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

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
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应用

试论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摘要:传输系统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的传递是依赖于信息传输信道而传输的。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化建设的应用和发展,单一的传输渠道无法适应多节点业务的传输需要,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如何应用已经成为通信技术发展的话题。

关键词:传输系统;传输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工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正由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的方向发展,如何以新的发展方式吸引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已经成为技术市场竞争的的关键性因素。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长途干线和本地干线网络传输,结合通信技术的原理和现状来谈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一、通信传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现代的传输技术的现状

电子通信的诞生是与传输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线通信在信息传输领域仍然占主要的地位,现代的传输线可以按种类划分可以分为横电波传输线、波导、光纤。横电波传输线是由两根导线所组成的传输线,横切面的电场线是终止在这两根线上的。横电波是一种结构稳定的模式,由于电磁场是开放式的,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频率越高,干扰程度越大,因此在电波传输中是传输低频率,在传输中消耗太大而不应该被采用,而同轴线是有内外导体组成的封闭式的tem波从根本上解决了频率高干扰问题严重的现象在现实应用中是最主要的传输线,在铁路行车自动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波导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热点领域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蜂窝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也包括集群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手机视频业务与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业界正在研究面向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宽带无线接入也在全球不断升温,近几年来我国的宽带无线用户数增长势头强劲。宽带无线接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模拟集群通信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越来越赢得大家的关注;卫星通信以其特殊的技术特性,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手机视频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无线业务与技术,正在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无线应用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路线 2.1 无线技术与业务发展趋势

无线技术与业务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网络覆盖的无缝化,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网络的接入。 (2)宽带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窄带的、低速的网络会逐渐被宽带网络所取代。 (3)融合趋势明显加快,包括: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 (4)数据速率越来越高,频谱带宽越来越宽,频段越来越高,覆盖距离越来越短。 (5)终端智能化越来越高,为各种新业务的提供创造了条件和实现手段。 (6)从两个方向相向发展——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

4G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热点技术 4G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杨超1梅康1陈金鹰1朱军2 (1、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 2、成都军区通信网络技术管理中心,成都 610011) 摘要:本文在介绍第四代移动通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可能采用的OFDM、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MIMO、基于IP的核心网技术进行了讨论。通过对4G通信技术主要优势的分析,探讨了4G的基本特征,以及由于新技术的引用和效能的提高,将为4G带来的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关键词:移动通信4G OFDM 全IP核心网 引言 移动通信以其用户可在通信覆盖区域内任意位置、并在运动情况下通信,而极大地拓展了实用性,并为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以模拟信号传输为基础的第一代移动通信,解决了人们基本通话需求,所采用的蜂窝网络结构实现了频率的重用,使成千上万的公众能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进行大众化的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以数字信号传输为基础,在改善通信质量、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和信道容量的同时,还提供低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力。第三代移动通信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使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成为可能,也使手机上网、移动计算得以实现。进一步的移动通信发展将是怎样的面貌,是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已经露出了一些端倪进行讨论。 一、4G的概念 “4G”是业界对第四代移动通信通俗的叫法,国际电联的官方称法是“IMT-Advanced”。4G技术不同于3G技术的一个明显特征是,4G技术由于连接传输速率大幅提高,从而能引入高质量的视频通信,将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和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1]。就数据传输速率而言,有了较大提高。如韩国三星电子所演示的4G技术,实现了静止时以1Gbps级的速度和移动时以100Mbps级的传输速率连续无停顿传输数据[2]。我国的首个4G外场试验系统在上海的测试也显示,该系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信息传输速率达100Mbps,将现有移动通信传输效率提高了近10倍[3]。其次,就4G的应用和功能而言,同样进行了新的扩展。如韩国三星的4G演示中,同时使用宽带、视频通话、直播论坛等示范服务,4G传输的影像画面清晰,无停顿和抖动。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 4G标准正在加紧制定中,4G标准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国际电联在相关的截止日期前已经收到6份提案,其中包括中国的TD-LTE-Advanced提案。世界无线电全会将于2012年春天召开,届时将正式公布4G标准最终结果。未来5年移动通信技术的最大热点将是4G和 3D,100Mbit/s的速度可让手机成为真正的移动多媒体终端[4]。 二、4G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作者:————————————————————————————————日期: 2

学号:20085044013 本科学年论文 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年级2008级 姓名王震 论文题目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指导教师张新伟职称讲师 成绩

2012年1月10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绪论 (1) 1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1) 1.1 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 (1) 1.2 中国光纤通信发展史 (2) 2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3) 2.1 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 (3) 2.2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3) 2.3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3) 2.4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3) 3 不断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 (3) 3.1 SDH系统 (3) 3.2 不断增加的信道容量 (3) 3.3 光纤传输距离 (4) 3.4 向城域网发展 (4) 3.5 互联网发展需求与下一代全光网络发展趋势 (4) 4 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 摘要: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是以其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损耗低特点,并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的优势,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光纤通信技术正朝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和交换、全光网络方向发展。 关键词:光纤通信;发展历程;特点;发展现状 绪论 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通信方式,在现代信息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光电子技术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电子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有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光子世纪”,十年内,光子产业可能会全面取代传统电子工业,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产业。光纤通信又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而这一次发展将涉及信息产业的各个领域,其范围更广,技术更新,难度更大,动力更强,无疑将对21世纪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巨大影响。 1 光纤通信发展历程 1.1 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 光纤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是构成21世纪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一大要素。 1966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英籍华人高锟,发表论文《光频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用石英玻璃纤维(光纤)传送光信号来进行通信,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通信。于1970年损失为20db/km的光纤研制出来了。据说康宁公司花费3000万美元,得到30米光纤样品,认为非常值得。这一突破,引起整个通信界的震动,世界发达国家开始投入巨大力量研究光纤通信。197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亚特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1.简要概述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光纤通信技术(现阶段主流):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信号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因光波频率极高以及光纤介质损耗极低,故而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要比微波等通信方式带宽大上几十倍。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由高度透明的材料制成,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外面层称为包层,它的折射率略小于纤芯,包层的作用就是确保光纤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线不受水气侵蚀及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线的柔韧性;在涂敷层外,往往加有塑料外套。光纤的内芯非常细小,由多根纤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非常小,用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可以使传输系统占极小空间,解决目前地下管道空间不够的问题。 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因光纤体积小、重量轻、传输频带极宽、传输距离远、电磁干扰抗性强以及不易串音等优点,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光纤通信在邮电通信系统等诸多领域发展迅猛,光纤通信优越的性能及强大的竞争力,很快代替了电缆通信,成为电信网中重要的传输手段。从总体趋势看,光纤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式。 量子通信技术(特殊需求必须): 在量子通信网络中,主要有量子空分交换技术、量子时分交换技术、量子波分交换技术等。量子空分交换是通过改变光量子信号的物理传输通道来实现光量子信号的交换;量子时分交换是在时间同步的基础上对光量子信号进行时分复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波分交换是将光量子信号经过波分解复用器、波长变换器、波长滤波器、波分复用器而进行的交换。量子通信网络有三个功能层面:量子通信网络管理层、量子通信控制层和传输信道层。由量子通信控制层进行呼叫连接处理、信道资源管理和建立路由,进而控制光纤通道建立端到端量子信道,管理层负责资源和链路等的管理,控制层和管理层的功能由经典通信链路完2016 年底,北京和上海之间将建成一条全长2000 余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它是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主要开展远距离、大尺度量子保密通信关键验证、应用和示范。此干线可以实现远程高清量子保密视频会议系统和其他多媒体跨越互联应用,也可以实现金融、政务领域的远程或同城数据灾备系统,金融机构数据采集系统等应用。2016 年7 月份中国将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通讯卫星,这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标志着中国同时在军用通信领域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之后会陆续发射的更多量子通讯卫星,就可以建成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网络。正如潘建伟院士所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将表明中国正从经典信息技术的跟随者,转变成未来信息技术的并跑者、领跑者,量子通信将会尽快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就像计算机曾经做到的一样,改变世界。量子通讯卫星和“京沪干线”的成功将意味着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的形成。 量子通信与传统的经典通信相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且时效性高传输速度快,没有电磁辐射,它的这些优点决定了其无法估量的应用前景。通过光纤可以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通过中继器连接实现城际量子网络,通过卫星中转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最终构成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未来数年内,量子通信将会实现大规模应用,经典通信的硬件设施并不会被完全取代,而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在通信发送端和接收端安装单光子探测器、量子网关等量子加密设备,即可在电话、传真、光纤网络等原有的通信网络中实现量子通信,这将大大地提升通信的安全性。量子通信有望在10 到15 年之后成为继电子和光电子之后的新一代通信技术,这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将从根本上解决国防、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中的几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电子教案

短距离无线通信场指的是100m 以内的通信,主要技术包括Wifi、紫蜂(Zigbee)、蓝牙技术(Bluetooth)、超宽带技术(Ultra-wideband ,UWB)、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以及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类型。低功耗、微型化是用户对当前无线通信产品尤其是便携产品的强烈要求,作为无线通信技术重要分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正逐步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各国也相应地制定短距离通信技术标准,特别是RFID 和NFC 在物联网、移动支付和手机识别方面的应用标准,例如主要的RFID 相关规范有欧美的EPC 规范、日本的UID(Ubiquitous ID)规范和ISO 18000 系列标准。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短距离通信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短距离通信产业。例如科技部、工信部联合14 部委制订的《中国RFID 发展策略白皮书》等。此外,包括诺基亚、英特尔、IBM、东芝、华为、中兴和联想等众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到短距离无线通信中各技术的研究中。 1、Wi-Fi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高保真)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IEEE802.11b),Wi-Fi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1Mb/s,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在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却略胜一筹,可达100 m左右。 Wi-Fi是以太网的一种无线扩展,理论上只要用户位于一个接入点四周的一定区域内,就能以最高约11Mb/s的速率接入互联网。实际上,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一个点接入,带宽将被多个用户分享,Wi-Fi的连接速度会降低到只有几百kb/s,另外,Wi-Fi的信号一般不受墙壁阻隔的影响,但在建筑物内的有效传输距离要小于户外。 最初的IEEE802.11规范是在1997年提出的,称为802.11b,主要目的是提供WLAN接入,也是目前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它的工作频率是2.4GHz,与无绳电话、蓝牙等许多不需频率使用许可证的无线设备共享同一频段。随着Wi-Fi协议新版本如802.11a和802.11g的先后推出,Wi-Fi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速度更快的802.11g使用与802.11b相同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技术,它也工作在2.4GHz频段,速率达54Mb/s。根据最新的发展趋势判断,802.11g 将有可能被大多数无线网络产品制造商选择作为产品标准。微软推出的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 XP和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都包含了对Wi-Fi的支持。 2、UWB技术 超宽带技术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它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 UWB可在非常宽的带宽上传输信号,美国FCC对UWB的规定为:在3.1~10.6GHz频段中占用500MHz以上的带宽。由于UWB可以利用低功耗、低复

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及项目管理 宋风光

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及项目管理宋风光 发表时间:2019-09-12T11:53:34.6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宋风光1 唐玮凡2 张韧维3 赵继明4 [导读] 摘要:如今,发布一条消息可以很快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通信。 1.身份证号码:41272119860211XXXX; 2.身份证号码:51112619821021XXXX; 3.身份证号码:51021319811102XXXX; 4.身份证号码:15262419840208XXXX 摘要:如今,发布一条消息可以很快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通信。信息的快速流通是促进全球一体化的一大助力。这么强大的互联网通信的建立依赖于通信传输技术的支持,本文从传输方式的多样性出发,介绍不同传输方式的特点及应用方式,同时介绍如何有效管理通信工程项目,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通信传输工程的施工速度。 关键词:传输技术;技术应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原来的通信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优化升级通信技术在现阶段变得尤为重要,不仅能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并且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我国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果通信工程不能合理创新发展,那么首先将导致不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其次会使我国的电子通信行业发展水平停滞不前,严重者会对社会经济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1通信传输技术的介绍 通信传输技术按传输介质的不同特性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技术与无线传输技术的产生应用让我国的通信事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的通信技术仍然有很大的潜能,需要更多人去探索和研究。文字、语音、视频等数据传输形式的变化表现了我们对更具体、更形象的通信技术的追求。 1.1有线传输技术 有线传输技术是将导线、电缆、光缆等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传输方式,目前主要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其中,最主要的且应用最广泛的媒介是光纤。双绞线电缆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相互缠绕在一起构成的,这种缠绕方式可以使两跟导线上的辐射电磁波互相抵消,减少对信号的干扰。双绞线可以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的结构简单,阻然效果好,屏蔽双绞线抗电磁干扰强,数据传输速率快。同轴电缆有四个组成部分由内向外同轴放置,即中心导体、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外绝缘层。虽然同轴电缆和屏蔽双绞线都具有金属屏蔽层,但同轴电缆可以传输的信号频率高于屏蔽双绞线。光纤一般采用石英玻璃制作,且光信号的传输必须满足全反射条件。与其他两种传输介质传输电磁信号相比,光纤中传输的是光信号,且其是在全反射的条件下以三角波的形式向前传输的,所以光纤的抗干扰性能更强,光信号的衰减速度更慢,在信路中的传输损耗更小,最适合长距离的传输。光纤的传输信号的频带宽,适合传输不同频率的信号,通信容量大,传输速率快等优势满足了现代通信的发展要求,且光信号只在光纤中进行传输,保密性强,数据的安全能得到保证,不会轻易地被截取或窃听,适合构建高速网络。光纤还可以在恶劣环境中进行信号传输,光纤的优势决定了光纤有线通信技术将会是以后通信技术发展研究的重要对象。 1.2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是利用微波,红外线等人摸不着的材料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通信传输方式。无线通信的工作原理是将需要传送的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在自由空间中传播,不受空间的限制,且相较于有线传输技术,其要求的不多,需要花费的建设资金比较少。但由于信号是在自由空间中传播,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的能量会受到自由空间中小液体的影响损失掉一部分,信号强度也会随着传输时间而衰减,又由于色散效应和多径传输效应,容易产生传输失真。且无线传输的传播方向不受限制,接收天线要想接收到传输信号需要多角度进行转换,避免消息的遗失。但是在近距离的传输中,无线传输信号的衰减幅度不大,且采用无线介质构建的网络灵活多变,易于组建和维护,因此,无线传输技术适用于近距离传输。 2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分析 2.1本地骨干线网的应用 基于本地骨干线网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合理利用通信传输的两种技术,不仅可以加强传输技术的运用,而且可以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最大化地发挥出智能光网络技术与同步数字体系传输技术的优势。容量较小是本地骨干线网最致命的缺点,给信号传输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如果是大容量的信号传输,建议不要选择此线网。一般情况下,管道式铺设是本地骨干线网的主要铺设方法,在这种形式的大量铺设下,可以明显提高网络维护的安全系数,并且在质量达标的同时也便于对网络进行实时维护与监管。本地骨干线网虽然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但是其性价比还是远高于其他传输技术,所以此传输网更适用于短线程的信号传输,不仅保证信号传输质量,还可以提升信号传输效率。 2.2长途干线的应用 虽然同步数字体系传输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传输效果,但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和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机遇并取得突破,通信工程作为电子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其受重视度也在不断增加。一般的同步数字体系传输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积极对现有资源开发创新才是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的长远之策。其中研究人员以及专业学者在研究中将大容量波分复用技术与同步数字体系相互结合,这不仅在传统传输定律下实现了创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优化了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将其网络系统的最大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传输灵敏度上也得到了相应的突破。 2.3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 无线接入技术的组网速度十分迅速,可以在各个行业中达到准确接入的程度,进而为网站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此外,在进行接入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其场地的特征进行筛选,选出最科学合理的接入方法,进而达到传输效果最佳的目标。基于传输信号质量好与效率高等优势,无线技术常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企业单位、机场车站、商圈等高密度人群的地方。 3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 了解各传输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条件是设计一个通信工程项目的基础,一个通信工程项目的建立实施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使通信工程项目的完成度更高。一个项目的设计需要尽可能的满足在有限的的建设环境下覆盖范围尽可能地广、无通信死

现代通信技术的历史

现代通信技术的历史 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无论是现在的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有效。这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目前炙手可热的3G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 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是如此。这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信就是互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信在远古的时代就已存在。人之间的对话是通信,用手势表达情绪也可算是通信。以后用烽火传递战事情况是通信,快马与驿站传送文件当然也可是通信。现代的通信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 纵观同新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19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机,并设计莫尔斯电报码。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这样,利用电磁波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还可以传输语音,由此大大加快了通信的发展进程。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设备,从而开创了无线电通信发展的道路。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 而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数字通信即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是通过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经过数字终端的心愿编码成为数字信号,终端发出的数字信号,经过信道编码变成适合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然后由调制解调器把信号调制到系统所使用的数字信道上,在传输到对段,经过相反的变换最终传送到信宿。数字通信以其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中的最主要的通信技术基础,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网的各种通信系统。 程控交换技术即是指人们用专门的电子计算机根据需要把预先编好的程序存入计算机后完成通信中的各种交换。程控交换最初是由电话交换技术发展而来,由当初电话交换的人工转接,自动转接和电子转接发展到现在的程控转接技术,到后来,由于通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交换的技术已经不仅仅用于电话交换,还能实现传真,数据,图像通信等交换。程控数字交换机处理速度快,体积小,容量大,灵活性强,服务功能多,便于改变交换机功能,便于建设智能网,向用户提供更多,更方便的电话服务。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的业务综合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 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 光纤是以光波为载频,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频带宽,比常用微波频率高104~105倍;损耗低,中继距离长;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线经细,重量轻;还有耐腐蚀,不怕高温等优点。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是指利用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通过中继站传输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主要特点为信号可以"再生";便于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连接;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保密性好;数字微波系统占用频带较宽等的优点,因此,虽然数字微波通信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却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起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三大传输手段。 卫星通信简单而言就是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展之间利用人在地球卫星作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其主要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而投资费用和通信距离无关;工作频带宽,通信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的传输;通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等优点。

移动通信技术现状及前景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移动通信技术 姓名:姚彬 指导教师:项莉萍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0802 所在系部:信息工程系 二○一一年六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成绩评定表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移动通信技术前景及相关知识,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个人通信网,发展历程 Abstract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f concern to people, s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become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The main research topic i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prospec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alysis of its prospects and ou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hird-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bile communication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光纤通信的应用背景 通信产业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追溯光通信的发展起源,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利用烽火台火光传递信息,这是一种视觉光通信。随后,在1880年贝尔发明了光电话,但是它们所传输的信息容量小,距离短,可靠性低,设备笨重,究其原因是由于采用太阳光等普通光源。之后伴随着激光的发现,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博士发表了一篇划时代性的论文,他提出利用带有包层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学纤维,能作为通信媒质。从此,开创了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二、光纤通信的技术原理 光纤即光导纤维,光纤通信是指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要传输的信号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其中,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层组成。纤芯是一种玻璃材质,以微米为单位,一般几或几十微米,比发丝还细。由多根光纤组成组成的称之为光缆。中间层称为包层,根据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实现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在纤芯内的全反射,实现信号的传输。涂层就是保护层,可以增加光纤的韧性以保护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光发信机、光纤线路、光收信机、中继器及无源器件组成。光发信机的作用是将要传输的信号变成可以在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纤线路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光纤线路在终端把信号耦合到收信端的光检测器上,通过光收信端把变化后的光信号再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光放大器将这微弱的电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平,最终送达到接收端的电端完成信号的输送。中继器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补偿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受到的衰减,并对波形失真的脉冲进行校正。无源器件的作用则是完成光纤之间、光纤与光端机之间的连接及耦合。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通过信号的这一传输过程可以看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其形式主要实现了两次转换,第一次即把电信号变成可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第二次即把光信号在接收端还原成电信号。此外,在发信端还需首先把要传输的信号如语音信号变成可传输的电信号。 三、光纤通信的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光纤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石英,石英属绝缘材料的范畴,绝缘性好,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它受电流的影响非常小,因此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很强,可以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受人为架设的电缆等的干扰。这一特性相比于普通无线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也有信息收集的问题。 目前,传感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敏感元件,除了普通的照像机能够收集可见光波的信息、微音器能够收集声波信息之外,现在已经有了红外、紫外等光波波段的敏感元件,帮助人们提取那些人眼所见不到重要信息。还有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那些人耳听不到的信息。不仅如此,人们还制造了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以及一些综合敏感元件。这样,还可以把那些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延长和扩展人类收集信息的功能。 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从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到如今的移动电话,传真,卫星通信,这些新的、人人可用的现代通信方式使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过去必须由专业的电信部门来完成的工作,可由行政、业务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方便地来完成。通信技术成为办公自动化的支撑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同样取得了飞

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有效应用

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17T11:39:08.0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高春玲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通信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通信技术和通信质量也逐渐提高,已经能够达到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通信要求。 国脉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通信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通信技术和通信质量也逐渐提高,已经能够达到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通信要求。但是,由于信息建设步伐一直加快,我国现在具备的传输技术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已经不能再继续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因此,必须要对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功能和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使传输技术的优点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的通信工作中,从而提高人们的通信质量,满足人们的通信要求。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最终促进我国通信事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通信工程;传输技术;有效应用 步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和频繁,为通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通信工程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如今得到广泛应用的可视化通话以及4G网络都是通信工程的重要应用手段。在发展通信工程的过程中,传输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发展通信网络的重要手段和物理平台,承载着通信工程发展的各种业务。只有建立一个良好完善的传输网络,才能够为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和灵活方便的服务环境,这也就使得传输网络的建设得到了各大通信运营商的高度重视。 1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特点 1.1传输设备具有较小的体积 现如今,我国使用的大型传输设施正逐渐的被小型化设施所代替。例如,信号的扩展设备,这种设备不仅重量轻,面积小,而且还变得更加简单、便于使用者携带和移动。传输设备具有较小体积的优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能够缩小传输设施所需的占地面积,节省了使用空间。第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方便。第三,极大的降低了传输设备的研究成本,促进了传输设备的生产和发展。第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传输设备的价格降低,并且其功能和作用不会受到影响,从而创造出优质的传输环境,促进通信工程快速、高效、平稳的发展。 1.2功能越来越多 设备传输小型化的发展形势到来,传输设备也开始实现多个独立设备功能性集成。这样能扩宽传输网络的容量利用效率,也能缩小光缆纤芯的整体容量占比。为让传输产品的功能更多,就要提升产品的全部技术含量,让传输信号能够更好地接入到设备内进行传输,特别是减少分散接入复杂工序,能节约现有的使用成本。当前,受到传输设备整合影响,在将以太网信号接入到传输功能后,具有运营资格的运营商都要通过互联网实现信号的高效传输,然后使用互联网信号让传输接入得以实现。随着我国通信用户的增设,网络覆盖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大,所有的相关通信设备也能满足小型号,多功能的要求。 1.3传输设备一体化 传输设备一体化的产生就十分明显。先要了解到单板机的速率,把相同速率的设备更好的集合在一起,便于监督管理。但要注意一点,这种融合有新的特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业务融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监管系统将他们更好的集合在一起,然后在关键路由器上面安装备用设备,放置路由器产生故障后直接断网,造成局域网闪断,为信号传输提供更多的便利。实现传输技术的一体化,能利用SDH技术将速率不同的接口板卡与传输设备更好的契合在一起,在某处进行插入,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传输速率。利用分插技术,灵活的分配电路设备,以期强化局域网建设。 2通信工程传输技术 2.1SDH技术 SDH是根据ITU-T的建议定义的同步数字体系,它是将交换功能、线路传输以及复接融为一体的综合信息传输技术。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信息结构等级称为同步传送模块STM-N模块,利用块状帧结构承载数据,每一帧都由9x270xN列字节组成。这个结构总共分三个区域,分别是SOH(分段开销区)、STM-N净负荷区与AUPTR(管理单元指针区)三个区域。SDH传输技术可自动选择路由,方便通信传输网络的维护、控制,管理性能强,可传输高速率的通信业务,是目前我国通信企业构建骨干光传输网络的基础技术,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通信传输技术。 2.2ASON技术 ASON通常被称为自动交换光网络,是通信工程常用的一种数据传输技术。ASON具有分布式控制层面,支持通信工程多种保护、业务恢复方式。在通信工程中应用ASON技术构建通信传输网络时,主要组网方式应选单个控制域。如果选多域联合组网方式,通信工程的传输网络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网络互联、网络混乱等情况。这是因为我国通信工程的E-NNI技术发展还不完善,没有能力支持多域联合组网。构建ASON传输网络还可利用通信工程的SDH(同步数字体系)补充ASON传输网络的不足,使其在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传输中具有提供相应等级信息的功能。大规模升级ASON传输网络时,应将SDH归化进同一个控制区域内,用智能化集中网络对其集中进行智能化管理。此外构建的ASON传输网络正常运行后,维护人员应将工作重点放在监控网络状态、主动响应网络故障上,否则ASON传输网络将不能有效分担通信传输业务,不能有效支持大客户专线等业务。 2.5WDM系统 WDM(波分复用)将多种频点的光载波信号在发送端经复用器(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经解复用器(分波器,Demultiplexer)再将不同频率的光载波分离,然后由接收机处理恢复原信号。WDM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光纤频率带宽的使用效率,从系统的本质来说,WDM系统在同样的时间下,进行不同的波长信号传输,高效地实现了通讯技术对光信号的传输。 2.4OTN技术 OTN被称为光传送网技术,它是通信工程中应用比较常见的一种数据传输技术。OTN技术的原理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

谈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有效管理

谈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有效管理 发表时间:2019-06-11T11:39:03.727Z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4期作者:杨晓东[导读] 通信技术传输管理是整体通信工程的核心,传统的通信传输技术只能单独运行,通过通信技术人员的不断研发,现如今的通信传输技术可以将几个单独的通信传输设备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各个设备互相协作,提高了传输设备的整体功能,实现通信传输技术一体化,而且还能降低能源的消耗。 引言 通信工程技术传输是当前通信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工作部分。企业工程技术传输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行业内的竞争水平和技术市场开拓进度。因此为了保证通信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情况,除了需要做好工程技术传输以外,还应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为获得更多经营利润,增强在通信领域的行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1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特点 1.1功能齐全 原本的通信工程建设繁琐复杂,但是当把有关的传输技术与其结合之后就会有着不一样的结果。通信工程技术传输能够很简单的将多个无关设备连接在一起,这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可能是一加一等于三,也可能是十,甚至更多。这就有很大的可能会研究出新型的具有多功能的设备,大大提高设备的价格,占领市场,而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减少设备数量,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设备一体化 对于我国过去一些年的通信工程技术传输来说,当时设备的特点就是能够互不干预的发挥各自的作用。然而现在和过去则大不相同,就现在来说,较为高科技的传输技术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将不同种类型的设备合为一体,实现设备一体化。这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设备所具有的价值,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还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贡献。 2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不足 根据研究发现,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水平与技术普遍较低,通信企业缺乏对管理与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导致现有的通信技术管理人员在知识与技术方面水平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化通信传输管理的需求,传输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指的是以实现项目目标而开展的相关活动,需要对项目资源合理分配,目前,部分通信企业的传输技术较为落后,主要是管理人员未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传输管理当中,阻碍了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导致其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2.2传输线路质量不高 通信传输路线主要包括光缆与电缆两种方式,在工程中利用光纤作为信息媒介,可以保障通信信号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以及信号的安全性,但目前,我国通信传输路线质量控制过于形式化,并未按照控制流程标准与要求进行操作,只限于表现形式,无法保障通信传输线路质量,对材料质量、铺设情况、管理以及维护工作不能全面的掌握,严重影响了传输线路的质量与使用寿命。 2.3安全性问题 网络结构与网络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之管理水平与技术的不足,严重的威胁了网络的安全性,导致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虽然网络传输技术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但也比较容易受到木马或者黑客的入侵,提高了通信工程技术的风险性,部分通信企业缺乏对安全性问题的重视度,导致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漏洞与丢失现象,如果通信企业无法保证通信信息的安全性,就无法跻身于通信市场的竞争洪流之中,最终被通信市场所淘汰。 3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有效管理措施 3.1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的管理 通信工程技术传输要正常运行,就需要传输设备不断升级,保证通信工程的稳定状态。在构建通信网络环境的时候,要不断的关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通信工程技术的传输效率,还要把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应用,例如,无线监控系统。除此之外,不仅要升级传输设备,还要把这些有用的信息整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给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可以让通信工程传输的质量更加有保证,而且也可以提升传输的速度,岂不是两全其美。对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不断的进行升级和改良也可以减少工程的投入成本,从而可以提高其竞争力,在许多工程中脱颖而出。因此,加强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3.2合理配置资源 传输管理中涉及的资源包括管道资源、人力资源、光缆资源、物力资源、传输通道、杆路资源以及传输设备等资源信息的综合管理,加强这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通信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运用先进的技术,做好系统的维护管理与监控工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技术,掌握其技术核心后,结合自身企业的传输技术与经验,提高其配置资源的能力,目标规划是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有了好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现代社会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企业要重视对实际工作的研究与分析,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吸取相关经验。 3.3提高传输路线质量 加强对传输路线质量的监管力度,使通信传输路线质量的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构建传输路线质量的控制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将传输路线质量的控制管理体系规范化、标准化,优化传输路线质量控制管理流程,丰富质量控制的内容与形式,完善传输路线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明确各传输路线质量管理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责任细化落实到个人,在监管过程中,能够准确、快速的发现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加强监管人员的自身专业修养,保障传输路线的质量。 3.4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想要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就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运营机构应建立严格的管理架构与制度,并且要采取先进的技术管理工具,我国出现众多帐号密码被盗现象,主要是因为用户数据库老旧,未能及时的进行更新与管理,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和开发技术是尤为重要的,并且要加大力度开发网络安全管理的新型技术与方法,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国家制定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法律武器来保护网络安全,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正确的决策能力,在出现安全问题时,能快速正确的解决,最大限度的保障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3.5做好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