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统计图之同期对比

柱状统计图之同期对比
柱状统计图之同期对比

统计图是将数据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方面人们更直观的浏览数据。在润乾报表设计器中有许多类型的统计图,其中大有学问!

有时候客户需要在现有的统计图上做一些改进,如我今天要阐述的功能——同期比。

如下图所示:

此图将东北和华北在不同时期的运货费做了一个统计,方面用户进行对比。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种效果是如何实现的:

1.新建一张报表:

数据集为:SELECT 订单.订购日期,订单.货主地区,订单.运货费

FROM 订单where 订单.货主地区in ('华北','东北')

其中A2中的表达式为:=ds1.group(year(订购日期),false),B2中的表达式为:=ds1.group(货主地区,false),

C2中的表达式为:ds1.运货费。

2.设计统计图:

注意图中用红色方框标识的地方:

其中“分类轴定义”是A2,即横轴为A2,也就是年份,“系列名称”为B2,即图例为东北和华北,“系列值”为C2,即纵轴为运货费。

如此设置之后,统计图的横轴便会通过年份来分组,且在同一时期出现两根柱子,统计的值是两个不同地区在同一时期的值。样即可方便用户查看不同地区在同意年度的对比。如下图: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72~78页信息窗2 第一个红点问题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例,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选择的特点,掌握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2.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理解直观,掌握判断方法,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体验统计图的作用,认识到借助统计图可以表示和交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经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统计图? 预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又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 追问:这三种统计图又有哪些特点呢? 预设: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晰的反应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2.在生活中根据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呢? 预设:应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进行选择。(板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书写了一页又一页的辉煌,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奥运奖牌榜中隐含了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第27、28、29、30届奥运会的奖牌榜。 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四幅图片中, 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 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 (2)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 获得的金银牌情况。 (3)第27—30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的 变化情况。 ……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⑴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 ⑵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金银牌情况是怎样的? ⑶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可以先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剩下的问题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 根据信息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问题中的数据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预设:可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来分析数据。 追问:你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吗?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上面问题中的一个,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对奖牌榜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小提示:(1)先独立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2)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 (3)小组内交流个人体会

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公开课

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公开课 “扇形图”的教学设计 李佩佩东港镇第二小学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功能 2、能从扇面图中得到正确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4、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沟通和相互评价 5、在决策和形成猜想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情感和态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点:在合作讨论过程中,体验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从中寻找信息。 教学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得到有用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断。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你喜欢运动吗?健康:我喜欢 老师:你知道发展体育的意义是什么吗? 健康:运动可以提高体质,运动员可以为国家赢得荣誉。 老师:老师收集了一个班级开展课外活动的场景。一些学生打乒乓球,一些踢足球,一些跳绳和踢毽子??多多样啊!(展示106页的情况图表或预测),你能同时清楚地看到运动的数量吗?健康:不。

老师:为了知道喜欢各种运动的学生的具体数量,老师还进行了一项特别的调查。今天我还特意带来了调查结果。请过目(出示表格,出示数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子和其他最喜欢的运动是12、8和6 五,九 老师:请想一想,如果我们想清楚直观地看到班上喜欢各种运动的人数,我们可以画出什么样的统计图?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老师:嗯,学生们说的非常好,老师同意了。(显示P106页面条形图)这是老师画的班级最喜欢的运动的图表。从这张条形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默认: 学生1:我知道有12个人喜欢乒乓球,8个人喜欢足球,6个人和5个人分别喜欢跳绳和踢毽子,还有9个人喜欢其他运动。 学生2:从这张柱状图中,我还可以看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学生3:我也知道比足球更喜欢乒乓球的人有4个。学生4:我还知道六(1)班有40名学生。老师:你怎么知道六(1)班有40个人?学生4:把喜欢各种运动的人数加起来,正好是40人。 老师:是的,条形图的特点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量有多少。老师:根据柱状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计算出全班喜欢各种运动的人的百分比吗?健康:计算。 显示:(在表单的第三行显示数据) 喜欢运动的人数占全班的百分比。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子,12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案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愿意积极参及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及人合作,感觉到统计及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统计表和统计图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夏天快要到了,你能说说这两天的天气情况怎样? 当学生说到气温时,追问:你觉得早晨的气温怎样?到了中午呢? 出示例题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提问:观察统计表,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你能很快找出来吗?)大家想很快就知道结果吗? 揭示课题:这天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主动探索,认识折线统计图 1、初步阅读折线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张图所表示的数据吗? 让学生指着图说说各时刻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是怎样看出来的。 2、深入观察折线统计图。 出示问题:要求学生边看图边逐一思考这四个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1).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如何? (2).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3).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 (4).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降的最快呢? 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通过交流使全班学生明确:(1)折线统计图也有标题,纵轴和横轴。(2)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是从横轴上相邻两个时刻都相差2小时知道的;(3)折线上最高的点所表示的气温最高,折线上最低的点所表示的气温最低;(4)随着时间的推移,折线由下往上说明气温上升,反之说明气温下降;(4)某段折线越陡,说明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变化得越快。 3、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出:刚才我们从折线统计图上发现了很多的信息。现在将折线统计图及前面的统计表相比较,你觉得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小结: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它很多的好处,现在你想不想也来动手完成一个折线统计图? 2、观察思考:先观察“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表中列举了哪些数据?根据表下面提供的尚未完成的统计图,想一想,表中的数据该怎样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先描点,再连线,还要在点旁边注上数据) 3、学生尝试完成统计图. 4、重点交流:(1)是怎样确定表示相关数据的点的位置的;(2)连线时要注意些什么;(3)数据是否注明,制表日期是否填好.

6.4 统计图的选择 第一课时

子洲三中数学导学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年级班组姓名编写者审核者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 课题:§6.4 统计图的选择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2.训练学生制作统计图的技能,从三种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从三种统计图中合理的获取信息. 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 1.初一年级就“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曾进行过问卷调查,每人只能报一项,结果300人回答的情况如下表,如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根据图示的信息再制成条形统计图. 探究案 二、导学释疑 活动探究一:学会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阅读课本P175-176,根据小亮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各洲人口的情况怎么样?你能得到哪些有关世界人口情况的结论?从哪幅图得到的? (4)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的得到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州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1.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 2.统计图对统计的作用: (1)可以清晰有效地表达数据。 (2)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3)可以获得许多的信息。 (4)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 活动探究二: 完成教科书P176“做一做”。 训练案 三、巩固提升 1.一所学校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入新校舍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如果将上面的数据制作出适当的统计图,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请你说说理由。 排球54 足球75 篮球57 乒乓球96 其他18 步行60人 骑自行车100人 坐公共汽车130人 其他10人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目前我们学习了哪此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有哪些特征? 2. 导入新课。 小宇收集了六年级一班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情况,他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 (出示)

你知道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 初步理解 思考:(1)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 (2)从这三幅统计图中,能分别一眼看出什么?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 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 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 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 2. 分析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1)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 (2)你还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讲解 认识折线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问题导入观察2006~2012年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时间/年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图1 过程讲解 1.解读图一和图二,比较两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 (1)解读图一。 图一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情况的统计表,全表有三个横栏,第一个横栏是表头,第二个横栏是比赛的年份,第三个横栏是该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 (2)解读图二。 图二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情况的单式纵向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2006~2012年的各个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数量,每一年的参赛队伍数量都用相应的直条表示。

(3)比较两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 ①图一中的统计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每一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 ②图二中的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比较出各个年份参赛队伍数量的多少。 2. 认识折线统计图 上面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3. 比较条形统计图(图二)与折线统计图(图三)的异同 (1)相同之处。 ①两幅统计图表示的内容相同。 ②两幅统计图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的都是年份,纵轴表示的都是参赛队伍的数量。纵轴上数据的表示方式相同,每一小格表示10支队伍。 (2)不同之处。 ①两幅统计图横轴上年份的表示方式不同。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间隔相同、长度相等的线段组成的,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等距离的点组成的。 ②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4.解读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发现这种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反映出每一年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多,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少,还能表示出各个

小学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3.4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计图的选择。下面我就本节内容的教材地位、学生情况、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实行说明。 A、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中学数学七年级(上)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中的第四节:“统计图的选择”。合理的选择统计图是为了使收集的数据清晰、明了展示出来,进而让人们直接了解情况、发现规律进而作出决策,是统计学的基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随处可见统计图,经常要用到统计图。可见本节课的重要性。我们在前面已学过了三种统计图,简单了解了他们,但对什么情况下用哪种统计图就不是很清楚,另外,统计图上展示出的数据背后有何意义更不了解,学统计图不光仅仅为了会画图,主要的是要会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水平训练要求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理解、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水平及统计观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要学有用的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点.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B、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统计图,在这个章里又重新理解了统计图,对各统计图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并会从中获取简单的信息。但是,因学生刚接触数据的处理内容,加上年龄特征等因素,对数据收集根本不全面,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不清楚,更重要的是对数据反映的信息把握不准确等情况时有发现。 C、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引导——发现法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复习已知的三个不同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结合幻灯片上展示的人口统计图,分析问题、交流思想、让学生从中发现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获取信息,作出决策.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统计图的选择》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计图的选择》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四节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三种统计图及其画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对这三种统计图做出选择,通过这节课要使学生逐渐意识到“统计是我们作出决策的有力依据”,体会数学的有用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 2.能力目标: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掌握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的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分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说出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会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课前准备 见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些统计图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说一说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统计图,在哪里见到,激发兴趣的同时体会到统计图的应用非常广泛。 二、统计图的选择 学生活动1: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从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 教师提出问题串:从哪副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副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结论? 交流讨论: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结论:(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和交流,使学生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活动2:看一看,想一想 (1)你认为哪一种酒的价格增长较快?为什么?你的结果与折线统计图给你的感觉一致吗?为什么图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乙增长较快。但统计图给人的感觉却并不是这样。因为横轴、纵轴的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不一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第104-105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揭示题目:折线统计图。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出示标杆素材:(课本104-105页) 学习活动要求: 1、想一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一说:小组内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讨论: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后反思】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类比训练】:完成课本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找一找,填一填。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解了三种统计图基础上,由世界人口有关数据分析,进一步探究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也为今后学生正确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统计图的选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七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强烈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已开始能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原理或解题方法。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掌握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2.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3.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并能合理质疑,培养学生“学数学——为我所用”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统计图分析数据,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正确决策.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激·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问题驱动,采用“引导—探索—发现”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交流中感悟数学,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图纸. 学生: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小时候大都有被父亲扛在肩膀上,与父亲一起玩耍的经历吧?现在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4统计图的选择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学会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和猜测. 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比较三种统计图,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难点:尽可能清晰、有效地描述数据,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相关图片,知识卡片. 五、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地球上有人类生存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并不多.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人口开始急剧增加.人口的过快增长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下面我们通过一幅统计图了解一下世界人口的状况: (1)你能从上述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

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20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 我们可以看到,公元1500年世界人口达4.25亿;在公元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率的情况变化不大;从公元1800年起,世界人口就开始迅速增长;我们还看到,1950~1990年这段时间人口翻了一番,而且从图上还可以预测出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2)这是一幅什么类型的统计图,从这种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学过的几种统计图,它们反映的数据的特点一样吗? 师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相互交流,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思考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征.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人口问题,引起学生对各种统计图反映的数据特点的思考,顺利引入本课的主题. 【探究新知】 活动1.我们来阅读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你能从这个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获取信息,回答要点. 从1957~1974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0亿; 从1974~1987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 1987~1999年由50亿增加到60亿; 预测1999年~2025年,世界人口从60亿要增加到80亿; 2025~2050年25年间预测世界人口增长到90亿,即50年后,世界人口达到90亿,其中亚洲人口最多,将达到52.68亿,占2050年世界人口的60%. 活动2.为了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小明根据上面的相关数据制成了右面的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张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平均气温(℃)251016.522283232.5261911.5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师讲述:制拆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提问: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教师提问:制作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拆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做? (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怎样划分间隔?根据是什么?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教师提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 垂直射线应如何划分?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统计图的选择》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从三种统计图中合理地获取信息.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的意义、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在本章中,利用两节课的时间重点学习了扇形统计图,而且在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同时,有意识地复习应用了条形图和折线图,学生初步认识到了三种统计图存在各自的特点,在表达数据方面各有优势,为顺利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活动经验基础: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强化了扇形统计图概念后的理解练习,除了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了整合调整设计外,还补充了一些扇形图、条形图、折线图的综合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通过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为灵活选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2.训练学生制作统计图的技能,从三种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 运用“引导——发现”法,首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已知的三个不同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从中发现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 本环节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人口问题,引起学生对各种统计图反映的数据特点的思考,顺利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导语:地球上有人类生存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并不多.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人口开始急剧增加.人口的过快增长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下面我们通过一幅统计图了解一下世界人口的状况:

人教版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优质课评选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顾旧知 出示2005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

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 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05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沪教版数学四下《折线统计图的认识》word教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P42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出判断或预测。 3、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整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统计图)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情景引入 1.师:学校气象组对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小胖制作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们知道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包括哪些内容?(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3.小丁丁又制作了一张统计图,仔细观察一下,它与小胖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有何异同?(小组讨论) 相同点:这两张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的直条换成了点和折线。板书:点折线 4.由点和折线组成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学习折线统计图。 5.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6.小组里每人轮流说一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交流) 7.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8.通过学习你知道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点表示数量的多和少(板书)第二部分 既然知道每一个点表示各项目数量的大小,那么为什么要用线连起来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书。P43。 问: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上升不变下降 出示:缓慢上升大幅上升不变大幅下降缓慢下降(分别配图)问:你能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张折线统计图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吗?(小组里交流) 问:现在谁来说一说折线表示什么? 板书: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第三部分 同学们说得真好,气象小组的成员们把上海每一天的气温情况都记录下来了,小胖和小丁丁两人各制作了一张折线统计图,同样是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合理地取纵轴刻度,把对反应变化情况不大的这部分省略,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晰地反映气温变化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这一天气温变化的情况。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4 统计图的选择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 公开课教案_0

6.4.2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统计图的选择 课时:共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亲身经历过数据的收集,掌握了数据的表示方法,并通过《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的学习,了解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感受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的统计数据和图表,可能会给人带来各种错觉,如果学生对错觉产生的原因不了解,就有可能无法做出合适判断,进而导致决策失误。因此,我们还应发展学生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质疑的能力,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统计抉择能力. 目标 1.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受一些数据的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误导; 2. 通过师生合作,能够探究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给人造成误导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3. 通过实际问题分析,使学生能透过统计图直观反映的现象,读出实际数据,进而做出正确决策。 评价任务 1.能解释统计图给人造成误导的原因,并能加以改正; 2.能根据实际数据做出正确决策。 教学过程 活动一:自主学习 实现目标1 环节一:情景激疑 内容:观看广告视频 设计说明:通过用学生熟悉的用统计量进行宣传的广告引入新课,让学生直观感觉到一些数据的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误导。 环节二:铺垫复习 内容: 提问:(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4)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哪种统计图呢?

四年级统计图

课时计划 月日星期本学期第节课题统计图练习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目标 通过练习,学生能实现知识的再现与巩固; 过程方法 目标 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 据的过程。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 标 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 表达和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实用价值。 教学 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 学习 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求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 准备 前置性作业 学生 准备 前置性作业 教学流程预设 前 置 性 作 业 1.每个班平均有多少人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2.(1)把统计图上的数据补充完整。 (2)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 (3)这五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 (4)做这道题让你想到了什么? 3.下面是四(1)班的一次数学测试成绩。 97 66 72 94 88 100 91 73 90 92 98 80 95 100 89 86 75 95 94 100 68 82 100 90 85 (1)将全班同学的成绩分段,填在下表中。 分数(分)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人数(人) (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3)四(1)班这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可用计算器计算) 12 10 8 6 4 2 0 36 48 38

课前三分钟今天我向妈妈要了10元钱,午饭5元,买文具6元,妈妈给我时说:你每天的零花钱都要十几块。我想了一下周一8元,周二10元,周三5元,周四12元,周五11元。你觉得我妈妈说的对吗? 以小组为单位,又快又准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 小组活动1.小组交流前置小研究第一题,将不同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全班交流。 2.小组交流前置小研究第二题,说说各自的想法。 让两组学生汇报,完成此题。 3.小组交流前置小研究第三题,要求对准得数。 让两组不同方法的学生汇报,并总结做题的方法。 全班展示展示前置小作业: 第1小组全班展讲第一大题。 组长:大家好!现在由我们小组来汇报第一题的研究成果。有请组员1汇报第1小题。 组员1:第1题由我来向大家汇报,我从图中得到信息有:一班30人,二班31人,三班33人,四班30人,五班31人。 我是这样计算平均人数的,先求人数的总和,再除以班级个数: 列综合算式 (30+31+33+30+31)÷5 =155÷5 =31(人) 我汇报完毕,现在有请组员2来向大家汇报第二种方法。 组员2:我的方法是移多补少,将人数最多的三班33人分别给1人一班和二班,这样他们就都是31人。 30 ① 31 33 ① 30 31 31 31 31 31 31 我汇报完毕,现在有请组员3来向大家汇报第三种方法。 组员3:我的方法是找相同部分。我发现这五个数都含有30,因此我把30作为标准,先求出超过30人的总数,计算出超过的平均数,再加30.列总和算式为(0+1+3+0+1)÷5 =5÷5 =1(人) 30+1=31(人) 组长: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小组愿意和我们交流?(有人举手,则点名后发言交流;无人举手,则教师引导提问其他小组成员发言交流。)请值周班长为我们小组打分。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公开课优质教案(2)

7.2 统计表、统计图地选用(2) 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地统计图,知道三种统计图各自地特点; 2.能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选择合适地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描述数据,从而作出合理地决策;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地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地应用;体会统计对决策地作用,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地讨论,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地观点,能较好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1.三种统计图各自地特点; 2.根据不同地条件选择合适地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地条件选择合适地统计图. 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一、情境创设 我们小学学了哪些统计图? 一是复习小学学过地条形统计 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二 是引入本节课学习地内容,承上启 下. 本节课地情 境是“2000年我 国每10万人中 具有各类文化程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度地人数”,有 文字,有表格, 有统计图,学生 从中可以体会 到,统计表使文 字信息一目了 然,而统计图则 使文字信息变得

非常直观,突出合适地统计图可以更有效、清晰地表示和描述数据.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 材料:第五次人口普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他地 信息.扇形统计图擅长直观、形象 通过学生收 集数据,组织讨 论,作出决策地

查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总数1 295 330 000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地 3 61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地11 14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地33 96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地显示各个量在总体中所占地百分 比. 活动,培养学生 独立思考,合作 交流,敢于发表 自己观点地习 惯. 采取学生自 主探究,老师引 导地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