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微生物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最新微生物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工程试题库

试卷题型: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共5小题,共30分);论述题(共10分)

本课程为考试课,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课堂讨论和提问等,不得低于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进行,但是不高于70%。

01.微生物工程的定义与内容是什么?

答:微生物工程的主题是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来生产商业产品。该工程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学、药学和市场营销学等有关的知识。

02.微生物工程有几个发展阶段?

答:1.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天然发酵2.第一代的微生物发酵技术-纯培养技术的建立3.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发酵技术4.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

03.微生物工程有那些方面的应用?

答:一、微生物工程在食品中的应用二、微生物工程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甾体激素)三、微生物工程在轻工业中的应用四、微生物工程在化工能源中的应用五、微生物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生物农药、生物除草剂、生物增产剂、食用菌)六、微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七、微生物工程在细菌冶金中的应用八、微生物工程在高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04 微生物工程的工业生产水平的要素?

答:微生物工程的工业生产水平由三个要素决定,即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和生产设备。

05 工业生产菌的筛选步骤。

答:一般菌种分离纯化和筛选步骤如下:标本采集→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06什么是施加选择压力分离法。

答:为了增加菌种分离成功率,可通过富集培养增加待分离菌的数量。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07 简述一些重要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分离方法。

答: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随机分离法

08 微生物自我调节的部位有那些?

答:诱导调节、碳分解产物调节、氮分解产物调节、磷酸盐调节、反馈调节、生长速度调节

09 酶活性的调节机制有哪些?

答:酶的变构调节理论和变构酶分子内部的化学修饰调节理论

常用的灭菌方法及使用范围?

10 什么是组成酶、诱导酶?什么是弱化作用?

答:在微生物细胞中不依赖于酶底物或底物的结构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的酶称为组成酶。

依赖于某种底物或底物的结构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的酶称为诱导酶,又叫适应性酶,其合成的基因以隐性状态存在于染色体中。

弱化作用是通过操纵子的引导区内类似于终止子结构的一段DNA序列实现的,这种调节方式不是使所有正在翻译中的mRNA全部都中途停止,而仅有部分中途停止转录,所有称为弱化作用。

11 分支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类型?

答:分支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方式包括同工酶调节、顺序反馈调节、协同反馈调节、累加反馈调节、增效反馈调节、激活和抑制联合调节和酶的共价修饰等方式。

12 什么是能荷调节

答:能荷调节也称腺苷酸调节,系指细胞通过改变A TP、ADP、AMP三者比例来调节其代谢活动.

13 怎样通过发酵条件控制来提高发酵产物产量?

答:(1)同一种微生物在同样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时,只要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合适的温度,PH,通气量,生物素量等),进而影响微生物自身的代谢调节系统,改变其代谢方向,就可能获得不同的代谢产物。

(2)使用诱导物。许多与蛋白质、糖类或其他物质降解有关的酶类都是诱导酶,在发酵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底物作为诱导物,可以有效的增加这些酶的产量。(3)添加生物合成的前体,可以大幅度提高发酵产量。(4)培养基成分和浓度的控制,保证微生物机体生长需要,利于代谢产物合成。

14 次级代谢的调节类型?

答:已知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控类型包括诱导调节、碳分解产物调节、氮分解产物调节、磷酸盐调节、反馈调节、生长速度调节等。

15 什么是代谢工程?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答:代谢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的对细胞低些途径进行修饰、改造,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并与微生物基因调控、代谢调控及生化工程相结合,构建新的代谢途径,生产新的代谢途径的工程技术领域。

在代谢工程设计中主要包括:改变代谢流;扩展代谢途径;构建新的代谢途径三种

16 自然选育的优缺点

答:1优点: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选育方法,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2缺点:自然选育的效率低,故经常与诱变育种交替使用,以提高育种效率。

17 诱变育种的原理

答: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主要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被称为诱变剂的物理因素和化学试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

18 简述诱变育种的基本方法及筛选

答:诱变育种一般包括两个部分:诱变和筛选。诱变部分成功的关键包括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剂种类和剂量的选择,以及合理的使用方法。筛选部分包括初筛和复筛来测定菌种的生产能力。突变菌株的筛选:1、营养缺陷性突变株的筛选;2、抗反馈阻遏和抗反馈抑制突变菌株的筛选;3、组成型突变株的筛选;4、抗性突变株的筛选。

19 微生物杂交育种包括那些?

答:细菌的杂交育种、放线菌的杂交育种、霉菌的杂交育种、酵母的杂交育种

20 放线菌的杂交方法

答:混合培养法,平板杂交法,和玻璃纸转移法三种。

21 原生质体融合优越性

答:1、受接合型或治愈型的限制小,两亲株没有供体和受体之分,有利于不同种微生物的杂交。2、重组频率高于其他杂交方法。3、遗传物质的传递更加充分、完善,既有核配又有质配。4、可以采用温度、药物、紫外线等处理纯化亲株的一方或双方。然后使其融合,筛选再生重组子菌落,提高筛选频率。5、用微生物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可明显提高诱变频率。

22 影响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

答:1.外源基因的拷贝数2.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3.表达产物的稳定性4.细胞的代谢负荷

23 质粒不稳定的原因及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答:其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含质粒菌产生不含质粒子代菌的频率;二是这两种菌的比生长速率差异的大小。提高质粒稳定性的方法:工程菌的培养一般采用分成两阶段培养法来提高质粒的稳定性。在培养的第一阶段以增加菌体的生长达到一定密度为目的,外源基因不表达,从而使工程菌与质粒丢失菌的比生长速率的差异减小,增加了质粒的稳定性;第二阶段再诱导外源基因的表达。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选择性压力如抗生素等,以抑制质粒丢失菌的生长。控制适当的培养条件也能使工程菌具有优势的比生长速率,可调控的培养条件有温度、PH、培养基组分和溶解氧等。

24 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其基本原理都是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人为的创造条件,是微生物处于代谢不活跃,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的休眠状态,以减少菌种的变异。一般可以通过降低培养基营养成分、低温、干燥和缺氧等方法,达到防止突变、保持纯种的目的。

25 简述菌种保藏的几种方法

答:斜面保藏法沙土管干燥保藏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保藏法悬液保藏法低温保藏法26 培养基营养成分包括那几类?

答:培养基的成分:能源物质、碳源物质、氮源物质、无机盐、微量元素、特殊生长因子、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水分。

27 简述如何调节营养物质成分提高发酵产量?

答:选择合适的碳源,掌握氮源利用与碳源利用的关系,调节碳氮的比例,控制前体,补料

28 简述培养基的类型有哪些?

答:培养基的类型有很多,按照组成成分,有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照培养基的状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也可以按照用途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30 简述温度对发酵有哪些影响?

答:(1)温度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生长(2)温度影响产物的形成(3)温度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4)温度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

31 发酵热包括哪几类?

答: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辐射热

32 影响发酵pH的因素有那些?调节控制pH的根本措施?

影响发酵PH的因素主要取决与培养基的成分和微生物的代谢特性,此外,通气条件的变化,菌体自溶或杂菌污染都可能引起发酵液PH的变化。调节控制PH的根本措施主要是考虑培养基中生理酸性物质与生理碱性物质的配比,然后是通过中间补料进一步加以控制,还可在发酵过程中加弱酸或弱碱进行PH的调节。

33 氧传质方程式是什么?什么是比好氧速率、摄氧率和临界氧浓度?

答:OTR = KL a(C*-CL)

式中OTR—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的氧传递速度、a--比表面积、KL----以氧浓度为推动力的总传递系数、CL----液相主体氧浓度、C*-----与p平衡的液相氧浓度。

比耗氧速率(或呼吸强度):单位质量的细胞(干重)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量。

摄氧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氧量。

临界氧浓度:各种微生物的呼吸强度是不同的,并且呼吸强度是随着培养液中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直至达到一个临界值为止。这个临界值就称为“临界氧浓度”。

34 非牛顿流体类型及特点?

答:类型:1拟塑性流体:其粘度随着剪应速率增高而降低;2平汉塑性流体:当剪应力小于屈服应力时,液体不发生流动,只有当剪应力超过屈服力时才发生流动;3涨塑性流体:它的黏度随着剪应力的增高而升高;4凯松流体:发酵液的屈服应力和黏度与菌体的浓度和形态有关。

35 影响供氧的因素有那些?

答:根据气液传递速率方程可知,凡影响推动力、比表面积和传递系数的因素都会影响氧的传递速率。此外,发酵罐中液体体积与高度、发酵液的物理性质等也对供氧有影响。影响传递系数的因素:1.搅拌2.空气流量3.培养液性质的影响4.微生物生长的影响5.消泡剂的影响6.离子强度的影响

37如何对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控制?

答:对CO2浓度的控制主要看其对发酵的影响,如果对发酵有促进作用,应该提高其浓度;反之应设法降低其浓度。通过提高通气量和搅拌速率,在调节溶解氧的同时,还可以调节CO2的浓度,通气使溶解氧保持在临界值以上,CO2又可随着废气排出,使其维持在引起抑制作用的浓度之下。降低通气量和搅拌速率,有利于提高CO2在发酵液中的浓度。

38 什么是发酵性泡沫?泡沫对发酵有那些危害?泡沫的消除与防止方法有那些?

答:什么是发酵性泡沫?泡沫对发酵有那些危害?泡沫的消除与防止方法有那些?

微生物细胞生长代谢和呼吸会排出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使发酵液产生的气泡也称为发酵性泡沫。

尽管泡沫是好氧发酵中正常现象,但过多的泡沫仍然给发酵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过多的泡沫生成,如不加控制,会引起逃液,造成损失。而泡沫过多,气体交换受阻,将影响生产菌的呼吸和代谢导致菌体自溶;如果泡沫控制不好,还会引起大量逃液,造成浪费和污染环境;泡沫上升到罐顶,会从轴封渗出,增加了杂菌污染的机会。

泡沫的消除与防止方法有:正目前发酵工业上消除泡沫的方法,大都采用机械方法消沫与消沫剂消沫。机械消沫是利用物理作用,靠机械的强烈振动或压力的变化促使泡沫破碎。机械消沫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是在罐内将泡沫消除,最简单的时在搅拌轴的上部安装消沫桨,搅拌桨随搅拌轴转动时将泡沫打碎;另一种是将泡沫引出罐外,通过喷嘴的加速作用或离心力消除泡沫,液体再返回罐内。常用的消沫剂有天然油脂,聚醚类,高级醇,硅酮类,脂肪酸等,其中使用最多是天然油脂和聚醚类

39 简单了解发酵过程中物理参数和化学参数有那些?

答:物理参数是一类直接参数,主要有温度、生物热、搅拌转速和搅拌功率、通气罐压、发酵液黏度、消沫剂和发酵液计量等。

化学参数亦是直接参数,包括PH值、溶解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细胞浓度、基质浓度、产物浓度等参数。

40 复合pH电极特殊要求有那些?氧电极的指示读数有几种?

答:1.(1)首先能高温灭菌(2)其次还要求电极具有长时间稳定性(3)另外还要求一定的液络部流通,维持液接界电位的稳定(4)还应该便于安装和耐受一定的压力

2.(1)百分饱和浓度表示法(2)氧分压表示法(3)氧浓度表示法

41 哪些仪器可以测定尾气氧和尾气二氧化碳?

答:测定尾气氧的仪器:磁氧分析仪,固体电解质,极谱电位,质谱分析仪。

测定尾气二氧化碳的仪器:热导式气相色谱法(GC),二氧化碳电解法,不分光红外线二氧化碳测定仪(IR),质谱仪(MS)。

42 什么是发酵过程自动控制?包括哪三方面内容?

答:发酵过程的自动控制是根据对过程变量的有效测量和对发酵过程变化规律的认识,借助于有自动化仪表和计算机组成的控制器,控制一些发酵的关键变量,达到控制发酵过程的目的.发酵过程的自动控制包括三方面内容: (1)与发酵过程的未来状态相联系的控制目标,如需要控制的温度、PH、生物量和浓度等. (2)一组可供选择的控制动作,如阀门的开或关、泵的开动或停止等.(3)能够预测控制动作对过程状态影响的模型,如用加入基质的浓度和速率控制细胞生长率时,表达两者之间关系的数学式.这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组成具有特定自动控制功能的自控系统

43 发酵类型可分哪几类?

答:根据产物形成与底物利用的关系,即碳源利用与产物形成速度的关系,将微生物发酵过程分成以下三个类型:第Ⅰ型(又称为与生长相关型)、第Ⅱ型(又称为与生长部分相关型)、第Ⅲ型(又称为与生长不相关型)。

44 分批培养的特点是什么?

答:操作简单,发酵液中的细胞浓度、基质浓度和产物浓度均随时间而不断变化。就细胞的浓度的变化而言,在分批培养中要经历延迟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各阶段。

45 什么是得率系数?维持系数?

答:菌体的生长量相对于基质消耗量的收得率称为生得率Yx/s,其定义为:以消耗的基质为基准的细胞得率系数Yx/s可用下式表示Yx/s = △X / -△S

式中Yx/s ——相对于基质消耗的实际生长得率[(g/mol)或(g/g)];△X——干细胞的生长量(g);△S——基质的消耗量(mol或g)。如果对于氧,其细胞得率系数为Yx/o = △X / △O2。Yx/o的倒数表示生成单位质量细胞所需氧的质量。

在培养过程中,细胞产生除二氧化碳和水以外的产物时,以消耗基质为基准的产物得率系数Yp/s可用下式表示Yp/s = △P / -△S

式中Yp/s——相对于基质消耗的实际产物得率[(mol/mol)或(g/g)];△P——产物生成量(mol或g)。维持系数是微生物菌株的一种特性值,对于特定的菌株、特定的基质和特定的环境因素(如温度、PH等)是一个常数,故又称维持常数。维持系数越低,菌株的能量代谢效率越高。

46 连续培养的优点是什么?

答:1.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单位时间产量,只保持一个期的稳定状态。2.发酵中各参数趋于恒指,便于自动控制3.易于分期控制,可以在不同的罐中控制不同的条件

47 什么是恒成分培养和恒浓度培养?什么是单级或多级连续培养?

答:单级连续培养:在微生物达到产物合称期后,开始以恒定的流量向发酵罐流加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流量排放出培养液,是发酵罐内培养液的体积保持恒定,微生物能持续生长并持续合成产物的方式。

多级连续培养:把多个发酵罐串联起来,第一罐的情况与单罐培养相同,以后下一罐的进料便是前一罐的出料,这样就组成了多级串联连续培养》

恒成分培养和恒浓度培养没搜出来,自己查查写上吧!(百度百科里没有。书本里也没有)

48 什么叫下游加工工程?

答:常相对于菌种选育和发酵生产这些上游技术,把分离纯化技术称为下游加工工程。

49 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答:特点:①一般代谢产物在培养液中浓度很低,并且稳定性低,对若、酸、碱、有机溶剂、酶以及机械剪切力等均十分敏感,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很容易失活或分解,培养基中杂质含量很高。②下游加工过程的

代价昂贵,其回收率往往很低。下游加工工程的研究目的就是提高产品回收率,降低分离提纯的成本。重要性:上游技术的发展应该注意到下游方面的困难,否则,即使发酵液的产物浓度提高了,却仍然得不到产品,所以上游要为下游提取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51 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的基本原理?

答:主要是利用他们之间特异性的差异,如分子的大小,形状,酸碱性,溶解性,溶解度,极性,电荷和与其他分子的亲和性等。各种方法基本原理归纳2各方面:利用混合物中几个组份分配系数的差异,把他们分配到两个或几个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沉淀、层析和结晶等。将混合物置于某一相(大多数是液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不同的区域,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电泳、离心、超滤等。

52 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的一般程序?

答:大多数微生物产品的下游加工工程,常常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为四个大框架步骤,即发酵液的预处理和过滤,提取,精制,成品加工。

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的工艺流程:

发酵液——预处理——细胞分离——细胞破碎——细胞碎片分离——提取(初步纯化)——精制(高度纯化)——成品加工

53 发酵液的预处理包括那些方面?什么叫凝聚和絮凝?

答:预处理包括:1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2可溶性杂蛋白质的去除;3色素及其他物质的去除。

胶体的排斥电位(ζ)降低而发生沉淀,称之为凝聚。高分子化合物长链的架桥作用使胶体成团聚结而沉淀,称之为絮凝。

55 简述影响发酵液过滤因素有那些?提高过滤性能的方法有哪些?

答:预处理:1、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2、可溶性蛋白质的去除方法;3、色素及其他物质的去除。无机絮凝剂有硫酸铝、氯化钙、氯化铁、碱式氯化铝和一些高分子无机聚合物(如聚合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铁等),它们可使胶体的排斥电位降低而发生沉淀,称之为凝聚。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季胺酯等中性、阴性和阳性的絮凝剂,这些高分子化合物长链的架桥作用使胶体成团聚结而沉淀,称之为絮凝。

56 机械法破碎细胞有哪几种?

答:包括高压匀浆法、X—press法、超声波法

57 非机械法包括几种?

答:包括酶解法、渗透压冲击法、冻结和融化法、热处理、化学溶胞法等

58 细胞破碎率的测定方法有那些?

答:直接测定法,测定蛋白质质量或酶活力以及测定导电率

59 什么是沉淀法,其优点是什么?主要包括那些?

答:沉淀是通过改变条件或加入某种试剂,使溶液中的溶质由液相转变为固相析出的过程。它是常用的生物物质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沉淀法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收率高,浓缩倍数高和操作简单的等优点。

根据所加入溶剂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聚电解质沉淀法,生成盐复合物沉淀法,热变性及酸碱变性沉淀法,其他沉淀法。

60 什么是盐析法?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答:1:盐析法又称中性盐沉淀法,一般说,所有的固体溶质都可以因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而被沉淀析出,这一过程叫盐析。2:影响因素:蛋白质浓度,离子强度和种类,温度,PH。

61.什么是有机溶剂沉淀法?影响其的因素有那些?

答:1利用与水可以互溶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等)使产物沉淀的方法,称为有机溶剂沉淀。

2影响其的因素

有机溶剂的种类温度pH 样品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金属离子和离子强度

01 什么是非离子型多聚物?该沉淀法有何优点?

答:非离子多聚物是包括各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壬苯乙烯化氧、葡聚糖右旋糖苷硫酸钠等在内的一种沉淀剂。

优点有1、操作条件温和,不易引起生物大分子变性2、沉淀后的多聚物也容易除去3、无毒,不可燃性4、对大多数蛋白质有保护作用

02 聚电解质主要包括那些物质?

答:1.离子型的多糖化合物: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盐、果胶酸盐、卡拉胶等2.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以聚丙乙烯为骨架形成的季铵盐3.阴离子聚合物: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

03 溶剂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答:一、分配定律二、弱电解质萃取的分配平衡

04 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是是什么?

答:有机溶剂沉淀法所选择的有机溶剂必须能与水互溶,但与生产物如蛋白质等不发生反应

溶剂萃取法选择萃取用的溶剂应该考虑对产物有较大的溶解度和良好的选择性,还应该注意溶剂与被萃取液的互溶度要小,黏度低,界面张力适中,对相的分散和相的分离有利;溶剂的化学稳定性高,回收和再生容易;价格低廉;安全性好,如闪点高、毒性低等

05 影响水相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有那些?

答:影响溶剂萃取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离子强度、PH、温度、去垢剂、带溶剂等

06 什么是乳化?去乳化方法有那些?

答:在溶剂萃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本不相容的液体中,即乳化现象。去乳化常用的方法有:离心分离法、提高温度、稀释法、电解质破乳化、吸附法、顶替法、转型法。

07 什么是吸附作用?什么是吸附剂?什么是吸附物?

答:吸附作用是指各种气体、蒸气以及溶液里的溶质被吸着在固体或液体物质表面上的作用。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叫做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叫吸附质。吸附作用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作用实际是吸附剂对吸附质质点的吸引作用。吸附剂所以具有吸附性质,是因为分布在表面的质点同内部的质点所处的情况不同.内部的质点同周围各个方面的相邻的质点都有联系,因而它们之间的一切作用力都互相平衡,而表面上的质点,表面以上的作用力没有达到平衡而保留有自由的力场,借这种力场,物质的表面层就能够把同它接触的液体或气体的质点吸住。

08 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

答:吸附剂的性质、吸附物的性质、溶液PH值得影响、温度的影响、溶液中其他溶质的影响。

09 常用的灭菌方法及使用范围?

答: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化学药剂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过滤除菌。

化学药剂灭菌:因化学药剂会与培养基的一些成分作用,而且加入培养基后不易去除,所以不用于培养基的灭菌。

射线灭菌:因紫外线的穿透力低,所以,仅用于表面消毒和空气的消毒。

干热灭菌:适用于一些要求保持干燥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如培养皿、接种针、牙签、吸管等)

湿热灭菌:是最基本的灭菌方法,使用范围宽泛。

过滤除菌:只适用于澄清流体的除菌。

10 什么是致死温度、致死时间、热阻、相对热阻、D值、Z值?

答: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称为致死温度。在致死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称为致死时间。热阻是指微生物对热的抵抗能力,即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主要是温度)的致死时间。想对热阻是指某一微生物在某一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微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之比。

11 什么是对数残留定律、对数穿透定律?

答:对数残留定律:对微生物进行湿热灭菌时,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受热死亡的速率与残存的微生物数量成正比,这就是对数残留定律。对数穿透定理上式即称为对数穿透定律,表示进入滤层的微粒数与穿透滤层微粒数之比的对数是滤层厚度的函数。

12 分批灭菌、连续灭菌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分批灭菌的优点:不需要专门的灭菌设备,投资少,设备简单,灭菌效果可靠,对蒸汽的要求较低,一般在3乘以十的五次方到4乘以十的五次方Pa就可满足要求. 缺点:在灭菌过程中蒸汽用量变化大,造成锅炉负荷波动大.

连续灭菌的优点:有利于减少营养物质的破坏;灭菌过程中,蒸汽用量平稳. 缺点:蒸汽压力一般要求高于5乘以十的五次方Pa;设备比较复杂,投资较大.

13 空气过滤除菌的原理是什么?和液体过滤原理有什么不同?

答:原理:空气中的微粒随气流通过滤层时,滤层纤维所形成的网格阻碍气流前进,使气流无数次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绕过纤维前进。这些改变引起微粒对滤层纤维产生惯性冲击、阻拦、重力沉降、布朗扩散、静电吸引等作用,而将微粒拦截。

空气溶胶的过滤菌原理与通常的液体过滤原理不同,后者介质间的空隙应小于颗粒直径,而前者介质间的空隙往往远大于颗粒直径。

14 压缩空气的预处理包括那些?

答:压缩空气的冷却、压缩空气的除油除水

15 空气过滤除菌包括那些仪器?各有什么作用?

答:粗过滤器:是安装在空气压缩机前的过滤设备,主要作用是捕集较大的灰尘颗粒,起到保护空气压缩机,防止其受磨损的作用,同时也可减轻空气过滤器的负荷。

空压机:压缩空气。

空气贮罐:消除压缩机排出空气量的脉动,维持稳定的空气压力。同时也可以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部分油雾。

空气冷却器:对空气进行冷却。

气液分离器:将空气与水和其他颗粒物质分离开。

空气加热器:对分离出来的空气进行加热。

空气过滤器:过滤除菌。

16 两相分离设备包括那些?各自用途是什么?

答:两相分离设备是用来进行固—液分离或液分离的设备

A过滤设备,板框过滤机,根据滤液的不同排出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流式,其滤液从每一块滤板流出,它能很方便的检查各块滤板中过滤的质量,便于发现有无漏渣。另一种是暗流式,滤液集中从尾板的出液口流出,这种板框过滤机大部分用于成品级无菌过滤,这样可以减少滤液与外界的接触,防止外界杂质的污染。真空过滤机,在抗生素工业中,最常用的是转鼓式真空过滤机,它把过滤、洗饼、吹干、卸饼等各项操作,全在转鼓的一周循环中依次完成。在转鼓旋转过程中,连续刮去滤饼,同时在除了滤饼的滤布处形成新的滤饼,实现了恒压恒滤速的操作。转鼓式真空过滤机也适用于霉菌发酵液的过滤,如青霉素的发酵液,黑曲霉生产柠檬酸发酵液等的过滤。

B离心分离设备,保留固体式离心机,在发酵工业中,很早就采用这种离心机来澄清啤酒、葡萄酒、麦芽汁等。分批自动排出固体的离心机,被广泛应用于以淀粉为原料的霉菌、放线菌、酵母发酵液的固液分离,以及啤酒、葡萄糖、果汁、麦芽汁等的澄清。管式超速离心机,除可以有效的连续进行液液分离外,它对含有少量微细固体悬浮液固液两相的分离,也有令人满意的结果。碟片式离心机,乳浊液进入碟片空间,重液沿碟片的背向向外流动即流向轻鼓的方向,轻液表面被迫向上和向着轴线的流动,最后轻重液被分离,由不同的出口排除。

连续逆流离心萃取机,重液由近转轴中心处入转鼓,从转鼓外缘流出,轻液由转鼓周缘进入,由轴心通道流出。

17 蒸发浓缩设备包括那些?各自用途是什么?

答:蒸发浓缩设备包括:

真空浓缩器。用途是能够处理粘性较大、容易起泡的溶液。对粘性较小、不易气泡的溶液更加适合。

薄膜蒸发器。用途是为了缩短受热时间,使溶液在蒸发设备的加热器内以很薄的液层通过,使溶液受热升温并汽化而被浓缩,然后迅速离开加热表面。这样不会引起或减少物料的变化,能够保持产品原有的质量、风味或颜色

18 干燥设备包括那些?各自用途是什么?

答:包括:气流干燥设备、沸腾干燥、喷雾干燥。

各自用途:气流干燥设备用途:在潮湿状态时仍能在气体中自由流动的颗粒物料,如味精、柠檬酸、某些抗生素等。沸腾干燥用途:用于使颗粒物料呈液化沸腾状态,是水分迅速气化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喷雾干燥用途:用于将悬浮液和粘滞的液体喷成雾状,形成具有较大表面积的分散颗粒,与热空气发生强烈的热交换,迅速派出自身的水分,在几秒到几十秒内获得干燥。

19 按氧气需求,发酵罐分几种;按能量输入方式,好氧发酵罐可分为几类?

答:按氧气需求,发酵罐分为:厌氧发酵罐和好氧发酵罐

按能量输入方式,好氧发酵罐可分为三类:内部机械搅拌型、外部液体搅拌型和空气喷射提升式发酵罐。

20 发酵罐的基本条件包括那些?

答:1 发酵罐应有适宜的径高比。罐身较长,氧的利用率极高。2 发酵罐应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因为发酵罐在灭菌和正常工作时,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温度。3 发酵罐的搅拌通风装置能使气液充分混匀,实现传质传热作用,保证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所需的溶解氧。4 发酵罐应具有足够的冷却面积。5 发酵罐内应尽量减少死角,避免藏污积垢,保证灭菌彻底,防止染菌。6 搅拌器的轴封要严密,以减少泄露。

21 机械搅拌发酵罐主要包括那些部件?

答:包括罐身、搅拌器、挡板、冷却装置、空气分布装置、轴封等

22 搅拌器、挡板、消泡器、连轴器、轴封等的作用是什么?

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试题答案

发酵工程与设备实验 1.决定摇瓶溶氧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摇瓶溶氧量?答:⑴摇瓶的透气性:8层纱布,纱布透气性越好,摇瓶溶氧量越大。⑵摇瓶的转速:转速越大,培养基流动越剧烈,增大与气体接触面积。⑶培养基的粘稠度:粘稠度越大,氧气越难进入,溶氧量越低。 2.采用磷钼蓝法测定发酵液中的植酸酶活性实验中,空白对照中并未发生酶和底物的水解反应,但经过显示后,颜色却呈较深的蓝色,试解释其原因。 答:①磷钼蓝受热,易被氧化成蓝色还原物。②植酸钠中含杂质磷太多。 3.红曲米发酵实验中,为何要添加酸水?无菌酸水如何制得?答:是为了洗脱菌种,同时为红曲霉生长创造酸性环境。 制备:取一烧杯的蒸馏水,往水中加入乳酸并调PH至4.0.然后取10ml配制好的溶液于干净的试管中,密封包扎后,放入高压灭菌锅灭菌,即可得到无菌酸水。 4.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中,为何选用植酸钙而不选用植酸钠? 答:钠盐易溶解、钙盐难容,易形成透明圈,从而筛选。 5.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中,为什么不将脱氧胆酸钠溶液

和氯霉素眼药水加入到筛选培养基中一起灭菌? 答:①脱氧胆酸钠会与铁盐高温时反应。②细菌性抗生素、自身就是杀菌的,且本身无菌,也不能灭菌。 6.请详细说明产植酸酶黑曲霉的分离实验的实验原理。 答:以植酸钙为唯一磷来源的选择培养基,同时以透明圈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产植酸酶的黑曲霉 7.产植酸酶黑曲霉的摇瓶发酵实验中,摇瓶的作用有哪些?答:①气体和营养分布均匀②温度保持恒定③代谢产物分散④避免影响其他菌丝生长⑤防止细胞沉淀 8.植酸酶酶活力测定实验中,若显色后的反应体系测定吸光度值为2.23,说明什么问题?该如何调整实验方案? 答:浓度过大,该稀释。 9.植酸酶活力测定时做标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标线是反应吸光度与无机磷浓度之间的关系,待我们测的样品吸光度后即可在标线上读出对应无机磷浓度,从而进行酶活计算。 10.简述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及步骤。 答:①向锅内注入水至三脚架上边缘、预热。 ②放入物品,将直排气管并放入排气槽。 ③关盖,拧紧对应螺栓,打开开关加热 ④待压力达到0.05MPa,排冷空气,归零。

最新电工试题题库及答案

试题题库 填空题 1. 新版劳动竞赛中台区精益运维管理指数中2级指标分别有配变三相负荷不平衡台区占比、 电采集中器离线率低电压台区占比、百户抢修工单率、 过载台区占比等。 2. 星级供电所创建五项管理类别分别有基础保障扎实、安全管理严密、业务协同 运行、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 1.全能型供电所分为综合班班和配电营业班班两种班组。 2.实训基地建设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 3.劳动竞赛指标体系共包括 6 项一级指标和15 项二级指标。 4.供电服务“零容忍”对于自立收费项目和未按标准向客户收费,违规收取装表接 电、也扩报装、农网改造、故障抢修等费用的,对主要责任人处以3000 元,对次要责任人、责任班组负责人处以2000 元,对责任部门分管负责人、责任部门负责人、责任单位分管负责人处以1000 元罚款。 5.为深入贯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和公司本质提升工 作要求,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下发了豫电营销414 号文。 “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和公司本质提升工作要求,以标准化管理和创新考核机制为抓手,全面落实综合柜员制、台区客户代表制、网格化片区化 8.按照“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建设新要求,梳理制定乡镇供电所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等管理办法,实现“五位一体” 协同机制全覆盖。 6.申报四星级乡镇供电所应具备条件:本年度8-9月劳动竞赛平均成绩排名及10 月排名均在全省400 名之内,供电所员工不低于15 人,建筑面积不低于500 平方米。 7.加快推进乡镇供电所营业厅转型升级,推进“大所制”建设,规模较大的 乡镇供电所设 C 级营业厅,撤并利用率低的CD 级营业厅。 8.2018年星级供电所创建必备条件补充说明中,0.4千伏线损率取本年度1月至 评定月累计值,四星级乡镇供电所要求排名在全省前800 名,五星级要求排名全省前600 名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 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 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 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发酵工程 期末试卷A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 发酵工程产品主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和菌体本身 B 可以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菌株 C 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 环境条件的变化既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又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成 2.当培养基pH发生变化时,应该(C ) A 加酸 B 加碱 C 加缓冲液 D 加无机盐 3. 甘油生物合成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引起(D ) A 尿素 B 硫酸铵 C 酶 D 亚硫酸盐 4. 对谷氨酸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 菌体是异养厌氧型微生物 B 生物素对谷氨酸生成无影响 C 谷氨酸的形成与搅拌速度无关 D 产物可用离子交换法提取 5. 为使淀粉和纤维素进行代谢而提供能量,(B ) A 它们必须第一步变成脂肪分子 B 它们的葡萄糖单位必须被释放 C 环境中必须有游离氧存在 D 遗传密码必须起促进作用 6. 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 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B 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C 初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 D 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 7. 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B ) A 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 B 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 C 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 D 机械搅拌与溶氧浓度无关 8.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可能是(B ) A 温度控制不适 B 通气量过多 C pH呈酸性 D 溶氧不足 9.下列可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C )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类。 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 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发酵培养基主要由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组成。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 连逍,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 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 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 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 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 机械搅拌式发酵罐 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 两种。 9、 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 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 10、 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 产物的分离、提取 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 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 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 代谢调控育种, 从诱发基 因突变转向 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 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 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 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发酵工程 、名词解释 1、 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 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 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 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 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 1、 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 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_等下游 处理几个过程。 2、 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 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 3、 4、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 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基三种。

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订版)知识竞赛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1、《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应由()进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法制办 2、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一般由()讨论通过并正式施行: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法制办 3、以下不属于本次《安全生产法》修改总体思路的是() A.强化依法保安 B.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C.强化政府监管 D.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 4、关于《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B.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C. 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D.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安全生产法》确立了()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A.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B.国家监督与行业管理相结合 C.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相结合 D. 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6、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机制,表述错误的是(): A.政府监管 B.生产经营单位参与 C.行业自律 D.社会监督 E.员工参与 7、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新的安全生产法的态度是(): A.提倡 B.强制 C. 鼓励 D.原则性要求 8、除()外,以下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履行: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B.国家、行业或地方安全标准 C.地方政府安全监管方面指令 D.行业安全生产自律公约 9、工会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方面的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A.验收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并监督发放 B.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可以组织员工罢工 C.监督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落实情况 D.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可以决定企业的安全生产决策 10、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不包括(): A. 法人代表 B. 分管负责人 C. 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 D. 外设机构负责人 11、《安全生产法》对()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职责、措施、处罚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A.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 各级行政机关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C.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12、《安全生产法》之所以称为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是就其在各个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它在安全生产领域内具有(),主要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法律问题。 A. 适用范围的基本性、法律制度的广泛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B.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概括性、法律规范的基本性 C. 适用范围的概括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广泛性 D.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13、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除须由决策机构集体决定安全生产投入的之外,生产经营单位拥有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决策权的是():

(完整版)发酵工程_题库及答案.doc

1、举出几例微生物大规模表达的产品,及其产生菌的特点? A.蛋白酶表达产物一般分泌至胞外,能利用廉价的氮源,生长温度较高, 生长速度快 ,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安全性高,得到 FDA的批准的菌种。 B.单细胞蛋白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能利用廉价的培养基或生 产废物。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安全性高,得到 FDA的批准的菌种。 C.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温度较低,安全性高,能利用廉价的碳源,不饱和脂 肪酸含量高, D.抗生素生产性能稳定,产量高,不产色素,,能利用廉价原料 F.氨基酸代谢途径比较清楚,代谢途径比较简单 2、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A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 B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C.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D.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E.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 F.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4、讨论:微生物(包括动、植物)可以生产我们所需的一切产品,但是涉 及到工业化生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为何只有特定的微生物才具有大量 表达的潜力?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对遗传信息作选择性的表达,实现代谢 的自动调节。代谢的协调能保证在任何特定时刻、特定的细胞空间,只合成必 要的酶系(参与代谢的多种酶)和刚够用的酶量。一旦特定物质的合成达到足 够的量,与这些物关系支持细胞自身的增殖(生产细胞),不支持(人的)目

的产物的过量生产(生产特定的初级代谢产物)。而工业化生产要求特定表达 某种或某类物质,只有正常代谢被打破,代谢协调失常的微生物才能达到要求 5、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样品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初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 6、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培养? 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 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 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7、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 防止菌种退化 ;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 提高生产能力 ; 提高产品质量 ; 开发新产品 . 8、以目前的研究水平,土壤中能够培养的微生物大概占总数的多少?什么 是 16sRNA同源性分析? 目前能够培养的微生物不到总数的 1%。以 16sRNA为靶基因,设计引物, 建立 pcr 扩增体系,再通过 DNA 测序进行细菌同源性分析。 9、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自然选育就是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 程。

最新技术题库含答案

技术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交换机的配置线(console线)应该连接在PC的哪一个端口?( B ) A、并口serial B、串口COM C、以太网端口Ethernet 2、在Cisco IOS交换机上配置交换机名的命令是( D ) A、set system name HOSTNAME B、 user HOSTNAME pass PASSWORD C、spanning-tree portfast D、hostname HOSTNAME 3、IP 地址190.233.27.13/16 的网络部分地址是( B ) 4、A.190.0.0.0 5、B.190.233.0.0 6、C.190.233.27.0 7、D.190.233.27.1 8、使用如下什么方法可以升级cisco交换机的IOS软件( C ) A、CDP B、 HSRP C、TFTP D、TELNET 9、在如下几条命令中,哪条是查看cisco设备版本信息的( C ) A、show flash: B、 show ios C、show version D、show config 10、思科IOS命令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1.5 172.35.16.5的作用是什么( D ) A 为所有外部nat创建一个全局的地址池 B 为内部的静态地址创建动态的地址池 C 为所有内部本地pat创建了动态源地址转换 D 为内部本地地址和内部全局地址创建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E 映射一个内部源地址到一个公共的外部全局地址 11、哪种网络的类型 Ospf将选举一个被指定的备份路由器( E ) A 点到点和多点接入 B 点到多点和多点接入 C 点到点和点到多点 D 非广播和广播多点 E 非广播和广播多点接入 12、没有任何子网划分的IP地址125.3.54.56 的网段地址是( A ) 13、 A.125.0.0.0 14、 B.125.3.0.0 C.125.3.54.0 15、 D.125.3.54.32 16、怎样路由器的配置才能够避免split-horizon 阻止路由更新( D ) A 为每个有独一无二DLCI的PVC配置一个分割的子接口,并且给予接口分配分隔的

发酵工程09试卷(含答案) (2)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淀粉水解方法有酸法、酶法和酸酶结合法。 2、根据微生物生长速度与产物合成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发酵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生长偶联型、非生长偶联型和混合生长偶联型。 3、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叫巴斯德效应。 4、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失活。 5、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对流加热干燥、接触加热干燥和冷冻升华干燥等。 6、发酵醪中菌体分离可采用离心分离和过滤分离方法。 7、发酵热包括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和辐射热。 8、发酵过程中,调节PH值常用方法有添加CaCO3法、流加尿素、 加缓冲剂法等。 二、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分解代谢物阻遏 当菌体利用葡萄糖作C源进行生长时(1分),葡萄糖分解产物能阻遏参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的酶系生成(1分),从而影响次生代谢物的合成(1分)。 2、对数残留定律 在高温灭菌时,菌的死亡速率与任一瞬间残留的活菌数N成正比(3分)。 3、反馈抑制 酶促反应的终产物(1分)抑制代谢途径第一个酶的活性(2分),这称反馈抑制。 4、限制性基质 微生物生长速率与底物浓度有一定的依赖关系(1分),当底物浓度很小(1分),微生物生长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此时基质叫限制性基质(1分)。

5、次级代谢产物 从初级代谢途径中形成分枝代谢途径(1分),并用初级代谢产物生成与菌体生长繁殖无关的物质或功能还未明的化合物(2分),这个过程称次级代谢。 二、判断题(对的在下面的表格中打“√”,错的打“Χ”,10分) 1、柠檬酸发酵主要防止前期染菌。 2、疫苗深层培养,如果中期染菌不严重,考虑继续发酵。 3、介质过滤除菌,必须保证介质之间的孔径小于细菌直径,才能达到除菌目的。 4、发酵醪需先进行菌、液的分离,才能进行后续的提取和精制过程。 5、谷氨酸发酵中,加速DCA循环有利于产物积累。 6、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需要供氧。 7、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通气量的提高,溶氧系数也增大。 8、为了提高发酵效率及便于控制,在整个发酵期内,我们要选定一个最适温度, 控制发酵在该温度下进行。 9、一般来说,种子培养基的碳氮比低于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比。 10、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的要求,而灭菌则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每题1分 四、简答:(40分,每题5分) 1、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答:1.自然发酵时期(1分) 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分) 3.通气搅拌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建立(1分) 4.人工诱变育种与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技术的建立(1分) 5.发酵动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建立 6.基因工程阶段。或答微生物酶反应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反应相结合工 程技术建立。(1分) 2、谷氨酸生产如何防止噬菌体污染? 答:注意环境卫生(1分),防止菌种流到发酵罐等设备以外(1分),发酵液必须经灭菌等处理措施才能排放(1分),选育抗噬菌体菌株,将不同生产菌轮流使用(1分),定期进行菌种复壮,注意检查溶原菌。

2018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2018年《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单选题(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 1、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3月29日在京召开。批示指出:_____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 A、质量发展 B、教育发展 C、科技发展 D、人才发展 2、我国首个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重大基础科研项目“______”于3月20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奠基,正式启动了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A、千人计划 B、天琴计划 C、火炬计划 D、星火计划 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_____,国家主席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A、反恐怖主义法 B、反家庭暴力法 C、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D、慈善法 4、2017年4月24日是我国首个“_____”。 A、中国无车日 B、中国航天日 C、中国环保日 D、中国低碳日

5、对在全党开展“_____”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_____”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 A、三严三实 B、两学—做 C、四个全面 D、五大发展理念 6、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解到,_____将合并实施,并将确保参保职工生育待遇水平不降低。 A、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B、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 C、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D、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7、用于清偿债务、缴纳租金、缴纳税款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手段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8、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趋势为( )。 A、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B、由质量向数量的转变 C、由产业向个体的转变 D、由技术进步向投资拉动的转变 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 )的精神状态,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团结奋发 D、荣辱与共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体现是(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2020最新质量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精选考试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希望同学们考出好成绩,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质量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题 1.质量意识,就是对质量的认知及态度。公司需要(B ) 具备质量意识。 A.管理者 B.公司全体员工 C.质检人员 D.生产部员工 2.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过程的质量,决定其合格与否的 都是(D )。 A.材料的因素 B.机器的因素 C.环境的因素 D.人的行为因素 3.PDCA循环模式中的P、D、C、A分别指(A )。 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B.实施、检查、计划、处理 C.检查、计划、处理、实施

D.检查、处理、计划、实施 4.PDCA循环可以上升、前进的关键阶段是( D )。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5.质量改进项目始于质量改进机会的( B )。 A.组织 B.识别 C.实施 D.计划 6.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缩写为( D )。 A.CECC B.IEC C. CMC D.ISO 7.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 C )为中心。 A.产量 B.利润 C.质量 D.效益 8.标准作业指导书SOP文件,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

几级文件?(C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9.把办桌上各种文件进行清理,分类存放,属于5S中的 (A )。 A. 整理 B. 整顿 C. 清扫 D. 素养 10.在进行5S整顿工作时,要将每项物品放在一个特定的 位置,其目的是(D )。 A.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B.营造整齐的工作环境 C.清楚过多的积压物品 D.缩短物品的寻找时间 11.公司什么地方需要整理、整顿?(C ) A. 工作现场 B. 办公室 C. 全公司的每个地方 D. 仓库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试题库 1单项选择题 1.1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 A. 中继器 B. 以太网交换机 C. 桥 D. 网关 1.2在以太网中,是根据_(B)__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 A. LLC地址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IPX地址 1.3IEEE80 2.3u标准是指(B) A. 以太网 B. 快速以太网 C. 令牌环网 D. FDDI网 1.4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C) A、令牌环 B、FDDI C、ETHERNET D、NOVELL 1.5FDDI 使用的是___局域网技术。(C)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令牌环; D、令牌总线。 1.6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是(C) A、面向连接的协议 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 D、以上均不对 1.7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C)_报文。 A、TCP 请求报文 B、TCP 应答报文 C、ICMP 请求报文 D、ICMP 应答报文 1.8小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保留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端口号可自由分配。(C) A、199 B、100 C、1024 D、2048 1.9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 B、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 地址 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 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需改动 [IP协议—网络地址] 1.10IEEE80 2.5 标准是指(C) A、以太网 B、令牌总线网 C、令牌环网 D、FDDI 网 1.11ARP 协议的作用是(D) 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 B、连接IP 层和TCP 层 C、广播IP 地址 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 1.1210BASE-T是指(C) A、粗同轴电缆 B、细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纤1.13如果要将两计算机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正确的线序是(C) A、1--1、2--2、3--3、4--4、5--5、6--6、7--7、8--8 B、1--2、2--1、3--6、4--4、5--5、6--3、7--7、8--8 C、1--3、2--6、3--1、4--4、5--5、6--2、7--7、8--8 D、两计算机不能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 1.14帧中继的使用链路层协议是(C) A、LAPB B、LAPD C、LAPF D、HDLC 1.15在windows95/98 的dos 窗口下,能用以下命令察看主机的路由表(D) A、NETSTAT –R B、ARP -A C、TRACEROUTE D、ROUTE PRINT 1.16与10.110.1 2.29 mask 255.255.255.224 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IP 地址是(B) A、10.110.12.0 B、10.110.12.30 C、10.110.12.31 D、10.110.12.32 1.17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D)A、255.255.255.0 B、255.255.255.128 C、255.255.255.192 D、255.255.255.224 1.18224.0.0.5 代表的是___地址。(C)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C、组播地址 D、广播地址 1.19路由选择协议位于(C.。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1.20在局域网中,MAC指的是( B)。 A.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B.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C. 物理层 D. 数据链路层 1.21255.255.255.224可能代表的是( C)。 A. 一个B类网络号 B. 一个C类网络中的广播 C. 一个具有子网的网络掩码 D. 以上都不是 1.22传输层可以通过(B )标识不同的应用。 A. 物理地址 B. 端口号 C. IP地址 D. 逻辑地址 1.2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A.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B. 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C. 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D. 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发酵工程考试题

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2.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发酵可分为__需氧发酵_和_厌氧发酵__两大类。 3.在无氧条件下能将丙酮酸分子转变成乙醇分子的微生物是___酵母__。 4.诱发突变的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紫外线_,x射线_,B射线_和_激光__;化学诱变剂包括_碱基类似物, _烷化剂__ 和 _吖啶色素_ 。 5.消毒和灭菌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杀死或除去病原微生物营养体细胞,而后者则指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6.紫外线照射能使 DNA 产生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导致 DNA 复制产生错误;用紫外线诱变微生物应在红灯条件下进行,以防止光复活效应现象的产生。 7.巴斯德效应的本质是能荷调节,表现为呼吸抑制发酵。 8.乳酸发酵一般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它可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_。 1.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工业发酵可分为若干类型。如按发酵形式来区分,有 传统工艺发酵和现代工业发酵;按发酵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来区分,有固态发酵、半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按发酵工艺流程来区分,有分批式发酵、连续式发酵和流加式发酵;按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来区分,有厌氧发酵和需氧发酵。 2.发酵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有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 乳酸菌、状芽孢杆菌)、酵母菌、霉菌(如根霉、曲霉)和放线菌四大类群。 3.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过程,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4.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和水分。 5.发酵工业生产中的碳源主要是糖类和淀粉,如葡萄糖、玉米、大米、 大麦、高梁、麸皮等。氮源主要是玉米浆、花生饼粉等有机氮源,也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无机氮液。 6.筛选新菌种的具体步骤大体可分为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发酵试验、性能测定等。 7.菌种的选育方法常用的有新菌种的分离与筛选、诱变育种和基因重组育种。 8.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斜面转接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 砂土管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和液氮保藏法。 9.培养基的种类繁多,一般可根据其营养物质的不同来源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不同用途分为基础培养基、增殖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的不同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在工业发酵中,依据生产流程和作用的不同分为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以及发酵培养基。 11.发酵生产中常用的除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法、巴斯德消毒法、空气过滤除菌法、、辐射灭菌法和化学试剂消毒等 1、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平板稀释法、组织分离法 等方法。 的目的通常是为了__ 中和有机酸,调节PH _。 2、液体培养基中加入CaCO 3

最新发酵工程09试卷含答案-

精品文档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淀粉水解方法有酸法、酶法和酸酶结合法。 2、根据微生物生长速度与产物合成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发酵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生长偶联型、非生长偶联型和混合生长偶联型。 3、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叫巴斯德效应。 4、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失活。 5、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对流加热干燥、接触加热干燥和冷冻升华干燥等。 6、发酵醪中菌体分离可采用离心分离和过滤分离方法。 7、发酵热包括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和辐射热。 8、发酵过程中,调节PH值常用方法有添加CaCO3法、流加尿素、 加缓冲剂法等。 二、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分解代谢物阻遏 当菌体利用葡萄糖作C源进行生长时(1分),葡萄糖分解产物能阻遏参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的酶系生成(1分),从而影响次生代谢物的合成(1分)。 2、对数残留定律 在高温灭菌时,菌的死亡速率与任一瞬间残留的活菌数N成正比(3分)。 3、反馈抑制 酶促反应的终产物(1分)抑制代谢途径第一个酶的活性(2分),这称反馈抑制。 4、限制性基质 微生物生长速率与底物浓度有一定的依赖关系(1分),当底物浓度很小(1分),微生物生长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此时基质叫限制

性基质(1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次级代谢产物 从初级代谢途径中形成分枝代谢途径(1分),并用初级代谢产物生成与菌体生长繁殖无关的物质或功能还未明的化合物(2分),这个过程称次级代谢。 二、判断题(对的在下面的表格中打“√”,错的打“Χ”,10分) 1、柠檬酸发酵主要防止前期染菌。 2、疫苗深层培养,如果中期染菌不严重,考虑继续发酵。 3、介质过滤除菌,必须保证介质之间的孔径小于细菌直径,才能达到除菌目的。 4、发酵醪需先进行菌、液的分离,才能进行后续的提取和精制过程。 5、谷氨酸发酵中,加速DCA循环有利于产物积累。 6、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需要供氧。 7、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通气量的提高,溶氧系数也增大。 8、为了提高发酵效率及便于控制,在整个发酵期内,我们要选定一个最适温度,控制发酵在该温度下进行。 9、一般来说,种子培养基的碳氮比低于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比。 10、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的要求,而灭菌则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分1每题四、简答:(40分,每题5分) 1、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答:1.自然发酵时期(1分) 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分) 3.通气搅拌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建立(1分) 4.人工诱变育种与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技术的建立(1分) 5.发酵动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建立 6.基因工程阶段。或答微生物酶反应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反应相结合工程技术建立。(1分) 2、谷氨酸生产如何防止噬菌体污染? 答:注意环境卫生(1分),防止菌种流到发酵罐等设备以外(1分),发酵液必

发酵工程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葡萄糖效应:1942年Monod在研究大肠杆菌利用混合碳源生长时,发现葡萄糖会抑制其它碳源的利用,例如大肠杆菌在含乳糖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优先利用葡萄糖,并只有当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这就形成了在两个对数生长期中间的第二个生长停滞期,即出现了“二次生长现象”,用山梨醇或乙酸代替乳糖,也有类似的结果。 2、次级代谢: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3、组成酶:在正常培养条件下,不管有无诱导物,能合成的酶。如参与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的酶类。 4、微囊化:是固定化的一种,通常用一层亲水性的半透膜将酶、辅酶、蛋白质或细胞包围在微珠状的微囊内,实现固定化的目的。 5、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产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并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 6、实罐灭菌:将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用蒸汽加热,达到预定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温度,然后接种发酵,这叫做实罐灭菌,又称分批灭菌。 7、单细胞蛋白:主要指酵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蛋白质资源。是具有应用前景的蛋白质新资源之一。 8、协同反馈抑制:指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抑制反馈调节方式。例如多粘芽孢杆菌在合成天门冬氨酸族氨基酸时,天门冬氨酸激酶受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协同反馈抑制。如果仅是苏氨酸或赖氨酸过量,并不能引起抑制作用。 9、固体发酵:是利用各种植物性原料,按生产的要求和菌种的特性进行适当的配比,经过灭菌接入预先培养好的菌种,在曲室或发酵池进行发酵。 10、恒化培养 保持培养液的流速不变,使培养罐内的营养物质浓度基本恒定,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度的条件下进行繁殖,这种连续培养方式称为恒化培养。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发酵工程 一、名词解释 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 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式向培养系统不加 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期。

计算机考试试题库带答案

考试试题库 1、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___c___。 A、目标程序 B、可执行程序 C、源程序 D、伪代码程序 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_____a_。 A、核心系统软件 B、关键的硬件部件 C、广泛使用的应用软件 D、外部设备 3、在微机的配置中常看到"处理器PentiumⅢ/667"字样,其中数字667表示______a。 A、处理器的时钟主频是667MHz B、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是667MIPS C、处理器的产品设计系列号是第667号 D、处理器与内存间的数据交换速率是667KB/s 4、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b__。 A、计算机病毒只感染.exe和.com文件 B、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读写软盘、光盘或internet网络进行传播 C、计算机病毒是通过电力网进行传播的 D、计算机病毒是由于软盘片表面不清洁而造成的 5、十进制整数100化为二进制数是__a____。 A、1100100 B、1101000 C、1100010 D、1110100 6、目前网络传输介质中传输速率最高的是____c__。 A、双绞线 B、同轴电缆 C、光缆 D、电话线 7、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____a__。 A、ENIAC B、EDVAC C、EDSAC D、MARK-II 8、为了防止病毒传染到保存有重要数据的3.5英寸软盘片上,正确的方法是______。 A、关闭盘片片角上的小方口 B、打开盘片片角上的小方口 C、将盘片保存在清洁的地方 D、不要将盘片与有病毒的盘片放在一起 9、在微机中,1MB准确等于__b____。 A、1024×1024个字 B、1024×1024个字节 C、1000×1000个字节 D、1000×1000个字 10、运算器的组成部分不包括_b_____。 A、控制线路 B、译码器 C、加法器 D、寄存器 11、如果鼠标器突然失灵,则可用组合键___a___来结束一个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任务)。 A、Alt+F4 B、Ctrl+F4 C、Shift+F4 D、Alt+Shift+F4 12、在微机的硬件设备中,既可以做输出设备,又可以做输入设备的是d_____。 A、绘图仪 B、扫描仪 C、手写笔 D、磁盘驱动器 13、二进制数00111101转换成十进制数为_d_____。 A、57 B、59 C、61 D、63 14、RAM具有的特点是___c___。 A、海量存储 B、存储在其中的信息可以永久保存 C、一旦断电,存储在其上的信息将全部消失且无法恢复 D、存储在其中的数据不能改写 15、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______。a A、控制器 B、显示器 C、磁盘驱动器 D、鼠标器 16、计算机存储器中,一个字节由____b__位二进制位组成。 A、4 B、8 C、16 D、32 17、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要转换成等价的可执行程序,必须经过______d。 A、汇编 B、编辑 C、解释 D、编译和连接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模拟题

四.简答 1、工业上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①斜面冰箱保藏法; ②沙土管保藏法; ③石蜡油封保藏法; ④真空干燥冷冻保藏法; ⑤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2、发酵培养基由哪些成份组成? (1)碳源构成菌体和产物的碳架及能量来源 (2)氮源构成微生物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3)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4)生长因子 (5)水、产物形成的诱导物、前体和促进剂 3、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发酵类型主要分成哪几种? (1)分批发酵 (2)连续发酵 (3)补料分批发酵 (4)固体发酵 4、简述发酵工程的类型 (1)微生物菌体发酵:以获得具有某种用途的菌体为目的的发酵。 (2)微生物酶发酵:微生物具有种类多、产酶品种多、生产容易和成本低等特点。 (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 (4)微生物的转化发酵微生物转化是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多种酶,把一种化合物转变成结构相关的更有经济价值的产物。 (5)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这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所获得的细胞,如DNA重组的“工程菌”以及细胞融合所得的“杂交”细胞等进行培养的新型发酵,其产物多种多样。 5、简述发酵技术特点 ①发酵过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 ②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能耗少,设备较简单; 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可以是农副产品、工业废水或可再生资源,微生物本身能有

选择地摄取所需物质; 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能高度选择地在复杂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氧化、还原、官能团引入或 去除等反应; 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大多情况下设备需要进行严格的冲洗、灭菌,空气需要过滤等。 五、论述 1.论述液体深层发酵有哪些优点?发酵方式分为几类? 优点: ①是很多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环境; ②菌体及营养物、产物易于扩散,使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于扩大生产规模; ③液体输送方便,易于机械化操作; ④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 ⑤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 方式: (1)分批发酵: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罐,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稳定状态下生长。可以有效地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期。 (3)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补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可以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浓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既保证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又不造成不利影响,从而达到提高产率的目的。 2、论述发酵下游加工过程 (1)预处理方法: 加热:适当加热之后,发酵液中的蛋白由于变性而凝聚,形成较大的颗粒,发酵液的粘度就会降低。此法仅适用于对非热敏感性产品发酵液的预处理。 调节PH值:适当的PH值可以提高产物的稳定性,减少其在随后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损失。此外,发酵液PH值的改变会影响发酵液中某些成分的电离程度,从而降低发酵液的粘度。注意选择比较温和的酸和碱,以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草酸较常用。 加入絮凝剂:通常情况下,细菌的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带正电荷的絮凝剂,从而使菌体细胞与絮凝剂结合形成絮状沉淀,降低发酵液的上粘度,利于菌体的收获。 (2)固液分离方法:常用到过滤、离心等方法。如果欲提取的产物存在于细胞内,还需先对细胞进行破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