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版印刷问题案例解决方案

柔性版印刷问题案例解决方案
柔性版印刷问题案例解决方案

hanghang2008-06-24 20:09 案例一:排版方向对柔性版印刷印品质量的影响

柔性版印刷的树脂版由于具有一定的弹性(硬度在邵氏30-60°),易变形,故控制印刷中压力及排版的方向,对更好地获得原稿的网点再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象:一个由文字和粗线条组成的图案,在排版时由于仅考虑了后工序的加工,将图案与走纸方向排列成垂直90°,即印刷辊筒水平方向有宽而长的条杠和实地,在上机印刷中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印刷压力,印品上图案线条、边缘总有受压印迹变形现象出现,而且在印刷中印版辊筒跳动得厉害(无图案部分受力不均)。

分析:由于图案为横向排列,印刷过程中压力始终存在一个由0状态到100%实地、再由0状态到实地100%的反复突变过程,因此出现了图案边缘印迹变形的现象,同时亦引起了版辊的剧烈跳动。

解决方案:基于上述分析,经重新改变了排版方向,即图案顺着走纸方向圆周排版,使印刷版辊、陶瓷网纹辊、压印辊自始至终受力均匀工作。再上机印刷时,印刷版辊跳动正常,印刷的品质亦随着大幅提高。

因此,提醒同行,在印前设计工艺中要注意,理想的图案走型应是斜线、曲线等有连续性的图形,顺着走纸的方向排版。

案例二:印刷大面积实地发虚怎么办?

在柔性版印刷生产中,因诸如纸张、网纹辊、油墨、印刷压力等问题,经常会遇到大面积实地发虚、发花等现象。在包装印刷中,使用表面平滑度较低、容易掉粉的纸张时,此类问题尤为严重。

现象:笔者公司一台柔性版印刷机在日常生产尤其是印刷大面积实地时,总是感到墨层不够厚实饱满。经调节油墨粘度及加大印刷压力这两种方法调整,在低速30—50米/分钟情况下此现象得到缓解,但当速度逐渐提高到80米/分钟以上时,此现象再度出现,且速度越快,发虚发花现象愈明显。

分析:因网纹辊配制限制,且又不能进行二次印刷,只能从别的方面来解决问题。我们观察到印刷机上网纹辊刮刀为反向刮刀。由于油墨的剪切力作用,又因印刷压力不能过大,因此油墨实际上还是减少了,顺着这个思路,那么便应该考虑增加墨量了。

解决方案:调整刮刀方向改为正向刮刀安装,开机试印刷时大面积实地发虚现象已得到改善,且在高速下效果更明显。此后在生产中我们便根据印刷、印版等性质分别选择正向或反向刮刀安装,此类问题便很少出现了。但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印品质量要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案例三:薄纸印刷中纸张起皱怎么办?

在柔版印刷中,牵引辊是十分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中,牵引胶辊的张力平衡非常关键,若调节、保养不当,或长期使用后发生磨损,都有可能造成印刷品的套印不准和废品的增加。

现象:笔者公司一台650mm柔性版印刷机在印刷40克单胶纸时,发现印品的边上经常有不规律的皱折,起初怀疑原纸两边松紧不一致,后来换纸,仍有皱折出现。

解决方案:经过观察,我们发现纸张从印刷牵引部位出来时皱折明显,于是停机检查牵引辊,发现牵引胶辊两端辊面因压印辊上油墨的堆积而有较严重的磨损,于是拆下辊子将直径重新上外圆磨床加工磨圆,开机试印,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未能彻底排除纸张打皱现象。为此我们将检查范围追溯到二级张力机构,对张力系统进行检查,发现从二级张力辊出来的纸张两边的松紧度有所区别,纸面上有纵向拉伸而形成的皱纹,经过牵引辊即成较明显皱痕。

经分析,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二级张力辊两边张力不一致但未明显表露出来,但纸张在进入印刷区时由于牵引辊的再次挤压而形成皱折,重新调节二级张力辊两边螺栓使之平衡,再开机印刷时,纸张起皱现象彻底消除。

案例四:压印辊修补小窍门

在柔性版印刷机中,印刷部压印辊的精度是整个柔印机的关键部件,同时更对印刷的品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压印辊筒的维护与保养,在整个印刷生产中来讲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现象:笔者公司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件事,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在机器运行中,一颗螺钉由于机器的震动而滑落,直接落在了压印辊和牵引辊的缝隙中,紧急停机为时己晚,压印辊上被划出了一条细长的凹痕出来。印刷中纸张此处便明显地出现了一条区别于印刷面的条痕,印刷面不合格,整个机器无法运行。

hanghang2008-06-24 20:09 机组式柔版印刷机的排废

机组式柔印机的废边料有两种,一种是碎纸屑,另一种是连接在一起的废边料。对於经模切或分切後仍能连续走纸的废边料,可采用复卷轴进行复卷回收,要注意此时的张力值应大大小於印刷时的张力值。另外,承印材料相对於模切刀的横向位置要居中,避免废边料在宽度窄的一边出现断裂,造成停机。对於模切产生的小纸屑等废料,需装备一旋转硬毛刷,贴近模切刀出纸一面,将碎纸片刷下,在承印材料下方用吸尘器将其吸走。

hanghang2008-06-24 20:09 柔性版印刷印版之缩率的计算

伴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柔性版印刷近些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包装印刷领域,柔印已经成为增速度最快的一种印刷方式。而柔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柔性感光树脂版功不可没。

我们知道,柔印感光树脂版最明显的特点是具有弹性,当被安装到印版辊筒上后,印版会沿着辊筒表面发生拉伸变形,如果在前端制版过程中没有对此作补偿处理,结果将会导致印刷图文与原稿尺寸发生偏差、变形。比如一个本身尺寸就很小的标签,如果发生尺寸变形,其效果将会很明显,这在当今客户对印刷质量要求愈来愈高的时代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补偿这种尺寸的变化,补偿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 晒版图片尺寸的变形补偿

2. 采用辊筒式晒版方法的补偿

其中,第二种方法由采用了与印刷辊筒尺寸一致的晒版辊筒,因此,原稿设计时几乎不用考虑作任何尺寸补傎。柔印中的套筒版制作技术即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由于并不是所有柔印印版制作部门都有辊筒式制版设备,平面式制版设备应用还是很普及,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第一种方法。为了补偿图像的变形,必需减少晒版阴图片在印刷辊筒圆周方向上的对应图文尺寸,目前大都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总结出来的经验公式。下面我们介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感光树脂版版面尺寸缩版经验公式,以及在此基础上自行推导出一个经验公式,并辅以计算实例,供柔印制版

1. 感光树脂版版面尺寸缩版经验公式

感光树脂版的缩版经验公式。其计算公式如下:

补偿系数β= K / L ×100 %

变形率 d i s r = ( 1-β)

阴片的尺寸= L ×d i s r

上面公式中:L是印刷品的印刷重复长度,K是印版的伸长量。通常情况下,L值是随印刷产品给定的,如果没有给出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计算:令L = 2 π ( r + b + c p ),其中,r是印版辊筒的半径,b是贴版双面胶带的厚度,c p是印版的厚度,变形率d i s r即是缩版率。

K值是个常数,不同的版材可以预先算好各自的K值,计算K值的经验公式是:K = 2 π cs = 2 π ( c p - c b),cs是印版的软厚度,也即印版的感光树脂层厚度;c b指的是印版支撑膜的厚度,通常取值为0.005in.,但也有别的特殊版材c b取值为0.007in.。常用的不同厚度印版与K值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常用的不同厚度印版与K值

版厚(in.) K值版厚(in.) K值

0.067 0.390 0.112 0.672

0.090 0.534 0.125 0.754

0.100 0.597 0.250 1.539

2. 推导感光树脂版版面尺寸缩版经验公式

实际上,经过对经验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以下的推导经验公式:

变形率d i s r =〈印刷直径–印版软厚度×2〉/ 印刷直径×100% = 1 –印版软厚度/ 印刷半径

其中,印刷半径为印版辊筒半径、贴版双面胶带厚度和印版总厚度,印版软厚度与经验公式中的印版软厚度cs相同,最终得到阴图片的尺寸= L ×d i s r。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并用上述两个公式计算:

例:某印件的印刷重覆长度是15.0in.,贴版胶带厚度是0.015in.,采用的柔性感光树脂版材厚度是0.112in.,装在直径为4.5in.的印刷滚筒上,求阴图片的变形率以及尺寸?

经验公式计算:

K = 2 π ×( 0.112 – 0.005 ) = 0.672 in.

补偿系数β= K / L ×100 % = 0.672 / 15.0 = 4.48 %

变形率 d i s r = ( 1-β) = 95.52 %

阴图片的尺寸= L ×d i s r = 15.0 ×95.52 % = 14.328 in.

推导经验公式计算:

变形率d i s r =〈印刷直径–印版软厚度×2〉/ 印刷直径×100% = 1 – ( 0.112-0.005 ) / (4.5 / 2 + 0.015 + 0.112 ) = 95.93 %

阴图片的尺寸= L ×d i s r = 15.0 ×95.53 % = 14.329 in

从以上计算可看出,对于同一组数据,算出的补偿系数β值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算出的变形率d i s r也不完全相同〉,但是非常接近。实际上,由于柔性感光树脂版的变形特点非常复杂,印版的内侧是压缩变形,尺寸缩小,而印版的外侧是拉伸变形,尺寸增大。前面我们作变形补偿时,只是假设外侧发生了拉伸变形,忽略了内侧变形的影响;另外,除了上述算式中的影响因素外,印版上的图文结构〈图文部分与非图文部分的面积比例〉也会对印版的变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采用上述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补偿系数β〈或变形率d i s r〉

也只是近似值。尽管如此,计算得到的β〈或d i s r〉值仍然可以为实际生产给予很好的指导作用,它可以使我们在进行实验时有据可依。

柔印感光树脂版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特性使得柔印的适应性极为广泛,同时也给柔印提出了印版变形补偿的问题。如果采用辊筒式制版,这一问题可以基本得到解决,但如果仍然是采用平面式制版,那么就要特别注意本文讨论的缩版率问题。相信以本文的经验公式为参考,再加上实验总结,柔印制版部门一定可以形成一套适应自已生产方式的数据,解决好柔印版变形补偿这一问题,为最终制得高品质的柔印版提供保证。

hanghang2008-06-24 20:09 柔性版印刷中油墨引起的故障

一、油墨堆墨

现象及原因:在印刷的过程中,从墨斗下来的油墨不能平衡经过墨辊、印版和橡皮布转移到纸上,而是堆积起来,失去了良好的传递。发生这样的情况,除了机器的压力不合适以及橡皮布过硬等因素外,常见的还有如下原因:(1)连结料粘度不合适,没有足够的粘合度把颜料传递,而使得部分颜料的颗粒堆积在墨辊、印版及橡皮布上。(2)颜料颗粒愈粗或比重愈大,连结料对其的传

递能力就愈差,愈没有足够的能力将其传递,从而使油墨沉积在墨辊、印版及橡皮布上。这种情况常见于印刷黄墨时。因油墨中黄颜料的比重较大,可占75%,颜料愈重,连结料的连接力就显得愈重要。黄墨印刷时极易出现堆墨现象(3)油墨中含油量太少,颜料颗粒没有足够的连结料来堆积。(4)油墨粘度太高或太硬,其流动性就小,印刷墨斗里的油墨不易下到墨辊上,如果油墨间的吸附粘力大于印版、橡皮布及纸张对油墨的吸附力,则油墨仍会堆积在墨辊、印版及橡皮布上。(5)油墨中燥油加放太多,会使油墨在墨辊上干燥或使油墨变粘,尤其在夏天或停机时间过长时,一旦油墨在墨辊上干燥,它就失去传递性能,墨斗下来的油墨就堆积在墨辊上。(6)纸张质地疏松或―脱粉‖,致使纸毛及粉质混入油墨中,也会产生堆版及堆橡皮布。

处理方法:(1)由于连结料粘性差或颜料颗粒粗、比重大,可加0号调墨油或树脂油来增加粘度提高传递性能。(2)由于油墨粘度太大、太硬,纸张质地疏松、脱粉、或含油量不足,可加6号调墨油、康邦、凡士林、维利油等来改变油墨粘度,增加润湿性能。(3)减少燥油量(加新墨)或适当地加些不干性的辅料。(4)油墨颜料颗粒粗,比重大,增加粘度仍不能解决可将油墨在轧墨机内碾轧后再使用。(5)如改变某些性质后,还不能彻底解堆墨现象,可与多洗胶辊、印版、橡皮布等方法相结合进行处理。

二、花板

现象及原因:花版是网点逐渐变小而脱落,印版失去良好的感脂能力,使印刷品的层次减少,墨色减淡。造成花版的原因很多,例如滚筒、水辊、墨辊的压力太大,水斗药水太大或水分太大,纸张沙粒太多或橡皮布太硬等,常见的由油墨造成花版有如下原因:(1)油墨颜料颗粒太粗太硬,对版面的摩擦就大,特别对细小网点处,磨擦破坏了图纹吸墨基础造成了花版。有些颜料,对版面有轻度的腐蚀,破坏版面图纹的吸墨基础,同样也会造成花版。(2)油墨的油性不足,对酸性药水的抗拒能力弱,版面图纹基础上的墨层被酸性药水侵入而造成花版。(3)油墨的粘度不合适,粘度过大油墨内聚力也大,在传递过程中,在墨层不易断裂,造成版面图纹基础上的剩余墨层不足而花版;粘度过小,油墨对版面的附着力不强,版面的图纹基础得不到应有的剩余墨层来保护,图纹基础直接受到酸性药水的侵入和磨擦而造成花版。

处理方法:(1)油墨油性小,粘度低、附着力小,常见于黑墨和915冲淡墨,可适当添加些05—90或05-93 亮光浆,以改善性能(黑墨不要超过10%)。(2)油墨粘度过大,造成版面剩余墨层不足而花版,可加放6号调墨油或康邦等撤粘剂来改善。(3)油墨颜料颗粒太粗,腐蚀性太强,调换油墨或将油墨碾细后再用。

三、糊版

现象及原因:糊版时版面图纹不清,网点线条扩大,相邻网点相互并合,使印刷品墨色很深并发粗,层次减少。糊版的原因除药水太谈、辊筒压力过大以及橡皮布绷得过松等因素外,常见由油墨造成的有如下原因:(1)油墨调得太稀薄,质地太松,其内聚力较小,极易向外铺展,造成网点及线条的扩大。(2)下墨量大,超过版面图纹所能容纳的墨量时,向外铺展而造成糊版。精细网印刷要严格控制油墨质量,否则极易糊板(3)油墨颜料太粗或粉质太重,连结料对其传递性能降低,造成沉积在版面上阻塞网点。另一方面因颗粒太粗,细网容纳不下而向外扩展,同时对版面磨擦加大,破坏了空白部位的亲水性能使其感脂,致使相邻网点互相并合而糊版。(4)油墨油重,使版面的空白部分感脂而产生糊版。如果油墨中加入的辅助料太多,能降低油墨的粘度、墨质变松而且使油墨的油性加大,也会造成糊版。(5)油墨堆积在印版上,阻塞网点的空隙,扩大线条,引起糊版。

处理方法:(1)油墨发生的糊版常见于金、红墨,可在水斗中适当加些阿拉伯树胶。也可用915维利油和05-93 亮光浆各一半冲淡,使用效果较好。多数因油墨调得太稀,造成油墨过于稀薄而产生的糊版,可调换新墨或适当加些浓调墨油。(2)下墨大时可把油墨颜色调色后,减少下墨量。(3)减少康邦等辅料用量以控制糊版。(4)堆版造成的糊版要从堆版的根本原因解决。

四、脱墨

现象及原因:脱墨指油墨在墨斗内不随墨斗转动,而与墨斗轴分离,使得串墨辊、匀墨辊不上墨。说墨后,将影响墨辊正常传墨,使印版得不到所需要的油墨而变淡,造成印件墨色深浅不一。常见的脱墨有如下原因:(1)油墨油性不足,粘度小,不能带动油

墨随着墨斗轴的转动而运动,引起脱墨。(2)油墨流动性差,不易流入墨刀轴与刀片之间,影响下墨引起说墨。(3)油墨胶化成冻胶状态,使粘度和流动性降低,失去印刷性能,而静止在墨斗上引起脱墨。(4)油墨含油量太少,粉质太多,不能很好的传递颜料颗粒而停留在墨斗内形成脱墨。(5)油墨干燥太快,使墨斗轴干结固化,失去传墨性能,并阻塞墨斗辊与刀片之间的间隙,形成脱墨。(6)油墨内墨皮、残渣等杂质过多,阻塞墨斗与刀片之间的间隙,影响下墨形成脱墨。(7)水斗药水酸性太强或阿拉伯树胶液用墨过多。(8)版面水分太大。

处理方法:(1)油墨问题造成的墨辊脱墨,黑墨较为多见。以油烟里灰制造的油墨油性大,不会产生脱墨。而以炭粉为原料的黑墨油性差,脱墨现象时有产生,可用稀调墨油调稀一些,如果产品图像反差大,不能将墨调稀时,可在墨中滴些油酸解决。(2)油墨粘度小且墨丝短,常见于用撤淡剂调配的浅色墨,这种油墨极容易乳化,水斗中酸液侵入油墨中,腐蚀墨辊表面,使墨辊表面产生亲水层,从而排油脱墨,这时可适当在油墨中加入浓调墨油,以增加粘度。(3)发生墨辊脱墨现象后,应尽量减小版面水分并降低水斗药水酸度,去掉阿拉伯树胶液。(4)油墨太厚太硬,适当加入6 号调墨油来增加其流动性。(5)勤搅动墨斗并去除墨斗内里皮及杂质,防止油墨干燥或胶化,防止脱墨现象。

五、油墨乳化

现象及原因:水分成细小的液滴分散在油墨中称之为乳化,在印刷过程中油和水并不是绝对不相调和,由于油墨和水分的经常接触,且在机械力的作用以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乳化。在印刷黄墨和淡蓝墨时,这种现象常会出现,而且大都在墨辊两头产生。油墨的乳化对印刷有很大的危害性,冲淡墨色,影响印迹干燥,产生浮脏,油墨发―懈‖、墨辊脱墨,印迹变色失去光泽,纸张变黄或变蓝,影响产品质量等不良后果。造成油墨乳化的原因主要是油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降低了,除了版面水份过大、水斗药水酸太强、树脂含量太多,纸张表面的活性物质的脱落等因素外,常见油墨乳化的原因有:(1)油墨的酸值过高,油墨和水的分界面上的表面张力取决于它们的极性差,油墨的极性常以酸值衡量,油墨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越多,酸值越高,极性越强,乳化的可能性就越大,一定的酸值能保证油墨中颜料的分散度和转移过程中油墨的附着力,但酸值过高是促使油墨乳化的最大原因。(2)油墨颜料的抗水性差,特别是胶印用油墨的颜料,既要不溶于水及酸,又要具有抗水的性质,由于普通的色淀颜料的体质料往往是亲水性的粉末,颜料中的染料成分遇到酸性水后,染料会很快析出溶解水中,造成乳化故障。若油墨颜料的颗粒较粗、粘度不够、轧制过程中同连结料的结合不够牢固,在印刷过程中与酸性接触后极易吸收水分而自身产生膨胀,逐渐与连结料脱离而产生乳化。(3)印版两端没有图文,水分较大,促使两头产生乳化。(4)油墨中冲淡剂加放太多,常用的辅料白油的成份是碳酸,维利油的成份是氢氧化铝,本身都是乳化剂,所以辅料加放越多,越会促使油墨乳化。油墨中催干剂加放过多,印刷过程中必然要增加水斗药水的酸性,酸性太强极易引起油墨乳化,加之催干剂本身就是强乳化剂,所以油墨中催干加放越多,越能引起油墨产生乳化故障。

处理方法:彻底解决油墨的乳化是不可能的,因为油和水在机械的作用下,本身就会产生乳化,微量的乳化对印刷的影响不大,如果乳化严重就须加以解决。(1)调换新墨。(2)在油墨中加入浓调墨油、减少药水酸度和阿拉伯树胶的用量。(3)少加油酸、白油及维利油。(4)减少催干剂用量。

六、拉纸毛

现象及原因:拉纸毛是指油墨和纸张两者之间不能很好的适应,把纸面的纤维拉起,图纹印迹出现白斑点现象。产生拉毛的原因除纸张纤维结构松驰外,由油墨造成的有如下原因:(1)油墨粘性太强。(2)油墨流动性太小。(3)燥油加放太多,使油墨变粘变厚。油墨粘度太大或太厚(燥油太多,而出现的变粘变厚)其内聚力就大,印刷时橡皮布上油墨转移到纸张上的张力也就增大,如果纸张纤维之间的内聚力(结合力)小于油墨间的内聚力,则纸张纤维结构就会被破坏而出现拉纸毛现象。

处理方法:(1)油墨粘性太强,可加康邦、凡士林,来改变油墨粘度。(2)油墨太厚、流动性差,可加6号调墨油稀释。(3)燥油过多或油墨变粘、变厚,可适当加入新墨解决。(4)如已将油墨调整后,拉纸毛现象仍然严重时,可采用套印一次白油打底的方法来解决。

hanghang2008-06-24 20:09 柔性版印刷时印版故障及解决办法

柔性版印刷时,有时会出现印版方面的故障,希望印刷工作者在想其它方面的原因时也关注一下是不是印版方面的故障。

1.阴文字糊住

原因:曝光过多(对金属背版更严重)

解决办法:缩短曝光时间,或在该部位作蒙片曝光

2.图文达不到足够深度

原因:A. 背面曝光过多B.晒版负片密度不足

解决办法:A.减少背面曝光的曝光量B.使用合格负片

3.线条呈波形

原因:A. 正面曝光不足B. 背面曝光不足C.干燥不足D.溶剂不新鲜E.原稿过细,超过树脂的能力

解决办法:A.增加正面曝光量B.增加背面曝光量C.增加干燥时间(不提高温度),或在室温下放置5h以上D.换用新三氯乙烯E.更换原稿或增加正面曝光

4.网点和小文字被洗掉

原因:A.正面曝光不足B.背面曝光不足C.刷洗时间太长或刷子压力太大

解决办法:A.增加正面曝光时间B.增加背面曝光时间C.调准定时器,调准压力

5.版面硬度过大

原因:曝光太多

解决办法:减少正面曝光时间或缩短后曝光时间

6.弯曲时实地和文字破裂

原因:A. 正面曝光过多B.背面曝光过多C.氯化处理过强D.正面和背面曝光不足E.油墨或洗净溶剂使用不当

解决办法:A减少正面曝光量B.减少背面曝光量C.缩短氯化处理时间D.检查紫外线光源的强度E.使用合适的油墨和溶剂│

7.在实地面上有尘土、线渣、针孔、凹坑

原因:A. 制版和保存中不注意(特别是尘土和线渣)B.晒版负片不良,如曝光不足或过多,负片密度不足,有针孔缺陷等C.正面曝光不足D.树脂版材不良

解决办法:A.保持室内空气和晒版机清洁,经常更换晒版盖膜B.换用合格晒版片,修去针孔C.增加正面曝光量D.与版材生产厂磋商

8.树脂版聚酯底托扭曲

原因:在显影装置内,树脂版发生卷曲或松脱

解决办法:见前述

9.印版发粘

原因:三氯乙烯溶液稀薄或溶液量少

解决办法:A.使用新溶液或增加用量B.重作去粘处理

10.印版上有凹坑

原因:A.材料保管上的问题,如:版材保存方法不良和裁版技术欠佳B.版材质量差C.印版干燥不良

解决办法:A.按保管要求办理B.更换版材C.在曝光前测量版厚

11.部分版面不出图文

原因:A. 负片和版面密度不良B. 晒版负片不良C.印版存贮不当

解决办法:A.使气泵正常工作B.使负片有正确密度C.避光保存印版

12.印刷时出现水花样缺陷

原因: A. 在印版上有干燥的单基聚合物B.使用强洗净剂时发生

解决办法:重新制版,在干燥前使用新鲜溶剂冲洗,在干燥后用于净抹布指擦

13.大的印刷面上呈橘皮状

原因:A. 抽真空不均匀B. 除去印版保护膜后操作不当

解决办法:A.用无光胶片B.除去保护膜后,不要弯曲印版

14.大面积实地出现白点

原因:A. 冲洗前受溶剂或溶剂蒸气腐蚀B.溶剂中三氯乙烯太多

解决办法:A.曝光后马上冲洗不要放置B.以3∶1的要求加三氯乙烯

15.印版从冲洗机的夹持装置中松脱

原因:A. 螺丝松了B.夹紧张力不正确C.印版位置不正确D.刷子压力太大

解决办法:A.拧紧六角螺丝B.检查修正C.把印版装到既定位置D.滚筒移位

16.印版在冲洗机中弯曲(特别是幅面大的版)

原因:印版端部卷曲

解决办法:A.切掉夹持用不着的尾边B.曝光时蒙上尾端

hanghang2008-06-24 20:09 柔印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近年来,柔性版印刷方式在国内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在产品包装方面,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柔性版印刷方式。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承印材料、油墨性能、印刷机械、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一些印刷故障,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最终印刷品的质量。

故障一糊版

原因:

1、印版浮雕太浅;

2、印刷压力过大;

3、供墨量太多;

4、油墨粘度过高;

5、油墨干燥太快。

解决方法:

1、重新制版,并适当地减少背曝光时间,增加印版浮雕的深度;

2、适当减轻印刷压力;

3、适当减少供墨量;

4、降低油墨的粘度;

5、降低热风干燥的强度,适当减慢车速,或者加入适量的慢干剂。

故障二粘脏

原因:

1、油墨干燥不充分;

2、油墨粘度太高;

3、复卷张力太大;

解决方法:

1、提燥温度,或者加入适量挥发速度快的溶剂;

2、降低油墨的粘度;

3、降低复卷张力。

故障三套印不准

原因:

1、张力不当;

2、印刷色组安排不当;

3、机械振动或者机械偏差;

4、承印材料不平整;

5、印刷车间内温湿度不当,烘干箱温度过高,纸张尤其是塑料薄膜收缩严重。解决方法:

1、调节放卷和收卷张力;

2、重新调整印刷色序,将套准要求严格的色安排在相邻的色组紧挨着印刷,以防出现偏差,必要时可适当地在双面胶下再垫一层或两层透明胶带;

3、检查机械,并调整相应的机器部件;

4、调节张力,或者更换承印材料;

5、降低干燥温度,并尽量保持车间内恒温恒湿,有条件的话,在车间内安装空调器;

故障四叠色效果不佳

原因:

1、前一色油墨干燥不充分;

2、后一色油墨的粘度过高。

解决方法:

1、加入适量的挥发快的溶剂,提高前一色油墨的干燥速度;

2、降低后一色油墨的粘度。

故障五油墨起泡

原因:印刷速度太快,而且未使用消泡剂或者消泡剂用量不足。

解决方法:加入适量的消泡剂,或者适当降低印刷速度。

hanghang2008-06-24 20:09 紫外线油墨在柔印中的应用

紫外线油墨也叫UV油墨,是利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辐射,通过瞬间的光化学反应,使液态的UV油墨变成固态的油墨。

UV油墨在近10年中有了迅速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而且被世界公认为无公害的油墨品种。在去年8月马来西亚举行的第七届亚洲辐射固化国际会议上,许多信息都表明目前世界辐射固化(包括EB固化和UV固化)材料的最主要应用领域是印刷工业。其主要品种包括:UV上光油、UV丝网印刷油墨、UV胶印油墨、UV柔印油墨、UV金属印刷油墨以及UV电子线路油墨等等。据资料介绍,1997年美国消耗的UV柔印油墨就已达到3000吨,而且每年还以9-12%的速度递增。

近年来国内印刷用UV材料发展也比较快,据统计资料介绍,1998年国内UV印刷材料耗用量已超过2000吨(包括国产和进口材料),其中主要用于UV上光,印刷线路板油墨和UV丝印油墨,此外,也有一些UV胶印油墨,UV凸印油墨等,UV柔印油墨使用量极少,尚处于起步阶段。

UV柔印油墨在国外受到普遍重视和青睐,主要在于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UV柔印油墨安全可靠,无溶剂排放、不易燃、不污染环境,适用于食品、饮料、烟酒、药品等卫生条件要求高的包装印刷

品。柔印UV油墨在国外食品包装领域已应用多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2.UV柔印油墨印刷适性好,印刷质量高,印刷过程不改变物性,不挥发溶剂,粘度稳定,不易糊版堆版,可用较高粘度印刷,着墨力强,网点清晰度高,阶调再现性好,墨色鲜艳光亮,附着牢固,适合精细产品印刷。

3.UV柔印油墨可瞬间干燥,生产效率高,适应范围广,在纸张、铝箔、塑料等不同的印刷载体上均有良好的附着力,产品印完后可立即叠放,不会发生粘连。

4.UV柔印油墨物理化学性能优良。UV固化干燥的过程是UV油墨光化学反应,即由线型结构变为网状结构的过程,所以具有耐水、耐醇、耐酒、耐磨、耐老化等许多优异的物化性能,这是其他各种类型的油墨所不及的。

5.UV柔印油墨用量省。由于没有溶剂挥发,有效成份高,可以近乎100%转化为墨膜,其用量还不到水墨或溶剂油墨的一半,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印版和网纹辊的清洗次数,所以综合成本比较低。综合上述特点,UV柔印油墨无论从环保的角度、质量的角度、还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考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UV柔印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从目前来看还有一个过程。一方面是对UV柔印技术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需要在设备、光源、配套器材及工艺技术等方面协同改进和完善。以下综合国内外信息谈及UV柔印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UV光源:UV柔印每一个色组都需配备紫外光源。不同颜色的UV柔印油墨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不同,例如黄和品红色吸收能力较低,容易固化干燥,而蓝色和黑色吸收紫外线能力强,较不易干燥。可以根据不同颜色分配UV灯的功率,以保证各色UV 油墨的合理干燥,同时也可节省能源。要注意UV光源老化,及时更换紫外灯管,防止固化不彻底,造成粘连。紫外灯管一般寿命为1000小时,频繁启动会明显缩短灯管寿命。

二、网纹辊:使用UV柔印油墨时,网纹传墨辊的网眼角度最好是30°或60°。以下为几种常用规格的陶瓷网纹辊。

2O0线9.5-11.0BCM网纹辊:可印不透明的实地图案。

360线4.5-6.5BCM网纹辊:可印实地和线条图案。

550线3.OBCM网纹辊:可印连续调图像产品。

650线2.5BCM网纹辊:可印连续调图像产品。

800线2.0BCM网纹辊:可印精细连续调图像产品。

三、橡胶辊:胶辊必须能抗紫外油墨,通常使用的橡胶辊一般为EPDM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或硅橡胶制成。

四、版材:虽然目前使用的柔印感光版材基本上都可以用于UV柔印油墨,但最好还是选用抗紫外油墨性较好的版材,例如杜邦的UVP-67开型版材等。

五、油墨粘度UV柔印油墨的使用粘度略大于水基墨或溶剂型柔版墨,而且范围比较宽,可以在200~1000 CPS范围内,一般使用粘度为30O-500 CPS。

六、存贮:UV柔印油墨应严格避光、避热存贮。贮存温度应控制在5℃-30℃,贮存保质期一般为半年。

七、助剂:UV柔印油墨常用的助剂主要有三种:1.UV活性稀释剂;2.UV固化促进剂;3.UV油墨清洗剂。

八、安全防护:目前防范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紫外辐射光源对人体的危害,二是UV油墨对人体的危害。前者需要用不透光材料将光源屏蔽密封并加强通风排放处理,后者应带手套操作,防止UV油墨直接和皮肤接触,如UV油墨溅到皮肤上,应先进行干擦、然后即时用肥皂和水进行清洗。

UV柔印油墨及其工艺技术目前仍在不断改进完善中,新的品种及新的器材也在不断涌现。所有这些都将促进UV案印技术更加完善。

目前国外安装有UV油墨固化系统的柔印机在不断增加,同时现有柔印机也在不断地改装UV油墨固化系统。以UV柔印油墨取代水基油墨和溶剂型油墨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宽幅和窄幅柔印机上都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无疑UV柔印技术的发展前景是很美好的。国内UV柔印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根据我们的国情和产品的需要,也需要国内设备器材的配套完善,随着环保要求和质量要求的日益严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的UV柔印技术也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hanghang2008-06-24 20:10 柔版印刷中为什么出现幻影

hanghang2008-06-24 20:10 柔性版印刷中的糊版

常见故障:糊版

定义:当油墨干燥太快、油墨结块、印版的质量太差、以及印刷机没有调整好时,印品的线条与网点有连成一片的感觉就是糊版。

原因分析:1、印版浮雕太浅;2、印刷压力过大;3、供墨量太多;4、油墨粘度过高;5. 油墨颜料颗粒太粗;6. 油墨干燥太快

解决方法:1、重新制版,并适当地减少背曝光时间,增加印版浮雕的深度;2、适当减轻印刷压力;3、适当减少供墨量;4、降低油墨的粘度;5. 重新研磨,过滤油墨 6.降低热风干燥的强度,适当减慢车速,或者加入适量的慢干剂。

hanghang2008-06-24 20:10 柔版印刷中的光泽度问题

故障现象:光泽差

现象:印刷品暗淡无光而不鲜艳。

原因分析:腊含量太高,颜料分散差;油墨稀释过度,树脂析出而失去连接作用;或者油墨变质。

克服措施:用少量硅氧聚氧化烯共聚物取代腊,处理颜料使研磨得更细并解聚;加入新的油墨;或者在油墨中加入光亮连接料。

hanghang2008-06-24 20:10 柔印常见故障之:干燥过快与过慢

故障现象:干燥过快(油墨的正常转移被破坏)

故障原因:1. 使用溶剂不当;

2. 在印版和辊旁边有热气流动;

3. 墨斗未盖盖子;

4. 油墨使用不当

处理方法:1. 选择适当的溶剂;

2. 注意干燥装置的热平衡;

3. 加盖;

4. 选择与承印材料相匹配的油墨

故障现象:干燥过慢

故障原因:1. 使用溶剂不当;

2. 油墨黏度过高;

3. 干燥不当;

4. 油墨和溶剂选择不当

处理方法:1. 使用合适的溶剂;

2. 降低油墨黏度;

3. 干燥速度与印刷速度一致

4. 使用适当的油墨和溶剂

hanghang2008-06-24 20:10 柔印常见故障之:附着力问题

故障现象:附着力问题

定义:附着力不好,墨膜经摩擦后容易脱落。

原因分析:附着力不好的问题主要油墨太稀、连接料失去黏结作用、连接料中的树脂没有正确选择;

解决方法:要求精心选择树脂、换用附着力更好的油墨、正在使用的油墨不要调的太稀、也可以在最后印品表面罩印保护性罩光油,以满足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包装印刷用塑料薄膜附着力问题。

hanghang2008-06-24 20:10 柔印常见故障之:堵版

故障现象:堵版

故障原因:1. 油墨分布不均;

2. 油墨有异物;

3. 采用不适当的文字、图案和网线数;

4. 墨斗辊压力不当;

5. 网纹辊与印版间、印版与乘印物间压力调节不当;

6. 其他机组的幽默串到印版上,油墨黏度过高

处理方法:1. 使用分散性好的油墨;

2. 过滤油墨;

3. 改进设计;

4. 合理调压;

5. 调节各色组间的干燥状态和溶剂;

6. 调整油墨粘度

hanghang2008-06-24 20:11 套色不佳

现象:套色印刷前后色叠印位置不准确。当上一色还没有完全干燥时,下一色的印刷会软化上一色的墨膜造成套色不佳。

原因分析:

1. 多色套色叠印时,前一色油墨未干燥;

2. 后印油墨使前印油墨剥离;

3. 后印油墨叠印不上

排除方法;

1. 提燥温度或增加加热空气量,换用快干扰几溶剂稀释油墨;

2. 降低后印油墨黏度或减轻印刷压力;

3. 提高后一色油墨附着力

hanghang2008-06-24 20:11 故障现象串色

定义:印刷品上的墨色能转移到其它物品上,污脏其它物体。

原因:油墨色料易迁移;残余溶剂,水分及增塑剂等残留在墨层内。

解决:选用色料不迁移的油墨;加热蒸发其残留部分。

柔印承印物蛇行故障原因分析

故障现象:承印物蛇行

故障原因:

1. 走料不正常;

2. 走料辊转动不正常;

3. 油墨粘度增高和压印滚筒上有异物;

4. 料卷加热过高;

5. 导料辊运动不良

处理方法:

1. 检查印刷机回转是否正常;

2. 调整;

3. 洗净所有的棍子?

4. 降低温度;

5.检查走料装置并加以调节

hanghang2008-06-24 20:11 故障现象:部分版面不出图文

故障原因:

1. 阴片和版面密合不良;

2. 阴片不合格;

3. 印版存放不当

处理方法:

1. 检查抽气系统;

2. 检查阴版密度;

3.避光保存

hanghang2008-06-24 20:11 故障现象:边缘轮廓明显(图文压溃)

现象:印品图文边缘轮廓色深,中间的较浅。

原因:油墨粘度过高;油墨搅拌不良;印版表面上的墨量太大;印版平整度差;印刷压力过大

解决:调节油墨粘度;合理搅墨;控制传墨量;垫版、调节版面高度;调整印刷压力。

hanghang2008-06-24 20:11 柔印or凹印针孔故障现象处理

故障现象:针孔

现象:印刷品呈现许多象针孔一样的圆孔,确切的说,应该是印品的实地周围出现许多小的象针孔一样的非印刷区(空白区)——印品呈现许多微小的圆孔。针孔就是油墨―蜂窝眼‖或―砂眼‖。

机械针孔是大小一致的砂眼,均匀地遍布整个印刷品。

化学针孔的分布比较凌乱。

定义1:机械针孔是由于版上的油墨与纸张表面凹进去的一部分面积相接触所制。

原因:油墨在着墨辊内干得太快;油墨大稀,粘度小,尤其是采用快干型溶剂的油墨;印刷墨层太薄;机械杂质粘附在版面上。

解决方法:增加油墨的黏度;降低油墨的干性;调整墨层厚度;清除版面杂质。

定义2:化学针孔是由于油墨不能适当的润湿承印物的表面,导致印膜形不成平服而连续的膜的现象。

原因分析:环境温度太低,湿度太大;油墨中的溶剂的溶剂力降低;油墨粘度太低或干燥太慢。

解决方法:提高室温,降低湿度;油墨中加入少量增塑剂可改善润湿性和膜的柔性;增加油墨粘度和干性,使用快干型油墨。

粘度--衡量―墨性‖的主要项目

溶剂油墨反映的是真流动粘度,其他油墨都是塑性粘度。其粘度的原理是油墨在外力的作用下,油墨内部分子之间相互摩擦产生阻碍其分子引动的能力,即油墨内部分子的相互粘滞力。

粘度因油墨类型不同差异很大,凹印油墨粘度最小,仅50~110厘泊/25℃;新闻油墨,滚涂油墨400~900厘泊/25℃和1000~2000厘泊/25℃;书刊油墨,胶印油墨的粘度较大,一般在5000~21000厘泊/25℃。

油墨的粘度与生产工艺和印品质量有着极大的关系。粘度的合适与否,直接支配着油墨的传递性,印迹的坚实程度,也对光泽,干

性有影响。粘度过大或过小,对生产都不利。

粘度过大,在胶印、铅印中易造成传墨不匀、网点拉毛、花版等,在凹印中易造成糊版、刮痕、流平不好。粘度过小,易造成胶印中的油墨乳化,版面浮脏,版面积墨,色泽淡浅,渗透过度,铅印中露版形,溢墨,晕圈。凹印针孔等弊病。

影响油墨粘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颜料和连结料的比例不当或失调,颜料比例大,则粘度大,反之则小;连结料粘度大,对一定比例的颜料,油墨粘度大,反之则小。

其次是连结料对颜料湿润性,粘滞性不同,其作用力的抵消和增强也不同。采用的高分子材料的聚合度不同,受力后,位移力矩的强弱也不同,反映的粘度就有大有小。

第三,颜料颗粒的不规则以及生产聚集阻力,颜料颗粒的粗细,对粘度也有较大影响。

第四,温度的影响。油墨对温度很敏感,温度升高,粘度降低;温度下降。粘度增高。

第五,在凸、胶版印刷机上,以速度高低来决定粘度的大小。高速机器的惯性力大,粘度应降低,相反则要大。它的实际意义是,油墨经墨辊传递,在每一接触表面的油墨铺展,变形所需应力与屈服值应相吻合。因此,油墨在印刷机运转中的墨辊速度之差,伴随着油墨的传递变形,一瞬间的均匀布展,是衡量油墨墨性相适应的一个特点,当然,单从粘度一个指标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而粘度却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印刷对象的质量也对油墨粘度有影响。就纸来说,结构疏松,结合不牢,则需粘度小的油墨。

测定油墨粘度仪器较多,如,拉雷粘度计,平行板粘度剂,旋转式粘度计,4号粘度计,BH粘度计等。

hanghang2008-06-24 20:11 柔版印刷机网纹辊清洗注意事项

网纹辊回转时转移到印版上的墨量实际是一个变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墨穴内所填充的油墨量能转移到印版上大约在70%~80%范围内。即使油墨本身的稳定性及分散均匀性均符合质量要求,且网纹辊的制造精度也很高,但是,它转移到印版上的墨量也是很有限的。当印品质量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时,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油墨本身的性能,也不在于网纹辊的精度,而是由于网纹辊在工作过程中其墨穴被干涸的油墨堵塞所致。

墨穴底端的干墨,尤其是水基袖墨干燥后较难溶解于新墨,除非溶解时间很长。堵塞故障将减少墨穴的有效传墨量。引起堵塞的基本原因有:更换印件时,网纹辊清洗不彻底;长时间停机,没有清洗网纹辊;油墨干燥性能过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要保持墨量的精确传递,必须对网纹辊进行合理的清洗。目前,有以下5种清洗方法:

化学溶剂刷洗法:将化学溶剂喷射在网纹辊表面,根据网纹辊材料选用适宜的细密刷子(陶瓷网纹辊用不锈钢丝刷,金属钢绞辊用铜丝刷子),用刷子反复刷洗。这种方法只适于清洗粗网线的网纹辊。优点是成本低、清洗方便、不污染环境;缺点是无法深入到墨穴中刷洗,所以清洗不彻底,很难清洗墨穴底部的污垢及浓墨,因此,不能恢复墨穴容积。

化学溶液浸泡法:将网纹辊全部或部分浸入高pH值的强腐蚀性清洗剂槽内,让溶剂溶解软化干涸的油墨,最后用清水洗去腐蚀性清洗液和经充分腐蚀且软化的油墨。这种方法虽然较为有效,但长期使用,腐蚀性溶剂会渗透保护层,腐蚀钢体,也不利於环保。

超声波清洗法:将网绞辊浸放在一个充满化学清洗溶液的超声波清洗系统的槽内,槽内变频装置发送高频声波,使溶液振动并产生气泡,墨穴内的干油墨、树脂、涂布料在溶液振动及气泡定向爆炸而产生的内向爆炸力的共同作用下,从墨穴中逸出并随清洗液流走.清洗时间根据辊的大小及油墨堵塞情况而定,一般需要0.5~24小时。在这个时间内,网纹辊长期处在高频超声波振动之下,会破坏陶瓷层,对网纹辊的墨穴、墨穴内壁会造成一定的损坏。另外,这种方法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工艺复杂,虽然有一定清洗效果,但是这种方法是否完善,尚需实践检验。

低压喷洗法:用二碳酸钠、小苏打(碳酸氢纳)作为清洗粉,在低压下喷洗网纹辊,可以彻底清洗残留在墨穴中的乾油墨、树脂、涂布料等,但要注意喷射压力不宜过高,否则有可能把陶瓷涂层从网纹辊体脱离,一般压力下得超过0.1MPa。由于二碳酸钠、碳酸氢纳是一种软化性清洗介质、易溶、无毒无害,符合当今全球性的环保要求。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清洗效果好,既可恢复墨穴容积,又可以现场直接进行清洗,还包括墨斗、油脂、墨迹等。这种方法尽管近年来才发展,但是很有潜力,值得推广。

塑胶细珠喷射清洗法:原理同低压喷洗法类似,不过清洗粉用的是塑胶细珠。这种清洗方法可使网纹辊的清洗速度提高30%,并能在提高印品质量的同时,还可延长网纹辊的使用寿命。这种方法塑胶细珠的耗量小,清洗过程没有任何有害物质的排放和化学物品的沉淀,有利于环保,高效安全。油墨堵塞墨穴是柔印中令人头痛的问题,用10倍或20倍放大镜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墨穴堵塞的情况。从印刷工艺角度考虑,柔印墨量一般要求为1.2克/ 平方米(UV油墨则更少),如果采用60°的墨穴角度,网纹辊的网线数为300线/寸时,墨穴体积则为3.5立方米。使用这样的网纹辊,墨穴所能转移的墨量达40%,印版图文部分的墨层厚度约为1.5μm,这时网点扩大率最低。

在质量控制上,如今不少柔印机都有了先进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如卫星式柔印机,就有采用先进的模组化自动作业系统,既可预选功能表,集中控制各个单元的操作, 保证各色组印版滚筒和网纹辊的准确运动和横向套准,此外,电子同步调节及电脑控制快进系统,通过步进电机测速,确保高度精确地设置印刷压力、印刷长度、印版及承和材料厚度等参数。保证设备在停机状态下进行套准设置时不会产生废品,实现印刷单元以及网纹辊之间的协调。在供墨及清洗上,用于向印刷部件定量供应油墨并自动清洗网纹辊、腔式刮墨系统、油墨泵以及油墨管,清洗顺序由电脑控制,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此外,柔印在印刷中压力的调节对于控制柔性版印刷图像的质量十分关键。要达到精细的印刷压力调节,坚硬度系统设计在印刷控制板内,以消除操作期间的偏差和震动。一旦印刷压印印力设定,就把控制板元件锁定。液压型的锁定系统,带有控制板调节,用于协调高/低压的系统,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局部调整或遥控,正确控制张力、横纵向自动套准等。

总之,在柔印过程中,各个工序都有其关键的要点,要认真把握好这些要点,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使我们的柔和技术更上一层楼。

hanghang2008-06-24 20:11 柔印中油墨堵塞网穴之处理

网纹辊回转时转移到印版上的墨量实际是一个变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墨穴内所填充的油墨量能转移到印版上大

约在70%~80%范围内。即使油墨本身的稳定性及分散均匀性均符合质量要求,且网纹辊的制造精度也很高,但是,它转移到印版上的墨量也是很有限的。当印品质量的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时,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油墨本身的性能,也不在于网纹辊的精度,而是由于网纹辊在工作过程中其墨穴被干涸的油墨堵塞所致。墨穴底端的干墨,尤其是水基袖墨干燥后较难溶解于新墨,除非溶解时间很长。堵塞故障将减少墨穴的有效传墨量。

原因:更换印件时,网纹辊清洗不彻底;长时间停机,没有清洗网纹辊;油墨干燥性能过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要保持墨量的精确传递,必须对网纹辊进行合理的清洗。

解决方法:1.化学溶剂刷洗法:将化学溶剂喷射在网纹辊表面,根据网纹辊材料选用适宜的细密刷子(陶瓷网纹辊用不锈钢丝刷,金属钢绞辊用铜丝刷子),用刷子反复刷洗。这种方法只适于清洗粗网线的网纹辊。

优点是成本低、清洗方便、不污染环境;缺点是无法深入到墨穴中刷洗,所以清洗不彻底,很难清洗墨穴底部的污垢及浓墨,因此,不能恢复墨穴容积。

2.化学溶液浸泡法:将网纹辊全部或部分浸入高pH值的强腐蚀性清洗剂槽内,让溶剂溶解软化干涸的油墨,最后用清水洗去腐蚀性清洗液和经充分腐蚀且软化的油墨。

这种方法虽然较为有效,但长期使用,腐蚀性溶剂会渗透保护层,腐蚀钢体,也不利於环保。

3.超声波清洗法:将网绞辊浸放在一个充满化学清洗溶液的超声波清洗系统的槽内,槽内变频装置发送高频声波,使溶液振动并产生气泡,墨穴内的干油墨、树脂、涂布料在溶液振动及气泡定向爆炸而产生的内向爆炸力的共同作用下,从墨穴中逸出并随清洗液流走.清洗时间根据辊的大小及油墨堵塞情况而定,一般需要0.5~24小时。

在这个时间内,网纹辊长期处在高频超声波振动之下,会破坏陶瓷层,对网纹辊的墨穴、墨穴内壁会造成一定的损坏。另外,这种方法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工艺复杂,虽然有一定清洗效果,但是这种方法是否完善,尚需实践检验。

4.低压喷洗法:用二碳酸钠、小苏打(碳酸氢纳)作为清洗粉,在低压下喷洗网纹辊,可以彻底清洗残留在墨穴中的乾油墨、树脂、涂布料等,但要注意喷射压力不宜过高,否则有可能把陶瓷涂层从网纹辊体脱离,一般压力下得超过0.1MPa。

由于二碳酸钠、碳酸氢纳是一种软化性清洗介质、易溶、无毒无害,符合当今全球性的环保要求。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清洗效果好,既可恢复墨穴容积,又可以现场直接进行清洗,还包括墨斗、油脂、墨迹等。这种方法尽管近年来才发展,但是很有潜力,值得推广。

5.塑胶细珠喷射清洗法:原理同低压喷洗法类似,不过清洗粉用的是塑胶细珠。

这种清洗方法可使网纹辊的清洗速度提高30%,并能在提高印品质量的同时,还可延长网纹辊的使用寿命。这种方法塑胶细珠的耗量小,清洗过程没有任何有害物质的排放和化学物品的沉淀,有利于环保,高效安全。

(完整版)海德堡印刷机操作手册

xxxxxxxxxxxxxxx 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车间 海德堡四开五色平版印刷机操作指导书 文件编号:文件版本:发放号码:受控状态:生效日期:编制:审核:批准:

修订记录

目录 一、目的 二、适用范围 三、应作文件 四、生产设备 五、胶印简单流程图 六、技术参数 七、劳动安全及生产要求 八、设备操作与保养

1、目的 本操作指导书为设备操作人员操作海德堡四开五色平版印刷机进行相关的质量检验提供工作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操作指导书适用于xxxxxxxxxxxxx 股份有限公司海德堡四开五色平版印刷机,胶印设备。 3、应用的文件 《海德堡四开五色平版印刷机使用说明书》 4、生产设备 德国海德堡机械有限公司所生产四开五色平版印刷机 介质 电压:380V 频率:50HZ 额定电流:30A 气压:≥6kg/c ㎡

5 、 胶印简单生产流程图 6 、 技术参数 6.1 印刷材料: 最大纸张尺寸: 600*740mm (尺寸 F ) 530*740mm ( 尺寸 C ) 最小纸张尺寸: 210*350mm 最大纸张厚度: 0.8mm 6.2 油墨/ 上光: 6.2.1 只能够使用单张纸胶印机专用印刷油墨和上光材料。 6.2.2 上光装置中只允许使用水基分散上光液, 在使用紫外线上光液时, 则 需要使用专手型印刷机型。 6.3 自动清洗装置使用清洗液 只允许使用具有下列特性的清洗液: 闪点至少达到 55 ℃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设备操作手册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海德堡四开五色平版印刷机操作手册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 修改状态 生效日期 页次/页数 第5 页共 26页 温度: 18oC —25oC; 相对温度 :45% — 65% 原材料 胶印 丝印 大张检验

柔性版印刷质量标准

柔性版印刷质量标准 GB/17497-1998 适用于柔性版装潢印刷的塑料、纸张、销售包装瓦楞纸箱及运输包装瓦楞纸箱印刷品。 1(外观 (1)印刷成品整洁,无明显脏污、残缺。 (2)文字印刷清晰完整,无缺笔断划,小于5号字不误字意。 (3)不允许存在明显的条杠,无糊版。 (4)图面色泽鲜艳;版面均匀、整洁;网点清晰完整,与原稿无明显差别。 2(实地密度 彩色层次版印刷的实地反射密度值如表1。 表1 纸张印刷品塑料印刷品销售包装 纸箱印刷品 精 细 印 刷 品黄 1.00~1.20 1.00~1.20 1.00~1.20 品红 1.20~1.50 1.20~1.50 1.20~1.50 青 1.30~1.60 1.30~1.60 1.30~1.60 黑 1.40~1.80 1.40~1.80 1.40~1.80 叠加色 1.50 1.50 1.50

一 般 印 刷 品黄 0.80~1.10 0.80~1.10 0.80~1.10 品红 1.10~1.40 1.10`1.40 1.10~1.40 青 1.20~1.50 1.20~1.50 1.20~1.50 黑 1.20~1.60 1.20~1.60 1.20~1.60 叠加色 1.30 1.30 1.30 3(印刷墨层结合牢度与耐磨性。 (1)塑料印刷品的印刷墨层结合牢度的要求符合GB/T7707的规定。 (2)纸张、瓦楞纸箱印刷品印刷墨层耐磨性的要求符合GB/T7706墨层耐磨性的规定。 4(套印精度 图像轮廓清楚,套印允差符合表2规定。 表2 纸张印刷品塑料印刷品纸箱印刷品 精细印刷品,, 主要部位:0.2 次要部位:0.3 主要部位:0.2

柔性版印刷技术知识点

1、凸印版的印刷原理是印版的印刷部分高于空白部分。 2、铜锌版是通过照相的方法,把原稿上的图文,复制成正向阴像底片,然后将底片上的图文,晒到涂有感光膜的铜版或锌版上,经显影、坚膜处理,再用腐蚀液将版面的空白部分腐蚀下去,得到浮雕般图文的印版。 3、铜锌版的制版工艺流程:底片的准备-版材的准备-晒版-腐蚀-整版-打样 底片的准备:锌铜版所用的底片是正向阴图。版材的准备:选择厚度适中的铜版或锌版,裁切成需要的尺寸,去除版面的油污、氧化膜,用木炭淹没铅板或锌板的表面,增加板面对感光液的吸附性。晒版:将涂有感光液的铜版或锌版表面于正向阳图片紧密接触,再进行曝光。曝光完毕后,用水冲洗显影,未见光的感光膜被水溶,版上只留下见光硬化胶层形成的影像。腐蚀:又叫烂版,用化学的方法将印版非图文部分的金属腐蚀掉,使其凹下,形成图文凸起的印版。 4、感光树脂的优点:(1)尺寸稳定,板材收缩量下,所以在制版时不会产生伸缩变形,制作出尺寸精确的印版。(2)制版工艺简单,节省制版时间。(3)图像清晰,图文质量高(4)耐磨性好固体硬化型感光性树脂版目前使用最多 5、柔性版印刷定义:柔性版印刷是使用柔性版,通过网纹辊传递油墨的印刷方式。在印刷过程中,油墨从墨槽经输墨辊传到网纹辊上,再传到印版上,经与压印滚筒之间的接触,把油墨传递到承印物上。 6、柔性版制版设备构成:曝光机、洗版机、烘干机、去黏机、后曝光机。 7、感光树脂版具有三明治般的结构,由聚酯支撑莫、感光树脂层和聚酯保护层构成。聚酯保护层作用:保护感光树脂表面在搬运、裁切、背面曝光的过程中免受划伤。感光树脂层:是版材,当被UV光源曝光照射时,感光树脂中的固化物和化合物发生聚合反应,通过显影即可形成印版图文。聚酯支撑膜:是感光树脂层的版基。由于聚酯膜具有变形小、尺寸稳定性优良等特点,所有对减少印版变形、提高套印精度有重要作用。 8、感光树脂版晒版原理:感光树脂版材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光线通过正阴底片,首先引发剂分解产生游离基,游离基立即与不饱和单体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引发聚合交联反应,从而使见光部分(图文部分)的高分子材料变成难容甚至不溶性的物质,而未见光部分(非图文部分)仍保持原有的溶解性,可用相应的溶剂溶去未见光部位的感光树脂,而见光部位保留,形成浮雕图文。 9、固体感光树脂版制版操作:(1)阴图片处理:阴图(Negative Image):底片是一种原稿上的空白部分反映在底片上是完全黑色的,原稿上的黑色(或其他颜色)线条或文字,反映在底版上是完全透明的底片。阳图(Positive Image)底片与阴图底片正好相反,它指原稿上空白部分反映在底片上是完全透明的,原稿的黑色(或其他颜色)线条或文字,反映在底片上仍是黑色的。(2)裁版:版边预留12mm,正面朝上进行裁切。(3)背面曝光:从背面对印版进行均匀曝光。主要目的:建立印版的浮雕深度,并加强聚酯支撑膜与感光树脂层之间的黏着力。(4)正面曝光:也成主曝光,是指将阴图片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版材上的过程。(5)显影:是指版面经曝光后,见光部分硬化,未见光部分需要溶剂去除。目的:除去未见光部分的感光树脂,形成凸起浮雕图文,(6)干燥。(7)后处理:是指用光照或化学方法对干燥后的版面进行去黏处理。目的:为了去除版面表面的黏性,增强着墨能力,必须对版面进行去黏处理,以增强版面强度。去黏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光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喷粉处理法。(8)后曝光:为达到所需硬度,提高印版的耐印力,并提高印版的耐溶剂性。 6、柔性版晒版与PS版晒版过程的区别: 柔性版:阴图片处理-裁版-背面曝光-正面曝光-显影-干燥-后处理-后曝光 PS版:原稿准备-激光照排机出菲林-晒版机晒版(PS版与菲林片接触曝光)-显影-修版-

柔性版印刷复习总结

柔性版印刷总结 3.柔性版印刷的特点:柔软可弯曲、富于弹性;制版周期短、设备简单、费用低;承印材料非常广泛;机器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设备投资少;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包装装潢产品的印刷;使用无污染、干燥快的油墨;印刷速度快、效率高、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柔印版着墨量大,印品底色饱满。 柔性版印刷新技术(定义、原理、相对传统技术的优缺点)。 1.无溶剂型柔性版制版系统 2.数字激光直接雕刻制版系统 3.柔性版加工处理设备 4.电子控制套筒清洗干燥装置 5.无缝感光树脂套筒 6.套筒印版技术 7.印版衬垫 8.新型网纹辊 9.无轴传动技术 10.模块化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 11 .高清网点柔版技术 12.平顶网点制版技术 6. 柔性制版的特点:(1)与凹版和胶印相比柔印密度曲线不稳定,印版厚度变化对印刷质量影响较大。(2)柔性版印刷采用网纹辊传墨印版的网线数必须和网纹辊网线数匹配,同时四色版不能采用45°。 (3)网点增大较严重,由于版材硬度较低,挤压容易产生变形,一般的增大范围16%~30%。(4)压力小(2kg/cm),压力小,导致印刷压力的控制非常重要。(5)柔性版印刷的网点呈非线性,,即网点成数与网点增大不成比例。 1.印刷品做原稿的特点(缺陷) ①难以实现胶印、凹印原稿的特点 ②加网线数不匹配,不能实现胶印凹印的加网线数的印刷,一般在150 lpi以下,超过175 lpi会增加柔印制版的难度。 ③难以实现高光部分的再现,柔印最低只能做到2%,(一般只做到8%~10%),柔印网点增大值也大于其它印刷方式。(小网点丢失严重) ④印刷品原稿扫描时,将半色调变连续调原稿,分辨率下降。 2.印前设计要求:①色彩鲜明,简洁,尽量避免大面积实地多色叠印;②利用专色弥补四色不足,网线与实地分别制版;③高光和暗调区域层次变化要少,提前将暗调部分网点降低以避免网点增大成实地;④文字和线条不要过细过小等原因。 4 .机械网点增大:印刷时因为压力的关系导致网点向外膨胀,使承印物上的网点直径比原始的大 5. 光学网点增大:油墨的吸光特性和承印物的光散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视觉现象通常指的网点增大量是指50%网点处的网点增大值 6. 柔性版制版有那些特殊性?为什么要进行网点扩大补偿? ⑴.柔性版印刷在印前处理时若按照胶印或凹印的方法来制作柔性版,印刷出来的样张会出现很多质量问题,如颜色变深,层次丢失,高光部分出现丢点或硬边等。⑵. 由于柔性版印刷工艺的特殊性,网点增大更为严重,网点的扩大会引起图像清晰度下降,细微层次丢失,画面色调变化,所以需要进行网点增大

柔性版印刷机基本结构与形式

柔性版印刷机基本结构 和其他印刷机一样,柔性版印刷机也有开卷部分、印刷部分、干燥部分、复卷部分组成。下面将会以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举例,来对柔性版印刷机的各个构造进行详细的说明。 柔性版印刷机的基本形式 简单的说来,柔版印刷机目前分层叠式、机组式、卫星式三种结构。 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 层叠式是结构最简单,价格最便宜的柔印方式。也是国内目前柔印市场中占有量最多的一种 柔版印刷机。 层叠式(也成叠加式)印刷机是将多个得力的印刷机组一层一层的以上下组合形式装配起来的设备。在层叠式柔印机中,每一个印刷单元都有各自相应的压印滚筒,其印刷机组相互独 立,上下排列,占地面积小。 国内目前此类柔版印刷机最多的聚集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由香港企业仿照日本机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跟随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在国内销售。主要用于手提购物袋、背心袋、简单的服装袋、电子元件外包装等产品的印刷。由于当时凹版制版时间以及价格方面原因,使得层叠式柔版印刷机以制版时间快、价格便宜、产品单价低等优势得到迅猛发展。随后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国产层叠式柔版印刷机,并逐渐替代港商生产的层叠式柔版印刷机。具不完全统计,珠江三角洲的此类层叠式柔版印刷机超过3000台,从单色、二色到十色不等。目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厂家在生产层叠式柔版印刷机,并经过吸收国外不干胶标签印刷设备,进入到标签印刷行业。层叠式柔版印刷机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但是其缺点也比较突出,主要是套印精度低,只有±0.5mm,不能用于印刷高精度的包装产品。速度慢,受结构以及干燥原因,最快70m/min,部分机器单色印刷也能达到100 m/min。

柔性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柔性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一.质量要求 影响柔性版印刷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制版方面的,有操作工艺技术方面的,有设备材料方面的,等等。就油墨方面而言也有多方面。柔性版印刷用水墨较多。 水性油墨是属于牛顿流体,所以油墨的稳定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油墨颜料的沉淀。在使用前要对油墨桶中的油墨均匀搅拌,在印刷使用时还要经常对油墨槽中的油墨进行搅拌,防止由于油墨颜料的沉淀,造成印刷品颜色和标准有一定的差异。一个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全封闭刮刀,使油墨在墨泵的运转下始终处于搅拌和流动状态。 2.在储存和使用中,由于油墨成分中的稳定剂挥发,造成pH值降低(趋向于弱碱性)。在使用中水性油墨的稳定剂易挥发,以致油墨趋向于弱碱性,造成其表面张力增加,对印版表面的附着力反而下降,影响转移性能和干燥速度(油墨越趋向于碱性,干燥速度加快),这会造成印刷过程中印刷图文残缺不全,特别是印刷网线版时,由于油墨干燥过快,造成印刷网点丢失或者是网线版堵版。 3.油墨在使用中由于水分的挥发,造成油墨的黏度增加,流动性能减弱。有些印刷设备的供墨方式是单刮刀系统,要求油墨具有一定的黏度和流动性,使其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范围内。当油墨在使用中豁度和流动性超出印刷使用的要求时,就影响油墨的转移性能,出现印刷品大实地表面印刷有“色差”。 印刷材料方面影响柔印产品质量的因素包括印刷材料表面的平整度、材料的吸收性、材料的表面强度。 印刷材料的平整度对于大面积实地版面的印刷,这是一个很必要的前提。由于有些材料表面粗糙,印刷中造成印品表面明显地印不实。通过加大印刷压力的话,虽然从表面上能解决一定的问题,但是造成印刷版面的文字内容模糊或者印刷品“边缘效应”明显。 材料的吸收性对于印刷来说,材料的吸收性好是有利有弊的。有利的方面,由于吸收性好,油墨对于材料的附着性强不易脱落;弊端是由于材料的吸收性强,造成油墨的使用量增加,如国产的防油纸特别突出。 材料的表面强度现在用于印刷餐盘纸的纸张,表面强度较差,纸粉掉落较多,造成印刷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擦版。 此外,以下内容也是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 1.印版图文设计如有浅灰色平网地,在设计时尽量设计用一专色,避免用黄、红、蓝三原色叠印,因为这样很难控制灰平衡。 2.产品结构类型如大面积色块与空白部分,一段实地一段空白,其承受压力大小不一致,会导致版辊跳动,使得印刷部位受压不一致。 3.网纹辊的配置如印刷厂网纹辊配置600~700线,在生产150线产品时1%~2%的网点会嵌入网纹辊网穴,影响质量。 4.油墨含固量如果油墨含固量太低,印刷生产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色浓度,则必须降低网纹辊线数,这样会减慢油墨的干燥速度,如是网线版则容易堵版。 5.印版的平整度如果印版平整度较差,则在印刷时整个版面各处所受压力不一致,要保证整个版面都能印刷得出,则会有部分版面位置压力过大,网点扩大过大。 6.网点防黏网点防黏不彻底,会导致油墨转移不良。 7.版辊过大如版辊过大,则版辊印刷后所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太长,容易堵版。 8.版辊同心度差版辊同心度较差,则印刷压力不一致。 9.张力材料张力控制关系到套印问题,以及停机后再次开机的废品率。

柔性版印刷问题案例解决方案

hanghang2008-06-24 20:09 案例一:排版方向对柔性版印刷印品质量的影响 柔性版印刷的树脂版由于具有一定的弹性(硬度在邵氏30-60°),易变形,故控制印刷中压力及排版的方向,对更好地获得原稿的网点再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象:一个由文字和粗线条组成的图案,在排版时由于仅考虑了后工序的加工,将图案与走纸方向排列成垂直90°,即印刷辊筒水平方向有宽而长的条杠和实地,在上机印刷中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印刷压力,印品上图案线条、边缘总有受压印迹变形现象出现,而且在印刷中印版辊筒跳动得厉害(无图案部分受力不均)。 分析:由于图案为横向排列,印刷过程中压力始终存在一个由0状态到100%实地、再由0状态到实地100%的反复突变过程,因此出现了图案边缘印迹变形的现象,同时亦引起了版辊的剧烈跳动。 解决方案:基于上述分析,经重新改变了排版方向,即图案顺着走纸方向圆周排版,使印刷版辊、陶瓷网纹辊、压印辊自始至终受力均匀工作。再上机印刷时,印刷版辊跳动正常,印刷的品质亦随着大幅提高。

因此,提醒同行,在印前设计工艺中要注意,理想的图案走型应是斜线、曲线等有连续性的图形,顺着走纸的方向排版。 案例二:印刷大面积实地发虚怎么办? 在柔性版印刷生产中,因诸如纸张、网纹辊、油墨、印刷压力等问题,经常会遇到大面积实地发虚、发花等现象。在包装印刷中,使用表面平滑度较低、容易掉粉的纸张时,此类问题尤为严重。 现象:笔者公司一台柔性版印刷机在日常生产尤其是印刷大面积实地时,总是感到墨层不够厚实饱满。经调节油墨粘度及加大印刷压力这两种方法调整,在低速30—50米/分钟情况下此现象得到缓解,但当速度逐渐提高到80米/分钟以上时,此现象再度出现,且速度越快,发虚发花现象愈明显。 分析:因网纹辊配制限制,且又不能进行二次印刷,只能从别的方面来解决问题。我们观察到印刷机上网纹辊刮刀为反向刮刀。由于油墨的剪切力作用,又因印刷压力不能过大,因此油墨实际上还是减少了,顺着这个思路,那么便应该考虑增加墨量了。 解决方案:调整刮刀方向改为正向刮刀安装,开机试印刷时大面积实地发虚现象已得到改善,且在高速下效果更明显。此后在生产中我们便根据印刷、印版等性质分别选择正向或反向刮刀安装,此类问题便很少出现了。但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印品质量要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案例三:薄纸印刷中纸张起皱怎么办? 在柔版印刷中,牵引辊是十分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中,牵引胶辊的张力平衡非常关键,若调节、保养不当,或长期使用后发生磨损,都有可能造成印刷品的套印不准和废品的增加。 现象:笔者公司一台650mm柔性版印刷机在印刷40克单胶纸时,发现印品的边上经常有不规律的皱折,起初怀疑原纸两边松紧不一致,后来换纸,仍有皱折出现。 解决方案:经过观察,我们发现纸张从印刷牵引部位出来时皱折明显,于是停机检查牵引辊,发现牵引胶辊两端辊面因压印辊上油墨的堆积而有较严重的磨损,于是拆下辊子将直径重新上外圆磨床加工磨圆,开机试印,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未能彻底排除纸张打皱现象。为此我们将检查范围追溯到二级张力机构,对张力系统进行检查,发现从二级张力辊出来的纸张两边的松紧度有所区别,纸面上有纵向拉伸而形成的皱纹,经过牵引辊即成较明显皱痕。 经分析,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二级张力辊两边张力不一致但未明显表露出来,但纸张在进入印刷区时由于牵引辊的再次挤压而形成皱折,重新调节二级张力辊两边螺栓使之平衡,再开机印刷时,纸张起皱现象彻底消除。 案例四:压印辊修补小窍门 在柔性版印刷机中,印刷部压印辊的精度是整个柔印机的关键部件,同时更对印刷的品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压印辊筒的维护与保养,在整个印刷生产中来讲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现象:笔者公司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件事,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在机器运行中,一颗螺钉由于机器的震动而滑落,直接落在了压印辊和牵引辊的缝隙中,紧急停机为时己晚,压印辊上被划出了一条细长的凹痕出来。印刷中纸张此处便明显地出现了一条区别于印刷面的条痕,印刷面不合格,整个机器无法运行。

柔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柔版印刷印版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全 一、印版空白部分粗化表面磨损后易出现故障 印版经过长时间的印刷,空白部分的粗化表面可能会逐渐被磨平,导致: (1)印版的涧湿性能降低,必须增加润版液的供应量,才能维持水墨平衡。 (2)印版表面储存的水分减少,吸附在印版表面的胶体变少,如果印刷中途短暂停机,不及时擦胶就很容易起脏,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粗化表面磨损比较严重的话.就必须更换印版。 二、水墨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承印物粘结、蹭脏 故障原因:1.水墨不干;2.复卷张力太大;3.存放印刷品的室温太高 排除办法:1.提高干燥温度;3.降低复卷张力;4.印刷成品放在凉爽处 2、糊版、堵版 故障原因:1.印版太浅;2.印刷压力太大;3.供墨量太多;4.水墨粘度太高;5.水墨干燥速度过快; 排除办法:1.加深印版;2.调整印刷压力;3.降低供墨量;4.降低水墨的粘度;5.降低干燥温度 3、叠色不良

故障原因:1.多色套印中印后面的颜色时,前一色未干;2.后印的颜色使前一色发生剥离现象;3.后印的色叠印不上去排除办法:1.提高第一色干燥速度;2.降低后印色墨的粘度或降低印刷压力;3.降低后一色的粘度或提高其附着力 4、印刷针孔 故障原因:1.水墨在墨辊上干得太快,传墨不匀; 排除办法:1.减慢水墨的干燥速度; 5、颜色太浅 故障原因:1.水墨的粘度太低;2.网纹辊网线太细;3网纹辊磨损或未清洗干净;4.上墨量太小 排除办法:1.提高水墨的粘度;2.调换粗网线的网纹辊;3.换用新的网纹辊或对网纹辊进行彻底清洗;4.降低传墨辊或刮墨刀的压力或适当增加版滚筒压力(凹版),加快印刷速度(柔版)。 6、颜色太深 故障原因:1.水墨的粘度太高;2.网纹辊太粗;3.水墨色饱和度太高;4.上墨量太大 排除办法:1.加稀释剂降低粘度;2.换细网纹辊;3.加撤淡剂降低颜色深度4.提高传墨辊或刮墨刀的压力或适当降低版滚筒压力(凹版) 7、印刷品有斑点 故障原因:1.塑料薄膜厚薄不均匀;2.水墨太稀薄;3.水

印刷机操作流程

整机得规范化操作实质就是六大走线规范化操作得综合体现,下面以一张印品得印刷过程为例,谈一谈整机得规范化操作。 1.开机前得准备工作。 开机前首先应检查一下机器,尤其就是在操作长时间未开得机器或接开别人得机器时,更应注意这一点。主要检查得地方就是滚筒与滚筒中间得接合处、滚筒得缺口部位等,如果有杂物应及时清除。水斗与墨斗辊也就是检查得一个重点,一就是检查中间就是否有杂物,二就是检查墨斗辊与墨斗刀片之间就是否过紧,空转机器时需把墨斗打开。此外再检查一下一些重要部件(如递纸牙,收纸链条等)就是否有松动现象.另外也不能忘记着油标,尤其就是那些不带油压检测得设备,更应把住这一关。输纸板上、墨路两边得墙板上、收纸部位得盖板上、脚踏板上等如有不安全得物品应及时清除。 经过上述检查后,用手盘车,如在一周内受力不均匀,则应详细检查有关部位,然后点动机器,如有异常则应停机检查。待这些工作做好后,则可开机运转。 2、开机运转。 开机之前应首先按铃,以便机器周围得人提取做好准备。如果人员比较多,铃声时间应长一些,为了确保安全,还应周围观察一下.按运转开关之前,另一只手应放在紧急停镇开关上,如有异常,则应紧急停车(此判断通常就是以机器得声音为依据)。通常上版、上橡皮布或清洗滚筒表面时都应先空转机器,其目得就是使轴承、齿轮、凸轮、链轮等表面有足够得润滑油存在. 3.上水、上墨. 上水、上墨量依据具体印品而定,一般应使水量与墨量比实际需要略大一些(通过经验估计,也可通过近似计算给出所需要得量)。上水时应注意不要把水倒在水箱或水斗得外面,以免水滴到机器上,造成机器部件表面生锈。上墨时应使墨尽量靠在墨斗刀片与墨斗辊之间得最下部,不宜弄得整个墨斗上到处都就是。上水、上墨一般都应在停车时进行。如果就是开机时进行操作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上墨时应将墨桶里得墨皮及杂质清除掉。 4。上版、上橡皮布。 橡皮布一般都应事先安装好。橡皮布安装得就是否合适,可通过手弹听其声音来判断。用手指上中部弹橡皮布,如果声音比较清脆,则表明橡皮布比较紧;声音沉闷,表明橡皮布比较松。左右都应仔细检查。 印版得安装应在合压状态下进行,这样可使印版紧靠在滚筒上。对干不带上版合压得设备,可放下靠版水辊.上版前应对印版进行详细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参前所述. 5。匀水、匀墨。 开动机器,使水、墨进入水、墨路,并打匀。如果墨量上得不足,可采用压墨斗得办法使其快速上墨.待水、墨全部打匀后,再把靠版水辊靠到印版上,使印版表面先上水,基本上匀后(通过表面反光可观察上水状况),再放下靠版墨辊.这时印版表面得理想状况应就是瞧不见水得反光,同时也无糊版现象。如果有水得反光,表明水大,则应减小水量;如果有糊版,则表明水小,应加大水量。总之应使水、墨处于平衡状态。 6、对规矩线. 这时用得纸应就是找规矩用得纸,通常得办法就是在废印张里找一些白纸.注意过轮纸应与待印得白纸基本上一致(幅面、定量、类别),直到规矩对准为止。如果规矩不准,可通过拉版、借滚筒、借规矩等措施使规矩准确. 找规矩时有两点要注意:①版动时,纸不动,即将版向前拉,则图文在纸张上得位置向前移动(方向一致);②纸动时(规矩动),版不动,即纸张向前运动时,图文向纸张得后面移动(方向相反). 规矩得准确指得就是图文与纸张得前口及纸张得侧口(拉规边)平行,而且整个图文在纸张表

柔性版印刷实际操作步骤(精)

柔性版印刷实际操作步骤 柔性版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和丝网印刷是普通的四大印刷方式,它们各有千秋。目前包装印刷工业正向着高品质、精细、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在胶印和凹印所占比例较大,而柔印在我国起步较晚,特别是高品质印刷方面。不过,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独特优越的柔性版印刷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具有相当强劲的市场竞争潜力。 印刷设备及印刷技术,是操作整个柔性版印刷的核心,它将体现印刷设备、材料选配、作业制定与操作水准。正确操作每一个工序,是操作人员必备的基本要求。 通常操作顺序如下: 上料卷→送纸→调整纠偏→合理选配网纹辊→上版辊→调节压力→上墨→压印→套准→张力控制→干燥系统→模切→分切→收卷 上料卷 上料卷之后,料卷的中心位置也就是印刷位置,因为贴版纠偏、模切、分节等都是以中心轴为基准的,被印材料应严格按照本台设备的送纸路线穿过各个导纸辊、穿纸后可开动机器让被印材料送纸平稳,调节张力,使被印材料受到一定的平稳张力控制,才能保证套印精度、调整纠偏,使材料在印机及印版中间位置,以确保纠偏动作的灵敏无误。 调节压力 柔性版印刷压力的调节,是产品质量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印品的精美好坏,印版辊与压印辊之间的间距是一样的,可选用2.08mm(1.7印版+0.38双面胶带)厚度的标准塞尺,使两端各自的塞尺拉动阻力相同,此时的间距就是印刷最理想的压力值(但是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操作人员的仔细微调,那就需要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来获得最佳的压力值)。

在机器慢速运行下,从第一色组开始合压,首先检查纹辊对版辊的传墨情况,可通过两端的压力系统调至最佳的效果,两辊之间的压力以轻为好,有利于网点网斜正常的传墨,保证图文影像质量和保护印版受损。其次进行版辊和压力辊的粗调压力,观察其转印情况,材料表面印刷的清晰程度,是转印压力正确与否的印证(注意:这一关键步骤就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调整)。必须克服柔性版印刷压力过大,此为印版的关键所在。 张力控制系统 在印刷过程中由张力控制器来控制印刷张力的恒定,是套印准确的关键所以,张力控制系统是任何卷筒印刷机的一个重要机构,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印品的套印准度,张力控制机构主要设于放料部分,印刷工位和放收料牵引及收卷机构、料卷输出需要阻力,料卷转动有惯性,卷料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张力值,加上印刷速度的拉力牵引,印刷过程中各色组套印对被印材料的阻力使得放卷、印刷、收卷机构的张力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张力控制的大小应视材料的厚薄、质料宽窄来决定。被印材料越厚、张力值越大;反之,张力值要小,如印薄材料张力值要求更高,因为要顾及被印材料起皱拉伸、变形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合适的张力调节是以多色“十字规线”全部套准,不来回“移动”为标准,如果印刷时“十字线”套印不稳定,可适当调整放卷和收卷的张力,使各色组“十字线”套准稳定为止,当然印刷时低速、中速、高速情况下张力值是不完全相同的,建议在正常的速度下微调张力值为好,印刷过程中经常出现“走位“现象,人们习惯去寻找设备、材料等原因。 其实不然,影响套印精度的,往往为张力不适。如果能够仔细调整张力,一般情况下,套印不准可以迎刃而解。 油墨的ph值和黏度的调整 在印刷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油墨的ph值和黏度,是保证印品质量的主要操作步骤。 水性油墨的ph值在8.5左右,在此值时,油墨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在实际生产中随着温度的上升及水墨中氨类的挥发,ph值会发生变化,影响油墨的印刷适性。对此可添加少量的稳定剂控制ph值,在正常的印刷中通常要求每半个小时加

柔性版印刷的特点

柔性版印刷的特点 目前,在包装印刷中。平版(胶印)、凹版、凸版和柔性版被称为四大印刷工艺。作为一种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工艺,柔性版印刷与其他三种工艺相比较,确实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不同的方面拥有竞争的优势。 1.印翻机 柔性版印刷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网纹传墨辊输墨的印刷部件,与胶印机和凸版印刷机相比,省去了复杂的输墨辊组,使印刷机大大简化,输墨控制反应更为迅速,操作更为方便。 另外,卷筒料柔性版印刷机一般都配备有一套可适应不同印刷重复长度的印版滚筒,特别适应规格经常变更的包装品印刷,这是卷筒料平版胶印机或凸版印刷机所不能适应的。 2.制版工艺及设备 当采用感光树脂柔性版制版时,柔性版制版是一种非常迅速的工艺,所需设备也很简单。曝光、冲洗、烘干等工序常集中在一台具有综合功能的制版机上完成,整个过程只需半个小时左右。这种速度可与平版相比,比凸版和凹版的制版周期要短得多。在包装印刷方面,柔性版与另一种最主要的印刷工艺凹版相比,其制版设备投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由于制版迅速,并能在印刷机以外对印版滚筒上版及打样、套准检测,柔性版印刷特别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短版印品,这正是包装印刷的需要。 3.印版特性 感光树脂柔性版是一种可以复制非常精细图纹,耐印力很高的版材。由于具有很

大的弹性,能适应极广泛的承印材料。在采用激光雕刻等先进制版方法后,传统的橡皮版也焕发了青春,不仅能满足精细图纹的制版要求,在印版滚筒上连续雕刻可制成无接缝的印版,被应用于连续图案的印刷。 4.印刷质量 一般来说,柔性版彩色印刷精细图纹的质量不如凹印和平版胶印。但在柔性版印刷的应用范围内,如包装印刷方面,所需要的是鲜明的色彩和迅速给人深刻印象的图形或画面,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要求精细的图象复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柔性版印刷具存与凹版及平版胶印竞争的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柔性版材与柔性版印刷油墨的技术进步,已使柔性版印刷的质量能够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 柔性版印刷其特有的特点让它已经深受广大的包装印刷厂家的喜爱,对于柔性版印刷来说,用自己的特点来满足大家的需求,这本身就已经很有说服力了。 注:本文来自广州爱堡官方网站,转载请注明!

柔性版印刷原理与特点

柔性版印刷原理与特点 1、柔性版印刷原理 柔性版印刷是指使用柔性版、通过网纹传墨辊传递油墨的印刷方式。印版的版面结构与凸版印版一样,都是图文部分凸起(即图文高于非图文部分)在同一平面,而且都是直接印刷。 印刷滚筒装入机器后,将受控制的一定厚度的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图文部分,然后在印刷压力(压印滚筒给予的)的作用下,图文部分的油墨层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形成清晰的印刷复制的图文。所以说,柔性版印刷是一种利用橡皮版或感光树脂印版、快干液体油墨的直接印刷方法。 柔性版印刷油墨的传递过程与凹版印刷相似,传墨辊直接置于油墨槽中,传墨辊转动时,将粘附在表面的油墨传递给专用于传递油墨的网纹辊,然后由网纹辊将油墨层按控制厚度均匀的涂布在印版图文部分的表面以供印刷。由于油墨在传递过程中不需匀墨过程,所以柔性板印刷机的结构就比较简单。 2、柔性版印刷特点 柔性版印刷方法与其他印刷方法相比较,具有多用途和经济性的主要特点。(1)印刷机的规格齐全。柔性版印刷机的规格多,可根据印刷物的用途选择,使承印物的用途更为广泛。一般能印刷小到几厘米的狭条、大致数米宽的基材。(2)适用性广。柔性版印刷制版方便,成本低,装版方便,印刷机速度高,操作简便;承印材料选择面广。 (3)生产效率高。可根据生产需要,既可正面多色印刷,又可以正面和反面同时多色印刷;印版的耐印率高。这些都为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几年来,感光性树脂版的性能不断得到提高和稳定,大大提高了印版的分辨率和网点再现性(可达1%-95%);电子制版、激光雕版、数字化制版等等现代高技术的应用,使柔印实现层次稿彩色套印成为可能;激光雕刻网纹辊技术使雕刻线数达到1000L/in的高精度,这样已经可以使输墨量得到精确控制,并可以印刷300L/in的彩色层次稿,其印品质量已接近平版胶印水平;水基柔印油墨、UV(紫外线)柔印油墨以及UV/EB(紫外线/电子束)柔印油墨的研制成功和广泛应用,使柔印得到迅速发展。现在,柔印已成为主要印刷方式之一。 3、柔性印版的种类 过去,制作柔软性板的材料主要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所以,最常见的柔性版是手工雕刻橡皮版和铸造橡皮版。后来,开发了柔性感光树脂板,使柔性版印刷质量迅速提高。在此,主要介绍一下几种柔性印版: (1)手工雕刻橡皮版。手工雕刻是最简单的柔性版制版方法,对于简单的活件,都可以用手工雕刻法制作印版,且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的优点。手工雕刻技术较强,要求制作人员具有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且印版质量不如照相制版。 (2)制造橡皮版。把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板材放在母型中加热、加压而成。铸造橡皮版的优点是:一旦做成母型后,很容易生产橡胶复制制版,板厚可以自

柔性版印刷设备结构的认识和流程

柔性版印刷机是指使用树脂版、橡胶版为基材,通过网纹辊传递液体油墨对承印物进行印刷的印刷机。柔性版印刷设备兼容了凸版、平版和凹版印刷工艺的优点,它的印迹清晰,印刷压力较轻,印版耐印率高;既可印刷表面光泽好的承印物,又可印刷表面粗糙的材料;既可印刷非吸收的承印物,又可印刷吸收性较强的各种材料;既能印刷薄纸也能印刷厚纸。柔性版印刷机的良好印刷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纸张、纸板(预印面纸或瓦楞纸板直接印刷)、塑料薄膜、铝箔纸、玻璃纸和不干胶材料的印刷等,是包装印刷的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印刷设备。柔性版印刷设备的结构和规格概念的认识柔性版印刷机主要由压印滚筒、印版滚筒、墨斗、刮刀、传墨辊、送墨辊(墨斗辊)或网纹辊等部分组成。压印滚筒是表面光滑的金属滚筒;印版滚筒也是表面光滑的金属滚筒,印版滚筒是用以粘贴柔性印版的;传墨辊是光滑或蚀刻的金属,也可以是表面铸有橡胶的辊子;墨斗辊表层也是铸有橡胶的辊。油墨输送系统是通过橡胶墨辊或网纹传墨辊,将油墨传至印版上。目前普遍使用的油墨输送系统,不采用橡胶墨辊,而将网纹辊直接浸入墨槽,转动时通过刮墨刀刮去辊面上多余的油墨。现在有的印刷机还用陶瓷辊代替了金属网纹辊,其优点是耐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传墨性能良好。柔性版印刷机的规格有窄幅和宽幅两种,凡横向规格小于600mm的为窄幅,大于600mm的为宽幅。柔性版印刷机分卷筒纸和平板纸两种形式,其中,平板纸柔印机可同时进行印刷、压痕、开槽和分切,多适合于瓦楞纸板的直接印刷。卷筒纸柔印机组按照其排列形式分类,有机组式、卫星式和层叠式三大类型。其中各个印刷机组为独立结构并呈水平排列状,通过一根共用的动力轴驱动印刷单元的,为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它的特点是:可进行单色或多色印刷,也可进行双面印刷,该机较适用于印刷数量少的印刷产品。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其压印滚筒是共用的,在大压印滚筒周围,分别排列着多个印刷单元,压印滚筒转一周可完成各色版的印刷,具有套印准确的优点。但由于各印刷单元间距短,印迹不易瞬间实现干燥,所以,印刷大面积及多色套叠印的产品,宜使用UV油墨。该机较适合于印刷印数较大的产品。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是在主机的两侧,将各个印刷单元层叠起来进行印刷,各印刷单元是通过主机齿轮链条来传动。该机可进行正、反面的印刷,但由于机械结构的缺陷,套印精度不如卫星式,故不适宜印刷较薄的材料。柔性版印刷机的网纹辊柔性版印刷机的输墨结构简单,它的主要特点是墨辊少、墨路短,网纹辊在传墨和涂墨(着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网纹辊是柔性版印刷机的要害部件。常用的网纹辊是金属材料的,在其表面雕刻有形状一致,分布均匀的着墨孔,通常也叫墨穴或网穴。着墨孔的结构和线数决定了网纹辊的传墨性能和使用范围,着墨孔的均匀一致程度又决定了匀墨质量。着墨孔表面的镀层,对网纹传墨辊的传墨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它还直接关系到网纹传墨辊的使用寿命。按辊面涂层分类,网纹辊分为镀铬网纹辊和陶瓷网纹辊。陶瓷网纹辊包括喷涂陶瓷网纹辊和激光雕刻陶瓷网纹辊。镀铬网纹辊材质是低碳钢或铜材,一般采用电子雕刻成45°棱锥体结构的着墨孔,然后进行镀铬处理。这种辊的弊病是镀层薄容易出现磨损现象,特别是采用刮墨刀结构的输墨装置,更容易因出现磨损而影响产品印刷质量。喷涂陶瓷网纹辊是利用等离子方法,在雕刻好的着墨孔表面喷涂上一层合成陶瓷涂层。这种辊的主要优点是硬度比镀铬辊高得多,所以,较适合于在刮墨刀结构的印刷机上使用。激光雕刻陶瓷网纹辊是在钢辊表面先涂布陶瓷层,然后用激光雕刻着墨孔。该辊线宽与着墨孔可达到1200线/in(1in=2.54cm),可印刷精细的网线产品。这种辊能形成薄而均匀的墨膜,油墨耗用量少,这样墨层干燥速度也快。此外在高速印刷时,还能减少网点扩大,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网纹辊着墨孔的形状如何,也关系到传墨、涂墨效果和质量,60°六角形的着墨孔,它的利用率最高,具有传墨量最大,油墨传递均匀,清洗容易之优点。显而易见,网纹辊的合理使用,是保证印刷质量的重要一环,所以,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网纹辊。柔性版印刷机的技术标准和验收认识柔性版印刷机的技术标准,对于科学合理地选购机器和对机器的性能、安全、质量等方面进行正确的验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功能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在基本型印刷机的

第五章 柔性版印刷机与印刷工艺

第五章柔性版印刷机与印刷工艺 重点内容 1.柔性版印刷的印刷色序 2.网纹辊对油墨转移的影响 第一节柔性版印刷的特点一、柔性版印刷的特点 1.承印材料广泛,印刷品范围广 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规格多 3.传墨系统墨路短 4.印刷压力轻 5.有利于环保 6.联机一次成型 二、柔性版印刷新技术 1.无溶剂型柔性版制版系统 2.数字激光直接雕刻制版系统 3.柔性版加工处理设备 4.电子控制套筒清洗干燥装置 5.无缝感光树脂套筒 6.套筒印版技术 7.印版衬垫 8.新型网纹辊 9.无轴传动技术

10.模块化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 第四节柔性版制版工艺 一、柔性版制版方法 1.雕刻法 雕刻法分为手工雕刻法和激光雕刻法。 手工雕刻柔性版一般采用富有弹性的天然橡胶为版材,用手工在印版版面雕刻比较简单的图案或文字 激光雕刻法采用光电扫描、模数转换、激光雕刻头自动雕刻橡皮版。2.模压法 利用母版原版,将橡胶版材加热加压而形成印版 3.照相制版法 照相制版法是柔性版制版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柔性版制版工艺 1.模压法制版工艺 模压法制版分为三个基本过程。 (1)原版准备原版包括活字版、雕刻凸版、线条凸版和网线凸版。 (2)制作模版用原版作模型(模具),表面撒热固性酚醛树脂粉沫,利用压型机加热加压制作成母型模版(阴图版)。 (3)压制印版在模版上添加天然橡胶,硫化,用压模机模压并加热固化,制成橡胶版 橡胶印版 版材:天然橡胶、合成橡胶 版厚:1.2~9mm

制版方法:雕刻或模压 适用范围:印刷质量要求低的印刷品 感光树脂版 (1)液体版:购入液体感光树脂按需要的厚度成型制版,价格低,印刷文字为主。 (2)固体版:专业厂生产,价格较高,耐印力百万次以上,厚度0.43~9mm,常用3~5mm。 (3)数字柔性版:为适应柔性版直接制版(激光照射)而生产的版材。 (4)新型版材:①水洗显影柔性版不用有机溶剂,无污染;②薄版在薄印版下加一层弹性垫,吸收过大压力,可制成非常精细的线条,降低网点扩大,厚度一般为0.76~1.14mm。 2.感光树脂柔性版制版工艺 (1)工艺流程:裁切版材→背曝光(背胶硬化20%,提高支承力)→主曝光(图文曝光硬化)→显影(冲洗掉未感光部分)→干燥→后处理(去粘:紫外光照、漂粉水溶液、溴化物溶液、喷粉)→后曝光(加强印版硬度—全面均匀曝光)(2)制版工艺参数(Dupont公司Cyre版) 背曝光:1.14mm,40~50s;3.94mm1~2min;7mm,3~4min。主曝光:实地活件5~10min;网点活件10~20min。 三、柔性版制版参数的确定 1.柔性版制版工艺参数确定方法 ①实验材料:阴图片;版材。 ②制版工艺

印刷机故障排除心得

印刷机故障排除心得海德堡印刷机系列故障与维修经验汇总 海德堡GTO系列胶印机故障及排除 故障一.收纸凌乱不齐 原因: 1.左右不齐属侧齐纸装置故障; 2.前后不齐多属收纸减速装置故障。 具体故障如下: 收纸减速电机不转; 传动软轴断; 减速吸鼓胶圈断。 故障排除方法:

A.排除侧齐纸故障; B.逐件检查减速装置。 1.更换或修复减速电机。行星轮系减速装置与电机为一体,常见毛病为减速行星轮系被油污异物卡死,可借用修手表工具细心将端盖打开,将行星轮逐个用镊子夹出来,清洗干净,检查有无严重磨损,然后涂上优质润滑油,装入已严格清洗(排除卡轮的屑物)过的中心轮(即电机圆柱外壳)内,旋上端盖密封,用手转动电机动轴,手感灵活声音正常即可使用.注意润滑油千万不可施过多,更不可将减速箱空间充满。如果电机线圈烧坏,则修理是很困难的,因体积很小,且密封要求较高,建议换电机。 2.更换传动软轴,或选用国产相近规格软轴(φ4mm),若一时购不到软轴,而软轴断裂部分很短,可重做一个接头卡轴,加长部分与软轴短缺长度相等; 3.更换胶圈,或选用国产0型密封胶圈代用,价廉易购。 故障二.喷粉防粘装置失效

原因: 1.气泵坏; 2.喷粉管路堵塞; 3.喷粉传动齿带断。 故障排除法: 1.检查修理气泵。为了延长使用寿命,要定期维修保养,更换易损片垫,清理滤气阀,一般每半年一次; 2.查明并排除堵塞之处; 3.更换胶带,以国产胶带代用。 故障三.传递滚筒包衬布烂脱 原因: 1.水浸辗压,疲劳磨损;

2.外力致烂。 故障排除方法: 1.若小面积烂损,可局部粘复; 2.更换新件; 3.用国产硅胶布代用,效果尚可,易购价廉,0.5mm厚。 故障四:升纸台架断裂,滚针轴承损坏 原因:外力碰撞,疲劳磨损。 故障排除方法: 1.焊接修复或测绘加工; 2.车铜套代用,φ10Xφ14X10; 3.换轴承

国内外柔性版印刷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柔性版印刷现状与发展 谭俊峤 印刷杂志2002 S1 一、国外柔印发展趋势 柔印在全世界已成为印刷工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印刷方式。尤其是包装领域,柔印已广泛用于各类包装印刷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柔印工艺得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逐步与胶印、凹印靠拢。据有关资料介绍,至20世纪结束时,美国柔印业的营业额已超过728亿美元,年增长率达7%。柔印在所有印刷方式中所占份额已达22%。 据美国柔印技术协会(FTA)统计,2000年柔印比1999年增长9%。在软包装领域里柔印增长5%,营业额达到192亿美元,所占份额达70%。

又据意大利包装印刷、造纸和加工机械制造商协会会长考贝拉(DR.GUIDO CORBELLA)博士在第五届北京国际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信息交流大会上讲演时就世界印刷方式的演变及前景介绍的资料见表1。 另外,从下面的统计数据和预测情况可以看出,柔印在几种包装印刷领域所占的主导地位(见表2)。 据美国柔印技术协会(FTA)预测,今后随着折叠纸盒、商标及标签、瓦楞纸箱、信封、报纸、纸质手提袋及多层复合纸袋等产品需要用柔性版印刷印品的大量增加。柔印在包装领域所占的比重,将会进一步增长。目前美国已超过70%,西欧、澳大利亚均向50%进军。这种发展趋势是由于柔性版印刷技术本身所具有特长和优势所决定的。特别是柔印能达到环保要求,也是大势所趋。 二、国内柔印现状与发展 目前,国内包装印刷企业,引进的国外柔版印刷机(窄幅、宽幅)及国内自行研制开发生产的窄幅柔性版印刷机,近280条生产线。除少数边远省区外,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上海、北

京、大连、山东、浙江、江苏、广东、陕西、四川、云南较多。 在引进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中,其规格幅宽有:10″、13″、16.5″、18″、21.5″、250 mm、510 mm。最多11色,最少为3色。 在引进的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中,其幅宽一般在800~1 200 mm,一般为6个色组。2001年,山东泉林纸业有限公司从德国F&K公司(FISCHER&KRECKE)引进了一条采用目前国际上最新技术——无轴传动技术,幅宽1 300 mm8色高速卫星式柔性版印刷生产线,及三层共挤复合机、模切机等相关配套设备。柔性版印刷机车速每分钟可达350米,较机组式的车速要高出3倍多。三层共挤复合机车速每分钟可达300米,速度也是很高的。 浙江天外烟草印刷有限公司从瑞士捷拉斯(GA LLUS)公司引进了胶印、柔印、丝印相结合的EM0410、253多功能全UV生产线。这在亚洲还是第一家。该生产线具有:1.双面洁纸、电子纠偏、电晕处理及预处理纸功能;2.印刷功能具有滚筒丝网印刷、四色柔印、四色胶印及烫金、覆膜功能;3.印后处理有平压平模切、压痕、分条、滚刀模切、电脑纸打孔、电脑纸点线刀模切等功能;4.在收纸方式上柔版纸收纸、卷筒纸收纸、折页收纸等。另外,该生产线还配有二次套准功能、剥离复合印刷以及翻转印刷等功能。该生产线应用广泛,主要用于高档精美包装印刷(如烟盒、药盒、化妆品盒等)和防伪印刷。 继浙江天外烟草印刷有限公司之后,广西桂林澳群有限公司、深圳骄冠特种纸业有限公司和兰州新世纪彩色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等单位为了满足对环保、新型防伪、新型印刷材料等烟包、医药、化妆品包装、票证印刷的需要,在2001年先后分别引进了捷拉斯(GA LLUS)EM4109色柔印机、EM410 10色印机及8色柔印机。 柔性版印刷机适印载体广泛,且印品质量已逐步与胶印、凹印靠拢。目前柔性版印刷方式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