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题库】2021年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431金融学综合之金融学考研核心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按照考研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重点试题及高频试题并给出了详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是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名词解释

1.成本拉动型通货膨胀。

【答案】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主要是受国际市场供给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农业的歉收以及劳动生产率变化而造成的“工资推动”或“利润推动”。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西方学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取决于劳动的供求,工资的提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在不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上,由于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这就是所谓的工资推动通货膨胀。西方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的工资—价格螺旋。

2.逆回购协议

【答案】逆回购协议就是证券持有者(即证券卖主)为与证券买主达成一笔证券交易,在签定的合约中规定卖主在卖出一笔证券后须在某个双方商定的时间以商定的价格再买回这笔证券,并以商定的利率付息。这对于买主来讲,就是个逆回购协议。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美元与黄金挂钩,即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4.强制储蓄效应

【答案】是指在支出不变时由于物价上涨而减少公众的实际消费和储蓄。在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形下,若政府向中央银行负债,这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而采用扩张货币政策,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少,其减少部分等于被强制储蓄了。

5.IS—LM模型。

【答案】ISёLM模型是由希克斯首创,由汉森补充和发展而成,它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全面均衡来阐述了利率的决定机制。只有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满足储蓄等于投资、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才能确定。ISёLM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收入和利率就是使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的唯一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交点以外的其他任何收入利率组合都是不稳定的,都会通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6.铸币税

【答案】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在现代货币制度下,货币当局通过超发货币从而获得超过发行成本的收益被称为铸币税。

7.公开市场业务

【答案】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

公开市场操作的目的是:①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③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④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例如,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经济萧条时,则买进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

8.非存款负债

【答案】非存款负债是指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非存款负债的类型主要有:同业拆借、中央银行再贴现、回购协议、欧洲货币市场借款和发行中长期债券等。

与存款负债相比较,非存款负债有一定区别,体现为:①存款负债是主动负债,非存款负债是被动负债;②非存款负债中的借人负债比存款负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9.卢卡斯批判

【答案】卢卡斯批判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指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卢卡斯指出,由于人们在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10.表外业务

【答案】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表外项目也被称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项目,或者叫“或有资产和负债”项目。

11.基础货币。

【答案】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2.核心资本

【答案】核心资本又称为一级资本,它是银行资本的构成部分,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资本中最稳定、质量最高的部分,银行可以永久性占用,可以长期用来吸收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损失,是银行资本的核心,从而获得了“核心”资本的名称。

核心资本分为股本和公开储备两部分,股本是已经发行并全额缴付的普通股和永久性非累积的优先股;公开储备是通过保留盈余和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

13.到期收益率

【答案】到期收益率()是指在如下两者的金额相等时所决定的现实起作用的利率:①到债券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在翻译的有关书籍中通常表述为“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②设还有n年到期的国债券,其面值为P,按票面利率每期支付的利息为C,当前的市场价格为,到期收益率y,可依据下式算出近似值:

14.菲利普斯曲线

【答案】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13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后来的经济学家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其政策含义是如果想让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就必须忍受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如果想使价格保持稳定,就必须忍受较高的失业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