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白二年客东都翻译赏析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翻译赏析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翻译赏析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翻译赏析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前言】

《赠李白》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给伟大诗人李白的两首赠别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都市生活的厌恶和对隐居山林的羡慕之情;其二为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自叹失意漫游,怜惜李白兴致豪迈却怀才不遇。

【注释】

⑴客,旅居他乡。历,经过。厌,厌恶。机巧,机智灵巧。习俗难居也。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

⑵腥羶,则臭味弗投。草食曰羶,牛羊之属。水族曰腥,鱼鳖之属。对,对头,敌手

⑶岂,难道。无,没有。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太极真人青精乾食(饣迅)饭法。采用南烛草带有露水的叶及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碧色,高格曝乾,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久服可延寿益颜。”饣迅(xùn音迅),鸟饭

⑷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大药,道家的金丹。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⑸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彦,旧时士的美称。《孔安国传》:“美士曰彦。”幽讨,谓寻讨幽隐

⑹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砭兴怀Γ?讶ナ?奕?海?嗥谑把?荩?倘赵轮?睬釘H耳。”

【翻译】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赠李白》为杜甫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所作。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表明欲遂偕隐之志。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史记选读翻译讲义

《史记》选读句子翻译讲义 1.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P.6)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P。70)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 4.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7.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8.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 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1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11.何故怀瑜握瑾,而自令见放为? 12.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13.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 令,终莫敢直谏.

14.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P.68) 15.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1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 下也. 17.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1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19.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20.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2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P.42) 22.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23.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24.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26.“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7.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 也。(P.81) 28.项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9.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3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谏逐客书原文逐句翻译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秦国的王族、大臣都向秦王政进言:“诸侯各国的人来投效秦国,大多不过是为了替其君主在秦 国游说离间罢了,请下令把一切外来的客卿统统驱逐出去。” 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当时,李斯也在提名被逐之列。于是他向秦王上书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 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 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 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 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 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 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秦惠王采用张仪的 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 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 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 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 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 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 士丽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 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 鼍之皮的好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 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 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 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 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 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 卫桑间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 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

谏逐客书原文与赏析

《谏逐客书》原文与赏析 《谏逐客书》 秦李斯 原文: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秦于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

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与,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官;而骏马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官,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追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声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致诸侯之术也。

文言文滑稽列传原文

滑稽列传原文 滑稽列传(选自《史记·滑稽列传》)◇原文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①。”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②!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③。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④。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⑤。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⑥?”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⑦。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⑧。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⑨。’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⑩。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 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 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 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 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 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 在。 ◇注释①《易》以神化:《易》可以用来使人权变如神。 ②恢恢:广阔无垠。 ③微中(zhòng):指有意无意间说到点子上了。 ④淳于髡:复姓淳于,名髡。赘婿:男子到女家结婚。 ⑤隐:即隐语谜语的前身。《文心雕龙·谐隐》谓之“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 ⑥蜚:同“飞”。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

十五从军征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shí wǔ cóng jūn zhēng ,bā shí shǐ dé guī。 dào féng xiāng lǐ rén :jiā zhōng yǒu ē shuí? yáo kàn shì jūn jiā,sōng bǎi zhǒng léi léi 。 tù cóng gǒu dòu rù,zhì cóng liáng shàng fēi 。 zhōng tíng shēng lǚ gǔ,jǐng shàng shēng lǚ kuí。 chōng gǔ chí zuò fàn ,cǎi kuí chí zuò gēng 。 gēng fàn yī shí shú,bù zhī yíē shuí! chū mén dōng xiàng kàn ,lèi luò zhān wǒ yī。 十五从军征全文(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全文翻译(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字词句解释(意思): 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谏逐客书原文逐句翻译

谏逐客书原文逐句翻译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秦国的王族、大臣都向秦王政进言:“诸侯各国的人来投效秦国,大多不过是为了替其君主在秦国游说离间罢了,请下令把一切外来的客卿统统驱逐出去。” 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当时,李斯也在提名被逐之列。于是他向秦王上书说: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 孙支。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史记·滑稽列传》原文及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滑稽列传》原文及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滑稽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滑稽列传》课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淳于髡赘婿沉湎不治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赍金禳田者 酒一盂瓯窶满篝穰穰满家黄金千溢 恶能饮一石哉奉觞上寿卒然相睹州闾之会目眙不禁盱眙侪辈前有堕珥后有遗簪履舄交错罗褥啖以枣脯 胸脯使群臣丧之棺椁文梓楩题凑穿圹 赇枉法优旃 大呼苑囿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诸侯振惊 2、黄金千溢 3、威王大说 4、合尊促坐 5、微闻芗泽 6、文梓为椁 7、楩枫豫章为题凑 8、赍以姜枣 9、属其子

10、此知可以言时矣 11、陛遁郎 12、髡常在侧 三、解释加点的字: 1、好为淫乐 2、奋兵而出 3、楚大发兵加齐 4、五谷蕃熟 5、穰穰满家 6、赍金百斤 7、不过一斗径醉矣 8、若亲有严客 9、目眙不禁 10、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11、赍以姜枣 12、妇言慎无为 13、受赇枉法 14、漆城荡荡 15、齐威王横行 16、竟死不敢为非 17、相引为曹 18、冠缨索绝赍以姜枣陛遁郎辍止抵掌而谈受临槛旧时栏楯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字并指出其用法: 1、先生少之乎? 2、韩魏翼卫其后 3、皆知大六王鬼马而贱人也 4、请为大王畜葬之 5、始皇尝议欲大苑囿、 6、使群臣丧之 五、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1、居无何,二世杀死 2、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3、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 六、翻译下列各句: 1、言谈微中,亦可以解纷。 2、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3、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4、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5、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说,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七、名句积累: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篇二:滑稽列传阅读答案九上 篇一:滑稽列传阅读答案九上

十五从军征译文赏析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 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 羹(gēng):菜。糊状的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入 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浅析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飰(饭),采葵持作羹。羹飰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诗的开头,统摄全篇、韵长旨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个芳年稚齿、未谙世事、生气勃勃的少年,转瞬成了一个龙钟老态的皤然衰翁。那漫长的六十五年的岁月是在哪里,是怎样度过的呢?作者没有写,却以此把读者带进了深沉绵远的诗的意境,同主人公一起去体味接下去作品所描写的怆神寒骨,冰冷严酷的现实。一个“从军征”的“征”字,概括了主人公六十五年的戎马生涯;一个“始得归”的“始”字,准确、精到地传达了主人公六十五年昼思夜家,愁肠几断,盼归不得,年朽力衰方得回转家园的亦悲亦喜,说不清是悲是喜的复杂心情。作者没有絮絮描述这个老士兵六十五年南北征战、杀敌立功、九死一生的惊心动魄的往事。那些,对于年及八旬、日日沙场、夜夜枕戈、乡音久绝的主人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无甚新鲜了。或者说那些或足自慰或不堪回首的往事,与他此时此地急切渴望知晓家况的心情相比,实实微不足道、不劳挂齿了。平平常常的十个字,突出了主人公不平凡的特殊经历和当时心境心情,创造了足以笼罩全诗的氛围。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同没有详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阖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可亲可爱的亲人们啊,竟无一幸存者吗?满怀希望,满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你看,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茕茕,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作者没有直接抒写渲染感情,作品却收到比直接抒情更强烈的抒情效果。 有些迷蒙、有些浑噩、有些凄怆的老人,象对“松柏冢累累”不闻不见一样,对荒凉的家园的感触也变得麻木了。于是,他默默无言地舂去成熟的谷子的皮壳,采下冬葵嫩嫩的叶子。而当饭熟羹沸时,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给谁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潸然泪下。他已不能象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盼待、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SHWCNGJNZHNG ,BSHSHDGU 。 DOFNGXINGLRN :JIZHNGYUSHU ?YOKNSHJNJI ,SNGBIZHNGLILI 。 TCNGGUDUR ,ZHCNGLINGSHNGFI 。ZHNGTNGSHNGLG , JNGSHNGSHNGLKU 。CHNGGCHZUFN ,CIKUCHZUGNG 。 GNGFNYSHSH ,BZHYSHU ! CHMNDNGXINGKN ,LILUZHNWY 。 十五从军征全文(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全文翻译(译 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 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 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 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十五从军征字词句解释(意思):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阿():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I ):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NG ),坟墓、高坟。累累(LILI ),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U ),洞穴。 雉(ZH):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KU ):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NG ):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谏逐客书》注释、翻译【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注释、翻译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史记·李斯列传》(中华书局2014年版)。李斯(?一前208),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荀子的弟子,入秦为客卿。前237年,秦王赢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书劝谏,为秦王采纳。 ②【缪公】即秦稳公。 ③【西取由余于戎】由余,原为戎王的臣子,后入秦,为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 ④【东得百里奚于宛】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虞亡时为晋所俘,作为晋献公女陪嫁之奴入秦。后逃亡到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大夫”。 ⑤【迎蹇叔于宋】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荐举,秦穆公请他入秦,委任为上大夫。 ⑥【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丕豹,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公孙支,秦大夫。来,招致、招揽。 ⑦【并】兼并,吞并。 ⑧【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富强,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商鞅,公孙氏,名献,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因功封于商(今陕西商洛东南),号商君,故称商鞅。 ⑨【殷盛】殷实,富裕。 ⑩【乐用】乐于为用。 ?【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前340年,商鞅率军大败魏军,俘获魏公子魏公子卬,逼迫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同年又南侵楚,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 ?【举】攻克,占领。

?【治强】安定强盛。治,社会安定。 ?【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即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孝公之子,初号惠文君,后称惠王。他任用张仪为相,采取连横策略,屡败魏、韩、赵、楚等国,降服巴、蜀,取得许多土地,使秦国更为强盛。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拔三川之地】攻取三川之地。拔,攻取。三川之地,指黄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秦惠王时,张仪请出兵三川,未能实现。至秦武王时攻取。 ?【巴、蜀】巴,指巴国,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蜀,指蜀国,在今四川中部偏西一带。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蜀,在其地分别设置巴郡、蜀郡。 ?【上郡】原为魏郡,在今陕西北部,前328年被魏割让给秦。 ?【汉中】原为楚地,在汉水中游一带,前312年被秦攻取。 ?【包九夷】吞并九夷之地。包,吞并、囊括。九夷,这里指当时楚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所居之地。 ?【制鄢、郢】控制楚国鄢、郢之地。鄢,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东南。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东据成皋之险】在东面占有成皋这样的要隘。成皋,原为韩邑,在今河南荥阳,地势险要,前249年被秦攻取。 ?【散六国之从】拆散六国结成的合纵。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从,同“纵”。 ?【施】延续。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回君。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先被昭王拜为客卿,指出秦昭王母宜太后擅权,权贵用事,将危及昭王的统治。昭王遂下令废宣太后,将穰侯、华阳君等贵戚放逐到关外,并拜范雎为相,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西),称应侯。穰侯,即魏冉,宣太后异父弟,曾多次任秦相,封于穰(今河南邓州),称穰侯。华阳,即华阳君芈戎,宣太后同母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故称华阳君。 ?【公室】王室。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滑稽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六。是专记滑(gǔ,古)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滑稽列传文言文原文滑稽列传 作者:司马迁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

“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 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为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孔子说:“六艺对于治国的作用是一致的。《礼》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用来启发和谐的感情,《书》用来叙述史事,《诗》用来表达情思,《易》用来演绎神妙的变化,《春秋》用来阐发微言大义。”太史公说:天道是那样广阔,难道还不大吗?

初中语文文言文《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含译文及赏析)十五从军征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shíwǔcóng jūn zhēng ,bāshíshǐdéguī。 dào féng xiāng lǐrén :jiāzhōng yǒu ēshuí? yáo kàn shìjūn jiā,sōng bǎi zhǒng léi léi 。 tùcóng gǒu dòu rù,zhìcóng liáng shàng fēi 。 zhōng tíng shēng lǚgǔ,jǐng shàng shēng lǚkuí。 chōng gǔchízuòfàn ,cǎi kuíchízuògēng 。 gēng fàn yīshíshú,bùzhīyíēshuí! chūmén dōng xiàng kàn ,lèi luòzhān wǒyī。 十五从军征全文(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全文翻译(译文):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字词句解释(意思): 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谏逐客书试题及答案解析、全文翻译

文言文阅读(一) 谏逐客书(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土,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翻译句子。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阅读试题 答案及翻译译文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 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 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 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 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徒用所赐钱帛,取少 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 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 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数 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相禽 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 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与仆

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于是 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阁重栎①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 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 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 臣乃言。”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 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朔乃曰:“所谓驺 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 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 将十万众来降汉。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 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栎:栏杆之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取:选择,选拔 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难:诘问,责难 C.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飧:晚餐,用作动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j i a n)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yan)、郢(y Tn g),东据成皋(gao)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ju),废穰(rang)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翻译: 我听说大臣们在建议赶走别国到秦国做官的人,我私下认为错了!从前秦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从戎族,向东面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请来了蹇叔,从晋国招来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士,不出生在秦国,但秦穆公却任用了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结果在西戎称霸。秦孝公采用了商鞅的新法,转移风俗,改变习惯,百姓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为王效力,诸侯都归附听命,打败了楚国魏国的军队,占领了千里土地,直到现在国家安定强盛。秦惠王采用了张仪的计策,攻取了韩国三川—带地方,向西吞并了巴、蜀,向北占领了上郡,向南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囊括了楚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控制了鄢(原楚国国都)郢(当时楚国国都),向东占据了成皋的天险,攻取了别国的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方来侍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现在。秦昭襄王得到了范雎,废黜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室的地位,遏制了贵族势力,像蚕吃桑叶那样吞食了诸侯的土地,使秦国成就了帝王的基业。这四位君王,都凭借客卿的功劳。从这些事实看来,客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呢!假使当初四位君王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雄厚富庶的实力,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威名了。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o)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j ue ti)不实外厩(jiu),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z a n)、傅玑(j i)之珥(er)、阿缟(ga o)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y a o t i a o),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wen g)叩缶(f 6u),弹筝搏髀(bi),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翻译: 现在陛下得到了昆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些珍宝,垂挂着光如明月的宝珠,佩带太阿宝剑,乘骑纤离(名马)之类骏马,竖起用翠羽做成凤鸟形状装饰的旗帜,陈设用鼍皮蒙的鼓:这几件宝物,秦国没出产

《史记_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 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 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 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 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 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 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 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 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 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 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 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 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 不足。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 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 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後齐中衰, 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 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是以齐 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 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 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 “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 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 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 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 而观已。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 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 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 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 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积著之理,务完物,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