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急性腰扭伤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急性腰扭伤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门诊综合治疗中心

急性腰扭伤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因劳动或运动时,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承受超负荷活动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急性腰扭伤。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常因动作不协调而发病。急性腰扭伤男性多见,患者多有抬重物、弯腰、转身、失足、滑跌等扭伤史,有的伴腰部断裂感或撕裂声,重者即刻不能活动,也有的当时不重,但次晨因组织水肿、疼痛重而不能起床或活动、咳嗽、喷嚏,甚至笑都可使痛加重,卧床不能完全缓解。

临床症状:腰部剧痛,患侧腰大肌紧张、痉挛、僵硬,呈板状,并向一侧倾斜。轻者腰部活动时疼痛、受限或障碍;重者腰部功能障碍或丧失卧床,卧床翻身或做下肢运动时,疼痛加剧,但没有腰腿部神经牵涉症状。

病因病理

急性腰肌扭拉伤,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其发病原因来于以下三种不同情况:

1、不适应病人因休息,腰肌和腰椎间韧带及其他组织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患者在没有进行腰部活动或活动量较小时,因腰部肌肉收缩和舒张力量不足,以及支配腰部肌肉的有关神经仍未达到最佳状态,加之腰或两侧肌肉、韧带收缩牵拉不相互配合、支持或协调,相反相互抵抗、约束或限制,在此种情况下,患者腰部突然扭转、前屈、后伸或打喷嚏腰肌收缩或牵拉时均可造成腰肌损伤,腰部肌肉强度痉挛,腰部呈板状,向一侧倾斜、僵硬,致使腰部疼痛,功能受限或障碍。

2、超负荷当病人腰部肌肉随着运动和体力劳动强度的进行而适应时,患者蹲下或弯腰搬抬扭转,‘因准备不充足,精力不集中,姿势不良或超重均可造成腰部肌肉或韧带损伤,而造成腰部突发性剧痛,腰一侧肌肉强度痉挛并向一侧倾斜,致使腰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

3、慢性发作患者腰部以上两种损伤后,因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致使损伤的局部纤维瘢痕组织挛缩,痉挛的肌肉相互粘连和瘀血水肿未及时吸收,在局部机化粘连而使腰;的肌肉和收缩力及伸展性功能减弱,并长期有隐痛、压痛、不适感,腰部功能受限或不灵便,另外加之职业性劳损,腰肌出现程度不同的痉挛,机化增生的结缔组织结节和粘连的条索,影响腰肌的收缩、伸展和牵拉功能。腰部长期有酸胀痛感,此时如腰部突然扭转,搬抬重物,打喷嚏或风寒湿的侵人,均会造

成腰肌损伤,而导致腰部慢性肌肉损伤急性发作。

急性腰扭伤的病理变化,是损伤组织出血、水肿和吸收修复过程。损伤的程度和范围,视受应力的大小而异。组织多为参差不齐的撕裂伤,现血可为散在点状、血湖或较大的血肿。相邻组织产生炎性渗出,导致水肿。渗出及血肿吸收后可形成瘢痕,使局部组织变弱,又构成下一次扭伤的潜在因素。

诊查要点

1. 问诊首先掌握病人外伤史的程度,腰肌扭拉伤后可行走,但腰疼痛,腰肌僵硬、痉挛,导致躯干前倾、侧弯,臀部向一侧倾斜,俯卧位时,脊柱两侧肌肉高度不等,并有侧弯。

2. 触诊患者俯卧位,术者用拇指可触摸到患侧腰肌强度痉挛、僵硬呈板状,患侧腰大肌中部有压痛,如慢性腰肌损伤和腰肌劳损急性发作的病人,在腰肌的中间或腰的外侧可触到大小不等的机化粘连的结节。

3..腰背疼痛及压痛:伤后腰背部可出现局限性痛,患者可用手指出痛点,痛点部位以下腰部、骶髂关节附近多见。疼痛为持续性,患者常两手扶腰,行动困难。咳嗽、喷嚏加重。起床或卧床皆困难,不敢翻身。重者可影响下肢,不敢屈伸。压痛点多为一处,但也可有几处。压痛处常表示组织损伤部位,如第三腰椎横突尖部、髂嵴后缘、棘突或棘间深处,棘旁深处等。绝大多数病例痛处深在,表面无肿胀,但有肌痉挛。极少数损伤在棘上韧带者可有淤斑或血肿。

4.腰椎痉挛性强直及侧凸:由于保护性肌紧张致脊柱强直,骶棘肌坚韧隆起,损伤在一侧者,可有脊柱保护性侧凸,侧凸为凸向健侧,与椎管内神经受侵多凸向患侧不同。弯腰、向健侧屈时痛重。卧床痛轻时肌肉稍松。

5.直腿抬高或屈髋、膝试验:急性腰扭伤时直腿抬高病人诉腰部痛,甚至扩散到臀部或大腿后痛,勿误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此种痛是由骨盆旋转牵拉腰部肌肉、韧带所致;同样仰卧位作屈膝屈髋试验时,亦因腰骶部紧张而疼痛加重,如有小关节损伤,则腰部扭转时痛重。

6.X线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脊柱变直或有保护性侧凸,其余多列显著改变,部分患者在疼痛轻时照屈曲侧位片,可因棘间韧带损伤而棘间隙增宽,小关节紊乱,如棘突偏歪、关节突关节间隙不等可作参考。先天性异常易造成扭伤。X线片还可排除骨病变,如肿瘤、结核等。

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在临床症状上,腰椎间盘的突出,局部韧带、纤维环、肌肉的破撕裂,瘀血水肿的形成,加之疼痛出现反射性

痉挛而压迫腰神经,产生腰腿痛及神经压迫症状等;其次在影象学检查方面,CT检查根据病人腰部外伤史,腰椎间隙有明显的增宽或变窄,髓核有程度不同的向不同方向突出。

2. 慢性腰肌劳损:腰肌劳损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腰骶部酸痛;二是活动时症状减轻,休息后加重;三是早晨起床后加重;四是弯腰过久时腰部疼痛明显,不能随意直起;五是腰部开始活动时,腰骶部有酸痛,活动一会后腰骶部疼痛缓解或消失。慢性腰肌劳损的腰部长期有酸沉隐痛之感。

综合治疗

1.急性期治疗

1.1卧床休息:是最基本且有效的治疗。选择舒适的硬板床,自由体位,一般3周。有利于解除肌肉痉挛和损伤组织能充分修复,免留后遗症。

1.2中药外敷:消定膏外敷以消肿止痛,3天一次。

1.3针灸火罐:针灸以疏经通络,解痉止痛

穴方;肾俞(双)腰阳关阿是穴委中(双)阳陵泉(双)承山(双)

方法:委中和阿是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针后拔火罐10分钟。

1.4物理治疗:可以明显消除局部肌肉组织的炎症,水肿,改善血供,缓解肌肉痉挛。常用微波,中频脉冲,电磁波(TDP)等。

1.5中成药:消肿止痛合剂 50毫升口服 2次/日

1.6封闭:2%利多卡因5毫升加强的松龙1毫升在压痛点局部封闭治疗,具有消炎止痛,防止粘连的作用。

1.7西药(解痉止痛剂)

2.恢复期治疗(伤后1周)

2.1中药热敷;当归2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牛膝15克

红花10克桃仁10克川椒3克伸筋草15克

透骨草15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取上方一剂,用毛巾缝包,煮30分钟,期间混入白醋20克,黄酒20克。取出药包拧半干,待温度合适后直接热敷于腰部。每次20分钟,一日两次。一剂可用3天。本法将外用中药与热疗有机结合,中药可通过皮肤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2.2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学运,促进炎性渗出吸收。一般用电磁波(TDP),中频脉冲等。

3.手法治疗

3.1按揉手法

3.1.1掌面按揉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位于躯干的两则,头倾向一侧,嘱患者背腰肌肉尽量放松,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掌面分别交替位于患侧腰肌的上端,沿着背腰部肌肉的走行下移至腰骶,自上而下反复进行按揉。力量由小逐渐加大,当腰部紧张和痉挛的肌肉逐渐缓解,疼痛减轻时结束。

3.1.2前臂按揉患者与术者的位置同上,术者肘关节屈曲使前臂位于腰背部患侧紧张痉挛肌肉的上端,自上而下反复进行数次。力量顺序同上,但力度相对大于掌面按揉手法,随着按揉的进行由浅人深,当痉挛紧张的肌肉逐渐缓解、放松,疼痛减轻时结束。

3.1.3拇指按揉

腰后方按揉患者与术者的位置不变,术者双拇指重叠位于腰背部损伤痉挛肌肉的上端,沿着肌肉的走行下移按揉至腰骶部,自上而下反复进行,由浅人深突出重点。力度相对大于前臂按揉手法,随着按揉的反复进行,局部紧张和痉挛疼痛的腰肌缓解放松时结束。

腰侧方按揉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术者位于患者的后方,术者双手拇指重叠位于腰椎的侧方上端,沿着腰背肌外缘髂腰肌或髂肋肌的走行下移至髂骨,自上而下反复进行数次,力理由小逐渐加大,由浅入深,要突出重点,当术者感到腰侧方肌肉的痉挛缓解,疼痛减轻时结束。

3.1.4肘类按揉

腰后方按揉该手法作用于术者拇指力度不足或较肥胖的患者。患者与术者的位置不变,术者肘关节屈曲,肘尖位于患侧腰背肌的后侧上方,沿着肌肉的走行自上而下至腰骶部反复按揉数次。力量由小到大,其力度要大于拇指按揉手法,按揉时由浅入深,要突出重点,当术者感到局部肌肉的痉挛度缓解疼痛减轻时结束。

腰侧方按揉,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术者位于患者的后侧,术者肘尖位于腰背肌外缘髂肋肌和髂腰肌的上方,沿着肌肉的走行自上而下按揉至髂部反复进行数次,力理和按揉的程度同上。

3.2运动手法

3.2.1屈髋拉腰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双手分别使膝髋关节屈曲,位于腹前,患侧腿之前行,术者双手或躯干用力向下按压患者的膝和髋关节,牵拉腰部痉挛而紧张、粘连的肌肉。力量由小逐渐加大,当按压到最大限度时结束。双腿分别进行结束后,最后术者使双髋双膝同时屈曲,术者双手或躯干同时下压膝髋关节,当术者下压到最大

力度时,一手及前臂维持压力,另手插入臂后部使臂部高抬,下压和高抬两者动作要协调一致,反复进行数次结束。

3.2.2.旋髋拉腰法患者与术看的位置不变,术者一手位于踝关节处,另手持握膝关节,并使膝髋关节屈曲的同时做内收外旋运动,牵拉腰髂部痉挛损伤的肌肉,其范围和角度由小逐渐加大,当达到最大限度时,再使髋关节向相反方向做外展内旋运动,运动的范围和角度同上。

3.2.3腰部叩击法患者取俯卧位,腰部放松,术者双手半握拳叩击腰部,先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进行数次。应用的力量由小逐渐加大,最后集中在腰骶处反复数次结束。

3.2.4腰部推滚法患者与术者的位置不变,双手掌重叠位于腰后侧,在下压的同时双手用力使腰部做内外滚动,推滚的力度由小逐渐加大,当达到最大限度时,巩固数次,最后双掌’用适度的力量下按而结束。

崩漏中西医诊疗常规

崩漏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届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叫漏。崩与漏的出血情况虽不相同,但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而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相互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也能成崩,所以临床上常常崩漏并称。正如《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本病属常见病,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亦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1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不固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1.1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少女肾气稚弱,更年期肾气渐衰,或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若耗伤精血,则肾阴虚损,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血非时而下;或命门火衰,肾阳虚损,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亦致经血非时而下,遂成崩漏。 1.2脾虚 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中气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1.3血热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火热内盛,热伤冲任,迫血妄行,非时而下,遂致崩漏。 1.4 血瘀 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感受寒、热之邪,寒凝或热灼致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发为崩漏。 2 辨证论治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2.1 肾虚型

最新中西医结合综合模拟试题五十一

中西医结合综合模拟试题 A2型题 1.某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当诊断为( ) A.里证 B.表证 C.寒证 D.热证 E.虚证 2.某人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属于( )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E.表实证 3.某人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症,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当诊断为( ) A.表热里寒证 B.表寒里热证 C.上热下寒证 D.上寒下热证 E.真寒假热证 参考答案: 1.B 答案分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其临床表现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2.A 答案分析:实热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 3.C 答案分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如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上热证,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之下寒证。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 B1型题 A.阳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E.表热证 1.恶寒喜暖,腹冷痛拒按,咳喘痰鸣,脉迟有力或沉紧,证属( ) 2.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颧红,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绛少苔,脉细数,此属( ) A.表虚证 B.表实证 C.里虚证 D.里实证 E.实热证

3.发热,恶风,头项强痛,汗出,脉浮无力,此属( ) 4.恶寒,发热,无汗,脉浮有力,此属( ) A.真寒假热证 B.真热假寒证 C.表热里寒证 D.表寒里热证 E.虚热证 5.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烦躁,口渴,尿黄,脉浮紧,此属( ) 6.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四肢不温,小便清长,此属( ) 参考答案: 1.D 答案分析:实寒证的临床表现为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冷痛拒按,大便溏泄或冷秘,或咳喘痰鸣,口淡多涎,小便清长,脉迟有力或沉紧。 2.B 答案分析:虚热证的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颧红,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骨蒸,或劳热,盗汗,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A 答案分析:表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恶风,头项强痛,汗出,脉浮无力。 4.B 答案分析:表实证的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有力。 5.D 答案分析:表寒里热证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常见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烦躁、口渴、尿黄、脉浮紧。 6.C 答案分析:表热里寒证指热在表而寒在里的证候。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属表热证,大便溏泄、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属里寒证。 X型题 1.表证的临床表现是( ) A.脉浮 B.舌红苔白 C.身热不扬 D.寒热往来 E.恶寒发热 2.里邪出表,反映( ) A.病势减轻 B.邪有去路 C.邪盛正衰 D.邪轻正衰 E.邪正俱盛 3.里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B.内有素食,外感风热 C.旧疾加新疾

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版)

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1年版)前言自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医院管理和业务发展等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了系统总结两批共22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工作经验,提炼规律性、规范性做法,指导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好地开展医院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3?52号)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编制分为资料收集、素材整理、实地调研、分类编写、修改完善、专家论证等几个阶段,历经2年多的时间。期间,广泛听取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指南》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核心要素进行归纳提炼,从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科室设臵、专科建设、临床研究、药事管理、护理、文化建设、预防保健等九个方面提出了体现中西医结合医院自身工作特点的要求,力求突出《指南》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中西医结合医院。由于中西医结合在概念内涵、学科发展方向、医院运行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因此希望各地结合《指南》,加强实践,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我局将在各地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指南》,逐步提高我国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水平。第一部分医院管理 中西医结合医院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吸收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特长,突出中西医结合特点,发挥中西医结合的

推拿个人工作总结

保健按摩师专业技术总结 作为一名按摩医生,我的工作职责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本草纲目·序》:"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因此,虽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特别对于我们从事按摩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是令我愿意投身按摩事业,为人民大众的医疗卫生、健康保健贡献自己的力量。参加工作至今的实践工作,我对自己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我就一年来本人的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医疗技术等四个方面作一下简单的总结: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素质 工作以来,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中医按摩医生除了应具备的以上的素质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是做好按摩医生的前提。本人经常在网络上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学习有关卫生知识,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按摩疗法。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近一年以来,本人在诊治过程中从无误诊误治及差错事故的发生,工作成绩得到病人、医院领导、同事的肯定。 二、恪尽职守,重视自身道德修养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以上是我一直奋斗的目标。时至今日,我仍牢记在心并不断的努力着。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有魂,生生不息。医德是医生思想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人称"医乃仁术",仁者人也,意思是说医学是一种活人救命的技术。作为一个按摩师,除应当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外,更要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应具备一切为病人的品质。 三、养成严谨、细致、艰苦的工作作风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按摩医生应具备的素质,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细心刻苦的作风,同时要对病友有高度的同情心,要爱护你的病友,关心你的病友,时时处处替他们着想,首先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是对于我们按摩科的病人,我有深切体会,治疗前多与病人沟通,多细致询问病情,详细解说病人对疾病的疑惑甚至了解他的家庭环境、经济困难等家中锁事,治疗前、后多察看病情变化而后作出相应治疗。如此在你那有如亲人般的照顾下定会取得病人的信任,这样病人及家属对于治疗后的一些效果就会了解并理解我们医生的工作,也可以杜绝很大一部分医疗纠纷的发生。 四、勤学苦练,不断提高专业技术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我自己及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积极投身实践很重要。实践第一,一切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只能从实践中获得。智能和才能就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但是为什么在同样实践机会的条件下,成长的速度和程度又大不相同呢?勤奋当然是必需的,要勤于思考和认真学习。注意增强工作和生活的协调能力,向同行虚心学习,增强知识,踏实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加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培养和期望。希望,将来回首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不因虚度时光而羞愧。篇二:推拿科年终总结 推拿科年终总结 在过去的20XX年度,我科在院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医院各科室的协调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本科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在科主任带领下组织全科人员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注重专业发展,继续开展颈腰椎病、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草稿样式 (外三科)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标准】 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 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 5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7 注意与一些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如椎管狭窄及脊柱肿瘤等相鉴别。 【入院指征】 1.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 3.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 1.专科检查: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常规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 ABO血型鉴定;

RH血型鉴定; 尿液分析; 大便常规; 肝功能常规; 肾功能常规; 血电解质常规; 凝血常规; 心电图; 胸片; 输血前五项检查; 血糖。 【治疗原则】 1整脊治疗:可采用调曲整脊系统手法以及四维牵引。 2 卧床1~2周,骨盆牵引治疗,2次/日,每次30分钟,每次牵引重量120-160牛。 3 药物治疗: 3.1 气滞血瘀型 症状: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止痛。 例方:舒筋活血汤。 3.2 寒湿型。 症状:腰腿疼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濡缓。 治法:祛寒除湿,宣痹止痛。 例方:蠲痹汤。

腰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腰痛 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闪挫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而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病性有虚有实,虚者多属内伤,责之于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实者多为外感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常见于西医的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1.1.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1.1.3 常有居住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闪挫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1.2鉴别诊断 1.2.1背痛、尻痛、胯痛: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的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 1.2.2 肾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2 辨证论治 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成清利;外伤腰痛属实,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2.1 寒湿证 证候: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病机: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9g,桂枝15g,甘草6g,牛膝9g,茯苓15g,白术I5g,杜仲15g,桑寄生15g,续断15g。 加减: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加附子先煎9g,细辛3g以温阳散寒;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加苍术15g,薏苡仁30g以除湿。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2.2 湿热证 证候: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病机: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减。 苍术15g,黄柏10g,薏苡仁30g,木瓜30g,络石藤15g,川牛膝9g,土茯苓30g,虎杖15g。 加减:小便短赤不利,舌质红,脉弦数,加栀子9g,萆薜15g.泽泻9g以助清利湿热;湿热蕴久,耗伤阴津,腰痛,伴咽干、手足心热,加生地黄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以滋补肾阴。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诊疗常规 一、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损伤、破裂、突出或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产生椎间盘和相应椎间关节及其附属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引起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的临床症候群。本病应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痿证”的范畴。 该病好发于25-50岁青壮年,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以劳动强度较大的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多见,病因为外伤、负重、震动、不良体位、脊柱畸形等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诱发腰椎间盘突出。临床上常以L4-5、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突出的腰椎间盘刺激神经根及其周围硬膜囊,静脉丛等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射或水肿,粘连而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 二、临床表现 1、腰痛 半数以上患者先腰痛后腿痛,腰背痛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该神经由2/3交感神经和1/3躯体神经组成,持续数天到数年不等,部位在下腰背部和腰骶部,表现为起病缓慢的腰背区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坐骨神经痛 大多数突出部位在L4-5和L5-S1椎间隙,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到小腿外侧和足跟,足背部,是神经性放射痛。患者常被迫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症状,因此站立位较坐位时严重。 多数患者不能长距离步行,但骑车远行无困难,当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则诱发和加重坐神经痛。病史较长者有少数患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牵涉痛可产生腹股沟区痛。 3、下腹部痛和大腿前侧痛 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L2、3、4神经根受累时,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4、麻木 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感而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区域皮节分布。 5、间歇性跛行 患者随行走距离增多可引起腰背痛和不适,同时感患肢疼痛和麻木加重,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因行走距离不等,当取蹲位或坐位休息短暂时间后,症状减轻,再行走后症状再出现。此系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根和椎管容积减小,使神经根充血,水肿炎症反应所致。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扩张,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缺氧症状。 6、马尾综合症 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左右侧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和会阴区麻木感。有些患者在重体力劳动后或在机械牵引和手法复位后,出现剧烈腰骶区

医院专题片文案DOC

长风破浪 ——荣成市中医院三十年发展纪实歧黄之道,源远流长,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它承启中华文明,泽被华夏,惠济苍生。 《黄帝内经》中记载:“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这一源起于新石器时代,绵延数千年的神奇医术,在荣成中医院得到了传承与革新,以无数成功病例,成为叫响业界的特色品牌,铸就了荣成市中医院建设精品专科群和优势学科链的发展基石,也使荣成这座三面环海的魅力城市,绽放出一枝亮丽的医界奇葩。 荣誉载杏林 30年,在中医学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荣成中医院却用浓墨椽笔描绘出了一幅现代中医院生机盎然、蒸蒸日上的发展画卷。 1982年12月,荣成市中医院组建,其前身是黎明公社卫生院,仅有几排简陋的小平房、20张床位和27名医护人员。30年栉风沐雨,30年砥砺奋进,岁月流水洗尽铅华,留下的是勤勉坚持的馈赠。荣成市中医院已然由初创时的乡镇卫生院发展成为全市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同时也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和东直门医院协作医院。医院设临床、医技、职能43个科室,开放床位545张,年门诊量近2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1万多人次,以精湛的技术和显著的疗效,赢得了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先后荣获“全国诚信示范医院”、“全国服务质量满意单位”、“全国百姓放心患者满意示范品牌医院”、“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医保健特色示范医院”、“威海市卫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成神针妙手 针灸推拿科,是荣成市中医院的一张特色名片。这个在建院之初仅仅2张诊断床,连病房都没有的推拿门诊,已发展壮大为集针灸推拿一科、二科、三

腰肌劳损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劳损多为慢性发病,并无明确的急性外伤史;有的患者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外伤史;有的患者姿势不良或曾长期弯腰工作。症状时轻时重,一般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不能久坐久站,须经常变换体位。有些患者在棘间、髂后上棘、骶髂关节或腰骶关节、腰椎二、三横突处有程度不同的压痛,有的患者压痛范围广泛或无固定压痛点。 上海市卫生局2003年 腰肌劳损是指急性腰部扭伤后未能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损伤,或因寒湿侵袭腰部,造成腰部韧带、筋膜、肌肉的慢性劳损,以腰痛发作与缓解反复交替,活动功能受限的慢性疾病。 (一)诊断依据 1.好发于有重体功劳动史的中老年者、急性腰部扭伤后未能及时合理治疗者及久居潮湿阴冷之地者。有长期腰痛史。 2.一侧或两侧腰骶臀部酸痛不适,疼痛可牵及股内外侧及膝部,腰腿痛往往因久站、久坐、久卧后加重,腰部适度活动后缓解;过度劳累后加重,适当休息后减轻;或阴雨寒湿天气加重,晴暖干燥气候减轻。急性发作者,可有剧痛和腰部活动障碍。 3.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臀中肌、臀大肌紧张,棘间韧带、竖脊肌、第3腰椎横突、髂腰韧带(髂腰角)、臀中肌与臀大肌前缘交界处等部位有较为固定的压痛点,或局部可触及条束样压痛点或疼痛激发点。 4.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可出现脊柱侧凸。部分患者腰部皮肤可增厚,皮下组织与深筋膜紧密粘连而出现橘皮样改变。 5.病史较长者或腰部剧痛者,需摄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以排除骨性改变,并提供针对性手法操作的依据。必要时,加摄腰椎双斜位X线摄片。腰椎X线摄片可无异常发现或呈不同程度退变。 6.部分病史较长患者因腰椎退变加重而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与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需做CT或MRI检查。 (二)证候分类 1.寒湿型: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2.瘀血型: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拒按。轻则俯仰不利,重则卧床不起,转侧困难。舌紫暗,脉弦。 3.肾虚型:腰部酸痛乏力,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觥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心烦失眠,咽干 口渴,面色潮红,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腰肌劳损诊断检查 要点 患者多有腰部过劳或不同程度的外伤史。腰部酸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弯腰工作困难,弯腰稍久则疼痛加重,常喜用双手捶腰,以减轻疼痛。检查腰部外形多无异常,俯仰活动多无障碍。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并有压痛,压痛部位多在骶棘肌处、骶骨后面骶棘肌止点处,或髂骨嵴后部、腰椎横突部。 X线照片多无异常所见,少数患者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中西医结合模拟试题

中西医结合模拟试题

————————————————————————————————作者:————————————————————————————————日期:

A1型题 1.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 A.《三因极-病证方论》 B.《伤寒杂病论》 C.《杂病源流犀烛》 D.《诸病源候论》 E.《诊籍》 答案:1.D 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是 A.四诊 B.八纲 C.辨证 D.A和C E.A和B和C 答案:2.E 3.以下不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则的是 A.审察内外 B.整体观念 C.四诊合参 D.辨证求因 E.以上都不是 答案:3.E 4.以下不是望神重点的是

A.神志 B.面色 C.目光 D.形态 E.应答反应 答案:4.E 5.下列不属“假神”的表现的是 A.语声低微断续 B.突然颧红如妆 C.目光突然转亮 D.突然能食 E.神志突然转清 答案:5.A 6.“假神”的病机是 A.阴阳俱虚 B.气血两亏 C.阴阳离绝 D.阴虚阳亢 E.气滞血瘀 答案:6.C 7.病人言语失伦,瞳神呆滞,面色晦暗,反应迟钝属 A.无神 B.失神

C.精神异常 D.神气不足 E.假神 答案:7.B 8.下列不是“得神”的表现的是 A.神志清楚,语言清晰 B.目光明亮,精彩内含 C.面色荣润,表情自然 D.形赢色暗,两目有神 E.反应灵敏,动作灵活 答案:8.D 9.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整个面部称为“明堂”的部分是 A.鼻 B.眉间 C.额 D.颊侧 E.耳门 答案:9.A 10.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整个面部称为“蔽”的部分是 A.鼻 B.眉间 C.额 D.颊侧

关于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相关措施

关于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 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的相关措施 (2009年度) 为了继承发扬、发展创新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弘扬与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不断创新中西医的治疗新途径,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努力推进中医药与现代医药的和谐共进,创造医学奇迹。为在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中发挥巨大效应,推进我院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长远发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措施实施保障: (一)在中西医结合服务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1、坚持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发展方向,集中主要力量,在医疗服务、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中不断强化特色优势的主题。 2、提高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支持力度,开始实施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制度,并从各等方面加强引导。 3、注重加强员工技术文化素质培养。要求各科室建立内部学习培训制度。 4、要求医护人员挂牌上岗,工作牌上印制院徽,所有医师对外讲学和宣传医药知识时必须穿戴医院工作服,形成团队精神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沉淀及其管理特色。

(二)具有特殊优势的中医科室建设 1、根据我院周边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情况,结合本院的自身条件,遴选选择具有特色优势的专科进行重点建设。 2、初步建立中医骨伤科为重点专科的建设,做大做强中医传统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更方便的服务周边群众。 3、临床各科初步制定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诊疗方案,初步应用于临床,并做好记录,以便后期分析总结与提高。 4、重点培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并引进部分相关专科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和专科团队建设。 (三)提高中医药专业队伍的技术实力 1、坚持中医特色,学习中医药文化,注重中医理论学习。各科室制定并实施学习中医计划,积极开展西学中,保证了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2、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全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院里定期举办学习讲座,,夯实中医药基本理论,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 3、初步开展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 (四)强化中医特色 1、提髙中草药的使用,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充分保证中草药的应用比例,提高中草药应用能力。 2、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充分体现中医治疗的多样性,在各科室逐步开展中医特色非药物疗法。如穴位贴敷、耳穴压豆、

急性腰扭伤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门诊综合治疗中心 急性腰扭伤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因劳动或运动时,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承受超负荷活动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急性腰扭伤。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常因动作不协调而发病。急性腰扭伤男性多见,患者多有抬重物、弯腰、转身、失足、滑跌等扭伤史,有的伴腰部断裂感或撕裂声,重者即刻不能活动,也有的当时不重,但次晨因组织水肿、疼痛重而不能起床或活动、咳嗽、喷嚏,甚至笑都可使痛加重,卧床不能完全缓解。 临床症状:腰部剧痛,患侧腰大肌紧张、痉挛、僵硬,呈板状,并向一侧倾斜。轻者腰部活动时疼痛、受限或障碍;重者腰部功能障碍或丧失卧床,卧床翻身或做下肢运动时,疼痛加剧,但没有腰腿部神经牵涉症状。 病因病理 急性腰肌扭拉伤,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其发病原因来于以下三种不同情况: 1、不适应病人因休息,腰肌和腰椎间韧带及其他组织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患者在没有进行腰部活动或活动量较小时,因腰部肌肉收缩和舒张力量不足,以及支配腰部肌肉的有关神经仍未达到最佳状态,加之腰或两侧肌肉、韧带收缩牵拉不相互配合、支持或协调,相反相互抵抗、约束或限制,在此种情况下,患者腰部突然扭转、前屈、后伸或打喷嚏腰肌收缩或牵拉时均可造成腰肌损伤,腰部肌肉强度痉挛,腰部呈板状,向一侧倾斜、僵硬,致使腰部疼痛,功能受限或障碍。 2、超负荷当病人腰部肌肉随着运动和体力劳动强度的进行而适应时,患者蹲下或弯腰搬抬扭转,‘因准备不充足,精力不集中,姿势不良或超重均可造成腰部肌肉或韧带损伤,而造成腰部突发性剧痛,腰一侧肌肉强度痉挛并向一侧倾斜,致使腰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 3、慢性发作患者腰部以上两种损伤后,因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致使损伤的局部纤维瘢痕组织挛缩,痉挛的肌肉相互粘连和瘀血水肿未及时吸收,在局部机化粘连而使腰;的肌肉和收缩力及伸展性功能减弱,并长期有隐痛、压痛、不适感,腰部功能受限或不灵便,另外加之职业性劳损,腰肌出现程度不同的痉挛,机化增生的结缔组织结节和粘连的条索,影响腰肌的收缩、伸展和牵拉功能。腰部长期有酸胀痛感,此时如腰部突然扭转,搬抬重物,打喷嚏或风寒湿的侵人,均会造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c a. 《内经》 b. 《五十二病方》 c. 《刘涓子鬼遗方》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2.最常用的灭菌法: a a. 高温 b. 紫外线 c. 电离辐射 d. 煮沸灭菌法 e. 70%乙醇浸泡 3.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灭菌法: b a. 高压蒸气法 b. 甲醛蒸气蒸法1h c. 煮沸1h

d. 火烧法 e. 紫外线 4. 局麻药中毒早期表现为肌肉颤动,其常见部位是: c a. 颈部肌肉 b. 腹部肌肉 c. 颜面部肌肉 d. 躯干肌肉 e. 四肢肌肉 5. 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c a. 发热反应 b. 过敏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变态反应 6. 代谢性酸中毒最明显的表现是: b a. 呼吸变得又浅又快 b. 呼吸变得又浅又慢 c. 呼吸变得又深又慢

d. 呼吸变得又深又快 e. 呼吸变得时浅时深 7. 造成休克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b. 急性心肌梗塞 c. 急性肾功能衰竭 d. 脑疝 e. 急性肝功能衰竭 8. 双人复苏时,心脏按压次数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为: d a. 1:1 b. 1:2 c. 2:1 d. 5:1 e. 6:1 9. 手术前准备的最根本目的是: c a. 促进切口良好愈合 b. 防治术后感染 c. 使病人尽可能接近于生理状态,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d. 防止术中各种并发症发生 e. 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10.外科疾病致病因素哪项是错误得: c a. 外感六淫之邪 b. 感受特殊之毒 c. 气血雍滞,经络阻塞 d. 饮食不节,情志内伤 e. 房室损伤,外来伤害 11.急性感染是在: d a. 3d以内 b. 1周以内 c. 10d以内 d. 2周以内 e. 3周以内 12.急性皮肤病有明显的糜烂、渗出时,外用药应选用何种剂型:b a. 洗剂 b. 溶液 c. 软膏

扶持和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的规定

扶持和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的规定 第一条自创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以来,我院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扶持和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建立和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确立中西医结合的办院主导地位,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扶持和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要紧紧围绕“西医有实力,中医有特色,中西医结合有成果”这一发展主线,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指南和标准建设医院,重点抓好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两项工作,大力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 第三条医院将中医特色项目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具体项目有: 1.中医病历书写。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是我院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和科室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重要体现,各科室要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或完善本科室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电子模板,以方便本科室中医病历的书写。所有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师必须书写中医病历(因我院已举办多期“西学中”班,鼓励西医住院医师书写中医病历),中医病历应严格按照《中医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所有中医病历实行双重诊断,病历中要体现中医特色,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中医辩证施治、中医整体施护、科室特色疗法和(或)院内制剂、中药和(或)中医非药物疗法。中医病历书写纳入综合目标,实行单项考核,医务部每月通报1次中医病历书写情况,每份合格中医病

历奖励病历书写人50元;发现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书写西医病历者,每份病历扣病历书写人50元,同时扣罚所在主诊组月综合目标考核1分。同时,医院每年对中医病历书写情况评奖1次,用于表彰病历书写质量高、完成数量多的优秀个人,设立-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奖励500元、300 元、200 元。 2.中西医结合类重点专科。中医病历书写纳入重点专科年度考核,分值10分(总分百分制),省级重点科室每月必须完成10份中医病历,市级重点专科每月必须完成5份,每少1份病历,省级重点科室扣0.1分,市级重点专科扣0.2分,扣完为止。年度考核优秀的,医院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3000-15000元。 3.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按照《省中医护理规范》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单病种护理规范》要求,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3项,每科每月为病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少于5人次。为推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可由开始免费操作,得到患者认可后逐步推广实施。各病区护士要严格掌握本病区常见病的中医诊断及中医治疗原则,确定本病区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开展个性化的饮食指导、康复知识的指导等,向患者介绍中药应用的注意事项,包括静脉、口服及外敷等。医院实行中医护理工作量上报制度,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 4.中西医结合科研论文。医院鼓励开展高质量中西医结合科研,鼓励书写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类别科研、论著、论文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实行额外加分。同时,科研、论著、论文进入职称聘任计分项

2020年护士职业资格证考试《专业实务》题库综合试卷A卷 附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考试须知:123 A1型题(本题共50题,每小题3分,共150分) 1、胃大部切除术后24小时内常见的并发症是( )。 A.吻合口梗阻 B.胃肠吻合口破裂 C.胃出血 D.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E.倾倒综合征 2、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主要作用为( )。 A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B 、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C 、补充蛋白质 D 、补充营养和水份 E 、保持酸碱平衡 3、以工作为中心进行岗位分工称为( )。 A. 功能制护理 B. 小组护理 C. 责任制护理 D. 整体护理 E. 个案护理 4、低钾性碱中毒最可能出现于( )。 A 、尿毒症 B 、胃手术后 C 、大量输血 D 、术后少尿 E 、严重创伤 5、PDCA 循环中的“D”代表( )。 A 、管理 B 、计划 C 、实施 D 、检查 E 、处理 6、为达到置换病室内空气的目的,一般每次通风的时间是( )。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60分钟 E.90分钟 7、一位护士正在为一位刚入院的患者做入院介绍,此时护患关系处于( )。 A.初始期 B.结束期 C.工作期 D.准备期 E.熟悉期 8、大多数急性阑尾炎病人腹痛开始时的部位是( )。 A.右下腹 B.上腹或脐周 C.右上腹 D.右腰部 E.耻骨上部 9、贫血最常见的护理诊断是( )。 A. 组织完整性受损 B. 活动无耐力 C. 组织灌注量改变 D. 心输出量减少 E. 有体液不足酌危险 10、由责任护士和其辅助护士负责一定数量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以护理计划为内容,包括入院教育、各种治疗、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护理病历书写、观察病情变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这种形式的护理方式是( )。 A.个案护理 B.功能制护理 C.责任制护理 D.小组护理 E.临床路径 11、拔火罐的适应证是( )。 A .急性腰扭伤 B .外感风寒,风寒湿痹 C .平素体质虚弱

最新中西医结合综合模拟试题五十四

中西医结合综合模拟试题 21.男,58岁。心悸胸闷已2年。近1周来心悸加剧,并见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迟。其证候是 A.心气虚证 B.心阳虚证 C.心血虚证 D.心阴虚证 E.心脉痹阻证 答案:21. B 22.女,23岁。心烦失眠1个月。病人因最近与同事发生矛盾,心情烦躁,入夜难以入睡,自觉手足心发热,口干欲饮,但所饮不多,舌红苔薄而干,脉细数。其证候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心火上炎证 D.肝火上炎证 E.肝气郁结证 答案:22. A 23.女,68岁。患“冠心病” 10年余。今突然心痛剧作,而色青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其证候是 A.心脉痹阻证 B.心阳眾脱证 C.心阳虚证 D.亡阴证

E.亡阳证 答案:23. B 24.男,55岁。体胖,患“髙血压”已6年余,近2天来,自觉心前区闷痛,时感心悸, 短气,舌淡苔白腻,脉沉弦。其证候是 A.心脉痹阻证 B.痰迷心窍证 C.痰火绕心证 D.痰阻心脉证 E.瘀阻心脉证 答案:24. D 25.女,17岁。因高考将至,过度紧张,而致心情烦躁,入夜难眠,口干多饮,舌红苔黄干,脉数。其证候是 A.心阴虚证 B.肝阴虚证 C.心血虚证 D.心火上亢证 E.肝火上炎证 答案:25. D 26.女,45岁。平时常感气短乏力,前天与人争吵后,感心前区胀痛,放射至左肩背部, 伴心悸失眠,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其证候是 A.肝气郁结证 B.气滞血瘀证 C.气郁心脉证

D.瘀阻心脉证 E.寒凝心脉证 答案:26. B 27.女,60岁。心前区疼痛10年余,每逢秋冬季节加重,今年入冬后感心前区刺痛,放射至左肩背部,伴心悸、胸闷,舌质紫黯,脉沉涩。其证候是 A.痰阻心脉证 B.气滞血瘀证 C.气郁心脉证 D.瘀阻心脉证 E.寒凝心脉证 答案:27. D 28.男,40岁。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近2周失眠多梦,头晕:,口舌溃疡肿痛,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其证候为 A.肝火上炎证 B.心火亢盛证 C.胃火上冲证 D.脾胃湿热证 E.肾火上炎证 答案:28. B 29.男,20岁。5天前受凉后岀现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夜间加剧,咳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腻,脉浮紧。英证候是 A.风寒束肺证 B.寒邪客肺证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技巧

浅谈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 西医学和中医学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普遍的两大医学理论体系,它们指导着我们进行日常的医学实践,这两大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哲学基础,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则兼收并蓄了中医学与西医学的长处,能够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指综合运用中西医的医药理论和方法,在中西医药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通过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要求,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与生命问题的科学。任何一种医学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与疗效。因此临床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领域,现就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浅述,以抛砖引玉,更合理的认识和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 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结合疾病的诊治 包括在诊断上的病证结合,在治疗时的综合协调,在理论上的相互为用。病证结合就是运用西医诊断方法确定病名,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作出分型和分期。这样就从两种不同的医学角度审视疾病,既重视病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又通盘考虑疾病过程中的整体反应及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治疗。综合协调是指在治疗的不同环节按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优选各自的疗法,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而是有机配合、互相补充,这样往往能获得更高的疗效。理论上相互为用是根据不同需

要,或侧重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或侧重以西医理论指导治疗,或按中西医结合后形成的新理论指导治疗。 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的研究 主要是用西医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四诊,或创造新的诊法。开展最多的是经络诊法和脉诊、舌诊。经络诊法是把中医学关于经络检查所见和西医诊断联系起来,通过相关性研究,创立耳穴诊病法和经络检查法。通过各种脉象仪、舌象仪,把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用图像、曲线、数字等客观指标表示出来,把各种舌诊所见舌苔、舌质的变化通过病理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及光学等方法客观地反映出来;另外对脉象及舌象进行中医相关对照和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进行原因和机理探讨。这项研究有利于中医四诊实现仪器化、客观化和规范化。 结合中医治法治则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对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理攻下、补气养血、扶正固(培)本等治则的研究。方法是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摸清用药规律,筛选方药,进而对适用该治则的有关方药进行药理作用、成分、配伍机制的实验研究,再将所取得的认识放到临床实践中验证。 结合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中医学基础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有些与西医学理论完全不同,以往曾开展对阴阳学说、脏象学说、气血学说及有关“证”的研究等,主要是从西医角度

急性腰扭伤临床路径

腰痛病(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腰扭伤的患者。 一、腰痛病(急性腰扭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腰扭伤(ICD编码:S33.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 (2)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 (3)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状,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4)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腰生理前凸消失,椎间盘可能变窄,边缘可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无椎间盘突出。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腰痛病(急性腰扭伤)诊疗方案”。 腰痛病(急性腰扭伤)临床常见证型: 气滞血瘀证 湿热内蕴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150)(急性腰扭伤ICD 编码:S33.501)。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急性腰扭伤)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发育性椎管狭窄者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或腰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腰椎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CT或MRI、肌电图、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①松腰法:包括掌根揉按、肘点腰骶、推散法,约需10~15分钟。 ②俯卧位扳压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两手从胸背部至腰骶部的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揉按,持续3~5分钟,以缓解腰肌紧张和痉挛。然后按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