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永砯

浅析黄永砯
浅析黄永砯

85时期黄永碌艺术精神探析

作者:贺悦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江苏省、徐州市、221000 。

摘要:本论文通过对'时期黄永砯公开发表的重要文章和作品进行分析。得出黄永砯的创作思想先是对现实主义反思,在反思的同时开始寻求现代精神,在追寻了短暂的现代精神之后,又受到西方后现代精神的影响。在受到后现代精神影响的同时,黄永砯开始学习禅宗,因而此时的文章和作品几乎都受这几种思想的影响。接下来,黄永砯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同时他也开始关注《老子和《易经》,并企图在他们之间寻求共通之处。随后黄永袜又着手对西方“达达”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为他在“厦门达达”时期的一系列“动作”奠定了基础。整体来说,黄永琳的创作历程明显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但有时黄永琳的创作又背离其思想。黄永琳的思想变幻莫测,极不稳定,黄永砾在“变”、“动”、“静”、“模糊”之间寻求平衡,这种平衡之下的作品及其思想十分复杂。

纵观黄永砯的思想历程,他试图在提炼禅宗的反逻辑、反表达、反理性,维特根斯坦的“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和后现代精神的碎片化、去规则化、以及“达达”的随意性、无序性、毁灭性。黄永袜领导的“厦门达达”像“达达”精神一样,到头来解构掉了自身。反“艺术”的黄永砯成了著名的艺术家,即反“艺术”成为了另一种艺术,或者说反“艺术”成为了一种文化策略。笔者写本论文时采用的方法是,一方面查找和学习黄永砯的相关文章和作品,另一方面阅读影响黄永砯思想的相关书籍。

关键词:黄永砯,厦门达达,反艺术

正文:黄永砯,法籍华人艺术家,中国观念艺术的先驱。1954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年到年任教于厦门第七中学。年移居法国。黄永袜于年领导“厦门达达”从事艺术活动而声名鹊起。“达达”一词源于西方,其来源不详。1916年,瑞士苏黎世一群诗人发起了“达达主义”运动,其影响波及整个欧洲文艺界。与任何其他文艺流派不同,“达达主义”的目的不是给文艺找出路,而是主张取消和反对文学艺术。“厦门达达”比

欧洲“达达”晚了整整70年,而且在很多方面两者具有相似性。但我们不能因其相似而否认“厦门达达”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为中国艺术作出的贡献。黄永砯领导“厦门达达”从事艺术活动,但他称其为“反艺术”活动。黄永砯在1986年11月24日《焚烧声明》中直言“艺术作品对于艺术家就像鸦片对于人”、“不消灭艺术生活不得安宁”、“达达死了”……。然而数年过后,主张“并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存在”的黄永砯,却成了名气越来越大的艺术家。黄永砯是具有不确定性思想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思想也相当复杂多变。从早期追随现代精神、到反现代精神、反艺术、反表达等等。一路走来,总是神秘莫测,甚至有人还把他与神秘主义混为一谈。整体说来,对'时期的黄永砯解读并不完善,也并不客观。甚至我们在大多数地方看到黄永砯的履历都把黄永砯这一时期定位为“厦门达达”,然后一笔带过。

“厦门达达”时期

1983年到1986年,这三年是中国当代艺术最活跃和混乱的几年。然而,这三年里,黄永砯除了发表两篇文章和私下做些作品外,没有参加任何展览。除待考证的1985年《闽沪青年美展从发表的两篇文章来看,黄永砯艺术理论已趋成熟,而且这种成熟似乎与“达达”无关。黄永砯的艺术思想是基于维特根斯坦、杜尚、禅宗、《易经》等,己做了总体说来很难与破坏性极强的“达达”联系在一起。

在长时间的沉寂之后,黄永砯以“厦门达达”成员的身份于1986年9月28日一10月5日在厦门新艺术馆参加了“厦门达达现代艺术展”。此展有14人参加,展出作品63件,作品的观念和形式多样。展览命名中加入了“达达”,首次在中国直言不讳地提出“达达精神”。中国美术报1986年第46期,即1986年11月17日刊登了黄永琳对“厦门达达”解读的文章《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同期刊载了凡荻范迪安化名评论文章护《“厦门达达”晚来风急》。1986年11月20一23日,“厦门达达”成员举行了“厦门达达展出作品改装,毁坏和焚烧活动”。11月23日下午焚烧活动持续两个多小时,改装后的作品被抛散在馆前广场,然后用石灰在地上书写了“艺术作品对于艺术家就像鸦片对于人”、“不消灭艺术生活不得安宁”、“达达死了”、“火小心”、还拉了标语“达达展在此结束”,除此之外,还在地面上画了些奇怪的符号。1986年11月29日“厦门达达”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举行座谈会,座谈会上因黄永砂在回答学生问题时说“艺术是无意义的”,被校方认为是公然反对艺术院校而引起艺术院校的强烈不满。1986年12月16日一19日,黄永砯等四名“厦门达达”成员把各种废弃物移入美术馆,并张贴照片、文字和标志,放映厦门达达展览和焚烧的录像,即“发生在福建省美术展览馆内的事件展览”,展览开馆一个半小时即被关闭。1987年1一2月黄永砯

列席了其他三名“厦门达达”成员的活动,“厦门达达之后,关于海洋污染报告”。1987年11月9日,黄永砯、林嘉华、林春举办“废品仓库活动”。1987年11月12日,黄永砯、曾颖宏举行活动“作品垃圾处理”。1988年10月15日,黄永砯在内的部份“厦门达达”成员参与“纠缠一捆绑活动”。年月日,黄永砯列席林嘉华、吴艺明举行的“进入美术史一幻灯活动”。

从上面的活动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厦门达达”一出来,便激起艺术界轩然大波。也可以看出“厦门达达”最活跃的时期是1986年下半年。黄永砾在“厦门达达”期间,除了给其活动写较短的文字外,仅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厦门达达”成员数量不少,但全体参加活动的次数并不多,甚至有时各自为阵,只参加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厦门达达”是个极其松散的团体,没有纲领文件,也没有专门的领导,成员间的艺术思想更是参差不齐。但正如前边所言,各成员都清楚只有抱团才可能在艺术圈生存下去。事实证明,“厦门达达”这个团体是反本质主义和反理性的,因为它的成员具有这种气质。也就是说,若“厦门达达”各成员的思想一致了,活动步调一致了,它就根本不是“厦门达达”,也不具备“达达”气质了。事实上,“达达”不光反对艺术,也反自己,即“达达”非“达达”而“厦门达达”在反自己时,连自己的团体都差点松散掉,也十足地体现了“厦门达达”非“厦门达达”。

黄永砯在“厦门达达”中的位置十分关键,他除了自己做作品,研究艺术之外,还要写文章阐释“厦门达达”的艺术思想。黄永砯是具有哲学气质的艺术家,他的文章《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不但充满了哲学思考,而且将以往晦涩艰深的话语变得简单明了,十足具有批评家的气势。“厦门达达”并没有宣布成立,也没有宣布解散,一直无序且松散。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黄永砯绝对是“厦门达达”的重要成员,而且对“厦门达达”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在研究这段时期时,直接将“厦门达达”和黄永砯合而为一,以黄永砯为主线,分析黄永砯的文章和作品,以及其艺术精神,进而通过此来展现“厦门达达”的面貌和艺术精神,从而得出其在'85时期的历史地位。

“厦门达达”于1986年9月28日横空出世,其以一种近乎“达达”的精神为指导和类似“达达”的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因而,难免我们在特定的场域会陷入对西方“达达”的联想,也会产生“厦门达达”不过是对西方“达达”模仿的说法,更有甚者将杜尚、达达、黄永砂混为一谈,说黄永砯是杜尚的中国门徒。殊不知杜尚虽被邀请参加过达达的活动,但杜尚根本不承认自己是达达主义者,事实上也不是。黄永砯虽然看了《杜尚访谈录》,也承认其对他的创作和思考产生了影响,

但黄永砯也根本不是纯粹的对其模仿,更不谈黄永碌是达达主义者了。黄永砯的思想极其复杂,但仔细分析起来,还是有路可循。黄永袜早期遵循的现代主义精神,这点我们可以从其发表的文中清晰的找到依据。而这现代精神无外乎来于早期对西方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学习,当然不能回避的是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国内对现代精神的追求是极其“政治正确”的。接下来便是维特根斯坦对其的影响。从维特根斯坦那里黄永砯找到了突破口。维特根斯坦对世界的划分使黄永殊将现代主义精神带来的内在矛盾化解,也使黄永琳对现代精神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开始的认同和追求到质疑最后到反对。现代精神从根本上是理性的、逻辑的,并企图用井井有条、丝丝入扣的方式把握客观世界。之所以说早期的黄永砯是矛盾的,正是因为其在文章中大肆追求现代主义精神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现代精神的困惑。维特根斯坦将世界一分为二,认为人的理性极其有限,不能够完全把握世界,甚至连可知世界都不能完全掌控,因为不可知世界的假说有可能干扰。当然,维特根斯坦在可知世界一边也流露出了本质主义的倾向,即只要是可知世界的,我们就一定能用语言表达,也能用近乎完美的语言证明其是真的,它有意义。对于不可知世界,维特根斯坦认为,不可说,应当沉默。黄永砯将这个划分直接运用到了艺术上,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黄永砯在没有研究禅宗前将艺术分为“可知艺术”和“不可知艺术”。而且他应该清楚自己之前所追求的现代艺术不过是“可知艺术”的一部份,现在他追求的是观念性的、非表达的是“不可知艺术”的一部份,这部份非表达艺术作品从思维和意义的延展性要强得多,但关键是,再强都只能是一种不能呈现和表达的强。

年初,黄永砯开始研究禅宗和关注“达达”,这使黄永砯的艺术思想再一次发生了变化。当然影响主要来于禅宗。维特根斯坦有些思想和禅宗是相似的,但维特根斯坦将世界的区分容易使人走向本质主义和不可知论或者神秘主义,因为维特根斯坦哲学承认主体存在,而且有部份和客体对立,呈理性分析之势,这点禅宗正好对其弥补。禅宗认为世界就是一个混沌,人在混沌之中,和万物一样,不存在彼此,人要无我,人要无为而为,人与自然万物合一。禅宗提倡感悟世界,而不是去分析禅宗反逻辑,而不是去推演逻辑禅宗认为领悟禅宗,要先放下领悟禅宗这一想法,因为禅宗无处不在,无形无量,存在于万物之中,一旦刻意去领悟即是将其当作客体对立起来,这样将永远无法领悟。艺术不过是万物中普通一物,根据禅宗的思想,我们要抛弃传统的把艺术当成客体的思想,无论是“亲知客体”还是“描述客体”都不行。要做到对艺术的理解,即是像杜尚一样放弃从事艺术,可以下棋,可以经商,可以喝茶聊天,因为艺术已经融于生活无处不在。此时,艺术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艺术。除了杜尚、维特根斯坦、禅宗外,《易经》也合时宜的出现在了黄永砯的艺术思想里。至此,'时期黄永殊的艺

术思想基本完成。仅从艺术思想我们应该能够看出艺术作品的端倪。其作品在“厦门达达”之前和其思想基木上是吻合的。但“厦门达达”一出来,似乎作品离其艺术思想有些远。甚至“达达”二字和其艺术思想也是相悖的,既然如此,为何黄永砯成立了“厦门达达”或是寄于篱下呢?

黄永砯艺术思想受维特根斯坦影响时,是寻求“非表达”的艺术。表现在黄永砯的作品中即是《转盘系列》,其用转盘系列画出的作品已经将作者对画面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即黄永砯不寻求结果,转盘指针指的任何地方都是他想要的。当其艺术思想融入了禅宗时,按理,“非表达”都不应该有,因为非表达也是表达。此时主体已消隐于万物和混沌之中,正如,佛陀从不“想”,而总是“看”,只需“凝神关注”,不要企图去表达和思考,亦即,连思考都是不应该的。自然,这不可能,若真做到这样了,就不会有黄永砯出现在艺术之中,笔者今天也就无需去研究了。这里还有个与黄永砯思想相悖的现象,黄永砯研究了维特根斯坦领悟了沉默不可说和非表达,研究了禅宗领悟了世界的本质。但从其发表的文章来看,黄永砯企图用文字将其思想做较为详尽的解释,我们也不难从行文中看出,黄永砯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越来越强,这一现象是与其思想相悖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年月发表于中国美术报上的文章《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是一篇策略之作,并不是黄永琳艺术精神的真实流露,也不是“厦门达达”的艺术纲领。笔者认为,任何语言一出,都是经过筛选、过滤、加工的结果,有些筛选、过滤、加工是为了让作者表达真实所想,有些则是转移或是转义,进而达到策略的效果,显然,《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达到了其目的。

结语:

从收集、筛选、取舍资料到写作完成。笔者经历了一次黄永砯的创作之旅,也从繁杂的资料里找到了一条黄永砯的心灵之路。当然,笔者认为只能是相对的领悟和把握,这是黄永砯允许的,我们可以在他的访谈里知道。

笔者在完成论文之前并没有对黄永琳的艺术精神进行阶段划分,也没有对每个章节进行罗列,而是一口气写下了论文的内容。拿着没有提纲的几万字,反复读,反复对照资料,觉得这样也不错。没有章节划分,反而更加符合黄永琳的艺术特征和艺术精神,他本就是反逻辑和反清晰表述的没有章节题目—这样也不错,因为章节题目实际上也不能涵盖章节的内容,而且一旦有了题目,必定对这节有限定,指向性更加明确,这无疑消解了模糊性和增加了原本就不存在的清晰界限。但后来还是进行了划分,我认为这是相对准确的划分同时我也给

划分的每个章节加上了标题,各章节的指向性增强了。这便是现在的论文。这个过程有意思的是,它类似于黄永砯的各阶段创造。黄永砯在创作各阶段作品时,并没有清晰的概念与轮廓,甚至有时是几条思路同时进行,这就更无所谓清晰的创作历程了,比如有个阶段黄永砯既画抽象画又做“达达”的拼贴作品。

黄永砯在八十年代初便和大多数艺术家不一样,因为这一时期大多数艺术家还在反思文革,其作品多表现为对文革的控诉或者是转向为关注生活本身,而黄永砯则在短暂的关注现代精神后,又开始研究禅宗、维特根斯坦、以及“达达主义”。其每个阶段的作品都明显的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但这些思想又不是单一而在的,他们相互杂揉、并存、冲突,这都通过黄永琳的作品表现了出来,当然黄永琳的文章则体现更加深刻和明显,只不过从八十年代以来,似乎很少有人愿意去碰黄永殊的文章,大都看了他的作品然后便开始谈论,或者后来的评论家以八十年代的评论家的文木为依据结合作品展开评论,这样的评论只会离黄永琳的创作思想越来越远,这也是为何我在写此文时,基木上没有引用一些批评家言论的原因。

黄永砯的作品有时意义明确,但有时又十分含混,不过这与他的文章比起来简单多了。黄永砯虽然是一名艺术家,但他的理论修养极高,他对中西方哲学都有涉猎,他写的文章晦涩难懂,十分深刻,思想性极强,因而他甚至可以说是一名优秀的理论家。

从八十年代初到八九年去法国,黄永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探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主要体现在黄永袜在接受西方思想时,并没有盲从,而是积极反思和探索,然后将其与传统东方思想结合。禅宗、达达、维特根斯坦,黄永琳努力在他们之中寻找共通点,禅宗的反逻辑、反表达,达达的反理性、反传统,维特根斯坦的世界有一部分是无法言说,我们应当沉默。黄永砯找到了这几者之间的共性,然后进一步拓展,结合索绪尔符号学的观点,提出“完全空的能指”。这本是十分有价值的一篇文章,但这和黄永砯在八九年的一个作品比起来,似乎太晦涩了,于是人们记住了极具震撼力的将中西美术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两分钟这个作品,都忘却了这篇文章。

黄永砯虽然是以一系列的作品享誉海内外,但我认为黄永砯的文本同样重要,而且他的文木也一直是我们忽略的,今天重新发掘与研究其文本的价值十分明显。这也是我为何写此论文的重要原因。

①吕澎著《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与市场化趋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第16页。

现代营销策略分析

一、营销简介 营销Marketing 狭义解释为:Transaction交易,指的是营利组织间的利益交换,例如公司销售产品给顾客,顾客付相当费用给公司。 广义解释为:Exchange交换,除了营利组织外,更包含了非营利组织间的交换,例如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美国营销协会AMA为营销的定义为:Marketing i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executing the conception,pricing,promotion,and distribution of ideas,goods,and services to create exchanges that will satisfy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营销思潮的演进(非过程,有可能同时存在) 1.被动式营销Reactive Marketing a.Consumer orientation消费者导向 b.Outside-in perspective c.Demand determines supply 依消费者认知需求决定供给,极力迎合消费者需求,例如传统民生消费品业。 2.主动式营销Proactive Market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315202621.html,petitive orientation竞争者导向 b.Inside-out perspective c.Supply shapes demand 扭转消费者想法,进而创造消费者需求,例如:Starbucks改变消费者喝咖啡的习惯。 3.交互式营销Interaction Marketing a.Relationship orientation关系导向,亦即一对一营销 b.Dynamic perspective c.Supply inter-locks demand 不只着重于一次的交易,进而追求长久合作关系,例如:Cosco的会员制。 4.连锁式营销Chain-reaction Market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315202621.html,work orientation网络导向 b.Neural Supply-Demand System c.Strategic foc us 网对网的营销,通常搭配公司的数据库作营销,何其它组织或公司有所联结

阅读策略单元初探

我们都知道,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可以是让学生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例子;可以是学生学习表达、学习写作的例子;也可以是学生学习阅读策略的例子。从这一点来说,统编本教材无疑是将教材的“例子”理念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阅读策略单元它和统编语文教科书里面安排的“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促进师生阅读的网络。 为了更好地把握阅读策略单元目标及定位,以便在教学中能更快更好地展开及达成,我们对阅读策略单元进行了梳理。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统编本教材安排四个“策略单元”,“主题”非常清晰,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的阅读。一线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策略单元”的时候,应该努力领会编者意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应该围绕策略来设定,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策略单元”时,可以教知识,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基础;可以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文本自带的;也可以教表达。但是,有一点必须坚定:教学时,无论是时间的分配,还是教学任务的设计,都得倾向于“策略”,先完成“策略”的教学,然后再兼顾其他。 以五年级第二单元的“提高阅读速度”为例,“提高阅读速度”是策略,“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借助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是具

体方法。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题材各不相同。围绕“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介绍相应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每篇课文均编排学习提示,与课后练习相照应,介绍提高阅读速度的具体方法。在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的基础上,《搭石》作为本单元开篇,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时“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和起点;《将相和》学习扩大视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连词成句地读文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段落特点,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冀中的地道战》主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做积极的阅读者,并且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学习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还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整个单元为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和实践运用的机会。 统编语文教材在课程设置上凸显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连贯性,教师要突破逐篇设计、逐项教学的定式,围绕单元语文要素——阅读策略这一重点目标进行整体设计、整体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学策略、用策略的习惯和能力。同时阅读一篇文章,需要综合运用到各种阅读策略,但是在教学阅读策略时,教师不可面面俱到。仅靠一两次训练

人员思想形势分析报告.doc

篇一:《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 四员工思想动态分析报告 按照公司的安排与部署,厂快速行动,结合近期生产状况,组织人力对各车间员工思想动态进行了走访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员工队伍的思想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只是个别人还存在着急躁、懒散、不满等情绪。针对这些问题,工厂也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维持了工厂的大局稳定,保证了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厂员工的基本状况 厂现有员工340人,其中男职工275人,男职工65人;党员115人,占38%;35岁以下青工158人,占45%;大专以上学历168人,占44%,员工构成较为合理,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工厂员工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一是研究院划拨人员,这部分人技术比较过硬,思想上比较积极,约占员工总数的一半;二是电石厂炼焦装臵调过来的人员,这部分人有生产经验,经历过停车,对现在的工作岗位比较珍惜,工作积极性较高,约占员工总数的20%;三是护卫队转岗人员,这部分人虽经历过培训,但是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也不是很过硬,是工厂重点关注的群体,约占员工总数的20%。

二、员工思想状况的主流方向 1、大部分员工工作上兢兢业业、勇于奉献、工作热情高,思想基本稳定。能够关心工厂发展,积极为工厂生产任务的完成献计献策,并积极投入到一线生产。随着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善,员工也愈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遵守公司、工厂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稳定的员工思想,确保了工厂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工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工厂以愿景文化为切入点,注重培育特色理念,逐步形成了碳纤维文化体系,并得到了广大职工的一致认可。碳纤维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验证了工厂的文化理念的正确性与科学性。真正做到了用事业凝聚人,用文化感染人。 3、通过开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巡回演讲及“促发展,保安全,练技能”全员大培训活动,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得到了强化,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4、通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了工厂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严峻形势。重大机遇是作为“4+1”发展定位之一,碳纤维项目得到了中油与公司高层的一致认可,得到了国家的密切关注,并要求我们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尽快将产业做大、做强;严峻形势是当前国内碳纤维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各生产厂家都在将规划化、高端化发展,为了抢占市场,我们必须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整合——《我让鸡蛋撞地球》案例分析 一、设计意图: 《保护鸡蛋》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6课。本课属于“材料”单元,是在前几课研究材料的特征、材料的选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认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 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节约使用 材料的意识。“材料”单元前面的内容学生即使没有学习,而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都知道,拿鸡蛋去撞地球,无疑鸡蛋会粉身 碎骨。而且本活动注重学生的设计、制作、反思、交流过程, 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合作探究能力。适合综合实 践活动课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研究性的特点。因此将本 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探究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 把课题设为富有挑战性的《鸡蛋撞地球》。 为了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课的不同,更好地体现在借 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宽了研究的领域,因此设计中增加了活 动前的调查活动,帮助学生获取更为有效的信息,为有效方案 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我还加强了方案制定与交流,实 验与反思的活动,以促使学生深层思考,深入研究。把整个活 动过程设计为“提出问题----设想方案----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实验验证----全程反思”六个环节。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如何使鸡蛋从高空落下而不碎?”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明白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用途的基础上,能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能对材料进行加工,能把材料的应用与技术进行联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选择材料来解决问题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活动构建一个轻松有趣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活动与活动的主体形成良好互动。在各小组不断讨论、设计、改造自己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动手尝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活动感受探究的乐趣,体会小组合作的智慧,逐渐养成大胆思考、小心验证的科学态度,并能在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将科学学习的兴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不怕失败的探究精神,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调查了解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1、假如让一个鸡蛋去碰撞地球,会产生什么后果? 2、任务驱动: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

分析、启示与对策

分析、启示与对策 ------2005年高考试题分析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高级中学吴旭 一、005年高考政治科江苏试卷命题特点 2005年普通高考政治科试题总体质量较好,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科学严谨、难度合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注重考查学生“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对能力的考核,总之,2005年试题继承中有创新,沉稳中显灵气。 1. 时政考查内容突出重点。 2005年高考政治命题时政突出了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主题,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时政考查7题分别涉及党的建设、反台独、和谐社会、北极科考、奥运、联合国改革。着眼国内、面向国际,不偏不怪,都是“重大时事”,不同于2004年时政命题追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际几方面的平衡,命题更加灵活。 2.基础知识占分明显增加,注重对某一具体知识的理解。 学习政治,不只死记硬背一些词句或原理,但也需识记所学的知识;强调考查能力,也不意味着要削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在要求学生准确、全面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着眼于理论的具体理解和运用。时政题和8、10、12、23、25题都是直接问,考查的就是识记能力。但学生仅仅是熟记书本知识,并能把这种知识搬到试卷上,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从复杂多样的事物中找到并抓住主要问题和本质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组织形成答案。2005年高考的内容更加符合中学教和学的实际,注重和强调学什么考什么。在考查学生对基础、主干知识掌握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的能力,着重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时政题和8、10、12、23、25题外,都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所以,试卷有很好的区分度。 3.体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一定的江苏特色。 面向改革开放的实际,试题仍然注意紧贴国内外重点、热点问题,积极反映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现实生活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但弱化时政化倾向。2005年试题积极反映了年度间的重点、热点问题以及某些与人民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问题。如:“诚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问题”、“三农问题”等热点问题都做了重点考察。今年试卷立足于我省的实际情况,较好地体现了江苏地方特色。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该题以江苏粮食产量、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和城乡居民收入情况为背景设置问题。 4.主观题提高了设问的难度和审题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某个具体的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不是仅仅用“好”和“坏”可以解释的,必须对他进行实事求是、深入细致地分析,分清正确与错误,了解利与弊。例如:35题“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自由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从而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36题“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为”,37题“自由地表达政治意愿是公民的政治自由”学生必须通过审题,逐词分析才能提取问题中的几个有用的信息,做到答题有针对性。设问的难度提高。 5.强调思维方法的演绎和归纳相结合。 要求学生既能从复杂的材料中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评论有关事实或现象。哲学论述题38题第一问体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哪些道理,第二问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分别考察归纳和演绎两种基本能力。

采购策略分析

采购策略分析 供应定位模型定义: 供应定位模型是对所采购产品支出金额的多少和其对企业的影响、供应存在的风险和机会程度进行综合分析之后,为采购与供应的产品在需求的确定、供应商评价、获取与选择报价、谈判以及合同签署等等活动中起指导作用。 供应定位模型的英文名称是:Supply Positioning Model 横轴是支出大小定位,按照帕累托的20/80法则对支出的大小进行划分; 纵轴是影响、风险和机会的综合定位 其划分原则较为复杂,会根据企业总目标和对供应市场分析之后加以确定 日常品:低支出、低IOR (Rutine)-战术获取 瓶颈品:低支出、高IOR (Bottleneck)-战略安全 杠杆品:高支出、低IOR (Leverage)-战术利润 关键品:高支出、高IOR (Critical)-战略关键 IOR :影响、机会和风险的英语字头(Impact, Opportunity & Risk) 产品不同的分类对采购与供应的一系列工作都产生影响: 常规品采购关注的是能否节省精力,而不考虑价格或者成本,意味着可以买高价。 瓶颈品采购关注的是能否降低风险,要不考虑价格或者成本,意味着不得不买高价。 杠杆品采购关注的就是价格和成本,那怕费时费力也要去压价,因为产出可以弥补投入。 关键品采购关注的不仅仅是价格和成本,同时还要关注风险的降低。 根据四类产品的特性进行供应商选择形成了相应的采购策略:

一、日常品的采购(由于该产品的金额比例不大,对公司的影响、风险较小,很少造成商业、技术问题,市场上可选供应商数量较多。此类范畴的物品大多是大量的、低价值的和低风险的,是多数企业满足日常运作的需求所购买的。通常可从大量供应源获得,很短的前置期,一般都是标准的设计) 对于此类商品所采用的采购策略一般是一降低管理和物流复杂性为目标,通常以合同形式,简单有效完成定购管理程序,尽可能减少供应商。 管理技巧:简化采购过程,减少购置成本,不必花太大的精力,只需以最少的关注、最少不便和最低成本确保产品的可获得性。电子采购方法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由采购部门安排,使客户与供应商进行日常直接交易。 主旨是“组织和放行” 二、瓶颈品的采购(该产品在金额上只占相对有限的一部分,但技术要求高,可选供应商较少,供应商处于支配地位,导致价格较高,交货时间长,服务差的可能性。此类产品价值与其供应失败给组织带来的潜在成本相比,几乎微不足道) 此类商品的采购策略应集中于保障供应的连续性,必要时还可增加额外成本。同时,积极开发可供替代的产品和供应商,以此降低对现有供应商的依赖度,如有可能,与供应商签订保持原料库存为目标的委托库存协议。 管理技巧:开发备选供应源或产品;将特殊产品变为通用产品;建立安全库存或存货;与供应商发展紧密关系,提高供应安全性;建立长期合作合同,寻求其可获得性限制的最小化。主旨是“确保供应安全” 三、杠杆品的采购(此类产品的成本价格所占的份额较大,价格的微小变化对最终产品的价格造成较强影响。根据标准不同,可选供应商的数量较多。此范畴的物品:通过市场及时和明智的行为提供了客观的节约成本的机会,从而增加利润) 此类产品应签订长期合同或年度协议与“现货”结合一起。通过竞标方式,确保质量及交货期,以最低的价格进行采购。通常要求采用共同或协议的方法,严格监控价格波动对成本价格的影响。 管理技巧:从市场的竞争本质获得最大好处,可以采用电子反向拍卖,重点在于和供应商的短期承诺,保持从提供最好条款的任何供应源进行采购的灵活性。 主旨是“交易和利益驱动” 四、关键品的采购(此类产品的采购价格所占的比例最大,对公司的影响、风险也最大。由于技术原因等较高要求,市场上可供选择供应商少。此类产品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在于其可获得性和对竞争优势、成本结构和营利性的影响,这种产品决定了企业之所以存在而所要产出的东西或服务) 因此为公司采购品的重中之重,采购人员必需重点关注此类产品,必须与供应商建立合作战略伙伴关系,要充分开发、选择行业中最好供应商,并协同供应商一起发展高效率的方案,实现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改善 管理技巧,重点在于开发和管理与供应商长期、紧密的关系,通过协作行为,寻求双方利益最大化。从品项数目看是最小的,从花费多少的角度看是最大的。 主要目的是“检查(尽可能做到最好)和探求(做的更好)”

体验式营销策略初探

体验式营销策略初探 摘要:体验式营销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核心,是目前营销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分析了体验式营销的特点与作用以及实施步骤,并以苏州乐园为例,通过分析其现有的营销策略,结合体验式营销的实施手段,从市场定位、服务和宣传三方面为苏州乐园提出了营销策略,对实施体验式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验式营销;策略;苏州乐园 一、引言 市场竞争的关键是吸引和保留消费者。只有那些能深入探测消费者的需求,并以合理价格和有效方式满足其需求的,才能在市场上立稳脚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需求观念不再停留于更多的物质产品以及获得产品本身。相反,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是出于对商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而购买商品,即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 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的新特点,引导和创造个性需求的市场——体验式营销应运而生。 二、体验式营销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美国着名的营销学专家施密特博士在他所着的《体验营销》中指出,体验式营销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1)、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突破了传统营销关于消费者是“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认为消费者在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消费后的体验才是消费者行为与品牌经营的关键。 (一)体验式营销的特点 1、重视消费者的体验。体验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境界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应注重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站在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2、重视消费者的主动参与。体验是消费者直接参与营销活动而产生的切身感受,因此参与是体验的前提。体验营销为消费者提供机会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甚至可以参加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只要提供场景和必要的产品

基层管理经验浅谈

基层管理经验浅谈 基层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基层做管理工作,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从不会管理到会管理,要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因此,大学生做好基层管理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识劣势优势 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劣势和优势,是做好基层管理工作的前提。 (一)大学生做基层管理工作面临以下劣势:一是缺乏经验。大学生有理想和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工作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因此面对很多事情往往不知所措,手忙脚乱。二是工作能力薄弱。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少,对国情、社情缺乏认识和了解,没有经过失败和挫折,因此,掌控社会面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都不强;三是很多应届毕业生喜欢沉迷在过去的光环里,甚至心高气傲,眼高手低,书本里学到的东西与现实往往有天壤之别,很难适应环境和工作要求。 (二)大学生做基层管理工作也有一些优势:一是当前(社区)基层缺少知识和人才,大学生到(社区)基层后给(社区)基层送去了急需的人才,带去了他们的新观念、新知识,有效地改善了(社区)领导班子结构和干部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增强(社区)基层组织的的活力,比较受社区)基层欢迎。二是(社区)都已经配有电脑,而(社区)基层很多干部都无法熟练使用,多数时间电脑都是闲置的。无纸化办公将是未来(社区)基层办公的新趋势,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计算机可以干很多原来基层想干而干部了的事情。三是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敏捷。在当代这个信息时代,经过实践和学习,可以为(社区)基层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调整好心态 基层管理工作绝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平凡琐碎。因此,没有好的心态是做不好基础管理工作的。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那么,大学生应该在基层管理工作中有什么心态呢? 1、要干一行爱一行。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不要爱那一行才干哪一行,要干哪一行爱那一行!”,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保证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喜欢的事情很难干好,那怎么办?就要像丘吉尔所说的,要“要干哪一行爱那一行”,这是成功做好基层管理工作的基础。 2、要有稳定的心态。要有年如一日的责任精神,这是良好的职业习惯的表现,也是基层管理工作者的最基本的素质养成。作为基层管理者的基础要求是长时间的考验,是在过程中不段磨砺才能放光发热的。那麽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那就是

忠道伦理思想浅析

《论语》忠道的伦理涵义探析 一、忠字在《论语》中的涵义 忠道作为一种道德准则,最初它是与恕道一起作为“忠恕”出现在《论语》之中的。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 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里仁》)历代学者对于忠和恕的关系问题存有争议,大体有这几种说法:第一种是以包含关系释“忠恕”。如杨伯峻所 解注:“忠恕,孔子自己下了定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则是 ‘恕’的积极一面,“恕”包含着“忠”用孔子自己的话,便应该是:‘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二种则认为“忠恕”是并列关系。如朱熹将“忠恕”解释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还有。刘宝楠也说:“是故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立己达,忠也;立人达人,恕也。二者 相因,无偏用之势。”可见分歧大都集中在“忠”上面,而“恕”由于原文中 有直接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分歧不大,一般都认为“恕”是 指“推己及人”,通过自己体察别人。但在第二种说法并没有将忠和恕完全割裂,同时也看到了忠和恕的“体用关系”,如程子所说:“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此与‘违道不远’异者,动以天尔。”朱熹也从体用关系来解释“忠恕”:“忠者,尽 己之心,无少伪妄,以其必于此而本焉,故曰道之体。恕者推己及物,各 得所欲,以其必由是而之焉,故曰道之用。”笔者坚持第二种说法,不能将两 者混为一谈,更不能将两者截然分开或相互对立,“忠”和“恕”之间有紧密 的联系,两者共同指向孔子的最高道德理想——“仁”。 “忠”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十八次,其中与“忠信”连用次数为六次,与“忠恕”、“忠告”连用的次数都是一次,忠字单用的次数为十次。忠 字在“忠信”的意思是诚实守信,如“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期倚于 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卫灵公》)。在“忠告”的意思是坦诚,直率,如“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在忠字的单 用章句中“忠”除了表示“忠实”,如“子以四教:文 ,行 ,忠 ,信。”(《述而》),“君子有九思: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季氏》),在其他的八句中都表示“诚心实意、尽心尽力地做事”,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 、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颜渊》) 经综合考察,“忠”在《论语》所指的中大都是道德规范,它含有这样三 层意思。第一,它表示为“执事敬,与人忠”,答应人家的事情要尽心尽力地 完成,并时刻反省自己是否“为人谋而不忠”,这是处理人的交往关系的行为 原则。第二,表示要求臣民效忠于国家或君主,不得背弃和反叛,必要时甚至 要“见危致命”这是在处理与上级和国家的关系的准则。第三,它表示人们要 实话实说,说到做到,“言笃信,行笃敬”,使得能“听其言而信其行”,这 是指人们交往时的言行准则。

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但是当前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为此,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略作粗浅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1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反思的形式层面 1.1.1 格式比较单一,有模式化的倾向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介绍或给出一些教学反思的案例,让教师大致明确其格式或样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却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而这种格式的套用对于其教学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1.1.2 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诚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2 教学反思的内容层面 1.2.1 全面而不深刻通过查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 1.2.2 零散而不系统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内容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进而也致使不少教师对这一方法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而这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1.2.3 重教师而轻学生当前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 1.2.4 多叙事而少分析存在于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另一问题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过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观记录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这样的反思过于概括、流于表层、较为肤浅,仅仅简单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几方面,而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学中改进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在理论认识的深广度以及实践的改进完善方面都没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 2 原因分析与建议 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教师自身因素

浅谈资源管理策略

浅谈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使用有效学习原则、方法、技能及调控方式的方案。根据迈克卡的分类学习策略可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笔者认为,资源管理策略是目前内容最具体详细、实操性最强的一种学习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的本质是将学习的过程和各种条件视为个体可利用和分配的资源。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管理方面。时间管理方面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要有关于时间的规划,一是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时间。关于时间的规划有很多途径,例如设计时间表和日程表、根据不同的任务定闹钟和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列出优先表等。科学合理地运用时间也有许多方法。例如,根据自己在一天内不同的状态决定要完成的事情,比如早上做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或者将运动的时间定在下午,忙碌了一天后做运动进行放松;合理地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例如背单词或关注新闻。 学习环境方面。学习者应该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应干净整洁,并且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自主学习,我们要有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如一张专门的书桌,书桌上的学习用具:笔、纸、回形针、文件夹等要进行顺序摆放,以便需要取用时可以快速找到并使用。如果因各种原因学习场所无法固定,则可以主动寻找适合学习的场所,如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室等。 努力状态方面。关于资源管理策略的努力状态,主要是关于个体内部的学习热情的激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面对自己不是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也要尽力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将政治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新闻事件分析。除了学习的热情,学习者还要明确自己的学习信念,清楚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关注自己获得知识的过程,重在学习和积累,而不是单纯地偏重学习可以为我带来什么好处,学习的内容有没有用。另外,分析成绩要进行合理归因,正视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为了努力状态的保持,学习者可以进行适当地自我鼓励,给予自己奖励,如达成了某个目标就可以买些好吃的或者得到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

折纸教学策略初探

折纸教学策略初探 日本的铃木镇一教授说过: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将兴趣保持下去,这就要看他们能否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由于幼儿的小肌肉发育不完善,手指动作较差,常常未折出物体,就已将纸弄坏,使孩子体验不到成功,加上传统教折纸的方法,老师折一步,孩子折一步,使幼儿掌握折纸的技能有一定困难。由此引发了我们重新审视折纸教学方法,改变折纸教学策略,让幼儿认识折纸符号,观察阅读折纸图示,运用和图示相关的情境性故事语言,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学习。下面结合我的折纸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传统折纸教学计划的制定,使折纸數学循序渐进 折纸活动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对边折、对角折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制定折纸计划时,往往是一个系列活动,而不是独立的折纸活动。折纸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累加少部分技能,变成新的物体。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梳理了各年龄班应该掌握的技能。讨论了最基础的技能是什么,逐步累加什么技能!,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将折纸技能初步分为:小班对边折、对角拆、集中一角对边折,中班继续集中一角对边折、双三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对中线折;大班继续双三角折、继续四角向中心折、双正方折、双菱形折,使内容既有联系性,又有相对的分

类。通过折纸计划的制定,使折纸活动循序渐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折纸符号,减少折纸教学中的难度 通常折纸教学是通过一定的图示和折纸符号进行教学的,一个活动往往有许多的折叠符号,如果放在教学中学习符号,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孩子的学习任务,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难点多,难度大,你在教,孩子们在喊:老师,我不会折。活动无法进行下去。降低孩子学习折纸的难度,就要在日常中,设计折叠符号时使符号拟人化、情境化;将折叠符号挂在班级门上或走廊上,让孩子们进门、出门、走过、路过都能看到折叠符号,加深对符号的认识;每一到两天换一个符号,不断累加。除此,我们还在饭后、课间休息时,用符号玩游戏,随意抽出一张符号,看谁说得对,以此巩固学习对符号的认识,为学习折纸做好了准备。 三、将折纸平面图示转换为立体图示,设置折纸图示情境 孩子的思维是具体、直观形象的,而学习折纸的图示是平面的,要让孩子们看平面的图示折出立体物体,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尝试将折纸平面图示转换为立体图示,对照平面图,将每个步骤用纸折出,在折出的步骤图上画上折叠符号,就变成了立体图示;平面图示转换成立体图示后,将图示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表现出来,用情境性的故事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图示,既有趣味,又容易记住。如:小班刚学折纸时,角对角对折可以这样设

经验浅谈教学文档

七年级地理教学经验浅谈 河南岸中学程玉霞 一、认真备课,积极参加各种试讲试教活动。 备课是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课外材料进行有机重组。备课时,我们要认真阅读课本,依照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本内容,搜索各种资料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最后把教材内容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再落实到教案上。每次上课前再温习一次教案,做到万无一失。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写教案只不过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工作之余,一定要积极参加试讲试教活动活动,由大家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改进。经常性地与同事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探讨。“三人行必有我师”,经过真心的求教,总结吸取别人的教学精华,努力弥补自己教学的不足,从而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经过反反复复的教学实践之后,就会形成自己上课的一套方法。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取得良好的教学的关键。我认为课堂上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采用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兵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在备课时选取与学生生活有关系的或是他们感兴趣材料,以材料为主线来完成课堂教学,避免单纯的说教。比如讲授“板块的碰撞引发地震”时,可以让学生把桌子假设成板块,如果两张桌子碰撞时会发生震动,碰撞后桌

子挤压不齐,这跟板块间的碰撞是相似的,如果两张桌子分开,移动过程也会震动,并且出现大的裂缝,这就跟板块间的张裂相似。通过生动的讲解,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发表自已的见解、看法,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乐于表现自我。在我看来,下面的方法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1.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的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生往往对于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比较感兴趣,能否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的根本。因此,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比如讲某一区域地理时,可结合最近在该地区发生的时事新闻,对知识点深入讲解。这样不仅加深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记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2.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问,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

从思想方面浅析泰戈尔

从思想方面浅析泰戈尔

从思想方面浅析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暂且不提他的作品的伟大价值,我们来谈一谈他的思想。 【梵我合一】 泰戈尔自己曾经说过:?我觉得我不能说我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是显然的。诗人在我的中间已变换了式样,同时取得了传道者的性格。我创立了一种人生哲学,而在哲学中间,又是含有强烈的情绪质素,所以我的哲学能歌咏,也能说教。我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装点天上的筵宴。?季羡林先生在他的研究著作中指出:尽管泰戈尔也受到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思想的基调,还是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泛神论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宇宙万有,同源一体,这个一体就叫做?梵?。?梵?是宇宙万有的统一体,世界的本质。人与?梵?也是统一体。?‘我’是‘梵’的异名,‘梵’是最高之‘我’。??人的实质同自然实质没有差别,两者都是世界本质‘梵’

的一个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关联。?泰戈尔以神或?梵?为一方,称之为?无限?,以自然或现象世界以及个人的灵魂为一方,称之为?有限?,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是他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也是他诗歌中经常触及的问题。泰戈尔跟印度传统哲学不同的地方是:他把重点放在?人?上面,主张人固然需要神,神也需要人,甚至认为只有在人中才能见到神。 季羡林先生还指出:?既然梵我合一,我与非我合一,人与自然合一,其间的关系,也就是宇宙万有的关系,就只能是和谐与协调。和谐与协调可以说是泰戈尔思想的核心。?泰戈尔认为?完全的自由在于关系之完全的和谐?。泰戈尔从这种哲学观点出发,宣传爱的福音,认为?真正增强文明的力量,使它真正进步的是协作和爱,是互信和互助?。不过,泰戈尔也并不否认矛盾的存在,他的思想里多少有些辩证法的因素,他承认自然、社会、人的思想都是在流转变化的。在泰戈尔的思想中,‘韵律’占极高的地位,这是他的最高理想,最根本的原理,是打开宇宙奥秘的金钥匙。 【诗与诗人】 泰戈尔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人,从诗歌创作的角度看,他特别关注诗与诗人的关系。1903年,泰戈尔读了英国诗人丁尼生的传记之后写了?诗人的传记?一文,主要讨论诗人和他的作品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由于诗人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他的作品,诗人的作品能够给我们一个他的真实形象,而诗人的传记只是记录了诗人的外部活动,因此,通过研究诗人的传记不能真正认识诗人。他指出:

浅析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15202621.html, 浅析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作者:吐尔逊买买提·艾哈买提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1期 摘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实践;认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的发展 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我们所学的东西都是来自实践。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等等。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马克思曾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明这个问题:“他很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所谓人的才能的差别是由分工掘成的,就是由实践的地位、实践的领域及其广度和深度等造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它的意义充分体现在牛顿的一句名言中:“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

申论原因和对策分析(精华)

原因分析出发角度: 一般来说,问题产生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即人、政策、法律、经济效益、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等。因此我们在制定相应的对策时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由人引发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奖励、惩罚措施; 职能部门决策、监管、执行;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加大宣传、教育。 2.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对策:补充和制定;进行和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3.因经济利益引发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调整利益分配方式;发展生产,提高效益;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4.由科学技术引发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提出对策:促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促进和加快科技知识成果转化;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科技与伦理道德。 5.属于宣传教育方面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提出对策:通过媒体来扩大宣传;促进各职能部门狠抓落实; 6.思想上引发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加大对事物的重视程度;多角度、全方位认识事物;破除封建、腐朽思想桎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对策模板之 1.领导重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医疗: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教育:提高教师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各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 资源:靠调整,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必须注重结构调整,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 2.舆论宣传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医疗: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 教育: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支持 环境: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和监督工作。 资源:靠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参与、人人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3.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人民群众的……素质 医疗: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 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严格教师职业资格证的管理 环境: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 资源: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