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养殖)园区规划
农村地区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及布局

农村地区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及布局一、背景介绍农村地区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为此,规划建设农村地区生态产业园区,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二、概念解析生态产业园区是指在农村地区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和细致布局,发展产业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形式。
三、目标设定规划建设农村地区生态产业园区的核心目标包括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集聚区,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效益。
四、资源评估在制定规划前,必须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包括土地利用状况、水资源情况、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五、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规划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的核心环节,需要考虑到产业布局、交通设施、生态保护区、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同时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确保规划与实际情况相符。
六、产业发展在生态产业园区规划中,产业发展是关键环节。
要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确定园区内的主导产业,并引导企业进驻,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七、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必须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水源地和森林资源,建立健全的环保体系,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八、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生态产业园区的发展,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园区的运行效率和便捷性。
九、产业聚集效应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是为了发展单一产业,更重要的是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激发创新活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十、人才培养生态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大量技术人才的支持,因此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吸引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十一、政策支持为推动农村地区生态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包括财税支持、园区优惠政策、科研创新激励等措施,为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重庆市开州区现行有效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2022年10月28日更新)

84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开州城区实行活禽集中屠宰的通告
开州府发〔2020〕36号
区农业农村委
85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州区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的通知
开州府发〔2017〕16号
区政务管理办
12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开州府办发〔2017〕108号
区水利局
13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
开州府办发〔2017〕94号
区教委
14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州区分散式村镇供水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开州府发〔2017〕32号
区司法局
41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清理规范90项区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开州府发〔2017〕18号
区司法局
42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州区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安全居住房屋搬迁补助办法的通知
开州府办发〔2017〕208号
区水利局
43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
开州府办发〔2017〕123号
区医保局
44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培育和发展分享经济的实施意见
开州府办发〔2017〕47号
区经济信息委
45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通知
开州府办发〔2017〕99号
区卫生健康委
46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州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
开州府办发〔2017〕70号
区水利局
15
100亩休闲农庄规划说明

一、规划要点1、主题:依托当地水资源和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外迁农民的情况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发展集农业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园区。
2、注重地方特色,以生态理念作为景观塑造的核心,从山体、湖区、建筑等层面进行生态营造,营建出山、水、建筑相融的休闲观光园环境。
二、规划区位与基础资料1、规划区位市亭湖区黄尖镇,规划面积120亩。
2、基础资料属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一般以灌溉总渠为界,渠南为北亚热带气候带,渠北为南暖温带气候带。
由于东临黄海,海洋调节作用非常明显,也可属于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点是: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年降水日100-115天,年平均降水量900mm-1066mm,年平均气温13.7℃-14.4℃,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日照时数为2199-236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09-218天。
三、规划指导思想1、生态氛围。
以绿为主,强调生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回归自然,恢复自然生态植被自然浅丘风貌;人工景观,植物造景,林相改造,塑造特色、多样、具规模的植物群落景观。
2、改善环境,服务市民。
休闲观光园对于市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规划的立足点是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满足市民周末出游和休闲的需要,提高大众生活质量。
3、以观光园的开发和发展为契机,开发旅游和带动周边各产业发展。
将观光园的建设提升为北地区主体旅游资源,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项目主体。
四、规划目标及布局规划的目标是使观光园满足广大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满足一定的市级规格活动的特定功能要求。
从本土生活的特色中提炼创作元素,努力营造一个休闲宁静、亲近自然、亲近大众的环境空间。
以小而精为特色,做到每个地方都有景可看,有产可销。
布局全园划分为:休闲农业区70亩,餐饮休闲区 20亩,高档度假休闲区 30亩。
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特色农业项目

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特色农业项目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笔记本的键盘上,我闭上眼睛,让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飞扬。
想象中的特色农业园区就在眼前,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徐徐展开。
一、项目背景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计划建设一个集种植、养殖、休闲、科普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园区。
这里不仅要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还要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城市居民的休闲好去处。
二、园区规划1.功能区划分(1)种植区:包括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种植基地,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2)养殖区:以生态养殖为主,发展家禽、家畜、水产等养殖项目。
(3)休闲区:设立垂钓、烧烤、农家乐等休闲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4)科普区:建设农业科普馆,展示农业发展历程、现代农业技术等,提高游客的科普知识。
2.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修建宽敞的道路,连接各个功能区,方便游客参观。
(2)供电:保障园区内的电力供应,满足种植、养殖等生产需求。
(3)供水:建设供水系统,确保园区内的用水需求。
(4)绿化:加强园区绿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三、特色农业项目1.生态种植(1)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模式。
(2)开展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
(3)实行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2.生态养殖(1)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减少粪便污染,提高养殖效益。
(2)推广循环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3)开展疫病防控,保障养殖安全。
3.休闲项目(1)开发垂钓、烧烤等休闲项目,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
(2)举办农业节庆活动,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开展亲子活动,让游客在游玩中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四、运营管理1.人员配置(1)招聘具有专业技术的种植、养殖人员。
(2)培训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3)设立园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园区日常运营管理。
2.营销推广(1)制定详细的营销策略,提高园区知名度。
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一)

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一)尊敬的领导:为了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村资源的优势,我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您参考。
一、项目概述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旨在利用当地资源,推动原始自然资源向高质量农产品转化,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同时扶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需求分析1.目前市场需求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新鲜、健康的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
2.抢占市场优势: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为农村农业提供了更多的转化和创新能力,占领市场优势至关重要。
3.试点示范项目: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可以为农业提供一个开创性的示范平台,带领农业生产者走上绿色、健康、优质道路。
三、资源丰富1.当地生态资源优质:生态环境好,气候适宜,土地广阔富饶,为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2.人力资源丰富:当地志愿服务队、专家协会等多个组织能够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3.农业资源丰富:当地农产品品种多样,可作为园区展示自身特色的亮点。
四、项目建议1.重点打造特色品牌:以当地优质的土特产作为主推品牌,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2.保证产品品质:把农产品制成加工品,通过有机认证等多种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3.提高产业价值:将产业化与品牌化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1.政策风险:当地政府对项目支持度不足,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有效沟通,明确项目的社会、经济、政治意义。
2.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可加强市场调研,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3.资源风险:当地自然灾害频发,可建立严格的应急预案,防范各种安全问题。
综上,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必将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也为推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报告的建议旨在为您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希望得到您的重视和支持。
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园区景区设计

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园区景区设计摘要阐述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园景区设计原则,介绍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养殖模式,为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观光畜牧业;景区设计;养殖模式将观光畜牧业和生态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新兴的产业模式——生态观光畜牧业,其核心是畜牧旅游的生态性,是利用生态资源的一种旅游活动,因此,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园区既是观光园又是生产基地,生态观光畜牧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必须遵从科学性,使其具有产品生产功能;作为旅游园区,又必须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以满足人们的视觉亲历和心灵感受[1];示范园区的景区设计就是利用农村养殖设备与空间、农牧业生产场地、农牧业产品、农牧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适当的规划设计,以发挥生态农牧业生产效益,在满足游客旅游休闲需求的同时,给游客带来农村和农牧业的知识,将旅游休闲和增长知识结合起来[2]。
生态观光畜牧业园(区)建设,应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位置可选择自然风景条件较好及畜牧业资源丰富的风景区周围,还可在草原、山地草场、养殖牧场、农场、林地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可选择利用周围已有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或现代化农村等地点建设园(区),展示农村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或崭新的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风貌;园址选择应结合区域的经济技术水平,规划相应的园区,水平条件不同,园区类型也不同,要规划用地,留出适当的发展备用地;景区设计在考虑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持园区与外部区域的联系与协调,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园区园林化”。
1 景观规划功能定位在进行规划前,首先要明确景区规划的功能[1,3]。
虽然观光园区是将休闲和生产相结合,但其功能依然有侧重点。
如果园区侧重观光旅游,在设计时,就要注重植物搭配,营造良好的景观,愉悦身心,以旅游带动畜牧业的发展。
如果园区侧重产业生产,应该将重点放在养殖园的生产和示范方面。
种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种养殖项目实施方案【篇一:养殖项目实施方案】胡家湾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一、养殖项目(一)、水产、鸡、鸭立体养殖;(二)、果树以及其它农作物种植;二、项目背景:该养殖项目位于宁强县金家坪村七组,金家坪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富余劳动力较多。
广大群众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养殖积极性高,但由于品种单一、生产原始、技术落后,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导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鱼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
此外较小的养殖规模没有给养殖户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
由于种植业收益率低及胡家湾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导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道难题。
创建金家坪立体生态养殖场,充分发挥本村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实情,引导广大农民创业增收。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规模养殖场共有水域面积约15亩,山地面积约7.5亩,养殖场地结构分布合理,适合立体养殖业发展,整体规划混合养殖四大家鱼(草鱼、鲢鱼、雄鱼、鲤鱼)3万尾,肉鸭1000只,土鸡5000只。
(二)具体规划建设内容:首期:投入资金:10—20万元。
用于自建山塘、鸡舍、鸭舍等场所,鸡苗、鸭苗、鱼苗等。
该阶段主要收集各方面资料情报,进行技术整合,可行性分析,对环境的影响,对市场进一步的了解,降低来自各方面的风险。
如果有必要,及时调整项目,务必做到能够赢利。
第二期: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扩建各种设备,鸡苗鱼苗引入(适量增加数目),饲料等。
此时在技术上,管理上都有一定经验了,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对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政策配合,学习新技术(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到外地考察)剔除不赢利的项目,整合附近村镇资源。
第三期:持续发展资金:80万元。
各种紧急情况下可能会需要的款项。
四、经营目标:年平均收入 15万元人民币以上。
五、市场需求1、小贩或者相关收购商。
2、酒店、饭店以及周边村民红白喜事的需求。
3、散养鸡供周边村民节日送礼,以及各爱好乡村美食人群。
农业产业园区投资方案

农业产业园区投资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对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业产业园区的投资方案。
二、产业园区规划农业产业园区是以农业产业为主导,集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健康养生和环境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本项目的规划包括:1. 占地面积本项目计划占地面积为1000亩。
2. 建设内容•种植区:其中耕地面积约800亩,将建设现代化种植基地,主要包括蔬菜种植区、水果种植区、茶叶种植区等。
•养殖区:养殖面积约200亩,将建设现代化养殖基地,主要包括禽兽养殖区、水产养殖区等。
•农产品加工区:将在产业园区内建设食品加工厂、畜禽屠宰加工厂、果蔬加工厂等厂房,将园区内的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高附加值的食品和农产品。
•生态旅游区: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农业产业以及乡村风情,还将在园区内建设生态旅游区,包括游乐区、课程区、餐饮区和住宿区等。
三、投资额度根据项目规划,本项目总投资额度为1000万元,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投资:•种植区投资:300万元•养殖区投资:200万元•农产品加工区投资:350万元•生态旅游区投资:150万元四、收益分析本项目主要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带动园区内的农业发展,同时建设生态旅游区,增加了游客的体验和消费。
总体而言,本项目的收益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产品销售收益本项目将种植各种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并将其加工成各种食品等,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从而实现农业产品批量销售,增加收益。
2. 生态旅游收益本项目将建设生态旅游区,邀请游客来到农业产业园区参观、旅游、互动等,收取门票费用,增加收益。
3. 农业产业链收益本项目建设的农产品加工基地,能够通过产品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县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养殖)园区规划(2013—2017)为促进开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根据市政府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有关意见及开县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开县农业产业基础特点,经过充分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研究,确定在温泉镇建立以特色养殖业为主体的开县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养殖)园区,搭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大平台,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特编制《开县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养殖)园区规划》。
一、目的意义开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境内山地、丘陵、平坝并存,大力发展以特色养殖为主体的效益农业,是符合开县农业农村实际的现实选择。
特别是在以“温大岩”为代表的广大北部山区,如何因地制宜,发挥山地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增加农业效益,显得十分重要。
在全县已经分别在江里、浦里片区建成若干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上,在东里片区尽快建立一个特色效益农业园区,是充分利用山地优势发展效益农业、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新的路径、整体提升开县农业形象的一次重要尝试。
温泉镇位于开县北部山区门户,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尤其是特色养殖已初步形成集聚效应,产业基础良好,区位条件优越,具有建设特色效益农业(养殖)园区的独特优势。
力争通过3左右的努力,建成县级以上规模、库区独具特色、在全市具有重要影响的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养殖)园区,有利于优化开县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尽快培育形成特色支柱产业;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山区农业发展新的模式,推进农业由粗放型、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有利于加快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推动开县农业品牌化战略,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区域性特色效益农业产业。
因此,在温泉镇建立以特色养殖业为主体的开县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养殖)园区,对推动开县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础条件(一)规划区域规划区位于开县东里片区的温泉镇,以渝、巫省道温岔口至河堰段为中轴线,向两侧辐射延伸500米,涵盖金龙村、金霞村两个村,涉及14个村民组,农业人口8206人,其中劳动力4650人,2011年规划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7元。
规划区域总面积25平方公里,有可用耕地8438亩,成片林地24493亩,草地面积10236亩。
园区建成后,可直接辐射带动温泉镇11个村93个社及河堰镇相关区域的共同发展。
(二)自然条件规划区平均海拔720米,年均温度为12.2℃—18.4℃,年降雨量1223mm,无霜期305天,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晴雨多变,秋凉气爽宜人,农业自然条件相对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和饲料作物及牧草的生长。
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高,饲料饲草资源丰富,是发展特色生态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业的理想区域。
(三)基础设施规划区位于温泉镇与河堰镇交界处,渝、巫省道从中线穿过,连接道路通达完整,距县城30公里,县城高速公路距万州区45公里,距云阳新县城67公里,距重庆300公里,距巫溪县198公里,距城口县200公里,运输条件便利。
园区内有大型水库1座,乙级水库3座,堰塘91个,小水池151个,渠道25条合计64.5公里,库容34.1万立方米;电力设施设备完备,通讯网络全覆盖,能满足园区生活、建设开发和养殖生产的需要。
(四)产业现状目前,规划区内山羊、野鸡以及大鲵、香猪、竹鼠等特色畜禽养殖已初步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特色养殖正在形成集聚效应、扩散效应和催化效应,为特色效益农业(养殖)园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山羊产业重庆旭辉牧业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万只原种羊场,位于开县温泉镇金龙村,该场规划占地500亩,预计总投资1.2亿元,新建1.8万平方米集生态环保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标准化高床式羊舍,祖代、父母代种羊存栏将达到4000只,具备年提供种羊1万只的生产能力。
项目由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作为技术支撑,建设分三期完成,首批种羊拟从澳大利亚引进原种波尔山羊1000只,建立良种繁育生产线2条,按照种羊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生产模式,将建成西南片区乃至全国最大的原种羊繁殖基地。
园区内已建成200只规模羊场1个,正在建设中的规模羊场12个。
2、野鸡产业:规划区已建成的开县美乐野鸡养殖场占地22亩,圈舍面积5000平方米,年出栏野鸡2万只,是一个集种野鸡培育、孵化、养殖、销售为一体的养殖场。
饲养品种为七彩野鸡,拥有自动孵化设备、育雏设备。
该场野鸡利用本地林地资源以山坡散养方式为主,活动量大,吃天然食物,以草、菜、虫、瓜、果等五谷杂粮为主食,饲养的野鸡毛色亮,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营养价值高。
经过两年的发展,该场在金霞村周边共带动了5个野鸡养殖户,每个养殖户年创利润达30万,形成了以野鸡为特色的养殖小区。
目前,金霞村年出栏野鸡6万只,销售产值达200多万元。
3、其它特色养殖产业规划区内的重庆馗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重庆首家特种养殖OTC 挂牌企业,也是开县唯一取得陆生野生动物和其产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现已建成相当规模的大鲵养殖扩繁基地、香猪规模场、豪猪场、竹鼠场和野猪场等,在野香猪和娃娃鱼的繁育、养殖方面都取得重大突破,已获得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称号。
目前,香猪规模场占地500亩,建设标准化圈舍面积4200平方米,存栏种香猪1250头,达产年繁育仔猪8000头,预计三年内养殖可达20000头;大鲵养殖扩繁基地养殖池面积达平方米,扩繁规模达尾,年产值万元;竹狸养殖场占地面积150亩,存栏3000只,房舍面积3200平方米,三年内将达到年出栏50000只;豪猪养殖场占地面积80亩,圈舍面积3200平方米,年出栏豪猪10000头。
香猪养殖场大鲵养殖扩繁基地竹鼠养殖场豪猪养殖场三、主体方案(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重点,立足于特色养殖示范区建设,构建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入先进的组织管理和经营模式,努力把开县特色效益农业(养殖)园区建设成为以特色养殖为主体的效益农业展示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区、促进农民增收的示范区、农业招商引资的开发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形象的靓点区,为开县及其渝东北地区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一个示范的样本。
(二)建设原则1、“3+2”方针,规划园区。
积极推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模式+整合资金、农户自愿”的“三加二”原则,引领建设生态养殖园区。
2、“1+X+2”示范,打造园区。
即以1个山羊产业为主导产业,以野鸡、大鲵、野香猪、竹鼠、豪猪等若干产业为特色产业,延伸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科教培训2个配套产业。
3、“2+5”目标,培育园区。
按照“养殖业围绕种植业建,种植业围绕养殖业转”的“2围”发展思路,以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实现“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5化”目标,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以牧促农、以农养牧,构建“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体系。
(三)空间布局依据园区的总体功能定位,结合发展现状、园区地形、功能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分为三个区域。
其中,核心区为温泉镇金龙村、金霞村、东坪村、清坪村、双龙村;辐射区为郭家镇津关村、毛成村,河堰镇水河村、河堰村,白桥镇炮台村;带动片区为东里片区所有乡镇。
园区的总体布局形成“一线、三区、两基地”的方案,具体如下:“一线”:以渝、巫省道温岔口至河堰段为中轴线,长度15.2公里,向两侧延伸500米。
“三区”:即以温叉口--河堰的渝巫公路为主线,以重庆旭晖牧业有限公司万只原种羊场、开县美乐野鸡养殖场、重庆馗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三个基点,按照相对集中和产业集聚的原则,分别建设山羊养殖示范区、野鸡养殖示范区、香猪为主的特色养殖示范区,总体上形成“规则网格、点片结合”的空间格局和“以点带片”的发展模式。
“两基地”:综合挖掘园区农业自然、生态和环境的外延功能,建设开发体验农村生活和农耕文化的农家乐、休闲游、民俗风情游等农牧主题游乐休闲观光基地;依托园区龙头企业(公司)引进科研机构(院校),建设特色养殖研发培训基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对中小学生进行农业科普教育,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进行集成和孵化,并加以示范推广。
(四)功能定位通过农业先进技术的组装集成和成果转化,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逐步实现园区的五大功能:1.特色养殖导向功能。
园区建设立足自然资源、科技水平、地理位置,优先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山羊、野鸡、香猪等优势特色农畜基地,积极培育山地农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2.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展示和传播功能。
园区通过新品种、新技术集中试验、示范和展示,突出实用性强、见效快、农民易掌握的农业(畜牧)生产技术,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样板,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学种养和管理水平。
3.示范带动功能。
通过基地建设,引进、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进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示范,形成一村一品,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科学种养,整体带动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
4.农业人才培训功能。
依托园区,开展农牧业科技人才的教育,提高专业人员、种养大户、农民的素质,培育科学种养的理念,引领实用技术的推广。
5.生态农业观光功能。
通过园区生态化的整体设计和常年进行特色畜禽养殖以及花卉的生产与示范,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吸引城市居民观光、旅游。
四、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围绕“做优特色、做强园区、做大产业”的工作思路,采取综合规划、统一指导、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方式,从2013年开始,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把开县山地特色效益农业(畜牧业)园区建成集特色养殖、示范、带动和观光为一体的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效益一流的县级以上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到2017年完成预期建设目标:核心区年产值达到2亿元,示范区年产值达到5亿元,辐射区年产值达到20亿元。
(二)具体目标:依托重庆旭辉牧业有限公司万只原种羊场、开县美乐野鸡养殖场、重庆馗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品种资源优势、技术培训优势和市场营销优势,建成单个圈舍面积100—200平方米的规模养羊场50个,年出栏山羊5万只;建成20个野鸡养殖场,年出栏野鸡10万只;建成大鲵繁育场1个,年产大鲵2万尾;野香猪场、竹鼠场、豪猪场10个,年出栏野香猪1万头、竹鼠5000只、豪猪5000只。
突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应用、示范、推广,打造以“温泉牌”生态产品为主体的系列农产品品牌,并力争在2017年完成“温泉牌生态羊”、“温泉牌生态香猪”、“温泉牌生态野鸡”等有机或地理标识注册。
在特色畜禽养殖生产与示范的基础上,园区建设融入景观概念,配套建设农家乐、农业体验园等,打造以农牧主题游乐为特色的观光产业带;以园区为载体,建成重庆最大的山羊研发基地、大鲵繁育基地、野鸡养殖培训基地,引进专业科研机构3家并与各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将园区建设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养殖创新研发(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