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牙合畸形(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正畸错颌畸形 开 牙合

复发( relapse) : 错 He 畸形经过矫正治疗,当牙齿恢复到 正常的排列和正常 He 关系后,常有回复 到矫治前错位和错 He 情况的趋势。
保持 (retention) : 保持矫正治疗结束时被移动的牙齿 及颌骨的位置。
一、复发的主要原因 1. 肌动力平衡的最终改建尚未完成。 2. He 的平衡尚未建立 。 3. 牙周组织及骨缝和关节的改建未完成 4. 受生长型的影响 5. 口腔不良习惯改正不彻底 6. 第三恒磨牙的萌出
二 病因: 1. 口腔不良惯(68 .7%) :①
舌习惯,呈梭形开合隙
② 伸舌吞咽 .
③ 吮拇指
2.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 阻生推第二磨牙伸长
3. 全身性疾病: 佝偻病 : 骨质疏松 , 颌骨发育异常 , 下颌支
短,下颌角大,下颌后下旋转。 4. 遗传因素 生长型
下颌骨后下旋转,往往是长面综合症 . 5. 各种原因导致髁突吸收,或下颌升支变短 ,出现继发性开合
切牙间隙作唇系带矫正术.
(五)调磨保持 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邻接触点恢复 .
(六)保持时间 常规 1-2 年 , 开始 24h 带 , 后渐减
腭裂病人 , 牙周病人长期戴用.
开 牙合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
开牙合 (open bite): 是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 , 上下颌牙齿在最大紧咬位及下颌功 能运动时无接触。
一 分度及范围:
以上下切牙切缘间的垂直距离为分 度标准 :
Ⅰ° < 3mm Ⅱ° 3-5mm Ⅲ° > 5mm
范围: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严 重的患者仅有最后磨牙有接触
(二)固定保持器
1. 舌侧的固定保持器
2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计粘结性保持器
颌面畸形手术病人健康教育

颌面畸形手术病人健康教育颌面畸形是指发育异常而造成的畸形,可单独或同时发生于上、下颌骨,常见的颌骨发育畸形包括发育不足与发育过度两类。
随着口颌外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很多病人要求通过颌面手术来改变容貌,恢复咀嚼功能。
颌面畸形治疗多为正畸与外科联合治疗,下颌前突畸形且上颌发育基本正常,术前应矫正,包括去代偿、牙弓列准备等。
如病人反颌牙伴拥挤,治疗则应先纠正拥挤,根据拥挤程度,可进行扩弓、拔牙等措施,待拥挤解除后再正睛。
【疾病特点】颌骨发育畸形是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一类病变,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或两者共同所致。
先天因素可因基因遗传或胎儿发育期的母体内环境影响。
后天因素,婴儿到少年的生长发育阶段,任何引起牙颌系统发育障碍的内分泌功能失调、感染、损伤、营养不良以及不良习惯等均可导致牙颌面畸形的发生。
颌面畸形不仅影响人的容貌,而且影响咀嚼功能。
【健康教育要点】1.手术前健康教育(1)心理调适指导:说明手术的主要作用是解除畸形,恢复功能,不是塑造美人,术后容貌会发生较大改变,对手术不应有过高的期望。
手术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出血、神经麻痹、术后畸形复发等Q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平和心态迎接手术。
(2)术前准备指导:解释使用牙弓夹板的目的、意义和检查方法。
指导头颌护带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制作头颌护带时一般采用6〜8cm 宽的松紧带,太宽太紧易压迫呼吸道,影响呼吸,太窄、太松易滑脱,起不到作用,术后第2天即可佩戴。
告知术前应积极治疗口腔疾病,术前3d 开始用口洁液含漱,每日3次,含漱时使口洁液在口腔内停留30s后吐出,再用清水冲净。
(3)饮食指导: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术日晨禁食、禁水。
2.手术后健康教青(1)体位指导:告知全麻清醒后头部抬高30°,以利于口腔分泌物的引流,减轻颌面部充血、肿胀Q(2)呼吸道护理指导:因切口在口内,第1天伤口渗血较多,如完全吞咽,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说明及时清理口咽部分泌物、定时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湿润、促进排痰,可预防呕吐和误吸,取得病人配合。
什么是牙齿开合?应该如何治疗?

什么是牙齿开合?应该如何治疗?牙齿开合的概念:开合在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恒牙期,指的是在正中合位及非正中合位时,上下颌部分牙齿在垂直向无合接触,称为开合畸形。
牙齿开合的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可能形成开畸形,但对这一问题尚有不同见解,存在着争论,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佝偻病严重的佝偻病是产生开畸形。
3.口腔不良习惯可影响口腔及颌面部有关肌肉的动力平衡,从而导致开总病因的68.7%。
吐舌习惯是造成前牙开隙,常伴有下颌前突和散在前牙间隙。
此外,吮拇、咬物和咬唇等习惯,均能在牙列不同的部位产生局部小开。
4.下颌第三磨牙见于前倾阻生或水平阻生时,偶然可推下颌第二磨牙,使其伸长,突出于畸形。
牙齿开合的三种类型:1.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正常,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过大。
2.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正常,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不足。
3.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不足,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过大。
牙齿开合可分为三度:指的是上下切牙切缘间的垂直距离,以上颌切牙切端至下颌切牙切端的垂直距离标准。
Ⅰ度:上下开牙垂直分开3mm以内。
Ⅱ度:上下开牙垂直分开3~5mm。
Ⅲ度:上下开牙垂直分开5mm以上。
牙齿开合的治疗:(1)前牙牙槽高度正常,后牙牙槽高度过大者,如患者年幼,可戴用后牙垫单纯压低后牙,必要时使用牵引头帽及颏兜相配合,垂直牵引,刺激下颌髁突的生长。
(2)后牙牙槽高度正常,前牙牙槽高度不足者,可使用细丝弓或方丝弓固定矫正器,在4个第一恒磨牙上制作支抗带环,开波及的牙齿唇面粘结托槽,用矫正钢丝结扎固定为一体,用橡皮圈进行上下前牙间的垂直牵引,以升高前牙牙槽高度。
(3)前牙牙槽高度不足,后牙牙槽高度过大者,亦可采用固定矫正器,升高前牙牙槽高度,压低后牙牙槽高度。
年龄较大、骨骼畸形明显的严重开,非机械性矫治能够奏效,宜采用正畸矫治与外科手术配合的方法进行,视不同病例,选用上颌前或大部游离术、下颌体及下颌升支部分截骨等手术。
牙齿开合的预防:1.破除不良习惯如破除吐舌、舐牙、伸舌、吮拇以及咬唇等不良习惯。
13章 牙颌面畸形

第十三章牙颌面畸形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1.教学内容(1)牙颌面畸形的概念;正颌外科的定义、治疗原则、治疗步骤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
(2)常见的牙颌面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3)临床常用的正颌外科术式与适应证;正颌外科手术的生物学基础。
(4)牵张成骨的定义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2.目的要求(1)掌握正颌外科的治疗原则、治疗步骤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2)掌握常见牙颌面畸形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3)熟悉常见的牙颌面畸形的临床表现。
(4)了解牵张成骨的定义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5)了解常用正颌外科术式及其生物学基础。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牙颌面畸形的概念及正颌外科的定义(2)正颌外科的治疗原则(3)正颌外科的治疗步骤(4)常见的牙颌面畸形的临床表现与其治疗方法2.难点(1)临床常用的正颌外科术式与适应证(2)常见的牙颌面畸形的诊断与矫治方案方设计(3)正颌外科的概念与方法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扩展应用(4)正颌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三、试题及参考答案【A型题】1. 1848年,采用骨切开术矫治一名因幼年时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致颏颈粘连,引起下唇外翻,继发下颌前部的前突伴开牙合畸形的医师是A.FanchardB.HullihenC. CunninghanD. KostechaE.Bell2.1957年,首次报道经口内途径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矫治下颌发育畸形的是A. WassmuundB. SchuchardtC.ObwegeserD.BellE.Fanchard3. 20世纪60~70年代,在颌骨及颌周组织血供的应用解剖,以及骨切开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作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奠定了现代正颌外科生物学基础的是A.HullihenB.BellC.ObwegeserD. TraunerE.Dal Pont4.正颌外科手术骨切开线设计时,为避免牙髓坏死,切骨线应距根尖A.1mmB.2mmC.3mmD.4mmE.5mm5.牵张成骨术中适当的牵张速率非常重要,在颅颌面骨的牵张过程中,目前认为较适宜的牵张速率为A. 0.5mm/dB. 1.0mm/dC. 1.5mm/dD. 2.0mm/dE. 2.5mm/d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中,选用适合的正颌外科手术可有效地解除或缓解症状,可选用A.全上颌骨水平向骨切开术B.经口内下颌升支斜行骨切开术C.经口内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D.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E.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B型题】X线头影测量中,反映下列关系的项目是A.下颌与前颅底的前后向位置关系B.下颌与前颅底的前后向位置关系C.上、下颌基骨的前后向位置关系D.上、下颌基骨相对于面平面的前后向的位置关系E.下中切牙与下颌基骨的相对位置关系7.∠ANB8.∠SNA9.∠SNBA.∠SNB增大B.∠SNB减小C.∠SNA增大D.∠SNA减小E.∠uA-SA增大10.上颌前突11.下颌后缩12.下颌前突13.下颌后缩在正位片头影测量中,下列项目代表A.额宽距(Mf-Mf)B.眶横距(L0-L0)C.颧弓横距(Z yg-Z yg)D.上颌宽距(M x-M x)E.下颌角宽距(G0-G0)14.上面宽15.中面宽16.下面宽X线头影测量中对应的测量项目是A.颌平面角B.面角C.上、下牙槽座角D.颅底-上牙槽座角E.颅底-下牙槽座角17.∠SNA18.∠SNB19.∠ANB20.∠SN-MP头影测量中相对应的项目是A.前颅底平面B.下颌平面C.面平面D.鼻根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E.鼻根点至下牙槽座点连线21.SN22.NA23.NB按Steiner头影测量法,我国汉族正牙合的平均角度为:A.79°±1°B.80°±1°C.82°±1°D.2°±1°E.3°±1°24.∠SNA25.∠SNB26.∠ANB下列术后并发症多见于A.口底血肿B.腭降动脉大出血C.下齿槽动脉大出血D.牙髓坏死E.整个骨块坏死27.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28.颏成形术29.全上颌骨水平向骨切开术30.经口内下颌支斜行骨切开术31.经口内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C型题】下列畸形宜选择的手术术式A.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B.Le FortI型骨切开术C.二者均可D.二者均不可32、上颌前突,AngleI类牙合33、上颌前突,AngleII类牙合34、双颌前突、AngleI类牙合35、下颌前突、AngleIII类牙合下列畸形宜选择的手术术式A.经口内下颌支斜行骨切开术B.经口内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C.二者均可D.二者均不可36、下颌骨发育不足、小下颌畸形37、真性下颌前突,Angle III类牙合38、下颌前突,Angle I类牙合下列畸形宜选择的手术术式A.Le FortI型骨切开术B.经口内下颌支矢状骨辟开术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39、下颌前突伴上颌发育不足40、上颌垂直向发育过度伴下颌骨发育不足41、双颌前突,Angle I类牙合【X型题】42、以下对牙颌面畸形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是颌骨生长发育异常B.上、下颌骨关系异常C.颌骨与颅面其它骨骼的关系异常D.牙牙合关系异常E.口颌系统功能异常43、颌骨发育畸形是A.基因遗传B.母体内环境异常C.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感染、创伤等引起的牙颌面发育障碍D.少数是全身器官遗传性发育异常在口腔颌面部的表现E.大多数是一种独立存在的颌面生长发育异常44、以下对牙颌面畸形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患者出生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各种疾病及其治疗才出现的畸形,是后天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先天性因素无关B.有牙颌面畸形,必然存在错牙合C.颌骨骨性畸形者,往往存在颌与颅、颌与牙合、、上颌与下颌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异常D.畸形可单独发生在上颌骨或下颌骨E.畸形可以是对称的或非对称的45、牙颌面畸形一般是指:A.颌骨发育过度畸形B.颌骨发育不足畸形C.前牙伴牙槽突前突的牙源性错牙合畸形D.进行性偏面萎缩E.先天性唇、腭裂畸形46、牙颌面畸形的特点常包括A.前后向发育畸形B.垂直向发育畸形C.横向发育畸形D.上、下颌骨位置关系不协调E.口颌系统功能异常47、正颌外科术前准备应包括A.术前正畸B.深入了解病员的治疗要求C.病员的心理状态D.颅颌面三维形态的美学评估E.X线头影软组织测量分析48、一患者以反就诊,可能存在地畸形:A.真性下颌前突B.上颌发育不足C.上下颌骨发育不足D.下颌前突伴上颌发育不足E.宽面综合征【填空题】49、Cephalometric radiography的中文名称是,它是牙颌面诊治程序中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步骤,包括位和位两种。
牙颌面畸形名词解释

牙颌面畸形名词解释牙颌面畸形是指下颌或上颌骨发育异常或牙齿排列不齐所导致的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异常的疾病。
该疾病通常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
下面将对牙颌面畸形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锁齿:指上颌骨与下颌骨之间咬合不正常,下颌齿颌关系错误,无法正常关闭咬合,导致口腔功能受损和牙齿不正常磨损。
2. 开颌:指上颌骨与下颌骨之间垂直距离过大,使得正常的咬合关系无法形成,通常因为面部骨骼发育不良或功能不协调引起。
3. 交叉咬合:指上颌齿在咬合时向内移动,与下颌齿覆盖在一起,导致上下牙齿不正常接触,进而影响咀嚼和发音功能。
4. 龅牙:指上颌前牙突出,超过正常范围,造成不协调的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障碍。
5. 唇颊侧咬:指唇颊侧牙齿咬合干扰正常咬合关系,影响咬合功能和面部外形。
6. 口腔开裂:指颌面部区域发育不良,造成口唇和(或)腭裂,严重影响面部外形和语言发音。
7. 骨改型矫治:指通过牙齿矫正和骨骼形态重塑的手术治疗方法,旨在修正牙颌面畸形,恢复正常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
8. 功能矫治:指通过牙齿矫正和功能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旨在调整牙齿排列和改善咬合功能,达到美观和正常咀嚼功能。
9. 正颌术:指通过手术的方式对上颌骨或下颌骨进行骨切除或骨移位等矫正手术,以使牙齿得到合理的排列和咬合关系。
10. 正畸:指采用牙齿矫正器或矫正装置对不良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进行调整的治疗方法,旨在改善牙颌面畸形,恢复正常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
总之,牙颌面畸形是一种牙齿和颌骨发育异常引起的疾病,严重影响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
通过骨改型矫治、功能矫治、正颌术和正畸等治疗方法,可以纠正牙颌面畸形,使患者恢复正常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
开 牙合

3、 环托型或夹板型保持器 用于牙周病人,稳定松牙,颊舌侧沟 有基托。
4 .牙齿正位器(Positioner) 用软塑料制成覆盖上下整个牙冠,上下连在 一起。对矫正后仍有轻微错位的牙齿保持并矫 治。
(二)固定保持器
1. 舌侧的固定保持器
2、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计粘结性保持器
四、保持方法的选择及保持时间
三 保持的种类
(一)自然保持
1、依靠肌功能保持
2、依靠咬合关系和邻牙接触关系保持
3、依靠牙周软、硬组织保持
4、依靠拔牙保持
(二)机械保持——保持器
四、保持器 用来保持已取得的矫治效果,防止复发的 机械性保持装置 活动保持器固定矫治器Fra bibliotek (一)活动保持器
1.
Hawley保持器 (标准型及改良型)
2、透明压膜保持器
保持(retention): 保持矫正治疗结束时被移动的牙齿 及颌骨的位置。
一、复发的主要原因 1. 肌动力平衡的最终改建尚未完成。 2. He的平衡尚未建立 。 3. 牙周组织及骨缝和关节的改建未完成 4. 受生长型的影响 5. 口腔不良习惯改正不彻底 6. 第三恒磨牙的萌出
二、防止复发的重要原则 1. 消除错He的原因 2. 过度矫正 3. 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 4. 生长发育期进行正畸治疗 5. 正颌外科 6. 永久性保持
三、临床表现
1. 牙及牙槽: 后牙萌出过多,后牙槽发育过度; 或前牙萌出不足,前牙槽发育不足
2. 牙弓: 上下牙弓形态不协调,上颌He曲线加大 , 下颌He曲线变平或呈反曲线.
3. He关系: 磨牙可能Ⅰ、Ⅱ、Ⅲ类关系, 前牙、双尖牙、磨牙均可能开He。
4. 颌骨: 上颌骨常见逆时针旋转 下颌骨常见顺时针旋转 ,下颌支 短,下颌角大.
牙颌畸形的分类(讲稿)

第四章错牙合畸形的分类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正畸教研室戴红卫正常牙合的标准应具备以下内容:1.牙齿大小、形态及排列正常2.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正常3.上下颌骨大小、形态及功能正常4.口肌及面肌的发育及功能正常5.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及功能正常二、错牙合及其表现凡是对正常牙合标准的偏离,均可称之为错牙合。
㈠个别牙及牙组错位的分类分类法是1912年由Lescher提出来的。
1.个别牙错位,共有九种情况。
①近中错位mesioversion②远中错位distoversion③舌向错位linguoversion④唇(颊)向错位lobioversion or baeeoversion⑤低位(牙合下错位) infraversion⑥高位(牙合上错位) supraversion⑦旋转torsiversion⑧斜轴axisversion⑨易位transversion个别牙错位常常同时发生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错位2.牙组错位①垂直向牙组错位A:深覆牙合:上下切牙覆牙合过深B :开牙合:上下颌牙无牙合接触②水平向牙组错位A.反牙合:上下颌牙唇、舌向、或颊、舌向关系异常B.锁牙合:上下颌后牙颊、舌向关系异常.牙合面无接触者.又可分为:a. 正锁牙合:上后牙舌面与下后牙颊面接触b. 反锁牙合:上后牙颊面与下后牙舌面接触㈡牙弓形态异常1.牙弓狭窄:常合并牙齿拥挤,如出现在上牙弓,可见腭盖高拱。
2.牙弓宽大:可合并牙弓间有散在间隙。
3.牙弓不对称:牙弓左右两侧不对称,常有上、下牙弓关系异常。
㈢牙弓相对关系的异常1.近远中向关系异常,有以下五种情况。
①上颌或上牙弓前突,后牙为远中牙合②上颌或上牙弓后缩,后牙为近中牙合③下颌或下牙弓前突,后牙为近中牙合④下颌或下牙弓后缩,后牙为远中牙合⑤双颌或双牙弓前突,后牙为中性牙合。
2.横向关系异常有以下四种情况①上颌或上牙弓过于宽大,后牙出现深覆盖或正锁牙合。
②上颌或上牙弓过于狭窄,后牙出现反牙合或反锁牙合。
口腔正畸学:第九章 常见错牙合畸形矫治-开牙合

下颌支短、下颌角大、角前切迹深、下颌平面陡、下颌平 面角( 大 , 下 颌 顺 时 针 旋 转 。 后 、 前 面 高 比 ( S-Go/N-Me) 小 于 62%。面下1/3过长,严重者呈长面综合征,可伴上下前 牙及牙槽骨的代偿性增长。
破除不良习惯 如第三磨牙阻生,应即时拔除,其萌出力使第二磨牙升高 后牙区颌垫,压低后牙 咀嚼肌的肌力训练有助矫治开牙合
(2)骨型:生长发育已基本完成
轻度骨型开牙合:
前述矫治方法或拔牙矫治方法,
上下颌牙适当地代偿性伸长掩饰矫治开牙合区,尽可能地
改善面部形态。
严重的骨型开牙合、长面综合征: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七、开 牙合
(一)概述
开牙合(open bite): 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前段牙、牙槽或颌 骨高度发育不足,后段牙、牙槽或颌骨高度发育过度, 或二者皆而有之。 上、下颌牙在正中牙合位及下颌功能运动时无牙合接触。 长、宽、高三向不调:高度、长度异常,上、下牙弓明显 狭窄,面部宽度显著减小。
2·末端区磨牙位置异常(posteriors malposition) 末端区磨牙萌出过度,后牙区牙槽垂直向发育过度。 下第三磨牙前倾或水平阻生,推下第二磨牙向颌方,使之 高出牙合平面
3.佝楼病(rachitis) 骨质疏松,提下颌肌群与降下颌肌群的作用使下颌骨发育 异常:下颌支短、下颌角大、下颌角前切迹深,下颌体向 下、后旋转,成开牙合畸形。
2.生长后期及成年人
(1)牙型:
固定矫治器:Tweed技术、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多 个垂直一水平复合曲,每个后牙由于均附一个复合曲, 增加弓丝长度及弹性,在三维空间的位置调整更有效
拔牙:伴前牙前突、拥挤。拔4个第二前磨牙或4个第一磨 牙。后牙前移,颌间距离降低,下颌向上、前旋转;前 牙后、下移动,减少前牙的开牙合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牙合畸形(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开牙合在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恒牙期,指的是在正中合位及非正中合位时,上下颌部分牙齿在垂直向无牙合接触,称为开牙合畸形。
二病因1.遗传因素
遗传可能形成开牙合畸形,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佝偻病
严重的佝偻病是产生开牙合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前大后小楔形大范围的开牙合畸形。
3.口腔不良习惯
可影响口腔及颌面部有关肌肉的动力平衡,从而导致开牙合畸形。
不良习惯可造成开牙合。
吐舌习惯是造成前牙开牙合最常见的原因,因舌体中间厚两侧薄,故呈梭形开隙,常伴有下颌前突和散在前牙间隙。
此外,吮拇、咬物和咬唇等习惯,均能在牙列不同的部位产生局部小开牙合。
4.下颌第三磨牙
见于前倾阻生或水平阻生时,偶然可推下颌第二磨牙,使其伸长,突出于平面,将其余牙分开,若伴随舌因素,则形成大范围的开牙合畸形。
三发病机理分为三种类型
1.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正常,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过大。
2.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正常,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不足。
3.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不足,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过大。
四临床表现开牙合分为3度:指的是上下切牙切缘间的垂直距离,以上颌切牙切端至下颌切牙切端的垂直距离标准。
Ⅰ度:上下开牙牙合垂直分开3mm以内。
Ⅱ度:上下开牙牙合垂直分开3~5mm。
Ⅲ度:上下开牙牙合垂直分开5mm以上。
开牙合的范围有大有小,有的是前牙开牙合,有的是后牙局部开牙合,有的严重开牙是在全口牙齿中只有最后一对磨牙有咬接触。
开牙合不仅丧失切割和咀嚼功能,而且影响到吞咽、语言、呼吸等功能以及颜面外观。
开牙合畸形患者面部骨骼的高度,随开牙合度的程度而增加,严重开牙合面下1/3高度明显加大,下颌角钝,上下唇常不能闭合,常导致牙周及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健康。
五检查口腔科视诊检查。
六诊断Ⅰ度:上下开 垂直分开3mm以内。
Ⅱ度:上下开 垂直分开3~5mm。
Ⅲ度:上下开 垂直分开5mm以上。
七并发症不仅引起牙合关系紊乱,尚可导致面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及面容。
八治疗1.按形成机理不同,进行不同的矫治设计。
(1)前牙牙槽高度正常,后牙牙槽高度过大者,如患者年幼,可戴用后牙垫单纯压低后牙,必要时使用牵引头帽及颏兜相配合,垂直牵引,刺激下颌髁突的生长。
(2)后牙牙槽高度正常,前牙牙槽高度不足者,可使用细丝弓或方丝弓固定矫正器,在4个第一恒磨牙上制作支抗带环,开波及的牙齿唇面粘结托槽,用矫正钢丝结扎固定为一体,用橡皮圈进行上下前牙间的垂直牵引,以升高前牙牙槽高度。
(3)前牙牙槽高度不足,后牙牙槽高度过大者,亦可采用固定矫正器,升高前牙牙槽高度,压低后牙牙槽高度。
2.年龄较大、骨骼畸形明显的严重开牙合,非机械性矫治能够奏效,宜采用正畸矫治与外科手术配合的方法进行,视不同病例,选用上颌前或大部游离术、下颌体及下颌升支部分截骨等手术。
九预防1.破除不良习惯如吐舌、舔牙、伸舌、吮拇等。
乳牙期或混合牙列初期,在10岁前破除不良习惯,开牙合畸形可能自行调整。
必要时戴用不良习惯破除器。
2.积极进行全身抗佝偻病治疗。
3.拔除引起开牙合畸形的下颌第三磨牙,使已伸长的下颌第二磨牙自行复位,并配合嚼肌、颞肌、翼内肌等肌功能训练。
寄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今天,你能开口说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么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