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试题

地基处理试题
地基处理试题

【例题2-8】某建筑物矩形基础,长1.2m ,宽1.2m ,埋深1.0m ,上部荷载作用于基础

底面的荷载为144kN ,允许沉降为25cm ,基础及基础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 3,地下水埋

深1m ,场地地层分布如图。采用砂垫层法对地基进行处理,砂垫层的厚度为1m ,应力扩散

角为250,承载力为160kPa, 压缩模量为20MPa 。

(1)垫层底面处附加应力为: (A)57.4kPa (B)32.3kPa (c)68.9kPa 15.6kPa

【正确答案】B

(2)垫层自身的沉降为: (A)3.99mm (B)3.38mm (C)4.27mm (D)2.94mm

【正确答案】B

(3)下卧层沉降为: (A)18.9mm (B)21.3mm (C)15.6mm (D)24.8mm

【正确答案】A

【解】基底平均压力值: 1200.120)2.12.1/(144=?+?=k p kPa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值:3.32)250.122.1)(250.122.1()

0.10.18120(2.12.100=??+??+?-?=tg tg p z kPa

砂垫层底自重应力:0.250.10.70.10.18=?+?=cz p kPa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8.68)5.00.2(2

0.10.70.10.180.150)5.0(=-?+??+=-+=d f f m d ak az γηkPa 3.570.253.32=+=+cz z p p <68.8kPa 满足承载力要求;

沉降计算:1221.4s s s mm =+=

375.30.120

23.321021=??+=s mm 淤泥质粘土 重度2γ=17.0kN/m 3 承载力ak f =50kPa 压缩模量 s E =5MPa

3

2121210.5[][]20.532.3(10.550.550.310.310.21)5

18.9s a a p dz a a E

mm

=?+???+=???+++++=∑∑ 满足沉降要求

【例题2-9】某四层砖混结构住宅,承重墙下为条形基础,宽1.2m ,埋深为1.0m ,上

部建筑物作用于基础的地表上荷载为120kN/m ,基础及基础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0kN/m 3

场地土质条件为第一层粉质粘土,层厚1.0m ,重度为17.5kN/m 3;第二层为淤泥质粘土,层

厚15.0m ,重度为17.8kN/m 3,含水量为65%,承载力特征值为45kPa ;第三层为密实砂砾石

层,地下水距地表为1.0m 。

(1)垫层厚度为: (A)1.0m (B)1.5m (C)1.7m (D)2.0m

【正确答案】C

(2)垫层宽度为: (A)2.35m (B)2.93m (C)3.16m (D)3.51m

【正确答案】C

【解】砂垫层设计

(1)确定砂垫层厚度

1)先假设砂垫层厚度为1.0m ,并要求分层碾压夯实,其干密度要求大于1.620t/m 3。

2)试算砂垫层厚度。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值为

1202.10.200.12.1120=??+=k p kPa 3)砂垫层底面的附加压力为

2.52300.122.1)0.15.17120(2.12)(=?

??+?-=+-=tg ztg b p p b p c k z θkPa 4)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为

3.250.1)0.108.17(0.15.17=?-+?=cz p kPa

5)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0.64)5.00.2(2

0.18.70.15.170.145)5.0(=-?+??

+=-+=d f f m d ak az γηkPa 5.773.252.52=+=+cz z p p >64kPa

以上说明设计的垫层厚度不够,再重新设计垫层厚度为1.7m ,同理可得:

7.698.309.38=+=+cz z p p <72.8kPa

说明满足设计要求,故垫层厚度取1.7m 。

(2)确定垫层宽度

2.3307.122.12=???+=+='tg ztg b b θm

取垫层宽度为3.2m 。

(3)沉降计算

略。

一、单项选择题

1.砂井堆载预压法不适合于(A )。排水固结法适用于饱和粘性土

A.砂土 B.杂填土

C.饱和软粘土 D.冲填土

2.强夯法不适用于( C )地基土。强夯法不适用于淤泥及淤泥质土

A.松散砂土 B.杂填土 C.饱和软粘土 D.湿陷性黄土

3.对于松砂地基不适用的处理方法是( )。

A.强夯法 B.预压法

C.挤密碎石桩法 D.真空预压法

4.下列不属于化学加固法的是( B )。

A.电渗法 B.粉喷桩法

C.深层水泥搅拌法 D.高压喷射注浆法

5.坝基处理的重点是( A )。

A.强度、变形、防渗 B.变形

C.强度 D.强度、变形

6.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主要考虑( D )的共同作用。

A.地质勘察资料和荷载场地土类别 B.荷载、变形和稳定性

C.水文地质、地基承载力和上部结构 D.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

7.换填法不适用于( C )地基土。换填法适用于软弱土和不良土

A.湿陷性黄土 B.杂填土

C.深层松砂地基土 D.淤泥质土

8.在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垫层厚度确定的依据是( C )。

A.垫层土的承载力 B.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C.下卧土层的承载力 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

9.用于换填垫层的土工合成材料,在地基中主要起的作用是( A )。

A.换填作用B.排水作用

C.防渗作用D.加筋作用

10.当选用灰土作为垫层材料进行换填法施工时,灰土的体积配合比宜选为( D )。

A.4:6 B.5:5

C.7:3 D.2:8

11.在砂石桩法施工中,砂石桩直径应根据地基土质情况和成桩设备等因素确定,规范规定,可采用的直径为( B )。

A.150~300mm B.300~800mm

C.450~1000mm D.600~1200mm

12.砂石桩置换法适用于处理( B )类地基土。

A.杂填土B.饱和软粘土

C.碎石土D.素填土

13.换土垫层后的建筑物地基沉降由(C )构成。

A.垫层自身的变形量

B.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两部分

C.垫层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

D.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垫层自身的变形量

14.换填法处理软土或杂填土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湿陷性B.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土层

C.消除土的涨缩性D.降低土的含水量

15.在换填法施工中,为获得最佳夯压效果,宜采用垫层材料的()含水量作为施工控制含水量。

A.最低含水量B.饱和含水量

C.最优含水量D.临界含水量

16.碎石桩和砂桩或其他粗颗粒土桩,由于桩体材料间无粘结强度,统称为( D )。

A.柔性材料桩B.刚性材料桩

C.加筋材料桩D.散体材料桩

17.在换填法中,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处理土层的湿陷性时,宜使用( B )。

A.素土垫层B.灰土垫层

C.砂石垫层D.碎石垫层

18.在换填法施工中,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应取为()。

A.100~150mm B.200~300mm

C.300~400mm D.350~500mm

19.换填法适用于处理各类软弱土层,,其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 A )范围内,较为经济合理。

A.3m以内B.5 m以内

C.8 m以内D.15 m以内

20.用砂桩处理地基,按地基处理机理进行分类,应属于( A )处理方法。

A.挤密法B.加筋法

C.化学加固法D.置换法

21.采用用砂石桩处理地基,砂石桩孔位置宜采用的布置形式为( B )。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

A.长方形B.等腰梯形

C.梅花形D.等边三角形

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50007-2002)规定砂石桩的间距应通过现场试验测定,但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 B )。

A.2倍B.4倍

C.6倍D.8倍

23.砂桩法适用于处理(A )类地基土。

A.松散砂土B.红土

C.饱和粉土D.黄土

24.振冲密实法适用的主要土质是( C )

A.粉土B.人工填土

C.砂类土D.湿陷性黄土

25.碎石桩从加固机理来分,属于哪类地基处理方法( B )

A.振冲置换法B.振冲密实法

C.深层搅拌法D.降水预压法

26.振冲法是利用振动和压力水冲加固地基的一种方法。在砂土地基中,其主要作用为( A )。

A.振冲挤密B.振冲置换

C.振冲压实D.振冲固结

27.经大量工程实践和试验研究,CFG桩法中褥垫层的厚度一般为( B )。

A.5~10cm B.10~30cm

C.30~50cm D.50~100cm

28.在CFG桩法中,褥垫层的作用不是( C )

A.利于排水B.调整桩、土竖向和水平荷载分担比

C.抗震减震D.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

29.在主要以沉降控制的建筑,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应达到()%以上,方可以卸载。

A.50 B.80

C.90 D.100

30.强夯法处理地基时,其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且每边应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并不宜小于3m。

A.1/4~3/4 B.1/2~2/3

C.1/5~3/5 D.1/3~1.0

31.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强夯法施工,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至今,我国采用的最大夯锤为40t,常用的夯锤重为( B )。

A.5~15t B.10~25t

C.15~30t D.20~45t

32.碎石桩的破坏模式一般为()。

A.刺入破坏B.鼓胀破坏

C.整体剪切破坏D.滑动破坏

33.某多层建筑物地基为8米厚的松散粉砂,最宜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A.换填法B.混凝土灌注桩

C.堆载预压法D.碎石桩

34.确定单桩承载力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

A.经验参数法B.单桩静载荷试验

C.静力触探法D.动测法

35.水泥搅拌桩施工最后一道施工顺序是()。

A.预搅下沉B.喷浆搅拌上升

C.重复搅拌下沉D.重复搅拌上升

36.水泥土的特性是()。

A.抗压强度高B.抗拉强度高

C.抗剪强度较高D.抗压和抗拉强度相差不大

37.高压喷射注浆法注浆管提升速度越慢,加固体尺寸()。

A.越大B.越小

C.不变D.不确定

38.20吨锤5米落距比10吨锤10米落距加固效果()。

A.好B.差

C.一样D.不确定

39.粉喷桩施工时,搅拌头每旋转一周,其提升高度不得超过()。

A.100mm B.150mm

C.160mm D.200mm

40.()是地基的排水固结引起的沉降,是地基沉降中最主要的部分,可由分层总和法计算。

A.瞬时沉降B.主固结沉降

C.次固结沉降

41.在化学加固法中,()能够精确控制加固体的直径。

A.灌浆法 B.水泥土搅拌法

C.高压喷射注浆法

42.水泥土搅拌法适用的土层范围是( )

A.淤泥、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和粘性土

B.碎石土、粉土、粘土

C.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碎石土

D.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砂土。

43.经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和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分别为()

A.0;1.0 B.1.0;1.0

C.1.0;1.2 D.根据土的类别而定

44.某砂石桩复合地基,桩径0.8m,桩中心距1.4m,等边三角形布置,则砂石桩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m和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为()。

A.0.30,1.70m2 B.0.26,1.92m2

C.0.33,1.52 D.0.57,0.88m2

45.夯实法和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是()

A.两者都以挤密为主加固地基

B.两者都是对地基土振密、挤密

C.两者都是利用夯击能,使土体强制排水固结

D.两者都形成桩体,组成复合地基

46.淤泥的孔隙比()

A.等于1.0 B.大于1.0

C.等于1.5 D.大于1.5

47.对饱和软粘土地基进行加固,下列方法最适宜的是( )。

A.强夯法B.真空预压法

C.振冲法D.碎石桩法

48.当砂井排列为正三角形时,有效排水范围为()。

A.三角形B.正方形

C.正六边形D.圆形

49.依桩体材料分类,CFG桩复合地基属于()。

A.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B.柔性桩复合地基

C.刚性桩复合地基

50.CFG桩复合地基较易发生()类型破坏。

A.刺入破坏B.鼓胀破坏

C.整体剪切破坏D.滑动破坏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在工程上,结合相应的施工工艺,常用的化学加固法有()。

A.土工聚合物法B.电硅化法

C.电渗法D.深层搅拌法

2.对于松散砂土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

A.强夯法B.挤密砂石桩法

C.粉喷桩法D.真空预压法

3.换填法适用于处理下列()地基土。

A.细砂土B.人工填土

C.碎石土D.湿陷性黄土

4.砂石桩适用于()类地基土的处理。

A.松散砂土B.杂填土

C.粉土D.素填土

5.在换填法中,《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规定灰土垫层中生石灰与土的常用比例为()。

A.2:8 B.3:7

C.4:6 D.5:5

6.下列适合于换填法的垫层材料是()。

A.红粘土B.砂石

C.杂填土D.工业废渣

7.换填法中用土工合成材料作为加筋垫层时,加筋垫层的工作机理为()。

A.增大地基土的稳定性B.调整垫层土粒级配

C.扩散应力D.调整不均匀沉降

8.经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修正方法为()。

A.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0.0

B.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1.0

C.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0.0

D.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为1.0

9.砂石桩孔位置布置的适宜方案为()。

A.梅花形B.等腰梯形

C.等边三角形D.正方形

10.碎石桩可以归为()类地基处理方法。

A.化学加固法B.浅层处理法

C.复合地基加固法D.振冲法

11.振冲法在砂土和粘性土中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

A.振动液化B.振动挤密

C.振动排水D.振冲置换

12.砂井地基固结度包含以下哪几个部分?()

A.竖向排水固结B.向内径向排水固结

C.瞬时加荷条件下的固结D.逐渐加荷条件下的固结

13.强夯法设计时应确定的参数有()。

A.有效加固深度B.夯点的夯击次数

C.夯击遍数D.两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时间

14.高压喷射注浆法加固地基的机理有()。

A.高压喷射流对土体的破坏作用B.排水固结作用

C.水泥与土的固结机理D.水浆、气同轴喷射流对土的破坏作用

15.CFG桩复合地基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CFG桩B.桩间土

C.素混凝土垫层D.褥垫层

16.下列地基处理方法中,()属于复合地基加固法。

A.冻结法 B.挤密砂石桩法

C.高压喷射注浆法 D.电渗法

17.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中,挤密桩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下面()属于此类方法。

A.CFG桩 B.石灰桩

C .砂石桩

D .土与灰土桩

18.确定垫层厚度时,采用的指标包括( )。

A .基础宽度

B .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 .地层底面处的自重压力值

D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

19.粘性土地基中砂石桩间距的确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正方形布桩时取e A ,e A 为1根砂石桩承担的处理面积

B . 不大于砂石桩直径的3倍

C .等边三角形布桩时取e A 08.1

D .正方形布桩时取e A 08.1

20.垫层设计内容包括( )。

A .确定垫层的厚度

B .确定垫层的宽度

C .垫层材料选择

D .确定下卧土层承载力

21.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加固软粘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此法常使用的固化剂材料为( )。

A .石灰

B .水泥

C .水玻璃

D .沥青

三、填空题

1.砂垫层的厚度根据 确定,宽度根据 确定。

2.重锤夯实法不适用的土质是 。

3.粘性土的最优含水量是指在一定压实功能作用下最易压实并使土达到 的含水量。

4.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有两类,其中一类是分别确定桩体和桩间土的承载力,依据一定的原则将两者叠加得到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这类方法称为 法;第二类方法是稳定分析法。

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且每个单体建筑不应少于 点。

6.排水固结法由 系统和 系统两部分共同组成。

7.在实际工程中,对承重搅拌桩取 天龄期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加固

强度标准值;对用于支护目的的脚板桩取天龄期试块强度作为设计依据。

8.旋喷桩相邻两桩的施工间隔应大于。

9.定喷及摆喷的加固尺寸为旋喷直径的倍。

10.由动力固结理论,使地基中产生的孔隙水压力达到土的覆盖压力时的夯击能称为夯击能。

11.CFG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一般不应少于个点。

12.振冲碎石桩施工的主要机具有、起吊机械、水泵、泥浆泵填料机械、电控系统等。

13.石灰桩所用的主要材料为。

14.假定复合地基中单桩直径为d,桩间距为s,正方形布桩,则面积置换率为。

15.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较易发生类型破坏。

16.与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含水量叫含水量。

17.在换填法中,灰土垫层中生石灰与土的常用比例为或。

18.对于深厚的软粘土地基,为了提高排水固结的速度,常采用在地基中设置。

19.在真空预压法中,设计的真空压力一般为 kPa以上。

20.在实际工程中,一般是根据以下两种情况来确定柔性桩桩体的承载力:①根据桩身材料强度计算承载力;②根据桩周摩阻力和桩端端阻力计算承载力。取两者中

为桩的承载力。

21.土颗粒越,就越能在低含水量时获得最大干密度。

22.对于土,添加木质素和铁基材料可改善土的压实效果。

23.压实土时,若土的含水量较大,且选用压实功能较大机具,则容易出现

现象。

24.地基土夯实时,评定夯实质量的指标是。

25.击实试验得到的曲线称为压实曲线,它是与的关系曲线。

四、判断题

()1.CFG桩处理后的桩间土无明显的挤密作用。

()2.桩径一定,面积置换率越大,桩间距越小。

()3.加固区沉降和下卧层沉降计算均可采用分层总和法。

()4.对于堆载预压法而言,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达到80%以上方可卸载。

()5.碎石桩复合地基、石灰桩复合地基和砂桩复合地基均属于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

()6.桩土应力比是复合地基中桩体的竖向平均应力与桩间土的竖向平均应力的比值;而井径比反映的是砂径直径与间距的关系。

()7.排水固结的施工包括两个部分:铺设水平垫层和设置竖向排水体。

()8.当水泥掺入比小于20%时,一般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土中含水量降低而增大,当土的含水量为50%~85%,一般土样含水量每降低10%,强度增加30% ()9.高压喷射注浆法中,喷射流的有效喷射长度为初期区域长度和主要区域长度之和。

()10.桩越长,地基承载力越高,地基越安全。

()11.土的含水量越大,土越易压实。

()12.夯锤越重,冲量越大,加固效果越好。

()13.高压喷射注浆法注浆管的旋转速度越快,形成加固体直径越大。

()14.水泥搅拌桩等三角形布桩,桩间距为 1.5m,按照《规范》要求应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圆形承压板的直径为1.58m。

()15.水泥搅拌桩主要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不大于130kPa。

()16.地基处理的重点是强度、变形、稳定性和渗透性。

()17.软土固结的时间与排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18.在真空预压法中,设计的真空压力一般为100kPa以上。

()19.当砂桩的平面布置采用等三角形排列时,一根砂桩的有效排水圆柱体的直径是砂井间距的1.05倍。

()20.深层搅拌法的加固深度一般在18米以内。

()21.CFG桩复合地基变形包括三部分,其中褥垫层变形也很大,不应忽略。

()2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马上进行。

五、简答题

1.地基处理的对象及要解决的四方面的问题是什么?

2.地基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3.复合地基破坏模式有哪几种?

4.强夯法加固机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5.何谓复合地基?

6.CFG桩,褥垫层在地基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7.CFG桩施工后,单桩承载力与质量检验方法、数量?

8.简述CFG桩与碎石桩的区别。

9.简述水平排水垫层的作用。

10.简述砂桩加固机理。

六、计算题

1.某砖混结构的办公楼,如图1所示,承重墙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m kN N /120=,

顶部为1.0m 厚的杂填土,31/5.17m kN =γ;第二层为淤泥质粘土,厚15m ,

32/8.17m kN =γ(kPa f ak 45=);第三层为密实砂砾层,地下水位距地表为1m 。试验算垫层厚度是否满

足要求。

图1

(完整版)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夯实地基法中,A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2. D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3. C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率为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灰土挤密桩法 D、砂石桩 4. A 适用于挤密松散的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A、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B、砂石桩 C、振冲桩 D、灰土挤密桩 5.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静压沉管”紧前工序为 A 。 A、压桩机就位 B、吊桩插桩 C、桩身对中调直 D、测量定位 6.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A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A、“重锤低击” B、“轻锤高击” C、“轻锤低击” D、“重锤高击” 7.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承载力不大于 B 的饱和黏性土、软黏土以及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A、0.15MPa B、0.12MPa C 、0.2MPa D 、0.3MPa 8.在地基处理中, A 适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不适用于泥炭等有机沉淀地基。 A、预压法—砂井堆载预压法 B、深层搅拌法 C、振冲法 D、深层密实法 9.换土垫层法中,D 只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A、砂垫层 B、砂石垫层 C、灰土垫层 D、卵石垫层 10.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檫桩,应 A 。 A、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11.需要分段开挖及浇筑砼护壁(0.5~1.0m为一段),且施工设备简单,对现场周围原有建 筑的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的灌注桩指的是( B )。 A.钻孔灌注桩 B.人工挖孔灌注桩 C.沉管灌注桩 D.爆破灌注桩 12.预制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D 时方可运输。 A.25% B.50% C.75% D.100% 13.在桩制作时,主筋混凝土保护厚度符合要求的是 D 。

(完整word版)地基处理考试复习题

综合测试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基处理 2.复合地基 3.碎石桩 4.桩土应力比 5.面积置换率 6.掺入比 7.加筋土挡墙 8.土工聚合物 9.托换技术 10.土钉 1.地基处理:在天然地基较弱的情况下,不能够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等要求,则预先要经过人工处理以后再建造基础的地基加固方法。 2.复合地基:由两种刚度(或模量)不同的材料(桩体和桩间土)所组成,在相对刚性基础下,两者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包括剪切变形)的地基。 3.碎石桩:是一种粗颗粒土桩,具体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振动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挤压土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由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4.桩土应力比:在外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桩体的竖向平均应力与桩间土的竖向平均应力的比值。它是复合地基中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它关系到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计算。5.面积置换率:在外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桩身截面面积与影响面积的比值。 6.掺入比:是指掺加水泥浆的重量与被加固软土的重量的百分比。 7.加筋土挡墙:由填土中布置的一定量的带状拉筋以及直立的强面板三部分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复合结构。 8.土工聚合物:是岩土工程领域的新型建筑材料,是由聚合物形成的纤维制品的总称,而这些材料都是由聚酰胺纤维(尼龙)﹑聚酯纤维(涤纶)﹑聚丙烯腈(腈纶)和聚丙烯纤维(丙纶)等高分子聚合物加工而合成的。 9.托换技术:指解决对原有建筑物的地基需要处理和基础需要加固或改建等问题;解决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以及邻近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安全等问题 的技术总称。 10.土钉:是将拉筋插入土体内部,拉筋尺寸小,全长度与土粘结,并在破面上喷射混凝土,从而形成土体加固区,其加固类似于重力式挡墙,用以提高整个边坡的稳定性,适用于开挖支护和天然边坡的加固治理,是一种实用的原位岩土加筋技术。

《地基处理》复习主要内容

地基处理复习主要内容 第一章练习题 1.基本概念 地基、基础、地基处理、软弱地基、特殊土地基、软粘土、冲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冻土。 2.基本原理 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适用的土质条件和作用。 3.地基处理设计前的四个工作内容 4.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和确定步骤 在教材上找相应的答案。 第二章小结 1.换土垫层的概念 2.换土垫层适用条件 3.换土垫层的五个作用 4.换土垫层的设计 5.换土垫层的施工要点 6.换土垫层法的质量检验方法 本章练习题 1.什么是换土垫层? 2.换土垫层的五个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粉煤灰垫层? 4.如何进行砂垫层的设计计算? 5.了解三种不同的垫层施工方法: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平板振动法。 6.砂垫层的质量检验方法:环刀取样法、贯入测定法。 第三章小结 1.深层密实法:爆破法、强夯法、挤密法 2.强夯法的概念、适用条件、加固机理、设计计算、施工步骤、质量检验、现场测试 3.碎石桩和砂桩的概念、适用条件、加固机理、设计计算、施工工艺、质量检验 4.土桩和灰土桩 5.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的加固机理、设计计算、施工工艺、质量检验 本章练习题 1.什么是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面积置换率、深层密实法、强夯法、挤密法? 2.叙述强夯法的适用条件、加固机理、设计计算、质量检验以及现场测试内容? 3.什么是碎石桩和砂桩?其适用条件、加固机理和质量检验的方法。 4.什么是土桩和灰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 在教材上找相应的答案。 第四章小结 1.排水固结法的概念、组成部分 2.排水固结法的原理、适用条件、设计与计算流程、质量检验 3.砂井堆载预压法、适用条件、砂井地基的设计、砂井地基固结度计算

地基处理选择题大全·

1、夯实法可适用于以下哪几种地基土?ABF (A)松砂地基 (B)杂填土 (C)淤泥 (D)淤泥质土 (E)饱和粘性土 (F)湿陷性黄土 2、排水堆载预压法适合于:CE (A)淤泥 (B)淤泥质土 (C)饱和粘性土 (D)湿陷黄土 (E)冲填土 3、对于饱和软粘土适用的处理方法有:DEF (A)表层压实法 (B)强夯 (C)降水预压 (D)堆载预压 (E)搅拌桩 (F)振冲碎石桩 4、对于松砂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 :ACDH (A)强夯 (B)预压 (C)挤密碎石桩 (D)碾压 (E)粉喷桩 (F)深搅桩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5、对于液化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ACH (A)强夯 (B)预压 (C)挤密碎石桩 (D)表层压实法 (E)粉喷桩 (F)深搅桩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6、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ADEFI (A)强夯法 (B)预压法 (C)砂石桩法 (D)换填垫层法 (E)水泥土搅拌法 (F)石灰桩法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I)土(或灰土)桩法 7、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功能有:ABCD (A)排水作用 (B)隔离作用 (C)反滤作用 (D)加筋作用 (E)置换作用 10、可有效地消除或部分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的方法有:BDE (A)砂垫层 (B )灰土垫层 (C)碎石桩 (D)强夯 (E)灰土桩 14、某复合地基,桩截面积为p A ,以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布置,则置换率为:B (A)p A /2L (B)1.15p A /2L (C)1.5p A /2L 15、某复合地基,桩径为d ,以边长为L 的正方形布置,则置换率为:A (A) 0.782d /2L (B)2d /2L (C)1.152d /2L 16、某复合地基,桩径为d ,以纵向间距1s 和横向间距2s 的矩形布置,则置换率为:A (A) 0.782d /21s s (B)2d / 21s s (C)1.152d /21s s 17、一小型工程采用振冲置换法碎石桩处理,碎石桩桩径为0.6m ,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

地基处理与桩基础工程考试题目(附答案)整理

第二章地基处理与桩基础工程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 1 预制桩强度达到 70 设计强度时,方可起吊堆放,预制桩强度达到 100 设计 强度时方可运输。 2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与桩尖位于坚硬土层时,打桩的控制标准以贯入度为主,以 设计标高作为参考。 3 在确定预制打桩顺序时,应考虑打桩时土体的挤密作用及邻近建筑物结构 地基的影响。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顺序一般为逐排打设、自中间向两侧对称打设、中间向四周打。 4 沉管灌注桩施工时为了避免出现颈缩现象,一般可采用复打法、反 插法法施工。 5 护筒的作用是固定桩位、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保持孔内水压力、防止塌孔及成孔时引导钻头钻进方向。二单选题: 1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承受的桩是( B )。 A.端承摩擦桩 B. 摩擦桩 C. 摩擦端承桩 D. 端承桩 2 在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是( C )。 A.采取预钻孔沉桩 B.设置防震沟 C.采取有远到近的沉桩顺序 D.控制沉桩速率 3 预制桩的垂直偏差应控制的范围是( A )。 A.1﹪之内 B.3﹪之内 C.2﹪之内 D.1.5﹪之内 4 施工时无噪音,无振动,对周围环境干扰小,适合城市中施工的是(D )。 A.锤击沉桩 B.振动沉桩 C.射水沉桩 .静力压桩 5 若流动性淤泥土层中的桩发现有颈缩现象时,一般可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D )。 A.反插法 B.复打法 C.单打法 D.A和B都可 6 钻孔灌注桩属于( C)。 A、挤土桩 B、部分挤土桩 C、非挤土桩 D、预制桩 7 为了能使桩较快地打入土中,打桩时宜采用( B ) A.轻锤高击 B.重锤低击 C. 轻锤低击 D. .重锤高击

地基处理技术重点

一、名词解释 基础:一般位于地面以下,承上启下、分散、传递荷载,属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地基: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可忽略的附加应力与变形的那部分地层。 CFG桩:CFG桩又称“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由长螺旋钻机或振动沉管桩机成孔,将碎石、石屑、砂掺水泥拌合灌注成桩。CFG桩和桩间土通过褥垫层形成CFG桩复合地基。 湿陷系数:指单位厚度的环刀实验,试样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再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下沉量。 湿陷起始压力Psh:黄土发生湿陷的最小压力,即黄土浸水饱和后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 复合地基: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面积置换率法:在复合地基中,桩的断面面积和复合土体的面积之比。称为面积置换率。 桩土应力比法:在复合地基中,在荷载作用下,桩顶应力和桩间土表面应力之比为桩土应力比法。 换填垫层法定义: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石。素土等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度的地基处理方法。 振冲法定义:振冲法是利用振动和水冲加固土体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在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松砂振密,或者在软弱土层中成孔,然后回填碎石等粗粒形成桩柱,并和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排水固结法定义:是对天然地基或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竖向排水体,再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逐渐加载。或者先进行堆载预压,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强度逐渐提高的方法。

二、填空题 特殊土地基: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冻土。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地基土工程性质,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 地基处理方法:胶结法、加筋法、排水固结法、深层密实法、换土垫层法。 排水固结法:排水系统(1.竖向排水体 2.水平排水体)、加压系统(1.堆载法、2.真空预压法、3.降低地下水法、4.电渗法) 软土分类: 淤泥e》1.5 软土淤泥质土 1.0《e《1.5 泥炭质土10%《有机质《60% 泥炭有机质含量》60% 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自由膨胀率、膨胀率、 膨胀土特性:1.吸水膨胀、2.失水收缩 粉煤灰垫层上宜覆土:0.3—0.5m 换填垫层法处理深度:宜控制在3米以内,但不应小于0.5m。 土的压实因素:1.压实系数 2.施工含水量 压实效果:取决于被压实填料的含水量和压实机械的能量。 换填垫层法的每个厚度范围:0.2-0.3m。 排水固结法所需时间: 井间距的确定:普通砂井n=6-8,其余两类n=15-22。 排水深度:井深至少超过最危险滑动面2.0m。 复合地基形成条件:在荷载作用下,增强体与天然地基土体通过变形协调共同承担荷载作用。 黄土成因:主要以风力搬运为主,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中形成。 膨胀土成因:成因环境主要为温和湿润且具备化学风化的良好条件。

(完整版)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2章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夯实地基法中,A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2. D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3. C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率为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灰土挤密桩法 D、砂石桩 4. A 适用于挤密松散的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A、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B、砂石桩 C、振冲桩 D、灰土挤密桩 5.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静压沉管”紧前工序为 A 。 A、压桩机就位 B、吊桩插桩 C、桩身对中调直 D、测量定位 6.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A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A、“重锤低击” B、“轻锤高击” C、“轻锤低击” D、“重锤高击” 7.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承载力不大于 D 的饱和黏性土、软黏土以及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A、0.15MPa B、0.12MPa C 、0.2MPa D 、0.3MPa 8.在地基处理中, A 适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不适用于泥炭等有机沉淀地基。 A、预压法—井堆载预压法 B、深层搅拌法 C、振冲法 D、深层密实法 9.换土垫层法中,D 只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A、砂垫层 B、砂石垫层 C、灰土垫层 D、卵石垫层 10.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檫桩,应 A 。 A、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11.需要分段开挖及浇筑砼护壁(0.5~1.0m为一段),且施工设备简单,对现场周围原有建 筑的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的灌注桩指的是( B )。 A.钻孔灌注桩 B.人工挖孔灌注桩 C.沉管灌注桩 D.爆破灌注桩 12.预制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D 时方可运输。 A.25% B.50% C.75% D.100% 13.在桩制作时,主筋混凝土保护厚度符合要求的是 D 。 A.10mm B.20mm C.50mm D.25mm

地基处理选择题

地基处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A )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2.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可采用(B )方法来处理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3.对于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常采用(D)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4.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从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是(C)。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5.强夯法一般是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到(C)m高处自由落下。 A.10~30 B.10~40 C.6~20 D.6~40 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B )。 A.CFP桩 B.CFG桩 C.CFD桩 D.CPG桩 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处理(A )地基的一种新方法。 A.软弱 B.次坚硬 C.坚硬 D.松散 8.深层密实法中的振冲法又称(B )。 A.振动冲洗法 B.振动水冲法 C.振动密实法 D.震动夯实法 9.振冲桩适用于加固(D)地基。 A.软弱黏土 B.次坚硬的硬土 C.坚硬的硬土 D.松散的砂土 10.深层搅拌法是利用(C )做固化剂。 A.泥浆 B.砂浆 C.水泥浆 D.混凝土 11.以下哪些地基加固方法属于复合地基加固(B) (1)深层搅拌法(2)换填法(3)沉管砂石桩法(4)真空预压法(5)强夯法 A 选(1)和(2); B 选(1)和(3); C 选(4)和(5); D 选(1)和(5); 12.换填法不适用于如下哪几种地基土(C) A湿陷性黄土;B杂填土;C深层松砂地基;D淤泥质土; 13.砂井堆载预压法不适合于(A) A砂土;B杂填土;C饱和软粘土;D冲填土; 14.强夯法不适用于如下哪种地基土(C) A软散砂土;B杂填土;C饱和软粘土;D湿陷性黄土; 15.对于松砂地基最不适用的处理方法(D) A强夯;B预压;C挤密碎石桩;D真空预压; 16.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化学加固法() A砂桩挤密法;B粉喷桩法;C 深层水泥搅拌桩法;D高压喷射注浆法; 17.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的作用是() A预压荷载下的排水通道;B提交复合模量;C起竖向增强体的作用;D形成复合地基; 18.经大量工程实践和实验研究,CFG桩法中褥垫层的厚度一般取为() A 5~10cmB10~30cm C30~50cm D 50~100cm

一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自测题含答案

一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自测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2.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可采用()方法来处理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3.对于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常采用()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4.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从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是()。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5.强夯法所用起重机械的重锤重量一般为()。 A.8~40 B.8~30 C.9~30 D.9~40 6.强夯法一般是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到()m高处自由落下。 A.10~30 B.10~40 C.6~30 D.6~40 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 A.CFP桩 B.CFG桩 C.CFD桩 D.CPG桩 8.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处理()地基的一种新方法。 A.软弱 B.次坚硬 C.坚硬 D.松散 9.深层密实法中的振冲法又称()。 A.振动冲洗法 B.振动水冲法 C.振动密实法 D.震动夯实法 10.振冲桩适用于加固()地基。

A.软弱黏土 B.次坚硬的硬土 C.坚硬的硬土 D.松散的砂土 11.深层搅拌法是利用()做固化剂。 A.泥浆 B.砂浆 C.水泥浆 D.混凝土 二、多项选择题 1.地基处理就是为了()。 A.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 B.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 C.提高建筑的抗震等级 D.保证地基稳定,减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E.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 2.下列属于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的有()。 A.换土垫层法 B.重锤表层夯实 C.排水灌浆法 D.强夯、振冲、砂桩挤密法 E.深层搅拌、堆载预压、化学加固法

地基处理技术复习知识点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满足天然地基进行加固改良,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保证其安全与正常使用.这种地基加固改良称为地基处理地基处理的目的:1. 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 2. 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 3. 改善地基土的透水特性 4. 改善地基土的动力特性 5. 改善特殊土地基的不良地基特性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地基处理的方法1.换填垫层法2.振密挤压法3.排水固结法4.置换法5.加筋法6.胶结法7.冷热处理法地基处理技术最新发展反映在地基处理机械、材料、地基处理设计计算理论、施工工艺、现场检测技术以及地基处理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等各个方面地基处理现场监测和质量检验测试是地基处理工程的重要环节地基处理效果检验的方法:荷载试验、钻孔取样、静力触探实验、标准贯入试验、取芯试验等 荷载试验可分为单桩荷载试验和地基荷载试验单桩荷载试验可分为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和单桩水平静荷载试验地基载荷试验可分为天然地基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天然地基载荷试验按试验深度分为浅层载荷试验和深层载荷试验垫层的作用1.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2.减少沉降量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4.防止冻胀5.消除膨胀土的膨胀作用垫层施工方法按密实方法分类有: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和平板振动法质量检测:对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和砂石垫层施工质量检测可分为环刀法、贯入仪法、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对砂石、矿渣垫层可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验,并均应通过现场试验以设计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标准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压实系数也可以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或其他检验方法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地基排水固结法的核心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合而成地基土的总沉降一般包括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瞬时沉降是在荷载作用下由于土的畸变所引起的,它在载荷作用下会立即发生。固结沉降是由于孔隙水的排出而引起土体积减少所造成的,占总沉降的主要部分。次固结沉降则是由于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在恒值有效应力作用下土骨架的蠕变所致。膜内真空度一般可维持在650mmHg左右,相当于80kpa的真空压力强夯法质量检测: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可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7~14d;对于粉土和黏性土地基可取14~28d。经过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通常有三种类型:均质地基、复合地基和桩基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根据地基中增强体的方向可分为水平增强体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斜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双向增强体复合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建(构)筑物的承载条件需要以及各种处理方案的成本比对,选择既能达到要求,成本又较低的处理方法。 1.物理性质 粘粒含量较多,塑性指数Ip一般大于17,属粘性土。软粘土多呈深灰、暗绿色,有臭味,含有机质,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况。孔隙比一般为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称为淤泥质粘土,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学性质也就呈现与之对应的特点--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 2.力学性质 软粘土的强度极低,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软粘土尤其是淤泥灵敏度较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标。 软粘土的压缩性很大。压缩系数大于0.5MPa,最大可达45MPa,压缩指数约为0.35-0.75。通常情况下,软粘土层属于正常固结土或微超固结土,但有些土层特别是新近沉积的土层有可能属于欠固结土。渗透系数很小是软粘土的又一重要特点,一般在10-5~10-8cm/s之间,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是严重制约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3.工程特性 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 杂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居民区和工矿区内,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这些垃圾土一般分为三类:即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业生产垃圾土。不同类型的垃圾土、不同时间堆放的垃圾土很难用统一的强度指标、压缩指标、渗透性指标加以描述。杂填土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规律性差。因而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4.对应措施 结合本工程地基土的具体特征,施工现场采取了以下措施: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所产生的较大夯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获得一定厚度的持力层。 施工要点:施工前应试夯,确定有关技术参数,如夯锤的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实前槽、坑底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夯实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大面积夯时应按顺序;基底标高不同时应先深后浅;结束后,应及时将夯松的表土清除或将浮土在接近1m的落距夯实至设计标高。 5.换土垫层 就是将独立基础下面一定厚度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以中砂、粗

常州工学院地基处理试题C

地基处理(C卷)答案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班级:05土一、05土二;课程代码:04020940 (开卷) 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换填垫层法 答:换土垫层法是将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层挖去,回填强度较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1分),并夯击、碾压至密实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2分) 2、复合地基 答: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1分),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整个地基的承载力与变形都与二者有关,二者共同承受基底荷载。(2分) 3、加筋法 答:加筋法是在土中加入条带、纤维或网格等抗拉材料(1分),依靠它改善土的力学性能,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方法。(2分) 4、劈裂灌浆法 答:劈裂灌浆是指在压力作用下,浆液克服地层的初始应力和抗拉强度,引起岩石和土体结构的破坏和扰动(1分),使其沿垂直于小主应力的平面上发生劈裂,使地层中原有的裂隙或孔隙张开,形成新的裂隙或孔隙,浆液的可灌性和扩散距离增大,而所用的灌浆压力相对较高。 (2分) 5、挤密土桩和灰土桩 答:土、灰土或石灰、粉煤灰混合物(简称二灰)挤密桩是利用沉管、冲击、爆破等方法将钢管打入土中侧向挤密成孔,然后在孔中分层填土、灰土或二灰土,夯实而成的桩(2分),它与周边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承受上部荷载。(1分) 6、锚杆静压桩纠偏法 答:利用锚杆固定压桩架及构筑物所能发挥的自重荷载作为压桩反力,通过电动液压千斤顶将预制短桩段从基础中预留或开凿的压桩孔内逐段压入土层(1分),当压入的桩达到预定的深度和拟定的承载力时,用微膨胀早强混凝土将桩与建筑物基础连在一起,使上部结构的部分荷载通过桩传给地基较深较好的持力层,以减轻其负载,从而达到控制建筑物过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目的。(2分) 二、填空题(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 1、特殊土地基带有地区性特点,它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红粘土和冻土等地基。 2、饱和土的强夯加固机理可分为加载阶段、卸载阶段和动力固结三个阶段。 3、任何加筋土结构都需要三种基本材料:土和填料、筋材和墙面及护面(有必要时)。 4、对于灌浆理论,按灌浆原理可分为渗透灌浆、压密灌浆、劈裂灌浆和电动化学灌浆。 三、简答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有哪些?并说明强夯法施工主要步骤和施工要点? 答: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有:(1)有效加固深度和单位夯击能;(2)夯击点的布置及间距; (3)单点夯击击数与夯击遍数;(4)夯击间隔时间;(5)垫层设计。 (3分)强夯法施工主要步骤:⑴平整场地,放线、埋设水准点和各夯点标桩;⑵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⑶起重机就位,并使夯锤对准夯点;⑷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⑸起吊夯锤到预定高度,脱钩;⑹重复⑸,按设计规定完成夯击次数;⑺重复⑶~⑹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⑻推平夯坑,并测量场地标高;⑼按设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测量夯后场地标高。 (4分)强夯法施工要点:⑴为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应采取防振措施;⑵按规定起锤高度、

最新地基处理习题解答

地基处理习题解答

1.某工程采用换填垫层法处理地基,基底宽度为10m ,基底下铺厚度 2.0m 的灰土垫 层,为了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要求,试求垫层底面宽度。(12m) (解) z /6=2/10=0.2,灰土028=θ 垫层底面宽度 m z b 1228tan 221028tan 2b 00=??+≥+=' 2.某工程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填料为砂土,桩径0.6m ,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 1.5m ,处理后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120f ak =,试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桩土应力比n =3)。(kpa 8.154f spk =) 3.一辆重车的总重力为300kN ,按横向分布两辆车,单辆车荷载分布长度 5.6m ,荷 载分布宽度5.5m ,如果将相应的车辆荷载换算成为底面积相同,重度为18.2kN /m 3 土柱的当量高度,试计算当量高度。(h=1.07m) (解) 一辆车的平均压力 kpa 74.95 .56.5300p =?= 二辆车平均压力kpa 48.19274.9p =?= 当量高度m h rh 07.1,48.19== 4.某饱和黏土,厚H=6m ,压缩模量MPa E s 5.1,地下水位和地面相齐,上面铺 设80cm 砂垫层(r =18kN /m 3)和设置塑料排水板,然后用80kPa 大面积真空预

压3个月,固结度达85%,试求残余沉降(沉降修正系数取1.0,附加应力不随深 度变化)。(57mm) m H rh H P s 378.01500 80E S =+==∞ m s s t 32.085.0=?=∞ 残余沉降 mm s s t 57=-∞ 5.某场地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120f ak =,设计要求砂石桩法地基处理后复合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达160kPa ,桩径0.9m ,桩间距1.5m ,试求砂石桩桩体单桩承载 力特征值。(261.8kpa) 4.62 某松散砂土地基,处理前现场测得砂土孔隙比e =0.81,砂土最大、最小孔隙比分 别为0.9和0.6,采用砂石法处理地基,要求挤密后砂土地基相对密实度达到0.8, 若桩径0.7m ,等边三角形布桩,试求砂石桩的间距(1.1=ζ)。(s=2.54m) [解] 砂石桩间距 4.56 某场地采用预压排水固结加固软土地基,软土厚6m ,软土层面和层底均为砂层, 经一年时间,固结度达50%,试问经3年时间,地基土固结度能达多少?

地基处理复习题(必考题)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换填法适用于() A. 所有的土层都适用换填法 B. 全部软弱土 C. 部分软弱土 D. 膨胀土 2.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的作用是() A.预压荷载下的排水通道 B.提高复合模量 C.起竖向增强体的作用 D.形成复合地基 3.在采用砂石材料的换填垫层法中,在验算垫层底宽度时,当25.0/

地基处理试题

【例题2-8】某建筑物矩形基础,长1.2m ,宽1.2m ,埋深1.0m ,上部荷载作用于基础 底面的荷载为144kN ,允许沉降为25cm ,基础及基础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 3,地下水埋 深1m ,场地地层分布如图。采用砂垫层法对地基进行处理,砂垫层的厚度为1m ,应力扩散 角为250,承载力为160kPa, 压缩模量为20MPa 。 (1)垫层底面处附加应力为: (A)57.4kPa (B)32.3kPa (c)68.9kPa 15.6kPa 【正确答案】B (2)垫层自身的沉降为: (A)3.99mm (B)3.38mm (C)4.27mm (D)2.94mm 【正确答案】B (3)下卧层沉降为: (A)18.9mm (B)21.3mm (C)15.6mm (D)24.8mm 【正确答案】A 【解】基底平均压力值: 1200.120)2.12.1/(144=?+?=k p kPa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值:3.32)250.122.1)(250.122.1() 0.10.18120(2.12.100=??+??+?-?=tg tg p z kPa 砂垫层底自重应力:0.250.10.70.10.18=?+?=cz p kPa 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8.68)5.00.2(2 0.10.70.10.180.150)5.0(=-?+??+=-+=d f f m d ak az γηkPa 3.570.253.32=+=+cz z p p <68.8kPa 满足承载力要求; 沉降计算:1221.4s s s mm =+= 375.30.120 23.321021=??+=s mm 淤泥质粘土 重度2γ=17.0kN/m 3 承载力ak f =50kPa 压缩模量 s E =5MPa 3

地基处理考试要点

基础工程复习要点 绪论 1、地基处理的目的有哪些? 2、地基处理的对象是不良地基或软弱地基,这些地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土木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不良土有哪些? 4、地基处理的方法可分为几大类?简述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范围? 5、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原则是什么?简述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步骤? 6、地基处理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7、如何进行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管理? 8、地基处理的最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换填 1、换填的厚度范围 2、压实的原理 3、垫层的作用 4、垫层设计(计算) 5、w ap、ρd max、ω、λ 6、垫层材料的选择 7、检验方法 强夯和强夯置换 1、强夯法适用于何种土类? 2、强夯(压密)法和强夯置换法的加固原理有何不同?各适用于何种土质条件? 3、试述强夯法的加固机理 4、才用强夯法施工后,为什么对于不同的土质地基,进行质量检测的间隔时间不同? 5、强夯挤密法(动力夯实)和强夯置换法的(动力置换)主要差别? 6、动力固结模型与静力固结模型的区别? 碎(砂)石桩法 1、碎石桩、砂石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CFG桩 1、CFG桩复合地基的组成 2、褥垫层的作用 3、成桩工艺 排水固结 1、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处理何种地基土? 2、排水固结法的组成 3、堆载预压与真空预压加固机理的区别?使用条件的区别? 4、排水系统的设计 5、固结度和地基强度的计算 6、沙井施工,质量事故 水泥土搅拌法 1、水泥土搅拌桩平面布置形式类型、适用范围 2、水泥土搅拌桩的加固机理 3、水泥土强度影响因素 4、αw 5、外参剂的作用 6、承载力计算 复合地基 1、复合地基的定义 2、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3、复合地基分类 4、相关概念:m、n、f spk、f ak、f pk、μs、μp、δs、δp、E s、E p、E sp

地基处理技术选择题及答案

1.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规定,软弱地基是由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其中不包括哪类地基土?( C ) A.淤泥质土B.冲填土 C.红粘土D.饱和松散粉细砂土 2.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主要考虑( D )的共同作用。 A.地质勘察资料和荷载场地土类别B.荷载,变形和稳定性 C.水文地质,地基承载力和上部结构D.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 3.软粘土的工程性质较差,一般情况下,软粘土不具备以下哪个工程性质?( C ) A.高含水量B.高压缩性C.高压缩模量D.低渗透性 4.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中,当压力—沉降曲线平缓光滑时,下面( )情况可按相对变形s/d(s/b)=o.015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A ) A.砂石桩,粘土地基B.土挤密桩 C.夯实水泥土桩 D.水泥土搅拌桩 1.换填法适用于( C ) A.所有的土层都适用换填法B.全部软弱土c.部分软弱土D.膨胀土 2.换填法不适用于( C ) A.湿陷性黄土B.杂填土C.深层松砂地基D.淤泥质土 3.在人工填土地基的换填垫层法中,下面( C )不宜于用作填土材料。 A.级配砂石B.矿渣c.膨胀性土 D.灰土 4.在采用粉质粘土的换填垫层法中.在验算垫层底面的宽度时,当z/b<0.25,其扩散角θ采用( _A ) A.θ=200B.θ=280C.θ=60D.θ=00 5.采用换填垫层法处理软弱地基时,确定垫层宽度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是______A______。 A.满足应力扩散从而满足下卧层承载力要求B.对沉降要求的是否严格 c.垫层侧面土的强度,防止垫层侧向挤出D.振动碾的压实能力 6.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湿陷性黄土时,对填料分层夯实应处状态是___B_______。 A.天然湿度B.翻晒晾干 c.最优含水量下D.与下卧层土层含水量相同 7.对湿陷性土采用垫层法处理时,回填材料应尽量采用_____D______。 A.不含有机质等有害杂物的建筑垃圾以消化建筑垃圾。 B.碎石c.粗砂D.就地挖取的净黄土或一般粘性土 8. 在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垫层厚度确定的依据是_______C____。 A. 垫层土的承载力B.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C.下卧土层的承载力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 9.当选用灰土作为垫层材料进行换填法施工时,灰土的体积配合比宜选为_____D______。 A.4:6 9.5:5 C.7:3 D.2:8 10.换土垫层后的建筑物地基沉降由_____C_____构成。 A.垫层自身的变形量 B.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两部分 C.垫层自身的变形量和下卧土层的变形量 D.建筑物自身的变形量和垫层自身的变形量 11.换填法处理软土或杂填土的主要目的是____B_____。 A.消除湿陷性B.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土层

地基处理与桩基技术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0道题】 1.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桩径取d=500mm,等边三角形布置,复合地基置换率m=0.18,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7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5,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60kPa,问水泥土抗压强度平均值fcu(90天龄期,折减系数η=0.3)达到下列哪个值时,才能满足要求?() A.2.83MPa B.2.63MPa C.2.43MPa D.2.23MPa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2.以下哪项不属于应急预案的内容?() A.机构与职责 B.事故报告程序 C.现场应急救援程序 D.施工作业用火必须审批,领取用火证,方可作业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3.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开挖深基坑,技术上需要同时采用降水井和回灌井,请问回灌井的主要作用是下列哪个选项?() A.回收地下水资源 B.加大抽水量以增加水头降低幅度 C.减少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

D.保持坑外地下水位处于某一动态平衡状态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4.关于水泥土旋喷桩相对于夯实水泥土桩和搅拌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高压喷射注浆法应用范围广,既可用于砂土,也可用于粘性土; B.施工时在土层中钻一个小孔(直径50mm-108mm),在土中通过喷射作业形成直径达0.4m-2.0m,甚至更大的固结柱体,且在地层中偶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采用; C.固结体强度高,在粘土中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5MPa,而在砂土中可高达10 MPa-20MPa; D.可以广泛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地基处理。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5.可行性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市场及资源情况如何,建设规模、建设工期、总投资额为多少,以及( )如何等方面。 A.工程造价 B.建设单位 C.经济效益 D.施工技术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6.下列哪种组合能较全面准确地说明可行性研究的作用?()Ⅰ、可作为该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审设计任务书的依据Ⅱ、可作为该项目招聘项目法人和组织项目管理班子的依据Ⅲ、可作为向银行或贷款单位贷款和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Ⅳ、可作为与有关单位签订合同、协议的依据和工程勘察设计的基础Ⅴ、可作为购买项目用地的依据Ⅵ、可作为环保部门审查拟建项目环境影响和项目后评估的依据

地基处理习题解答

1.某工程采用换填垫层法处理地基,基底宽度为10m ,基底下铺厚度 2.0m 的灰土垫 层,为了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要求,试求垫层底面宽度。(12m) (解) z /6=2/10=0.2,灰土0 28=θ 垫层底面宽度 m z b 1228tan 221028tan 2b 00=??+≥+=' 2.某工程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填料为砂土,桩径0.6m ,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 1.5m ,处理后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120f ak =,试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桩土应力比n =3)。(kpa 8.154f spk =) 3.一辆重车的总重力为300kN ,按横向分布两辆车,单辆车荷载分布长度5.6m ,荷 载分布宽度5.5m ,如果将相应的车辆荷载换算成为底面积相同,重度为18.2kN /m 3 土柱的当量高度,试计算当量高度。(h=1.07m) (解) 一辆车的平均压力 kpa 74.95 .56.5300p =?= 二辆车平均压力kpa 48.19274.9p =?= 当量高度m h rh 07.1,48.19== 4.某饱和黏土,厚H=6m ,压缩模量MPa E s 5.1,地下水位和地面相齐,上面铺 设80cm 砂垫层(r =18kN /m 3)和设置塑料排水板,然后用80kPa 大面积真空预 压3个月,固结度达85%,试求残余沉降(沉降修正系数取1.0,附加应力不随深 度变化)。(57mm) m H rh H P s 378.01500 80E S =+==∞ m s s t 32.085.0=?=∞ 残余沉降 mm s s t 57=-∞ 5.某场地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120f ak =,设计要求砂石桩法地基处理后复合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达160kPa ,桩径0.9m ,桩间距1.5m ,试求砂石桩桩体单桩承载 力特征值。(261.8kpa) 4.62 某松散砂土地基,处理前现场测得砂土孔隙比e =0.81,砂土最大、最小孔隙比分 别为0.9和0.6,采用砂石法处理地基,要求挤密后砂土地基相对密实度达到0.8, 若桩径0.7m ,等边三角形布桩,试求砂石桩的间距(1.1=ζ)。(s=2.54m) [解] 砂石桩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