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免疫之特异性免疫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免疫之特异性免疫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免疫之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免疫

一特异性免疫

教学目的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B:识记)。

2.抗原和抗体的知识(C:理解)。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C:理解)。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抗原和抗体的知识。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过程

【板书】

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异物性

抗原大分子性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抗体

感应阶段

体液免疫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感应阶段

细胞免疫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注解】

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非特异皮肤、黏膜等(第一道防线)

免疫分类性免疫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第三道防线)

一特异性免疫

(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骨髓:造(胸腺)↑↑

转移到淋巴器官抗原刺激免疫系统

血干细胞 B细胞↓↓

(骨髓)效应B细胞→抗体

(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二)抗原和抗体

1.抗原

(1)概念: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异物性(注意: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胞也会成为抗原)(2)性质大分子性:通常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的物质

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的抗原决定簇

2.抗体

(1)概念: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有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

【例析】

.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衰老细胞、癌细胞等)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水解产物失去抗原的大分子性,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过程图

2.各阶段注意点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的作用是使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各细胞间的呈递是通过细胞的相互接触来完成的。

(2)反应阶段:形成的记忆细胞在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时,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3)效应阶段:

①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菌结合后,可抑制其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和抗体结合后进一步的变化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②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酶,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两者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可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

【例析】

.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C)

A.抑制病菌的繁殖(体液免疫的功能)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ABD是或主要是体液免疫的功能P22、P22、P23)

【同类题库】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B:识记)

.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B.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C.淋巴B细胞和淋巴T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D.具有免疫效应的是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

.下列既属于内分泌器官,又属于免疫器官的是(B)

A.骨髓 B.胸腺 C.脾 D.淋巴结

抗原和抗体的知识(C:理解)

.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C)

A.抗体能与相应的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抗体主要是由B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相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的手上会出现牛痘脓胞,但在天花流行时却从不感染上天花。这种免疫力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D)

A.线粒体 B.中心体 C.溶酶体 D.核糖体

.抗原一般不具有的特征是(C)

A.异物性 B.特异性 C.流动性 D.大分子性

.下列不属于抗体的是(A)

A.干扰素 B.抗毒素 C.凝集素 D.免疫球蛋白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的免疫属于(B)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B)

A.体液大量流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使用的蛇毒分别是(A)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粘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下列不属于抗体的物质是(A)

A.干扰素 B.抗毒素 C.凝集素 D.免疫球蛋白

.关于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C)

A.抗体能与相应的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B.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抗体主要是由B细胞直接产生并分泌的

D.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结合,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

.关于抗体分布的准确描述是(B)

A.主要分布于血浆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B.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C.主要分布于血液中,少数分布于组织液中

D.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中,少数分布于细胞内液中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C:理解)

.下列各项表现,只属于体液免疫功能的是(B)

A.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使细胞外毒素失去毒性

C.吞噬病毒 D.纤毛摆动把粘附的细菌以痰的形式排出体外.(多选)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形成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C)

A.这一过程必须有特定的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B.这一过程发生了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C.这一过程使某些细胞对特定的抗原产生了记忆

D.这一过程使某些细胞产生了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

.下列表现与人体特异性免疫无关的是(D)

A.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人的一生只会患一次麻疹

B.因注射青霉素而休克

C.服用脊髓灰质疫苗可预防小儿麻痹

D.伤口感染导致伤口红肿流脓

.下列各项只属于体液免疫的是(A)

A.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B.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C.白细胞的吞噬过程 D.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发生的免疫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B)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在人体内淋巴T细胞(C)

A.在反应阶段能释放出淋巴因子,加强相关细胞的免疫效应

B.由淋巴结、脾、扁桃体等器官产生,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大多为T细胞

C.能与靶细胞亲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将抗原直接消灭

D.既能进行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与淋巴B细胞在功能上相互配合

.记忆细胞的形成阶段是(B)

A.感应阶段 B.反应阶段 C.效应阶段 D.三个阶段都形成.关于细胞免疫效应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效应T细胞可激活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B.淋巴因子可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C.效应T细胞还能释放淋巴因子 D.效应T细胞释放出的淋巴因子是球蛋白.下列过程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C)

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B.形成效应B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B.淋巴细胞不需受抗原的刺激,也能形成效应细胞

C.只要接触到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要引起免疫反应才可)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下列关于吞噬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它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而不参与特异性免疫

B.它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C.它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D.它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B)

A.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B.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繁殖

C.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菌感染

D.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对效应T细胞作用归纳最完整的一组是(A)

①分泌淋巴因子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激活溶酶体酶⑤与靶细胞结合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B细胞、T细胞的增殖分化,发生在下列哪一阶段()

A.感应阶段 B.反应阶段 C.效应阶段 D.反应阶段、效应阶段.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B)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C)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对于1只先天性缺少胸腺的实验动物(白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细胞免疫没有发育,抗体合成被削弱

B.只有体液免疫没有发育

C.只有细胞免疫没有发育

D.这个动物对病毒感染有抵抗力,但对细菌感染很敏感

.如果割除幼鼠的胸腺,则此鼠的免疫状况是(D)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的能力

.下列有关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抗原只有突破前两道防线,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B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D.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

B.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必需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

C.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D.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死侵入体细胞内的抗原

.某国为了防止敌方在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对所有参战人员都接种了天花疫苗,以提高特异性免疫的能力。以下关于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该免疫属细胞免疫,无体液免疫

B.抗原可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C.只有形成记忆细胞,B细胞才能在再遇到天花病毒时形成效应B细胞

D.效应T细胞可引起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而致其裂解死亡

.病毒进入人体后,体内发生的免疫效应是(D)

A.细胞免疫就能消灭它 B.体液免疫就能消灭它

C.首先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首先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C)

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

C.进行免疫反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抗体或效应T细胞)

D.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切除一幼鼠的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将会(D)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的体液免疫能力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是由下列哪种细胞所释放的?(B)

A.效应B细胞 B.效应T细胞 C.T 细胞 D.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含有较多的细胞器是(D)

A.溶酶体 B.中心体 C.内质网 D.核糖体

【学科内综合】

.(多选)人体能获得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是(BCD)

A.口服丙种球蛋白 B.接种疫苗 C.输入丙种球蛋白 D.感染病原体

.吞噬细胞参与(ABC)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下列与体液免疫有关系的细胞结构是(D)

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⑤中心体⑥细胞核⑦核糖体

A.①②⑤ B.②⑤⑥⑦ C.①②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下列细胞不可能在淋巴中出现的是(C)

A.效应B细胞 B. T淋巴细胞 C.红细胞 D.吞噬细胞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C)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和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它的基本单位以及产生它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A)

A.氨基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T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效应B细胞、核糖体

.对儿童接种某种疫苗,可获得对某种病的免疫力,该免疫力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大(B)

A.线粒体 B.核糖体 C.中心体 D.质体

.打预防针能预防某些传染病,与这种免疫作用有关的细胞器是(A)

A.核糖体 B.内质网 C.染色体 D.线粒体

.不能研究蛔虫病疫苗的原因是(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