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

B 13

C 14

D 15

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

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

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

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

B 18

C 19

D 20

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

B 14

C 16

D 18

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

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

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

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

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

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

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

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

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

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

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

17.一复合肥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

B N2 0%、P2O5 10%、K2O 10%

C C 20%、H 10%、O2 10%

D CO2 20%、H2O 10%、O2 10%

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

(D)。

A间作 B混作 C复种D套作

19.种子真正成熟的含义是(D)。

A形态和生理均未成熟 B生理成熟,形态未成熟

C形态成熟,生理未成熟D形态和生理均成熟

20.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C)。

A温度反应特性 B光照反应特性

C温光反应特性 D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21.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D)。

A第四位 B第一位 C第三位D第二位

22.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C)。

A 2,4-D B萘乙酸(NAA) C赤霉酸(GA3) D吲哚乙酸(IAA)

23.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 B )

A旱灾B冷害 C冻害 D涝灾

24.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原生质含水量在( D )以上才能保持代

谢活动正常进行

A 80%-90%

B 50%-60%

C 60%-70%

D 70%-80%

2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C )

A 1/6

B 1/5

C 1/4

D 1/10

26.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 )

A美国 B印度 C中国 D巴西

27.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哪一代开始选择( B )

A M1代

B M2代

C M3代 D以上全不对

28.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下列作物中属于粮食作物的是( B )

A纤维作物B薯类作物 C油料作物 D糖料作物

29.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

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 B )

A 60%

B 50%

C 30%

D 40%

30.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A )种

A 16

B 14

C 18

D 12

31.双子叶植物的叶片不包括( A )。

A叶舌B叶片 C托叶 D叶柄

32.下列矿质元素中能调节气孔关闭的是( B )

A磷B钾C氮 D镁

33.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称为( B )

A单交B回交C复交 D顶交

34.净种子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为( C )

A发芽率 B发芽势C种子净度D千粒重

35.烟草播种面积最大的洲的是( B )。

A欧洲B亚洲C北美洲 D非洲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肥料来源可以把肥料分为()和()肥。( AB )

A农家肥 B.商品肥 C.有机肥 D无机肥 E碱性肥

2.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作物属四碳作物的是

( AD )。

A玉米 B水稻 C棉花 D高粱 E大豆

3.关于作物需水临界期,描述正确的是( BDE )。

A是作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B此期缺水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

C是作物开始需水的时期 D往往是作物性细胞形成期

E是作物需水最迫切的时期

4.品种改良的目标有( ABCD )。

A高产 B优质 C稳定性好 D适应性强 E产量低

5.确定播种期须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品种特性 B种植制度 C气候条件 D土壤湿度 E病虫害发生情况

6.杂草的生物学特点有(ABC )。

A适应性强 B拟态性强 C种子生命力强、寿命长 D生长繁茂

7.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而复杂的现象,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BCD)

A生长势强 B产量高 C抗逆性强 D适应范围广 E优质

8.植物内源激素包括(ABCDE)。

A生长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E乙烯

9.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通常用( B D)指标来表示。

A光合速率 B光补偿点 C净光合速率 D光饱和点

10.作物对温度要求的三基点是指(ABD )。

A最低点 B最适点 C最热点 D最高点 E最冷点

11.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BCDE )

A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B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C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D农业的基础产业

E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12.按设施和设备的复杂程度设施类型可分为(ABCDE )。

A一般设施型 B简易设施型

C塑料大棚栽培 D复杂设施型

E简易覆盖型

13.农作制度的功能包括(ACD)。

A组装功能 B选优促优功能 C整体部署功能 D协调功能

14.下列农作物属于禾本科作物的是(ABDE )。

A水稻 B小麦 C荞麦 D燕麦 E黍

15.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相比,则( ABCDEF )

A产品有用成分大大改进和提高 B成熟期一致,生长整齐

C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D传播手段退化

E栽培作物的自我保护机能减弱等

F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生长迅速

16.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ABCD )

A食品安全目标 B营养安全目标

C生产率目标 D可持续性目标

E经济高效目标

17.以下属四碳植物的为( ACD )

A甘蔗 B小麦 C高粱 D玉米 E水稻

18.土壤有机质包括( BCE )

A铁 B淀粉 C纤维素 D镁 E脂肪

19.我国油菜种植优势区域包括(ABCD )。

A北方油菜优势区 B长江上游优势区 C长江下游优势区 D长江中游优势区

20.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BDE )

A增强抗逆性 B适应性广 C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D提高产量 E改进品质

21.种子休眠的原因有( ABDE )

A胚未发育完全 B种皮厚 C呼吸作用太强

D后熟作用未完成 E存在抑制物质

22.作物传播的动力包括( ABCD )

A自然界中的风力、水流等力量 B动物传播

C自体传播 D人类活动

23.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 ABCD )

A病虫害 B遗传因素 C栽培因素 D环境因素

24.种子处理包括哪些方法( ABDE )

A晒种 B药剂拌种 C种子包衣 D浸种催芽 E浸种

25.灌溉方法一般分为哪四大类( ADE )

A地面灌溉 B微灌 C滴灌 D地下灌溉 E喷灌

26.大豆主产国有(ABDE )。

A巴西B阿根廷C西班牙D中国E美国

27.土壤基本耕作方法有哪些(ABC )

A旋耕B深松土C翻耕D圆盘耙犁地E深耕

三、填空题:

1.长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某个临界

日长,才能开花。

2.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最适)温度。

3.土壤是(固相)、(液相)、(气相)三个相组成的。

4.土壤水分的主要散失途径有径流、渗漏和(植物吸收)。

5.经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6.(有机)肥有称农家肥,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存的自然肥料的

总称。

7.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干旱可分为土壤干旱和(大气干旱)。

9.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在土壤重量中所占的百分

数,称为(土壤质地)。

10.(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

11.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冻害)。

12.小麦需水临界期在(孕穗至抽穗期)。

13.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萎蔫系数)。

14.某种土壤能保持最大数量的毛管悬着水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

量)。

15.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水分)、(温度)、(氧气)。

16.播种前种子处理技术包括(晒种)、(消毒)、(包衣)、(浸

种催芽)。

17.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氮)、(磷)、(钾)。

18.有机肥料的主要特点是来源广、(成本低)、(养分含量全)、(且

分解释放缓慢)、(肥效长)。

19.(复种指数)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20.生产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有(冷害)、(冻害)和(霜害)

三种。

21.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划分通常是以(穗)分化或(花芽)

分化为界限。

22.玉米的生育时期一般划分为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

(抽雄期、开花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

23.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生态因素)和(栽培措

施)。

24.水稻从我国北方引到南方地区种植生育期会变(短)。

25.杂交方式一般根据育种目标和亲本的特点确定,主要有(单交)、(回

交)和(复交)等方式。.

26.作物光合速率随CO2浓度提高而增加,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此

时的CO2浓度即为( CO2补偿点)。

27.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包括(自然环境)组分和(人工环境)

组分两个部分。

28.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包括①(胚的后熟)、②(硬

实引起休眠)和③(种子或果实中含有某种抑制发芽的物质)。

29.随地理位置的南移,雨量和相对湿度的增加,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而逐

渐(减少)。

30.杂种优势的表现为(生长势强)、(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

范围广)。

31.土壤基本耕作,又称初级耕作,包括(翻耕)、(深松耕)和(旋

耕)。

32.(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强称为

四、判断题:

1.中国也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

2.小黑麦是采用小麦与黑麦属间有性杂交并使杂种的染色体加倍,人工创造

的新物种。(√)

3.大多数作物的磷营养临界期都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4.使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被大量消耗,而另一些则得不到有效利用,从而造成土壤肥力的偏耗。(√)

5.生态保护制度不是农作制的组成部分。(×)

6.目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食物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两个方面。

(√)

7.最大的燕麦生产国是中国。(×)

8.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

9.黄淮海是我国主要的高蛋白大豆优势区。(√)

10.长日照作物是指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

11.农学的性质包括三个方面,即农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综合学科和生态学科。

(√)

1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

在种植业和农业中的比重和地位会日益下降。(×)

13.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可以达到人为控制

作物生长的目的。(√)

14.C3作物在强光高温下光合作用能力比 C4作物高。(×)

15.光对作物的直接作用是指光对作物形态器官建成的作用。(√)

16.提高田间CO2浓度比较现实的措施是增施有机肥或者是秸秆还田。

(√)

17.作物营养诊断的常用方法大致可有:形态诊断、化学诊断和酶学诊断。

(√)

18.种子发芽要求水分、温度和空气三个因素的适度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

19.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总有一、两个因子起着主导性的、

决定性的作用,而其它因子则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

20.生物产量是形成经济产量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的生物产量中,经济产量的

高低取决于生物产量形成经济产量的效率高低。(√)

21.农学的研究对象是园艺作物。(×)

22.上世纪60年代后世界作物单产的显著提高主要是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

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23.在中国-日本起源中心,日本基因中心是主要的、初生的。(×)

24.C4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低,光呼吸作用也低。(√)

25.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代表光合作用对于弱光和强光的利用能力,可作

为作物需光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

26.大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果蔬品质和耐贮存性。(√)

27.纬度偏低的高海拔地区与纬度偏高的平原地区的相互引种的成功可能性

较大。(√)

28.表土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20cm。(×)

29.种子包衣都不能提供作物苗期生长的养分,不能促进种子发芽出苗。

(×)

30.一般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的安全贮藏水分含量必须在13%以

下。(√)

31.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

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32.世界谷物贸易量中,玉米的贸易量所占份额最大。(×)

33.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可以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

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

34.燕麦原为谷类作物的田间杂草,9000多年前才被驯化为作物。(√)

35.一般情况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成正比。(√)

36.有两条判断标准可以用来确定一种元素是否为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

37.晒种可杀死部分种子表面病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38.轮作可利用前作的根际微生物抑制某些为害后作的病菌,以减轻病害。

(√)

39.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是中国农作制的主要目标。(√)

40.作物生产机械化包括作物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机械化。

(√)

41.中国也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

42.小黑麦是采用小麦与黑麦属间有性杂交并使杂种的染色体加倍,人工创造

的新物种。(√)

43.大多数作物的磷营养临界期都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44.使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被大量消耗,而另一些则得不到有效利用,从而造

成土壤肥力的偏耗。(√)

45.生态保护制度不是农作制的组成部分。(×)

46.目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食物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两个方面。

(√)

47.最大的燕麦生产国是中国。(×)

48.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

49.黄淮海是我国主要的高蛋白大豆优势区。(√)

50.长日照作物是指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

五、名词解释:

1.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2.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

3.温度临界期:作物性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和开花时,对外界温度最敏感,遇

低温或高温会导致严重减产,称为温度临界期。

4.杂种优势: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某些性状有由于

双亲的现象较杂种优势。

5.套作:在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称为套作。

6.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植株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光周期现象:作物在发育的某一阶段,要求一定长短的昼夜交替才能开花

结果,这种现象称为作物的光周期现象。

8.土壤质地: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9.灌溉定额:作物生育期间需要进行多次灌水,每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称为灌水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10.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

植方式。

11.引种:广义的引种,是指把外地或外国的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

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要的遗传材料引入当地。狭义的引种指生产性引种,即从

外地或外国引入能供生产上栽培的优良品种。

12.种植密度:就是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内的植株数量。

13.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

总称。

14.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

值。

15.杂交育种: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生物体进行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对杂种

后代加以培育选择,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16.农作制度:指在一个区域或生产经营单位内,自然和人工环境与各类农业

生物组成的多种亚系统及其直接关联的产后升级元的稳定统一体。

六、简述题:

1.比较世界和中国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主要增产措施。

答:世界及我国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有赖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在以下6个方面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品种改良世界主要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着重于高产、优质和高抗,特别是在矮秆、抗性和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品种改良的过程中,遗传育种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包括由单倍体育成优良品种、植物幼胚离体培养、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发展迅速及一些作物的茎尖试管苗和脱毒种苗繁殖技术在良种繁殖上取得显著效益。

(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的诸多因素中,肥料的贡献率要占到30%~60%,目前大多数国家农田施肥均以化肥为主。施入农田的化肥因施用技术不同及多种原因,利用率存在很大差异,发达国家一般在50%~60%之间,发展中国家在30%左右。因此,提高化肥利用率是许多国家多年来的研究重点。

(3)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灌溉面积占世界总耕地的比例为%,生产的作物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地面灌溉的用水效率差异很大,发达国家为5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仅为25%左右。由于水资源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很匮乏,节约用水以扩大现有灌溉面积、改善灌溉设施以增加灌溉效益和防止盐渍化等为发展重点。

(4)设施栽培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膜覆盖栽培发展非常迅速。在纬度或海拔较高的地区、旱地和盐碱地上,由于覆盖地膜克服了地温低、无霜期短和水分不足对产量的限制,增产效果显著。

(5)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目前,世界各国主要农作物的许多原有毁灭性的病害,都已通过抗病育种的方法得到了基本控制,在抗虫育种上也有了不少重大进展。另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植保工作的指导方针,生物防治日益受到重,视但其中化学防治仍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

(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种类繁多,有普遍应用推广意义的除基因工程技术外,主要有遥感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等。

另外,我国总产量的提高还得益于间、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应用和发展.

2.简述低温危害的预防。

答:采用抗寒的农业措施,主要从提高作物自身抗寒性和防止不利因素对作物影响两方面入手。①栽培管理措施:培育稳健生长的壮苗是栽培抗寒的关键措施,秋冬季作物可以适时早播,促进根系发育,累积较多的营养物质,增强抗寒能力。春播作物采用育苗培育壮苗移栽的方法,此外,适宜的播种深度、施用有机肥、磷钾肥等,都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性。早春气候变化较为剧烈,如遇晚霜,容易受冻,可采取熏烟、灌水等措施来防止受害。②改善田间气候:田间可以通过设置风屏、覆盖等,改变作物小气候,避免低温侵害。稻秧在寒冷来临时,采用灌水防冻护秧。气温回升后,呼吸耗氧增多,要及时排水。

3.简述地膜覆盖的生态效应。

答:(1)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温效应:第一,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减少了由于水分蒸发造成的土体热量的消耗。第二,阻碍近地层空间的热量交换,由膜内向外的地面辐射减少,净辐射增加,从而升高了膜内的温度。

(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地膜覆盖的阻隔作用,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到阻挡,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相对减缓,总蒸发量大辐度下降,使土壤水分能在较长时间内贮存于土壤中,达到良好的保墒效果。

(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地膜覆盖期间土壤表层避免或减缓了雨水和灌溉水的冲击和淋洗,同时因中耕、除草等田间作业次数的减少,避免了人畜的碾压和践踏,从而使土壤结构仍保持播前土壤整地时良好的松软状态。此外,由于膜下地温的变化,膜内水汽不断发生胀缩运动,使土粒间空隙变大,土壤变得疏松透气,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

善。

(4)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升高、墒情好,促进了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从而使微生物数量大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均有下降趋势。因此覆膜栽培必须重视增施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养分,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5)增强田间光照强度:地膜本身及膜下附着的水珠能反射太阳光线,增加了反射光的光照强度,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光照增强,增加了群体内光强。

(6)抑制土壤返盐、抑制杂草:由于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量,从而减少了盐分随水上升并积聚于地表的数量,使耕层土壤盐分明显下降。地膜覆盖对杂草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简述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

答:(1)引种。在作物引种时应特别注意作物开花对光周期的要求。一般来说,短日照作物北移作物必须在出苗后连续进行短日照处理;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用于夏季播种,争取一茬收成。

(2)品质调节。研究表明,作物的品质受光周期的影响。如纬度较高、日照较长、光照充足、温度适中的地区是高脂肪的大豆区,如我国东北大部、新疆北部、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西部一带就属这种地区;纬度较低、日照较短的我国南方地区大豆蛋白质含量则较高。

(3)控制花期。在现代花卉栽培中利用光周期来控制花卉开花时间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菊花是短日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若对其进行遮光处理,缩短光照时间,可使其提前至夏季开花。而某些长日照花卉植物如杜鹃、山茶花等,进行人工延长光照处理,可使其提早开花.

(4)调节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日照长度影响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而且也影响作物营养器官和植株整体的形成。

5.简述抗旱农艺措施。

答:(1)抗旱锻炼。生产中常采用蹲苗来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所谓蹲苗,就是在作物苗期减少水分供应,使之经受适度缺水的锻炼,促使根系发达下扎,根冠比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多,光合作用旺盛,干物质积累加快。经过锻炼的作物如再次碰上干旱,植株体内保水能力增强,抗旱能力显著增加。

(2)肥料调控。通过增施磷、钾肥来提高植株的抗旱性。磷、钾肥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胶体的水合度;改善作物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加原生质的含水量;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作物吸收能力。多施有机肥能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

6.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大量元素哪些是微量元素

答: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指作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缺乏它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而其功能又不能为其它元素所替代的元素。迄今为止已确认的作物必需元素有16种,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 (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锌(Zn)、硼(B)、钼(Mo)、氯(Cl)。前9种作物需要量相对较大,称为大量元素,后7种作物需要量极微,稍多会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

7.简述系统育种的程序

答:系统育种从选株开始到新品种育成、推广,需要经过一系列试验、审定过

程(图)

8.简述粮食危机的解决途径。

答:1.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A.保护耕地资源:强化耕地保护法制、建立农田保护政策的同时,开发开垦

宜农荒地减少耕地损失;改造中低产田、开发高产田和保护生态环境。

B.发展灌溉是旱区增加粮食生产和减少旱灾危害,通过各种节水技术将灌溉水利用率。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包括提高复种指数和提高作物单产两个方面。复种指

数每提高1%,可增加作物播种面积×105hm2。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的增产潜力提高作物单产,除了改造中低产田、开发高产田,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扩大灌溉面积和优化施肥技术等方面外,增加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指数、提高生物量、培育生态理想型植物、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等适用技术。

3. 减少产后损失:粮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如果将收获至消费过程中的

损失降至最低点,每年可节约粮食2000万t。

4.调整粮食发展战略:对种植业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建立新型的作物种植

制度,发展高产优质的饲料作物,提高粮食作物的综合利用效益。

5. 开发新的食物源: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生产大量的微生物蛋白,不仅可供

人类直接食用,也可作为家畜、家禽的高蛋白饲料,为我们提供质优价高的肉类蛋白;海洋是巨大的生物宝库,充分利用浅海资源,发展农牧场化的海水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6. 立足自给,适当进口: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必须立足于自给。但在

此基础上,适当的进口也不失为缓和我国粮食紧缺的一个途径。

9.简述种子检验的主要内容。

答:种子检验是指应用科学、先进和标准的方法对种子样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测定,判断其质量的优劣,评定其种用价值的一门科学技术。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

量两方面。品种质量是指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可用真、纯两个字概括。播种质量是指种子播种后与田间出苗有关的质量,可用净、壮、饱、健、干、强六个字概括。因此种子检验就是对种子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生活力、活力、健康状况、水分和千粒重等进行检测。其中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为必检指标。

10.连作危害的原因是什么

答:连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合理的轮作可以增产,而不适当的连作不仅产量锐减,而且品质下降。导致作物连作受害的基本原因有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三个方面。

(1)生物因素土壤生物学方面造成的作物连作障碍主要是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某些专一性病虫害蔓延加剧以及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等(2)化学原因指连作造成土壤化学性质发生改变而对作物生长不利,主要是营养物质的偏耗和有毒物质的积累。

(3)物理因素某些作物连作或复种连作,会导致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不利于同种作物的继续生长。如南方在长期推行双季连作稻的情况下,因为土壤淹水时间长,加上年年水耕,土壤大孔隙显著减少,容重增加,通气不良,土壤次生潜育化明显,严重影响了连作稻的正常生长.

11.试述世界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主要增产措施。

答: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有赖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在以下6个方面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品种改良世界主要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着重于高产、优质和高抗,特别是在矮秆、抗性和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品种改良的过程中,遗传育种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包括由单倍体育成优良品种、植物幼胚离体培养、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发展迅速及一些作物的茎尖试管苗和脱毒种苗繁殖技术在良种繁殖上取得显著效益。

(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的诸多因素中,肥料的贡献率要占到30%~60%,目前大多数国家农田施肥均以化肥为主。施入农田的化肥因施用技术不同及多种原因,利用率存在很大差异,发达国家一般在50%~60%之间,发展中国家在30%左右。因此,提高化肥利用率是许多国家多年来的研究重点。

(3)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灌溉面积占世界总耕地的比例为%,生产的作物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地面灌溉的用水效率差异很大,发达国家为5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仅为25%左右。由于水资源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很匮乏,节约用水以扩大现有灌溉面积、改善灌溉设施以增加灌溉效益和防止盐渍化等为发展重点。

(4)设施栽培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膜覆盖栽培发展非常迅速。在纬度或海拔较高的地区、旱地和盐碱地上,由于覆盖地膜克服了地温低、无霜期短和水分不足对产量的限制,增产效果显著。

(5)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目前,世界各国主要农作物的许多原有毁灭性的病害,都已通过抗病育种的方法得到了基本控制,在抗虫育种上也有了不少重大进展。另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植保工作的指导方针,生物防治日益受到重,视但其中化学防治仍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

12.试述水对作物有哪些生理和生态作用。

答:(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原生质含水量在70%~80%以上才能保持代谢活动正常进行。随着含水量的减少,生命活动会逐渐减弱,若失水过多,则会引起其结构破坏,导致作物死亡。

(2)水是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呼吸作用以及许多有机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没有水,这些重要的生化过程都不能进行。

(3)水是各种生理生化反应和运输物质的介质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如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气体交换,光合产物的合成、转化和运输以及信号物质的传导等都需以水作为介质。

(4)水分使作物保持固有的姿态作物细胞吸足了水分,才能维持细胞的紧张度,保持膨胀状态,使作物枝叶挺立,花朵开放,根系得以伸展,从而有利于植物捕获光能、交换气体、传粉受精、吸收养分等。水分不足,作物会出现萎蔫状态,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受阻,严重缺水会导致作物死亡。

(5)水分的生态作用由于水所具有的特殊的理化性质,因此水在作物的生态环境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作物通过蒸腾散热,调节体温,以减轻烈日的伤害;水温变化幅度小,在水稻育秧遇到寒潮时,可以灌水护秧;高温干旱时,也可通过灌水来调节作物周围的温度和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此外,可以通过水分促进肥料的释放从而调节养分的供应速度。

13.作物播种有哪些方式

答:(1)条播: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植株分布均匀,覆土深度比较一致,出苗齐,通风透光条件较好,便于间套作和田间管理。同时,在条播时可集中施种肥,做到经济用肥。

(2)穴播:按一定株距开穴点播,也可按确定的行距开沟,于沟里按一定株距点播,一般每穴2~4粒种子。

(3)撒播:将种子均匀地分撒在一定土地面积上称撒播。其特点是单位面积种子数量大,土地利用率高、省工,利于抢时播种。

(4)精量播种:是在点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用种的播种方法,它能将单粒种子,按一定距离和深度准确地插入土内,使种子获得较为均匀一致的发芽条件,达到苗齐、苗全、苗壮的目的。精量播种需要精细整地,精选种子,防治苗期病虫害和性能良好的播种机,才能保证播种质量和全苗。

14.试述轮作的作用

答:(1)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实行抗病作物或非寄主作物与感病作物轮作,使病原菌得不到寄主,就会消灭或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从而减小危害。对有些专食性和寡食性的害虫,实行轮作切断其食物源后,可显著减轻发生程度。利用不同类型的作物轮换种植,改变农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杂草的为害。

(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不同作物要求养分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吸收利用养分的能力也不同,将作物轮换种植,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中的养分。

(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作物的残茬、落叶和根系是补充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不同作物补充有机质的数量和种类不同,质量也有区别,作物轮作能调剂土壤有机物供应的种类和数量。根系的形态不同,对不同层次土壤的穿插挤压作用就不同,不同

的作物轮作,通常能起到上下兼顾的效果.

(4)经济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在轮作中前后作物协调搭配、茬口衔接紧密,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降水和光、热等自然资源,又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具、肥料、农药、灌溉用水以及资金等社会资源,还能错开农忙季节,均衡使用劳畜力,做到不误农时和精细耕作。合理轮作是经济有效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设计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要求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掌握农药的合理安排使用技术;掌握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第五章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水稻害虫;掌握水稻病害。第六章麦类主要病虫害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 作者:资源环境学院 2014级植保四班 毛雪纯 201430630415

目录: 一、植物保护专业简介: 二、植物保护专业方向简介: 1.植物病理学科 2.农药学 3.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三、专业课程开设 四、专业就业情况 五、专业就业率、升学率概况 摘要:植物保护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专业。植物保护是为了培养能够识别并且防治农作物主要常见病害方面的人才,为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生产、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等等方面培养科技人才和提供有效的科学技术保障。下面就专业方向,课程开设,就业情况等方面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学昆虫植物病理农药

一、植物保护专业简介: 植物保护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信息科学等为基础,为了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据此提出综合治理技术。植物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培养植物“医生”的专业,并且主要是以“治疗”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种农作物为主。通俗地说,植物保护所学的就是如何运用各种措施预防植物生病并治愈患病植物,这些措施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等。主要内容是植物病原的生物学、生理、遗传、系统分类的理论和技术,形态与结构、分类与鉴定,各类病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等。中国农业大学刘院长表示:“植物保护是针对植物主要的病害、虫害研究怎样来防治,从而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植物保护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个范围。广义上的植物保护是在特定的时间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的植物与其相关产品。但是狭义的植物保护是指保护农业上的农作物,也就是人类栽培的作物。现在植物保护的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植物保护的内容也就在不断的丰富增加,植保服务领域在不断的拓宽。 植物保护,需要对有害生物实施预报监测治理控制检疫等等一系列的工作,也有许多相关专业,比如农学、园艺、茶学、植物科学与工程等等。 二、植物保护专业方向简介:

植物保护技术教材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三体段,每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我国的植保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昆虫头部的附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昆虫的体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咀嚼式口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 五部分组成。 8、与咀嚼式口器相比,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_____ _________。 9、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虫态;而不全变态昆虫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虫态。 10、昆虫的触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节构成。 11、根据蛹的形态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类型。 12、昆虫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常见的螟蛾科昆虫中,为害玉米的是________。 14、由于昆虫的头部分布着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所以说头部是昆虫的______中心;胸部是昆虫的________中心;腹部是昆虫的________________中心。 15、农业害虫主要口器类型有__________(如粘虫)和__________(如蚜虫)。 16、植物的抗虫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昆虫的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_______,第二阶段是_________。 18、螨类属于__________门,__________纲。 19、鳞翅目昆虫属于__________变态。蚜虫属于__________变态。 20、昆虫中胸上着生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黑光灯诱杀害虫是依据许多昆虫对__________光反应敏感而设计的。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植物保护技术考试试题 专业:农村家庭经营科目:植物保护技术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15 个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昆虫各体段的主要生理机能,头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 心,胸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腹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 2 、植物病害的病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型。 3 、常用的农药施药方法有 ( 举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拌种浸种、熏蒸法等。 4、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东 亚飞蝗。 5、根据金龟子的生活习性,防治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月份幼虫浅 土层的危害及 ______________月份成虫期的危害。 二、单项选择题(1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把你认为正 确的选项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是物理机械防治法。

A、轮作换茬 B、以虫治虫 C、合理密植 D、灯光诱杀 2、下列农药的简易鉴别方法适用于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是() A、漂浮法 B、振荡法 C、烧灼法 D、热溶法 3、下列农药不按防治对象来分的是() A、杀线虫剂 B、杀菌剂 C、有机农药 D、除草剂 4、下列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是() A、天王星 B、敌敌畏 C、吡虫啉 D、扑虱灵 5、干旱缺水地区使用农药适用()方法。 A、喷粉 B 、喷雾 C、拌种 D 、熏蒸 6、小地老虎()后昼伏夜出,夜晚活动取食。 A、2 龄 B 、3 龄 C、4 龄 D 、5 龄 7、防治水稻纹枯病哪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 A、多菌灵 B、井冈菌素 C、三唑酮 D、百菌清 8、小麦叶锈病在降雨少但田间湿度高的情况下病害发生() A、较轻 B、较重 C、不发生 D、不影响 9、在成虫期,可用黄盆进行诱集的蔬菜害虫是() A、黄守瓜 B、温室白粉虱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

植物保护概论重点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害得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得因素(包括生物与非生物)得作用,植物正常得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与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病三角:环境,病原物,植物体 病害四面体:环境,病原物,植物体(人) 病害得影响:生理机能出现变化,以这种为基础,今儿出现细胞或组织结构上得不正常改变,最后在形态上产生各种各样得症状;减少植物,影响产量;降低产品品质;有些病害侵害得农产品食用后还引起人蓄中毒;在运输与储藏时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国民经济;影响进出口。 植物病害症状,病状,病症: 植物受病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表皮或者外表显示处来得异常状态呈症状; 病状得类型: 变色:褪绿,白化,叶子等叶色发生变化等; 坏死:病斑,溃疡,疮痂,叶烧等; 腐烂:干腐,湿腐,软腐,猝倒,立枯等; 萎蔫:失水导致枝叶萎垂得现象,黄萎,枯萎,青枯; 畸形:皱缩,卷叶,蕨叶,如枣疯病; 病状就是指植物自身外部表现出来得异常状态; 病症就是指病原物在植物并不表面形成得各种结构; 病症得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得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体间互相传染,也成传染性病害;引起植物病害得生物因素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与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非寝染性病害:由飞生物因素(既不适宜得环境条件)而引起得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得传染,不能再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营养体:真菌生长阶段得结构称为营养体。 菌丝: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低等真菌得菌丝没有隔膜,称为无隔菌丝;而高等真菌得菌丝有许多隔膜,称为有隔菌丝。此外,少数真菌得营养体不死丝状体,而就是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得原质团或细胞壁卵圆形得单细胞。菌丝组织体主要有菌核(坚硬得营养结构,储藏养分,能萌发产生新得营养菌丝或繁殖体),子座(一个垫状结构,主要功能就是形成包子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得作用)与菌索(菌丝体平行组成得绳索结构,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等。 繁殖体:即子实体,真菌得繁殖体包括无性繁殖形成得无形孢子与有性生殖产生得有性孢子。 无性繁殖:就是指营养体不经过与分配与减数分裂产生后代个体得繁殖方式,其产生得后代称为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有3种类型,即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真菌生长发育期到一定时期(一般到后期)就进行有性生殖。多数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胚子囊,通过雌,雄配子囊结合产生有性孢子。包括卵孢子(根肿菌,壶菌得有性孢子);卵孢子(卵菌得有性孢子);子囊孢子(子囊菌得有性孢子);接合孢子(结核菌得有性孢子);担孢子(担子菌得有性孢子)。 生活史:真菌得生活史就是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得营养生长与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得过程。 植物病原原核定得一般性状 形态结构:细菌得形态有球状,杆状与螺旋状;细胞壁外有一多糖为主得粘质层,但很少有荚膜,细胞有鞭毛,无性孢子;植物病原菌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为阴性(G),少数就是阳性(G+)。 原核生物多以裂解方式进行繁殖,即裂解时菌体一分为二,平均分配。细胞分裂速度很快,在适宜条件下每20min就可以分裂一次。 绝大多数病原细菌都就是好样得,少数为兼性厌气。对细菌生长来说,培养基得最适ph为中性偏碱,培养得最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9次课第3章第一节学时:1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按节): 第3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 一、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内容 (一)发生和为害情况调查。 (二)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 (三)越冬情况调查。 (四)防治效果调查。 二、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取样方法 最常用的病虫调查取样方法有:五点式、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不同的取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分布类型。一般来说,五点式、单对角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而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虫,“Z”字形取样则适于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 三、植物病虫害调查的记载方法 参看书中“玉米螟产卵及孵化情况调查记载表” 四、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 1.被害率:反映病虫为害的普遍程度 有虫(有病)单位数 被害率= ————————————×100% 调查单位总数 2.虫口密度:表示单位面积内的虫口数量 调查总虫数 虫口密度= ————————— 调查面积 虫口密度也可用百株虫数表示: 查得总活虫数 百株虫数= ——————————×100 调查总株数 3.病情指数:取样点的每个样本,按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调查出各级样本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病情指数. ∑(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数值)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数值 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 4.损失率= ————————————————————————×100% 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 五、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病虫害的发生消长都有它的规律,人们有目的地针对某种病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结合掌握的历史资料、天气预报等,对该病虫的发生趋势加以估计匡算,这一工作叫预测。将预测的结果通过电话、广播、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通知有关单位做好准备,及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题

植物保护技术结业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四个时期。 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_____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9、除草剂的选择性有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2分)。 1、瓢虫的前翅为() A:复翅B:鞘翅C:半鞘翅D:膜翅 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B:发育天数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D:发育起点 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率 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D:小麦锈病 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0.3%,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 A:0.3 B:0.5 C:0.6 D:1.5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6分) 1、小麦吸浆虫和葡萄透翅蛾一年均发生一代() 2、苹果腐烂病菌侵害树干时引起粗皮病。() 3、防治地老虎应重点防治第一代() 4、小麦在齐穗后的20天最易感染赤霉病。() 5、玉米大小斑病发病重的气候条件是高温、多湿、时晴时雨。()

(精选)植物保护学试题

模拟试题1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侵染过程 4.积年流行病害 5.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3.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4.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植物保护概论

植物保护概论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一章绪论 1植物保护:是研究植物的有害生物—病原物,害虫杂草等的生物学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2植物保护的内涵:(1)植物保护是对农作物的保护(2)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3)研究有害生物的各种防治技术(4)植物保护是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科学。 3植物保护的IP原则:不是使植物不受任何损害,而是将有害控制到一定的程度,不影响人类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 4三R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狂,有害生物抗药性 三致问题:致癌,致畸,致突变。 5植物保护研究内容:(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3)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第二章植物虫害 1昆虫与其他害虫的区别:昆虫动物的体躯由若干个节组成,某些体节上着生着成对分节的附肢,体壁硬化外成骨骼,附着肌肉,并包藏着全部的内脏器官,没有脊椎动物所具有的内骨骼系统。 2 昆虫的足的基本环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前附节。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昆虫足的变化:1步行足,适于快行2跳跃足,适于跳跃。3捕捉足,适于捕捉小虫。4开掘足,便于挖土。5抱握足,交配时用来抱握雌体。6游泳足,适于在水中游泳。7携粉足,用来梳集花粉。 3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特点:腹部的题解只有背板和腹板,而无侧板,背板和腹板之间以侧膜连接,前后相邻的两附节间,由环状的节间膜相连,由于附节和两侧均有柔软的膜质部分,所以腹部有很大的收缩性,这种结构对昆虫容纳内脏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卵的发育以及产卵活动都非常有利。昆虫腹部1-7节(雌性)1-8节(雄性)称为内脏节,腹部1-8节两侧各着生着一对气门,是昆虫的呼吸通道,腹部八节(雌性)或者第九节(雄性),称为生殖节,生殖节以后的各节统称为生殖后节,除原尾目成虫外,最多有两节,即第十节和第十一节,第十一节比较退化,只有一对尾须。 4昆虫体壁的功能:昆虫体壁的骨骼张在外面,而肌肉却生长在骨骼里面,这种结构称为外骨骼,这种外骨骼的结构使昆虫能保持固定的体型,着生肌肉保护内脏免授机械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有害物质的侵入,此外,体壁上还有各种感觉器官,使昆虫与外界环境去的广泛的联系。 5昆虫体壁的通透性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由于体壁的特殊构造和理化特性,使它对虫体具有良好地保护作用,尤其是体壁上的覆盖物和上表皮的蜡层,护蜡层,对杀虫剂的入侵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同种类的昆虫以及同一昆虫的不同发育期,其体壁的厚薄,软硬和覆盖物的多少是不同的,凡是体壁,蜡质多和体毛较密的种类,药剂不容易通过,一般来说同一昆虫幼龄期比老年期的体壁薄,尤其是刚蜕皮时,由于外表皮尚未形成,药剂比较容易渗入体内。此外,昆虫体躯各部分的体壁厚度也是不同的,一半节间膜,侧膜和足的附节部分,体壁较薄,感觉器官则是最薄弱的地方,而且感觉器官下面

植物保护试题(一)

《园艺植物保护概论》自测卷(一) 一. 名词解释(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变态: 2.羽化: 3.植物病害: 4.转主寄生: 5.单循环病害 6.寄生性种子植物: 7.虫口密度: 8.病情指数: 9.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0.化学控制: 二.填空题(40 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昆虫身体分为___、____、____三个体段。昆虫的触角自基至端部分别是由_____、_____和_____构成,_____的变化使昆虫的触角产生多种类型。 2.昆虫的体壁从内到外由_____、_____、_____三层组成,表皮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常见蛹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三种。 3.园艺植物病害的病状有、、、、。 4.园艺植物生病后,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最后表现出的病态特征叫________,它按性质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_。 5.农药的三证_____、_____、_____。 6.种群消长类型、、、。 7.园艺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包括、、、、、等。 8.石硫合剂主要有、和三种物质熬制而成。 三.选择题(20题,每题0.5分,共10分) 1.蝶蛾类幼虫的口器为 ( )。 A 咀嚼式 B 刺吸式 C 虹吸式 D 舐吸式 2.泡桐丛枝病的病原是( )。 A 真菌 B 类菌质体 C 病毒 D 线虫 3.以下现象属于病征的是() A 溢脓 B 枯萎 C 坏死 D 变色 4.下列孢子属于无性孢子的是() A 接合孢子 B 子囊孢子 C 孢囊孢子 D 担孢子 5.刺吸口器害虫一般不能采用下面哪类药剂进行防治() A 胃毒剂 B 触杀剂 C 内吸剂 D 微生物农药 6.金龟子的后翅为 ( )。 A 复翅 B 鞘翅 C 半鞘翅 D 膜翅 7.椿象的口器类型为 ( )。 A 刺吸式 B 锉吸式 C 咀嚼式 8.能使昆虫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温度范围,称______。 A光周期B低温C湿度 D 有效温度范围9.不属于园艺植物病害的是()。 A、大白菜腐烂病 B、葡萄霜霉病 C、郁金香碎色病 D、苹果花叶病 10.下列昆虫中不属于地下害虫的是()。 A、红蜡蚧; B、蛴螬; C、东方蝼蛄; D、小地老虎。 11.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是()。 A 硫酸铜 B 氧化钙 C 碱式硫酸铜 D 硫酸钙 12.昆虫的翅一般分为( ) A. 两边三角四区 B. 三边三角四区

植物保护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作业题一 1、何为变态?变态有几种类型?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新城代谢,不仅体积增大,而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分为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何谓世代,何谓生活史 世代: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指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冬季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3、昆虫纲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哪几个目? ⑴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翅的类型 ⑵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有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脉翅目。 4、如何从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区别鳞翅目中蛾、蝶两大类群? 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展或背覆 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螨类成虫足4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3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鳞翅目幼虫腹足4对臀足1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对臀足1对。 7、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各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8、何为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获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K=N(T-C),其中N为时间(天数),T为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常数。 作业题二 1、真菌的营养体有哪几种变态类型? ⑴吸器,⑵菌核、菌索、子座。 2、植物病害的病状、病症类型有哪些? 病状: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征: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 3、植物病毒主要有什么构成? 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4、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原常见有哪些? 答:⑴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量 ⑵水分失衡 ⑶温度过高或过低,包括冷害、冻害、热害。 ⑷环境污染。 5、如何诊断不同类型的侵染性病害?

植保综合试题7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G卷) 一、判断题:(每个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能取食一个科或个别近似科的若干种植物的昆虫,其食性为寡食性;。.() 2. 大多数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 其幼虫就要破卵壳而出, 这个现象称为孵化。() 3. 蝗虫无单眼() 4. 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 统称为羽化。() 5. 昆虫是植物病害的传播媒介。() 6. 绝大多数病原物的传播靠主动传播。。() 7. 垂直抗性不稳定不持久。() 8. 加强植物检疫,对控制人为传播病害有重要意义。() 9. 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主要有伤口、自然孔口2种。() 10苏芸金杆菌是真菌制剂。() 11. 蝇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 12. 性二形指同一种昆虫,雌雄二性第一特征(生殖器官)的差异。() 13昆虫对外界刺激物质如化学物质等刺激产生的不可克制的反应叫趋化性。 () 14. 昆虫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与其它生物联系在一起叫昆虫生物。 () 15.病害普遍而严重发生,对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叫病害流行。() 二、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空格内) 1.( )是研究昆虫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①昆虫生态学②昆虫分类学 2. 趾钩为( )昆虫所特有的结构。 ①鳞翅目②膜翅目 3. 鳞翅目昆虫的蛹都属于( )蛹。 ①被②围 4成虫期对昆虫( )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叫补充营养。 ①生长②性 5. 螟虫为( )变态。 ①完全②不完全 6. 植物病毒的完整组分组成是( )。 ①核酸+蛋白质②蛋白质 7.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是( ) ①. 生物因素②非生物因素 8.在真菌孢子中,接合孢子属于( ) 性孢子。 ①无②有 9. 在真菌孢子中,分生孢子属于( )性孢子。 ①有②无 10植物检疫又叫( )。 ①法规防治②农业防治 三、综合分析:(共5分) 刺吸式口器,后口式,从头的后方伸出,喙3节,少数1、2节。触角短,鬃状或线状。单眼2—3个。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息时常在背上呈屋脊状放置,跗节1—3节,多数种类有蜡腺。繁殖方式多样,繁殖能力强,个别种类幼虫期特长,会传染植物病毒病;多型,均为植食性,且喜欢集中于植物柔嫩部分取食。不完全变态。这是什么目昆虫?

植物保护技术作业及答案教案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作业及 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作业题一 1、何为变态?变态有几种类型?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新城代谢,不仅体积增大,而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分为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何谓世代,何谓生活史 世代: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指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冬季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3、昆虫纲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哪几个目? ⑴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翅的类型 ⑵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有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脉翅目。 4、如何从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区别鳞翅目中蛾、蝶两大类群? 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展或背覆 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螨类成虫足4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3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鳞翅目幼虫腹足4对臀足1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对臀足1对。 7、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各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8、何为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获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K=N(T-C),其中N为时间(天数),T为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常数。 作业题二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试题修订稿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试题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四个时期。 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_____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除草剂的选择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6分)。 1、瓢虫的前翅为() A:复翅B:鞘翅C:半鞘翅D:膜翅 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B:发育天数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D:发育起点 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率 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D:小麦锈病 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 A:B:C:D: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8分)

植物保护技术作业及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作业题一 1、何为变态?变态有几种类型?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新城代谢,不仅体积增大,而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分为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何谓世代,何谓生活史 世代: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指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冬季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3、昆虫纲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哪几个目? ⑴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翅的类型 ⑵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有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脉翅目。 4、如何从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区别鳞翅目中蛾、蝶两大类群? 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展或背覆 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螨类成虫足4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3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鳞翅目幼虫腹足4对臀足1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对臀足1对。 7、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各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8、何为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获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K=N(T-C),其中N为时间(天数),T为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常数。 作业题二 1、真菌的营养体有哪几种变态类型?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题记:资料比较多,比较详细,强烈推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 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 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1. 植物病害:长期异常的环境胁迫和病原生物的侵染,超过了植物的耐受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新陈代谢异常,导致植物出现病态表现,甚至死亡,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2分) 2.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发病后,发病部位出现的病态表现。(2分) 3. 侵染过程:植物病害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接种体从越冬、越夏场所通过传播和寄主植物接触到寄主植物发病直至死亡的过程,包括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四个环节。(2分) 4. 积年流行病害:病害循环过程中没有再侵染,或再侵染对病害发病程度影响不大的病害。病害的发生程度取决于初始菌原量。(2分) 5.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形成的植物病害,不具有传染性,一般在田间具没有发病中心。(2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脓状物(菌脓) 2..子实体 3..壶菌门 4..休眠 5..稀释限点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5分)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试题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 、_____ 、 _____ 。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大类。 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四 个时期。 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_____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9、除草剂的选择性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 小题1分,共6分)。 1、瓢虫的前翅为() A:复翅B:鞘翅C:半鞘翅 D:膜翅 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B:发育天数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D:发育起点 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 率 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 D:小麦锈病 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0.3%,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 A:0.3 B:0.5 C:0.6 D:1.5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 8分)

湖南农业大学840植物保护概论15-18年真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植物保护概论 840 适用专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检疫 2.抗药性 3.滞育 4.有效积温法则 5.趋化性 6.植物病理学 7.隐症现象 8.初侵染 9.鉴别寄主 10.稀释限点 二、填空题(共计20分,每空1分) 1.昆虫的口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2.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______和后肠的______共同完成; 3.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和种群数量动态的生物因子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4.水稻常见的螟虫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根据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寄生性植物分为______ 和______ 两类;6.雌雄异形的线虫,雌成虫为______形,雄成虫为______形; 7.病原菌的拉丁学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和定名人;8.烟草花叶病毒粒子的形态为______ ,黄瓜花叶病毒粒子的形态为______ ; 9.植物病理学中常使用______和______等术语来表示致病性的差异。

三、单选题(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不属于昆虫的动物是()。 A.地老虎 B.柑橘红蜘蛛 C. 螽斯 D.甘薯天蛾2.下列昆虫中,()是捕食性天敌。 A. 赤眼蜂 B.蚜茧蜂 C.七星瓢虫 D. 蜜蜂 3.属于咀嚼式口器的昆虫是()。 A.斜纹夜蛾 B.蚧壳虫 C.绿盲蝽 D.叶蝉 4.南方黑条矮缩病的传毒昆虫是()。 A.褐飞虱 B.灰飞虱 C.白背飞虱 D.稻水象甲5.以下属于生物农药的是()。 A.溴氰菊酯 B.吡蚜酮 C.马拉硫磷 D.Bt 6.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空气 B.雨水 C.鸟类 D.昆虫7.锈菌生活史中,可能出现多种类型孢子的现象称为()。A.多态现象B.转主寄生现象C.双游现象 D.层出现象8.菌丝体相互平行组成绳索状结构,称为()。 A.子座 B.菌索 C.菌核 D.孢梗束9.植物病斑上出现小黑点,它们可能是病原物的()。 A.菌脓 B.菌核 C.闭囊壳 D.担子果10.影响病原菌潜育期的长短最大因素是()。 A.温度 B.湿度 C.pH值 D.光照 四、简答题(共计5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农业防治的主要内容。 2. 简述昆虫围食膜的主要功能。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有哪些? 4.什么是柯赫氏法则? 5. 如何区别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五、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试述二化螟对水稻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2.怎样理解人在农田植物病害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