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上海惠南新城绿地景观工程,项目用地位于上海南汇惠南新城,总用地面积约4816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方、绿化种植、园路地坪以及相关配套工程等。

惠南新城创建于2000年9月,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规划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位于惠南镇东北区域,东起远东大道,西至川南奉公路,南至沪南公路延伸段,北至盐仓惠南交界的界河,规划人口约30万。新城以“办教育、引科技、兴产业、建新城”为发展思路,以构建规模化、配套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园区为目标,为两港主要服务基地,发挥科教经济圈的核心作用奠定了基础。

一期规划用地面积8.29平方公里,按照新城建设和总体规划布局,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预定目标,基本形成由科教园区、住宅区、文化设施配套区组成的惠南新城雏形,构筑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初步形成惠南新城绿色与蓝色交织的城市风格。

第二节项目区位

本项目用地位于惠南新城东城区A14-9、A14-10、A14-11及A14-13地块,即西起靖海路,东至川南奉公路,北起南汇中心大酒店,南至凤凰城一期。

惠南新城绿地与建设中的五星级大酒店——中央大酒店形成惠南新城的城市主轴线,是居住片区和商务办公片区的空间视觉走廊,将体现新城地块开发建设、生态板块构建和百姓安居乐业三大和谐主题,彻底改善整个核心区块的生态,创造一流的城市环境,提升惠南新城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城市开敞空间和生活创业空间,是惠南镇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又一新场所。

第三节基地概况

项目建设用地现状基本平坦,东西两侧均有两个较大的积水塘,同时基地内有部分施工垃圾堆土,部分基地土方已被盗挖。

基地设计范围内现分布有南汇中心大酒店的施工工棚建筑以及部分废弃民房

第四节设计依据

1、关于惠南新城绿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上海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CJJ/T82-99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T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85-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45-9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T34-91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CJ/T135-2001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球根花卉种球》

CJ14-86 《城市园林苗圃育苗技术规程》

DBJ08-15-89 《绿地设计规程》

DBJ08-54-96 《行道树栽植技术规程》

DBJ08-53-96 《大树移植技术规程》

DBJ08-231 《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

DBJ08-66-97 《花坛、花镜技术规程》

DBJ05-67-67 《草坪建植和草坪养护管理的技术规程》

3、其他国家与地方的相关设计规范与法规文件

第二章总体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

一、以塑造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的设计原则

在项目景观设计中,以生态设计原则为基础,尊重现有生物环境态势,合理控制生长良好的植物,努力营造适应性强的生态植物环境。通过植物斑块、廊道的空间控制,在区域内部形成循环流通良好的微气候环境,降低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注重安全的设计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注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道路选线、场地布局、功能设置、绿化种植、物料选择等方面注重满足使用者的物质与心理的实际需求,同时妥善考虑后期养护管理。三、优化规划布局、衔接建筑风格的设计原则

在场地设计中进一步优化总体规划格局,在景观的形式、功能与材质运用上结合周边主体建筑统一考虑,力求使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针对现有规划布局较为规则,片区绿地空间集中的特点,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将各个独立的片区绿地融入到中央绿轴空间中,最大限度的提升景观空间的利用率、可识别性与整体效果。

第二节规划功能分区

项目用地呈现典型的带状绿地,总体规划为3个功能分区:

1、老年及儿童活动区:开敞空间,位于绿地东侧,结合主园路走向布置了花卉园、休闲廊架、老年活动场地、儿童游乐场等景观功能空间。

2、中央景观广场:开敞空间,位于公园中部,结合中央道桥整体设计了一座灯柱广场,广场中布置了特色景观灯柱、花箱、坐凳等设施,成为整座绿地的景观标志区域,广场的东西两侧设计了规整的草坪休憩区,供游人使用。

3、青少年活动区:开敞空间,结合主园路布置了适合青少年健身活动的场地及休息区、亲子交流区域及相关管理设施,区域周边是开放的大草坪空间与连绵的遮阴林带。

规划在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工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道路设计与入口规划、绿化规划与景区设计、重点部位详细规划设计等。

第三章专项设计

第一节道路铺地设计

一、道路设计

新建绿地内的道路包括主园路、次园路以及汀步系统。

1、绿地内主园路为2.5米宽,采用彩色混凝土砖结合花岗岩铺设。

2、次级园路宽度为1.5米,采用彩色混凝土砖铺设。

3、在部分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如入口广场与主园路之间均设置了快速穿越的汀步系统,均采用混凝土砖或花岗石材质铺设。

二、铺地广场设计

新建绿地共设计有三个景观铺地广场,东侧与西侧均布置有一定面积的交通性入口铺装场地,绿地中部结合规划新建桥布置了一处较为完整的景观主题广场。

新建绿地内的景观场地按园林环境的标准进行设计,铺装材质以冷色调的花岗岩为基调,结合广场砖、混凝土砖等进行设计,力求与中心大酒店建筑立面用色相呼应。

第二节竖向设计

一、基地现状

本工程场地内大部分区域地势较为平坦,自然地面标高大部分在 4.0-4.8米之间,拟建场地属于上海市正常地层分布区,地层起伏变化较小,在自然地面下40.0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及砂性土组成。

基地现状土壤质量相对较好,有利于将来的绿化种植建设。

二、竖向地形设计

综合规划设计土方平衡计算,新建绿地工程需进土约2万立方米,在场地平整至4.5米基本标高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改良及地形堆坡工程。

1、老人儿童活动区竖向设计

此区域竖向地形设计以平缓地形为主,通过在中轴线广场两侧的景观绿地中局部堆缓坡,拉大现状高差,形成错落起伏的缓坡景观地形带,道路标高为4.5米,景观绿地标高控制在4.5-5.2米之间。

2、中央广场区竖向设计

此区域竖向设计延续以平整地形为主,场地标高控制在4.5米。

3、青少年活动区竖向设计

此区域内景观绿地通过台阶,矮墙,跌落花坛、缓坡等景观手法与景观道路衔接。场地标高基本控制在4.5-5.4米之间。

三、工程土方量计算

场地现状标高集中在4.0-4.8米之间,设计地面标高大部分控制在4.5-5.2米,局部堆高至6米,景观土方工程将在场地平整至4.5米标高后进行堆设,经初步计算总体需进土约2万立方米。

第三节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执行规范

(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和要求

(2)各设计专业所提供的设计资料

3、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范围景观给排水工程等。

二、给水设计

1、水源

本工程绿化给水方案为:河道水质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情况下,浇洒用水就近从河道抽水供给。此次设计在绿地内中间隔40米左右设置一个快速手动洒水栓,用于苗木及草坪的补充浇灌,使用时只要在快速取水阀的钥匙上接一根皮管后,把钥匙插入快速取水阀中就可以开始人工浇灌作业,以满足正常植物浇灌需求。

2、生活用水量标准

该工程主要为绿化浇洒给排水,绿地覆盖面积约为252600㎡,室外绿地及道路浇洒:2L/m2.次,一日两次,总用水量: Qd=505.2m3/d,小时用水量Qh=65 m3/h。学校分两期建设,给水管网亦分期建设,本次设计一期范围内浇洒给水,二期浇洒给水管网将另行建设,单独计量。

3、计量

在室外设置总水表,并结合使用方要求,分别设置各自独立的供水计量系统。

三、排水设计

本工程主要解决绿地、水景及景观新规划的局部小品场地的雨水排放,主要道路及广场雨水现状为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设计绿地内超渗排水选用软式透水管,绑扎连接。就近接入总图雨水口。

雨水量:雨水设计选用上海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

q=

0.3

0.820.07lg

5544(0.42)

(107lg)P

P

P t P+

-

++(l/s·ha)

雨水设计流量Q按Q=qψf计算;设计降雨历时:t=t1+mt2,t1地面集水时间,t2管道内雨水流行时间,m折减系数(自排采用1,强排采用2);设计重现期:P=1a;

径流系数:根据规范加权计算径流系数,经计算径流系数Ψ=0.35。雨水就近接入市政道路雨水口。

四、管材选用

室外生活给水管:钢丝网骨架给水管

室外雨水排水管:室外排水FRPP管

五、主要设备表:

第四节景观照明工程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一期景观绿化工程照明设计。

景区绿化总用地面积约252600平方米,设计环境为正常。

二、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节省能源、绿色环保、维修方便、技术先进。三、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四、动力配电设计

1、负荷等级:

景观照明为三级负荷。

2、供电

电源就近取自附近变电所, 采用YJV电缆穿管埋地引入380/220V低压电源。该工程总用电负荷为100KW.

3、控制方式:

景观灯控制采用控制室集中控制和分散就地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集中控制采用微机控制,控制室设在中控室。微机控制以定时控制为主,可在微机上设置全年的景观灯开闭时刻表,并具备自动调整时间及点燃

时间累计的功能。在控制室设置手动和自动转换开关,在现场景观灯配电箱设置就地和远程控制转换开关。

4、线路设计:

景观灯照明电源电缆采用YJV22-0.6/1kV,直埋地敷设,电缆电缆埋设深度大于800,电缆穿越道路和其它管道时穿钢管保护并根据有关施工规范采取相应措施。5、安装:

庭院灯杆高为3.5米,间隔为10~15米,投光灯、庭院灯、草坪灯和室外照明控制箱落地安装,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

6、接地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执行TT制。所有路灯的平时不带电的金属杆部分都与PE 线可靠联结,并且重复接地,室外灯具每隔30米打一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五、照明灯具及光源

1、灯具选用

园区照明采用庭园灯、草坪灯、投光灯、地灯、灯柱相结合的方式。

2、灯具选用时主要考虑以下问题:

1)从整体规划设计着手,使景观照明灯具与园区环境相协调

由于景观绿化较为分散,为了使景观照明与环境浑然一体,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首先从整体规划设计着手,根据周边建筑、功能特点,将景区划分为五个区段,分别确定景观亮化方案的设计重点。

2)积极应用新能源、新技术、降低能耗

庭院灯选用节能灯具,投光灯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灯柱采用节能灯管

LED光源具有耗电低、发光效率高、安全可靠、有利于环保、寿命长的特点。我们在草坪灯、地灯采用了LED光源。

3)注意灯的隐蔽性,减少光污染,同时要方便维护管理。

3、照明方案的选择1 ) 根据环境的基本性质选择照明方案

在照明方式的选择上力求要融入环境设计,使照明策划成为环境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支持并实现园林环境的创意,帮助达成环境整体风格的照明塑造。依据环境各类景观特点,做到风格一致,设计合理。在园林环境夜间照明在照明策划设计中,考虑各种光元素对环境夜间基本性质的影响,使得观察者在相对于该环境的任何位置,都能获得良好的光色照明和心理感觉,使观察者准确理解该设计的环境印象。在不同环境照明设计中灯型和光源的选用与灯具安装场所的环境风格一致,和谐统一。

2 ) 根据环境的关键主题选择照明方案

环境照明的主题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其它诸多要素的安排。通过充分解剖被照对象的功能、特征、风格,透彻理解光影与环境的特定作用,模拟各视点和视距的夜景状态,加强建筑及环境对视觉感知的展示。借助夜景照明对环境关键特征的表现或夸张来丰富该主题。充分利用非均匀照明,动态照明,在需要光的时间,把适量的光送到最需要的地点,以人为本,展现主题个性化的设计——加强照明调控,关怀不同主题对光的不同需求,追求个性化的照明风格。了解主题夜景的特殊要求,科学运用一些新技术如LED多色彩照明、光纤照明等。可以说主题是环境的焦点,主题照明是照明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它的恰当运用是环境照明最终是否成功的关键。

3) 根据环境的渲染气氛选择照明方案

光环境设计中的渲染气氛不仅仅是照亮、泛光、亮化,而是一幅幅夜景的艺术构图。照明设计要根据环境的视觉气氛来选择照明方案,注重光色的选择,用光营造情调和氛围,满足人们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追求。

六、主要设备

第五节绿化种植设计

一、绿化景观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根据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结合总体景观环境规划以及临近区域的城市的控制线详规的景观要求,综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合理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结合当地土壤盐化程度较强的情况,选择耐盐性强的树种,营造节约环保型校园绿化景观。

2、植物多样性原则

从植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通过乔、灌、草地被的配植,对不同区域的绿化空间进行经济、合理、自然美观、符合生态规律的设计布置。

3、高效经济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才能确保绿化景观四季有景可观,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从而在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的同时,又高效的美化了城市环境。在植物品种、规格的选用上,以速生慢生相结合,规格普遍以常规为主,局部重点区域点植较大规格的乔木,注重植栽环保效能及景观效果。

在兼顾景观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分期实施规划,绿化种植中合理地充分利用基地原有的苗木,创造节约化的绿色环境。

4、充分利用植物特色进行造景原则

坚持“生态园林”的造园理论,力求在品种、树形、季相变化上突出植物之美,营造具有植物多样性的各具特色的植物景区。在强调绿化的生态效应和物种多样性的同时,注意季相变化和树种树形选择多样化,达到空间及色彩上的丰富性,力求植物景观与环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5、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绿化景观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创造舒适、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态友好型景观环境,通过布置合理的休闲空间和适合不同使用对象的景观空间,为广大

市民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休闲一体化的宜人化的园林环境。

二、绿化景观规划总体构思

新建绿地的环境绿化种植配置以“立足生态、体现自然;兼顾功能、统筹布局;适地适树、突出主题”为指导思想;从植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区域的绿化空间进行经济合理、自然美观、符合生态规律的绿化布置,形成简洁、疏朗、雅致的景观效果和以体现“春景秋色”为主调的景观绿地。

三、植物景观分区设计

1、根据学校总体功能分区的不同,以及植物的不同观赏特性,合理进行植物景观布置,力求在品种、树形、季相变化上突出植物之美,营造具有生态多样性的各具特色的植物景区,使学校绿化景观形成优美、协调、稳定的景观。

2、行道树树种选择:

行道树是整块绿地绿化的主要骨架,对主园路区域规则布置行道树使整个绿地拥有一个绿色的骨架。主园路行道树采用常绿乔木——香樟,次园路选用开花秋色乔木黄山栾树。

其他以人行为主的次要道路行道树以榉树、合欢、朴树等为主要树种,种植形式以规则和自然相结合的手法。

3、在景观广场上的景观树种选择以秋色叶树种为主,如银杏、榉树、朴树、红花槭等,考虑到常绿和落叶的比例,在广场上适当选择香樟作树阵。

4、景观分区绿化设计:A14-9新建地块:

老人及儿童活动区——萃景园:

以一年各个季节中多种开花的花灌木和乔木为特色,形成具有季相变化和丰富景观的绿化景观。景观轴线的绿化景观以观花叶的乔灌木的树阵为主。景观设计方案积极的从其功能需要出发,通过竖向设计、植物对空间的分割等多种设计手段,不同的院落中的特色花园以不同的特色花灌木来体现,形成具有识别性的景观空间。主要植物包括榉树、合欢、银杏、马褂木、广玉兰、香樟、朴树、枇杷、紫薇等。

青少年活动区——沁秋园:

青少年活动区的植物布置以秋色叶乔木为主,结合景观空间合理布置花灌木和花地被,形成以绚丽秋景为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秋色叶乔木主要选用朴树、银杏、榉树。主要植物有红枫、银杏、桂花、红叶石楠、金边黄杨、金森女贞、黄金槐、雪松、青枫等。

广场活动区——五彩园:

结合广场花坛布置景观花境带,结合园路布置开合有致的绿化景观空间,为市民提供优美的休憩和散步环境。植物品种有紫薇、花石榴、垂丝海棠、红枫、合欢、金叶黄杨、红叶石楠、红叶李等。

A14-10地块:

保留现有行道树,铺设常绿草坪。

A14-11改造地块:

保留现状长势良好的乔木群落,适当增加部分部分大规格乔木以及林下花灌木。

A14-13改造地块:

以草坪花境为主,布置双排景观特色花柱,形成有气势的入口景观绿地空间。

第六节建筑小品工程设计

一、园林小品工程

园林小品包括景观亭、景墙、林下的座椅、树穴、花坛及道路边的垃圾箱、指示牌等,设计以外形简洁,以简单的构架为主,周围以植物点缀,使之融于环境中。

1、景观亭廊

位于绿地东西两侧的集中绿地处,各布置一组景观亭廊构筑物,主亭采用混凝土结合钢木结构,同时结合景观亭廊外形布置了一条不规则的硬质铺装场地,供游人停留休息观景,整体设计风格为现代欧式。

2、垃圾箱

材质以木板条纹或铝塑板仿木纹圆筒为主,主园路每50-60M设1个,次园路及支路每100-120M设一个,在集中绿地、中轴广场等人流集中的场所酌情增设,共计20个。

3、指示牌

指示牌本身具有导向功能,已成为环境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采用塑钢结构,在绿地主要出入口、道路交叉口及集中绿地的出入口设置,共计6个。6、警示牌

在绿地内靠近规划河道的岸边区域设置警示牌,共计6套。

7、座椅

主要设置在景观主园路,次园路及景观林荫广场上,以石、木质为主。每50-80M 设一组。共计20组。广场及庭院内的座椅考虑结合花坛、树穴来设计布置。

第四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期)

惠南新城绿地景观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

表4-1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一节、项目概况 (1)

第二节、项目区位 (1)

第三节、基地概况 (1)

第四节、设计依据 (1)

第二章总体设计 (2)

第一节设计原则 (2)

第二节景观格局 (2)

第三节功能分区 (2)

第三章专项设计 (3)

第一节道路铺地设计 (3)

第二节竖向工程设计 (4)

第三节给排水设计 (5)

一.设计依据: (5)

二.给水设计 (5)

三.排水设计 (5)

四.选用管材 (6)

五.主要设备表: (6)

第四节景观照明设计 (6)

一.工程概况 (6)

二.设计原则 (6)

三.设计依据 (6)

四.动力配电设计 (6)

五.照明灯具及光源 (7)

六、主要设备表 (7)

第五节绿化种植设计 (8)

一、绿化设计原则 (8)

二、设计总体构思 (8)

三、绿化分区设计 (9)

第六节建筑小品设计 (11)

一、园林小品工程 (11)

二、河道驳岸工程 (11)

第四章经济技术指标 (12)

附:

1、《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改革委关于惠南新城绿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软件开发-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总体设计 (3) 2.1需求规定 (3) 2.2运行环境 (3)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3) 2.4结构 (3)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3) 2.6人工处理过程 (3)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3) 3接口设计 (4) 3.1用户接口 (4) 3.2外部接口 (4) 3.3内部接口 (4) 4运行设计 (4) 4.1运行模块组合 (4) 4.2运行控制 (4) 4.3运行时间 (4)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4)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4)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5) 6.1出错信息 (5) 6.2补救措施 (5) 6.3系统维护设计 (5)

项目初步设计规格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使用ERP管理架构,对医药公司各部门进行管理。 1.2背景 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提出者: 开发者: 用户: 计算机中心: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根据本系统内部的各职 能部门的要求,方便快捷的实现同其他机构软件有机连接,使资源最大化利用。 1.3定义 提示: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英文缩写的原词组。如: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GSP:Good Supplying Practice《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HR:Human Resourses人力资源技术 OA:Office Autoation办公自动化 IM:Inventory Management库存管理 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artal企业信息门户 1.4参考资料 有关的参考文件: 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1.实训教学PPT及相关ERP项目文档; 2.软件开发标准按照机房配置统一标准。

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1.1 设计依据 1.1.1甲方提供的星星村改造工程项目设计任务委托书; 1.1.2 台州市建设用地规划要求〔台路规要字(2003)011号〕; 1.1.3台州市建设规划局文件——台建规[2003]360号《关于星星村改造详细规划 的批复》; 1.1.4甲方提供的地形图等原始资料; 1.1.5 当地自然气象和地质条件; 1.1.6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定。 1.2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强弱电、通风专业的技术规划设计。本次设计不包括小区环境、建筑内部装修、燃气设计。 1.3 设计规模及性质 本项目位于台州市解放南路与二号路交汇区域,是台州椒江区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用地为12.08公顷,项目涵盖了原居民还建住宅、幼儿园及用于商业开发的商住楼等内容,结合邻近的山体、广场、住宅区、办公楼、酒店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又与整个片区融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总建筑面积283738.61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50420.00平方米。地上6-18层,地下一层,多层建筑高度18.6米,小高层建筑高度35.8米,高层建筑高度55.4米。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4.1 在设计中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令、法规; 1.4.2 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满足消防车道、防火分区要求, 采用自动喷淋系统和自动防排烟系统,提高安全和经济性; 1.4.3引入无障碍设计,在商场主要出入口及有电梯住宅一层 住户大堂入口处设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 1.4.4 以山为源、以人为本;星星村是“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其 环境的市场价值在于相邻白云山的存在,以山为源是其特色和卖点,也是延续城市地域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本设计尽可能多的表现山体和其自然景观,在社区开发中采用山色渗透的手法,为人们提供观山、亲山、近山、游山的机会和可能。 1.5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 建筑总平面主要数据详见表1.5-1。 表1.5-1 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院】初步设计结构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 二、设计依据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暂定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特征周期 0.65 s;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2、本工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3、基本风压值为 0.45kN/m2(n=50);基本雪压值为 0.15kN/m2(n=50)。 三、荷载取值 1、基本风压 本工程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取值,其基本风压值为0.45kN/m2,承载力计算为0.45kN/ m2,场地粗糙度类别为B类。 2、地震作用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暂定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 g,特征周期 0.65 s;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3、主要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公寓: 房间:2.0kN/ m2 卫生间:2.5 kN/m2(带浴缸:4.0) 阳台:2.5 kN/m2 客厅:2.0kN/ m2 餐厅:2.0kN/ m2 电梯前室:3.5kN/ m2 楼梯过道:3.5kN/ m2 楼梯:3.5kN/ m2 电梯机房:7.0kN/ m2 厨房:2.0kN/ m2

设备机房:7.0kN/ m2 展示区及商业设施: 展览厅:3.5 kN/m2 商业:5.0 kN/m2 餐厅:2.5 kN/m2 卫生间:2.5 kN/m2 楼梯:7.0 kN/m2 设备机房:10.0kN/ m2 车道:4.0 kN/m2 消防车道:20.0kN/m2或35.0kN/m2(按规范及实际工程情况调整)发电机房、变配电房:10.0 kN/m2 通风机房、排烟机房:7.0 kN/m2 水泵房:10.0 kN/m2 电梯机房: 7.0 kN/m2 消防疏散楼梯:3.5 kN/m2 有固定座位的看台:3.0 kN/m2 无固定座位的看台:3.0 kN/m2 露台:3.5 kN/m2 上人屋面:2.0 kN/m2 非上人屋面:0.5 kN/m2 四、主要设计标准、规范及规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工程初步设计范文

工程初步设计

第四章结构 1.设计说明书 1.1工程概况: 1.1.1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白泉镇东交大街以北、规划路以东、溢洪道以西。 1.1.2总建筑面积:㎡。 1.1.3建筑物长58.3m,宽为16.64m,局部十三层:长为45.60m,宽为13.90m。 1.1.4本工程地主体十二层、局部十三层。 1.1.5建筑总高度为45.9m。 1.1.6建筑物各层层高:一层 3.6m,二、三层层高 4.5 m,四至十二层层高3.6 m,局部十三层层高3 m。 1.1.7主要柱网尺寸:7.2×5.7 m、7.2× 2.5m、7.2×8.1 m。。 1.1.8 本工程图纸中所标注标高均为相对标高,±0.000设在一层室内地面面层,假定其绝对标高为249.20m。 1.2设计依据 1.2.1使用年限:50年。 1.2.2自然条件: 1.2.2.1风、雪荷载见下表:

1.2.2.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见下表: 1.2.3工程地质勘查报告: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 6月27日提交的《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4建设单位提出的结构设计要求: 各类建筑物应按建筑的规模、功能与用途结合工程地质情况确定基础形式与地上结构形式,结构形式的确定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当地规划要求为原则,力求结构形式简单、节省投资。 1.2.5法律、法规、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TGT137-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3建筑分类等级: 1.4主要荷载取值: 设计使用活荷载: 办公、会议室: 2KN/m2走廊、楼梯间、会客休息区: 2.5KN/m2行政服务大厅: 3KN/m2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体育馆初步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 第七章弱电设计 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 第十章环保设计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节能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是校区一期工程重要建筑单体之一,是校区体育教学和运动娱乐的基地,对提高师生身心素质,娱乐教学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馆位于规划校园南面,用地方正平整,坐落于西区校园南北主轴上,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用地北侧正对校园主环线,西侧紧邻校园运动场地,东侧是规划中的学生活动中心,南侧面对校园南门,在满足学校多功能使用的同时,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总用地面积26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16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 6.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设计任务书 7.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体育馆”方案设计 8.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总体规划 9.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 10.国家和云南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 三、设计理念 云南,地处彩云之南,气候温和,万物滋长,素有“花朵王国”之称;花同时也是对于莘莘学子的美好比喻。云南师范大学历史悠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育人树人的宗旨烽火传承。本方案以“花”为核心理念,结合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本着美好的愿望和寓意,体现体育建筑的力与美,体现校园建筑的自然与亲和,力争创造时代性、标志性和地方性的建筑形象。四、设计目标 本项目按国家一流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力图服务于云南师范大学的体育赛事、大型典礼和体育教学需要,体现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整体性、经济性、超前性原则。 整体性: 充分体现云南师范大学教书育人的信念宗旨,发展的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体现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鲜明特色,符合云南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原则,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富有现代感和标志性。 以人为本: 满足体育专业队训练及大学生体育教学、大型集会、文艺演出要求的综合体育馆;配备始终可以安全、舒适、愉快地利用的设施、流线、服务。 经济性: 充分利用地形与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材料和施工工艺;运用节能设施,降低运营管理费用。 超前性: 反映具有超前形态的体育馆;反映具有不懈地研究发展的大学形象;树立最尖端高科技大学的形象。 服务种类: 提供大型赛事、大型典礼和演出场地与服务; 提供体育教学和体育健身场地与服务; 功能配置: 一流的体育赛事和健身锻炼场地设备; 安全舒适的观众厅及其座席; 贵宾视察和观礼专用的休息室、小型会议室; 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高效率行政办公室; 五、设计等级 1.建筑类别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本工程的体育建筑等级为乙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暖通初步设计说明书

暖通空调初步设计说明书 摘要:地下三层,地上十层,框剪结构,空调形式为冰蓄冷,冷辐射吊顶。 1 设计依据 1.1上级批文详见总论部分; 1.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1.3建筑专业提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1.4室外计算参数(北京地区)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2℃ 夏季空调计算日平均温度28.6℃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6.4℃ 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30.0℃ 夏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8 % 夏季大气压力99.86Kpa 夏季平均风速 1.9 m/s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2℃ 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5℃ 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45 % 冬季大气压力102.04 Kpa 冬季平均风速 2.8 m/s 1.6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1.7 2004年5月19日由中船重工集团组织的《科技研发大厦空调方案研讨会》专家组意见。 2 设计范围

本工程为船舶科技研发大厦,总建筑面积为33928平方米,预留建筑面积为5494平方米,建筑高度为33.99米。地下二﹑三层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层高3.6米;地下一层主要为餐厅﹑厨房﹑多功能厅及档案室,层高5米;首层至八层主要为办公及会议室,首层层高为5.0米,其余为3.9米。 设计范围为采暖、通风、空调、防排烟及冷热源设计。冷冻机房冷却水系统由给排水专业设计。 3 设计原则 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空调技术及设备,创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品质及环境。 4 空调设计

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一) 有关文件 1、设计任务书; (二)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具体详见各专业设计说明 (三) 设计基础资料 1、气象资料:杭州地区30年平均(1971年-2000年) (1)温度:年平均气温为17.8℃ (2)降水量:年降水量为1454mm。 (3)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70.3%,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 (4)日照:平均日照小时147.1h/月。 2、建设场地工程技术条件: (1)用地条件:地块南北长约62.5米,东西长约65米。用地面积约3684.54平方米。 (2)交通条件:。 二、工程规模及设计标准 1、工程规模: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为2705.72平方米。 2、设计范围: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要求,我院设计内容包括总平面 规划设计,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 1、遵循“适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同时风格和色彩要与一期现有建筑的风格颜 色及环境相协调。。 2、遵从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完整以及节能、节地的原则。 3、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建筑物性质、道路交通、绿化状况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 4、建筑单体设计依据总体布局,创造更多的自然通风、采光的室内空间,节约能源。平面布局紧凑,流线顺畅,布局经济合理,满足使用要求。 5、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倡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684.54㎡(合5.527亩) 2.总建筑面积:2705.72㎡ 3. 建筑基底占地面积:1370.14㎡ 4. 容积率: 0.73 5. 建筑密度: 37.19% 6. 绿地率: 10% 7.机动车停车数:15个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书

机场变电站至桑海、盘龙山线路工程综合部分施工图设计 第一卷第全册 总说明书(架空部分) 江西信能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010年03月南昌

签署页批准: 审核: 校核: 设计:

施工图设计卷册目录 第一卷第全册总说明书及附图(架空部分)第二卷第一册平断面图及杆塔位明细表 第三卷第一册机电施工说明书及附图 第三卷第二册机场变至桑海变地埋电缆部分第四卷第全册机场变至盘龙山地埋电缆部分第五卷第全册机电施工说明书及附图 第六卷第一册铁塔施工图说明书及附图 第六卷第二册

目录 1 总述 (1) 2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1) 3 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2) 4 线路路径及进出线情况 (2) 5 气象条件 (3) 6 导线和地线 (3) 7绝缘子串和金具 (5) 8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6) 9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7) 10 杆塔与基础 (8) 11 对邻近弱电设施的影响与防护 (9)

1 总述 1.1 设计依据 本工程评审会议纪要(暂缺) 1.2 概述 本工程包括机场变~桑海变,机场变—盘龙山变2条110KV送电线路;分为架空、地埋电缆2个部分分别进行设计,本说明为机场变—桑海变110KV线路架空部分说明书,机场变~桑海变电缆部分见卷册363-T003S-A0203,长度为2.7958km,机场变~盘龙山110kV 送电线路(全为地埋电缆)部分见卷册363-T003S-A0202,长度为2.7463km。 1.3设计范围及说明 本工程线路全长13.554 km,其中架空部分长10.758km,地埋电缆部分长2.796 km。桑海变电站构架至5#塔采用双回路共塔设计(与备用至桑海变间隔的线路共塔),5号至41号分支塔部分为单回路设计。41号至机场变为地埋电缆。地埋电缆部份见另册。 架空部分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绞线,地线一根采用JL/LB14-50/30良导体,一根为OPGW通讯光缆。 1.4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建成期限 建设单位:昌北国际机场集团公司 运行单位:南昌供电公司 施工单位:待定 2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2.1主要技术经济一览表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图样)

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住宅小区位于××市第一机床厂院内,总用地面积约为2.53公顷。本工程由拟建场地南侧的三栋塔式住宅(1~3号楼)和北侧的多层住宅(6~10号楼,各楼相对独立)合围而成,两排楼中间为集中绿地,覆土3m,以下为地下汽车库(4号楼),地下汽车库西面为锅炉房(5号楼),总建筑面积约为12.4万m2。 2.2、3号楼与1号楼完全相同;7、8、9、10号楼与6号楼完全相同。 二、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三、自然条件 1. 风雪荷载 2.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 3.场地标准冻深: 1.20m 4. 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初步设计依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市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2004年5月编制的《××市第一机床厂住宅岩土工程初勘报告》(工程编号2004-初勘021),其主要内容如下: 4.1 位置及环境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市第一机床厂院内,场地地形基本平坦,自然地面标高在44.67m-45.49m之间。地貌单元属永定河及温榆河流洪积扇中下部。 4.2 地物及洞穴 因现有厂房未拆除,1号、2号楼及地下车库部分钻孔(ZK15、ZK19~ZK21、ZK24、ZK25、ZK36)未施工,待条件具备后须补勘。场地原有建筑物未拆除,使部分钻孔移位,但不影响钻探的精度和地基方案的选择分析。

4.4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4.4.1水文地质特征 拟建场区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分布有两层地下水,各层地下水类型及钻探期间实测水 工程场区1955年水位标高达到43.0m左右,埋深2.0m左右,近3-5年地下水最高水位标高42.50m左右; 4.4.3地下水腐蚀性测试及评价 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材无腐蚀性; 4.4.4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如地下室设有主要机电设备,一旦进水将使建筑物正常使用受到影响或损失,建筑防水设计应按历年最高水位考虑; 验算地下室外墙承重能力及地下车库抗浮验算时设计水位的取值,可根据历年最高水位标高,按有关规范或标准的规定确定。 4.5场地地震效应 4.5.1场地地震烈度 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4.5.2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4.5.3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判别 拟建场地属非液化场地。 4.6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及防治措施建议 拟建1~4号楼楼基底标高基本相同,约为39.50m左右,相应持力层为粘土层③,地基承

初步设计说明

湖南现代资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交易市场及 猪产品加工车间 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0189-200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 1.1.2宁乡县规划信息中心提供的规划设计要点和地形图; 1.1.3国家有关建筑设计消防和抗震规范; 1.1.4业主提供的设计要求; 1.1.5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本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可行性报告(方案)的批复文件(文件号) 2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对方案设计(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文件号) 3建设方所提的设计任务书(日期、文件号) 4有关部门编绘的地形图(编制单位及日期) 5规划部门核发的坐标通知书(文号) 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湖南天翼工程勘察有限公司2010.01 7其它设计依据 1.1.3本地区气象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 1气象条件 (1)位于北纬27°55′,东经111°53′; (2)最冷月平均气温16.8℃,一月日平均4.5℃,七月日平均28.9℃,年平均无霜期274天;(3)最大积雪深度320㎜,最大冻土深度100㎜; (4)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0%; (5)主导风向及频率:SSW(七月),NNE(一月); (6)年平均风速:2.5m/s(夏),2.6m/s(冬); (7)基本风压:0,35Kpa 2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湖南天翼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三级,地貌属剥蚀残丘急山间洼地地貌单元,以粉质粘土4作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240 kpa,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上上层滞水,需考虑土和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抗震设防烈度6度。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湖南现代资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交易市场和猪产品加工厂。该交易市场和厂房位于湖南现代资源农业科技园。该地块经改造后,场地现在已经基本平整。 1.3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年产20万吨乙二醇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2) 1.1项目概况 (12) 1.2设计依据 (12) 1.3设计原则 (12) 1.4产品规模及方案 (13) 1.4.1项目规模 (13) 1.4.2产品方案 (13) 1.5原料来源 (14) 1.6辅助设计软件 (14) 第二章技术经济 (16) 2.1 工程概况 (16) 2.2 设计依据 (16) 2.3主要经济数据 (16) 2.4表格 (16) 第三章总图运输 (18) 3.1设计依据 (18) 3.1.1.设计法规和标准、规 (18) 3.2设计围 (20) 3.3厂区概况 (20) 3. 3.1厂址位置 (20) 3. 3.2厂址交通条件 (21) 3.3.3 环境治理条件 (24) 3.3.4 产业基础条件 (25) 3. 3.5 公用工程条件 (25) 3.3.6 人力资源条件 (26) 3.4总平面布置 (27) 3.4.1总平面布置的一般要求 (28)

3.4.2 总平面布置的要求 (31) 3.4.3 厂区总体布局概述 (32) 3.4.4 总平面布置的各项技术指标 (32) 3.4.5 工艺装置的布置 (33) 3.4.6 辅助生产及公用工程设施 (33) 3.4.7 仓储设施的布置 (33) 3.4.8 运输设施的布置 (34) 3.4.9 生产管理及生活服务的设施 (34) 3.5 场运输设计 (36) 3.5.1 厂运输设计要求 (36) 3.5.2 本厂运输设计 (37) 第四章化工工艺及系统 (38) 4.1项目背景 (38) 4.2生产工艺的选择 (40) 4.2.1工艺方案的比较 (40) 4.2.2工艺方案的确定 (41) 4.3工艺简要流程图: (42) 4.3.1环氧乙烷生产 (42) 4.3.2乙二醇生产 (43) 4.4工艺路线简介 (43) 4.4.1环氧乙烷生产工段 (43) 4.4.2二氧化碳吸收工段 (49) 4.4.3乙二醇生产工段 (53) 4.4.4乙二醇精制工段 (63) 4.4.5乙二醇生产全流程 (65) 4.5催化剂的选择 (65) 4.5.1银催化剂的选择 (65) 4.5.2负载型双核桥联配合物催化剂 (66) 4.5.3碳酸乙烯酯水解催化剂 (66)

食堂初步设计说明(20200523185805)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 工程设计依据: 1.《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规划设计方案审定通知书》 4.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发宗地图两份 5.国家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及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3)《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1/T1477-2006 J10923-2007)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04)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年版) 6.工程建设地区气象、地理条件 盘锦市建筑气候分区为ⅡA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有关气象参数如下: 全年平均温度8.4oC,最热月平均温度24.3oC,最冷月平均温度-10.2oC, 常年平均降水量623.2mm,日最大降水量141.2mm, 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5.2oC 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9.3oC 主导风向:冬季东北,夏季西南,全年西南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 3.3m/s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 5.8m/s

全年平均室外风速: 4.3m/s 基本雪压:0.4kN/m2 基本风压:0.6kN/m2 最大冻土深度:1170mm 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7.其他条件 (1)天作建筑设计院完成的方案阶段图纸。 (2)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书。 (3)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定及标准。 (4)辽宁工程勘查院提供的《盘锦地方大学场地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工程编号2009-172-2) 二. 工程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 本工程系盘锦地方大学B-03食堂。建筑层数为二层,建筑高度9.6M,总建筑面积3361.48M2。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建筑设计(仅涉及初步的室内装修)、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供热与通风设计、电气设计。不包括二次建筑装饰装 修设计及室外环境设计和室外管网设计。 三.建筑概况 1.建筑性质:多层食堂。 2.本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分类为3类,使用年限为50年。 3.耐火等级为二级。 5.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6.抗震设防烈度:7度 7.本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材料按《屋面工程技术规范》选 择。 四.竖向设计: 1.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

建筑初步设计深度要求

建筑初步设计 3.1一般要求 3.1.1初步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条文说明】关于初步设计文件是否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的问题,在修编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为了确保设计文件中各专业内容的完整性,或避免设计文件中有关内容的重复,本规定不要求初步设计文件单列消防、环保等内容的专篇。 3.1.2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4.1.2条。 3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设计总说明 3.2.1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2.4总指标 1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2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本

初步设计说明书本

工程设计责任人

附件 1 市***[201*]***号《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 2市人民政府渝府(201*)***号文,关于《关于***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 3 市规划局渝规建审(201*)***字第***号文,《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 4 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201*)渝公消(建方)字第***号文,《关于同意***工程设计方案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 5 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园建方(201*)***号文,《关于***工程设计(方案)配套绿地的意见》; 6 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

设计说明书 1概况 1.1工程概况 表1.1 工程概况表 建筑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年 1.2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2.1市***委员会,[200*]***5号《关于***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1.2.2市人民政府,(200*)***号文,《***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 1.2.3市规划局,重规建审(200*)***字第***号文,《市建设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通知书》; 1.2.4 市规划局***年***月下达的本工程现状规划红线地形图;

1.2.5 市公安局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书,(200*)渝公消(建方)字第***号文,《关于***工程方案消防设计的审核意见》; 1.2.6 市园林事业管理局重园建方(200*)***号文,《关于***工程(方案)配套绿地的意见》; 1.2.7 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年***月***日下发的修建防空地下室设置意见书; 1.2.8 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渝(*)环准[201*]*号; 1.2.9 顾客提供的设计委托书、本阶段的设计要求及各种有关设计的基础资料和双方会商纪要; 1.2.10 顾客提供的由***单位***年***月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2.11 有关部门批准并经顾客确认的由***院编制的本工程方案设计文件; 1.2.12 顾客与我院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1.2.13 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国家和地方现行法规、规、规程、标准; 1.3 建设场地概况 1.3.1项目区位:位于市奉节中心城区。 1.3.2工程所在地区气象条件: 气象台装置位置:北纬29 0 35‘;东经106 0 28‘。温度:年平均温度18.3℃;极端最高温度44.0℃;极端最低温度-1.8℃。降雨量:历年平均降雨量1081.7mm;最大小时降雨量65mm。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6%;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3%。风向:全年主导风向北风;最大风速28.4m/s;冬季风向C频率36%,北向频率15%;夏季风向C频率31%,北向频率10%。历年平均风速2.2m/s。基本风压

1建筑初步设计总说明 内容资料

第一篇总说明 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 初步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国家有关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BG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5年版) 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8《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9《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10《合肥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补充规定》(合建设[2011]30号) 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12《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 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 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1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 2009年版212006 — GB 50013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23 —2006 2014年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2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5GB50054-2011) 2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2011年版2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1)及局部修改条文) 2003年版2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29 30 (DB34/1467-2011)《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1 (年版).动力》(2009 3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暖通空调.动力》节能专篇3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34《汽车库修车库 1.1.2 工程设计有关文件关于调整合肥工业职业教育项目的复函1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说明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本项目位于XX市XX工业区内,按《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规划,本次设计道路位于XX工业区芝麻地块,与XX路相交。 随着XX开发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负责南城经济开发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地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份委托我单位进行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设计,设计内容为本道路工程和排水工程地设计。2012年8月业主委托XX市测绘中心进行工程测量,于2012年11月完成工程地形图和横纵断面测量地任务交我单位进行工程初步设计。 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道路起点在XX路,桩号为K0+000,并向西布线,道路终点与原村庄道路相接,桩号为K0+232.992,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9.0米。与本道路工程同步实施地还有排水管线。 (二)设计依据 1、业主XX南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任务委托书; 2、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3、《XX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由XX市测绘中心提供地现状地形图及道路横纵断面资料; 5、XX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关于XX南城芝麻地企业专用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地批复 文件。X开经【2012】99号。 二、主要技术规范及设计标准 (一)技术规范 本工程设计采用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主要有: 2.1.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1.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2.1.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1.8《公路砼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二)道路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 设计时速:20 km/h 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7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0m 设超高推荐半径:40m 设超高最小半径:20m 平曲线最小长度:40m 圆曲线最小长度:20m 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m 竖曲线最小长度:20m 最小坡长:60m 停车视距:20m 设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 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20年 三、道路工程设计 (一)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本项目起于XX路(0+0.000),止于村庄道路(0+232.992),东西走向,路线全长232.992米,路线路福宽度为9.0米。 道路平面设计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道路全线设2处平曲线半径R为:40m、50m。 (二)道路纵断面设计

市政工程初步设计编制深度

[资料]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A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列表对方案的交通功能、占地、工程费用、景观效果、近远期结合情况、技术要求、工期、拆迁与施工组织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上海惠南新城绿地景观工程,项目用地位于上海南汇惠南新城,总用地面积约4816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方、绿化种植、园路地坪以及相关配套工程等。 惠南新城创建于2000年9月,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规划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位于惠南镇东北区域,东起远东大道,西至川南奉公路,南至沪南公路延伸段,北至盐仓惠南交界的界河,规划人口约30万。新城以“办教育、引科技、兴产业、建新城”为发展思路,以构建规模化、配套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园区为目标,为两港主要服务基地,发挥科教经济圈的核心作用奠定了基础。 一期规划用地面积8.29平方公里,按照新城建设和总体规划布局,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预定目标,基本形成由科教园区、住宅区、文化设施配套区组成的惠南新城雏形,构筑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初步形成惠南新城绿色与蓝色交织的城市风格。 第二节项目区位 本项目用地位于惠南新城东城区A14-9、A14-10、A14-11及A14-13地块,即西起靖海路,东至川南奉公路,北起南汇中心大酒店,南至凤凰城一期。 惠南新城绿地与建设中的五星级大酒店——中央大酒店形成惠南新城的城市主轴线,是居住片区和商务办公片区的空间视觉走廊,将体现新城地块开发建设、生态板块构建和百姓安居乐业三大和谐主题,彻底改善整个核心区块的生态,创造一流的城市环境,提升惠南新城的形象,营造良好的城市开敞空间和生活创业空间,是惠南镇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又一新场所。 第三节基地概况 项目建设用地现状基本平坦,东西两侧均有两个较大的积水塘,同时基地内有部分施工垃圾堆土,部分基地土方已被盗挖。 基地设计范围内现分布有南汇中心大酒店的施工工棚建筑以及部分废弃民房 第四节设计依据 1、关于惠南新城绿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上海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CJJ/T82-99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T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85-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45-9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T34-91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CJ/T135-2001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球根花卉种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