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二)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三)学时

建议课程实施课时为76 标准学时。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对应模具制造岗位、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岗位、机械制造岗位、夹具设计岗位、产品质量检测员岗位、产品销售和售后技术员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要求,讲授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技能知识。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形成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相关课程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加工设备》、《公差与技术测量》和《机械零件》。

后续课程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工艺》、《现代制造技术概论》。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本课程以真实模具产品生产任务、生产实际产品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掌握各种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专业素养。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除了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模具制造方法,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专业知识以外,通过课内实训、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礼仪习惯及工作素养以及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加工等毛坯成型加工的工艺过程;

(2)掌握工件加工方法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规程的制定;

(3)掌握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

(4)掌握机械制造精度、表面质量的分析方法;

(5)掌握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2. 能力目标

(1)能掌握各种机床的操作方法和毛坯加工方法

(2)会编制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

(3)会分析产品的制造精度、表面质量

(4)能对机床进行装配方法进行选择

(5)会查阅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图册。

3. 素质目标

(1)具有不怕吃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

(2)能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执行工作规范的工作习惯,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

(3)具备生产质量意识、生产效率意识和生产成本意识;

(4)具备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6)具有目标追求毅力。(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7)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生活心态。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是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体思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针对现时企业冲压模具生产制造技术人员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等要求进行深入分析,确立具有职业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企业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合理地设计出教学方法,并依据职业教育学相关原理,参照职业技术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教学条件,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载体,进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