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6“泛舟能源海洋”单元二的教学内容,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获取能量,征服自然的必要手段。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形式,了解燃烧的现象对充分利用能源、控制有害燃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本专题的学习对前面专题中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的知识给予了必要的提高和补充。因而本专题的学习,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还使教学内容具有阶段性和相对完整性,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初三学生对化学的了解仍处在初级阶段,熟悉的少,待认识的多,学生在探问或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中,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往往过多地依赖感性直观材料,具有较明显的依赖性。所以教学中在传授新知识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得出并证明结论,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事物的本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设计思路:

在设计课程时,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1、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介绍灭火的安全常识。

方法和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通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相互的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逐步树立研究自然科学必须要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并借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和归纳的能力。难点是对可燃物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理解。

3、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边讲边实验,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综合性教学法。根据化学教材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由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边观察、边讨论,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主动的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学法指导:

本节课学生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景,并引导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化学的倾向,摆脱了“验证”的束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主动体验了,教师让出了更多地思维空间给学生,从而能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和交流过程中养成了科学态度,获得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做到了既“用科学”,又“做科学”,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转变,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①导入:截取电影“紧急迫降”片段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导入本课。观看、思考、分析、

质疑。

受到强烈的视觉冲

击,引起足够的刺激。

激情引趣,引入新课。

体现生活中有化学,化学

中有生活。

②生活启示:

1、关于燃烧和灭火你已经了解什么?

2、通过观察和思考,你认为生活中哪些现象可能与燃烧和灭火有关?

3、鉴于以上你所知的知识,那么关于燃烧和灭火你打算还想知道什么?计划通过什么学习方式获得呢?(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思考,找寻

学生的最近教学发展

区,进行有效教学。

学生思考,探问,分

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

题进行探究活动。

创建生成的课堂;

学生自由谈论,引起学生

的怀疑、联想、假设、争

论,这时给予恰当的点

拨,引导,让学生充分发

表意见,使学生获得的知

识就会更加全面,同时其

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

品质,预计也会得到相应

提高。

③合作与探究:(总结实验对你的启示)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组或多组实验来探究燃烧和灭火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④〈教师演示实验1〉

取两根火柴同时点燃,一根火柴头向上,一根火柴头向下,同时燃烧。观察实验现象,有何启示? 〈演示实验2〉

探究为什么手帕烧不坏,探究红磷和白磷燃烧条件,通过追问学生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

案,进行科学探究实

验,分析实验现象,

总结归纳燃烧的条

件,和灭火原理的思

路和基本方法。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有何

启示? 探究为什么手帕

烧不坏,探究红磷和白磷

的燃烧条件,学生思考以

上实验对自己有什么启

示?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

从多种途径寻找问题的

答案。教师注意以思维为

动手实际操作进行探索

性的学习和实验,主动地

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能

力。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使学

生可以从多种途径寻找

问题的答案。

教师注意以思维为主

线,引导学生进行自

主性、探究性学习活

动,并注意引导学生

学会观察并描述实验

现象以及在实验中的

发现及感悟。尽量使

师生合作使知识得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意在发挥学生的

主体性,体现师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进行类比迁移,

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都得到提高。创造性地利用了教材中设置的探究活

动,思路清晰,对比明显,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教学

中,我创设了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与积极性;并设置了课后到室外亲身实践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的开放

性的题目,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逐渐让孩子明白生活的智慧大概

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在这堂课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

些不足。我认为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课堂语言还需要进一步简练,

如使问题点拨恰到好处等。

:作者简介:

陈延军中教一级、市级骨干教师,经过这些年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教育教学成绩主要有:

1、1998、1999、200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先进教师,记大功。

2、2002年国家级赛课一等奖第一名。

3、2001年黑龙江省首届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4、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国家化学实验创新科研成果一等奖。

5、参与编写国家级统编教材(综合实践课)部分内容《当中毒事件发生的时候》

6、辅导的学生陈子天获国家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国家冬令营集训。

7、黑龙江省优秀命题员、审题员。

【点评】

本节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将在日常生活中对燃烧知识的支离破碎的朦胧认识进一步规范和科学化,并且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了学以致用。总的说来,陈老师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是一堂成功的课例。

他的教学过程突出表现了如下的两个特点:

第一,紧紧围绕课本所提供的探究实验展开探索,突出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显然,教材中所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是学生探索燃烧条件的有力依据,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较好的利用了本实验,采用了把实验合理分解,各个击破的教学思路,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充分运用对比、联想、设疑、诱思等具体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实验过程,步骤清晰,目的明确,条理分明,使燃烧条件的得出顺其自然。

第二,整个教学过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有机相融。陈老师借助学生原有对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基础,借助学生的生活经历,把对新知识的探求合理穿插融合其中,使学生真正体验了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拉近了化学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这也符合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最后,我想引用陈老师经常说过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评课,“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追求的答案,虽然不是一种最容易的学习方法,但却是回报最丰厚的学习方法,它能发展学生追求创造性方法的本能和好奇心。

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王晶

2021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乐高教育以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然的爱好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布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往探究知识的奥秘。以下是 ___精心的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乐高活动:灵活的小车 执教者朱翔 活动目标: 1、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概念,拼搭能灵活转弯的小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改造小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乐高一盒,搭建好的小车,马路路线图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开小汽车形式入场,开到指定位置)“到站啦!我们找个位置站站好” “刚刚我们玩了开小车的游戏,正好前两天,我们也用乐高玩具也搭建了一辆小汽车呢,看,我们面前有一条宽宽的马路。让我们拿起小车,来玩一玩吧” (放音乐《小汽车》)(事先交代不同方向的小朋友往哪个方向开)(玩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 “把小车放在这里,请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吧”(幼儿在垫子上做好) 刚在我们玩得真开心,不过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啊?---撞车了,太挤了 很多小朋友的车挤在了一起,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我们发现两车要相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某某小朋友你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不能避让开,提出要求,车轮不能离开地面。) “小车只能往前走,不能拐弯”“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小车拐弯吗?” 二、出示小车,引入方向盘和操纵杆的概念 “我这有一辆车,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转动 “在这个小车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想不想知道?”---想 “我们来看一看”(视频) “看明白没有?你们说说看”----方向盘转动,带动操纵杆车轮转动 “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是什么连接的”---轴“这根轴就是操纵杆。” “这就是小车能够拐弯的秘密,老师的小车就是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当我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就跟着。。。” 三、展示PPT分解图

燃烧和灭火学案

初三化学科新授学案 课题:燃烧和灭火 学科化学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年月日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光发热就是燃烧 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C、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 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成语中,体现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灭火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火上浇油 C、釜底抽薪 D、钻木取火 4、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C、散热的速率快 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能力提升】 5、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湖北省武汉市为明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导学案(无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原理 2.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道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重点、难点】 1.灭火的原理及常用的灭火方法 2.知道发生爆炸的原因及预防爆炸的措施。 【知识回顾】 1.通常所说的燃烧,指______与_______所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使温度降到___________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内容一】 灭火的原理: 实验1、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分析: 第一支蜡烛 第二支蜡烛 第三支蜡烛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2:灭火器原理 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吹出_________,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点,除用来扑灭一般火以外,还可以用来扑灭____________________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加压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压缩在小刚瓶中,灭火时将其喷出,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灭火时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用来扑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原理:产生的__________喷射到燃料表面,_________层析出的________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___________,使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达到灭火的目的。 【内容二】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021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word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2.知道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自主预习案 1.常用的灭火器有、、; ①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可用,该灭火器使用时需注意。 ②扑灭油、气、电器引起的失火可用。 ③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可用。 该灭火器使用时需注意。 2.可燃物在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极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使气体体积迅速而引起。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2.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热并产生氧气,极易引起火灾,存放改物质的容器应该贴上标志; 3.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其中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5.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6.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7.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乐高教学设计

教会小朋友认识建筑房子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南实验小学林水祺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燃烧与灭火学案

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的概念;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 通过活动与探究,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通过对燃烧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学习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活动方案】: 创设情景,:观看视屏和图片:火灾、火的使用等 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 为了更好了解和使用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活动一:认识燃烧 回忆我们观察过得硫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归纳燃烧的特征: 反应中的硫磺、木炭、蜡烛都具有性,叫做物,这三个反应有相同的现象,这三个反应都属于反应。 归纳得出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跟发生的一种 的剧烈的反应。 活动二:1.小组合作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提出问题】: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①没有不能燃烧; ②没有不能燃烧; ③温度没有达到不能燃烧; 【查阅资料】:可燃物持续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的物理性质,木材的着火点约250℃,煤的着火点约700℃. 【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酒精(火焰温度400-500 ℃)、水、蜡烛(2支)、木条(着火点约200℃)、小煤块(着火点约700℃)、玻璃棒(2根)、打火机、烧杯、镊子。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火焰上,观察是否燃烧酒精, 水。 燃烧需 要 。 2. 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 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烧杯罩住的蜡烛, 另外一支蜡烛。燃烧需要 。 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小煤块,在酒精灯上点燃小木条很快, 木煤块很长时间。 燃烧时温度需 要达到。 通过探究,你认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燃烧条件的应用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是240℃,根据老师演示的实验现象,应用燃烧条件解释三块磷的不同现象?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吹氧气,白磷是否燃烧? 合作交流: 1.试管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 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必须具备什么 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发现:通过以上实验,想一想:燃烧这三个条件有怎 样的关系? 关系右图 三个条件,, 活动三:1.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现有一支燃着的蜡烛,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把它熄灭

湖北省武汉市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原理 2.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范爆炸的必要措施 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道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重点、难点】 1.灭火的原理及常用的灭火方法 2.知道发生爆炸的原因及预防爆炸的措施。 【知识回顾】 1.通常所说的燃烧,指______与_______所发生的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_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使温度降到___________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内容一】 灭火的原理: 实验1、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分析: 第一支蜡烛 第二支蜡烛 第三支蜡烛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2:灭火器原理 干粉灭火器:灭火原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吹出_________,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点,除用来扑灭一般火以外,还可以用来扑灭____________________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加压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压缩在小刚瓶中,灭火时将其喷出,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灭火时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用来扑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原理:产生的__________喷射到燃料表面,_________层析出的________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___________,使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达到灭火的目的。 【内容二】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互动课堂设疑定纲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事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到的现象炭的燃烧硫的燃烧磷的燃烧铁的燃烧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解疑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究主题一燃烧的条件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改进实验的优点:

。 探究主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4、合作探究:(灭火)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1. 2. 3. 4. 实验结论: ① ; ② ; ③ 。 探究主题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灭火器适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探究主题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自我展示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A移去可燃物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B隔绝氧气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 ----《程序与程序设计》之旋转木马

马,调试程序,不断优 化。 学生分组活动和电机结构;常用测量工具准备。 Contemplate (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实践活动的成果) 思考与分析 通过让学生上台来讲解和演示所设计的机器人旋转木马,让学生自己反思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程序控制结构的理解;通过采取老师和同学提问,小组成员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科学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及 环境师:同学们,布置给大家的任务都完成 了没有? 老师展示ppt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各个小组按照ppt 上面所列的问题,准备5分钟的发言, 待会儿依次上台来,讲解你们所设计的 系统,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老师给予掌声鼓励。 在学生演示完后,针对演示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问题,老师进行提问。 在所有的小组完成了讲解和演示之后, 老师要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 得非常出色! 生:都完成了! 学生分小组,依次上台 讲解,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其他 小组同学给予掌声鼓 励。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回 答老师的疑问。 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答 疑 学生鼓掌 通过设置小组 成员上台讲解 和演示的活动, 让学生进行充 分的反思和总 结。 通过设置老师 提问和学生提 问的环节,让师 生之间、生生之 间进行思维的 碰撞,进一步促 进学生的反思。 老师通过在课 堂上肯定学生 的表现,进一步 激发学生课后 自主开展学习 的热情。 学生通过填写 课堂评价表,完 成对自己,以及 组员的评价,对 整堂课的表现 进行量化评价。 制作好 ppt课 件 演示的 同学和 其他小 组同学 都围在 旋转木 马两 旁,营 造一个 良好的 互动氛 围。 提前设 计好学 生的量 化评价 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互动课堂 设疑定纲 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事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到的现象 炭的燃烧 硫的燃烧 磷的燃烧 铁的燃烧 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 解疑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探究主题一燃烧的条件 【阅读】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

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改进实验的优点:。 探究主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合作探究:(灭火) 【阅读】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 实验结论:①;②;③。 探究主题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 【阅读】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 探究主题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阅读】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2) 自我展示 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A移去可燃物 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B隔绝氧气 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砍掉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4、常见的灭火器有哪些,分别使用哪些范围? 5、什么是爆炸,爆炸属于化学变化吗? 6、怎样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 全能训练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导学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第 1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课题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学习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树立防火的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 重点 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 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导管、烧杯、试管、铜片、酒精灯、火柴等。 课前 预习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 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新课导入 [导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 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燃 烧的现象。[提问]你能从燃烧的事例和现象中找出燃烧共同的特征并试着给燃 烧下一个定义吗?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更广义的燃烧指的是所 有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 学反应。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可以在二氧化 碳气体中燃烧等。

燃烧与灭火学案提纲

学案提纲 第六单元燃料及燃烧 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1、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通过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3、了解一氧化碳的中毒原理和预防方法。 [重难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 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量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火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食物。 二、学生交流、总结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能例举出你所知道的燃烧现象吗? 1. _________________ 2. 3. _________________ 4. 5. …… 总结:燃烧是的化学反应。 三、结合生活经验猜测发生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1. _________________ 2. 3. ______ 四、实验探究、总结物质燃烧的条件 探究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观察燃烧情况探究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倒扣烧杯罩住,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3:同时点燃一支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看哪个易燃烧,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物质燃烧的条件:1. _________________ __ , 2. _________________ __ , 3. _________________ __ 。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五、活动天地:促进燃烧的方法 你能对下列现象做出解释吗?由此你能总结出采取哪些方法能促进可燃物的完全燃烧?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吹入空气。 4.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火 星四射,剧烈燃烧。 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1. _________________ __ , 2. ______________ ___ 。 六、多识一点:一氧化碳的中毒及预防 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在氧气供给充分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若氧气供给不足,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碳与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时,因空气不足会产生一氧化碳。另外,煤气泄露或燃料气体的不完全燃烧等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当它随呼吸进入人体血液后,会使人中毒. 展示一氧化碳中毒的视频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______________ 确保安全。 七、展示图片 火从天使变成恶魔,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无情地扼杀生命,肆虐地摧毁文明。 实验探究与思考:“熄灭燃烧的蜡烛的方法” 利用所给仪器用品,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熄灭燃烧的蜡烛呢?(烧杯、胶头滴管、水、石棉网、沙子、剪刀、等)并思考你所采用的方法,应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7.1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概念。 2、能说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能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28至129页内容注意用笔画出关键词,边划边记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7-1,思考交流第129页上部的“讨论”并填写下列空白:(要求:组内交流讨论3分钟;分工展示,4号同学负责实验现象展示,3号2号同学依次负责分析现象,1号同学总结结论) (1)铜片上的白磷,红磷,说明燃 烧需要; (2)铜片上的白磷,热水中的白磷, 说明燃烧还需要; (3)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说明燃烧 需要。 总结:燃烧的条件:。 反思与交流: 1、白磷要保存在水中为什么:。 2、热水的作用:。 3、实验存在的问题:。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29页下部的讨论及130页上部的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学友展示学师补充) 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其中的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使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或者隔绝③或者降温至以下。

2、讨论交流:教材129页下部的“讨论”(要求:组内交流讨论2分钟;分工展示,4号同学先展示,3号2号同学依次补充) 讨论: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三、请在下面空白处总结出本课内容? 要求: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讨论,最后针对问题释疑。 1、(2015河北)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 2、(2013河北)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的燃烧条 件。 (2)熄灭A处火焰,可采用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 可):。 3、(2020河北)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 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2、知道促进燃烧常用的方法及意义。 3、树立“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化学理念。 4、学会处理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及火场逃生的一些常识性方法。 【学习重点】: 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促进燃烧的方法和意义。 3、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及火场逃生的一些常识性方法。 4、树立“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化学理念 【创设情境】: 从前,某国有一位使者出使到另一国,面见国王,国王有意刁难使者,于是出了这样一道题:我给你一块硬币(相当于一元),去给我买东西,买回的东西必须能充满整个皇宫。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想一想买什么东西才能满足国王的要求,使这位使者免遭杀身之祸呢? 【自主探究】 任务一:寻找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并不是只有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才需要灭火,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做过灭火的事,下列情况下,你是怎样灭火的?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说说你的做法和理由。 1、熄灭蜡烛 2、熄灭酒精灯 3、关掉燃气炉灶 由此你可以总结灭火的原理是,常用的方法 有。 任务二:推测燃烧的条件 从以上灭火的方法中,推测总结物质燃烧的条件有哪些?什么是着火点? 任务三:归纳燃烧的共同点 回想一下我们前面学过哪些物质能燃烧?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想想燃烧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燃烧吗? 任务四:寻找促进燃烧的方法。 请完成课本129页的活动天地,思考哪些方法能促进燃烧? 任务五:明确促进燃烧的意义 任务六:化学理念的树立 通过燃烧和灭火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研究了燃烧的条件,就可以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控制来想灭火的方法,推而广之,人类研究一切化学反应的形成条件,就是为了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形成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从而使化学反应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进行。“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这个化学理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知识梳理 1.燃烧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答案:(1)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 (2)可燃物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2)爆炸 可燃物在________空间内发生________燃烧,称作爆炸。 (3)常用灭火器名称和适用范围(举两例)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答案:(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有限急剧的 (3)泡沫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 生产运输使用贮存 疑难突破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剖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

人教版初中化学导学案燃烧和灭火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名: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 【归纳】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P 【129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结论】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并归纳。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注意】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该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 【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家中棉被不慎起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自学】阅读教材P 【思考】回顾我们本节课刚开始时老师老师念给大家听的一段新闻,厂房大火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自学】阅读教材P132~133.思考下列问题: 1.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知识迁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

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 【 关? 【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探究】请你根据本小组的猜想,设计实验并实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交流讨论】教材P125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观察 【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③。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P124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 1. 2. 3. 4. 【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 【自学】阅读教材P127表7-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灭火器适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知识点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哪句涉及到化学变化?怎么发生的? 【自学】阅读教材P128~129.思考下列问题: 1.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观察】书P128实验7-3并实行分析,填写下列表格: 现象 分析 2.结合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事实及上述实验,总结影响燃烧剧烈水准的因素。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相关的图标。 【归纳小结】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发生的的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 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 ★广义的燃烧: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H2在Cl2中的燃烧生成HCl气体,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3)。 ■着火点(燃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温度。①纯气体燃料的着火点在常温、常压下是固

18-湖南-现场课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刘永林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刘永林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对燃烧还是比较熟悉。本课题重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和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将理论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2.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内容包括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分两课时完成。因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把燃烧定义,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做为第一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 识等内容作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设计思想 1、通过学生和老师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根 据实验现象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的能力等。让学生学会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新闻联播》有关“天津大爆炸”的片段视频报道,让学生体会到燃烧利用不当给 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利用视频中涉及到的灭火方法引入学习灭火的原 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再通过电影《奇幻森林》、《紫日》片段视频,让学生从生 活中学习灭火的原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便于掌握和运用。 3、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尝试熄灭蜡烛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尝试灭火的方法。以培养学生 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燃烧与灭火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化学原理来为自身服务,历史悠久。燃烧与灭火也是今与 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 影响,对这些现象的本质认识比较缺乏。 2、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 认识的直接支持。初三的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年龄,所以本次课力求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分析生活事例和实验中的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

燃烧与灭火学案

燃烧与灭火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燃烧的概念;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2.能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知识回顾】 每小组展示三个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探究新知】 活动一: 一、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灼烧。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的棉花,一个没有蘸水的棉花,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只小蜡烛,将其中一只用烧杯罩住。 二、汇报实验结论 三、讨论交流通过上述实验,你等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条件有关? 四、活动小结 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⑴ ⑵ ⑶ 活动二: 演示实验: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 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察现象。 1、观察实验现象 2、讨论与交流些列问题 ⑴上述实验总,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⑵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⑶猜想: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你是怎么做的?用到哪些仪器? 3、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活动三: 设计并验证实验:如何熄灭蜡烛?

操作步骤及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讨论与交流 ⑴炒菜时油锅起火,如何处理? ⑵碰倒酒精灯,不慎着火,如何处理? ⑶扑灭森林火灾是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的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⑷家用电器起火能否用以上的灭火方法? 2、 活动小结 灭火的原理: ⑴ 3、 课外拓展 观看《火灾逃生演示视频》进行逃生安全知识测试 【当堂反馈】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最佳的灭火措施 A 用灭火器 B 向锅内撒砂子 C 2. 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 A .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B.提供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供氧气 下列因素中影响可燃物燃烧现象的是( ) ①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③氧气的浓度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化学反应 B ?都是氧化反应 水可以使燃烧的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A .降低着火点 B .隔绝空气 势较大且有蔓延的可能时,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其号码为( A. 120 B . 119 C . 315 D 7. 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使柴禾和空气充分 接触 8 .如右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热水,在热水中放一小块 白磷。烧杯上盖一薄铜 片,铜片上A 端放干燥的红磷,B 端放一小块白磷。 ⑴B 端的白磷燃烧,A 端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②水中的白磷没有接触空气,不能燃烧;③ B 端的 白磷 与空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④红磷不是可燃物。 ⑵若要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 () 盖严锅盖 D 端下油锅 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 C.都是放热反应 D .都是化合反应 ) C ?提高着火点 D .降低温度并隔绝空气 6. 发生火灾时,应当沉着冷静,火势未蔓延时,可根据起火原因,选用适当的方法自己扑灭,火 ) .114 ) A.木柴是易燃物 C.散热的速率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