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行业品质管理知识大全

服务行业品质管理知识大全
服务行业品质管理知识大全

第一章品质管理概述

品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加强品质管理,不仅能带动其它管理工作,而且还能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信誉。因此,品质管理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它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服装品质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是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经过“七五”、“八五”的努力,服装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九五”期间,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实施国产服装名牌战略,推动服装企业向正规化、标准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了我国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服装企业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其它行业一样,要想拥有市场,也要遵循品质管理的基本规律,重视品质管理工作,广泛开展服装全面品质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我国的服装产品正在从数量优势向数量、质量优势转化,生产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尤其是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争创国产名牌服装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服装工业及其品质管理的特点

1、我国服装工业的现状服装工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蓬勃发展。“六五”期间,服装工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全国成衣产量达12.67亿件,服装出口创汇达20.5亿美元。在此发展的基础上,“七五”期间我国服装工业又有了新发展,成衣产量已超过30亿件,出口创汇达68.48亿美元,约占纺织出口总额的50%。“八五”期间,服装工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成衣生产能力已超过50亿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提前三年达到预定目标,使我国服装生产

总量和出口总量跃居世界前列。至1997年底服装生产总量为96亿件,出口创汇达367亿美元,仍居世界第一。目前,服装企业约有六万多家。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服装工业已经形成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与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科研、教育、信息等逐渐配套,以大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服装工业体系。

在产品质量方面,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统计,1996年对14个企业抽查,男女西服的合格率为81.3%;1997年对童装和茄克衫产品进行了大面积抽查,童装产品的合格率为79.7%,茄克衫产品的合格率为82.35%。另据对涉及11个省市的96个生产企业的抽查结果表明:我国的童装、茄克衫产品的缝制质量基本过关,工艺制定合理,缝制线迹整齐,外观平服,有些产品工艺制定相当科学,从面料、衬料的选择到拉链、钮扣及辅料的选用均采用优质材料,加上设计合理,使得产品达到一定档次。说明了企业在注重外观制作的同时,也普遍重视产品内在质量,使得童装、茄克衫产品总体质量水理在逐年提高。总之,我国童装、茄克衫市场比较繁荣,高、中、低档产品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但其生产企业一般规模不大,主要是由于童装、茄克衫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性质决定的,中小型企业组织生产调头快,适应市场能力较强。

从总体来看,我国服装工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服装产品总体质量还不算高,在产品档次、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上与先进的工业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装工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偏低。世界先进国家的制衣设备已普遍采用微机控制和机电一体化,并向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我国的服装设备经过近年来的技术改造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从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来看仍很落后,尽管有些工序如布料的检验,纸样推档放码、排料、衣片裁剪等操作有些已由计算机控制,使工作逐步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但缝纫、整烫等工序还大量使用人工劳动。就服装CAD技术服务企业的普及率来说,现在还不到2%,“九五”期间,国家争取达到5%。服装工业加工手段

的落后是影响我国服装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2)纺织面料档次低,辅料质量不过关。面辅料与服饰配件缺乏配套发展,不能满足国内外高档服装的市场需要。严重影响我国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产品质量意识薄弱。许多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质意识较差,工人中也存在因计件工资制只追求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的现象。目前,我国服装行业中通过国际ISO9000认证的企业比例相对其它行业要少。

(4)管理落后,生产效率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生产发展很快,各类服装企业约六万多家,但在这些企业中,基本属于“小而全”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管理人员管理的水平不高,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不能跟上国际市场的变化。

(5)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产品设计开发力量薄弱。由于我国服装工业基础薄弱,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尤其是既精通服装生产又精通服装设计、外贸、金融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长期以来,外销服装的生产不能自行设计,而是依靠“三来一补”加工。由于设计、开发力量薄弱,信息流通不快,至今在国际服装领域内,几乎没有我国的名牌服装和著名服装设计师。

(6)服装市场无序竞争。由于我国服装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方式简单,造成了服装市场的无序竞争。供求关系不稳定,供求矛盾突出,大量的仿制、假冒产品冲击了大型服装企业集团产品的开发实力。

上述原因是我国服装产品低附加值和出口创汇额低的主要原因。我国服装生产虽仍居世界第一,但已受到制约,在数量上不可能再有大的增长。所以,“九五”期间,在股分制改革的基础上,服装工业将紧密依靠科技进步,使服装企业升级;加快技术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创国产服装名牌,使成衣化率达80%以上;服装CAD技术普及率提高到5%,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服装生产主要环节工业化生产的服装称为“成衣化”服装生产,它是

解决人们穿衣的主要手段,成衣化服装生产产量大,品种较多,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组织形式可以不同,但其生产过程和工序基本是一致的。服装产品的生产过程大致由以下十个环节构成。

(1)服装设计。一般中型和大型的服装企业都聘用服装设计师创作自己服装系列,以满足市场需求。服装设计工作包括创作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方面。目前,电脑化服装设计为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生产准备。生产前要对生产某一产品所需的面料、辅料、缝线等材料进行选择配用,并作出预算,同时还要对各种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保证其投产的可行性和生产的连续性。

(3)裁剪。裁剪是服装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主要是把面料、里料、衬料及其它材料按划样排料要求剪切成各种衣片。包括排料、铺料、算料、划样、剪切、验片、捆扎等。

(4)缝制。缝制是服装产品加工过程中技术较复杂的工序,它是按服装的材料、款式要求,通过合理的缝合,把各衣片组成服装产品的一个工艺过程。所以,科学地组织缝制工序、选择缝迹、缝型及缝纫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5)熨烫定型。将成品或半成品通过施加一定的温度、湿度、压力和时间等条件,使织物按照要求改变其经纬密度及衣片形态,从而获得设计要求的服装造型。

(6)成品品质控制。它是使产品达到计划质量与目标质量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它是使产品质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得到保证的必要手段,是解决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因产生质量问题而制定的检验措施。

(7)成衣后整理。后整理包括包装、储运等,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它是根据不同的服装要求,而采取不同的折叠形式,选用适当的包装、储运方法,还需考虑如何防止储藏和运输对产品造成的损坏和产生的质量影响,确保产品的外观效果及内在质量。

(8)生产技术文件的制定。它包括产品总体设计、产品销售计划、款式

技术说明书、成品规格表、加工工艺流程图、工序卡、质量标准、标准系列样板、样品等技术资料和文件。

(9)生产流水线设计。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及品种方向,选择和决定生产的作业方式,并编制工艺规程工序;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进行场地设计,人员配备以及设备的选择,要求能形成高效率、高质量的最佳配置形式。

(10)生产控制。生产控制就是要统筹生产各类服装所涉及的各种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使生产资源能够与销售要求相配合。

3、服装品质管理特性服装生产是一种技艺结合的半手工生产形式,且品种多,时尚性强,生产周期短,在品质管理方面呈现出以下特性。

(1)品质管理的波动性。由于服装产品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流水作业,手工操作多,故生产波动性大,品质管理难于控制,常处于波动状态。

(2)生产工人的可塑性。由于近二十年来,我国服装业发展较快,与其它行业相比,其总体管理水平仍较低,职工总体素质较低,层次不齐,可塑性大,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有待于努力提高全行业职工队伍的品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对服装工业也加快了调整、改造的步伐。新型服装市场体系要求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科学管理为基本,进一步推行全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行业的总体水平。服装工业正处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第二次创业转型时期,创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科学管理,不断开发新产品、创新品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益。

二、服装企业进行品质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商品市场的繁荣,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在贸易往来的过程中,成衣的质量是服装市场竞争的关键。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品质管理,实施品质控制。这是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

1、加强品质管理可使企业生产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实施品质管理可以按

标准规范加工程序和操作方法,能经济地利用设备,使人力、物力发展最大效率。

2、有效控制服装面料、辅料和设备的质量服装生产所需的面料、辅料、配件等材料的采购,都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以便减少浪费,保证成衣质量。

3、节省检验费,降低成本使用标准的服装面料、辅料等原材料并在质量标准控制下加工成成衣,可以节省检验,从而降低成衣生产的间接成本。

4、减少不合格品品质管理最直接的结果是降低次品率。制造一个次品或废品耗费与正品一样的材料、技术、人力等资源。次品、废品与正品的混淆给不仅顾客造成损失,而且使企业的信誉降低。因此,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就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生产经济化。

5、防止和控制品质变异严格的品质管理可以预防成品的质量变异,即使不能完全避免,也可以及早发现,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将产品质量的变异控制在最低限度。

6、提高服装产品的附加值我国服装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很重要的原因是服装产品的总体质量不高,因此我们要有创品牌的意识,提高产品的信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三、服装的品质与经营策略

产品质量对于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生产者的市场信誉,企业生存,管理者的市场秩序,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产品质量不是生产企业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全社会都参与的大事。

1、市场经济与品质工作建国以来,国家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工作,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品供不应求,在数量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质量问题很难提到一定的高度;其次,质量工作缺少内在动力机制,自然很难顺利运行;第三,由于品质工作没有与企业经济效益和消费者的适应性相结合,成为单纯的技术管理工作,质量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第四,品质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消费者在产品质量上没有发权;第五,品质管理工作未纳入法制轨

道。为此,在新型市场经济要求下,国家提出了《质量振兴纲要》,《纲要》提出了一些新的品质管理概念。

(1)品质内涵的变化。产品的质量必须以消费者为判断依据,而不能只靠技术指标作为判断依据,品质的实质是指消费者的适应态度,离开了这一点来判断产品质量是没有意义的。

(2)品质是产品市场竞争的手段。

(3)品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它不只是企业单方面的行为。

(4)品质正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问题。

(5)品质问题最终靠市场竞争来解决。

(6)品质工作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2、产品质量是企业信誉之本产品质量是企业素质高低的综合体现。产品的质量好坏,服务质量高低体现的是企业员工素质与企业形象的优劣。产品质量好,服务质量高,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而且对用户的承诺使用户在心理上对企业形象及产品质量形成良好的印象,所以说,信誉是企业之本,信誉来自于质量。企业通过产品质量及销售过程中的技术服务质量,塑造其自身的形象与信誉,从而形成提高质量——获得信誉——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经济效益——强化品质管理、提高质量——提高信誉的良性循环。

3、名牌战略是品质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实施国产名牌发展战略,振兴民族经济”是我国目前各行业的奋斗目标,实施名牌战略也是品质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则是品牌竞争,只有发展到品牌竞争的市场,才是比较发达完善的市场。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品质意识一定要升华到名牌意识的高度,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形象设计与宣传,创造出新颖高品质的产品,并随品牌效应赢得市场。

当前我国服装工业也确定了创名牌产品的目标,即到2000年,形成一批国家级服装名牌产品,并有若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名牌产品。在此基础

上,形成一批有相当经济规模的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到2010年,使其中的重点产品能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级名牌产品。

推行名牌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产品设计开始,在生产管理、市场管理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做出艰苦的努力,需要把服务理念贯注于名牌战略的全过程,使品牌得到顾额的认可、理解、信任和支持,这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节品质和品质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品质的概念

一般认为,品质包含两种含义,一是狭义的品质,即产品的质量;二是广义的品质,除了产品的质量之外,还包括工作质量,过程质量、工序质量、服务质量等。

对“品质”(quality)这个述语亦有多种解释。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说:“品质就是产品的适用性”;日本小松制作所则认为:“品质不仅是产品的质量,而且包括产量、交货期、成本和一切工作的品质”。国际标准ISO8402-1994中规定品质的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潜在需要能力特性的总和”,定义中的实体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如活动或过程、产品、组织或人以及它们的任何组合。由此可见,“品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1、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总的来说,就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了对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ISO8402-1994则定义为“产品质量是指产品满足规定需要或隐含需要的特性总和”。可根据产品所具备的自然属性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来衡量产品质量的好坏和高低。产品质量的好坏,反映的是该产品符合既定标准(规定)的程度。

产品的质量可以用质量特性来反映,而用户要求的质量特性是多种多样

的,产品质量特性也依产品特点而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性能。是指产品满足一定用途所具备的功能等技术性质,即产品的使用价值。

(2)使用寿命。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总时间,即产品正常发挥功能的持续时间。如服装穿用的天数,服装设备工作的年限等。用户对产品寿命要求依产品而定。

(3)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期限内,能够无故障地工作的能力。它反映着产品性能的持久性、耐用性、稳定性等,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时间质量特性。

(4)安全性。是指将伤害或损坏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即产品在制造、运行和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安全与环境免遭危害的程度。

(5)经济性。产品经济性是指产品寿命周期内总费用的大小,一般由价格与使用费用构成。如果两种产品价格相同、性能相同,产品使用费用则是决定用户购买倾向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供方或生产厂家来说,为了保证质量往往把产品质量分成不同层次,定出不同要求,即目标质量、设计质量、标准质量、制造质量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等。在顾客的购买力不断提高,需求不断变化和品味日益成熟的条件下,从宏观上说,产品质量很难完全满足顾客要求,这就需要企业不断适应市场的新情况,对产品质量进行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2、服装品质的内涵服装的质量已不仅仅是指服装做工的好坏,其实是个系统,是产品自创造至消费体现其品质的全过程,它包括以下四大内涵。

(1)艺术内涵。服装的设计是否体现“以人为本”,是否符合功能与时尚,并符合文化品位。

(2)技术内涵。材料、配件的性能是否符合品质标准;对人的形体自然状态和运动状态尺度变化的把握手段、制作水平、保型能力等。

(3)时效内涵。指对服装流行的号召力、流行的寿命、应时(季)的保

证等。

(4)服务内涵。为携带、馈赠、穿着、洗涤、保管等提供的便利条件。

总之,用户要求的产品质量是用户在决定是否购买产品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供方或生产厂家则侧重于研究产品质量应处于怎样的水准才能被用户接受。研究产品质量的最终目的是既满足用户要求,又可以盈利。

3、过程质量从品质形成全过程来考虑,产品的过程质量可分为开发设计过程质量、制造过程质量、使用过程质量与服务过程质量。

(1)开发过程质量。是指从市场调研开始,经过产品构思到完成产品设计为止的质量。开发设计过程质量产品固有质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2)制造过程质量。是指通过制造所形成的产品实体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程度。由于制造过程质量取决于制造过程中一系列工序的质量,所以又可称之为工序质量。生产过程中,人、原材料、设备、制造方法、环境、检测等六大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对产品质量起控制作用,过程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所以,其品质管理的重点是在制造过程中及时预防和控制出现的不合格产品。

(3)使用过程质量。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其固有质量的发挥程度。它取决于使用环境与使用条件的合理性,使用的规范性、使用者的操作水平及日常的维护保养状况。

(4)服务过程质量。是指产品进入使用过程后,生产企业对用户服务要求的满足程度。提高服务过程质量是保证产品固有质量充分发挥的重要环节,也是生产企业维护与提高其信誉以及收集质量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当今国际国内市场中,服务质量已成为决定市场竞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品质管理的概念

品质管理是指用最小的消耗生产出适合用户要求的产品,并在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品质管理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品质管理的出发点这就是说,为了

达到用户对产品质量的期望目标,才进行品质管理。所以,品质管理必须以用户的要求作为考虑问题与处理问题的出发点,这样才能使品质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

2、用户要求的品质应与成本相适应企业在确定品质标准时不能忽视成本,产品质量高低,要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因品质的提高导致成本大幅度提高,这样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所以,品质要与成本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

3、品质管理有一套科学方法品质管理使用的方法主要有: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试验;运用检测手段测量产品质量特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控制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品质管理不是简单的事后检测,而是以满足用户要求为出发点,以不断降低成本为前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国际标准ISO8402—1994对品质管理作了如下定义:“品质管理”是确立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品质筹划、品质控制、品质保证和品质改进来使其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该定义指出了品质管理的广义性,所以品质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并且须由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来推动,全体成员来参加。

与品质管理相联系,国际上还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指“组织开展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标是通过使顾客满意,本单位成员和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

三、品质管理职能

一个组织的管理是由各个方面的管理组成的,有经营管理、品质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等。品质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许多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品质管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丰富的内容。

质量管理的职能主要如下:

1、制定品质方针

(1)形成组织的品质宗旨和品质方向;

(2)向组织内部颁布品质方针;

(3)组织内部各级人员理解品质方针;

(4)向组织外部有关方面宣传表述品质方针;

(5)对品质方针根据需要进行评审;

(6)必要时修改品质方针。

2、实施品质方针

(1)确定品质目标;

(2)建立和实施适合需要的质量体系;

(3)进行品质策划,包括针对某产品、项目或合同制订专门的品质计划;

(4)采取品质控制、品质保证、品质改进措施;

(5)进行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6)必要时修改质量体系,保持其持续性、适用性、有效性。

第三节品质管理的基本原理

进行品质管理,首先必须掌握品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必须熟悉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规律,才能开展全面的、全过程的品质管理。

一、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

在品质管理领域中,人们认为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市场调研开始,经过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直到为用户服务过程为止。描述这一过程目前有两种形式,即朱兰螺旋曲线和质量循环图。

1、朱兰螺旋曲线朱兰螺旋曲线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率先采用表达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如图1—1所示,对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图1—1 朱兰螺旋曲线

从螺旋曲线可以看到以下内容:

(1)产品的质量形成全过程。包括市场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仪器仪表及设备管理、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服务等共13个环节。它们处于一个系统之中,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产品质量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3)要完成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就必须将上述各个环节的品质管理活动落实到各个部门以及有关的人员,要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4)品质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企业内各部门及员工,还涉及企业外的供应商、零售商、批发商以及用户等单位及个人。

(5)品质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朱兰螺旋所揭示的各个环节的品质活动,都要依靠人去完成。所以,人的因素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品质管理应该提倡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此外,要使“循环”顺着螺旋上升,必须依靠人力的推动,其中领导是关键,要依靠企业领导者做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工作,形成强大的合力去推动质量循环不断前进,不断上升,不断提高。

2、质量循环“质量循环”是由瑞典的质量管理专家桑德霍姆(L.Sandholm)提出的,如图1—2所示。可以看成是朱兰螺旋曲线的俯视图。只是它从13个环节中选择了8个主要的环节来构图,这8个环节也称八大质量职能。按照质量循环图进行管理,也就是全过程的品质管理。

图1—2 质量循环图图1—3 质量环图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GB/T19000—ISO9000系列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质量环”也有着明确的规定,质量环见图1—3所示。图中列出了11个项目,前面6个环节同朱兰螺旋及桑德霍姆质量循环大同小异,后面几个环节是产品生产后的销售和服务,划分得更加细致。

3、朱兰三步曲从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而言,品质管理要贯穿于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全过程。如果从管理的角度看,要搞好品质管理,必须抓住三个主要环节,即品质计划、品质控制和品质改进,一般称为朱兰三步曲。

(1)品质计划。指为达到品质目标而进行筹划的过程。所编制的品质计划是一种质量文件。企业的品质计划各种各样,如企业的品质战略规划、年度品质计划、各有关部门的品质计划等。品质计划应规定:

①应达到的品质目标;

②该项目各阶段的责任和权限分配;

③应采用的特定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书;

④有关阶段(设计、开发等)的试验、检验和审核大纲;

⑤随项目的进展而修改和完善品质计划的方法;

⑥为达到品质目标必须采取的其它措施。

(2)品质控制。品质计划制订之后,要付诸实现就必须进行控制。实行品质控制可以使品质计划沿着预定的轨道向目标推进,也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满足用户的需要。控制也必须采取科学的手段和工具。

(3)品质改进。要满足用户对产品质量不断提出的更高的需要,产品质量需要不断提高。所以,品质管理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产品质量控制在正常波动

范围内,还要不断改进。品质改进是指产品性能超越过去任何一个时期,而达到新的水平。

二、品质管理的方法

要搞好产品的质量管理,还须有一定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方法,品质管理的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一般认为,品质管理必须依靠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现代技术方法及思想政治工作等。

1、品质管理的工作程序——PDCA循环在品质管理中,常用的工作程序是PDCA循环,可用图1—4表示。图中P表示计划(Plan),D表示执行(Do),C表示检查(Check),A表示处理(Action),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走完一圈完成一个循环,然后进入新的一次循环。

图1—4 PDCA循环

品质管理的工作程序须把握以下四个阶段:

(1)P阶段。这一阶段要制定品质目标、管理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通过市场调查,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制,力求满足用户的要求并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D阶段。按照所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去付诸实施。

(3)C阶段。对照计划,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4)A阶段。在检查的基础上,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便于今后重复执行,同时也吸取教训,以免重犯错误。

PDCA循环具有三个特点:

①大环套小环,相互衔接,互相促进。在一个企业中,既有全厂范畴的整

体PDCA循环,又有各部门、各科室、各车间的小范围PDCA循环,这就形成大环套小环,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如图1—5所示。

图1—5 大环套小环的PDCA循环

②不断上升的循环。PDCA是周而复始地循环,如图1—6所示。而且,每循环一次就上升一次,在循环过程中解决一些问题,使质量水平有所提高,下一次的循环是在新的基础上进行,如此递进。循环的水平不断上升。

图1—6 不断上升的PDCA循环

③循环的关键环节在于A。对于品质管理来说,经验和教训是宝贵的,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一定的标准、制度或规定,使工作做得更好,这样才能使品质水平不断提高。

2、品质管理的实施过程品质管理可划分为四个过程:即确定品质标准,评判作业效果,采取纠正措施和继续改进计划。整个过程连续不停地循环运转。

3、现代统计方法的应用在企业中,产品质量由于某些原因的影响产生随机波动,要分析和掌握产品质量波动,并控制质量波动,必须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此外,品质管理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也要采用统计方法,它是重要的控制手段。常用的几种统计方法是:分层法、调查表法、因果图法、排列图法、直方图法和相关图法等。

4、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的应用在品质管理中,强调

用数据说话,由于许多因素和现象不便用数据表达,必须采用定性的分析来表达,因此,品质管理方法应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构成一体。此外,计算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化的品质管理工作中,因而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变得更快捷、更科学。

三、品质管理的发展

现代科学的品质管理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品质检验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大规模的现代工业生产的形成,在生产流程中大量行进技术和机器设备,使工头和领班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知识进行有效的品质控制。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罗提出了在生产中应该将计划与执行、生产与检验分工的主张。于是在一些工厂中设立了专职的检验部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把废品挑出来,让合格品入库或出厂。改变了过去生产和检验都由操作工人掌握做法,开始了品质管理的“品质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SQC阶段)尽管品质检验阶段的品质管理有了进步,但仍存在着“事后检验”和全数检验,增加成本等不足。随着二次大战后,大型现代化生产格局的形成,生产线开始普及,数理统计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品质管理出现了两次飞跃,即运用统计原理和抽样技术、控制图表等从“事后检验”发展到“事先控制”,“预防废品”,从“事先把关”变为“预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然而,片面强调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却忽视了组织管理手段的运用以及许多其它因素,为此产生了全面质量控制的设想。

3、全面质量控制阶段(TQC、TQM)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的科学概念。提出产品的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的过程;企业品质管理必须对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进行综合考虑,且产品质量必须同成本联系起来。所以品质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全面质量控制正视用统计图表来发现问题,对每一个质量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检查,直

到找到真正的原因并加以克服为止。全面质量控制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顾客的满意程度。

在全面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来自于日本,即全公司(集团)质量管理。它是从企业高层领导到每个工人,整个企业范围内的质量投入。全面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控制在组织上的延伸和发展,它将现代企业管理、全面质量控制和不断改进融合统一于各个部门。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下,新产品的设计和发展与顾客的要求、新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顾客的满意程度被不断地衡量和监督,成为企业不断改进的动力;职工的积极性被发挥用于参与质量改进活动;信息技术被运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进行质量追踪;定期质量检查和培训成为企业的日常活动。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有机完善的整体系统,它包括了企业管理系统、全面质量控制系统和不断改进的功能。

第二章品质管理常用的工具

在品质管理中,经常要用到一些方法和工具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即对已完工产品或零部件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如果出现不合格品,则应查找出其中主要缺陷,再针对这些缺陷详细查找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质量。同时,也可以依据对产品或半成品质量状况的分析,来推测未来加工中可能出现问题。目前较常用的有七种工具,用于因素分析的有分层法、调查表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相关图法;用于工序控制的有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

第一节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

当产品的质量发生问题时,应该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利用分层法、排列图法和因果分析图法等,可以有效地查找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

一、分层法

1、分层法的概念所谓分层法,就是把收集来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即在解决质量问题时,将总体问题进行分层研究的方法,主要应用于研究杂乱无章的数据和错综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而引起的较为复杂的质量问题。

2、分层法分类项目对影响品质的因素进行分层时,可以按不同目的、性质、来源等予以分类,不能随意分。其分类项目有如下几种。

(1)按不同的操作者分层。如按新、老工人,男、女工人,操作技术水平高低等进行分层。

(2)按不同的时间分层。如按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日期进行分层。

(3)按使用的设备分层。如按不同型号、新旧程度进行分层。

(4)按操作方法分层。如按不同的切屑用量、温度、压力等工作条件不同进行分层。

(5)按原料分层。如按原料供应单位、批号、材料等级、不同的进料时间,不同的生产环境等标志分层。

(6)按工艺分层。如按缝制、熨烫、套结等工艺分层。

(7)按不同检验手段进行分层。如按不同的检验工具、仪器检测、人工测量等分层。

(8)按产品产生废品的缺陷项目分层。如服装按缝纫缺陷、熨烫缺陷、布料缺陷等分层。

(9)其它分层。如按不同的工厂,不同的使用单位,不同的使用条件分层。

综上所述,分层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分析研究问题的目的来决定采用某一种分层方法,以便分析问题,找出原因。

3、分层法的应用分层法可以与品质管理中常用的其它方法联合使用,既可以用表格表示,也可以绘制分层排列图、分层直方图、分层因果图等来表示。这些图表可以对品质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

表2-1列出某服装厂某月份的生产情况数字。只知道甲、乙、丙三个车间共生产生出6000件服装,其中不合格品为169件。仅这个数据,无法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如果对不合格品产生原因进行分类,则可看出甲车间产生不合格品的主要原因是“尺寸超差”,乙车间的主要原因是“烫破”,丙车间是“耳子歪斜”。这样就可针对各自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表2-1 某服装厂某月份不合格品分类

单位:件

现代服务业管理 原理 方法和案例 考试复习重点

服务与产品的区别:1、无形与有形之分2、所有权是否转换3、消费者购买结果(实物VS 感受,体验等心理层面—) 服务的特征:1 无形性。无形指你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你的热情。有形是交易环境。绝非完全不依赖有形物体,相反,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过程更加依赖于有形产品的支持。 2 不可分离性。指的是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参与到服务的生产过程中。 3 不可储存性(易逝性)服务营销的重要性。例如:酒店房间的开房率、航空公司的飞机座位,租赁公司的产品等。 4 品质差异性:服务人员的原因、消费者的原因、环境因素、互动因素 5 不可感知性(不可预知性):无法试用造成服务营销的困难 服务的无形性决定了服务产品的特点:知识产权问题:极难认定。高度依赖“人”:人员管理的重要性。交易结果是心理层面的感受,极难补救。服务补救vs 售后服务 服务业的概念:服务业是从生产和生活领域独立出来,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提供无形性产品为主的行业。 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概念:(1)生产者(性)服务业概念: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的服务。生产性服务能够促进生产专业化。2)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与特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是为知识的生产、储备、使用和扩散服务的行业。IT,咨询业等。 现代服务业产生的原因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可否认,信息技术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案例in page 41 3.经济全球化带动明显4.政府政策的刺激作用 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征:1.高附加值:为企业赢取利润,甚至是超级利润。2.高技术含量: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3.高素质人才:是否拥有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决定现代服务业经营成败的关键。4.高集群性: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 现代服务业的创建模式:1.原创型原创性模式是指部分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知名企业的资深专家,利用自己多年在某一领域的研究专长以及从业经验,创建的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新型企业。2.派生型一类是由政府、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派生,另一类是由企业内部某一特殊部门所派生3.重组型内部改造型&优化重组型 人本管理的人性假设:“主观理性人”:主要思想是认为:人不仅具有客观理性,同时也具有主观理性.(P46) .现代服务业人本化管理的方法途径: 1)树立人本化管理理念。顾客服务人本化、员工管理人性(本)化 2)完善人本化管理组织。1.突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现代服务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扩大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2.在服务企业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 3)实施人本化管理模式。1.完善培训制度:业务能力培训、“启发式”培训方法2.优化激励机制。3.加强沟通管理。加强企业沟通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任务4. 培养团队精神1972年,在论文《战略管理思想》中,安索夫正式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竞争战略: 一、(集中经营)专一市场战略。专一市场战略以差异化、低成本或最优价值战略为基础,是这些战略集中于某细分市场领域的体现,可以说是在选择的利基市场上拥有本地化优势(或独特的成本优势)的成本领先战略。 专一市场战略的优势:◆专一市场战略企业通过提供竞争对手所不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保护自己◆专一市场战略企业对于购买者拥有权力,因为购买者从其他地方买不到相同的产品◆

服务业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如何在服务业 的经营环境中展开 目次 一、为什么服务业需要进行品质管理 1-1品质管理是什么 1-2品质管理在服务业上的应用 1-3服务业品管的实例 二、服务业品管怎么做 2-1P-D-D-A品质循环 2-2服务业品管手法 2-3顾客满意是实施品管最高指标 2-4品质保证是服务业品管的重要关键 一、为什么服务业需要进行品质管理 产业环境的改变 品质发展趋势 企业需求与顾客需求 1-1品质管理是什么? 所谓品质管理乃是“重视顾客的一个有体系、合乎科学的全公司性的活动”,这是活动的一贯经营理念是“藉由满足顾客、使用者来提升企业的销售以获取利益。”它可称为全公司的品质管理(CWQC),或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导入品质管理的目的 实现符合顾客要求的品质 —产品品质与服务品质 实现满足顾客需求的价格、交期、销售及服务方法 促使组织活性化 1-2品质管理在服务业上的应用 服务品质定义 —明确了解顾客是谁 —掌握顾客需求 —提供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1-2品质管理在服务业上的应用 服务品质特征 1、人为作业本身便是商品 2、多半无法贮藏 3、生产与消费在同样的时间与空间中进行 4、需要个别临机应变(注意、关心、用心等等) 5、其成果多半很难以计测器来衡量,一般直接采自顾客评价来为依据 6、其成果依赖个人属性很高 7、所有权不因买卖而转移 8、价值判断多是顾客之好恶

9、提供服务的环境条件(完备与否)也可以成为评价对象 10、服务会随现象的发生而消失,不易有数据根据 11、资料的性质不是数据式的,而是语言式的。 12、流程的性质没有一定的反复迹象,有反复也呈多样性变化 1-2品质管理在服务业上的应用 顾客多样化 1、需求多样化 2、服务多样化 3、顾客满意掌握度 实现服务品质的步骤 (1)决定顾客 —不同立场的复数顾客 —立场相同而要求重点不同的复数顾客 —决定顾客层 (2)如何掌握顾客的需求(改善型商品) —改善目前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品质 —新产品、新服务模式研发 —JHC法 (3)如何掌握顾客的需求(新型服务商品) —决定重点 —品质保证 (4)将顾客要求转换成品质特性 —品质表展开

餐饮业服务质量管理

现代质量工程 餐饮业服务质量管理

餐饮业服务质量管理 一、总则 服务质量是服务业的灵魂,服务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餐厅发展的瓶颈。餐厅应针对顾客需求,从服务设施的有效保证、餐饮菜单的精心制作、餐饮菜品的不断创新、服务流程的规范与优化、正确处理客人投诉员工奖惩与考核制度的建立、员工培训的有效实施以及厨师、员工与管理者的良好沟通协作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餐饮服务质量。 餐饮服务质量的提高一直都是餐饮行业所关注的问题。 二、适用范围 所有现正开业的餐饮行业。 三、职责 1、满足顾客的基本就餐要求,如温饱、食物卫生。 2、提供顾客适合的就餐环境,包括就餐卫生,就餐光照等。 3、尽量在以上两点条件下使顾客获得服务满足感,可以通过改善就餐气氛,增添菜式等。 四、过程策划

五、过程描述及关键过程识别 (1)管理过程:主要为餐饮企业上下员工的工作,包括: 1、组织管理: 企业管理层:餐饮行业的企业最高管理者,收集从各店面加工得来的数据,讨论并最终决定餐饮企业的总行走方向以及质量评审项目。 店长:餐饮行业店面的最高管理者,直接监视餐饮企业店面的即时情况以及员工的工作表现、顾客的满意程度,收集最直接的顾客反馈数据,处理所有店面发生的即时情况,管理在店面工作的员工。目的是务必让顾客得到更高的满意度,让餐饮店面有秩序、高效。 厨师:餐饮行业的店面核心职位,务必经过精挑细选而出,并应该参与自我能力提升的培训,做到越做越好,越做越多菜式,让顾客能在这一核心方面得到应有的满足。 侍应:餐饮行业中与顾客直接接触的位置,应拥有良好的交流技能以及服务业中必须的礼貌,适当参与交流方面的培训。做到切实遵循店长指示,聆听顾客反馈,准确传递菜单要求,亲切地服务顾客。 2、管理策划: 规范流程:制定高效而合理的用餐流程,一个优良的用餐流程更加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以及质量管理的落实。 质量目标:主要以顾客满意度为基准,设立相对应的顾客反馈渠道如反馈信息箱,设立现场反馈岗位等。同时顾及卫生部门,垃圾处理部门的环境质量审查。 关键质量控制点:餐饮服务业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更倾向于所提高餐饮产品的卫生程度,味道固然非常重要,但卫生才是餐饮业的立业基础。 奖惩制度:企业管理层根据各店面的营业额分配奖金,而店长根据店面各个员工的当月表现进一步分配。 3、管理审评:主要包括评定从管理层到店面的大小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年月季度的问题和讨论持续改善本企业经营的建议讨论。力求企业保持当前地位

快递服务质量管理制度88029

第一章总则 为规范快递服务行为,确保快递服务质量,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创立企业服务品牌,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客户满意度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支柱,向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既是公司自身发展的基本策略,也是公司必须承担的责任,更是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必然,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公司经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第二条公司奉行“以客户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用优质并具特色的服务满足客户期望,树立快递第一服务品牌”的服务宗旨,把“客户满意”作为公司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第三条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行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公司将致力于形象品牌建设,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高效、满意的快递服务。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营运及营运管理岗位的全体员工。 第二章服务质量规范 第一条公司在充分认识快递行业特点并兼顾其他行业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质量标准包括了管理人员服务标准、快递从业人员服务标准和运输机动车辆规范,为规范化服务提供共同执行的蓝本。 第二条经营管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应做到:公正廉洁、诚信务实让快递人员放心;热情礼貌、语言规范让快递人员舒心;及时高效、倾力而为让快递人员称心;急之所急、想之所想让快递人员安心;人本关怀、温馨入微让快递人员顺心。 第三条快递从业人员基本要求: 一、仪态端庄,举止大方,衣着整洁,发型朴实。 二、按规定着工装,女性束发。 三、语气和蔼可亲,语言文明礼貌。 四、快递人员应使用规范文明用语: “您好!我是xx快递公司的,您的xx快件已到,请问今天有时间接收吗?”、“请问什么时候上门方便?”、“请仔细查收你的快件!”、“对快件有疑问请拨打xxxxxxx”、“再见!”。 第四条快递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不发生以下所列行为: 一、与顾客约定好时间,却不按时达到,也没有及时与顾客联系的。 二、在送(收)上门过程中私自收取顾客加急费。 三、在送(收)过程中私吞顾客赠品。 四、在送件过程中,没有等顾客检查完快件就离开的。 五、在送(收)过程中对顾客言语不礼貌的,以及与顾客发生争执的。 第五条热情服务,细致周到。 一、主动解决顾客在送(收)快件后的疑虑。 二、按照顾客要求的时间准时达到,并安全送(收)快件。

现代服务业管理 练习题集合

判断题 1. 服务在物理性质上具有无形性,且因难以被人们领会,具有精神上的无形性。 2. 所有服务都是易逝的,都具有不可存储性,保险也不例外。 3. 唯有新技术、新知识应用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才属于现代服务业。 4. 人本管理是将人看作组织管理的中心和最重要的资源,人本管理与中国古代民本主义的思想完全一致。 5. 人本管理的人性假定是人具有主管理性而非客观理性。 6. 实施成本领先的战略有突出的优势,不存在风险。 7.集中经营战略有利于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和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比较优势。 8. 战略管理的全员参与原则既要求战略制定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又要全员参与战略实施的全过程。 9. 理论人力资源是已经被使用的资源,表现为就业人口。 10. 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员工所关心及与之相关的信息,并具备信息交流快、准确和效率高等优点,往往比正式沟通更重要。 11.非正式沟通传递信息遭受歪曲或发生错误的可能性相当大,而且无从查证,因此须尽可能避免。 12. 在薪酬激励机制构成中,奖金部分起到的激励作用一般强于基本工资。

13 在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为客户创造价值意味着对每一个客户都要投入同等的企业资源。 14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应用信息技术。 15 关于质量的定义,部分学者强调满足顾客期望,部分学者强调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应注重符合特定的规格要求。16. 现代服务企业服务质量水平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服务质量特性不存在主观性。 17 功能质量是指顾客在体验现代服务业提供服务后得到结果,通常可用某种方式度量。 18 技术质量主要体现在服务过程中。 19 业务流程再造既要关注技术方面的改造,也要关注社会方面的改造。 20 业务流程再造可看作是工作简化的代名词。 21 在业务流程再造实施过程中,多项目同时运作可减少企业资源占用,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 22 只有高层领导支持,业务流程再造才可能取得成功。 23 技术创新的过程即是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管理创新无足轻重。 24 按顾客划分部门的方法能更好地对顾客的需求进行有效预测并作出快速反应。 25 对于复杂多变、富于创造性的工作,管理幅度应宽些。 26 海星式分权组织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定产物,市场的适应

现代服务业管理知识点

1、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指依托电子信息和其他新兴高技术,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含了新兴服务业,也包含了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2、服务业的概念及分类 (1)服务业的概念 服务业是从生产和生活领域独立出来的,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提供无形性产品为主的行业。 (2)服务业分类 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1、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46.1%(截至2014-9) 2、新的行业不断涌现 3、区域发展差距较大 四、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法(P36表2-3): 分为12大门类、155个部门。 特点:涵盖旅游及相关服务 一、人本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1、概念与内涵 指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重要资源,在充分尊重人的基础上,以组织内全体成员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成员个人目标的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 二、人本管理的原理 (1)人是管理的主体 (2)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目的 (3)员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三种方式参与:选举代表参与决策机构(董事会、管理委员会) 选举代表参与监督机构(监事会) 日常管理活动参与 (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3、现代服务业人本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1)树立人本化管理理念 服务于顾客人本化 管理员工人本化 2)完善人本化管理组织 突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地位与作用 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与能力 一、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战略环境分析 1、外部总体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政局、政治关系、法律法规、制度) 经济环境(水平、体制、结构、政策) 社会文化环境(风俗习惯、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 技术环境(如新技术带来的竞争优势甚至商业模式) 自然环境 2、外部行业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分析的目的是把握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内部的竞争格局,从而规避行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行业内发展机会,确定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或考虑是否需要退出某一行业。 (1)潜在进入者(进入行业的障碍取决于):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 投资资金需求 (2)替代品的威胁:如京沪高铁对航线的威胁 供应者、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集中度 产品差异化 信息掌握程度 大主顾 (3)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威胁: 竞争者数量与规模 行业增长缓慢 差异化程度低 进入壁垒较低或退出壁垒较高 现代服务业产品存储性差 3、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就是研究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经营就是将资源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资源分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不易被模仿)。 能力分析(整合资源使价值不断增值的能力):研发能力(研发成果、研发能力如研发队伍、研发经费分析)、生产服务能力(考察生产服务过程是否高效、技术如何?生产服务能力如产品与服务是否能满足顾客需求?服务人员的经验、技术、士气如何?质量管理如何?投诉处理如何?)、营销能力(定位能力、营销组合能力、营销管理能力)、财物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 二、现代服务业企业总体战略分析

“质量月”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题答案

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质量月”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题答案 总分:100分单位(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题0.5分) 1.顾客是指接受_ 产品_____的__组织____或个人。 2.顾客既包括组织外部__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___的顾客。 3.外部顾客包括__现实顾客____和潜在顾客。 4.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__要求____已被_满足_____的程度的感受。 5.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接受产品和服务的__实际____感受与__期望值____比较的结果。 6.顾客满意的基本特性包括主观性_层次性_____、_相对性_____和阶段性。 7.质量是指一组固有__特性____满足__要求__的程度。 8.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___体系___与要求有关的固有__特性____。 9.质量职能是指为了使产品或服务具有满足__顾客____需要的质量而需要进行的全部__活动__的总和。 10.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__质量____为中心,以____全员__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八项原则)分别是___以顾客为关注焦点___、领导作用、____全员参与__、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___持续改进_______、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和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五步法包括__决策____、准备、开始、_扩展__和综合五个阶段。 13.2000版IS09000标准中提出的____质量管理八项原则______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14.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必须体现两个思想,_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和__为顾客服务____的思想。 15.过程是一组将__输入____转化为__输出____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6.我局(公司)的“十六字”质量方针是追求卓越、阳光服务、 关爱客户、和谐共进。 17.质量目标是组织在__质量方面____所追求的__目的____。 18.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__控制____组织的__协调____的活动。 19.质量目标展开的内容可包括:__目标分解____、对策展开、目标协商、__明确目标责任____和授权、编制展开图等五个方面。 20.质量管理体系是由__过程____构成的。 21.质量教育与培训主要包括质量__意识____教育、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22.标准是对__重复性____事物和概念所作的_统一_____规定。 23.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___效益___的活动。 24.现场质量管理是指___产品___加工和___服务___提供过程的质量管理。 25.现场质量管理是__质量管理体系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6.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之一是促进全员__参与__,改善__工作环境____和提高员工

服务行业品质管理知识大全

第一章品质管理概述 品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加强品质管理,不仅能带动其它管理工作,而且还能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信誉。因此,品质管理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它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服装品质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是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经过“七五”、“八五”的努力,服装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九五”期间,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实施国产服装名牌战略,推动服装企业向正规化、标准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了我国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服装企业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与其它行业一样,要想拥有市场,也要遵循品质管理的基本规律,重视品质管理工作,广泛开展服装全面品质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我国的服装产品正在从数量优势向数量、质量优势转化,生产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尤其是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争创国产名牌服装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服装工业及其品质管理的特点 1、我国服装工业的现状服装工业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蓬勃发展。“六五”期间,服装工业实现了高速增长,全国成衣产量达12.67亿件,服装出口创汇达20.5亿美元。在此发展的基础上,“七五”期间我国服装工业又有了新发展,成衣产量已超过30亿件,出口创汇达68.48亿美元,约占纺织出口总额的50%。“八五”期间,服装工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成衣生产能力已超过50亿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提前三年达到预定目标,使我国服装生产

总量和出口总量跃居世界前列。至1997年底服装生产总量为96亿件,出口创汇达367亿美元,仍居世界第一。目前,服装企业约有六万多家。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服装工业已经形成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资与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生产、科研、教育、信息等逐渐配套,以大企业为骨干,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服装工业体系。 在产品质量方面,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统计,1996年对14个企业抽查,男女西服的合格率为81.3%;1997年对童装和茄克衫产品进行了大面积抽查,童装产品的合格率为79.7%,茄克衫产品的合格率为82.35%。另据对涉及11个省市的96个生产企业的抽查结果表明:我国的童装、茄克衫产品的缝制质量基本过关,工艺制定合理,缝制线迹整齐,外观平服,有些产品工艺制定相当科学,从面料、衬料的选择到拉链、钮扣及辅料的选用均采用优质材料,加上设计合理,使得产品达到一定档次。说明了企业在注重外观制作的同时,也普遍重视产品内在质量,使得童装、茄克衫产品总体质量水理在逐年提高。总之,我国童装、茄克衫市场比较繁荣,高、中、低档产品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但其生产企业一般规模不大,主要是由于童装、茄克衫以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性质决定的,中小型企业组织生产调头快,适应市场能力较强。 从总体来看,我国服装工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服装产品总体质量还不算高,在产品档次、技术装备、经营管理上与先进的工业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装工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偏低。世界先进国家的制衣设备已普遍采用微机控制和机电一体化,并向高速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我国的服装设备经过近年来的技术改造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从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来看仍很落后,尽管有些工序如布料的检验,纸样推档放码、排料、衣片裁剪等操作有些已由计算机控制,使工作逐步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但缝纫、整烫等工序还大量使用人工劳动。就服装CAD技术服务企业的普及率来说,现在还不到2%,“九五”期间,国家争取达到5%。服装工业加工手段

现代服务业

一、服务服务业现代服务业 1、服务:指满足顾客需要,在于顾客接触中,供方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特征:无形性不可储存性不可分离性品质差异性(①服务人员的原因②消费者的原因 ③环境原因)不可感知性 2、服务业是从生产和生活领域独立出来的,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提供无形性产品为主的行业。 3、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特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素质人才高集群性 主要功能: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活水平 二、管理理论 1、人本管理:基本原理:始终围绕“以人为本”,重视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服务于人,满足人的合理要求。内涵: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人是管理主体(2)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目的(3)员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2、现代服务业实施人本化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确保服务生产的顺利运行2)有利于增强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员工是竞争优势。3)有利于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由员工的整体素质决定的。 4)有利于关键时刻留住人才 3、现代服务业人本化管理的方法途径 1)树立人本化管理理念①顾客服务人本化;②员工管理人本化 2)完善人本化管理组织 ①、扩大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升到高于其他管理部门的决策部门 ②、在服务企业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为进步而学习,改变员工“只用不养”旧观念 3、实施人本化管理模式 ⑴完善培训制度培训目的明确;课程内容设置科学;培训方法以启发式为主 ⑵优化激励机制控制改为激励方法,全面发挥主观能动性 ⑶加强沟通管理缩短员工与企业的心理距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⑷培育团队精神强化集体荣辱感和集体意识 4、系统管理: (1)整体性管理原理(①系统管理目标的整体性②形同管理功能的整体性) (2)动态管理原理(①系统管理要素的动态性②系统管理功能的动态性) (3)开放性管理原理(4)环境适应性管理原理(5)综合性管理原理 三、现代服务业战略管理 1、定义:现代服务企业为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现代服务业内部功能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意义:(1)有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2)可以更好地只带现代服务业的日常经营活动(3)有助于将企业的近期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4)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 1、差不多概念 QC:(Quality Control)品质操纵 QM: (Quality Manage) 品质治理 I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来料检验 IPQC: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检验 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终检验 OQC: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货检验 QA: (Quality Audit) 品质保证 QR: (Quality Record) 质量记录 QE: (Quality Engineering)] 品质工程 QP: (Quality Plan) 品质打算 2、差不多术语 2.1 品管: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与活动。 2.2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之需要的特点和特性的总和。 2.2.1 实体是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实体能够是:A 活动或过程 B 产品 C 组织体系或人 D 以上各项的任意组合 ※讲明:产品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产品:a.可包括服务、硬件、软件或流程性材料,或其中的任何组合; b.能够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 也能够是无形的(如知识、概念),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c.产品能够是预期的(如提供给客户的)或非预期的(不愿有的结果) 2.2.2 明确或隐含之需要 a.明确的需要是法律法规要求或合同中列明的条件等, 隐含的需要则是相对明确的需要而言; b.需要包括:性能(可用性)、合用性、可靠性、可修理性、耐久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美观性。

性能:按照产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专门性能、效率等。 合用性:产品对具体不同的消费群之适合度。 寿命(耐久性):产品能正常使用的期限,包括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两种。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时刻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经济性: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方面。 环保性: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修理性:产品故障修理之方便与可行性。 美观性:产品的外形、美学、造型、装璜、款式、色彩、包装等。 2.3 品质:以最低的成本制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2.3.1 品质表示法 1.市场品质:消费者所需求的品质; 2.设计品质:公司所欲达到的目标品质,以蓝图或设计规格为准; 3.制成品质:以设计品质为目标,而实际上制造出来的产品品质; 4.等级概念: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褓所做的分类或排序(例如欧洲及德国客户要求较严,而美国客户要求相对较低等)2.3. 2 品质的表示是按照需要的项目分别予以评判,加以规整形成检验标准; 2.4 品质治理:系统地运用与品质有关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技术、设备、原料及金钞票等)所进行的活动,使产品能经济有效地达成品质目标。 2.5 检验: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形所进行的活动。

现代服务业管理

现代服务业管理 讨论:什么是服务,什么不是服务 第一章服务及服务特性 一、服务的概念 (一)服务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在与顾客的接触中,服务提供者(供方)的活动和活动产生的结果。 (二)概念的理解 1、指出了服务目的【满足顾客需要】 2、指明了服务的条件【必须在供方与顾客接触中进行】 3、指出了服务内容【服务活动和活动产生的结果(顾客对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 二、服务的特性 服务是一种过程或行为,他并不像商品交易那样会发生所有权的转让,消费者能带走的是服务的体验。 1.服务的无形性 2.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易逝性) 3.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 4.品质差异性(服务人员、消费者、环境、互动) 5.顾客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 第二章服务业与服务业的发展 一、服务业的概念及分类 (一)服务业概念

是从生活和生产领域独立出来的,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提供无形性产品为主的行业。 (二)服务业分类 1.三分法(为个人服务的消费者服务业、为企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为社会服务的政府服务业) 2.辛格曼分类法(生产者服务业、流通性|分配性服务业、个人|消费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 3.联合国统计署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4.北美产业分类法NAICS (三)世界服务业总体发展态势 1、世界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主要经济体增长不均衡 2、服务业直接外资止跌回升,跨国并购上升明显 3、生产性服务业支柱地位上升,国际大都市形成产业群 4、制造与服务融合日益深入,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增强 5、服务外包稳定增长,精细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6、总部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四)现代服务业的含义和特征 1、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中国现代服务业的两大来源。 ①概念:生产性服务业又称为生产者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 ②分类:资本、会计、信息服务类,经营组织类、研发技术、人力资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及 答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 × ) 2.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 √ ) 3.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 √ ) 4.质量检验阶段是一种事后把关型的质量管理,因此不是一种积极的质量管理方式。( √ ) 5.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 √ ) 6.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就是指外部的最终的顾客。 ( × ) 7.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 √ ) 8.质量改进意味着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断提高。( √ ) 9.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工作系统。 ( √ ) 10.因果图用于寻找质量改进应针对的主要问题。 ( × ) 11.头脑风暴的过程强调自由平等,不必尊重领导的意见。 ( √ ) 12.排列图是按重要性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 ) 13.排列图是分析质量数据分布状况的工具。 ( × ) 14.QC小组活动是组织的自主行为,推进QC小组活动健康持久地发展,是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职责。 ( √ )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 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国服务业主要分为15大类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即: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住宿和餐饮业 5、金融业 6、房地产业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1、教育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及名词解释.

品质管理基本知识及名词解释 2008-03-10 09:01:09| 分类:学习课堂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名词解释: 1、QC:品质控制(Quality Control) (1 QE:品质工程 (Quality Engineering (2、QA:品质稽核(Quality Audit (3 IQC:进料检验(In Quality Comming (4、FQC:线上检验(Final Quality contro (5 OQC出货检验(Outgoing QualityControl (6 IPQC:制程检验(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2、什么叫品质:指具有满足顾客需要和市场潜在能力的总和。 a.有用性 b. 安全性 c.舒适性 d.依赖性 3、什么叫管理: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制定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活动。 4、什么叫品质管理:指为了最经济地生产出与需要者相符合产品的一切手段。 5、品质管理的基本任务:正确判定和贯彻执行方针和政策,保证和提高产品质的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经满足客户需要,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 6、品质管理的目的:

(1)、使其与制品仕样一致,使顾客满意;(2)、使下道工序的作业不受影响地持续进行;(3)、使不再发生错误动作;(4)、通过对作业者的检查,使其认识到正在确认的结果;(5)、研究改善检查方法。 7、品质管理的效果:为什么品质管理是必要的,为什么要去做: (1)使不良品减少,制品品质要均一;(2)制品的成本降低;(3)生产量增加; (二)、品质管理的历史演变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QC (1920-1940年 (a特点:专职检验工人按照技术文件的规定,采用各种检测技术,对产品进行各项检验和试验,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才能保证到达用户手中的产品都是合格产品。 (b优点:不合格产品通向市场之路被切断。 (c局限性:能够“把关”,不能“预防”。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QM (1940-1960年 (a特点:将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质量控制中。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统计手法(如排列图、柏拉图等通过统计手法来获得品质的波动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汇总,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产品波动的异常因素,提高一次性成品率,减少废次品造成的损失。 (b优点:既能把关,又能预防。 (c局限性:过分强调数理统计方法,忽视了生产者的能力和技术,因而,使人们误以为品质管理就是统计专家、数量专家的事,影响了它的普及。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 (当代 (a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大型复杂的机械、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等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光靠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已无法达到,要达到上述要求, 势必需将质量活动向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等过程扩展,以实现在产品形成全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因而,就形成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是:全员参与、全部文件化、全过程控制。除此之外,它还蕴含着“预防为主”、“下工序是有用户”、“一切为用户”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服务业质量管理发展现状

服务业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近年来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加之随着全球步入休闲化社会的大趋势,我国的服务业将持续快速增长。发改委网站消息,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完善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促进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近日,商务部决定自今年5月起开展为期半年的商贸服务业优质服务活动。根据商务部全国商贸服务领域优质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下发的《关于开展2014年商贸服务业优质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各行业协会要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通过优质服务“学先进”活动,引导企业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技能,形成服务社会的行业风尚。纵然服务业质量管理已然引起了各方的极大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颁布了相应法令来推动质量管理的发展。然而质量管理本身作为一门新兴且边缘的科学领域,理论不够成熟,发展亦不甚完善,且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质量管理更加难以把握,故而服务业现阶段亦然面临着重重困境。服务业质量管理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1.相比制造业,服务业质量管理更难把握。相比来说,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属性特征不同,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确有一些服务质量管理难以具备的优势:1.生产和管理的环境。产品的生产活动是在对顾客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

也有清晰和固定的运作流程,避免了来自顾客方面的干扰和影响。而服务业则需与顾客直接交涉,各种不确定因素更加明显。2.管理的对象。生产管理的对象是明确的一系列有形实体,包括原材料、设备和最终产品。而服务业更主要的是要和顾客打交道。3.管理的标准。产品具有公认的质量标准,可以对照检验,并且就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零部件的规格和标准都可以做得非常细致。而服务质量主要在于顾客感知,具有很大的主观性。4.人机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工作由机器来完成,大量高科技的运用使得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人人增强,并由此导致大批量产品的同质性。例如,通常一台洗衣机出厂时可以保证达到5000次无故障运行。而服务业大多数工作必须有工作人员来完成。5.生产过程的可分离性和可间断性。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在萌芽状态、生产过程中和被消费者使用前被消除。例如,一双皮鞋从原皮进厂到消费者购买要经历20道以上的质检程序;而服务业则不同,员工一边提供服务,顾客则同时就消费了服务,中间很难进行分离和枪验控制。2.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配合程度“服务工作无小事”,服务质量既受企业可控凶素的影响,也受不可控冈素的影响,让顾客满意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需要服务企业和员工倾注极大的热情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取得成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指南》的引言中曾指出:“在一个组织中,质量的创造和维护取决于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其目的是保证顾客的需要得到理解和满足。为获得质量,需要组织中各层次人员对各项质量原则承担义务,并

现代服务质量管理控制论文

优质服务,从心开始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民收入日益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的节奏也不断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改变,因此,作为第三产业的餐饮业也相继活跃发展繁荣。与此同时,餐饮业的市场竞争业愈演愈烈。从目前状况来看,酒店餐饮业服务质量仍然较低,服务质量比较落后,主要涉及到服务管理、安全保卫、设施维护、卫生管理和其他方面的问题。酒店餐饮服务质量的核心内容是酒店餐饮的服务水平,其主要包括:服务人员的个人形象及素质、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技巧、服务人员的服务效率和应变能力、酒店服务项目的设置以及酒店环境卫生状况等因素。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是酒店餐饮服务质量。良好的、令顾客满意的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酒店硬件质量方面的不足。怎样能提高酒店餐饮服务质量就是本论文的论点。本文将从培训、激励、标准、预前控制以及创新等方面来介绍本人认为可以提高酒店餐饮服务质量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酒店餐饮、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创新方法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酒店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服务质量越来越引起酒店行业的高度重视,它是以酒店生存的基石好核心竞争力,是争夺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到酒店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及时而准确地诊断出酒店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不断提高和优化酒店的服务质量,是众多酒店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酒店餐饮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顾客需求日趋全面,主客观对酒店餐饮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服务质量成为酒店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武器。如何加强酒店餐饮服务质量管理,树立酒店餐饮良好的服务形象,为宾客提供满意超越期望的服务,从而以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的忠诚,获取竞争优势。大部分酒店客房收入是占酒店收入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餐饮收入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提高酒店的营业额,就必须提高酒店餐饮的营业额,而提高酒店餐饮的营业额,就必须提高酒店餐饮的服务质量。只有优质的服务,忠诚的服务,用心的服务,方能留住每一位客人的心,使他们能成为酒店忠诚的客人,在酒店市场中稳占一席之地。 一、酒店餐饮服务质量概述 酒店餐饮服务是指酒店餐厅员工以设施设备为基础,以一定的操作活动为内容,以客人的需求为目标,同时倾注员工的感情而形成行为效用的总和。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品质管理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 ( × ) 2.从质量和企业关系方面看,提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 √ ) 3.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 √ ) 4.质量检验阶段是一种事后把关型的质量管理,因此不是一种积极的质量管理方式。( √ ) 5.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一个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 √ ) 6.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就是指外部的最终的顾客。 ( × ) 7.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 √ ) 8.质量改进意味着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断提高。( √ ) 9.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管理工作系统。 ( √ ) 10.因果图用于寻找质量改进应针对的主要问题。 ( × ) 11.头脑风暴的过程强调自由平等,不必尊重领导的意见。 ( √ ) 12.排列图是按重要性排序显示各个原因变量的作用,从而识别改进机会的一种工具。( √ ) 13.排列图是分析质量数据分布状况的工具。 ( × ) 14.QC小组活动是组织的自主行为,推进QC小组活动健康持久地发展,是领导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职责。 ( √ ) 15.5 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 ( × ) 16.“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 17.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是广义质量的概念。(√) 18.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19.过程检验特别应重视首件检验。(√) 20.最终检验是对最终作业完成的产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特性的检验,因此不包括包装的 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