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地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演变的生活文化,是一个地方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的重要标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对民俗文化进行科学保护,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财富,是实现农村稳定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全省许多地方都在积极实施美丽乡村改造工程,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做出不懈努力。但是,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维持原有民俗文化的生态平衡?如何正确处理美丽乡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调研组就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传承进行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美丽乡村建设对民俗文化影响的主要问题

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发展的一次全面提升,其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美丽乡村的文化建设在这二十字方针中主要体现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乡风文明中的乡风则是民俗文化的主体部分,也应该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畴。但是,从美丽乡村建设中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现实情

况来看,许多不利的因素不断浮出水面,有的甚至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1、传统建筑破坏严重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古村落的整体景观不协调,建设性破坏严重。许多古建筑周围的历史空间环境已被所谓的“现代建筑”空间所取代,以往古老的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荡然无存;在许多古村落的老祠堂、老民居之间,都夹杂着一些新的建筑物;有些农民为改善生活居住条件,随意翻建或修缮古屋古院,把古栈道的路面毁坏铺成水泥路,这在相当程度上减弱和破坏了村落的古朴风貌和历史氛围。

2、民俗实物严重流失

民俗文化的很多容是依附在传统的民俗实物之中的,但是,在美丽乡村改建、新建中,许多传统木制房屋的构件买卖、交易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商人看中了古民居的旅游开发价值,出钱收购这些古民居后迁建别处进行旅游开发。如在的西塘古镇、桐乡的乌镇,许多古民居的构件被出售、被偷盗。还有一些外国人不惜出巨资收购古建筑,拆卸其材料后动用飞机运回国按原型复建。还有些地方商贩在利益驱使下,受雇于外国人向各地古村落的村民收购民俗文化古器具,有的甚至将古民居木制房屋构件一件件拆下来,化整为零的出售。

3、原生态环境遭破坏

许多古村落试图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而原生态的古村落开发成为游人如织的景点后,大量的游客涌入,停车场、水泥路、旅馆的修建破坏了古村落的原貌及其独有的幽静和美丽。同时,许多古村落景区不限制游客人数,大大的超过了古村落环境人口容量,对古村落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此外,有的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时,没有考虑到原居民所特有的文化习俗,只求商业效益,只求地价增值,不去考虑民俗文化的整体保护,无何止地将小桥拆毁、巷道损毁、池塘填埋,这么做的后果是严重地破坏了古村落及其文化生态环境。我们不敢想象,如此过度的拆建,若干年后,曾经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否依旧?

二、民俗文化保护几点对策建议

目前,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仍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依存,既有传统意义的农耕文明,又有现代形式的农耕文化。推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优化文化生态环境、激活传统文化魅力,从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都有其深远的意义。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提高保护民俗文化的思想意识,切实科学有序地推进民俗文化保护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要科学的认识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是在老百姓当中流传的文化,因此,做好保护工作,首要任务是加强老百姓对民俗文化的认识。而老百姓

的认识往往是跟着政府的导向走的,所以要改变老百姓的认识,关键在于地方政府领导和村两委干部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行政体制下,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民俗文化搬进党校课堂,搬进乡镇党委、政府的会堂,使他们通过学习教育、讲座会议的形式,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所承载的“三个有利于”。对此,笔者以市为例,对民俗文化的“三个有利于”进行阐述。

1、有利于推进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和弘扬我们国家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而村镇不像城市,规模小,一天就有可能被破坏掉。如果对依附其中的民俗文化不加以即时保护,很快就完,很快就会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迅速地消失。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实际上就要求我们将保护工作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同时,保护民俗文化生存、传承的特定环境,对推动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们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地区发展并形成了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别是随着河港浜汊分布,孕育了江南水乡特色的耕读文化、

稻桑农业、手工业传统等民俗文化资源,且不少村落名人辈出,古迹丰富。可以说,大量的民俗文化蕴藏在农耕社会中,它承载着人民秀慧工巧、崇文好学、进取求新的品德,成为一种特殊的文明标志。而随着农耕社会形态的消失,很多历史文化被割裂、遗忘,甚至变得无迹可寻。加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把民俗文化资源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就是将这些文化更深刻地植入村民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中,这不仅是为了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的长期传承,也有华夏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3、有利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从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各界人士为推进事业发展煞费苦心,也从中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保护路子。作为长三角地区核心区域的市,应该实现借梯登高,借民俗文化之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势必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力求在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上有新的突破。如果说,前几年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现在美丽乡村建设则是一条有模式可以借鉴的路子。目前,在不论是在网络上或者是报纸上,还是在电视上,都有许多关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好例子、好做法。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整理我们的思路,争取在原有的基础上,把之前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融合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把美丽乡村建设中众多的民俗文

化资源,不断地装到民俗文化保护这个“菜蓝子”里来,从而实现民俗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要树立的科学保护理念

有科学的认识,才有科学的理念。有科学的理念才能推进保护事业的有序发展。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要有科学的态度,更要有科学的保护理念和执政理念。

1、要用科学理念编制民俗文化的保护规划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必须要抓紧做,而且要科学、有效、持续地做。所谓科学地做,就是要以民俗文化生态理念来设计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没有一份科学的规划,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就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因此,要抓紧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特定的保护规划,容包括: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农耕文化的产生和影响);社会环境(人口状况、社会结构、民情风俗、领导和群众的保护意识等);经济形态(农业、渔业、工业、商业等以及经济状况);民俗文化遗产的数量与分布地点、生存状况;保护规划(采取属地管理办法,要定管理单位、定传承人、定项目、定活动规划、定保障措施等),如此方能保证其有效性。

2、要用科学理念处理建设与保护的关系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民俗文化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持续发展,而且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和五个方面的结合,即:处理好美丽乡村设与全面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居民区与文化区域的关系、处理好群众生活与民俗文化保护的关系、处理好设施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社会建设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坚持将民俗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合理利用相结合。

3、要用科学理念保护民俗文化外在的氛围

自然村落及田园是农耕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农耕生产活动的主要基础,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有完整地保护了田园风光和自然村落,才能忠实展现农耕文化的社会和文化的基本环境,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民俗文化外在的文化氛围。一是科学保护田园风貌。要全面保护农田、林木、池塘、水网,保持以稻田为主体的农田结构,保留较古朴的耕作技术,使用水牛耕地、人工劳作、原始加工等传统农耕方式,不使用塑料大棚、大型农机等现代设施,全面体现农耕文化的总体风貌。二是科学保护村落环境。保护区的村落用地规模要逐步缩小,不可再继续扩大;村庄建筑采用传统民居形式和传统外墙装修,不宜现代化;鼓励居民使用或部分使用农作物秸秆等传统燃料,以产生炊烟的景观效果;鼓励农户使用传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国各地业已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做了进一步诠释,笔者通过赴外省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也切身认识到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窘境。 目前,富平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进行了有益探索,已制定了《富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五年实施意见(2016-202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办法》、《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十四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美丽乡村工作具体践行者,在总结本县美丽乡村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本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县美丽乡村工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具体做法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1.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镇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显的镇(街道)进行了电视曝光和通报,对包联部门参与不力的实行了追责问效,有力的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另外,我县以“卫生乡村”创建为抓手,将“百日行动”进一步延伸,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县所有村庄、道路达到“干净、整齐、平坦”。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乡村”创建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对道路、村组、集镇保洁员进行了合理设置,同时印发了《富平县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富政办发﹝2016﹞96号),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申报了《富平县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项目》。秋收期间,严防秋收期间环境卫生反弹,近期,也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对冬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下发了《关于对“卫生乡村”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亮点工作汇报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亮点工作汇报 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开展以来,XX市XX区XX 乡XX村立足本村实际,提出了“壮大特色产业,打造魅力XX村”的发展思路,主动发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以“环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五大工程,办好15件实事,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将主要工作亮点汇报如下: 一、“造血+融血”,解决筹资瓶颈 资金问题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核心”,更是村集体发展的关键。XX村牢牢抓住资金筹措这一“牛鼻子”,一方面充分发挥村集体主观能动性,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农业水利工程、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26万元,用于美丽乡村打造,畅通专项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帮扶部门、帮扶企业多渠道筹集工作资金,今年以来,全村累计筹措资金600余万元,新打机井2眼,实施改厕203座,对村内所有道路实施了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新建600平米的村民中心及4000平米的村民文化广场各一座,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队伍+试点”,强化工作推进

为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工作扎实开展,着力打造美丽幸福乡村,XX村创建了“2+2”工作推进模式,即“完善两支队伍”:完善由乡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组成的工作指导队伍;由村两委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工作老实队伍;两支队伍协调配合,分工协作,全力推进改造提升15件实事,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在推进改厕改造工程中,该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适应北方农村实际,造价低廉、环保卫生的新型改厕模式。投资40余万元,新建粪尿分集式卫生生态型旱厕203座,实现了粪尿分集化、无害化处理。新模式改厕工作的完成受到了省爱卫办、市、区相关领导和部门的一致好评,将XX村作为全市试点和典型经验供兄弟县区学习。 三、“引进+走出”,抓大特色产业 坚持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壮大主导产业相结合,通过产业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进来”,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由村内致富能手联合成立了“振云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流转土地510亩,主要经营绵羊养殖和油用牡丹种植。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目前共有50户村民参股,合作社养殖绵羊6000只,种植油用牡丹400亩。二是“走出去”,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发展思路,充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所需清单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所需 清单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清单 一、基本图纸资料 1.用地红线范围控制图 2.红线范围内地形测绘图(精度1:1000以上) 3.县域、镇域总体规划(最新版);村庄发展规划(如果有请提供); 4.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布置图;暖通、电气管线规划图;建筑资料和图纸 二、地理人文资料 1.区域条件 2.自然条件 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 3.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包括户数、人数;人口结构;耕地面积);经济发展状况(村庄总体收入状况、人均收入状况、村镇及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4.公共服务设施 村庄行政办公设施;广场个数及其设施(娱乐、文化、健身)状况;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设施状况,可容纳师生数量等;卫生所或医疗点设施,医疗人员配置。 5.文化相关资料 村庄内是否古迹遗址、寺庙、古树名木,如果有请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地点、规模、现状等);村内存留的民间习俗及村民经常参与的文化形式(如戏曲)。 6产业 村庄的支柱产业及其它产业;村内及周边企业。 7居民住宅 民居风格,格局,以及民居的现状情况。 三、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工程 现状道路状况,路面宽度,路面材质,路面状况,道路长度,道路等级 2.给水工程 村庄的水源与取水点(水库、河流、湖泊);输水设施建设(管道、渠等) 3.排水工程 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雨水、洪水的处理;明沟、明渠所在位置 4.电力工程 照明设施数量、布置与其他状况(如有无损坏、安全状况等);村内供电站分布、供电线路现状,电气的供需状况 5电信工程 有线电话的接入状况、线路布置;无线信号站建设情况;邮政局及邮政站点状况;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建设。 6环卫工程 垃圾中转站点、处理站点和垃圾的处理方式 7其它 天然气、沼气建设和接入情况 四、其它 1.近年来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2.拟建设的设施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及单位面积造价等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X.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有待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差,不注重维护人居环境,随意丢弃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人人爱护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意识要作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投资支持只是外因,只有不断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才能内化于心,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X.民生建设还有短板。从随机调查的X户看,有X户因各种原因自来水没有入户,有X户反应门前的道路尚未硬化,这体现出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任然存在短板,无论是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建设短板,均要认真应对。 X.垃圾清运还不能全覆盖。调查的三个村中,垃圾清运最彻底的李家山村也只能保证主道和巷道垃圾清运,居民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还是无法清运。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消费极大丰富,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调查的X户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均是在庭院中堆积,最后焚烧或是转移填埋。 旱作区人口密度小,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压力小,对灌区人口密度大,居住集中的地区来说,垃圾处理已经开始影响生活质量。厕所改造和养殖污染也是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X.建设资金压力大。一是奖补标准低,县级财政配套压力大。按照自治区的政策,每个美丽乡村项目实际获得的奖补资金平均X万元左右,而我县实际实施美丽乡村项目平均投资X万元以上,算上部门整合项目,每个项目缺口资金X万元以上,由于地方财力困难,无法有效配套,影响了工程实施,加大了还债压力。加之我县经济基础薄弱,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自然村布局分散,建设成本高。 二是项目整合难,资金缺口大。自治区各厅局在下达项目计划时,严格规定了项目建设内容、时间、地点等,且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不同步。因此,项目统筹难,捆绑资金有限,建设资金缺口大。 三是工程建设资金到位相对迟缓。X-X年,我县实施的X个美丽村庄建设工程,完成投资近X.X亿元,拖欠工程款X.X亿元。自治区采取以奖代补措施补助X万元,县级自筹X万元。X年我县实施了X 个美丽村庄建设项目,自治区当年仅以奖代补X个村,其余X个村当年全部完工,但未得到以奖代补资金。 (二)政策建议。X.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一是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二是仿效城市管理中的“门前三包”制度,由住户承担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责任;三是提倡全民绿化,通过义务植树、“种生日树”等多种形式,做好国土绿化工作。 X.无条件补好短板。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在补短板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新**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 ** 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

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 “争创全省一流,打造4A旅游景区”,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十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购置150个垃圾桶和十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小垃圾桶、10000多个垃圾袋,发放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

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xx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xx社区由原xx、xx、街道、xx四个村于2007 年10月合并而成,是xx镇最大的社区,地处xx镇东片,环境优美,水系发达,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特别适合发展种植业,现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原xx村被省环保厅授予“2000年度安徽省百佳生态村”称号。社区现有38个村民组,人口5065人,农业种植面积8700亩。中心村位于原xx街道小集镇上,范围内有龙塘、跃庄、团圩、殷庄、张庄和xx六个自然村庄,占地范围约300亩,人口1242人,305户。 xx社区xx中心村被列为2015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652人,规划户数472户,规划建设的主题为“生态xx”。主要建设任务有20项,投资估算884万元。具体为:新建入户路1500m,安装路灯68盏;新建公共服务中心600m2,新建室外体育文化广场2000m2;新增垃圾桶80个,铺设污水管道600m、雨水管道500m,农户改厕160户,新建水冲式公共厕所1座,清淤水塘3000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河渠道路绿化率达90%以上;新建入村标识2处,小游园1处,

建设30kw光伏电站一座;开展杆线整治、店招整治,进行文化提升。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镇根据规模大小进行了分类:其中较大工程项目整合成三个包进行设计、造价,通过市招标局进行公开招标,落实中标单位,分别是公共服务中心(含公厕)、景观工程(含村标、游园、广场等)和绿化工程。其余部分工程由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通过公开招标、邀标或直接发包形式落实中标单位,如污水管网工程、路灯工程、店招整治工程、改厕工程和光伏电站工程等。另有部分小项目,借鉴其他地方自建模式,充分发挥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交由社区组织实施,如刷白工程、沟塘清淤工程、环境整治和卫生保洁等。 目前社区已经完成的有公共服务中心工程、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厂、主干道路、室外体育场、公厕、沟塘清淤、危旧房屋、入户道路、店招整治、路灯工程、污水管网和改厕工程,公共服务中心完成内部装修。正在抓紧布置农家书屋及文化活动室,社区卫生保洁队伍健全,实现了卫生保洁全覆盖。正在实施的项目中,游园工程完成了95%工程量,绿化工程完成了90%工程量,村口标识完成95%工程量,累计完成投资600多万元;目前正在着手文化提升、杆线整治、绿化扫尾和软件资料整理等工作,同时结合农村环境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经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

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中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经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经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经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础。 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澄迈县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我局以“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这一课题开展了调研和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概况 2013-2015年,我县以褔桥带、罗美带、永美带等三条美丽乡村带为重点,全面推进县镇两级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建设了19个县级美丽乡村和29个镇级美丽乡村。根据《五年实施计划》,我县71个行政村列入名单,其中,2016年已建成19个美丽乡村,2017年计划建设30个美丽乡村。其中农业部把敦茶村、罗驿村、龙坡村列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海南省将敦茶村、罗驿村和美朗村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大美村等15个村落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美朗村被评为海南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我县被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我县7个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县全域旅游建设夯实了基础,积极推动落实省委刘赐贵书记提出的“日月同辉满天星”建设目标,对我县加强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工程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编制与实际建设中产生的矛盾。一是责任主体不清。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规划编制由县住建局负责,建设指导由县农委办负责,建设主体由各镇政府负责,三者平时工作难以衔接。二是土地私有化突出。由于村庄闲置土地已被农户占用,编制规划时建设项目的选址因为与农户之间发生矛盾,致使项目落地有难度,有些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因为土地问题无法协商而再三调整规划,影响了建设周期和进度。有些项目最终无法落地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二)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显著。一是规划编制和设计时间周期短,规划和设计单位没有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等情况,致使在编制规划时定位不准确,使得美丽乡村带主题不突出,未能充分发挥连片成带的聚集效应。二是原来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差,规划的重点主要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硬化、绿化上,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千篇一律的特色品牌,缺少风貌特色。三是“空心村”和荒废破败房屋不易拆除,农村危房改造效果也不显著,有新居无新貌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村干部思想认识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创新,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墩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在向“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的目标奋进。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累计已投入资金*万元元,对赵*、*墩、*场、*场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其中赵*作为省级美丽乡村进行了申报,并成功迎接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 一是乡村更加洁净。推行了农村垃圾处置和长效管理机制,全社区已配有保洁人员**人,人均保洁经费不低于40元,基本农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置。 二是环境更加美化。以绿化为主要措施,加强村庄道路两侧和农户庭院的绿化,新种绿化乔木*万株,进一步改善了生活居住环境。 三是品牌更加响亮。赵*的村容村貌、*墩的雪梨种植等美丽乡村建设主品牌进一步打响,多次作为考察点迎接了各级领导的考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效,但离上级

总体建设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亟待加以高度重视,并尽快着手进行改善。 (一)建设资金投入“量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是向上争取资金难。虽然从中央到省里,无论是相应配套政策还是直接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都可谓是历史性的空前加大,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二是地方配套投入难。我镇是经济欠发达乡镇,地方财政紧张,难以完全足额配套到位。三是社会投资引入难。美丽乡村建设很多是公益性项目,没有回报,因而难以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即使如农业、旅游等产业项目也因回报周期较长,回报率不高,不能有效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四是资金筹集渠道拓展难。我社区农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农民收入低,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差距明显拉大。 (二)乡村规划引领“力不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进行引导。一是规划特色性有待加强。乡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没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元素,缺乏乡村特色性;二是执行规划不严肃,存在有规划却不按规划实施,变更规划频繁等现象,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有效发挥,乃至存在“边干边看”的现象;三是土地要素受制约,规划的实施需要土地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分析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分析 发表时间:2019-02-22T10:51:34.9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作者:朱鹏 [导读] 随着城乡发展进度的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成为一个主流方向。 伊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 835000 摘要:随着城乡发展进度的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成为一个主流方向。但是由于乡村原来建设布局等因素限制及影响,城乡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面临较多问题,如何更好推动美丽乡村规划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城乡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度的不断加快,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成为近年来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实施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需要,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住建减小城乡发展差距,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与实现意义重大。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推进关键在于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落实,只有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规划引导作用,才能有效避免工作突进中发生胡乱建设及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对美丽乡村规划进行研究和探讨意义重大。 一、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具有滞后性 从美丽乡村规划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美丽乡村推进工作与付出的努力相比而言,其成效并不是很理想,从各层面进行原因分析,其中规划具有滞后性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首先,受农村自身经济发展能力及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地区在旧建筑物拆除及新建筑构建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现状,缺乏新的系统性的发展规划,规划科学性不强,乡村整体规划发展水平较低;其次,部分农村地区在具体规划制定过程存在不经相关部门审批而自行开展规划等情况,导致规划布点凌乱,乡村道路建设整体规划性不强,进而造成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不健全,土地等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二)规划工作管理能力较低 规划工作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规划实施与执行的实际情况,但从整体而言,现阶段农村地区规划建设管理能力相对比较低,管理力比较薄弱,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有效推进的需要。居民建设无序性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规划建设的特点和特色难以得到体现,制定的具体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执行受到影响。管理能力不强不仅导致规划方案难以推进与实施,而且海尔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及人财物等资源浪费问题,为确保城市规划法的有效实施,当前有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规定,这为乡村规划整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大可能。 二、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规划模式 (一)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规划的关系 2014年2月,农业部根据农村规划建设的资源及条件,提出了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休闲旅游型、文化传承型等十大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模式,发展农村地区经济是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因此产业发展型模式最为普遍的一种。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规划有效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在深度挖掘农村地区特色产业的基础上,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业和村庄的产业化发展是美丽乡村规划的两个重要内容,合理规划产业有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而反过来美丽乡村规划能够更好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二)存在的弊端及问题 产业型美丽乡村规划发展模式虽然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有重要作用及意义,但是在实际推进中也存在较多弊端及问题。首先,农业产业化与村庄产业化难以形成。农业用地的有效利用及村庄内闲置用地合理开发利用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传统村庄规划对村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及公共读物设施配套等方面较为侧重,而对于现有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的更合理布局等考虑不多,受其影响,乡村美丽规划中这方面问题也较为突出。其次,村庄人居环境建设难以维持。部分地区在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及参与度都不高,爱护公共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的意识不强,再加上产业发展之后,村庄发展造血功能不强,政府扶持等优先资金难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农民就地城镇化目标实现存在较大难度。“产村结合”对于实现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规划过程中对产业规划不够重视、不仅合理等情况,导致农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改变,技术支持不够,难以实现转型升级,就地城镇化难以实现。 (三)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重点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关键在于对现有农业产业的合理布局,通过引导产业发展带动村庄经济增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农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产业型美丽乡村规划首先要重视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农业产业发展资源及合理布局,引导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其次,加强村庄产业规划发展。每个村庄都有自身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特点,要从整体上提高村庄人后就业率及收入,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产业化活动。 三、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规划模式 (一)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发展模式类型 从旅游资源拥有情况方面看,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三类。(1)村庄本身拥有农业景观资源,依托自身资源进行以休闲旅游为规划发展方向的乡村;(2)本身缺乏特色景观资源,但是拥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具有开发成为休闲旅游型乡村潜力的乡村;(3)自身缺乏资源,且特色也不突出,只能依托周边景观资源发展成为休闲旅游型的乡村。 (二)规划建设发展思路 首先,应根据乡村所依托发展的景观资源情况对乡村目前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和掌握,一二三产业占据比重情况如何?村民收入情况如何?与小康社会农民年人均收入差距有多大?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才能在依托景观发展基础上有效挖掘村庄当地潜力资源,以推动经济发展。其次,科学合理制定规划建设目标。景观依托性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不仅要面对现有问题的解决与发展,而且对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及对策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省也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我市也把美丽乡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但是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加之各镇办差异化较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克难攻坚,加快推进。 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有的村还没拿出规划;有的村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还有的村多次规划,各有侧重,实施起来无所适从。例如王屋镇五里桥村先后作过4次规划:即市政府的十大区域整治规划、市旅游局的“大好河山”规划、市一体办的社区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节点规划,眼下建设美丽乡村究竟按哪一个规划走没有定论。规划的低标准和不定型性,造成的后果是边建边规划,边规划边改进,以致建成的项目推倒重来或需要加以改建,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比如在王屋镇五里桥村的整治过程,由于规划没有一次到位,农家乐农户的大门楼、室内卫生间大多都是建成后重新改建的,造成了一定浪费。 2、组织领导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硬仗,是一项长

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应当拿出十大区域整治时的决心和组织保障,由市级领导牵头,实行台账管理,制订时间进度,而目前我市还没有明确领导责任分工,没有形成强力推进的态势。 3、建设资金有待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除上面补助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市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工作进展。比如王屋镇每年可利用资金200万元左右,除去五保供养、困难群众救济、偿还遗留欠账后,所剩无几,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试点村集体经济更为困难。干部群众担心举债建设后,缺口资金弥补问题得不到解决。 4、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重一时整治而忽略长期有效的管理。我市部分村镇设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已不同程度出现脏、乱、差和“牛皮鲜”回潮现象。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必将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5、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大部分的培育提升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6、古村落开发保护有待加强。我市部分镇办分布着有历史积淀、有文化内涵、有鲜明特色的古村落。由于年久失修,开发保护工作滞后,目前正面临着坍塌、毁损、逐步消失的困境。如王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篇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自查报告 一年以来,乡镇在市委、市政府“三美”建设要求下,紧扣年度建设任务,坚持统筹联动、立体推进,推动“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全面推进XX镇集镇美丽乡镇建设、涝口中心村建设。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 基本情况 XX镇地处XX东南部,与滁州来安县、南谯区、江苏盱眙县交界,面积196.33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人口3.1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3万亩,其中旱田面积1.5万亩,水田面积0.8万亩,镇内宜林山场面积近三万亩。239省道及X001县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丰富的山芋、花生、小麦、西瓜、甜叶菊、玉米等农林产品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20xx年以来XX镇美丽乡村建设点分布于尖山、涝口两个中心村及XX镇集镇三个建设地点,其中尖山大陈郢中心村为20xx年度省调度的美丽乡镇建设点,涝口中心村及XX镇集镇为20xx年度省调度的美丽乡镇建设点。 建设成果 20xx年我镇在市公管局进场招标项目25个,已完成招标工程21个,招标挂网工程3个,项目总投资约3600万元。至12月底已完成工程15个,正在施工项目6个。上半年尖山大陈郢中心村已完成全部工程审计,审计价格920万元。 (一)已完成项目情况 涝口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1079万元,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20xx 年初进入提升阶段。涝口老街、中学路、村部路、农贸市场路等道路黑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全面竣工,投入资金共计466万元。涝口社区服务中心投资95万元,6月初已完成办公用品采购,开始投入使用。涝口社区广场工程投资55万元,4月初已完成全部工程量进入保养阶段。涝口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改造及涝口弱电下地工程投资115万元,分别于5月底,6月中旬完成全部工程量;涝口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共计投资48万元,在20xx年4月完成征地工作并进场施工,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已完成验收试运行。涝口广场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共计投资30万元,于6月初进场施工,现已全部完工,并完成验收工作11月涝口立面改造工程投资84万元,现已全面竣工,并完成工程验收工作,12月份涝口文化提升工程投资28万元,现已进入提升阶段。

XX美丽乡村调查报告

XX美丽乡村调查报告 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5月底,市委农工委组织部分基层干部赴苏州市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题学习调研。现将苏州市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期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起到启发思路、推陈出新之作用。 XX年,苏州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并全面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为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提升村庄建设水平,更好地彰显农村特色、培育致富产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于XX年7月全面部署开展美丽镇村建设,努力打造生态优美、设施配套、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的美丽村庄。当前,苏州市美丽村庄建设工作正在快速、稳步、有序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以下特点: 1、目标明确,推进有序。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点面兼顾,层次清楚。主要分为美丽村庄示范点创建、星级康居乡村提升和生活污水治理三个层面。XX年,以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全市选择了71个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村开展美丽村庄建设试点。20XX年,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就是三年内力争创建100个有产业特色的美丽村庄示范点,提升1000个基础设施配套的星级康

居乡村。XX年,为切实解决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标准不高的问题,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意见》,以每年不少于1000个村庄10万农户的速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XX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2、规划科学,分类指导。苏州市在村庄布点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一方面从尊重村庄既有现状,保护山水田园风光出发,将上一轮1268个保留村目标扩展为5000个左右。一方面坚持按不同村庄类型和资源禀赋进行分类指导。划定的一般村,必须按三整治、一保障标准搞好村庄整治,不搞重复建设;划定的重点村,必须按六整治、六提升标准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康居乡村划定的特色村,探索挖掘历史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完善旅游设施,创建美丽村庄示范点。尤其是重点村和特色村,必须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生产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村庄示范点建设规划和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治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公厕、绿化、停车场、小游园、社区服务分中心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 3、突出重点,加大投入。苏州市积极探索国家、集体、农户和社会共同参与村庄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模式,建立财政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资料

甘草店镇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背景综述 一、概况 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苑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北靠韦营乡, 南连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安定区。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总面积121.48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甘草店镇是历史上甘肃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甘、陕、川、青的“旱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丝路古镇。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戌住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县。据专家考证:十六时国西秦乞伏国仁所筑勇士城及后来的子城都在甘草店。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中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当地居民为便于旅商住宿、饮食、应运而开设多处马车店、饭店。因为该地适居西安通往兰州古道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经此投宿,故双关语为甘草店。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巉柳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中药甘草 甘草店镇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378户17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6594人。 甘草店镇公路全膜双垄沟玉米甘草店镇立足当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08年在全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种植新技术,全镇共推广种植双垄沟全膜玉米5216亩,占任务的100.32%,农户从4月中旬开始点种玉米种子。 甘草店镇2008年早动手、早安排,与13个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农户。双垄沟全膜种植在全镇13个村全面推广,建立了蔡家沟村连片种植点800余亩,果园村种植点500余亩和钱家坪种植点400余亩。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3篇)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3篇)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一篇: 望海镇地处界首市沙南中部,镇域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5.5万,辖12个村委会。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美丽办的业务指导下,望海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群策群力,提前谋划,科学施工,先后筹资630余万元,扎实推进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现就我镇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夯实建设基础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我镇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土地、财政、城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及时分解任务,各司其职,同抓共管。市委徐书记和相关部门领导多次莅临望海镇陆集村调研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对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等提出指导意见。我镇按照“科学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二)整合项目,形成建设合力

陆集村是2016年省级中心村,按照“政府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积极开辟筹资渠道,全力保障建设投入,通过召开会议、现场办公、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力量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产业化、危房改造、扶贫道路、水利兴修等项目等建设项目结合起来,对美丽乡村试点村陆集村予以重点倾斜。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目前陆集村共整合各类资金600余万元,集中打捆投入,有效拓宽了建设活动的资金投入渠道,为提高建设效果提供了项目和资金保障。 (三)发动群众,形成共建氛围。通过制定“村规民约”,采取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在建设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另一方面,采取“面对面”交流、分户走访动员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观望户”、“钉子户”、“无人户”的思想发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共引导群众投工投劳200余人次,落实群众自筹资金5余万元。 (四)整治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拆除旧房及乱打乱建20多处,面积5000多平方米。在全村新建1个垃圾中转站、投放垃圾桶500个,投资16万元深挖疏浚东沟、西沟1800米。每年以18万元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对全村主要路段、公共场所进行日常保洁,实现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切实

《关于后黄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经济学院 班级:2013级经济管理类创新实验班 姓名:谢璐 学号:3136309020

《关于后黄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姓名:谢璐学号:3136309020 前言 西天尾镇政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福建省莆田市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抓项目推进,抓气势成效,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美丽乡村”整治建设,莆田市按照“三整治三提升”的建设标准和“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在村落保全前提下,分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对于美丽乡村的理解,我们调查了近100名人员,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61.11%的被调查者认为美丽乡村“美”在良好的思想观念,另有38.89%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在优美的村容村貌。 调查对象当地村民,村委会干部,游客 调查方式随机采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 正文 基本概况 走进后黄村,迎面是绿意盎然的山野田林、洁净宽敞的水泥通道,再往前,可以看到村民在百年老榕树下悠闲地休憩谈天。一盏盏路灯、一处处花坛,天蓝、水清、景美,处处洋溢着整洁、恬后黄村位于西天尾镇以东2公里处,东临涵江区梧塘镇,南接本镇碗洋、澄渚村,北靠三山之首烽火台。全村方圆面积约1.5平方公里,6个村民小组,254户,人口1010人。全村经济作物以水稻、蔬菜、枇杷、龙眼等为主,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 建设措施以及主要成果 1、因地制宜、注重规划。后黄村虽然还未成“处处都是一幅图卷、山山都是一幅美景”,各处条件不尽相同,自然差异较大,但都尽量不破坏原生态资源,注重融入现代文明气息,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因势利导,依据现有条件,提升已有基础,走出了一条“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特色化建设之路。梅岭根据村的地域优势、生态优势以及在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鲜果采摘园项目供游人采摘水果蔬菜,开凿知秋湖供村民,游人乘凉观光,开展民俗文化表演让游人更全面的了解莆仙文化。聘请福建农科院,完成了《后黄村建设规划设计思路》,确定了保护性开发后黄村;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日期:2013-12-02 为配合西湖区人大常委会视察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兴根带领部分农工委委员,先后赴区农业局、区风景旅游局、转塘街道、双浦镇等9个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根据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在西湖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强统筹、强特色、强推进”的要求,抓规划、排项目、定资金、明措施,有序有力实施各项建设计划任务,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以下几方面工作值得充分肯定:(一)突出特色,强化规划引领。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编制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2015年)》,确立了“最美西湖·风情乡村”战略定位,提出了三墩平原湿地水乡、转塘龙坞和双浦湖埠山地茶乡、双浦东南部沿江渔乡等三大片区的村庄肌理规划理念,明确了转塘、双浦、三墩、留下所辖35个创建村社的相应整治模式和初步目标,以及环境改善、产业提升、特色培育和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的实施内容。二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一村一方案”,根据各村实际,因村制宜制定每个村的整治规划方案,切实增强整治方案的可操作性。三是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村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目录指南,提出了13个大项、46个分项、157个子项的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分级配置的内容和标准,在国内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进行规范化定义,为乡村整治提供了有效借鉴,也为后续单村整治规划的编制和项目设计提供了指导。 (二)落实保障,强化政策支撑。一是按照全方位全覆盖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要求,出台了《关于推进西湖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西湖区分类推进村庄整治争创美丽示范乡村工程实施方案》这两个“龙头”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整治目标和原则、模式和标准、申报程序、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二是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制定了《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整治类项目以奖代补管理办法》,2011年-2015年区(含之江)财政将共计安排3亿元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整治、功能提升、生态保护、产业扶持、文明创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大力整合支农项目,将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优先安排于创建村,积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三是配套出台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西湖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验收实施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导组(现场办)及分组方案》等一系列的规范性制度,强化制度的约束保障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三)注重结合,强化统筹推进。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与“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都市农业精品区、休闲旅游示范区、文创产业示范区打造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统筹推进。一是狠抓项目推进。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加强协调,扎实推进整治项目建设,两年来,西湖区72个美丽乡村建设计划项目中,已完工37个,正在建设7个。二是加快产业升级。结合无公害茶叶精品园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休闲观光设施农业园建设,带动东江嘴村、灵山村、华联村等创建村的特色产业培育。发挥中国美院得天独厚的文创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外桐坞村文创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