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式大易筋经

第一式 握拳呼吸

双足立定宽如肩阔,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握拳,大拇指贴大腿,每呼吸完毕拳握紧,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行之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第二式 双掌下按呼吸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下按;每一呼吸完毕,双掌下按,左右手指翘起,掌愈按愈下,勿放松,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亦增长手力腕力。

按:此前两式,源于少林十二大劲前两式的练法,盖手为身上最为敏感之梢节,任何技法法、手法皆通过手来展现传递而出,故增长手劲,使上肢梢节有所触动,活动上部筋经,此两式之作用也。



第三式 双掌开合呼吸 (韦驮献杵第一式)

两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合十当胸;两大拇指贴身,吸气时两手分开,呼气时两手再合,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使肺部一张一缩,对结核病有良好的效效能。

按:此式呼吸练法效仿人体肺部之开合运化,以外引内。吸开呼闭,正是少林一脉正宗练法,也是韦陀献杵第一式的要求。



第四式 左右撑掌呼吸(韦驮献杵第二式)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分左右撑开,掌心向外,手指向天,指尖拗向头部,每一呼吸,双掌撑开,如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愈撑愈开,直至完毕,乃放松。此式增长臂力和腕力。

按:此式同于韦陀献杵第二式,左右平开,分达四梢,而对上肢要求尤为精到,掌心向外,手指朝天,指尖回拗,如能按要求做到,则上肢筋脉自然抻开,各关节亦自有撑拔之力。



第五式 双掌上撑呼吸 (韦驮献杵第三式)

双足立定如前式,双手反掌向上撑,掌心朝天,大拇指与食指头相对成三角形,面向天;吸气时牙咬紧,呼气时口张开,手向上撑高,愈撑愈上,直至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止。此式去口臭气。

按:此式乃韦陀献杵之第三式,原第三式口诀云:力周胸胁浑如植,其意是要求两臂如束,浑然如一,节节上拔,且看当今诸多易筋经练家,是否做到浑然如植的要求了?



第六式 上撑下垂呼吸(摘星换斗)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掌向上撑,掌心朝天,指向头拗下,左掌下垂,指头向地,掌心向大腿,眼平视,牙咬紧,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放松。此式有调理脾胃之作用。

按:此式一掌上撑,一掌下按,正是摘星换斗的练法之一,八段锦云:调理脾胃须单举,说的也是此式,此式中,手指回拗,正是抻拔之关键,配合呼吸,自然能有

强壮脏腑的功效。



第七式 握拳上仰呼吸(倒拽九牛尾)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手握拳提高曲肘置头上,头上仰,眼看右手心,左手握拳垂下,拳心向后,牙咬紧,连续呼吸八十一次,乃放松。练颈部粗壮。

按:此弓步练法,合于十二式中倒拽九牛尾,此式并不单于练颈部粗壮,不过颈部粗壮,则后拽揪拉之力亦自强壮。



第八式 双掌前推呼吸(出爪亮翅)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前推,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长手力与指力。

按:此式同于十二式之出爪亮翅,其要求亦是抻拔筋骨,所要求之处亦要认真体味,不可随意而过。



第九式 弓步拗身呼吸(九鬼拔马刀)

右足向右踏开一步,成右弓步式,身体向右拗后,右掌置背后,左手成圆形置额前,掌心向外,眼看左脚踵;此式站成,牙咬紧,乃行一至八十一次呼吸。多习此式对腰痛有良好转变。

按:此时练法虽不同于传统之九鬼拔刀,但拗身之意也是扭转脊柱以左右锻炼。



第十式 左右托掌呼吸(三盘落地之上部)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两掌均不动,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增长臂力。

第十一式 下蹲起伏呼吸 (三盘落地之下部)

双足尖贴地相距一尺二寸,两手叉腰,身体徐徐下蹲;当下蹲时,足踵离地,只用两足尖维持重心;眼平视,牙咬紧,下蹲标准至大腿水平为度,一起一伏至八十一次呼吸为止。久练步稳肾固,至老健步无衰颓态。

按:此式略不累述,正是三盘落地的功效和练法,各家所传,虽稍有不同,其大意不差。第十式和第十一式此两式可为一式,上面为托千斤之法,下面做蹲起之功,两个合在一起,正是原本三盘落地的说明。



第十二式 吞阴呼吸

双足贴地,约距离尺余,两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两膝稍曲,眼平视,牙咬紧,舌舐上颚,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止。此式童年久练必能成功。此式对肾部发展特强,成年人习之数月有不可思议之效果。此式以站桩步引气下沉至丹田,能疗一切痼疾。

按:此式和青龙探爪式有所不同,熊式原文讲此式为健肾之效,而青龙探爪的练法原意为坎离交媾之法,肝肾同练,此式则有所不同,熊长卿先生在其著作中说:“此式是一般站桩之法,多练此式,

可稳固下盘。”故这一式应为三盘落地的延伸练法,我所练习的功法中三盘落地的练法也是这样,先动而后静。



第十三式 俯仰呼吸(卧虎扑食)

全身蹬直,足趾与手指贴地,一俯一仰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重要点在手,手之运用须分三式:第一式先用掌贴地活动;俟纯熟后,第二式由掌变拳;俟纯熟后,没有勉强,再用第三式由拳变指。指亦分平指和立指:平指即指甲朝上;立指即指甲朝横,全用指尖贴地。

按:这式为卧虎扑食练法之一种,熊传练法中,尤为清晰明白,层次分明。兹不赘述。



第十四式 双手下垂呼吸 (打躬式)

双足立定如前式,牙咬紧,身变曲至九十度角,两手徐徐下垂,身下弯时呼气,起立时吸气,两手愈垂愈下;呼吸如过于急速,起立时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后乃下垂;如不觉疲劳,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乃止,此式对腹部脂肪过剩有特效,能减腹脂,收细腰围。

按:这式就不用说明了吧。以腿为根,腰为轴,转动往复,自然能减少腹脂了。



呼吸方法

至始至终贯彻“气以直养而无害之原则”,不要憋气,要无时无刻在练功中放松膻中穴。松膻中穴是让心火下行,水火相见之关键所在。

不可刻意追求顺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应以自然呼吸方式为主。

熊氏易筋经追求筋长力大;如要筋长效快,则需采用吸气加紧,呼气亦加紧之方式练习,方可收立竿见影之功效。

“一呼百脉皆开,以丹田为中心向四肢间散发松开。一吸百脉皆合,以丹田为中心将散发开的真元气收归于丹田。”--此言乃事实及理论!知道即可,无须刻意穷求!

将身体真元之气均送至身体四肢再收回丹田,顺乎自然,切忌人为导引意想路线则有大害,不可将意念影响到正常之经络子午流注!

身体始终紧张,但筋骨却在大力之下拉松开,气血无孔不入,钻入后即滋养筋骨,故虽是紧张,但却在紧张之中求得筋长力大而不伤身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