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网络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全光网络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全光网络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全光网络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彭承柱彭明宇

摘要:本文阐述全光网络如何经过WDM技术的发展与演变、全光网络的技术研发、过渡到自动光交换网、直到当前智能光交换网络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1 引言

据国外统计,骨干因特网的带宽在1997年为622Mbps,1998年是2.5Gbps,1999年突破10Gbps,2000年接近40Gbps;也就是说每经过6-9个月因特网的带宽或业务量翻一番。按照目前单波长光纤系统的传输速率最高为40Gbps考虑,仅因特网的数据流就占满了整个单波长系统的传输容量,更不用说宽带业务和其他多媒体应用了。事实上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几乎在网络的所有层面,如企业网、接入网,传输、选路与交换等都在研发与应用高速宽带技术。带宽的"饥渴"极大地促进了DWDM技术的快速发展,基础速率为2.5Gbps/10bps的8波、16波、32波、40波乃至80波的DWDM系统已经商用,所有的波长都落在常规的C带内(1530-1565nm);此波带又分为蓝带和红带。各个波长或光路的间隔从100GHz(0.8nm)缩小到50GHz(0.4nm)。进一步增加波长数,例如增加到160波以上时需要应用L波带(1565-1625nm),也就是第4代WDM光纤通信系统。当波长数达到数百量级时各光路间隔将缩小到25GHz(0.2nm);此时对光源的精度与稳定度,对分光滤波器的分辨率的要求均很高。表1给出新世纪开始DWDM系统研发水平的概貌。由表1可见10Tbps的总容量业已突破,很多公司例如Ciena公司已在研发16Tbps 的系统;而朗讯贝尔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认为商用的DWDM系统容量最高将达到100Tbps。

DWDM系统在长途光传送网中的发展方向是超密集波分复用,超大容量和超常中继距离传输;而在城域光传送网中的发展方向是稀疏波分复用,超大容量、短传输距离和价廉的CWDM系统,也就是和具有第5光窗口的无水峰光纤即新的全波光纤相应的第5代WDM系统。此类光纤系统可利用的光谱是1280-1615nm,是常规可用波长X围的数倍,复用波长数大大增加,从而经济有效地解决网络扩容问题,故WDM系统和技术的发展为全光网络打下了物质基础。

2 WDM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在电信运营商寻找新的创收方法的同时,他们还在力图削减成本。直到几年前,削减成本的努力目标是在传输方面。例如血癌用DWDN系统就能经济有效地扩充网络容量,极大地削减了每话路的成本。此外,在长途中心局(CO)之间避免电信号再生是另一个削减成本的主要途径。通常每隔500km左右,光信号必须被变换到电信号,再消除失真后再变换成光信号。由于此再生过程需要再光链路两端配置相同的设备,故比无再生中继的光链路端对系统的成本增加约1倍。采用喇曼(Raman)放大的超常距离(ULH)无电中继的DWDM系统,每波长或每个光路光信号的传输距离由约500km延伸到1500-2000km。例如由芝加哥到旧金山一个OC-192(STM-64)光路原来需要2个电再生中继器,经过2次光一电一光变换,现在即可不再需要了。据Cable&Wire less公司的网络战略规划高级主管Dave Garbin估计,ULH DWDM系统可能会将传送一个新波长的成本减少到有电中继系统成本的1/3,甚至1/4。

尽管光一电一光中继方式对光纤的损耗和色散搜有补偿作用,但毕竟装置复杂、提及打且损能多,使多波长

复用系统变得很复杂而昂贵,故在光纤损耗限制的系统中,采用光放大器直接放大光信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同时也为实现全光通信打下基础。也就是为什么一度出现低色散与低色散斜率型光纤,例如G.655光纤、真波光纤等新一轮建设高潮的原因。

目前已实现的光放大器,除去应用最多的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外,就是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和半导体激光放大器。前者利用光纤中的非线形效应,利用受激喇曼散射(SRS)和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实现受激喇曼散射光纤放大器和受激布里渊散射光纤放大器。喇曼光放大器能在1292nm到1660nm很宽的光谱上放大光信号,因此,它适合于任何类型的光纤,可在选定的低色散光谱区工作,例如G.652光纤的1310nm波长区对光信号直接放大,同时其成本又较低。它可采用同向或反向光泵,增益带有6THz。除集中式喇曼光放大器外。分布式喇曼光纤放大器能在速率到达40Gbps的高速光网络中工作,增加光放大器之间的距离,实际上喇曼光放大器仅是掺铒光纤放大器的一种补充,目前还不能完全取代它。后者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放大光信号(SOA),例如JDS Uniphase和其他一些公司生产的半导体光放大器。目前它的输出功率不够且噪声还比较高,不适应长距离超高速DWDM系统的应用;但可用于短距离的WDM系统和城域光网中,尤其重要的是它能将接受的光信号波长改变,输出新的波长,并在次过程中放大光信号,起动态波长变换作用,必将会在全光网络的动态配置波长、选路由等方面大显身手。它虽未商用,但有望取得新的进展。当然,还可以配合利用光弧子效应不常光纤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延长光信号传输距离,增大光纤的传输跨度。根据World公司网络结构与先进技术副总裁Jack Wimmer估计,如果采用ULH技术,80-85%的长途光链路不需要光一电一光中继。这将减少高成本的光电变换器与分波滤光器。据路由器厂商介绍,光器件端口的成本占到路由器成本的60-70%,而端口的成本主要是光电变换器成本。一个OC-192光接口大约需要10万美元,一个OC-48(STM-16)光接口约4万美元。基于同样的原因,近期在城域网(不用光放大器)中利用全波光纤开发应用的CWDM系统势头很猛。因通过使用便宜、低功率的普通激光器(无制冷直接调制),低成本宽波长间隔的分拨滤光器以及较低等级的光纤,可降低OC-192光链路的成本达40%。

事实上,全光交换也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因为消除了高成本的光一电一光交换就可以大大减少变换成本。不仅在网络中心采用全光交换机,而且希望在信号到达网络边缘之前都无需将光信号变换到电信号。

由于WDM系统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更加增强的竞争力与无以匹敌的容量或带宽优势,将鼓励其向地区网乃至用户接入网发展,从而在整个通信网络中自然地形成一光层或"光子层"。这就说明随着WDM光网络应用规X的迅速扩展,WDM光传送网(OTN)将从容量带宽的增长发展的功能完善;将从追求线路系统的传输距离到保护恢复自愈;从过去完全面向SDH平台到现在面向多业务平台;即转变单纯大容量宽带传送为端到端的多业务的连接,进一步将WDM技术和光交换结合形成一个大吞吐量的光网络平台,以有效地支持各种业务,尤其是IP分组数据业务。WDM 技术的这种发展与演变将左右OTN技术的发展。道理很简单,一个波长10Gpbs速率的光路相当于12万条话路容量,而一个80*10GbpsWDM系统的容量接近1000万条电路,如此巨大容量的系统是不允许片刻中断的。为此,可像SDH自愈环那样,在WDM系统中采用OADM构成两纤单向光路共享保护环网,以及四纤线路共享保护环网。一旦某一方向某一段的光纤发生故障就能在50ms内自动迂回沟通,实现光路的自动保护,提高光网络的可靠性、可用性与生存性。作为光网络通信枢纽节点的主要设备OXC,位于多个光环网的交汇节点,随着调整疏通光波长数和光路走向,实现各向光路的交叉连接。从而,可通过OADM和OXC处理传送光层上的全光数字流,而将较低容量的电数字流的传送处理留给电层的ADM和DXC,以提高网络配置的灵活性,适应业务的迅速变化与需要,并降低网络运营维护管理的费用。

3 全光网络的技术与结构

在传统的光一电一光骨干网络节点中,尤其是枢纽节点,典型的情况是约有75-80%的业务量是直通的,为了少量的业务不得不全部进行光电变换处理,将落地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进行交换与选路,然后再将其变换为光信号,送到适当的光路中。这种电的处理技术大大限制了WDM技术的优越性,使网络节点乃至网络的吞吐量变小,形成"电子瓶颈"。考虑这种现实,以及前节所述理由,人们想到全光网络。

全光网络在原理上讲就是网中端到端用户节点之间全是光路,始终保持光信号传送,没有任何光电变换器,也就是网络对光信号"透明"。就透明性来说只要有光电变换就是半透明的;我们当然希望做到全透明,以便全面充分地利用光纤的能力,使网络带宽几乎无限,对传送的信号无任何限制,对信号的处理极少,因而网络最经济可靠。但是,目前实现全透明光网络还有难处,例如直接组网与运营还有不少全光组网技术及相应标准需要研究开发;光交换机还未成熟和商用。

所以,考虑现实,为避免技术和运营的困难,ITU-T决定按光传送网(OTN)的概念研究光网络技术并制订相应的标准化建议。OTN是据网络功能与主要特征定名,它不限定网络的透明性,虽然最终目的是透明的全光网络,但可从半透明开始,即在网中允许有光电变换。这就解决了全光网络透明部分应多少的争议。全光网络的基本技术有全光交换,全光交叉连接、全光中继、全光复用与解复用等。

(1)全光交换

目前在研究开发热光、液晶光和声光交换机。热光交换机采用可调节热量的聚合物波导,其交换机制是由分布在聚合物中的薄膜加热元素控制。当电流通过加热器时改变波导分支内的热量分布,从而改变了折射率,将光从主波导耦合至分支波导中。它的优点是体积小、交换速度快;缺点是介入损耗高、串光大,且要求有良好的散热器。

液晶光交换机包含液晶片、极化光束分离器或光束调相器。液晶片的作用是旋转入射光的极化角,而角度受电极上的电压控制。极化光束分离器或光束调相器起引导光信号到目的端口的作用。用此技术可构造多光路矩阵交换机,但接入损耗大,串光严重,驱动电路也较昂贵。

声光交换机以声光技术为基础,可实现微秒级的交换速度,但不适合矩阵交换机,因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并需要通过改变波长来控制交换机。此外,介入损耗随波长变化较大,驱动电路昂贵。

由于在网络的边界,例如骨干网与城域网,它们所传输的波长是不一样的,光路的交换必须改变波长,而不仅是改变光的传输方向或光纤,所以,开发技术成熟、商用的全光交换机好有很长的一段路程。

(2)光交叉连接OXC

OXC设备是光网络的关键设备,用于光层上的保护、回复和分布式网管,实现光网络中光波之间的交换。

1998年年底贝尔实验室宣布一项专利成果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MEMS技术可以在极小的精片上排列大规模的机械阵列,其相应速度和可靠性很高。利用MEMS实现的OXC实际是一个二维的镜片阵,当需要将入射的光波进行改变时,可通过改变镜片的角度,将光波反射到相应得光纤中,如图1所示,用这种结构得OXC可以组成大型光交叉矩阵,具有极好的光学特性。当组成一个256*256的OXC时,其体积仅有25*50*50mm3大小,光路转换时间小于5ms,串光优于-50dB,介入损耗为6dB。由于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阵列构成的OXC,随阵列扩大接入损耗增加很多,从而在向容量大型化发展上遇到难于克服的障碍。相反,图1方案介入损耗小,极有可能成为今后OXC 的发展方向。

(3)全光中继

这一部分前面已有介绍

(4)光复用与解复用

有光时分复用与解复用技术(同一波长但不同的时间间隔复用,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广播分复用与解复用技术,光空间复用与解复用技术,光空间复用与解复用技术,例如用不同的光纤传输。本文简要介绍上下光路(波长)复用(OADM)技术。因为在WDM光网络中人们的兴趣越来越集中到OADM上。它用于网络节点仅上下所需的波长(光路)信号,而让其他波长信号光学透明地通过,实现动态灵活、经济地重构配置网络。OADM有固定波长型和可变波长型。前者仅上下固定波长的光路,节点的路由是固定的;优点是性能可靠、延时小,缺点是缺乏组网灵活性。后者可在网络节点任意上下光路,可实现光网络的动态重构与配置,使网络的波长资源得到最佳分配利用,其核心光器件是光开关与波长可调谐激光器。构成OADM的方案有体光栅(Bulk Grating),法布里泊罗(Fabry-Perot)、光纤光栅、平面波导InP或硅沉积二氧化硅(Silica on Silicon),声光等技术。最近倾向于采用贝尔实验室的MEMS和可变波长变换器实现可变波长OADM。它作为光传送网节点时多用于环状网拓扑,实现单向或双向自愈环功能。

(5)全光网络结构

图2示全光网络结构。按照G.805的原则,光传送网可以从垂直方向分为三个网络层,从上往下依次是光路(OCH)层、光复用段(OMS)层和光传输段(OTS)层,即光纤传送层。光路层即波长层,为透明传递各种格式客户层信号的光路提供端到端的联网功能,其主要传送实体有网络连接、链路连接、子网连接和路径。光路层网络的功能有:光路连接的重组,以便能实现灵活的选路;光路开消(开支的消息简称开消,以免和财务开消混淆)处理,以确保光路适配信息的完整一致;光路监控功能,以实现网络的操作和管理。

光复用段层为多波长光路(含单波长光路)光信号提供联网功能,其主要传送实体有网络连接,链路连接和路径。光复用段层网络的功能有:光复用段开消处理,以确保多波长光复用段适配信息完整一致;光复用段监控功能,以实现复用段层上的操作和管理。

光传输段层为光信号在各种类型光传输煤质,如G.652、G.653、G.655光纤上提供传输功能,其主要传送实体有网络连接、子网连接、链路连接和路径、光传输段层网络的功能有:光传输段开消处理,以确保光传输段适配信息的完整一致;光传输段监控功能,以实现传输段层上的操作和管理,例如传输段的可靠性、生存性等。

整个光传送网则由最下面的物理煤质层,即由各种类型的光纤网支持。

随着光网络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光网络将分为核心网、即沟通城市之间的长途光缆干线网、城市X围的光城域网,以及光接入网,包括城市与农村的光接入网和校园、企业等用户驻地网;大致如图3所示。

从网络功能上讲,全光网络将由光核心网和光边缘网组成。光边缘网络包括城域边缘网络,城域接入与农村接入,以及校园、企业等用户驻地网络;而光核心网络则包括城市间骨干核心网络与城域核心网络。当然,作为网络的运营维护手段还需要网络管理层面,有关运行、管理与维护所需要的功能应符合ITU-TG.872建议。

通常理想情况下的全光网络应具备以下特征:

*光路的起始、终结点应不受限制,例如,不受光噪声累积效应的限制,不受厂商的特定波长的限制等;

*与光路传输的信号种类、速率无关;

*波长变换所需的设备愈少、容量愈小愈好;

*支持多厂商产品的光网络环境;

*易于升级扩容,可按需求随时扩展带宽。

4 全光网络国外研究概况

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开发中的全光网络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例如前几年开始的美国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一期计划(ONTC、AON等)和二期全球网计划(MONET、NTON、ICON、WEST等);欧洲的RAC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Advanced 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in Europe)和ACTS(Advanced 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光网络计划;日本有NTT、NEC和富士通等主要大公司和实验室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此外,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同时也在做全光网络方面的研究。最近有Oxygen计划,美国光互联网规划、加拿大光网络规划,欧洲光网络规划等,既建立了许多试验平台,又进行了现场试验,以研究光网络结构、光网络管理、光纤传输、光交换和光网络对新业务的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多波长光网络MONET(Multiwavelength Optical Networking)和国家透明光网络NTON;欧洲ACTS计划中的泛欧光传送网OPEN和光纤城域网METON;日本NTT的企业光纤骨干COBNET和光城域网PROMETEO等。在我国则有中科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的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中国高速信息示X网CAINONET"等。

值得注意的是,当业务变得以IP为中心时,在光领域的分组交换将具有明显的优点。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将各种业务量集中在一起,提高每一波长或光路的利用率,降低每比特的费用,而不必过多地仅依靠配置和增加波长来疏通调节业务量;所以,将光分组交换与光波长交换相结合,才是一条实现全光通信网的技术坦途。

面向未来IP业务的全光网络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国和跨国公司研究计划的重点,而自动光交换网络是首当其冲的。

5 自动光交换网络

实现全光网络的关键之一是用光交换代替电交换,然而,直到不久以前光交换在技术和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和可调谐激光器等能满足实用需要的一些成熟光器件的出现,并研究出了一些更加实用的方法以后,自动光交换网络才能走上实用化的道路。实现光层上的自动交换会给光网络带来以下好处:

*相互交换的流量工程使光网络资源动态分配、合理利用;

*当网络性能下降时实施网络回恢复,即可维持较高优先级别的业务;

*自动地将数据业务、IP业务与光网络资源相连,使网络具备更快的反应能力并具有低成本。

图4示出自动光交换网(ASTN)结构的两个功能层;外层是电层网络,完成各种业务的汇聚和路由功能,内层是交换光网络(SON),完成光传输和交换功能。边缘交换单元ES位于光电二层的边界处。各种业务例如IP业务通过标准的电层网络进入ES,ES完成业务的汇聚与基本的路由功能,确定输入的IP包转发到哪一个ES,即边缘的ES要把传输的IP包组装到目的地的ES的一个光包中。在组装过程中IP包的等待时间是关键,光包一旦组装完成就进入交换光网络。SON把光包从源ES交换传送到目的ES,在目的ES又将业务分解并分发到目的电层网络。SON中的交换单元称核心交换单元CS,它们通过WDM光传送网相连接。CS在光域完成光包的交换与转发,同时还完成到WDM光链路的统计复用。

为了简化光网络节点的包转发过程,ES、CS间可以采用MPLS技术。

可以有两种传输方式实现交换光网络:一种是光透明包网络(OTPN),它以固定长度包和同步节点工作为基础;另一种是光突发交换(OBS),以可变长度包和异步节点工作为基础。OTPN技术目前存在明显的成本和技术障碍,主要是由采用固定长度包引起的传输效率低,以及实现光包的同步处理非常困难造成的。OBS技术介于电路和包交换之间,为光网络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这两种方式和单纯的光波长交换方式的比较见表2。

由于传统的TDM网络处理分组包数据业务时效率低,因此,运营商在积极地改变他们的网络,以更好地适应电信业务,在从电路交换到分组包交换的过渡中,要求光层网络既完成传输功能也完成交换功能。

在此,有必要简单介绍一种数字包封(Digital Wrapper)技术。数字包封的实质是ITU-T关于光段开消的建议,其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

由图5可见,传输的业务信号位于光通路(简称光路)净负荷中,其格式可以多种多样,与光路彼此独立,只要满足固定码速及带宽小于3R中继设备工作带宽这两个条件,任何信号都可以这种方式在光网络上传输,并能被网管系统管理和保护。由于在段开消中没有指针一类的消息指定信号帧的位置,故数字包封满足了理想光网络应能传送各种不同格式与码速信号的要求。

数字包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除净负荷外,还包括前向纠错FEC,光路维护管理OAM消息两部分。FEC的帧结构应符合I-YU-T关于海底光缆系统的G.975建议。运用FEC可使DWDM系统的波长数或光路数进一步增加,提高光路信号的码速,或延伸光中继距离。

为了实现光层管理与维护、光层保护与恢复,在全光网络研究中曾提出过三种方法:监测光路(OSC)、副载波调制(SCM)和光头字节,也就是数字包封,它们能完成管理与维护功能的优劣和特点的比较见表3。由此可见,数字包封的方法最优、功能最完善。

对全光网络需要有三层光层的性能监控,最少需监视的项目如表4所列。

在全光网络的研究中对光分组交换网中的双数据分组或光数字包的处理通常考虑如下:将光数字包主要分成

两步分处理,其中包的净负荷部分采用步经过光一电一光处理的路由与转发,可极大地提高数据包的转发速度和网络节点的吞吐量,而将载有地址和管理信息的光数字头等字节,即需要作同步、帧识别和地址识别的字节另作较复杂的光信号处理。这是因为目前光信号处理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实现非常复杂的光信号处理,故有多种光包信头处理方式,从而有不同的光分组交换网技术,如光标记交换技术、全光时分多址技术和光突发交换技术等。载光标记交换网中,光标记的写入、读取、删除和交换等较简单的光包信头处理功能采用光子技术,而将复杂的光包信头处理留给电子技术。由于目前载全光时分多址交换网中,同步、地址识别等复杂的处理功能均采用光子技术,故不能实现。而在光突发交换网络中,光包信头的较复杂处理则是采用了电子技术。目前研究较成熟的是光标记交换技术,其中有两种光标记新方法:前置光标记法和高强度光脉冲光标记法。全光交换网中光交换是以光包为单位进行交换的。在前置光标记法中设计的光包由低速率的XX段(622Mbps)和高速率(10Gbps)的净负荷段构成,如图6所示。XX作为光标记,置于净负荷的前面,二者间由光标或光包保护带(64ns)与负荷保护带(6.4ns)分离,光包之间有包间保护段。总包宽为1.6Us,净负荷约800字节,占640ns;由于低速率的光XX/光标记占用了较多的包宽或信道资源,故净负荷的宽度受限制,尽管打的净负荷宽度可节约信道资源,但净负荷过宽会影响光包交换的灵活性,故800字节是比较合适的。保护带的设置是必要的,一方面可给光包对齐留有余量,另一方面是为了兼容电子电路。前置光标记法的优点是光标记的产生、提取和识别都比较容易实现,缺点是占用信道资源较多,效率不高。

高强度光脉冲光标记法是利用高强度XX作为光标记,利用非线性光学介质的非线形效应实现光标记的提取。在用高强度光脉冲实现光标记的技术方法中,光包由高速率(最高可达40Gbps)低强度的净负荷和低速率(最高622Mbps)高强度的XX/光标记构成。二者有相同的时钟并占用相同的时间段,其光包结构如图7所示。光标记脉冲与净负荷脉冲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这取决于光标记的识别方式和光标记更新、信号再生的方式。在重合的情况下要求光标记与净负荷信号有一定的强度比,以利二者在识别、更新、再生时按此比例分离与重合,因光标记脉冲要由净负荷脉冲时加载光标记脉冲。但是,无论哪种情况,加载光标记脉冲时都需要对净负荷脉冲进行探测。利用非线性光学介质在强场作用下的克尔(Kerr)效应产生非线形门控作用,使高低强度不同的光脉冲分离开来,将高强度的光标记光脉冲提取出来进行处理。目前的非线性光学介质有单模光纤、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两种。例如可利用单模光纤的非线形光纤环路镜(NOLM)提取光标记,也可以利用SOA的四波混频(FWM)效应提取光标记;前者NOLM结构简单,后者器件的稳定性高、信号检出容量、效率较高。高强度光标记法的有点是它不占用信道资源,光标记的提取比较复杂。

光标记交换是光包交换(OPS)的一种实现方式,国外的光标记交换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标记脉冲的产生、光标记的复用与解复用、以及光时钟提取等技术方面。光标记交换的实用化仍有一段路要走,尽管其技术

还不够成熟,构成光标记交换系统的许多关键器件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此技术正成为世界厂商与科研单位的研究热点,值得我们给予关注、学习和研究。

国际上关于自动光交换网ASTN的标准主要有ITU-T和OIF(光互联网论坛)以及ODSI客户端/服务器模型,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的对等模型或混合模型,又称集成模型。这4个标准组织主导了当前两种基本的光网络演进结构与发展思路。

6 智能光交换网络

目前电信网络的智能绝大部分仅存在于电层,而光层仅作为简单的传送介质和载体。尽管大容量的WDM设备和OXC设备已经应用,但光路或波长的连接主要仍是人工配置。这种方式效率低、操作复杂,容易发生差错,从而严重地制约了网络的灵活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X性。为此,一方面引入智能光网络管理体系,以便自动发现线形、环形、网孔拓扑的光传送网的拓扑结构与光纤的连接关系;自动地配置网络,实现网络节点间路由的自动调度配置,优化网络资源的分配,维护网络拓扑的完整一致;实现光路的自动选择和动态建立/释放,即对光路进行自动迂回与保护。还可以进行故障的自动寻迹定位,完成光路的保护与恢复,确保网络资源的释放与利用。一句话,将光网络智能分布到网元,通过网管系统软件设置,对光网络资源进行动态的分配;使光网络从仅仅提供传输信道变成能提供全光业务的解决方案,成为能提供各种带宽应用与服务的智能全光网络。另一方面将智能赋予自动光交换网络也能达到同样的作用与目的。传统的电信传送网只涉及客户层信号的传送、复用、交叉连接、监控和生存性处理,通常并不含交换功能,仅有较低的智能。故在传统的传送网中引入动态交换是传送网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使传送网具备了自动选路和动态管理的更烦嚣智能;并且能支持多种客户信号,成为一种利用独立的控制面实施动态配置连接管理的全光网络。也就是说通过智能光网络管理系统的软件控制与智能光交换网络的应用使得今天的光网络演进到智能自动光交换网络。这样,运营者可更加灵活、有效地进行网络恢复、业务自动配置和流量管理,开展新的业务与应用,例如提供波长业务、光层组网、光虚拟专用网(OVPN),以及带宽的交易和转售等。

以光传送网OTN为基础的ASTN或ASON在选路和信令控制下完成自动交换功能的新一代全光传送网就使智能光交换网,简称智能光网络。它也是一种具备标准化智能的光传送网。

ITU-T是通信行业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它的标准化建议对通信市场有深远的影响。ITU-T在智能全光网络领域的主要工作是定义一个标准的自动光交换网络体系结构,同时还制订了光网络的一些基础性标准,如WDM的波长分配等。

实际上智能光交换网的标准化工作远未完成。就连光传送网OTN的标准化也还没有完成,例如OTN体系结构文件G.872还在修订和扩充;关于OTN保护恢复的建议G.841和G.842还未补充制订,关于网络管理信息模型和功能需求的建议G.874和G.875也没有完成;定义中距离OTN功能的建议G.798也没有完成;规XOTN的接口建议G.709还需要定义复用和传送开消等等。通常认为第一代的智能光交换网是建立在OTN的基础上的全光网络,然后再向全光智能光交换网演变。

7 结束语

以上概述了全光网络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尽管人们对智能光交换网络的研究开发寄予很大的热望、投入了相当的技术力量,但智能光交换网络的未来却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进展到智能光交换网络可以为网络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而不仅仅是降低运营成本的话,那时才有可能加速智能光交换网络的建设与应用。

陈宏彬浅析网络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宏彬浅析网络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2016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浅析网络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network entertainment is analysed 学院:文学院 专业班级:新闻学1202 姓名:陈宏彬 学号: 指导教师:吴甜讲师 完成时间: 2016年3月 28日 二〇一六年三月

论文题目:浅析网络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业:新闻学 学生:陈宏彬签名: 指导教师:吴甜签名: 摘要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在网络上播出的娱乐节目就是网络娱乐节目,但其实不然,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网络娱乐节目与电视娱乐节目在平台、定位、营销模式等许多方面都存在不同之处。网络娱乐节目的出现不到十年时间,最初只是少量的网站进行尝试,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但随着2013年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各大视频网站为了应对高价的版权费,纷纷大力投资网络娱乐节目,一时间网络娱乐节目迅速发展壮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蓬勃发展中,仍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诸如植入式广告严重、对明星人物依赖较大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网络娱乐节目;版权保护;同质化;

Titl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homemade drama Major: Journalism Name: Chen Hongbin Signature: Supervisor: Wu Tian Signature: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people there has been a misunderstanding, think that as long as the entertainment programs broadcast on the network is the network of entertainment, but it's not, careful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network entertainment program and TV entertainment program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platform, positioning, marketing model there are differences. The emergence of network entertainment in less than ten years, the original i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website to try, and no large-scale development, but as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2013 countries, major video sites in response to the high price of royalties, have to invest heavily in the network of entertainment, at that time the network entertainment to grow rapidly. 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in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still has exposed many problems. Among them, such as product placement is serious, depend on larger issues such as the star characters are worth further discussing. Keywords: Network entertainment; copyright protection efforts increased; homogenization

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

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 正如2010 年“微博元年”的到来改变了中国人获取信息、发表言论、结交好友的方式一样,2014 年,随着移动终端用户体验的升级、视频网站提供内容的丰富,人们传统的观剧方式也正悄然发生改变。2015 年伊始,新一轮的网剧争霸战已然拉开了序幕。本文在总结国外网剧制作成功经验和我国网剧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网络自制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07 年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比尔·盖茨曾下过这样的论断:随着在线视频产品日益发展,互联网将在5 年内“颠覆”电视的地位。7 年过去了,他的预言是否实现?随着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 投拍并且独播《纸牌屋》的巨大成功,再考虑到Hulu 网站占据美国所有视频广告收人20%份额的现实,网络视频确实正在朝着“颠覆”传统电视媒体的方向和目标迈进。网络岂止是颠覆传统电视?如果说在上个世纪电视媒体崭露头角的 60 年代,麦克卢汉先知式的隐喻——“媒介即讯息”还有点让人费解的话,那么,在互联网数字媒介浪潮席卷全球、并以令人瞠目结舌之速度改变社会生活的今天,我们说“媒介即世界”似乎也不为过。 互联网不仅极大改变了人们交流、传播信息的方式,也通过丰富的视听表现技术,形塑新的影视内容——网络自制剧就是传统电视剧在互联网上重塑的产物。它的发生、演变,可以说是为影视产业的内容清单增加了新的品种,也为网络视频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网络自制剧的含义及其演变 网络自制剧的概念是随着互联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根据现有文献记载,我国“网络剧”的概念最早是由上海戏剧学院的研究生钱珏提出的(现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讲师,在读博士生,编剧)。她在《“网剧”——网络与戏剧的联合》中给网络剧的定义是:“通过互联网传送,由上网计算机接收、实时、互动的进行戏剧演出的新的戏剧形式。” 今天看来,这个定义与网络自制剧的内涵已经有很大的出入。 黄宝贤对“网络剧”的内涵有了一定的拓展,更接近目前网络流行的“网络自制剧”。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剧应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网络剧是基于互联网而制作,联通各个环节都以…参与、互动?为出发点,在互联网上首先播出,采用边拍边播,网民投票参与剧情等方式在互联网实时传播的网络互动剧集。 陈奕、陈一昀则将网络自制剧定义为“由视频网站自身选择题材、构思剧本、组织拍摄并进行后期制作,并在网站独家首播的电视剧”。在这一定义中,网络自制剧的概念仅包括电视剧。 张梅珍、张小娟则对“自制剧”与“网络自制剧”做了一定的区分,认为“自制剧是以独家订制、独家播出、独家品牌的形式,由播出方和制作方形成制播联盟,共同创作,共同发行,共享利益,共担风险”,而“网络自制剧是网络媒体自己选择题材,编写剧本,组织人员拍摄,并在自家网络平台上播出的视频。” 在这里,网络自制剧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电视剧,而且包括其他形式的视听作品。 而还有的研究者认为,“网络自制剧,顾名思义就是由网络媒体自己投资拍摄,专门针对网络平台制作并播放的影视剧”。也就是说,网络自制剧的范围包括电视剧和电影,包括“网络剧”和“微电影”。 更有的研究者把网络自制剧界定为“专指中国内地各大主流网站独立出品或者联合出品的、以网站为重要播出平台的、虚拟情景展现的剧集。 由此看来,网络自制剧的概念是随着网络媒体和网络自制剧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目前并没有关于网络自制剧的统一定义。而笔者认为,网络自制剧的最大特征有三个:一是必须是与网络有关;二是自制;三是剧情类节目。基于此,笔者给网络自制剧的定义是:视频网站独立、参与或委托制作并以网络媒体为主要播出渠道的剧情类节目。 二、美国网络自制剧成功的启示 正像网络诞生在美国一样,网络自制剧的发生和发展也主要是在美国,而且至今不过二十年时间。1995年,由一群年轻人拍摄于美国一座海边别墅的故事剧《地点》,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网络剧。2006年末, Google用16.5亿元的高价并购了美国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让人们首次发现了视频网站的巨大价值,也激发了大量资金和人才涌向视频网站市场。在美国电视网众多的电视台中,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率先推出了网络剧的概念。迪士尼公司前首席执行官艾斯纳也对这个新领域兴趣盎然并身体力行。2007年4月2日,艾斯纳创立的视频工作室Vuguru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毕业舞会皇后》放到MySpace和其他一些网站上播出。这部交织着爱情流言、背叛与神秘,每集仅90秒的80集高中生活剧至今已聚集了近2000万的受众。前两年走红的《纸牌屋》可以说是美国优质网络自制剧的典型代表。 美国三大在线视频网站之一的Netflix 对《纸牌屋》的投入可谓是不惜血本。它为26 集的《纸牌屋》(分为两季)的剧本和制作提前支付了1 亿美元,按照它当时的用户总量3300 多万计算,至少需要52 万用户以每月7.99 美元的价格订阅两年才能补足1 亿美元的投资额。但是,它的豪赌成功了,高投入换来了高回报、好口碑。

互联网起源-发展-历程-历史

国际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等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高速率专用线路、卫星、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各行各业的人需要运用互联网来工作、生活、娱乐、消费,互联网本身是一个产业,同时它也带动了其他所有的产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传输信息的媒介,是一个狭义的硬件网。而互联网是个广义的网,它的精华则是它能够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令人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性的图书馆和第一个全球性论坛。它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工作环境,入网的电脑终端可以调阅各种信息资料。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娱乐与消费,听歌、看视频、购物。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上网终端已经不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甚至谷歌开发出来的眼镜、手表都可以上网。网络无处不在,网络无所不能。 一、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初的ARPANET到如今的万维网。 1、互联网的起源。这一时期推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力是美国的冷战思维。 作为对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的直接反应,以及由苏联的卫星技术潜在的军事用途所导致的恐惧,美国国防部组建了高级研究项目局(ARPA)。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证美国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前苏联第一次核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为了对这一构思进行验证,1969 美国国防部委托开发ARPANET,进行联网的研究。同年,美军在ARPA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当时ARPANET使用的是NCP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相互交流,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最初的NCP 协议下的ARPANET上连接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和利用文件传输协议发送大文本文件,包括数据文件(即现在Internet中的FTP),同时也发现了通过把一台电脑模拟成另一台远程电脑的一个终端而使用远程电脑上的资源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Telnet。由此可看到,E-mail,是Internet 上较早出现的重要工具,特别是E-mail仍然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主要的应用。但在NCP 协议下,目的地之外的网络和计算机却不分配地址,从而限制了未来增长的机会。但无论如何,ARPANET成为了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Internet。可以说,最早促使互联网最初起源的推动力是冷战时期的军备角力思维。 2、TCP/IP协议的产生。 由于最初的通信协议下对于节点以及用户机数量的限制,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即“通信协议”)显得尤为重要。1973年,美国国防部也开始研究如何实现各种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问题。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

从国内外网络自制剧的运营现状看其未来发展特征和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3020094.html, 从国内外网络自制剧的运营现状看其未来发展特征和趋势 作者:唐巧盈杨瑶 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10期 一、内容发展 随着互联网高速普及,用户的带宽不再成为网络视频服务的瓶颈,视频网站进入内容为王的竞争阶段,视频网站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内容的竞争。 (一)网络剧原创性 从目前来看,国内的很多网络剧都是复制了国外的成功案例而缺乏原创。例如,优酷推出的《嘻哈四重奏》套用了英国电视剧《The IT Crowd》的模式,土豆网出品的《欢迎爱光临》则是日剧《只是爱上你》的翻版。另外,从选材以及风格方面,很多网络剧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并且,绝大多数的网络剧风格上都以“雷”、“ ”来吸引观众。 (二)远离三俗 多家媒体将2012年7月之前无需审查的网络自制剧比喻为“野蛮生长”,有一些网络剧为了吸引点击率,其情节上大量添加恶搞、低俗的内容。“俗”并没有什么错,在网络剧中适当地添加一些“俗”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增加其娱乐性,但是这个尺度必须得有所把握。 (三)进行受众调查 与购买的影视剧内容相比,网络自制剧是网站经过深度的受众数据挖掘,有助于巩固视 频网站的收视人群,提高用户对该网站的忠诚度。如Hulu一开始就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并结合网络媒体的特殊性,把群体直接锁定在1977—1997这个年龄段,并且将1997—1985年龄的受众作为核心受众群,1986—1997年的群体作为延展受众群,目标市场定位精确。 (四)明星、红人参与 网络自制剧要摆脱“山寨”、“草根”,转而走向精品发展,离不开明星的参与。《欢迎爱光临》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该剧的男主演、当红偶像郑元畅的加盟喜迎了一批年轻目标用户。而优酷与中影集团联手打造的《四夜奇谭》系列短片等第一部《指甲刀人人魔》,也因为周迅的参演赚足了点击。对于大投入制作的网络自制剧,明星这一元素不可少,但也要注意权衡资金比重。 (五)细分市场与受众

计算机网络形成和发展历程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四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2.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 美国的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的研究成果对促进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Internet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新时代) 国际上各种广域网,局域网与公用分组交换网发展十分迅速,各个计算机生产商纷纷发展各自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难以实现互连),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问题。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推动开放系统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网络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也同时面临着TCP/IP的挑战。 4.20世纪90年代开始: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Internet作为世界性的信息网络,正在对当今经济、文化、科学研究、教育与人类社会生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ATM技术为代表的高速网络技术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准备。 Internet是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利用Internet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电子邮件、WWW信息查询与浏览、电子新闻、文件传输、语音与图象通信服务等功能。 Internet是一个用路由器实现多个广域网和局域网互连的大型国际网。 方向:高速网络。 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表现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与虚拟网络。 1993年9月美国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由此引起了各国开始制定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 各国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重要性方面已形成了共识。于1995年2月成立了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委员会(GIIC),目的在于推动和协调各国信息技术和国家信息基础实施的研究、发展与应用--全球信息化。 Internet技术在企业内部中应用促进了Intranet技术的发展。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与电子商务成为当今企业网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二、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对"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后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50年代中后期,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样就出观了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

计算机网络产生及发展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迷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而今天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竟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随者计开机网格技术的正物发展,计算机网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奈、从单机到多机的发展过程,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诞生阶段(计算机——-终端) 20世起50~60年代,出现了第一代计并机网络,它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一个主机,多个终端。 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终端通信线路连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用户可以在自己办公室内的终端键入程序,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到中心计算机,分时访问和使用资源进行信息处理,处理结果再通过通信线路回送到用户终端显示或打印。这种以单个为中心的联机系统称做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 当时计算机的体积庞大,价格昂贵,设置在专用机房,相对而言,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较为便宜,为了共享计算机强大的资源,将多台具有通信功能而无外理能力的设备与计算机相连。该台计算机称为主机,在专用的机房放置;与其相连的设备称为终端,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放置在各个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工作环境中,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为了前端机(FEP)(在主机之前增加了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用于处理终端的通信信息和控制通信线路,并能对用户的作业进行预处理,这台计算机称为"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也叫前置处理机;在终端设备较集中的地方设置一台集中器(Concentrator),终端通过低速线路先汇集到集中器上,再用高速线路将集中器连到主机上)。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2.第二阶段:形成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成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连网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使用本地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也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软件、硬件与数据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它兴起于60年代后期,主要特点是分散管理,也就是多个主机互连成系统,类似于若干个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组合。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为目的,其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也就是现代Internet的绰形。

浅谈国内网络剧的发展历程

03/2018浅谈国内网络剧的发展历程 ◆居乐平 (中央戏剧学院) 【摘要】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在本年度10月份召开了一次全行业范围内的学术研讨会——“青年制片人论坛”,会议出席的专家和老师大多数是在行业里从业10年以上的资深制片人,会上就影视剧行业的风云变化,展开了精彩的演讲和激烈的讨论,摘取其中的网络剧发展议题进行简要说明。 【关键词】网络剧制片人论坛自制剧独播剧自制剧元年 一、概述 所谓网络剧,简单说就是在网络平台播出的各类剧 集,它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技术 飞跃和大众对文化娱乐产品强烈需求的时代结合点。 本世纪初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大众对文化产品的 类目需求和获得形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起先是 音频类产品的点播下载,逐步因为带宽不断增加以及电 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飞速更新,所以可以播放的视频 数据体量也越来越大,随之2004年乐视网、2005年土 豆、56等专业视频点播网站应运而生。另外,2006年 由台湾人陈士俊成立了第一个全球视频网站Y o u T u b e 被G o o g l e 以16.5亿美元收购。专业视频制作和专业视频的播放之间新的商业合作形式由此随着时代的前进敞 开了大门。这些网络视频平台的出现为今后网络剧的 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商业模式的不断更新提升了网 络剧迅猛发展的环境和空间,更加为网络剧的进化提供 了内在动力。 二、网络剧的发展道路 上面提到的“专业”意指除了业余生活小视频上传 外的,以点击流量转化而盈利为目的类似于传统的电影 电视剧由专业制作团队来完成的视频类型,如网大、网 络单元剧、网络剧集,在此我们仅以网络剧集的出现和 发展以及近况为典型简单讨论。 在2006以后网络平台纷纷出现的这个时期里,电 视剧和电影的二轮播出为视频网站的播出内容提供了主 要的支撑,网站收入方面依然以其他行业投放的广告位 收入为主,这段时期也可以称之为探索期。 时间很快到了2009年年底,土豆网与中影集团在 北京联合举行发布会,宣布双方将联合成立新媒体投资 基金,第一批将投资近20名导演,以批量制作多部创 意网络剧。这其中就包括一部名为《M r .雷》的原创网络剧。这部网络剧由青年导演邓科执导,是国内第一 部为3G 网络量身定制的新媒体创意网络剧,在中国移 动手机视频的“原创频道”进行独家首播。 以上提及的几个剧集在业内虽然基本可以定义为 “起点”,但当时的由于政策、技术、观念等因素的局 限,网络剧仅呈现出投资规模小、剧集简短、制作不够 精良的样貌。 随着移动终端用户体验的升级、视频网站提供内容 的繁多,人们的观剧习惯也发生了悄然的改变。由于 网络剧争霸战的日趋激烈,独家定制、独家播放,由播 出方和制作方形成制播联盟的必要性也日益凸显,由此 在2014年中国的网络剧发展顺理成章的进入自制剧元 年。我认为这种自制剧的出现绝非偶然,各大网络视 频平台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受到了社会广大关注,其生 存的可能性和能否提供更多更广的视频内容资源直接挂 钩。所以说,自制剧的出现也是平台生存发展的必由 之路。 说道网络自制不得不提到美国,网络自制剧的产生 和发展主要是在美国,2006年末,G o o g l e 用16.5亿的价格收购了美国最大的视频网站Y o u T u b e ,这也激发了大量资金和人才涌向视频网站市场。三、网络剧的现况人们最初看网络剧的动机,假如是对其相对于电视剧题材的补充的需要,如软色情、鬼怪、同性等元素。而现如今观众由于观影习惯的改变其需求也不断升级,观众对网络剧的审美需求已经不断接近甚至超过了传统电视剧。另外,由于国家网络剧内容审核政策的变化,以及大量资本的涌入,近来不断出现的超大体量级别的网络剧制作也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如优酷独播的《白夜追凶》32集总投入6千万,爱奇艺独播的《无证之罪》制片人齐康也在论坛中透露此剧投入2千8百万左右,这些案例无不说明网络剧大规模化发展的势态。这类剧作无论是在电视剧范畴或是网络剧范畴都称得上是年度最佳“巨作”。“青年制片人论坛”中出席的相关专业人士也一致认为,网络剧的发展动态曲线清晰,趋势明显,势必将成为人们在之后一段时期内主流观剧选择,同时行业资本的大量涌入也将大大促进其体量和质量的飞跃。艺恩数据显示,相较2015年网络剧数量129%的增长率,2016年明显减缓,但这并不能说明市场开始降温,优质头部网络剧播放量超过10亿,甚至出现了《太子妃升职记》《老九门》这样播放量超过30亿的网络剧,后者播放量截止2016年底达近105亿。另外,在此次中戏“青年制片论坛”中多位业内人士提出“剧本为王”观点,也正是目前业内对网络剧作“质量首当其冲的”的一个侧面反应,除了剧本的题材、叙事、结构精良之外目前的资本环境已经为真正“好看”的剧目打下了外部基础,所以我们应该期待在未来两年内将出现更多的“爆款”。业内同行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时代机遇创造网络剧新的篇章。07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教学研究

网络视频发展史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

网络视频发展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 2008~2010 版权那些事 在美国,有一家叫做“Hulu”的视频网站与Youtube并驾齐驱,不过他的业务是做正版业务,即与影视剧和其他视频版权方合作,获得正版资源,为用户提供免费在线观看,通过广告获得收益,它的精髓是版权。 其实Hulu之所以能够轻松获得众多的版权资源,是因为他具有先天的影视资源。Hulu由美国国家广播环球公司(NBC Universal)和福克斯广播公司(Fox)共同投资建立,除了NBC与Fox的内容,Hulu还与索尼、米高梅、华纳兄弟、狮门影业及NBA等80多家内容制作商合作,获取了丰富的视频内容。 而在国内,大部分版权资源被电视台和影视剧制作公司控制,并且其版权非常复杂,权利归属也不清晰。因此,互联网圈子里,很少有人愿意去做版权,更何况他们也不知道网络版权为何物,有没有价值也说不清楚。 此时,有一家叫做乐视的视频网站做着自己的版权生意,从2004年成立到2010年,积累起大量的版权资源,当时号称拥有超过70000小时电视剧、4000部电影的国内最大正版资源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乐视抢先布局版权市场,在2009年之后的版权升值时期,获得了巨额的版权价值回报。 同时,也因为较早涉足影视发行领域,也积累了圈内的不少的人脉资源和经验。在2009年之后,国家九大部委联合执行打击网络盗版的“剑网行动”中,乐视成为版权保护的急先锋。 乐视从版权中赚了钱,让不少视频网站看了眼红。因为他们通过视频分享赚取流量和广告费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通过流量换广告的生存之路似乎越走越窄。影视剧版权成为下一个“试金石”。 于是,从2009年年底开始,版权资源战、版权官司口水仗便成为视频网站间的家常便饭。今天你买了新四大名著,明天我买了《甄缳传》、她家又买了《新还珠格格》,还有另外一家买的《宫锁珠帘》等等,版权似乎成为视频网站实现盈利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随着视频网站纷纷进入版权采购领域,影视剧的版权价格也水涨船高,一部剧最高的时候达到30万一集,甚至是50万一集。“烧钱”成为视频网站的代名词。 用自己的身价购买了不多的版权,自然爱之若珍宝,那些版权与盗版的争斗甚嚣尘上。最厉害的时候,搜狐视频率领一干酷爱版权的斗士,成立“反盗版联盟”,并到被称之为“版权大盗”的迅雷大本营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盗版宣战。而迅雷也在同一所酒店,就在对门,针锋相对的召开了一场反击“反盗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

计算机系工程硕士《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 答:计算机网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⑴通信与计算机的结合——产生计算机网络(电路交换); ⑵分组交换网的出现(包交换); ⑶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⑷综合化:即各种业务综合;高速化:即宽带化。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答: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包括语法、语义和同步。 3、分层体系结构的优缺点。 答: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分层的层次数难以确定;有些功能会在不同的层次中重复出现,而产生了额外开销。 4、TCP/IP和OSI/RM体系结构。 答:OSI/RM的体系结构分为7层,自下而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参考模型分为4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主机至网络层,互连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⑴两者之比较 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但ISO和CCITT最初只考虑到使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连在一起。 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而OSI在开始时只强调面向连接服务。 TCP/IP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而OSI到后来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TCP/IP对一些基本概念没有很清楚的区分,而且其模型的通用性较差。 ⑵OSI模型和协议的缺点 糟糕的提出时机 糟糕的技术 糟糕的现实 糟糕的策略

网络视频发展史

网络视频发展史 网络视频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一个竞争白热化的领域。从早期的用户、流量和带宽之争、到后来的版权口水战、再到版权资源的抢购潮,而后逐步回归理性,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视频网站的发展,荡尽了许多人的青春年华,也磨灭了去住了许多人的狂野,逐步成为成年人的游戏,这个行业也进入强者竞争的“寡头时代”。 曾经中国的视频行业明星无数,如今却都一一陨落,只有少数企业坚持走到了今天,并且有了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它们如何走到今天?现在,除优土,PPS以外,搜狐、爱奇艺、乐视等视频网站依然占据一定的市场,它们又是凭什么立住脚跟?未来视频行业的竞争又是怎么样的光景呢?我们也许能从历史的那些瞬间找到答案。 2006~2008 视频缘起 2006年,YouTube被google天价收购后,这家美国的视频分享网站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很多人看准了视频网站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纷纷仿效,一时间国内视频网站呈爆炸式发展。网络视频行业虽然诞生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发展却非常迅速。除去专业的视频网站(优酷、土豆、56网、乐视、PPlive)、一些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也开始进入该领域。他们的主要模式便是视频分享,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

量的人气和流量。 最开始,56网拥有最广泛的用户,通过视频上传、相册视频、美女直播等栏目,将网站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视频和相册分享平台,每日的活跃用户超过千万。 不过,2008年6月3日,56网突然不能访问,原因不明;6月4日,网站称是因为机房线路故障;6月8日网站首页出现官方公告,表示关闭网站是对系统进行维护升级,没给出重开时间。 网民对真正的关站原因议论纷纷,很多人认为56网被关闭是因为没取得视频牌照,时逢广电总局公布第二批《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即视频牌照。也有消息人士认为56网的关停,原因在于其在政府关系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事隔一个多月之后,56网重新上线。一个月的关停,不过此时已是元气大伤。 优酷、土豆在56消失的那个月横空出世。优酷以其卓尔不群的“快速播放,快速发布,快速搜索”的产品特性,充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互动需求。 2007年,优酷网首次提出“拍客无处不在”,倡导“谁都可以做拍客”,引发全民狂拍的拍客文化风潮,反响强烈,经过多次拍客视频主题接力、拍客训练营,优酷网现已成为互联网拍客聚集的阵营。 2007年4月,沈阳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传统媒体树立了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粗略地讲,计算机网络就是计算机与通信网络的结合。或者说,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上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使广大用户能够共享网络中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数据等资源。由于资源共用,可以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的作用和特长,实现协同操作,提高可靠性,降低运行费用,同时避免了重复投资。随着计算机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对许多领域中产生的大量复杂信息,进行迅速有效的集中处理,计算机系统从简单的联机系统、复合计算机系统、分时系统逐步发展到计算机网络系统。自196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主持研制的ARPA计算机网络投入运行以来,世界各地计算机网络的建设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如连接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等。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过程是从简单的为解决远程、信息收集和处理而形成的专用联机系统开始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的发展,又在联机系统广泛使用的基础上,发展到了把多台中心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促进了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在内的各个领域的飞跃发展。 计算机网络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概括地说,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由于没有提供管理程序和操作系统,用户只能亲自携带程序和数据并采用手工方式上机。这种工作方式对远地用户来说是极不方便的。 60年代初期,计算机进入了第二代,同时在软件方面也诞生了批量处理系统。这时,用户只要使用作业控制语言编写上机操作说明书,并将它同程序和数据一起送交操作员输入到计算机内,即可完成所需的计算。另外,在这一时期中,由于工业、商业、军事等部门已广泛使用计算机,它们迫切需要对分散在各地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从而促使批量处理系统采用通信技术,产生了具有脱机通信功能的批量处理系统。其基本思想,就是在机房设置一些脱机输入装置,并利用

网络剧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数字传媒研究第35卷2018年第6期 作者简介:袁晓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 高级工程师网络剧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袁晓波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3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70 【摘要】近年来,网络剧呈井喷式增长,发展迅猛。本文对网络剧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特别是对网络剧的播放量、内容题材、播放方式和播出平台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对网络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对网络剧加以规范,使其健康发展作出思考。 【关键词】网络剧发展监管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51(2018)06-0006-04 一、网络剧的发展过程 网络剧与电视剧主要区别是播放媒介和播出 形式不同。传统电视剧的播放媒介主要为电视, 为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播出,网络剧的主要播放媒 介是电脑、手机、ipad 等,观众可随意即兴点 播。网络剧最初的表现形式为短视频剧,目前, 公认的最早的网络剧为2006年胡戈恶搞电影《无 极》的自制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 个短片一时风行网络,且具个性创意,迎合了网 友阅听心理,这样“网络自制剧”诞生了。而部 分业内人士一般将2008年在网上首播的《Y.E.A.H》看作是中国网络剧的开篇之作。此时的网络剧尚处于尝试发展期,与大数据的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发展。2012年,网络剧开始初步形成规模,产生了《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等富有影响力的作品,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播放量、浏览量等数据成了热剧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2013年,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剧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15年达到井喷式增长,2016年趋于稳定。2012年,最热门的网络剧《屌丝男--24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史【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史【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 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历史】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 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 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事实上计算机网络是二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原本用于 军事通讯,后逐渐进入民用,经过短短40年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 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正以高速向前迈进。 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 以及Inter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 被应 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 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 教育到 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

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 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 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 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 机前增加了前端机。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 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 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 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 ARPA。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工程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前沿问题》 结课报告 2016-2017第1学期 题目: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姓名:冯晶 序号: 44 专业班级:市销61301班 指导教师:吴爱军教授

目录 一、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 (1) (一)互联网的产生 (1) (二)互联网泡沫 (1) (三)互联网的发展 (1)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2) (一)萌芽期 (2) (二)雏形期 (2) (三)回暖期 (2) (四)稳定期 (3) (五)群雄期 (3) (六)鼎盛期 (4) 三、我国电子商务现状 (4) (一)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潜力巨大 (4) (二)企业、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为加快电子商务提供坚实基础 (4) (三)服务业迅猛发展,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业态体系 (4) (四)跨境电子交易获得快速发展 (5) 四、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5) (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仍显滞后 (5) (三)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5) (四)虚拟市场监管不力 (6)

一、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互联网的产生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1990年10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相当于现在的INTER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 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由于当时中国尚未正式连入Internet,所以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 (二)互联网泡沫 自从1993年,杨致远创建雅虎搜索网站,到1999年后,Yahoo的股票市值已经接近380亿美元,超过波音公司。一些人在比较雅虎和波音之后,甚至下了这样的定义:网络经济3 年等于工业经济70年。 网络就这样让人美梦成真。互联网制造的“暴富速成”神话,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后来者追随,这种泡沫示范作用迅速蔓延到中国,尽管中国的网民当时也不过600万左右。1998年,被称为中国网络三雄(搜狐、新浪、网易)之一的搜狐盈利40万美元的消息,居然被各家媒体抢发。据调查,迄今还没有几家网络公司站出来,声称自己投资网络有了盈利。 随着2000年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股市的崩盘和“网络泡沫”的破灭,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严冬”,“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IT产业整体下滑,市场一片低迷。根据统计,自2000年泡沫破灭以来,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或者关门。直到2002年10 月互联网业追踪公司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第三季度申请破产保护或倒闭的网络公司,已较上年同期和前季大幅减少,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才接近尾声。 (三)互联网的发展 从2003年起,中国互联网逐渐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盈利发展模式,互联网应用呈现多元化局面,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社交娱乐……全面开花。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新一轮的高速增长,中国网民数量也不断攀升,2008年6月达到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互联网发展历程 世界互联网发展史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伦纳德.克兰罗克( )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地论文,该技术后来成了互联网地标准通信方式.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它是将用户传送地数据划分成一定地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地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用以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地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地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 世界互联网发展史 ?年:美国国防部开始起动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阿帕网. ?年:位于美国剑桥地科技公司地工程师雷.汤姆林森( )开发出了电子邮件. ?年:宣布将把过去地通信协议“”向新协议——“”过渡. —— —— 什么是协议 ?是地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地标准方法. 在数据传送中,和就像是两个信封,要传递地信息被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信封,并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地信息,再将信封塞入大信封,发送上网.在接受端,一个软件包收集信封,抽出数据,按发送前地顺序还原,并加以校验,若发现差错,将会要求重发. ?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地学生(当时)史蒂夫.多那( )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 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地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 )开发出了万维网( ).他还开发出了极其简单地浏览器(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地学生马克.安德里森( )等人开发出了真正地浏览器“”.

?该软件后来被作为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年,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由德国维纳·措恩()教授于月日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 ,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地序幕. ?年月底,中国计算机科技网( , )在北京建立 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 ?年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从这个时间一直到年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含中科院、北大、清华三个学院网)联入互联网,可以看作中国互联网发展地第一个阶段,即非开放性地学术网络阶段. 瀛海威公司与互联网民用化 年月,张树新创立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中国地普通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络.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进入商业化网络阶段. 网络媒体地发展 ?网络媒体: ?从广义上说通常就指基于互联网这一传播平台进行新闻信息传播 地网站. ?从狭义上说则是指比较专业地、具有一定产业化规模地新闻网站. 中国网络媒体地发展分期 ?网络媒体步入中国传播领域(—) 这一阶段是中国网络媒体地起步阶段或初级阶段.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地发展,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开始上网,最大特点是各类传统媒体纷纷建立起最初地“网络版”、“电子版”形态. 这一阶段网络媒体尚未形成巨大地影响力,不仅表现在自身形态简陋方面,还表现在上网用户数量十分有限方面,网络媒体地市场规模尚很弱小. 中国网络媒体地发展分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