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8:第1课 朝鲜战争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8:第1课 朝鲜战争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8:第1课 朝鲜战争练习

第1课朝鲜战争

一、选择题

1.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遭到了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对。被美国视为其称霸全球最大障碍的是()

A.中国B.苏联C.朝鲜D.社会主义阵营

2.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火药味”主要体现在()

A.杜鲁门主义B.古巴导弹危机

C.朝鲜半岛分裂D.柏林墙的修建

3.观察朝鲜战争中双方使用的战斗机图片,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双方势均力敌

B.朝鲜南北双方完全依靠外来支援

C.战争某种程度上是美苏对抗的反映

D.美国战机性能优于苏联战机

4.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回忆说,朝鲜战争前他在欧洲旅行,人们常对华人持歧视态度,可是新中国出兵朝鲜并获胜后,西欧海关人员一见华人都肃然起敬。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新中国经过朝鲜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抗美援朝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美援朝瓦解了美国与西欧的盟友关系

D.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的英勇作战扬威海外

5.《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

说明了朝鲜战争()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6.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历来众说纷纭。有人在20世纪60年代这样写道:“苏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让朝鲜半岛‘独立’的计划,该计划要使朝鲜不受除苏联之外任何国家的控制。”此人最有可能是站在下列哪个国家政府的立场上()

A.苏联B.伊拉克C.美国D.朝鲜

7.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A.美国操纵联合国军队,并担当主力

B.南朝鲜反对盟军

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在战争中处于非正义

8.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④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B.美苏两个大国的干涉

C.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D.消灭法西斯势力的需要

10.“在20世纪中期发生的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冲突中,一方自称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这一冲突是()

A.美苏双方于远东的直接交战

B.美苏冷战出现的第一次高潮

C.北约与华约全面对峙的产物

D.冷战全局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不但帮助朝鲜人民有效地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有效地保卫了中国大陆的安全,而且也成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齐德学《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材料二(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更具有威胁性。——克拉克

材料二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了

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1)克拉克对朝鲜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对吗?为什么?

(2)“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这”对中国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美国总统杜鲁门1947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说形成的思想称为杜鲁门主义,其重点是在欧洲遏制共产主义而不是亚洲,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是在拉丁美洲不是在亚洲,B项错误;美苏冷战导致亚洲朝鲜半岛的分裂,并引发了后来的朝鲜战争,即“充满了‘火药味’”,符合题意,C项正确;柏林墙的修建是在欧洲而不是亚洲,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在战场上使用了苏联、美国双方的战斗机,说明双方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这场战争,是美苏对抗的反映。故C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西欧国家人民对华人态度的明显转变与中国人民在朝鲜战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有关,因此A、B、D三项均与这一变化直接有关;而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项。

5.【答案】D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说明朝鲜战争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此人披露了苏联人的这一计划,可能使苏联在外交上陷于被动,可见不可能和苏联政府保持一致立场,排除A项。B项和本题没有任何联系,也可排除,C、D两项比较,C项是最佳选择,故选C。

7.【答案】A

【解析】联合国军的出现实际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产物,军队主要由美军构成。8.【答案】B

【解析】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同时,战争也使中美两国的关系更加恶化。①②③都是正确的,④是对美国的影响,排除。9.【答案】B

【解析】朝鲜和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故本题选B。10.【答案】D

【解析】由“一方自称是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另一方的数十万军队采用了志愿军的微妙措辞”分析可知题干叙述的是朝鲜战争,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1.【解析】(1)主要依据从朝鲜战争对新中国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可以从提高国际地位、巩固政权、创造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促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等角度来思考。(2)当时世界格局指冷战,朝鲜战争与冷战的关系,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朝鲜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依据:极大地提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争取了国家建设发展的长期和平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和强固了国防。

(2)关系:从战争的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之下的热战;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巩固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

12.【解析】(1)该题是观点判断型题目,应该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该题实际上是要求分析朝鲜战争美国失败的原因,从战争性质以及中朝人民共同抵抗方面说明其失败的必然性即可。(2)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中的“这”是指朝鲜战争,因此该问题用有关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即可。“这”除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外,还要注意冷战漫延到亚洲来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分析:不对,其失败是必然的。

原因:因为侵略朝鲜是非正义的行为,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谴责;中朝两国人民的浴血奋战,这才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2)意义: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