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1.中国花卉文化形态

1.1花—一种物质文化

(1)花卉食品在中国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平民百姓家里时有鲜花食品摆上餐桌,寺院素菜中也常见鲜花的成分。这种美味佳肴甚至还传入皇宫御膳,成为宫廷莱肴的一个很重要类别——花卉鲜果菜。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美味的花卉食谱。例如:花卉粥、花卉甜食与点心、花卉酒、花卉饮料、花卉菜等,不胜枚举。

(2)香花疗法??香花疗法与中医药学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途径不一样,它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颇为相近,香花疗法的处方比较齐全,适应症甚广。例如:解郁方、宁神方、益智方、散寒方、清热方、止血方、散血方、醒酒方等。1.2花—一种精神文化

(1)中国花卉文学??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中国竟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更是多得不可胜数。这些花卉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咏花诗词。迄于清代,前人留下来的咏花诗词,估计不下3万首。

除诗词以外,以花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品也颇多名篇佳作。例如,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剧中以花名作为唱词问答,多次提到了桃花、杏花、李花、杨花、石榴花、荷花、菊花、丹桂、梅花、水仙花、迎春花、牡丹花、玫瑰花等,其中《冥判》一折,就涉及花名近40种。在清代蒲松龄的著名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中的主人公均是以花仙、花精的身份来塑造的文学形象。诚然,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吟咏花卉最为丰富、亦最为成功的当首推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

这些精彩的花卉文学作品,使自然的花花草草呈现出特有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温暖、润泽着人们的心,甚至成为民俗化的理念。这就加深了对花卉的审美层次,同时丰富了对花卉的欣赏内容。?(2)中国花卉画?,花卉,自古即是中国画上“最有力之中心题材,亦即于世界绘画之画材上,占一特殊地位”。

中国的花卉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虽比人物画、山水画成熟较晚,但通过历代画家不断地创造和发展,使它很早就成为独立的画科。无论是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还是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花卉,均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名家辈出、技法独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画苑中的一枝奇葩。

花卉,是中国绘画历久而不衰的主要题材之一。中国很早就有人描绘花卉,但是,直到春秋时代,花卉画还只是用于衣裳、旗帜等实用品的装饰。到魏晋南北朝,花卉画作者才稍多。唐代,中国花卉画有了极大发展,不但画史记载中名家辈出,而且,在新疆阿靳塔那墓葬中出土了完整的花鸟屏风壁画。这说明,当时花鸟画已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属地位,成为宫廷和民间普遍欢迎的画种。五代十国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各有擅长的花鸟画能手,并形成徐

熙、黄筌两大花卉画流派,画史上称为“徐黄体异”,这是中国花卉画成熟的重要标志。

宋代,是中国花卉画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画院的兴隆,加上几位皇帝的支持和倡导,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花卉画家。北宋的一些文人兴起的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的文入画,把中国的花卉画推进到了“托物言志”阶段,这是中国花卉画史上的一次飞跃。

明、清之际,中国花卉画无论在艺术意境抑或表现技巧上都颇具新意。特别是清代的”扬州八怪”,多半以花卉为题材,不受成法所拘,笔恣墨肆。他们的笔墨技法,对近代中国写意花卉画影响很大。清朝以后,中国画坛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花卉画家,最为著名的如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干等部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传统的花卉画。

而今,无数中国画家十分珍视中国花卉画这份遗产,在继承古代花卉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刻意求新,努力创作出更多的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气息的花卉画。

2.特点

2.1闲情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东方式的闲情文化。中国人把养花叫??“玩花”,这一个“玩”字,表明“莳花弄草”是一种闲暇活动。它可以调节、丰富生活,但不可能成为生活的主流。古时的文人逸士,他们有条件和闲暇莳花弄草、欣赏花卉是其悠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多功能性

据古籍记载,神农氏遍尝百草百花,使花草成为华夏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物和药物来源。中国人的发生、存在和;状大,都与花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华夏”这一民族的图腾柱上,凝聚着他们对于花木的倾心爱戴、由衷赞美和无比尊崇。人们心目中种种花草的形象,成了幸福、吉祥、长寿的化身,加上各种花草本身的实际功用,便很自然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游艺娱乐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久而久之,在民间社会中积淀成为民俗。花卉参与中国民间风俗的形成,极大地开拓和扩展了民俗的内容和范围,给人们带来了某些生活的调节、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加上花卉与中国绘画、文学等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结合,使得中国花文化涵括了诸多文化门类,不仅包括花卉食品、香花疗法等物质文化门类,也具有中国花卉画、中国花卉文学等精神文化特点,可谓形态纷呈。2.3泛人文观

中国的文化,充满着泛人文主义色彩。泛人文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现实人生联系起来。中国的花文化就具有这一明显的特征。

在花木观赏活动中,更能体现中国人别具一格的生命感悟方式。古人由于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他们的潜意识深处,从来不把花木当作外在的自然物,而当成有生命的活物。他们认为,宇宙间无非有3种活的生物:人、禽兽、花木。这3者都是天、地的产物,并无等级上的差别。花木也和人一样有智有能。在中国的许多古代典籍中,出现了许多木神花仙。就连花木命名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君子兰、含羞草、仙人掌、罗汉松、美人蕉、湘妃竹……,仅从这拟人化的名称,就可见人与花木亲密相间的程度。更让人惊讶的是,中国古人深信,某些花木就是人变成的。人所共知的”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花中十二师”(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蜡梅、杜鹃、玉兰),“花中十二友”(珠兰、茉莉、瑞香、紫薇、山茶、碧桃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花十二婢”(凤仙、蔷薇、梨花、李花、木香、蓉、兰菊、栀子、绣球、罂粟、秋海棠、夜香),“花王花相”(牡丹、芍药)等等说法不仅表现了以花比人、以人比花的观念。而且,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古人往往把自身的价值取向,也比拟在花木身上,将花木分成帝王、宰相、君子、师长、朋友、仆人的等级赋予了人格化的内涵。

3.结论

综上所述,花卉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发展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与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还与中国的精美工艺相结合而向艺术化发展。凡此种种,都说明花卉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诚然,中国的花文化,貌似以“花”为中心,其深层实则是以人为中心的,否则,花就不可能转化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现象了。

目前,中国花卉事业的日渐发达,使花卉文化全面繁荣。有关方面也认为应重视花文化研究,以便让各界人士都认识到花卉在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唤起民力的热情,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花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时代中,花卉必能一如既往,进一步与全人类的先进文化相结合,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以上内容有些载自互联网)

中国花卉有3大特点:

1观赏启迪性

很多花卉以很强的观赏性赢得人们的呵护,比如,牡丹,月季等。当人们观赏花卉时,会联想到许多事情,从而受到启发。

2.陶冶净化性

花卉文化氛围一旦开成,让人转入其中,并深受震撼。并激发人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净化人的心灵。

3.交际励志性

现在的花卉文化,其本质意义已经不局限于上述主要传统特征。它还能发展当代社会人特别注重交际的作用。通过这种花卉文化精神的传递促进作用,使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和谐,更有情趣。而这些变化完全是借助于花卉这个无声的语言内省地完成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因为,人人无法拒绝对美好事物,美好品质,美好人生的期盼与追求。花卉文化因不同的花之文化向不同的人们传递不同的高级文化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好花卉文化其实也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助推器。

4.研究借鉴性

花卉文化由于有以上品质,而这些品质特性正好是人类发展所关注的.一个地方形成的花卉文化一定是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风俗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人们赖以从事美好生活的一种心理模式。也间接表征着它的无限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能很好地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区域的精神文化精髓。同时,我们应当提到,里面可能还会孕育着先进的文化因子。基于这个角度,研究一个地方的花卉文化很有意义,对促进其他地方搞好这个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通过研究本地区的花卉文化特色和精髓,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推广自身的先进文化,还可以挖掘潜力,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确保自身文化常青。

花卉文化论文

中国花卉文化研究综述 XXX大学 XXX 指导老师XXXX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渐深入,面对世界文化逐渐趋同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重视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正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花卉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别。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民族,对花草树木有独特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有几千年的花卉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花卉资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和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花卉被不断地注入人们的思想与情感、不断地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在精神层面上,花卉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思想和富有个性的人生态度;在物质层面上,花卉文化积淀了劳动人民几千年的辛劳和智慧力量,留下了丰富的花卉栽培经验和花卉品种,记录了前人在这片领域里耕耘和探索的足迹。中国的花卉文化给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目录 一、花卉文化的历史起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花卉文化的形态 (2) 1、花卉的物质文化形态 (2) 2、花卉的精神文化形态 (3)

三、花卉文化与花卉产业 (7) 花卉文化的历史起源 中国花卉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人何时开始利用、栽培花卉,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之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了。我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氛围三个阶段,即先秦的始发期、秦汉至盛唐的渐盛期和中唐以来的繁盛期,这三个阶段分别被称为“物质实用时代”、“花色审美时代”和“文化象征时代”,三个阶段呈不断累积演进之势。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就发现陶器、陶片上有植物枝叶类团。而在距今5000-6000年的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多有花瓣、叶片样纹饰。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我国先民们就对花卉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并出现了用作装饰的倾向。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花卉文化在此时也达到了第一次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诗经》中,就有很多以花卉草木为题材的诗歌,而这也成为了中国花卉文化的最早形式。《诗经》中描绘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等诗歌中可以看出,那时人们已经将花卉用于社交礼仪甚至传达爱情了。秦汉时期开始多种花卉开始被用于建造帝王宫苑,而这标志着中国的花卉正式进入以观赏为目的的精神领域了。自此之后,花卉就已经与中国的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进而渗透到了各个文化领域之中。 花卉文化的形态 花卉的物质文化形态 花卉可以作为食品,我国花馔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远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有食花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花果草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花果草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花果草木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花果草木01、梅花02、竹03、松04、兰花05、水仙 06、菊花 07、玫瑰08、莲花09、萱草10、牡丹11、藻纹12、灵芝 13、忍冬纹14、蔓草15、一品清廉16、九秋同庆17、九重春色18、天仙寿芝 19、四季平安20、本固枝荣21、玉堂富贵22、玉树临风23、仙壶集庆24、百事如意 25、贵寿无极26、长命富贵27、松菊犹存28、杞菊延年29、和合如意30、和合万年 31、并蒂同心32、宜尔子孙33、连中三元34、连生贵子35、富贵平安36、群芳祝寿 37、群仙祝寿38、新韶如意39、满堂富贵40、聪明伶俐41、兰桂齐芳42、安居乐业 43、华封三祝44、榴生百子45、万年如意46、百事大吉47、子孙万代48、天地长春

49、同心之言50、因和得偶51、长生不老52、富贵万代53、富贵长春54、岁寒三友 01、梅花: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02、竹: 竹青翠挺拨,奇姿出众。每当寒露突降,百草枯零时,竹却能临霜而不凋,可谓四时长茂。 竹竿节节挺拨,有拨节发叶、蓬勃向上之势,受到人们的称颂。人们赋予它性格坚贞,志高万丈的高风亮节,和虚心向上,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它与梅、兰、菊、松一样,即有出众的奇姿,更有高尚的品格而深受文人志士的偏爱,被择入“岁塞三友”和“四君子”之列。历史上许多文人爱为它们赋诗、投墨,予以赞美。 在民间传统中有用放爆竹以除旧迎新、除邪恶报平安的习俗。所以竹在中国的装饰绘画上亦被作为平安吉祥的象征。 03、松:

名花欣赏之中国四大名花

名花欣赏之中国四大名花 收藏转载到QQ空间转播到腾讯微博 专题简介 四大名花是指河南洛阳的牡丹、福建漳州的水仙、浙江杭州的菊花和云南昆明的山茶。它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 一:牡丹——花中之王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白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现在这一地区尚有野生单瓣品种存在。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牡丹以洛阳、菏泽牡丹最富盛名。 牡丹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寿。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气血活肺,容颜红润,改善月经失调,痛经,止虚汗,盗汗。

牡丹团花,寓意“富贵团圆”;牡丹连根整枝花,寓意“富贵根基”;牡丹串枝(或缠枝),寓意“富贵万年”;牡丹满开,寓意“富贵全盛”;单独一朵大牡丹花,寓意“富贵一品”。牡丹被誉为中国国花。 喜欢牡丹的人以宽大的心胸和献身的爱情与人交往。 牡丹:圆满、浓情、富贵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爱。 二:水仙——凌波仙子 中文别名:凌波仙子、金盏银台、落神香妃、玉玲珑、金银台、姚女花、女史花、天葱、雅蒜,中国水仙、天蒜、俪兰、女星、雪中花等。除了常见的白色水仙外,还有一个黄色的品种叫喇叭水仙。水仙属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此属植物全世界共有800多种,其中的10多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水仙原分布在中欧、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地区,中国的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 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的鳞茎肥大似洋葱,卵形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二列状着生。花葶中空,扁筒状,通常每球有花葶数支,多者可达10余支,每葶数支,至10余朵,组成伞房花序。雄蕊呈椭圆形,花粉为黄色。雌蕊近似三角形,乳白色,中部发绿。因多为水养,且叶姿秀美,花香浓郁,亭亭玉立水中,故有"凌波仙子"的雅号。水仙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温暖、湿润地区,福建漳州、厦门及上海崇明岛最为有名。水仙是草本花卉,又名金银台、玉玲珑、雅蒜等,原产于中国浙江福建一带,现已遍及全国和世界各地。水仙花朵秀丽,叶片青翠,花香扑鼻,清秀典雅,已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冬季室内和花园里陈设的花卉之一。 水仙花花香无毒。但水仙花鳞茎内含有拉丁可毒素,可作医药用,人误食后会引起呕吐、肠炎。所以水仙花不能随便内服。 有轻微的毒气,尤其是开花后可导致人轻微的头晕感,花开后不要放在卧室里,花粉对人身体不好。 中国水仙:多情、想你、思念、纯洁的人生,或是纯洁的爱情

中国花卉资源的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贡献教案

中国花卉资源的特点及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一、中国花卉种质资源及其特点: (一)花卉种质资源的概念: 花卉种质资源:是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二)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花卉种质资源外延包含三个层次: 1、种与品种:野生种、变种、变型及人工选育或杂交的品种。 2、器官与组织:种子、块根、块茎、鳞茎、叶、花、果实、鳞片、珠芽、愈伤组织、分生组织、花粉、合子等。 3、细胞和分子:原生质体、染色体和核酸片段等。 二、研究植物种质资源的意义: 1、花卉种质资源是丰富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基础; 2、花卉种质资源是育种、科研、创造有价值栽培作物新类型的重 要源泉。 三、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一)物种多样性丰富: 中国是一个花卉种质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 中国被子植物总数为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

中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 中国特有的属、种极多,有243个特有属,527个特有种。(二)花卉栽培品种及类型丰富: 中国花卉栽培的历史有3000多年。 中国原产和栽培历史悠久的花卉,常具有变异广泛、类型丰富、品种多样的特点。 中国名花数量大,世界少有品种丰富。 (三)花卉优良遗传品质突出: 1、多季开花的种和品种多; 一年中三季、四季、二季开花的植物资源多。 2、早花种类和品种较多; 早花类的植物多在冬季或早春较低温度条件下开花。 3、珍稀黄色的种类与品种多; 黄色种类或品种是培育黄色花系列品种的重要基因来源。 4、奇异类型与品种多; 奇异品种多主要表现在: 1)变色类的品种; 花色变化过程。 2)台阁类型的品种; 该类品种是花芽分化时产生的特殊变异类型,形成一花之中又完全包含一朵花的特征,形似亭台在花的中央。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1.中国花卉文化形态 1.1花—一种物质文化 (1)花卉食品在中国已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平民百姓家里时有鲜花食品摆上餐桌,寺院素菜中也常见鲜花的成分。这种美味佳肴甚至还传入皇宫御膳,成为宫廷莱肴的一个很重要类别——花卉鲜果菜。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美味的花卉食谱。例如:花卉粥、花卉甜食与点心、花卉酒、花卉饮料、花卉菜等,不胜枚举。 (2)香花疗法??香花疗法与中医药学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途径不一样,它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颇为相近,香花疗法的处方比较齐全,适应症甚广。例如:解郁方、宁神方、益智方、散寒方、清热方、止血方、散血方、醒酒方等。1.2花—一种精神文化 (1)中国花卉文学??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中国竟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更是多得不可胜数。这些花卉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咏花诗词。迄于清代,前人留下来的咏花诗词,估计不下3万首。 除诗词以外,以花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作品也颇多名篇佳作。例如,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剧中以花名作为唱词问答,多次提到了桃花、杏花、李花、杨花、石榴花、荷花、菊花、丹桂、梅花、水仙花、迎春花、牡丹花、玫瑰花等,其中《冥判》一折,就涉及花名近40种。在清代蒲松龄的著名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中的主人公均是以花仙、花精的身份来塑造的文学形象。诚然,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吟咏花卉最为丰富、亦最为成功的当首推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 这些精彩的花卉文学作品,使自然的花花草草呈现出特有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温暖、润泽着人们的心,甚至成为民俗化的理念。这就加深了对花卉的审美层次,同时丰富了对花卉的欣赏内容。?(2)中国花卉画?,花卉,自古即是中国画上“最有力之中心题材,亦即于世界绘画之画材上,占一特殊地位”。 中国的花卉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虽比人物画、山水画成熟较晚,但通过历代画家不断地创造和发展,使它很早就成为独立的画科。无论是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还是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花卉,均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名家辈出、技法独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画苑中的一枝奇葩。 花卉,是中国绘画历久而不衰的主要题材之一。中国很早就有人描绘花卉,但是,直到春秋时代,花卉画还只是用于衣裳、旗帜等实用品的装饰。到魏晋南北朝,花卉画作者才稍多。唐代,中国花卉画有了极大发展,不但画史记载中名家辈出,而且,在新疆阿靳塔那墓葬中出土了完整的花鸟屏风壁画。这说明,当时花鸟画已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属地位,成为宫廷和民间普遍欢迎的画种。五代十国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各有擅长的花鸟画能手,并形成徐

中国的传统花卉

中国的传统花卉 杜鹃——花中西施 杜鹃学名:Rhododendronsimsii,英名:IndianAlaiea,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科名:杜鹃花科。形态特征: 杜鹃花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由大乔木(高达200cm),主干直立 或呈匍匐状,枝条互生或轮生。叶革质或纸质,常绿,半落叶或落叶,披针开至卵圆形。花顶生或腋生,单花或多花呈总状伞形花序,花冠漏状或钟状,有白、黄粉、红紫色及复色等。花期3-7月,也 有一年多次开花的品种。 梅花——君子(花魁) 梅花学名:prlmusmume,英名:Mtmeplant.JapaneaeAprlcot,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科名:蔷薇科。形态特征:落叶小 乔木。树冠圆头形。干紫褐色,有纵驳纹;小枝绿色,常具枝刺。叶 互生,卵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花1-3朵簇生,有淡粉、红、白等色,具芳香。花期冬末至初春。喜光,喜温暖,稍耐寒,喜潮湿, 不耐涝,耐瘠薄,稍耐碱,但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圭为最好。抗 性较强,为长寿树种。 荷花——花中仙子 荷花学名:Nelumbomucifera,英名:HinduLotus,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科名:睡莲科。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 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 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 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 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 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10月。荷花栽培品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一、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春节民间传统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要吃腊八饭,“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腊月除夕,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要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新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后来还有河南的朱仙镇。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除夕晚上要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在每年中央电视台办“春晚”,全世界华人都守岁。 天明过春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燃放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祭典祖先、祁求丰年。吃了早饭,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去到各家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

花卉文化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

花卉文化,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 花卉文化,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 ★中国花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很深刻的影响。 ★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形形色色的花卉草木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而花卉在文人的笔下更具风采。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 中国花文化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人性格的形成有很深刻的影响。“百卉含蘤。”(《汉书·张

衡传》),“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而“华”在古文中是通“花”的。可见花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花文化渗透于中国人的生命之中,对中国文学、中国绘画、宗教、民俗、医药、纺织、工艺等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花卉文化的起源 中国何时开始利用、栽培花卉,目前尚无确论。不过,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花卉就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相联系了。花卉被中国人所利用,经历了一个从实用(药用、食用)到观赏用的过程。 和其他许多栽培植物一样,中国人栽培和应用花卉的历史是从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开始的。1975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一具精美的食器——铜鼎,其中满盛炭化了的梅核。经鉴定,距今已有3200多年,说明早在商代中期,古人已食用梅花树的果实了。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亦表明食花之风,古已有之。但这并不标志着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成。任何一种物质现象,只有经过提炼、升华,注入精神和社会的内容,才能称之为文化。从这方面来说,中国花卉文化的源头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首次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以许多花卉草木为题材的,成为中国关于花卉文学和音乐的最早形式。从《诗经》中关于花卉的描述,如“摽有梅”,“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等

最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浅析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摘要:花,作为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绚丽装扮着世界,也装扮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花的喜爱也深深的溶进了文学、艺术中,并被赋予人格化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一直贯穿在传统文化的各个时间各个方面,从先秦的诗经到后代的歌赋,再到近现代的小说散文,从文化习俗到思想艺术,花无不以独特的姿态穿梭在浩瀚的文化之海,并在历代文人逸士的作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花总与生活、艺术思想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关键字:花传统文化文学艺术 花与中华文明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明确提及的植物种类有150种之多,其中属于花卉范畴的达132种,在诗经305篇诗歌中,共有7篇出现了华字,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桃之夭夭,烁烁其华”此华同花,所以说,自古以来花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承保留下来,且始终占有重要的席位,为人们所钟爱。但是,人们爱花不仅仅是因为花的美丽的外表,更因为人们看到了花了内在的美丽品质,这才是花在传统文化意象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一、花在文学与文人中的人格化 自古以来,花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文明的进程紧密联系。人们对花的认知过程从敬畏与崇拜到利用与开发再到审美与象征。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由欣赏花之色貌开始,融入自我主体情感意趣,在审美过程中体悟出花卉代表的精神气质品德,进而赋予其人格化的象征意义,获得了花之神的独特生命意蕴.傲骨贞姿,见之于梅; 静雅慎独,见之于兰; 清廉无染,见之于莲; 孤禀劲节,见之于菊。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更有宋代张翊在花经中以九品九命品评花卉,其中梅兰牡丹为最高的一品九命。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这段话出自宋代邵雍善赏花吟,生动地描绘了人对花卉的认知,经历了由物蜕化为人,再由人羽化为神的转变过程。古人正是在不断认识欣赏感悟花的过程中,逐步积淀丰富了中国花卉文化,花的人格化乃是其中的核心精神和最高境界. 1、孔子独爱兰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不因贫困而改节。” ——孔子 孔子的这句话既道出了兰花超脱、逸然的品格,又完美的阐释了君子对高尚道德品行的修养,以及那种处境艰难而品格傲然脱俗的君子形象。兰花以幽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春节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左右祭祖、扫墓 端午节夏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题: 吃粽子 七夕夏历七月初七又称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中秋节夏历八月十五举家团圆节,主题: 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夏历九月初九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1月1日元旦节公历新年放假一天 3月8日国际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5月1日国际劳动节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放假三天5月4日五四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 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6月1日国际儿童节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儿童放假一天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纪念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8月1日建军节纪念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

1945年9月2日 9月10日教师节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1日国庆节纪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放假三天 按时间顺序排位依次是: 按夏历节(阴历)排序: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按阳历节排序: 元旦(1月1日)→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儿童节(6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抗日战争纪念日(9月3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 按阴阳节日结合排序: 元旦(1月1日)→春节→元宵节→妇女节(3月8日)→ 植树节(3月12日)→清明节→国际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儿童节(6月1日)→ 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 抗日战争纪念日(9月3日)→中秋节→ 重阳节(9月9日)→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除夕

园林花卉学复习思考题1

第一章绪论 作业习题: 1 什么是园林花卉或花卉? 2 依栽培目的和性质不同,花卉栽培有哪些类型? 3花卉栽培的意义与作用。 4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5花卉常识知多少: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花草四雅、园林三宝、园林之母、四大切花、花卉王国…… 思考题: 1 园林花卉与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作用有何异同点? 2 花卉业在中国及湖南的产业发展情况及前景? 第二章花卉的分类 作业习题: 1花卉按生态习性是如何分类的?分八类。 2 试述露地花卉、温室花卉、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的含义,并举 4-5 例说明。 3 依花期不同如何分类? 4 依观赏部位不同如何分类? 5花卉按用途如何分类?分三类。 6 请说出 15 类不同的园林花卉。 依据花卉的生活型与生态习性进行分类,花卉可分为两大类: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 第三、四章环境因子对园林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业习题 1 什么是“春化作用”? 2 什么是“冬性植物”、“春性植物”和“半冬性植物”?哪类植物分别属于冬性植物和春性植物? 3花芽分化的类型有哪些? 4依温度对花卉分布的影响,将花卉分为哪几种生态类型,并举例说明耐寒性花卉,不耐寒性花卉? 5依照光照长度(光照时间)对花卉的影响,将花卉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性植物”?并举例。 6依照光照强度(光照度)对花卉的影响,将花卉分为阳性花卉、阴性花卉、中性花卉?并

举例。 7依花卉对于水分的要求,将花卉分为旱生花卉、湿生花卉、中生花卉?并举例。 8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因子有哪些? 思考题 1光照、温度、水分是怎样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 2什么是监测植物?它们有什么用途?举例说明。 第五章园林花卉的繁殖 作业习题: 1 花卉有哪些繁殖方法?“分生繁殖”、“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压条繁殖”、“组织培养”等几个基本概念。 2 花卉生产和栽培中常用的种子贮藏方法有哪些?播种前种子处理方法有哪些?种子繁殖的特点以及播种方法?花卉常用的播种方法? 3 什么是需光种子、嫌光性种子?举例说明。 4 花卉分生繁殖有哪些类别?分生繁殖的特点? 5 花卉扦插的种类及方法? 6 促进扦插生根的方法有哪些?扦插生根的环境条件?花卉扦插的基质 用于花卉扦插的基质很多,主要有土壤、沙、珍珠岩、蛭石以及水。 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主要有药剂处理法和物理处理法。 7 硬材扦插、软材扦插的概念。 8 花卉组织培养技术的特点? 9 花卉高空压条方法? 10“有性繁殖”、“有性繁殖”的优缺点是什么? 第六章花卉的栽培管理 作业习题: 1露地花卉移植的类型和步骤;露地花卉灌溉方法的种类;露地花卉栽培的步骤。 2 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基质的主要种类。 3盆栽的方法:上盆,换盆,转盆,倒盆,松盆土,施肥,浇水; 4花卉促成和抑制栽培的概念、意义、方法和途径(并举例说明)。或者花卉开花调节的途径? 1 温度处理((1)高温打破或缩短休眠(2)提高温度,避免低温休眠(3 )降低温度,避免高温休眠,保持正常生育。(4 )低温打破休眠,即解除休眠( 5)低温满足春化要求,促使花芽分化。(6)低温延长休眠,推迟开花 2 光照处理 (1)遮光处理:在长日照季节里为使短日照花卉开花必须遮光。(2)加光处理:在短

花卉价值与花文化

花卉价值与花文化 摘要:花卉是美的象征,体现着人们的精神文明。花卉既可以绿化、美化环境,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有 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特别是在森林般的硬质建筑物里的都市人们,鲜花绿草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干净、轻松、愉悦和舒畅。花卉与人类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在各个方 面都有花卉的踪影 关键词:花卉价值花文化花卉节日花语 1、花卉的价值 1.1花卉的观赏价值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用花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日趋普遍。以 前,花鸟市场中以老年人为多,而现在,爱与花卉相处的不仅是年老的,许多年轻人也加入此行列。花卉已悄悄地步入都市人的生活。城市里的绿化带、马路两边,节假日等一些喜庆日子,都少不了花卉的装饰,美化城市,增添节日气氛,花卉还能花卉能给人们创造一个幽美、清新、舒适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喧嚣的都市里无疑给人增添一种别样的的风趣。在房子里摆上几盆盆栽,既可以净化家中空气,又可以在下班后休闲时浇花修剪一番,在劳累后能如此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在热闹喜庆的日子里,美丽鲜艳的花卉更是增添不少气氛,让人们在节日的喜庆里心情更加美好,更对美好的未 来充满希望。 1.2花卉的实用价值 人们之间通过互相赠送花卉来表达情感这一话题,这就与花的象征有关,如今,馈赠鲜花、插花已经在国内流行。虽然赠送鲜花是抒情表意之事,其中也有不少学问。国家和民族的习俗不同,送花亦有忌讳,不可生搬硬套。每一种花都有某种生活含义,蕴藏着无声的语言。在国际上有许多花卉被公认有一种特定的象征和“花语”,也就是“花的语言”,根据“花的语言”来送花,比如:祝贺友人生日,宜送石榴花、象牙花、大红月季花,这些花通常象征火红年华,前程似锦。但对长辈就应该选用长寿花、龟背竹、百合花、万年青、报春花等具有延年益寿含义的花卉;祝贺结婚的,要选用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扶郎花等。至于新娘披纱时所用的捧花,还可适当加入一两枝满天星,将会更加华丽脱俗;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一般是互送玫瑰花、蔷薇花或桂花。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等等,此外,花色为红、橙、黄、紫等“暖色”和花名含有吉兆的花卉大多可用于喜庆事宜。若白、黑、灰、蓝等“冷色”和花名含有贬意的花大多用于伤感事宜。 在现代社会,花卉更成为交往中的一种高雅礼品。这就是在我们交往中花卉还能体现一种礼仪,花卉在礼仪交往中的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大,并成为社会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花卉在礼仪交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形式:花束(主要使用各类包装纸、丝带等配材,对组合好的鲜花进行各种不同风格的包装,单手可握,双手可捧。可用于迎送客人、访友、庆典仪式上的献花、馈赠礼品、结婚等场合。)、花篮(可用于馈赠礼品、舞台摆放、厅堂装饰、庆典开幕以及追悼会等场合。)、花插(可用于办公室、餐厅、接待处、饭店前台、会议室等场所)、装饰花(一般用于出席各类大型集会、重要

中国传统十大花卉

中国传统十大花卉 梅花——君子(花魁) 学名:prlmus mume 英名:Mtmeplant.Japaneae Aprlcot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 科名:蔷薇科 形态特征:落叶小乔木。树冠圆 头形。干紫褐色,有纵驳纹;小 枝绿色,常具枝刺。叶互生,卵 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花1朵-3 朵簇生,有淡粉、红、白等色, 具芳香。花期冬末至初春。 喜光,喜温暖,稍耐寒,喜潮湿, 不耐涝,耐瘠薄,稍耐碱,但以 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圭为最好。 抗性较强,为长寿树种。 牡丹——花中之王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英名:Tree peony 别名:鹿韭、木芍药、花王、洛 阳王、富贵花

科名:芍药科 形态特征:落叶小灌木。老枝干灰 褐色,多纵裂驳纹;新枝光滑, 绿色,叶互生,大形,2回羽状 复叶;小叶狭卵形至倒卵形,单 生枝顶。单瓣、半重瓣或重瓣, 有红、黄、粉、白、紫和绿等色, 多具清香,花期4月-6月。果实 生短绒毛,种子大形,8月-9月成熟。 荷花--花中仙子 学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du Lotus 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 科名:睡莲科 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 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 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 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

中国十大名花排行榜

中国十大名花排行榜(排名从下到上) - 官方版 -------------------------------------------------------------------------------- 第十名.中国十大名花之十:凌波玉立水仙 凌波玉立水仙 水仙素有“凌波仙子”的雅称,是我国传统名花。漳州水仙最负盛名,它鳞茎大、形态美、花朵多、馥郁芳香,深受国人喜爱,同时畅销国际市场。水仙是冬季观赏花卉,可以用水泡养,亦能盆栽。可用鳞茎繁殖,常见栽培品种有“金盏银台”(单瓣花)和“玉玲珑”(重瓣花)。 水仙茎叶清秀,花香宜人可用于装点书房、客厅,格外生机盎然。水仙茎叶多汁有小毒,不可误食,牲畜误食会导致痉挛。鳞茎捣烂外敷,可以治疗疮痈肿。 [点击查看大图] -------------------------------------------------------------------------------- 第九名.中国十大名花之九:十里飘香桂花 十里飘香桂花 桂花在国庆节前后开花,“金风送爽,十里飘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桂花为木犀科常绿小乔木,南方地区多用于庭院绿化;北方均室内盆栽。桂花品种较多,常见栽培有4种:金桂(花金黄色)、银桂(花黄白色)、丹桂(橙红色)和四季桂(花乳白色)。桂花可用嫁接和高取压条育苗。春季进行枝接或靠接,秋季进行芽接,砧木可选用桂花实生苗或女贞。桂花经济价值很高,花可以提取香料,也可熏制花茶。

[点击查看大图] -------------------------------------------------------------------------------- 第八名.中国十大名花之八:茶花 富丽堂皇茶花 茶花是“花中娇客”,四季常青,冬春之际开红、粉、白花,花朵宛如牡丹,有单瓣,有重瓣。茶花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叶互生、椭圆形、革质,有光泽。产于我国云南、四川,南方地区多用于庭院绿化,北方均室内盆栽。茶花喜温暖、湿润气候,夏季要求阴蔽环境,宜于酸性土生长。播种、扦插、嫁接繁殖。茶花可以人工控制花期,若需春节开花,可在12月初增加光照和气温,一般情况下,在25℃温度条件下,40天就能开花,若需延期开花,可将苗盆放于2℃~3℃冷室,若需“五一”开花,可提前40天加温催花。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

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

花卉鉴赏和花文化(学生复习用)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仅供参考,请勿外传) 第一章花卉鉴赏与花文化概述 花卉的概念:狭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广义除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广义花卉的观赏部位不限于花,可以是花、果、茎、叶、根、种子等任何部位。 花卉文化:是在花卉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的与花卉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 花卉文化内容:以花卉为讴歌对象的诗词、故事、传说、记事、绘画、戏剧、音乐、雕塑、电视、民俗等文学表现形式,这就是花卉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花卉鉴赏的基础 1、具有花卉知识:赏花首先要知花。清代张潮《幽梦影》:“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认识花卉是欣赏花卉美的前提。 2、了解文化背景: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赏花者,由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对花卉的审美习惯亦有所差异。在花卉观赏活动中,国人崇尚精神,关注的重点是人的精神实质以及整个世界的精神归宿;西方人崇尚科学,关注的往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联想到“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人们所欣赏的不是兰花表象的美,而是蕴涵于内的道德情操美,这与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一致的。西方文化中的人花互喻,主要强调“比喻”的张力,强调独创性而追求不断的创新。 3、赏花有地有时:春、夏、秋、冬和日、月、风、雨、霜、雪、烛光等很大影响。明代袁宏道《瓶史》载:“赏花,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并认为赏花要有时有地,不得其时,而漫然招来宾客,皆为唐突。花卉欣赏与其他审美活动不一样,除了需有良好的心境、高昂的情绪和浪漫的情调外,还应选择对赏花最有利的天时良辰和赏花佳处。 二、中国花卉文化简史 1、原始社会:花草树木纹样刻在粗制的石器上,用以美化生活,这可能是中国花文化最早表现形式。 2、战国时期:花卉赋于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 3、秦汉时期:有了插花艺术的萌芽。 4、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步入较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创作境界。 5、隋、唐和两宋时期:中国花文化发展进入昌盛和成熟阶段。造园栽花兴起,花卉的科技书籍、花卉文学作品、花卉工艺品、花卉绘画、盆景、插花等艺术品层出不穷。 6、元、明、清时期:元代有关花卉的诗词书画,明、清时期,花卉栽培走入商业性生产并形成生产基地,大兴造园栽花之风。花卉著作内容全面。 三、中国花卉文化的特点 1、闲情文化:中国花卉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东方式的闲情文化。“莳花弄草”。 2、多功能性:中国的花卉文化涉及范围广。食物、药物来源。人们心目中种种花草的形象,成了幸福、吉祥、长寿的化身,加上各种花草本身的实际功用,便很自然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日、游艺娱乐等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在民间社会中积淀成为民俗。花卉与中国绘画、文学等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的结合,使得中国花文化涵括了诸多文化门类,不仅包括花卉食品等物质文化门

中国十大花名简介

图片:

图片:

1.梅花——花中君子 梅花简介 梅花,是一种蔷薇科樱桃属植物,落叶乔木。别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红、淡绿、淡红等。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主。花先于叶子开放,果实可分青梅(绿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带红色)三种,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蜜饯和果酱。未熟的果经过加工就是乌梅。乌梅原产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了。主要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系统。果梅可分青梅、白梅、花梅、乌梅等。花梅以观赏为目的,按其生长姿态分,有直脚梅类、杏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按花型花色分,有宫粉型、红梅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和洒金型等。其中宫粉型梅最为普遍,品种最多。玉蝶型别有风韵,绿萼型香味最浓,尤以成都的"金钱绿萼"为好。

梅花居于我国十大名花之首,有几千年栽培历史。从出土的文物中,不仅发现竹简上有“梅”、“脯梅”、“元梅”等字样,还有一些陶罐、铜鼎等器皿中,发现了梅核。梅花在冰中育蕾,雪里开花。它这种不畏寒威,独步寒霜的精神,历来被用于象征人们刚毅意志和崇高品德的化身。宋代诗人陈亮歌颂它:“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王安石歌颂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国古人就有许多喜爱梅花的品格,如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如今,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依然是“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梅花——花中君子

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