柏油公路和阳光大道都与道路有关,且柏油是铺设柏油公路的材料;B、D两项符合。 2.竖着看 前者指具体事物,而后者是抽象概念,排除B项。 故答案选D。 三、反复对比来排除 释义: 有些题目横着看了排除不了,竖着再看还是排除不了,这时就需要再横着看看还有什么别的细微差别,反复对比寻找更多相同属性,直到只有一个选项符合为止。 适用条件: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真题精析】 例1.2,5,8,11,14,( ) A.15 B.16 C.17 D.18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006·国考A类)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不单调,但相邻两项差值的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尝试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 例1.(2009·江西)160,80,40,20,( ) A.B.1 C.10 D.5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5,13,35,97,( ) A.214 B.275 C.312 D.33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数值为2的常数列,余数数列是J2-I:h为3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2009·福建)7,21,14,21,63,( ),63 A.35 B.42 C.40 D.5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8,8,12,24,60,( ) A.90 B.12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逐商法,做商后商值数列是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 【真题精析】 例1. -3,3,0,3,3,( ) A.6 B.7 C.8 D.9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1)单调关系不明显;(2)倍数关系不明显;(3)数字差别幅度不大。优先采用加和法。

类比推理三大考点之语法关系-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doc

本文0(介绍类比推理三大考点中的语法关系。语法关系主要包括主谓关系、谓宾关系、主宾关系和偏正结构,主要采取的是造句法解题,即采用造句的方式分析词语间的相对关系。 No.1 主谓关系 主语(名词)+谓语(动词/形容词)。 主语就是动作的执行者,谓语就是动作或主语所具有的特征。如:蝴蝶:飞舞。 【2018广州】记者:()与():剪裁 A.采访,裁缝 B.记录,园丁 C.新闻,衣服 D.摄像,模特 【解析】A。逐一代入选项。 A项:记者采访,裁缝剪裁,二者均为主谓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记者的主要工作是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可以说记者记录采访所了解的事实;园丁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栽培护理园内植物,可以说园丁修剪植物,与剪裁没有必然的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记者报道新闻,二者为主宾关系;剪裁衣服,二者为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记者的主要工作是采访报道,与摄像没有必然的关系;模特的主要工作是T台走秀,与剪裁没有必然的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No.2 主宾关系 主语(名词)+宾语(名词)。 主语指动作的发出者,宾语指动作的承受者,一般情况下均为名词。例:教师教导学生,教师为主语,教导是谓语,学生是宾语。 【2013安徽】军队:命令 A. 乐队:指挥 B. 游客:向导 C. 志愿者:号召 D. 学生:教导 【解析】A。利用语感造句子:军队(主语)服从命令(宾语),军队和命令属于主宾关系。 A项,乐队(主语)听从指挥(宾语),乐队和指挥属于主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可选; B项游客听从向导、C项志愿者响应号召、D项学生听从教导虽然所造句子与题干句式相同,但军队和乐队都只表示集合,而游客、志愿者、学生都既可以表示集合又可以表示个体,因此,A项与题干更接近,选A。 No.3 动宾关系 由动词和它所支配或涉及的对象组成,在考试中有时以倒置的形式(名词+动词)出现。如:销售:商品;公司:管理。 【2017重庆】雾霾对于()相当于害虫对于() A.天气农田 B.防范防治 C.污染作物 D.沙尘昆虫 【解析】B。逐一代入选项。A项:雾霾是一种污染,与天气无明显逻辑关系;害虫可以生活在农田中,二者为场所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 不一致,排除;B项:防范雾霾、防治害虫,二者为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雾霾是一种污染,二者是种属关系,害虫破坏作物,二者是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雾霾包含雾和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沙尘引起雾霾,二者是因果关系,害虫与昆虫是交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017国考】设计:发放:问卷 A.播放:快进:磁带 B.制定:执行:政策

行测解题技巧:16种关系秒杀类比推理

行测解题技巧:16种关系秒杀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的常考题型,难度相对来说不大,但是,要快速且准确地选出答案,也是不容易的。中政行测专家精心整理了类比推理中常见的16种常见关系,帮助考生快速掌握类比推理题的解题方法技巧。 一、外延关系 外延关系是指词项在外延上存在的同一、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 1、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指词项表述的是同一事物,指代的是同一个概念,外延完全相同,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例题】()对于U.K 相当于美国对于() A. 德国 P.R.C B. 中国 G.C C. 联合国 U.C D. 英国 U.S.A 【解析】U.K是英国的英文缩写,U.S.A是美国的英文缩写,对应词项的含义相同且后者是前者的英文缩写。故答案为D。 2、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是指词项分别属于同一“属”下的不同“种”,彼此之间互不相容、互相排斥,在外延上没有交集。根据词项的外延之和小于还是等于他们临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又可以分为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 ①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词项之间关系并列、互相排斥但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它们临近的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也就是词项属于同一个种属下众多种类中的几种。 【例题】黄色:红色:白色() A. 忧伤:高兴:愤怒 B. 女医生:男医生:医生 C.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 D. 左手:右手:举手 【解析】黄色、红色和白色关系并列、均属于颜色且只是颜色众多种类中的几种;A项忧伤、高兴和愤怒关系并列、均属于情绪且只是众多情绪表现中的几种;B项医生包含了女医生和男医生;C项中科学和非科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的理论来自非科学,非科学的理论经过证明研究有可能成为科学,而伪科学是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说成科学,如星占学,三者之间不存在并列关系;D

一、高考物理中的“八大”解题思想方法

第二部分应考技巧指导——超常发挥,决胜高考 一、高考物理中的“八大”解题思想方法 现如今,高考物理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其命题越加明显地渗透着对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的考查。在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物理习题浩如烟海,千变万化,我们若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思想,就如同在开启各式各样的“锁”时,找到了一把“多功能的钥匙”。 .估算法 半定量计算(估算)试题在近几年各地高考题中屡见不鲜,如2018年全国卷ⅡT15结合高空坠物情境估算冲击力。此类试题是对考生生活经验的考查,要求考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决,迅速获得合理的结果。 【针对训练】 1.高空坠物极其危险。设想一个苹果从某人头部正上方45 m 高的楼上由静止落下,苹果与人头部的作用时间约为 4.5×10-4s,则头部受到的平均冲击力约为() A.1×102 N B.1×103 N C.1×104 N D.1×105 N 解析苹果做自由落体运动,则h=1 2gt 2,苹果从静止下落到与人头部作用的全 程根据动量定理有mgt-FΔt=0-0,其中Δt=4.5×10-4s,取g=10 m/s2,一个苹果的质量m≈150 g=0.15 kg,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F=1×104 N,选项C正确。 答案 C 2.如图1所示,某中学生在做引体向上运动,从双臂伸直到肩部与单杠同高度算1次,若他在1分钟内完成了10次,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 m,g取10 m/s2,则他在1分钟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及相应的功率约为()

图1 A.200 J ,3 W B.2 000 J ,600 W C.2 000 J ,33 W D.4 000 J ,60 W 解析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 ,他做引体向上运动,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 m ,单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约为W 1=mgh =50×10×0.4 J =200 J , 1分钟内完成了10次,则1分钟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 =10W 1=2 000 J ,相应 的功率约为P =W t =2 00060 W =33 W ,选项C 正确。 答案 C 3.(2019·山东日照模拟)2018年3月22日,一架中国国际航空CA103客机,从天津飞抵香港途中遭遇鸟击,飞机头部被撞穿一个直径约一平方米的大洞,雷达罩受损,所幸客机及时安全着陆,无人受伤。若飞机的速度为700 m/s ,小鸟在空中的飞行速度非常小,小鸟的质量为0.4 kg 。小鸟与飞机的碰撞时间为2.5× 10-4 s ,则飞机受到小鸟对它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约为( ) A.104 N B.105 N C.106 N D.107 N 解析 鸟与飞机撞击时系统动量守恒,以飞机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于鸟的质量远小于飞机的质量,鸟的初速度远小于飞机的速度,故鸟的初动量远小于飞机的动量,可以忽略不计,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撞后鸟与飞机的速度相等,为v ≈700 m/s ,对小鸟,由动量定理得F - t =m v -0,解得飞机对小鸟的平均作用 力为F -=m v t =0.4×7002.5×10-4 N =1.12×106 N ,接近106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飞机受到小鸟对它的平均作用力约为106 N ,选项C 正确。 答案 C 4.(2019·重庆七校联考)2018年2月7日凌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 成功通

【优质】行测类比推理题快速解题的技巧-推荐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行测类比推理题快速解题的技巧 在参加公务员考试之前,考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一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有关知识,熟悉其各种题型和答题技巧,进行适量的强化训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行测类比推理题快速解题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行测类比推理题快速解题的方法 类比推理这类题目有个特点:看似简单但是特别容易出错,考生容易在两个答案中纠结然后误选错误答案,下面,就以几个例题来说明一下如何在类比推理中选择最优: 例1:汽车:汽油:奔跑 A 飞机:跑道:起飞 B 电灯:电流:发光 很多同学运用造句排除法给题干造句:汽车需要汽油才能奔跑,然后感觉AB两个选项都是符合这个句式的,所以会在这两个答案中纠结,这时候我们仔细的去分析会发现“汽油是的能量来源”而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B选项“电流是电灯的能量来源”,所以B是最优答案。 下面再举一些例题进行分析: 【例题1】帆布:帐篷:露营 A 黄金:戒指:婚戒 B 面粉:面包:充饥 C 轮胎:汽车:运输 D 琉璃:屏风:装饰 这道题四个选项都与题干比较相似,仔细分析题干可知,帆布可以是做帐篷的原材料,而轮胎是汽车的一部分不是原材料可以排除,当然题干也可以叫“帆布帐篷”构成一种偏正关系,而B选项面粉和面包不能构成此偏正关系可排除,最后分析题干得知帐篷的主要作用是露营,而A戒指的主要作用不是婚戒,婚戒只是戒指的一种,所以不满足题干这种关系,和题干这种关系全部相似的只有D选项,故答案选D。 【例题2】狐狸:狡猾:动物

行测考试:判断推理中类比推理常考题型的解题技巧

为了让考生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判断推理部分中的类比推理有一个正确合理的答题思路,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习题教育根据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招警考试、三支一扶考试、选调生考试等公职考试中的类比推理常考题型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类比推理题型分类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的类比推理是要求考生考生在选项中选出一个与所给词的关系最为贴近的选项,其中所给出的一对相关词中,其关系种类有很多,习题教育经过研究分析将其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因果关系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词语间原因与结果关系的分析和应用。因果关系,是指由某行为而发生某结果,前事实与后事实之间互有关联,后事实由前事实而生。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形式基本上分为:“一因一果、一果多因、一因多果”这三种,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区分。例如:成功∶努力,努力是成功的主要原因,努力是原因,成功是结果。 (二)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通常为同一类属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同时包括了对比关系、相邻关系等。例如:男人∶女人,老师∶学生,中子∶电子等。在这里,为了便于考生系统掌握,我们将考试当中常会出现的“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这种类型也归为并列关系,例如:桂圆∶龙眼,衮服∶礼服,红豆∶相思子等。 (三)对立关系 对立关系,我们也将其称为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例如:争斗∶和平,坚强∶软弱,光明∶黑暗等。 (四)属种与种属关系 与逻辑学当中的定义相同,我们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属种关系是指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对于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例如:“动物”与“脊椎动物”,“劳动者”与“农民”。种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这一对关系中,由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但脊椎动物不一定都是哺乳动物,这样,“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五)质同关系 质同关系,顾名思义是指两个词在本质属性和根本立场上完全相同的关系,例如:氧化铜∶三氧化二铁,两种物质都是化学分类中无机物中的盐类,本质相同。 (六)人与物的对应关系 在类比推理题型当中会出现多种与特定或相关人有关的物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特将此种类型归为一大类,这里的“物”包括:作品、学说、典故、身份、行为、环境、事件等。例如:司马迁∶《史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望梅止渴∶曹操,李白∶诗仙,警察∶搜捕,检察官∶检察院,运动员∶奥运会等。另外,还有物与物的对应关系,为了便于考生系统学习和掌握,我们也将其划为一类,这里的“物”是指事物、事件、环境等。例如:网球∶网球拍,火把节∶风俗,游轮∶海洋等。 (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关系。例如:电脑∶鼠标,封面∶书本,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等。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成分与成品的关系,是指某物品与其制成材料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其归为一类。例如:皮革∶皮鞋,树木∶竹筷,米酒∶粮食等。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数字推理八大解题方法 【真题精析】 例,5,8,11,14,( ) A.15 B.16 C.17 D.18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不明显,优先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006·国考A类)102,96,108,84,132,( ) A.36 B.64 C.70 D.72 [答案]A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不单调,但相邻两项差值的绝对值呈递增趋势,尝试采用逐差法。 差值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A。 【真题精析】 例1.(2009·江西)160,80,40,20,( ) A. B.1 C.10 D.5 [答案]C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常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C 【真题精析】 例1、2,5,13,35,97,( ) A.214 B.275 C.312 D.33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数值为2的常数列,余数数列是J2-I:h为3的等比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2009·福建)7,21,14,21,63,( ),63 A.35 B.42 C.40 D.56 [答案]B [解析]数列特征明显单调且倍数关系明显,优先采用逐商法。 商值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如图所示,因此,选B。 【真题精析】 例1. 8,8,12,24,60,( ) A.90 B.120 C.180 D.240 [答案]C [解析]逐商法,做商后商值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行测类比推理解题方法与技巧

行测类比推理解题方法与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解题方法与技巧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所作出的一种推断。类比推理题对技能性要求并非很高,但却是对人的思维清晰度、思维辨析能力等心理品质极有效的检测。所以,做这类试题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心理平静和思想明朗。总结出一些类比推理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题型概要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的一种推理能力,先给考生一对相关的词(词组),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词组)。 2008年国考和江苏等地出现了三项类比和括号形式的类比推理题: 例如:a:b:c相当于d :e :f或者a :?相当于c :?这一题型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与逻辑中的类比推理区别 ? 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它根

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的,且已知其中一个(类)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 类比推理的结构,可表示如下: 甲有属性a、b、c、d 乙有属性a、b、c 所以,乙有属性d 公务员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类比推理,追根溯源应该来自于逻辑学当中的类比推理,但在形式上很明显不同于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中公教育对此总结出两点不同。 第一,对象不同。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多是两对具有逻辑关系的词组。例如:“努力∶成功”对应“耕耘∶收获”;逻辑学中是指两个或两类对象,例如:“天空中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火花”做对比。 第二,要求不同。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要求考生通过对题干两个词的分析,在选项中寻找与其内在逻辑关系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词。如ab之间具有的逻辑关系,cd也具有,那么就选有cd的那个选项。逻辑学中则是要求从两类比较对象A与B中推理出,若A具有a、b、c、d属性,B具有a、b、c属性,则B具有d属性。 、 综上所述,类比推理这一题型,不同于逻辑学中的推理方法--类

行测判断推理-4【类比推理】解题技巧+练习题

行政能力测试第三部分推理判断第四章类比推理 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例如光波概念的提出者,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赫尔斯坦?惠更斯曾将光和声这两类现象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如直线传播、有反射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多,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第二,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是本质的,相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愈是相关的,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 题型分类及应试技巧 1.类比推理常见的四种现象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这种逻辑关系种类繁多,有时很难快速判断出是何种内在逻辑联系。但其中仍然有一定的脉络可寻,较常见的关系有因果、象征、出处、属种、并列、事物与作用、整体与部分等十多种。 由于类比推理涉及的逻辑关系比较多,要想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两组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越多,则据此推出的另一对相似词的可靠性越高两组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意味着两组对象在类与类的关系中就越接近,因此就越能排除迷惑项,类推出的结论也就越可能符合题干部分词语要考查的逻辑关系。如果两组类比对象之间没有足够的共同属性,比较起来就可能不伦不类,即由两个已知词的逻辑关系推出的另一组具有相同逻辑关系的两个词,就很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 [例题讲解]XX∶金陵 A. XX∶春城 B. XX∶穗 C. XX∶晋 D. ∶蓟 考霸解析:本题中,从题干部分很明显可以得出两个词之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的逻辑关系,但仅有此关系无法在备选项中选出答案,因为A、B、D都符合要求。再仔细分析题干部分可以发现金陵是XX历史上有过的名称,两组对象的共有属性是本质方面的,并且这种共同本质属性越多,那么得到的结论正确率就越高。 [例题讲解]金刚石∶石墨 A. 氧气∶氮气 B. 生石灰∶熟石灰 C. 红磷∶白磷 D. 二氧化碳∶干冰 考霸解析:本题中,题干部分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构成元素,虽然物理形态不同,但是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它们是同素异形体。在选项部分,最具迷惑性的选项就是D项二氧化碳和干冰,它们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但它们不是同素异形体,后者仅指单质,不包括化合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应当是C项红磷与白磷,它们也是同素异形体。所以,在做类比推理试题时,一定要寻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的本质属性。 3.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与推出的一对词语间的联系越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还取行类比,从而得出荒谬结论的推理方式。 [例题讲解]工匠∶钟表 A. 飞鸟∶飞机 B. 上帝∶世界 C. 建筑工人∶楼房 D. 蜜蜂∶蜂巢 中世纪时,在基督教神学中,有的神学家就认为:钟表是有一定构造、规律的,是由人制造出来的,有其制造者,类推出上帝创造了世界,原因是世界也有一定构造的,有规律的,所以世界也必然有一个创造者,他就是上帝,从逻辑关系上分析,这就是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而D项错在,蜜蜂建造蜂巢是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其没有计划性、目的性。本题正确选项应当是C。

事业单位考试类比推理解题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类比推理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属于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的常考题型,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类题目,但是总有一些同学对这类题目头疼不已,错误率居高不下。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同学没有抓住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点,容易被题目的表面信息所迷惑,才会出现错误。 类比推理的题目需要找到题干词项之间的关系,并依据此关系找到一组关系相同的选项。所以,能否准确判断词项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很多同学对于题干词项关系的把握过于“想当然”,总觉得这个关系也可以,甚至会出现绞尽脑汁为自己所认为的正确 选项找理由的情况。真正的考试题目中是不会考察过于奇怪的关系的,所以我们做题时一定要从生活最普遍的情况出发,找到最合理的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那么,在遇到迷惑性比较大的选项时,如何进行辨别并做出正确选择呢?这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先内容后形式 所谓先内容后形式是指应从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内容等方面寻找关系,而不是只是看词语构成形式如字数、词形等方面,特别是一些看起来长得很像的选项,反而很可能就是出题人专门设置的迷惑项,做题时一定要小心。 例题1:井底之蛙:蛙 A.鼠目寸光:鼠 B.守株待兔:兔 C.虎口拔牙:虎 D.马到成功:马 解析:很多同学看到这一题,完全没有考虑就选了B选项,认为B选项和题干词语中都带有一个动物,而且表示动物的字都是第四个字。但是这正是出题人设置的“陷阱”,正 如前面所说,不能只看词语构成形式来判断关系,这一题需要仔细分析题干词语内容含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关系。结合言语知识我们可以发现“井底之蛙”这个词是在描述“蛙 ”,而“鼠目寸光”这个词也是在描述“鼠”,而且这两个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人,所以 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二、对比排除选项 如果能够确定题干词项关系,但是发现有两个选项都符合这一关系,这时候需要对选项进行细致对比确定最优,在对比的时候,词性、同属一类是很常用的角度,但是需要明确,一定是在判断完题干词项关系之后再考虑词性问题,而不能上来就依据词性选择答案。 例题2:冬天:寒冷:羽绒服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七:逆向思维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逆向思维法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几道物理题的解法分析,阐述逆向思维解题方法的几种应用: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三、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说来就是“倒过来想一想”。这种方法用于解物理题,特别是某些难题,很有好处。下面通过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几道题的解法分析,谈谈逆向思维解题法的应用的几种情况。 一、 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 解题程序,一般是从已知到未知,一步步求解,通常称为正向思维。但有些题目反过来思考,从未知到已知逐步推理,反而方便些。 例1.如图1所示, 图1 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由双线圈ab 和cd (匝数都为n 1)、ef 和gh (匝数都为n 2)组成。用I 1和U 1表示输入电流和电压,用I 2和U 2表示输出电流和电压。在下列四种接法中,符合关系1 2212121,n n I I n n U U ==的有: (A )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入端。 (B )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入端。 (C )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出端。 (D )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出端。 析与解:一般的选择题,是从题干所给的已知条件去求解,解出结果与选项比较,哪个正确选哪个。但本题我们不能根据两个公式去求解法,而只能逐一选项讨论哪种解法能得出题干给出的公式。 对(A ),初级ab 和cd 两线圈串联,总匝数为2 n 1,次级ef 和gh 两线圈亦串联,总

最新类比推理解题技巧及练习

十四类典型例题解析 基本解题步骤: 1?首先搞清题干所给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 2?注意各种关系之间的细微差别。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各样的(在下面将有所叙述),其中有些关系是非常相近的,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别。例如,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有些考生常常分辨不清。另外,一般来说,关系都是有顺序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不可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参 见例题中“整体与其构成部分”)。 3?看完全题再答题。不少考生认为类比推理题比较简单,往往题目还没有看完,就匆忙选择答案,这是不可取的(参见例题中“同一类属性的两个相互并列的概念部分”)。 典型例题解析: 考生在做此种题目时,应该首先搞清题干所给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工具与作用关系、工作与作用对象关系、物体与其运动空间关系、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等等。 1?原因与结果 【例题】努 成功 力: 正确选项为()° A.生根:发芽 B.耕耘:收获 C.城市:乡村 D.原告:被告 解析:答案为B。该题题干中的两个词具有某种条件(或因果)关系,即只有努力才能成功或者说努力是 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弄清了这一关系,就很容易找出正确答案。 2?工具与作用 【例题】汽车:运输 正确选项为()。 A. 鱼网:编织 B.编织:鱼网 C.捕鱼:鱼网 D.鱼网:捕鱼 解析:答案为D。鱼网的作用是捕鱼。“编织”与“鱼网”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工具与作用”的关系。 3?物体与其运动空间 【例题】轮船:海洋 正确选项为()。

A. 飞机:海洋 B.海洋:鲸鱼 C?海鸥:天空 D.河流:芦苇 解析:答案为C。轮船航行于海洋之上是物体与其运动空间的关系,选项只有海鸥和天空是物体与其运动空间的关系,故选C。 4. 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 【例题】山野:猎手 正确选项为()。 A. 生猪:工厂 B.教室:学生 C.农民:阡陌 D.野兽:旷野 解析:答案为B。山野和猎手是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的关系,选项只有教室与学生是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的关系,故选B。 5. 整体与其构成部分 【例题】水果:苹果 正确选项为()。 A. 香梨:黄梨 B.树木:树枝 C.家具:桌子 D.天山:高山 解析:该题题干中“水果:苹果”两个词之间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答案为选项之间的关 C。选项B的两个词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选项D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6. 同一类属性的两个相互并列的概念 【例题】绿豆:豌豆 正确选项为()。 A. 家具:灯具 B.猴子:树木 C.鲨鱼:鲸鱼 D.香瓜:西瓜 解析:答案为D。对于此题,考生常常是看到哪里就选到哪里,尤其是选项C,其中的鲸鱼其实不是鱼,而 是哺乳动物。 7. 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称谓 【例题】芙蕖:荷花 正确选项为()。

行测:类比推理解题方法与技巧之逻辑关系

行测:类比推理解题方法与技巧之逻辑关系 一、题型概要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的一种推理能力,先给考生一对相关的词(词组),然后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词组)。它包括两项式、三项式和括号式。 1、两项式 水果:桃子 A.树根:树叶 B.草原:羊群 C.山谷:沼泽 D.书籍:绝本 2、三项式 狡猾:残忍:性情 A .果断:乖张:行为 B.知识:学问:内涵 C.公关:广告:公司 D.生:死:人生 3、括号式 ( ) 对于效益相当于经营对于 ( ) A.投入,利润 B.成本,税收 C.生产,规划 D.资本,管理 二、与逻辑中的类比推理区别 逻辑学中的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它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的,且

已知其中一个(类)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 三、类比推理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常见的逻辑关系 其实类比推理常见的逻辑关系主要有纯逻辑方面的和常识方面的。 (1)包含关系(属种关系) 比如: ①自然灾害:台风 A.生物:骆驼 B.省会城市:广州 C.网球:比赛 D.重工业:采煤业 答案D。中公解析:台风是自然灾害的一种,采煤业是重工业的一种。 ②宗教:基督教:新教 A.国家:民族:区域 B.政府:机关:机构 C.心灵:心情:亲情 D.水果:苹果:红富士 答案D。中公解析:“宗教”、“基督教”和“新教”的关系是:“基督教”是“宗教”的一种,“新教”是“基督教”的一种,三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选项中符合这种关系的只有D,故本题选D。 (2)交叉关系 比如: 运动员:大学生 A.植物:种植 B.专家:青年 C.四季:春天 D.纸张:书法

2016年行测答题技巧:高分拿下类比推理题

2016年行测答题技巧:高分拿下类比推理题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考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特意准备了2016年事业单位行测答题技巧《高分拿下类比推理题》,助力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行测考试。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类比推理是必考的一类题型。见过此类题目的考生都知道,此类题目有着文字量少非常鲜明的特点,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做,甚至有人认为,此部分就是“送分题”,高分唾手可得,这就导致有些考生“轻视”这部分的内容,做题时掉以轻心。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进入类比推理如何拿高分的思考。 例题1:尝试:成功 A.奋斗:目标 B.动力:创造 C.劝说:接受 D.改革:进步 正确答案:D 本题看似简单,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做错,很多考生拿到题目后可能都会觉得A项也可以选,因为“奋斗会实现目标”,造句句式跟题干的是完全匹配的,所以A项是一个迷惑性较强的选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细致分析,如果考生对常考点有所了解,必然会注意到这些词语的词性,从词性上进一步分析,你会发现,题干中的“成功”和D选项中的“进步”都是可以作动词用的,而A项中的“目标”一词就不可以。 例题2:植物:授粉:结果 A.米酒:发酵:保鲜 B.绿茶:采摘:加工 C.灯丝:导电:发光 D.石油:加热:沉积 正确答案:C 在这个题目中也存在迷惑性选项,即B项,有的考生可能认为“绿茶采摘后可以加工”也符合上述句式,于是觉得无从选择。按照上面的思路,我们需要寻找哪个选项与题干具有更多相同的属性从而选择出最优的答案,B项中绿茶是被加工,这不同于题干和C项的性质,故排除B。 做完两道题,我们可以体会到,类比推理部分有些题目的考察是非常细致的,越来越多的题目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需要考生紧扣常考的三大关系,尤其是逻辑关系和言语关系,这

小学数学的八大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 目录 一、逆向思维方法 二、对应思维方法 三、假设思维方法 四、转化思维方法 五、消元思维方法 六、发散思维方法 七、联想思维方法 八、量不变思维方法

一、逆向思维方法 小学教材中的题目,多数是按照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顺向思维的。逆向思维是不依据题目内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从反方向(或从结果)出发而进行逆转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是训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思维形式上的一对矛盾,正确地进行逆向思维,对开拓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促进思维的灵活性,都会收到积极的效果, 解:这是一道典型的“还原法”问题,如果用顺向思维的方法,将难以解答。正确的解题思路就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最后的结果出发,一步步地向前逆推,在逆向推理的过程中,对原来题目的算法进行逆向运算,即: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除变乘。 列式计算为: 此题如果按照顺向思维来考虑,要根据归一的思路,先找出磨1吨面粉

序是一致的。 如果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形成另外两种解法: ①不着眼于先求1吨面粉需要多少吨小麦,而着眼于1吨小麦可磨多少 列式计算为: 由此,可得出下列算式: 答:(同上) 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遇到问题可以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在开拓思路的同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对应思维方法 对应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也是现代数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应思维包含一般对应和量率对应等内容,一般对应是从一一对应开始的。 例1 小红有7个三角,小明有5个三角,小红比小明多几个三角? 这里的虚线表示的就是一一对应,即:同样多的5个三角,而没有虚线的2个,正是小红比小明多的三角。 一般对应随着知识的扩展,也表现在以下的问题上。 这是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要求出每小时生产化肥多少吨,必须先求出上、下午共生产化肥多少吨以及上、下午共工作多少小时。这里的共生产化肥的吨数与共工作的小时数是相对应的,否则求出的结果就不是题目中所要求的解。 在简单应用题中,培养与建立对应思维,这是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基础。这是因为在较复杂的应用题里,间接条件较多,在推导过程中,利用对应思维所求出的数,虽然不一定是题目的最后结果,但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这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这种思维突出地表现在实际数量与分率(或倍数)的对应关系上,正确的解题方法的形成,就建立在清晰、明确的量率对应的基础上。 这是一道“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题中只有20本这唯一具体的

公务员考试之类比推理答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之类比推理答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题目共计30道,其中类比推理题型8道,包括逻辑类比推理和常识类比推理,逻辑类比推理包括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类比推理,近几年题目中,三元类比推理和常识类比推理日益凸显。 类比推理题目的万能方法就是排除法,考生脑中需要运用排除的思维方式使答案脱颖而出。类比推理题目逻辑类,考生需要了解类比推理的逻辑关系:全一关系、并列关系、条件关系、对应关系等,通过逻辑关系排除选项;其次考生通过词性等关系排除干扰选项。类比推理常识类,考生需要了解相应的常识才可将答案选中,此类题目需要多积累。 【例1】言而有信:言而无信:承诺 A 童叟无欺、明码实价、交易 B心满意足、贪心不足、满意 C言之凿凿、口说无凭、证据 D 文思泉涌、搜索枯肠、知识 【答案】C 【解析】本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语义的考察。题干中言而有信和言而无信是一对反义词,并且言而有信意思是履行承诺,言而无信意思是没有履行承诺; 同理,C选项中,言之凿凿和口说无凭是一对反义词,言之凿凿表示有证据,口说无凭表示没有证据,所以,与题干逻辑关系最贴切。A选项中童叟无欺和明码实价是近义词,首先排除;B选项中心满意

足和贪心不足虽是一对反义词,但二者都表示满足,故不选;D选项中文思泉涌和搜索枯肠是一对反义词,但是二者分别表示写文章时思路丰富和思路贫乏,故不选。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例2】林冲∶水浒 A.范进∶官场现形记 B.贾宝玉∶红楼梦 C.闰土∶祝福 D.吴承恩∶西游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对应关系,作品人物与对应作品之间的关系。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之一。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人物之一。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角色之一,排除。闰土是鲁迅的《故乡》中的人物之一,排除。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中的角色,而是作者,所以排除。 类比推理题目难度不大,但要求考生在做题过程中要细心,仔细观察逻辑推理中的词与词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同时在平时要注意常识的积累,更好的将这8道题目抓住。华图教育预祝大家成功。

数字推理:八大类数列及变式总结

数字推理:八大类数列及变式总结

数字推理:八大类数列及变式总结 数字推理的题目通常状况下是给出一个数列,但整个数列中缺少一个项,要求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项之间的关系,判断其中的规律。 解题关键: 1、培养数字、数列敏感度是应对数字推理的关键。 2、熟练掌握各类基本数列。 3、熟练掌握八大类数列,并深刻理解“变式”的概念。 4、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自己总结,再练习。 下面是八大类数列及变式概念。例题是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概念,掌握概念。虽然这些理论概念是从教材里得到,但是希望能帮助那些没有买到教材,那些只做大量习题而不总结的朋友。最后跟大家说,做再多的题,没有总结,那样是不行的。只有多做题,多总结,然后把别人的理论转化成自己的理论,那样做任何的题目都不怕了。 一、简单数列 自然数列:1,2,3,4,5,6,7,…… 奇数列:1,3,5,7,9,…… 偶数列:2,4,6,8,10,…… 自然数平方数列:1,4,9,16,25,36,…… 自然数立方数列:1,8,27,64,125,216,…… 等差数列:1,6,11,16,21,26,……

等比数列:1,3,9,27,81,243,…… 二、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形成一个常数数列。 例题:12,17,22,27,(),37 解析:17-12=5,22-17=5,…… 2,二级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形成一个新的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例题1:9,13,18,24,31,() 解析:13-9=4,18-13=5,24-18=6,31-24=7,…… 例题2.:66,83,102,123,() 解析:83-66=17,102-83=19,123-102=21,…… 3,二级等差数列变化: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形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可能是自然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或者与加减“1”、“2”的形式有关。 例题1:0,1,4,13,40,() 解析:1-0=1,4-1=3,13-4=9,40-13=27,……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例题2:20,22,25,30,37,() 解析:22-20=2,25-22=3,30-25=5,37-30=7,…….二级为质数列 4,三级等差数列及变化: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形成一个新的数列,再在这个新的数列中,后一项减去前一项形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可能是自然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或者与加减“1”、“2”的形式有关。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陈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陈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 解题技巧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逻辑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A判断:全称判断,所有s都是p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 E判断:全称否定,所有s都不是p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I判断:特称肯定,有些s是p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O判断:特称否定,有些s不是p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 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 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 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 3ASPOSPSPISP .命题(所有是)与命题(有的不是),正命题(所有不是)与命题(有的是)之间的关系,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