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痤疮近5年临床概况

针灸治疗痤疮近5年临床概况
针灸治疗痤疮近5年临床概况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痤疮的病因病机分析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男女青春期的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的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1.肾阴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热而脸生粉刺。 2.肺胃血热 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3.痰瘀互结 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 4.冲任失调 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 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1.分泌失调 目前已经公认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睾酮在皮肤中经与5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的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的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2. 皮脂分泌旺盛 毛囊和皮脂腺是雄性激素靶器官。在不正常水平的雄激素作用下引起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过多过浓的皮脂郁积在皮脂腺导管;另一方面在雄激素的刺激下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管腔变窄,更进一步加重了皮脂排泄不畅,形成了临床上所见到的丘疹和粉刺。 3. 毛囊微生物感染 已知表皮和毛囊皮肤存在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3组微生物,其中以痤疮棒状杆菌跟痤疮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皮肤中的皮脂分泌过多给这 3组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们分解脂肪,促使皮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后者使毛囊及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游离脂肪酸产生的炎症反应和细菌本身引起的炎症共同形成临床上所见的红色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脓肿。 其它

袪痤饮配合针灸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 )也称退行性骨关节病,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甚至可造成关节残疾,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关节疾患之一。目前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明确,现代医 学认为本病是骨内压增高、 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及免疫反应夹杂其中的复杂的疾病。2007年Findlay [3]指出骨内压升高后动静脉压差缩小,营养血管的血流减少,可能引发软骨的降解变化,同时造成软骨下骨细胞的凋亡,会启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增加,同时软骨下骨重塑、骨转换增加,软骨下骨硬化最终导致关节软骨的损 害。细胞因子IL-1 (白介素-1)通过诱导MMP (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表达从而刺激软骨细胞和骨膜产生MMPs ,MMPs 可以促进骨基质的降解,抑制软骨细胞合成具有透明软骨特性的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促进生成有纤维母细胞特性的Ⅰ型胶原,从而使软骨细胞变性,引起软骨缺损。IL-1还可以促进成骨细胞样细胞的增殖和骨吸收,参与骨质增生和软骨下骨囊形变的形成,刺激软 骨细胞和滑膜细胞产生NO , 诱导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4] 。中医学认为,骨关节炎属“痹症”、“骨痹”范畴。《内经》指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六节脏象论》:“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故本病以肝肾不足,精血亏损为本,感受外邪,气滞血瘀为标。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虚损,气血无以温煦鼓动,血涩不畅。风寒湿邪侵袭,阻于 经络,客于筋骨,留于肌肉关节,致肿胀、 疼痛、屈伸不利。疾病日久,筋骨失于濡养,筋挛骨痿,关节活动不灵或增生变形。 骨龙胶囊以新鲜雄性狗腿骨提炼的狗骨胶为主,具有补肾益气、通血脉、暖腰膝、填精髓的功效,配以穿山龙活血舒筋,祛风止痛,使气血流畅,血活筋舒,二者合用,共奏祛风散寒、活血镇痛、强筋壮骨之效。现代药理研究骨龙胶囊含有合成软骨的主要成分氨糖(葡萄糖胺、乙巯氨基乳糖),软骨素硫酸盐、骨胶原蛋白。能够提供软骨合成的基础物质,有效改善软骨组织退行性变,修补受损软骨组织,具有明显抗炎之痛、调节免疫的作用。 同时围刺膝关节周围(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四穴,可 以达到调节经气、 疏通脉道、通络止痛之效。针药并用,共奏祛风散寒,活血镇痛,强筋壮骨之效。参考文献 [1]张乃铮.临床风湿病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49.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 [3]Findlay D M.Vascular pathology and osteoarthritis [J].JRheuma-tology,2007,46(12):1763-1768 [4]Lauder SN ,Carty SM ,Carpenter CE,et al.Inter-leukin-1beta induced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 -kap -pab can be inhibited by novel pharmaco logicalagents in osteoarthritis.Rheumatology (Ox -ford),2007,46(5):752-758. 痤疮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 炎症性疾患,皮损主要发生在面部,尤其是前额、双颊部、颏部,其次是胸背部,多对称分布,伴皮脂溢出。临床表现为炎性丘疹、粉 刺、 黑头粉刺、继发脓疱、结节、囊肿、瘢痕。此病病程长,时轻时重,持续数年。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自拟方袪痤饮配合针灸治疗痤疮,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针药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两组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1] 中痤疮诊断标准:①主要皮损为丘疹、黑头、脓疱、结节、囊肿,散发或多发,发生于颜面部;②治疗期间停止使用与本疾病治疗有关的内服及外用药物;③无心、肝、肾器质性疾病,无糖尿病、高血压、疤痕体质;④非孕期妇女。其中伴有脂溢性皮 炎22例, 伴脂溢性脱发27例,伴扁平疣1例。两组共8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32岁,平均23.5岁;病程1个月~15年不等。随机分为针药治疗组50例 和中药对照组30例。两组在性别、 年龄、病程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 >0.05)。2治疗方法 2.1中药治疗组:中药煎剂为自拟方袪痤饮(双花15g 、连翘15g 、蒲公英15g 、地丁15g 、赤芍10g 、生地10g 、丹皮10g 、白芷10g 、丹参10g 、黄芩10g 、大黄6g 、生甘草10g ),在方剂的基础上随病情加减,红肿热盛者加野菊花15g 、冬葵子15g 、白花蛇舌草12g 等; 如有结节、 囊肿可酌加皂角刺、穿山甲、夏枯草、浙贝母等;如颜面潮红,皮屑较多加苦参、枇杷叶、紫草等;伴月经量少、痛经者加当 归、 柴胡、益母草、红花等,水煎2次,早晚分服。第3煎药液煎至100ml ,用药棉或纱布浸透药液外敷患处,每次20min 。14剂为一 疗程。 2.2针药治疗组采用中药煎剂配合针灸治疗。针灸:局部皮损部位 周围围刺,面部选用华佗牌0.25×13mm 的毫针, 在痤疮较明显的部位向皮损根部方向斜刺4~6mm ,针刺毫针数以将病灶包围为 宜,毫针间距最小5mm ; 同时配合针刺印堂、四白、太阳、地仓、颊车、曲池、合谷、风池、足三里、三阴交,留针30min ;大椎、肺俞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施于火罐放血,每穴在1~2ml 左右,1周2次。针灸10日为一疗程(周六、日休息)。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根据患者的丘疹、黑头、脓疱、结节、囊肿的数量和程度以积分形式确定如下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全部消退,皮肤变平或仅留有轻微色素沉着。显效: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大部分消退,皮损总 积分减少70%~100%。 好转: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部分消退,皮损总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皮损消退不明显,皮损总积分减少不足30%。 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注:经比较P <0.05,两组有明显差距,针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体会 组别总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针药治疗组504261196%中药对照组 30 19 3 4 4 73.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医院中医科(710055)2011年9月5日收稿 摘要:目的:总结痤疮的中医药物与针灸的治疗经验。方法:8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针药治疗组50例和中药对照组30例。针药治疗组采用自拟方袪痤饮配合针灸治疗。中药对照组采用中药口服及外敷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针药治疗组明显优于中药对照组。结论:袪痤饮配合针灸可作为治疗痤疮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痤疮;袪痤饮;中医药;针灸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2-0038-02 袪痤饮配合针灸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黎沛环* 38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地病因病机分析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地慢性炎症.好发于男女青春期地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地部位,临床上以面部地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地范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肾阴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内热而脸生粉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肺胃血热 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痰瘀互结 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 .冲任失调 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地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地主要因素.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内分泌失调 目前已经公认内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地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地作用.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睾酮在皮肤中经与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地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地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地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地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地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地发生有关.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皮脂分泌旺盛 毛囊和皮脂腺是雄性激素靶器官.在不正常水平地雄激素作用下引起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过多过浓地皮脂郁积在皮脂腺导管内;另一方面在雄激素地刺激下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管腔变窄,更进一步加重了皮脂排泄不畅,形成了临床上所见到地丘疹和粉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毛囊内微生物感染 已知表皮和毛囊皮肤内存在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组微生物,其中以痤疮棒状杆菌跟痤疮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皮肤中地皮脂分泌过多给这组微生物地生长提供了良好地环境,它们分解脂肪,促使皮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后者使毛囊及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游离脂肪酸产生地炎症反应和细菌本身引起地炎症共同形成临床上所见地红色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脓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它

针刺治疗痤疮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毕业论文 题目:针灸治疗痤疮近年临床方法概论姓名:韩伟 指导老师:王争 学号:20080201019 专业:针灸推拿学 年级: 08级 实习单位:武汉市普爱医院 完成日期:2013年05月01日

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学位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针灸治疗痤疮近年临床方法概论 实习单位:武汉市骨科医院 作者签名:韩伟 指导老师:王争 2013年05月01日

目录 文题 (1)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正文 (2) 前言 (2) 本论.......................................................................................2-3 结语.......................................................................................3-4 参考文献 (4) 综述..........................................................................................5-11 概述 (5) 本文....................................................................................5--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中药内外联合配合针灸治疗粉刺

中药内外联合配合针灸治疗粉刺 发表时间:2011-07-21T08:46:07.25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廖运龙 [导读] 粉刺也称“肺风粉刺”,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廖运龙(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621000) 【摘要】将粉刺分成肺胃郁热、湿热蕴结、痰湿瘀滞三型进行辨证论治,分别用自拟清肺汤、茵陈蒿汤、桃红四物汤加减,并外用自制5%硫磺霜剂,配合体针疗法,多法联合,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粉刺;痤疮;辨证论治;针灸;硫磺 【中图分类号】R28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5-0080-02 粉刺也称“肺风粉刺”,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好发于15~30岁的青春期男女[2],基本损害为毛囊性丘疹,自觉症状有微痒,感染时可有疼痛。初起皮疹为针头至芝麻粒大小,红色或呈黑头粉刺样,可挤出黄白色脂栓,进一步发展,顶部出现小脓疱,脓疱破溃而愈,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和轻度凹陷性疤痕,严重者可形成结节、脓肿、囊肿等多种形态损害,愈后留下明显疤痕,皮肤变得粗糙不平。现代医学称为“痤疮”。因本病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和心理压力,尤其是女性患者,常为此而苦恼。 在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断总结经验,通过辨证论治,内服外用中药并结合针灸,多法结合,调理根本,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如下: 1 肺胃郁热 此型证见丘疹呈红色,有黑头或白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1.1 中药内治治以清解肺胃为主,活血化瘀为辅。方用自拟清肺汤:枇杷叶15g、桑白皮10g、黄芩10g、白花蛇舌草20g、赤芍 10g、生地15g、丹参15g、夏枯草15g、薏苡仁20g、紫草10g、生甘草6g。加水煎汁,每日1剂,服2次。随证加减。 1.2 中药外治自制5%硫磺霜剂。选择中药大黄、硫黄各5g、冰片2g,研成极细末,加宝宝霜调成100g,敷于患部。每隔两日1次,5次1疗程。 1.3 针灸疗法主穴选择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委中。配穴选四白、下关、颊车。用泻法,中等刺激,留针半小时,每日针1次,10次1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2 湿热蕴结 此型患者颜面、胸背皮肤多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1 中药内治治以清热除湿为主。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g,薏苡仁20g、栀子15g、黄芩15g、益母草15g、大青叶15g、赤芍15g,大黄6g、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随证加减。 2.2 中药外治与肺胃风热方法相同。用自制5%硫磺霜剂。 2.3 针灸治疗主穴选太阳、大椎、曲池、合谷、肺俞、委中。配穴选内庭、大肠俞、足三里、脾俞,病变局部周围穴。脾俞用补法,其余均用泻法。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3 痰湿瘀滞 此型患者病程多已较长,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结节、疤痕、脓肿,皮疹颜色较暗,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3.1 中药内治治以除湿化痰、活血散结为主,健脾为辅。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6g、赤芍6g、桃仁6g、红花各6g,昆布10g、海藻10g、炒三棱10g、夏枯草10g、陈皮10g、制半夏各10g,茯苓15g,山药15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 3.2 中药外治选大枫子仁、杏仁、核桃仁、天花粉、白芷、樟脑各30克。先将三仁同研极细末,再加樟脑一同研细如泥,如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每晚于患处搽1次。 3.3 针灸治疗主穴选丰隆、合谷、委中、肺俞、病变局部周围穴。配穴选血海、三阴交、脾俞等。脾俞用补法,其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4 典型病例 张某,男,19岁,学生,2000年6月9日初诊。患者于两个月前与同学一起吃烧烤之后次日开始出现颜面部发红,散在红色丘疹,当时未介意,一周后开始出现白头丘疹,并能挤出乳白色粉质物,范围逐渐扩大。在外院诊为粉刺,前后治疗一月余无效,甚至出现脓疱,故来我处求诊。望其面部皮色潮红,有散在红色丘疹或脓疱,心肺肝脾无异常,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诊断:粉刺(痤疮),证属肺胃郁热,药用自拟清肺汤:枇杷叶15g、桑白皮10g、黄芩10g、白花蛇舌草20g、赤芍10g、生地15g、丹参15g、夏枯草15g、薏苡仁20g、紫草10g、生甘草6g。加水煎汁,每日1剂,服2次。外用自制5%硫磺霜剂外敷面部,隔两日一次。辅以针灸(选双侧尺泽、曲池、合谷、肺俞、委中、四白、下关、颊车),每日针1次。如上法,服药15剂,外敷5次,针15次后,患者面部丘疹、脓疱等皆消退,皮色恢复正常,嘱患者继续内服中药10剂,并注意饮食调理。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余某,女,18岁,学生,于2003年7月12日初诊。患者面部、背部长粉刺一年余,此起彼伏。曾用过多种祛痘霜、药膏等效果均不佳,平时喜吃烧烤、火锅及甜食。查:两颊、下颌、上背等处皮肤有众多粉刺,色红,背部有多处较大丘疹伴肿痛,并有较多脓疱,皮肤油腻,口干,大便干而难解,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粉刺(痤疮),证属湿热蕴结,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g,薏苡仁20g、栀子15g、黄芩15g、益母草15g、大青叶15g、赤芍15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5g、大黄6g、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外用自制5%硫磺霜剂,每3日外敷一次;辅以针灸(主穴选太阳、大椎、曲池、合谷、肺俞、委中,配穴选内庭、大肠俞、足三里、脾俞),每日1次。如此法,10日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脓疱消除,粉刺减少,已无肿痛,大小便也恢复正常,舌红,苔黄,脉数,内服药去掉紫花地丁、野菊花,继续原治疗,一周后,面部完全恢复正常,背部有少量散在丘疹,无新皮损出现,大便偏稀,余皆正常,续前方,停针灸和外用药,再5日后所有皮损完全消失,大便稀,舌脉正常,去大黄加神曲、焦楂各15g、山药30g、砂仁6g,再内服三剂而愈,后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5 分析 中医认为,粉刺患者一般因素体阳热偏亢,肺经久蕴郁热,营血有热,循经上犯,薰蒸于面,或过食辛辣油腻之品,生湿化热结于肠

针灸对痤疮护理的临床观察

针灸对痤疮护理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9-07-31T09:22:30.85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6期作者:孙叶[导读] 痤疮是男生女生在青春期会患有的一种皮肤病,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油脂分泌旺盛阻塞毛囊, 沅陵县中医医院 419600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对痤疮患者护理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比对组(n=5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护理,比对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高于比对组(88.0%),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优于比对组,P<0.05。结论:通过对痤疮患者使用针灸治疗护理的方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我院在临床大力推广。关键词:护理;针灸;痤疮;临床观察 痤疮是男生女生在青春期会患有的一种皮肤病,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油脂分泌旺盛阻塞毛囊,造成油脂无法分泌使毛囊皮腺产生慢性炎症[1]。多发于青少年面部、背部等,当患者面部产生痤疮时,会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活产生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患者心理创伤。为此,对痤疮患者要尽早治疗,防止毛囊阻塞情况加重。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0为痤疮患者实施针灸护理,探究其效果,具体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痤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对组。其中研究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15岁~38岁,平均年龄(26.45±8.87)岁,混合型:化脓型:结节型=22:12:16;比对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14岁~40岁,平均年龄(26.99±8.56)岁,混合型:化脓型:结节型=24:11:15。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痤疮。本次研究经过卫生协会批准,均在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下展开。组间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护理,具体方式如下:(1)针灸方式:医护人员选择患者膈俞穴、风门穴、肺腧穴、足三里穴、太阳穴等穴位,进行针刺,留针二十分钟之后拔出,此为毫针疗法[2]。其次,对患者还可以使用火针疗法,将针烧热,对患者皮肤消毒麻醉,然后将针刺入拔出,动作要迅速。另外,还可以对患者耳穴挤压,让淤血集中,然后使用毫针将穴位脉络刺破放出淤血,三天放血一次。最后,对患者实施拔罐刺络等[3]。(2)护理方式:首先,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确定患者疾病类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方式,以免出现失误延误患者的治疗。其次,当患者患有痤疮时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伤害,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轻松愉悦的话题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内心的焦虑情绪,让患者保持一个开心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4]。最后,医护人员要叮嘱患者不要用手挤压痘痘或是粉刺,防止受到细菌感染,另外,还要让患者勤洗手、换衣,保持干净卫生,减少细菌增生,在饮食上,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一份详细的饮食方案,告知患者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防止饮食不当增加油脂分泌堵塞毛囊,加重病情。对照组患者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首先注意痤疮位置皮肤的清洁,使用温和性的洁面等,保持痤疮皮肤的干净,注意饮食、运动等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SAS、SDS)。 1.4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21.0统计软件,将数据完成分析处理,患者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用卡方进行检验,P<0.05;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用±s来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高于比对组(88.0%)。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优于比对组。P<0.05。见表2。

皮肤科——粉刺(痤疮)

粉刺(痤疮)中医临床路径(门诊) 一、粉刺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粉刺(ICD10编码:L70.901痤疮;TCD编码:BWP200粉刺)。 2、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痤疮专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2、证候诊断(具体见附件) (1)肺经风热证 (2)脾胃湿热证 (3)痰瘀互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粉刺(痤疮)的中医治疗方案。(具体见附件) 1、内治法:辨证分型论治 2、外治法 (1)中药面模 (2)外洗 (3)外搽 3、其他 (1)针灸治疗 (2)自血疗法 (3)物理治疗

(四)标准门诊治疗周期 对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门诊治疗周期为4-6周;对痰瘀互结证,门诊治疗周期为8-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TCD: BWP200粉刺疾病编码; 2、皮肤科门诊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纯中医治疗。 5、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路径 (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 (2)、患有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者; (3)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4)、暴发性痤疮,或患者有高热; (5)、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六)中医征候观察指标: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的不同证型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1、皮损颜色 2、皮损数量 3、其他:颜面油腻度、消化系统症状、女性月经和舌苔等 (七)检查项目: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检查 1.血常规; 2.肝肾功能; 3.血脂分析; 4.性激素水平检测; 5.子宫附件B超。

针灸治疗寻常痤疮

针灸治疗——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疮、结节、囊肿等损害。多发于青年男女。痤疮为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述清楚。现代西医学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以药物内服外用为主。 寻常痤疮在中医学中相当于“肺风粉刺”、“面疮”等。 针灸治疗肺风粉刺,在古籍中未见有明确记载。现代报道,较早见于60年代。近十余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类对自身的健康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关针灸治疗痤疮的文章急剧增加。在穴位刺激法上,应用颇为文泛,如用火针、电针、挑治、耳穴埋针、三棱针刺血、自血穴位注射及耳穴割治等法。在疗效上,为了较客观验证针灸效果,有人对比了刺血法与中药、西药三者间的疗效,结果发现剌血法明显高于中、西药物,且以西药治愈率最低。针灸治疗本病有的效率在90%左右。【治疗】 针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曲池、合谷;2、后溪、劳宫。 配穴:大椎、足三里、迎香、下关、颊车。

(二)治法 主穴每次作1组,配穴酌取2~3个。穴位可轮流选用。曲池、合谷,进针得气后宜以中等度强度之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后溪穴透劳宫穴,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出针后,从针眼中挤出血数滴。配穴用轻到中等度刺激,然后,通以电针,用断续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电针20分钟,取针后,面部穴和足三里穴,以艾条回旋灸10~15分钟,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后溪透劳宫每周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丘疹消失,潮红全褪,不再长出新的痤疮,观察一年无复发;显效:丘疹基本消失,半年内不再长出新的痤疮;有效:丘疹明显消失,但偶有新痤疮长出;无效:症情略有好转或无改善。 共治疗537例,基本痊愈431例(80.1%),显效69例(12.8%),有效32例(6.2%),无效5例(0.9%),总有效率达99.1%。 耳穴埋针 (一)取穴 主穴:内分泌。 配穴:膈、肺。 (二)治法

中医治疗痤疮配方

本病的中医治疗主要分为内治和外治两大类,美容护肤的朋友们一定要收藏好好学习。 内治法:主要根据临床分型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 ①肺经风热型。症见颜面、胸背散在红色皮损,以丘疹损害为主,或有黑头、脓头,成熟后可挤出黄色或粉渣样分泌物。舌质多红,苔薄黄,脉数。治法宜疏风清肺为主。方药选批把清肺饮加减。批把叶10克、桑白皮5克、桅子5克、野菊花10克、黄荃10克、黄连4克、赤芍10克、车前草10克。加减:热毒盛者症见脓疤较多且大,口中浊味,加蒲公英12克、鱼腥草12克;有阴虚者症见口干,加麦冬10克、玉竹10克、知母6克;便秘加生大黄3克。 ②脾胃湿热型。症见脸部皮肤有油腻感,皮疹、丘疹、疙疹或脓疱、结节等,此类病人平素喜食辛辣甘腻之品,常伴有口中浊味,大便秘结等,舌质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

③气郁血滞型。症见颜面皮损色红或暗红,皮疹较硬,经久不消,面色晦暗,毛孔粗大,女性可伴月经失调,月经量少或痛经等,舌质暗红或有痕斑,脉沉而涩。 治法宜凉血活血,理气化痕。方药:丹桅逍遥丸加减。丹皮10克、桅子6克、柴胡10克、当归6克、赤白芍各10克、生白术6克、丹参10克、生甘草4克、益母草10克。加减:皮疹肿痛而坚者,加生红花5克、桃仁5克、夏枯草6克;皮损经久不消者,可加陈皮6克、姜半夏10克。 痤疮外治法 ①药物。颠倒散外敷。药物为大黄、硫黄等份,共研细末。用凉开水或茶水调匀,每日1~2次,外敷半小时至一小时后清水洗掉。10天为一疗程,视症状好转可酌情停止治疗。 ②按摩法。对于脾胃湿热型可用手掌或毛刷沿足阳明胃经,由上而下沿经络推理数十遍,并在足三里穴用按揉60~80次,以产生酸

痤疮中医治疗.

痤疮中医治疗 黄元御论痤证 (1) 头部痤疮治疗 (1) 痤疮(方剂:八) (4) 忍冬甘草汤治背部痤疮 (10) (11) 女性痤疮的中医治疗 (17) 青春痘/粉刺/痤疮中医中药治疗 (19) 黄元御论痤证 素问悬解–生气通天论曰: 若汗出窍开,而见湿气,浸淫孔穴,阻碍气道,卫气郁遏,发于气门,冲突皮肤,则生痤痱。疖之小者为痤,更小为痱。若劳烦汗出,当风感寒,寒气外薄,薄,迫也。汗液内凝,则结为粉皶。皶,粉刺也。若郁于皮肉之间,肉腐脓生,乃成痤证。 头部痤疮治疗 痤疮也叫粉刺,多发于面颊、前额,亦可见胸背。初起皮疹为芝麻到绿豆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压出黄白色粉渣,易遗留凹陷疤痕。皮疹散在分布,部分患者皮疹扩大成黄豆或蚕豆大小,呈暗红色,消退后形成瘢痕疙瘩。治疗时应根据证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头部痤疮治疗肺经风热症状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清肺散热1. 内治法(1)药物: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l 0克桑白皮l 0克黄芩10克栀子l 0克野菊花l 0克黄连6克赤芍10克白茅根3 0克生槐米15克苦参10克有脓疱加公英、地丁;口渴加麦冬、玉竹、生石膏、知母;便干加大青叶或生大黄。1日1剂,日服2次。

(2)食膳:头部痤疮治疗枇杷薏米粥生薏米100克,鲜枇杷60克(去皮核),枇杷叶l0克。 先将枇把叶洗净切碎,煮沸l0~15分钟,捞去渣后,纳入薏米煮粥,粥熟后切碎枇杷果肉,放入其中搅匀。 2.外治法(1)药物:颠倒散(《医宗金鉴》)大黄、硫黄等分。研末,用凉开水或茶水调敷,日1~2次;或配成30%的洗剂外擦,每日晚上涂搽,次晨洗掉。 (2)推拿按摩:若丘疹散在不多,且无脓疮者,可行面部美容经穴按摩常规手法全套动作。若丘疹较密集有脓疱者,仅行常规手法第4步,点按面部穴位,第8步叩击头部并点按百会穴。耳穴加揉心、肺、内分泌、肝、交感、面颊等局部穴。体部点按合谷穴、阳陵泉、足三里;由指端到上臂,逆向叩击手太阴肺经3遍;由下而上拿足阳明胃经3次,叩击3次。 (3)中药面膜:头部痤疮治疗加味颠倒散大黄、硫黄、丹参、冰片各等量。研极细末,与适量大豆粉混合,加基质调成稀膏。 先行美容常规步骤,净面、蒸面、针清粉刺,经络按摩,然后涂上药膏,以超声波导人10~l5分钟,强度0.5w/cm2,由轻逐渐加重,连续波。之后药膏留面上,以硬膜粉或优质医用石膏调成糊,敷于面上,15~20分钟后揭去,清洗面部,涂收缩水。7~l0天1次,3次1疗程。一般应配合内服中药或针灸方法。 (4)针灸①毫针刺主穴: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委中。 配穴:四白、颧髎、下关、颊车等病变局部四周穴。便秘配天枢、支沟。 泻法,中等刺激,留针半小时,每日针1次,10次1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 ②耳针主穴:耳尖、肺、皮质下、丘脑、神门、内分泌、肾上腺、局部穴。 配穴:脾、大肠、小肠、肝。便秘加大肠、直肠下段;脓疱加心;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 每次均耳尖放血,甚者可局部穴刺血,其余主穴选2~3个,配穴选2~3个。毫针刺,留针15~20分钟,隔日1次,10次1疗程。或耳针埋针或耳穴压豆,二耳轮换,3日1次,5次l疗程。 ②刺络拔罐。

痤疮(粉刺)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病程慢性,部分患者可遗留瘢痕,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中医药治疗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改善伴随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确切疗效,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痤疮提供指导性意见。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初发者多由肺经风热、湿热内蕴,肺胃热邪上熏头面而致,久者痰瘀互结而出现结节、囊肿甚至瘢痕。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肝郁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1 治疗原则 以皮疹辨证结合整体辨证,中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同时应注意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辨证有所侧重。青春期痤疮,多从肺、胃论治;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多从肝、肾论治[1];久治不愈者,多存在本虚标实,应注意补泻兼施。在辨证施治基础上联合合适的外治方法可以加快皮疹消退,减少后遗瘢痕的形成。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论治 2.1.1 肺经风热证皮疹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数。治宜疏风清肺。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常用药物:黄芩、桑白皮、枇杷叶、银花、蒲公英、连翘、生甘草等。 2.1.2 湿热蕴结证皮疹以丘疹、脓疱、结节为主,皮疹红肿疼痛,或伴有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泻黄散加减治疗[3]。常用药物:茵陈、焦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赤芍、生山楂、薏苡仁、鸡内金、枳实等。若表现为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等以脾虚湿蕴为主者,上方酌减茵陈、焦栀子,加苍术、茯苓、陈皮等。 2.1.3 冲任不调证皮疹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结节,色暗红,或伴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血块、经前皮疹加重。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细。治宜调理冲任。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4]。常用药物:焦栀子、丹皮、柴胡、当归、赤芍、黄芩、陈皮、金银花、连翘、白术、茯苓、甘草;若肝郁化火伤阴以阴虚内热为主要表现者,上方去柴胡、焦栀子,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2.1.4 痰瘀结聚证皮疹以结节和囊肿为主,色暗红或紫、或有疼痛。舌暗红,苔黄或腻,脉滑。治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5-6]。常用药物:醋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白芷、赤芍、浙贝母、防风、皂角刺、当归、陈皮、金银花、草决明、牛蒡子、甘草等。 2.2 中成药 中成药的选用应遵循《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选用。部分中成药适应症中无痤疮,临床中按辨证施治原则选用。目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均性味苦寒或兼有活血化瘀之效,应注意中病即止;女性经期应避免使用;对表现为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脾

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概述

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概述 发表时间:2013-07-18T11:11:25.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郑博雅[导读] 韩新强等[8]采用毫针刺治疗面部痤疮患者,取主穴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肺经风热配少商、风门;郑博雅(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203)【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357-03 寻常性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中医称之为“粉刺”,青春期开始发病,有研究提示男孩在16岁时患病率几乎达100%,12~24岁青少年中痤疮的发病率高达85%,因寻常痤疮致病因素复杂,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向儿童和中年两级扩展的趋势[2][3] [4]。 寻常性痤疮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除黑头粉刺外,炎症性皮损表现为毛囊部位的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聚合等红肿溃疡大小不一的损伤类型,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自然愈合后留有瘢痕及色素沉着[5]。目前西药治疗本病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多,针灸治疗本病历史悠久, 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 已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接受。针灸治疗痤疮方法很多,包括毫针、皮肤针、三棱针、耳针等疗法,它们在治疗痤疮方面各有特色,笔者就近10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法与疗效综述如下。 1.毫针疗法 熊国平等[6]采用毫针浅刺的方法治疗痤疮患者76例,头面部每个座疮均为针刺点;肺经血热型加肺俞、膈俞、合谷、尺泽、上星、太阳、阳白、迎香、风门,胃肠湿热型加颊车、攒竹、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庭、支沟、天枢、三阴交、脾俞;冲任失调型加太溪、合谷、内庭、血海、隔俞、阴陵泉、三阴交,总有效率达90.8%。 黄碧玉等[7]针刺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132例,以大椎、肺俞为主穴,风热证加合谷、曲池,湿热证加足三里、阴陵泉,血瘀证加血海、膈俞,冲任失调证加三阴交,总有效率为88.6%。 韩新强等[8]采用毫针刺治疗面部痤疮患者,取主穴合谷、曲池、内庭、阳白、四白,肺经风热配少商、风门;脾胃湿热配阴陵泉、天枢,冲任不调配血海、三阴交、肺俞、心俞。治疗52例,治愈43例,占82.7%;好转9例,占17.3%。 毛亮等[9]采用针刺与药物法对照观察治疗痤疮。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针刺法治疗,针刺背部夹脊穴及压痛点、足三里、大椎、合谷,连续刺5d停止,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43例口服美满霉素。1周后统计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乔嘉斌[10]等采用针刺治疗82例痤疮患者,取双侧太渊、曲池、合谷、三阴交为主穴;肺热配肺俞、尺泽;脾胃湿热配阴陵泉、足三里;血瘀痰凝配血海、丰隆;便秘配天枢、支沟;月经不调配太冲。治愈49例,显效26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 魏波[11]等采用散刺法治疗痤疮120例,在粉刺、结节、脓疱等处下缘取穴,用1寸毫针在粉刺、结节、脓疱的下缘0.8cm左右处刺入,一般针刺取穴点在8~12穴点之间,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2.火针疗法 黄蜀[12]等采用火针治疗痤疮,局部取每个结节或囊肿顶部中央及基底部,整体取肺俞、膈俞、脾俞,共治疗患者1068例,愈显率为79%,在辨证所分得肺热证、湿热证、冲任不调证、血瘀痰凝证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陈纯涛[13]等在膀胱经上施以火针,穴位选取肺俞、膈俞、脾俞,同时面部皮损予火针治疗,可以疏畅浅表之经络气血,使积热外泄,软坚散结,促进局部皮肤新陈代谢。治疗总有效率为90.68%。 杨生华[14]取大椎、肺俞、膈俞,用火针每穴刺入0.5cm深,同时配合耳穴压豆,取神门、交感、子宫、皮质下、内分泌、胃、肺等穴。共收治106例,结果全部有效,其中治愈97例,占91.5%,好转9例,占8.5%。 刘小翼[15]采用火针刺加耳穴压豆治疗痤疮73例,取穴:肺俞、膈俞、胆俞,用火针刺。耳穴取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肺。结果痊愈62例,占92%,显效2例,占3%,好转5例,占5%,全部有效。 3.点刺放血疗法 李贤平[16]认为取肺胃二经的井穴少商、厉兑穴点刺放血治疗痤疮患者32例,治愈率为34.4%。 陈海林等[17]采用刺血疗法结合耳压治疗寻常痤疮与西药疗法做对照。治疗组刺血疗法选穴为曲池、合谷、大椎、足三里、肺俞。耳压治疗主穴为肺、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王不留行籽两耳交替贴压。对照组口服灭滴灵、维生素B6。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8.5%,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刘月振[19]用三棱针挑刺身柱穴治疗痤疮,在穴位局部先用1%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然后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三棱针迅速将身柱穴皮肤挑破,使之出血或流出黏液,再刺入0.5cm左右,将针身倾斜并轻轻使针尖提高,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胶布固定,7天挑刺1次。结果5次挑刺之后,痊愈79例;好转17例,有效率100%。 景氏[20]取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肾俞,每次使用其中的2~3穴,以上诸穴轮流使用,先在所用俞穴周围挤按,使血液瘀积,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快速刺入,出针后挤出瘀血数滴,以消毒干棉拭净后,按压针孔片刻。痊愈16例,占53.3%,显效11例,占36.7%,好转3例,占15%,总有效率100%。 4. 刺络拔罐疗法 柳刚[21]取耳背上角小静脉、大椎、肺俞、脾俞诸穴,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50例,总有效率94%。 熊涛[22]等采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痤疮,先取穴双侧耳尖,用三棱针以轻、稳、准、快、浅的手法点刺皮肤一点,用手挤压,放血5~8滴,再用左手提起大椎穴位局部皮肤,用三棱针点刺3~4点,深约2~3mm,用闪火法将大号玻璃罐拔于其上,留罐5~10min,使其出血3~5ml。结果30例治愈18例,占60%;好转10例,占3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李红枝[23]取穴分两组,大杼、肺俞、心俞、膈俞、胆俞与风门、厥阴俞、督俞、肝俞交替使用。用三棱针点刺其中一组出血后加拔火罐,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总有效率为97.5%。 吴凤珍[24]取双侧肺俞穴,用梅花针重叩至局部皮肤潮红、渗血后加拔火罐,病变局部采用十字型向中心底部针刺,稍加挤压使之出血。总有效率97.44%。 5. 穴位注射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