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一)符号化思想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一)符号化思想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一)符号化思想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一)

课程教材研究所王永春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数学思想的理论和抽象程度要高一些,而数学方法的实践性更强一些。人们实现数学思想往往要靠一定的数学方法;而人们选择数学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为依据。因此,二者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把二者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一总体目标贯穿于小学和初中,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同时,也能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演绎推理思想、变换思想、统计与概率思想等等。

为了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笔者把这些思想方法比较系统地进行概括和梳理,明晰这些思想方法的概念,整理它们在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中的应用,以及了解每个思想方法的适当拓展。

一、符号化思想

1. 符号化思想的概念。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数学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作为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有了符号,才使得数学具有简明、抽象、清晰、准确等特点,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的普及和发展;国际通用的数学符号的使用,使数学成为国际化的语言。符号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2. 如何理解符号化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并提出了几点要求。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呢?下面结合案例做简要解析。

第一,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归纳的过程。如通过几组具体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并用符号表示:a+b=b+a。再如在长方形上拼摆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探索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用符号表示:S=ab。这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模型化的过程。

第二,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包括用关系式、表格和图象等表示情境中数量间的关系。如假设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那么4a就

表示该正方形的周长,a2表示该正方形的面积。这同样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解释和应用模型的过程。

第三,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数量间的关系一旦确定,便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但数学符号不是唯一的,可以丰富多彩。如一辆汽车的行驶时速为定值80千米,那么该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既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表示,也可以用公式s=80t表示,还可以用图象表示。即这些符号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第四,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这是指完成符号化后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进行数学的运算和推理。能够进行正确的运算和推理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基本功,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能力。

3. 符号化思想的具体应用。

数学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几千年,但是数学符号的规范和统一却经历了比较慢长的过程。如我们现在通用的算术中的十进制计数符号数字0~9于公元8世纪在印度产生,经过了几百年才在全世界通用,从通用至今也不过几百年。代数在早期主要是以文字为主的演算,直到16、17世纪韦达、笛卡尔和莱布尼兹等数学家逐步引进和完善了代数的符号体系。

符号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如下表。

4.符号化思想的教学。

符号化思想作为数学最基本的思想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作为必学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中。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归纳和理解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符号的内涵和思想,才有可能利用它们进行正确的运算、推理和解决问题。

数学符号是人们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中真实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抽象概括。如数字1,它可以表示现实生活中任何数量是一个的物体的个数,是一种高度的抽象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一个数学符号一旦产生并被广泛应用,它

就具有明确的含义,就能够进行精确的数学运算和推理证明,因而它具有精确性。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完成大量的运算和推理证明,但如果没有简捷的思想和符号的参与,它的工作量及难度也是很大的,让人望而生畏。一旦简捷的符号参与了运算和推理证明,数学的简捷性就体现出来了。如欧洲人12世纪以前基本上用罗马数字进行计数和运算,由于这种计数法不是十进制的,大数的四则运算非常复杂,严重阻碍了数学的发展和普及。直到12世纪印度数字及十进制计数法传入欧洲,才使得算术有了较快发展和普及。数学符号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各自独立到逐步规范、统一和国际化的过程,最明显的就是早期的数字符号从各自独立的埃及数字、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印度数字和罗马数字到统一的阿拉伯数字。数学符号经历了从发明到应用再到统一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并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反之,数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符号的发展。因而,数学和符号是相互促进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可能是一个慢长的过程。因而,符号意识的培养也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并需要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符号意识的内涵行进了诠释,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数学符号在数学中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也是研究数的工具,更是方法。数学符号具有抽象性、明确性、可操作性、简明性和通用性。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下面我将从我结合平时教学的做法谈谈想法。 一、在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符号的价值。 不管什么事和物,只有你对它有兴趣,才会觉得它有价值,我们才会自觉地去认识它,去探讨它。符号的认识也是这样的。我经常让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符号的应用价值,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让他们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符号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商店的招牌,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符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学生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美食经历,当他们看到店门前精致的“M”时,立刻就可想到麦当劳,每种轿车也有自己独特的标志符号。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的简明性和通用性的特质。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的培养要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过程进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符号意识的培养。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 如,在教学正反比例时,从北京到上海火车的速度270千米/小时,

常用电缆规格型号表示方法

常用电缆、电线、网线等的表示方法(规格、型号)-电线电缆 规格型号表 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用到各种电缆、电线、网线、有线电视线但是常常只用那么几种,现就我知道常用的电 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用到各种电缆、电线、网线、有线电视线但是常常只用那么几种,现就我知道常用的电缆、电线、网线、有线电视线的表示方法及用途作一简要归纳。 一、常用各种字母代表的含义:R-连接用软电缆(电线),软结构。V-绝缘聚氯乙烯。V-聚氯乙烯绝缘V-聚氯乙烯护套B-平型(扁形)。S-双绞型。A-镀锡或镀银。F-耐高温P-编织屏蔽P2-铜带屏蔽P22-钢带铠装Y—预制型、一般省略,或聚烯烃护套FD—产品类别代号,指分支电缆。将要颁布的建设部标准用FZ表示,其实质相同YJ—交联聚乙烯绝缘V—聚氯乙烯绝缘或护套 ZR—阻燃型 NH—耐火型WDZ—无卤低烟阻燃型WDN—无卤低烟耐火型 二:通用各种字母代表的含义:A:(聚)胺(脂),安(装),铝塑料护套(Alpeth) B:扁,半,编(织),泵,布,(聚)苯(乙烯),玻(璃纤维),补,平行C:车,醇,采(掘机),瓷,重(型),船用,蓄电(池),磁充,偿,(黄腊)绸,(三)醋(酸薄膜),自承式D:带,(不)滴(流),灯,电,(冷)冻(即耐寒),丁(基橡皮),镀E:二(层),野(外),对称结构(代号),乙(丙橡皮)(EPR) F:(聚四)氟(乙烯),分(相),非(燃性),飞(机),泡沫聚乙烯(YF) G:钢,沟,改(性漆),管,高(压) H:合(金),环(氧漆),焊,花,通讯电缆(用途代号),H(H型,即分相屏蔽结构),寒J:绞,加(强),加(厚),锯,局(用) K:(真)空,卡(普隆),控制,铠装,空心. L:铝,炉,腊(克),沥(青),(防)雷,磷M:棉(纱),麻,母(线),帽,膜N:(自)粘(性),泥(炭),(高阻)尼(线芯),尼(龙),耐火O:同轴(结构代号) P:排,(芯)屏(蔽),配(线),贫(泛浸渍,即干绝缘),信号电缆(用途代号) Q:牵(引车),漆,铅,轻(型),气,汽(车),高(强度聚乙烯醇缩醛) R:软,人(造)丝,日用(用途代号),(耐)热(化). S:刷,丝,射频(用途代号),双,钢塑料护层(Stalpeth),低烟无卤阻燃护套T:铜,梯,特,通,陶,电梯,

符 号 化 思 想 与 小 学 数 学

符号化思想与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和分析符号化思想的发展历史, 简要分析国外对这一思想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其在各国数学教育教材中的渗透, 并深入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及人教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 1册 ̄12册) 对这一思想的体现和渗透, 并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渗透符号化思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符号化思想; 数学; 渗透 数学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 什么是数学? 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面对一个普通的数学公式: S=πr2, 任何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 无论他来自地球的哪一方都知道它表示的意思。数学的符号化语言能够不分国家和种族到处通用。世界交流需要数学符号化语言。 一、符号化思想的发展 符号化思想主要指人们有意识地、普遍地运用符号去表述研究的对象。恰当的符号可以清晰、准确、简化地表达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和逻辑关系, 避免日常语言的繁复冗长或模糊不清。例如, 算式“ 100- 30×2+50”可用日常语言表述为“ 100 减去 30 与 2 的积 , 再加上 50”; 算式“( 100- 30) ×2+50”则应表述为“100 减去 30 的差乘以 2,再加上 50”。不仅冗长, 而且易于引起误解。 使用符号是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代数就是由于引用了较好的符号系统才发展成一门学科。16 世纪以前, 代数的书写方式基本上都是文章式的, 只不过用了一些特殊的编写和数字符号。古希腊学者丢番图( 约 248- 330) 曾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和一些运算, 成为符号代数的先驱。法国数学家韦达( 1540- 1603) 从丢番图那里继承了使用字母的思想。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者, 他第一次系统地用符号取代过去的缩写, 用字母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运算,确立了符号代数的原理和方法, 使代数形成国际通用的符号体系。由于韦达在确立符号代数学上的功绩, 而被西方誉为“代数学之父”。 对韦达使用字母作了改进的是笛卡尔( 1596 ̄1650) 。他用字母表中前面的一些字母表示已知数, 用后面的字母表示未知数。莱伯尼兹( 1646 ̄1716) 对各种符号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创造了许多符号。英语医生雷科德最先引入了等号“ =”。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 1560

导线敷设符号标注

文字符号 导线敷设方式的标注 SC 穿焊接钢管敷设 KBG 穿镀锌管敷设 FPC 穿阻燃半硬质塑料管敷设 CT 用电缆桥架敷设 SR 用线槽敷设 PVC 穿PVC管敷设 PVC和PE 是都属于烯烃类,PVC为聚氯乙烯,是三大烯烃类中强度最大的一种,PE为聚乙烯,分为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三种。 PE管刚度不够,韧度有余 导线敷设部位的标注 BC 暗敷设在梁内 CLC 暗敷设在柱内 WC 暗敷设在墙内 FC 暗敷设在地面或地板内 CC 暗敷设在屋面或顶板内 ACC 暗敷设在不能进入的吊顶内 MT25是穿直径25mm的电线管敷设; SCE是在吊顶内敷设; 电线电缆中常用符号的意义 2009-06-04 08:45 RVVP: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电压300V/300V 2-24芯 (主人解释:R.软电线;VV.PVC绝缘和PVC护套,只有一个V是指前者,且没有护套;P.屏蔽线 K.控制电缆;B.电线;-105.表示最高可用于105摄氏度,橡胶电缆,主要用于电动工具的电源电缆 最后字母是B,表示扁平电缆,就是那种一排多股线粘在一起那种,有白色、灰色等,有些人叫“排线” ,中间有L是铝导线,有J是交联,有ZR连在一起是“阻燃”,有NH连在一起是“耐火” 有下标22表示钢铠装,2表示铜铠装, 最后的P有下标2好象是铜屏蔽层,没有是编织屏蔽) 用途:仪器、仪表、对讲、监控、控制安装 RG: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接入网电缆用于同轴光纤混合网(HFC)中传输数据模拟信号UTP:局域网电缆用途:传输电话、计算机数据、防火、防盗保安系统、智能楼宇信息网KVVP:聚氯乙烯护套编织屏蔽电缆用途:电器、仪表、配电装置的信号传输、控制、测量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令狐采学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 1、数感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空间观念(1)(2)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5、数据分析观念(1)(2) 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应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1)(2)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能力(1)(2)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者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符号化思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

符号化思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数学思想的理论和抽象程度要高一些,而数学方法的实践性更强一些。人们实现数学思想往往要靠一定的数学方法;而人们选择数学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为依据。因此,二者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把二者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一总体目标贯穿于小学和初中,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同时,也能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演绎推理思想、变换思想、统计与概率思想等等。 为了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笔者把这些思想方法比较系统地进行概括和梳理,明晰这些思想方法的概念,整理它们在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中的应用,以及了解每个思想方法的适当拓展。 一、符号化思想 1.符号化思想的概念。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数学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作为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有了符号,才使得数学具有简明、抽象、清晰、准确等特点,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的普及和发展;国际通用的数学符号的使用,使数学成为国际化的语言。符号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2.如何理解符号化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并提出了几点要求。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呢?下面结合案例做简要解析。 第一,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归纳的过程。如通过几组具体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并用符号表示:a+b=b+a。再如在长方形上拼摆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探索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用符号表示:S=ab。这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模型化的过程。 第二,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包括用关系式、表格和图象等表示情境中数量间的关系。如假设一个正方形的边长

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模式初探 数学符号是人类在对现实客观世界进行抽象概括时,产生的标志或记号,它是数学表达的四 种语言之一。“数学符号”是数学的特殊文字,是一种含义高度概括,形体高度浓缩抽象的科 学语言。主要产生于小学数学的概念、演算、公式、命题、推理和建模等学习过程之中,具 有抽象性、明确性、简略性和通用性等特点。“符号意识”这一概念的是由数学课标(实验稿)中的“符号感”一词提升而来。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定义:“符号意识” 主要指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结论具有一般性。史中宁教授在解读新课标时指出:“符号意识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做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课标对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要求有: 第一: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第二: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结论具有一般性。 第三: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笔者针对当前学生缺乏对数学符号认识的兴趣,自主运用符号表达建模的能力弱,应用符号 计算能力弱,应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没有体验到数学符号带给学习的眀确性、简略性、通用性、灵活性这一现象,依据符号意识发展阶段尝试了以下的培养模式: 一、实物、图片信息符号化 实物图片表征感知→图形表征→数学符号 数学信息是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条件、图表、数字、逻辑关系等,能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信息, 是数学中的基本要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何简洁地用数学符号表达数学信息是学生学好数 学的第一步。在教学中,采用了:实物图片表征感知→探究图形共同特征→采用数学符号表达,这三个阶段培养学生将实物、图片信息符号化的能力。 实物、图片表征感知阶段就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图片并找出实物或图片的特征,这个阶段 注意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概括总结出每张图片或每个实物的特征;探究图片和实物共同特征 阶段就是在找出不同图片和实物的共同特征,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符号表达;采用数学符号表 达阶段就是让学生理解共同特征后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 二、语言文字符号化 语言初步感知→数量关系分析→数学符号 语言文字是数学表达的四种语言之一,小学数学的语言文字重描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理解文字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将其转化为数学语言,最后学生会用简单的符号语言理解记忆,是探究建立符号意识的第二阶段,也是培养数学符号意识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尽可 能地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采用了:语言初步感知→数量关系分析→用数学符号表达理解, 旨在培养学生将沉长繁琐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化的能力。 语言初步感知阶段就是让学生反复读三遍题,明白题里面有几个量,每个量是多少;数量关 系分析阶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弄明白量与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用数学符号表达理解 阶段,就是让学生把题中自然语言表述的已知条件译成用符号语言表达的算式,用数学符号 将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学生将逐步领会用符号表达的优越性,体会符号的简洁,符号的 实用性,从而符号化思想也逐渐地初步形成。 三、思维过程符号化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从“具体事物的认识——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表示”这一个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一、经历过程——感知符号的意义数学的显著特点是形式化、符号化,每一个概念或关系都有确定的符号表示。用字母和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或关系是代数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数学中的符号语言有其系统的特定含义,它与自然语言相比,具有简练性、准确性、直观性和形式化的显著特点。它反映了表达意义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成为表达特定思想的载体和诱导思维的刺激物。儿童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符号对他们来说较枯燥、空洞,难以激发兴趣,教师要创设情景,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唤起已有的经验,经历把知识符号化的过程。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但也是比较困难的一步。因此要尽可能从实际问题引入,从具体的、确定的数引入用字母表示的数,做好由具体到抽象的引导,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发展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材从实际事例引入,通过学生解答,初步发现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举出类似的等式,并对这些等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规律,发现规律,同时,教材从用符号表示规律过渡到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些规律,使得规律的表达更加准确、简明、形象,既便于掌握,又发展了他们的符号感,也为后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做好了铺垫。

二、数形结合——培养符号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必须树立符号意识,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一年级“认数”单元,教材十分注意加强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在认识了1—5以后,教学几和第几的认识,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一个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也可以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顷序。教材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数的大小概念,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在教学“=”“>”“<”的认识时,例题提供了童话场景“森林运动会”,从不同动物只数的比较中,抽象出数的大小关系。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与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数形结合。通过一一对应的排列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只数,以此建立“同样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抽象出“4=4”,认识并理解“=”的含义,使学生知道,当两个物体个数“同样多”时,可以用“=”来表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运动会上松鼠和小熊的只数,通过一一对应的排列,使学生明确松鼠只数比小熊多,小熊只数比松鼠少,从而建立“多”“少”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还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抽象出“5>3”和“3<5”,认识理解“>”“<”的含义,学会用“>”“<”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允许个性化地表示符号;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三、实践活动——深化符号的运用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多用符号来表示的情境,使学生积累了很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李晓青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提出以下要求:“能从具体情况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如何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 一、关注小学与初中的数学内容的衔接,正确处理知识的迁移 带着几分新奇和自信的笑容,初一新生进入初中数学课堂.然而初中数学不再是单纯的计算,而是数学内容进一步拓宽、知识更一步深化,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要求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发生根本变化。有少数学生还未脱离我们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善于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作为我们:首先要明确初中与小学符号运算范围的大小不同:小学阶段基本上是算术运算,初中数学,由于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学习了字母表示数的运算法则,所以,初中数学符号运算的范围比小学的范围更大了。其次要明确初中与小学在运算的步骤,或者说复杂性水平上不同:显然,小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事物的直观,因此在进行符号运算时,自觉性,方向性,目的性就不如初中学生。所以,在小学阶段的符号运算的复杂性水平要远远低于初中的水平。比如,就是一个运算题,在小学里,涉及到的运算法则与概念就少;在初中就多,不仅包括小学已有的所有概念与法则,还包括新学习的知识:许多的概念理解、负号的处理等、以及在字母表示数的运算等等。此外还要明确初中与小学抽象概括程度不同,对算理的教学要求不同:小学更简单,初中更严谨。或者说,小学更机械些,中学更强调推理的成分,以及对算法的简捷性、正确性、合理性的认识。 在小学几年的学习中,数的运算很少遇到“符号”的问题,基本上是正数和 0的运算,进入初中学习《有理数》这一章之后,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出现了负数,而学生还按小学的习惯,计算中不重视符号,所以往往出现错漏符号现象。在负号的处理上稍不留神对学生的信心就是一个打击。如:小学计算3-2学生都会计算,但初中遇到—3-2时常常算成—1。所以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的习惯。尤其要重视学生是否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一些学生的粗心大意,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法指导的研究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大胆创新,并培养学生养成科学自学的方法,努力提高我们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好符号的能力。 二、正确理解数学表达式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翻开学生的作业、试卷,你就会发现在学生诸多错误中运算的错误占了很重的比例。有的题在最后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导致客观性命题的分数全部被扣去;有的题由于步骤中某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致使原来很整齐的计算变得繁复杂乱,因而影响了思考……。凡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学生符号处理能力的差已成为一些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一大障碍。其实符号正确处理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甚至地理等学科的学习。 在计算题的计算过程中,1要把绝对值符号去掉才能计算,这就要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来处理;2还要理解0指数的意义;3处理第三项时:许多没有正确理解负指数的意义,要变成正指数才能计算;而前边的符号与—1也没有关系。计算很吃力。又如:(-3)3-(-7)中: (-3)3乘方是几个(-3)相乘给忘了,-(-7)是去括号的最简单的形式,因为(-7)中括号内只有一项,认为没有变号的必要;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从两道题可以看出,正确理解正确理解数学表达式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鼓励创新中形成符号意识,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 处置数学已初步具有抽象性,学生更多的是在推理和论证中进行思维活动。我们要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和课程设置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关系,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练。对于易于混淆和难点内容,一讲一小练,全部讲完后再做综合性练习题;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新课讲完之后做综合练习,并设法融入其他

电气安装符号表示方法大全

实用文档 电气符号及电缆表示方法大全 电气安装符号表示方法 一、电线穿线管一般有: PVC管:PVC20、焊接钢管:SC20、 扣压式镀锌薄壁电线管:KBG20、紧定式镀锌薄壁电线管:JDG20 二、电气设计施工图中常用线路敷设方式: 三,导线穿管表示 SC-焊接钢管MT-电线管PC-PVC塑料硬管FPC-阻燃塑料硬管 CT-桥架MR-金属线槽M-钢索CP-金属软管 PR-塑料线槽RC-镀锌钢管 四,导线敷设方式的表示 DB-直埋TC-电缆沟BC-暗敷在梁内CLC-暗敷在柱内 WC-暗敷在墙内CE-沿天棚顶敷设CC-暗敷在天棚顶内SCE-吊顶内敷设 F-地板及地坪下SR-沿钢索BE-沿屋架,梁WE-沿墙明敷 五,灯具安装方式的表示 CS-链吊DS-管吊W-墙壁安装C-吸顶

R-嵌入S-支架CL-柱上 沿钢线槽SR 沿屋架或跨屋架:BE 沿柱或跨柱CLE 穿焊接钢管敷设SC 穿电线管敷设MT: 穿硬塑料管敷设PC: 穿阻燃半硬聚氯乙烯管敷设FPC 电缆桥架敷设CT 金属线槽敷设MR 塑料线槽敷设:PR : 用钢索敷设M : 穿聚氯乙烯塑料波纹电线管敷KPC 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例如https://www.360docs.net/doc/324379053.html,-BV-2*2.5 PC20 CC 平方阻燃耐火铜芯电线穿直径为20mm的硬塑料管,沿顶棚暗敷。两根2.5 2.WDZC-BYJ-2*2.5+E2.5-MT20 的电线管20mm非交联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 穿直径为(辐照)交联型/ 3根2.5平方沿顶棚暗敷。3.WDZB-YJY-4*6=E6-SC40-CT 交联聚乙烯绝缘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耐火电力电缆穿直径为)平方铜芯(辐照5根6 的钢管或桥架敷设。40mm4.WDZB-BYJ-2*4+4PE-MR/KBG20-SCE 的金20mm/非交联型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金属线槽或直径为根4平方辐照)交联型 3 属薄壁管吊顶内敷设 常用电缆、电线表示方法及符号六.1、电力电缆、控制电缆9〕8〕-〔5〕〔6〕〔7〕〔3型号含义〔1〕-〔2〕〔〕〔4〕〔ZA(IA)-本安ZR-阻燃,NH-耐火,〔1〕计算机电缆控制电缆,P-信号电缆,DJ-〔2〕用途。电力电缆缺省表示,K-纸Z-橡皮,YJ-交联聚乙烯,X-V-〔3〕绝缘层。聚氯乙烯, Y-聚乙烯, 铝芯L-〔4〕导体。T-铜芯缺省表示,非燃性橡,HF-L-铝包,H-橡胶聚氯乙烯, Y-聚乙烯, Q-铅包), V-〔5〕内护层(护套N-丁晴橡皮护套F-氯丁胶, 胶, LW-皱纹铝套, ,Z-滤尘器用屏蔽,C-,D-不滴油,CY-充油,P-〔6〕特征。统包型不用表示,F-分相铅包分相护套直流双粗圆粗圆钢丝(44-细圆钢丝, 4-), , 2-双钢带(24-钢带、粗圆钢丝3-0-〔7〕铠装层。无钢丝) 聚乙烯护套3-纤维层, 2-聚氯乙烯护套, 0-〔8〕外被层。无, 1-,kV 以数字表示9〕额定电压。〔2、绝缘电线(导线)5〕〕〔4〕〔2〔1〕〔〕〔3 有时不表示) B-1〕代号。电线(〔软铜),L-铝芯,R-〕导体。〔2T-铜芯(缺省表示,F-氯丁橡皮,X-〔3〕绝缘。V-聚氯乙烯橡皮聚氯乙烯〕护套。〔4V-平行,P-屏蔽,B-R-〔5〕其他。软电线: 例如阻燃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ZRVV ZRVVR 阻燃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铠装护套,软。ZRBV 阻燃氯乙烯绝缘铜心电线。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ZRBVR 阻燃氯乙烯绝缘铜心软电线 ZRVLV1*95阻燃聚氯乙烯绝缘,铝包护套,1芯95mm2电缆。

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发表时间:2017-11-24T15:16:03.44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9期作者:黄芳芳 [导读] 数学是一门符号性学科,从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正是因为其符号的简练性和抽象性才显示出数学的美丽。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小学黄芳芳 322204 数学是一门符号性学科,从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正是因为其符号的简练性和抽象性才显示出数学的美丽。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一、创设情境,增强符号感 学生有潜在的符号意识,那我们就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从生活的情境中提炼出符号,既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的符号语言的通用与简洁。 单独的一个符号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大,关键在于它的具体情况结合在一起,而产生了实际的意义。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 时,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11 岁”。教师问: “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今年几岁了?”老师:只要告诉你一个条件,就可以知道我的年龄了。条件是我你大 12 岁。老师:现在你知道我几岁了,怎么算的,列出算式,11+12=23(岁)如果你是 1 岁,我几岁了,你是 2 岁时,我几岁?板书:学生老师 113 214 …… 11 23 师:你能用一个算式把所有的情况都包括进去吗?学生回答的情况肯定有很多种。比如:△+12 ?+12 ☆+12 X+12 Y+12等等。最后归纳用可以 a+12 表示老师的年龄,也表示老师比学生大 12 岁的数量关系。 这是将问题具体化,接着让学生学会个性化的进行符号表示。最后在师生共同的合作中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在熟悉的现实背景中,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符号感,同时学生也发现了用字母表示数,使数学问题变得简洁。而且还巧妙地让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的必要性,体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联系现实生活,渗透符号意识。 在平常的生活中,学生就已经见识到了很多符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最早认识到男女厕所的符号,在一些宾馆、大厅的标志上有轮椅的表示是残疾人的专用通道。车站、公共场所圆圈里带有香烟,表示不准吸烟,严禁烟火等,交通标志有更多的符号。细心观察,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 (一)体会符号的直观性 在小学数学中有数字符号 1、2、3、4……,运算符号+-×÷。这基本的四则运算符号,是多么形象,直观,它们本身也有很强的人文性。比如减号“-”,减少了,飞走了,跑走了,就是要用减号连接。而在减号上加上一竖,是为了表示更多,得往上加。乘号看似跟加减号无关,实则它是特殊的加法,2+2+2+2+2=2 ×5,同数相加,就可以用一种特殊的符号表示,它是加号旋转了45 度之后所形成的,也便于书写和记忆。除号“÷”中间“—”表示一刀切下去平均分,上下两点表示两分都均匀。 (二)体验符号表达的简约性 数学符号不仅具有简洁性,而且十分实用。在教学分数中,教师都意识到学生只要能够弄清楚分数的意义,对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帮助。而分数线,这个符号就具有简约性, 2/3 读作三分之二,表示什么意思,这其实是很“愚蠢”的问题,三分中的二分啊,意义同样也渗透在写法中,通常都是先写分数线,表示要先平均分,再写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几份,最后写分子,表示取了其中几份。分数线还相当于除号,2÷3=2/3。 (三)感受符号的转换性 在数学活动中,符号间的转换及其表达方式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数学教学中要选用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时,教师创设情景:商场准备给每个顾客发 2 块糖,如果来了 2 个顾客,商场要给他们多少块糖?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2+2=4 师:如果全班 50 个顾客都来了,有几个 2 相加?你会列式吗?生:50 个 2 相加。师:那你们写一下吧!师:对!这样加确实是太麻烦了,你们能否想出一种简单地表示 50 个 2 相加的方法呢?生:我在 2 和 50 中间添上一个符号,写成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一)符号化思想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一) 课程教材研究所王永春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数学思想的理论和抽象程度要高一些,而数学方法的实践性更强一些。人们实现数学思想往往要靠一定的数学方法;而人们选择数学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为依据。因此,二者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把二者合称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一总体目标贯穿于小学和初中,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之所在。同时,也能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演绎推理思想、变换思想、统计与概率思想等等。 为了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笔者把这些思想方法比较系统地进行概括和梳理,明晰这些思想方法的概念,整理它们在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中的应用,以及了解每个思想方法的适当拓展。 一、符号化思想 1. 符号化思想的概念。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数学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作为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有了符号,才使得数学具有简明、抽象、清晰、准确等特点,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的普及和发展;国际通用的数学符号的使用,使数学成为国际化的语言。符号化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2. 如何理解符号化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并提出了几点要求。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呢?下面结合案例做简要解析。 第一,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归纳的过程。如通过几组具体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并用符号表示:a+b=b+a。再如在长方形上拼摆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探索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用符号表示:S=ab。这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模型化的过程。 第二,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说一说-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说一说,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意识。 数学在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用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所以,帮助小学生了解、认识数学符号,并形成、深化符号意识,最后使小学生能够规范的使用数学符号。 一、介绍背景了解数学符号,增强学习兴趣。 符号无疑是一个陌生的事物,要想让小学生了解它、接纳它,首先就必须让小学生对它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认识乘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乘号的演变历史,让学生了解乘号,从而增强学生乘法的兴趣。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三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机运用上则用“*”表示乘,这是“·”的一种演变。把这些故事告诉给我们小朋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形成符号意识。 小学生要想掌握数学符号,就必须体验符号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如《认识乘法》一课,教师创设情景:商场准备给每个顾客发4块糖,如果来了4个顾客,商场要给他们多少块糖?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如果全班60个顾客都来了,有几个4相加?你会列式吗?生:60个4相加。师:那你们写一下吧!师:对!这样加确实是太麻烦了,你们能否想出一种简单地表示60个4相加的方法呢?生:我在4和60中间添上一个符号,写成4△60或60△4。生:还可以在中间加一个☆,写成60☆4。此时,教师抓住机会,将“△、○、☆、*”统一成“×”。乘号看似跟加减号无关,实则它是特殊的加法,4+4+4+4+4=4×5,同数相加,就可以用一种特殊的符号×表示,它是加号旋转了45°之后所形成的,也便于书写和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通过对数学符号的理解过程的展示,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帮助小学生理解符号的本质特征,激发个体对符号的反思,形成一定的符号意识。 三、灵活恰当运用,强化符号意识。 数学知识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是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必须经历一个具体到抽象,最后到具体的过程。教师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灵活运用。如在教学《认识乘法》,在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算法,认识“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合作交流,通过亲自动手摆小棒、列算式,并在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类,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3个2相加的和,用数学符号表示为“2×3”或“3×2”,这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也强化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总之,数学符号感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对小学生符号感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代替变量x,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1+2=□,6+()=8,7=□+□+□+□+□+□+□;再如:学校有7个球,又买来4个。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个)。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使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因而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通过使用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学生带来了很多积木,开展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动手活动,学生间的差异会导致动手结果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的结果,生成了新的学习内容和材料,教师应较好地运用这些材料,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既自己去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又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每组学生把自己的物体放在一起,从许多的积木中找出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圆柱体?由于学生的生活水平不同,有时学生拿来了很多积木,而有的学生没有。活动时,有积木的同学自己忙自己的,没有积木的同学却无所事事,而有积木的同学不愿把自己的学具拿出来一起操作。对于那些个性独立,没有合作意识的同学教师必须进行引导,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拼积木”活动中,愿意拿出自己的学具与同学合用,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相互借鉴和帮助,同步开发智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小孩不愿合作的意识

小学数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符号意识及其作用是这样叙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较之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符号感”,“符号意识”则突出了学生主动理解和运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数学符号和一般符号的区别。 所谓符号,通常是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记号、标识,它源于规定或约定俗成。符号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它承载着一种意义、精神;另一方面它有着能被感知的特定表现形式,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可以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事实人物。比如红色的“+”,原本是红十字会的专用标志,现在已具有医疗卫生、救死扶伤的公认意义,并象征人道主义精神。当然,现在全社会都在使用符号。从交通标志到店铺招牌,再到各种商标,符号随处可见。在数学世界里,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可以这样说,没有符号就没有近代数学,现代数学。但数学符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符号。 首先,数学符号是精确的、严谨的。这一特性使得与人

类其他语言形影相随的含糊性在数学里荡然无存。而其他符号,特别是文化、艺术符号,不仅具有一定的含糊性,而且灵活多变。很多符号追求新颖、独到而刻意变化是其生命力的体现,但这对于数学来说则是可怕的,数学符号几十年几百年不变都是很正常的。 其次,数学符号可以参与运算。行算数到代数运算(包括向量、矩阵运算),从微积分到逻辑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如今几乎所有运算都表现为符号的推演。 正是由于数学符号的这些特殊性,使得数学符号的思维功能被放大到了极致。数学思维常常成了可视的符号操作过程,不仅简洁,而且可以集中注意符号本身而不去顾及符号背后的东西。当然,数学符号还有其独特的抽象性。 看不到或者不了解数学符号的这些特殊性,难免会误导教学实践,下面说说几次观摩所想。 其一,几次观摩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课,针对培养学生符号感的目标,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符号引进课堂,并诠释符号的含义。这些课因其轻松、活泼具有观赏性,又贴上了培养符号感的标签,而一度受到追捧。在笔者来看,由生活中的符号导入数学教学的主题,激活学生相关认知经验等是可取的。明显的作用是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并创建一个接纳新知识的“港口”,亦即请来了一个同化新知识的“先行组织者”。然而,过分热衷流行元素,

常用导线符号表示方法

要说BV铜芯线与BVR铜芯线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我们先从下面说起。 一、常用绝缘材料 电阻系数大于10的9次方Ω.cm的材料在电工技术上叫做绝缘材料。他的作用是在电气设备中把电位不同的带点部分隔离开来。因此绝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即具有较高的绝缘电阻和耐压强度,并能避免发生漏电、爬电或击穿等事故;其次耐热性能要好,其中尤其以不因长期受热作用(热老化)而产生性能变化最为重要;此外还有良好的导热性、耐潮和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以及工艺加工方便等。 二,绝缘材料的分类和性能指标 1、分类 电工常用的绝缘材料按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无机绝缘材料、有机绝缘材料和混合绝缘材料。 (1)、无机绝缘材料:有云母、石棉、大理石、瓷器、玻璃、硫磺等,主要做电机、电气的绕组绝缘、开关的底板和绝缘子等。 (2)、有机绝缘材料:有虫胶、树脂、橡胶、棉纱、纸、麻、蚕丝、人造丝,大多用于制造绝缘漆、绕组导线的被覆绝缘物等。 (3)、混合绝缘材料:由以上两种材料加工制成的各种成型绝缘材料,用做电器的底座、外壳等。 2、性能指标 电工常用的绝缘材料的性能指标如绝缘强度、抗张强度、比重、膨胀系数等。(1)耐压强度:绝缘物质在电场中,当电场强度增大到某一极限时,就会击穿。这个绝缘击穿的电场强度称为绝缘耐压强度(又称介电强度或绝缘强度),通常以1mm厚的绝缘材料所能承受的电压KV值表示。 (2)抗张强度:绝缘材料每单位截面积能承受的拉力,例如玻璃每平方厘米截面积能承受140 千克。 (3)密度:绝缘材料每立方米体积的质量,例如硫磺每立方米体积有2克。(4)膨胀系数:绝缘体受热以后体积增大的程度。 3、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 (1)Y级 绝缘材料:木材、棉花、纤维等天然的纺织品,以醋酸纤维和聚酰胺为基础的纺织品,以及易于分解和熔化点较低的朔料。 极限工作温度:90度。 (2)A级 绝缘材料:工作于矿物油中的和用油或油树脂复合胶浸过的Y级材料,漆包线、漆布、漆丝的绝缘及油性漆。沥青漆等。 极限工作温度:105度。 (3)E级 绝缘材料:聚脂薄膜和A级材料复合、玻璃布、油性树脂漆、聚乙烯醇缩醛高强度漆包线、乙酸乙烯耐热漆包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