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体温监测系统毕业论文

医用体温监测系统毕业论文
医用体温监测系统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摘要

本人设计了一种医用体温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的前端体温测量

装置实时采集病人的体温,然后通过RS485将体温传送到病区PC机,实现对每个病人体温数据的自动或手动选择采集、处理、实时显示和对温度报表的查询、打印等。

体温测量装置采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然后将数值传送到单片机AT89C51,通过单片机AT89C51完成数据采集和处理,最后经数码管显示所测的温度值。

在该系统中单片机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控制和数据传输,借助串行通信实现了人机交互控制,系统控制方便,工作稳定,能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关键词:体温;RS485;AT89C51;ds18b20

The Research of Monitoring System for Body Temperature of Medical Use Abstract:

The monitoring system for body temperature of medical use is designed and realized in this paper. Patient s′body temperature is gathered in real time by a measuring device whose kernel is

AT89C51 ,and is transmitted to PC by RS485.

The software can setup the system parameter, can recollect, process, record the data of body temperature, and can inquire, print the temperature report forms, it is the command center of the whole system.

This text, to the little controllerA T89C51, integrated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 and has described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each part and plan of design of system emphatically.

We us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sensor and communicate the data, thus, man-machine conversation comes into true in virtue of serial communication .The running of system shows that it is easy to control and it works stably to perform reliab le data transmission.

Keywords:body temperature ;RS485 ;AT89C51 ;ds18b20;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长春工业大学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系统背景 (2)

1.2系统概述 (2)

1.3技术参数 (2)

第二章系统方案确定 (3)

2.1系统整体方案论证 (3)

2.2方案概述 (5)

2.3人体多个检测点的选择 (5)

2.4系统元器件的选择 (6)

2.4.1测温传感器地选择 (7)

2.4.2主机的选择 (10)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11)

3.1ds18B20的测温原理与结构 (11)

3.1.1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结构原理 (11)

3.1.2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13)

3.2主机及接口电路 (19)

3.2.1A T89C51结构原理及外围扩展MAX7219 (19)

3.2.2键盘/显示器设计 (24)

3.2.3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26)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29)

4.1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29)

4.2该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的问题 (29)

4.3上位机与单片机串行通信软件设计 (29)

4.4体温检测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30)

4.4.1下位机主程序流程 (30)

4.4.2单片机中断程序流程 (31)

4.4.3键盘扫描子程序流程 (33)

第五章温度采集系统的校准及结果分析 (34)

5.1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精度处理 (34)

5.1.1线性度 (34)

5.1.2灵敏度及灵敏度误差 (35)

5.1.3分辨力和分辨率 (35)

5.1.4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36)

5.2 RC并联回路的精度讨论 (36)

5.3键盘的重建处理 (36)

结束语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 (39)

第一章绪论

1.1系统背景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强烈要求,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

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重症监护病房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设备及先进的治疗手段,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起搏器、冰毯、胃肠道外营养等治疗手段,对各种各样的危重病人,特别是对那些死亡迫在眉睫的病人进行非常密切的观察并用特殊的生命支持手段,以提高这些病人存活机会的一个特殊治疗护理病区。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体温是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体温监测系统也是重症监护病房所必备的。我们过去常用的体温检测仪器是水银体温计,这种温度计易碎,读数比较难,而且误差比较大,不符合ICU病房快速、准确的诊断要求。基于上述原因,本人设计了医用体温监测系统,它能同时对人体多个点的温度进行检测,测量结果运用数码管实时显示,而且能够根据医生的需求,将测量的结果传送到计算机中进行储存、打印以及形成温度报表等。除此之外,本系统不测体温时采集病房的温度,而且具有超限报警的功能,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更准确的检测人体的温度,有效的完成ICU的体温检测工作。

本论文采用的是接触式的温度采集系统,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导热快,对温度场的干

扰小的特点。医用人体多点温度采集系统的仪器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

1.2系统概述

本设计运用主从分布式思想,由一台上位机(PC微型计算机)和下位机(单片机)组成两级分布式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RS-485串行通讯标准,下位机(单片机)进行现场温度采集,然后将测得的温度值传给上位机。温度值既可以送回主控PC机进行数据处理,显示器显示,也可以由下位机单独工作,实时显示当前各点的温度值。下位机是单片机基于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测温系统。ds18b20可以方便的实现多点温度的测量,轻松的组建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抗干扰性好、设计灵活、方便,非常适用于医院病人的体

温测量。

1.3技术参数

1、测量的温度范围:20℃——50℃;

2、系统检测的分辨率:±0.5℃;

第二章系统方案确定

2.1系统整体方案论证

温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热工参量。从微观上说,它反映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大小,而宏观上则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各种热工实验中几乎都离不开温度,所以,温度测量是最重要的热工测量。

各种测温方法大都是利用物体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如物体的膨胀率、包阻率、热电势、辐射强度和颜色等)与温度具有—定关系的原理。当温度不同时,上述各参量中的—个或几个随之发生变化,测出这些参量的变化,就可间接地知道被测物体的温度。

测温方法可分为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大类。用接触式方法测温时,感温元件需要与被测介质直接接触,液体膨胀式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等均属于此类。当用光学测温计、辐射测温汁、红外探测器测温时,感温元件不必与被测介质相接触,故称为非接触式测温方法。

方案一:采用非接触式测温的方法

非接触式温度计主要分为全辐射温度计和红外温度计,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温度计的原理以及优缺点。

☆全辐射温度计

全辐射温度计由辐射感温器、显示仪表及辅助装置构成。被测物体的热辐射能量,经物镜聚集在热电堆(由一组微细的热电偶串联而成)上并转换成热电势输出,其值与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成正比,用显示仪表进行指示记录。补偿光栏由双金属片控制,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光栏相应调节照射在热电堆上的热辐射能量,以补偿因温度变化影响热电势数值而引起的误差。

☆红外测温法

任何有一定温度的物体,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界辐射能量。所辐射能量的大小,直接与该物体的温度有关,具体地说是与该物体热力学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温度测量仪表叫红外温度仪表。这种测量不需要与被测对象接触,因此属于非接触式测量。红外温度仪表可用于很宽温度范围的测温,从-50℃直至高于3000℃。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对象发出的电磁波能量的波长分布不同,在常温(0℃-100℃)范围,能量主要集中在中红外和远红外波长。用于不同温度范围和用于不同测量对象的仪表,其具体的设计也不同。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非接触式测温法的优缺点:

其优点是:

●与被测对象不接触,在测体温时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快速,通常测量时间小于1s,一般不会超过2s;

因此十分适合于在SARS预防检测中应用。

其缺点是:

●仪表本身准确度不如接触式的医用温度计,通常不会优于0.2℃;

●测量结果受许多因素影响,重要的是被测对象辐射率的不确定性,不容易测出被测对象的真实温度;

●仪表本身比较复杂,使用也比接触式医用温度计复杂,使用者要经一定培训才能正确使用;

●价格较高;

方案二:采用接触式测温的方法

传统的接触式体温测量是用医用玻璃液体温度计(俗称体温表)、医用电子接触式温度计(常用热敏电阻作为它的感温元件)等插入人体内部(舌下、直肠)或置于腋下,通过接触使温度计的温度等于被测处的温度。

下面我们对两种测温方法做出了比较:

该系统主要用于住院人员的体温测量,医院本身具有良好的消毒系统,能够及时有效的防止病人之间以及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另外,非接触式测温法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易测出被测对象的实际温度,因此,本系统中采用接触式测温的方法。

2.2方案概述

本系统主要应用于ICU重症监护病房,医生需要及时了解病人当前的体温,以便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基于ICU病房的特点,本系统采用了上位机和单片机电子体温计构成的

分布式的测量系统。在一个楼层上设置一个上位机,上位机上连接多个单片机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的温度检测模块又连接人体的多个部位,这样有利于ICU的医护人员对体温做全面的分析,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检测的准确性。

温度检测系统中我们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检测人体的多点温度,然后将处理好的输入量传给单片机控制器,由数码显示管显示当前温度,显示电路部分我们采用键盘控制,实现单通道显示和多通道循环显示。在电路中我们还设置了报警系统,当人体的温度或病房的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将产生蜂鸣报警,给医护人员减轻工作负担。上位机的通信系统中我们采用RS-485的串行通信接口,完成了上位机对整个检测系统的控制。数据可利用上位机的强大功能进行存储,打印,报表生成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用人体温度检测系统。

系统的整体结构框图如下所示:

图2-1 医用体温监测系统整体框图

2.3人体多个检测点的选择

重症监护病房的体温检测与普通的病房不相同,病人大多是患有严重疾病的,由于病人病情的特殊性,要求本系统同时检测人体的多点温度,以便医护人员全面正确的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医用体温测量系统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特性和适合不同病人的需要,选择了以下八个温度检测点:

一、腋窝测温法:由于腋窝测温安全、方便且患者易于接受,故目前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测温部位。其最大优点是简单,能连续测温。缺点是测温时间较长,准确性不高。腋窝的正常值为36℃~37.4℃。

二、口腔测温法:该方法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仍然使用,电子体温计经强力消毒后,基本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其优点是操作容易,无痛苦,测温值受外界影响较小,舌下温度比

中枢温度和深部组织温度略低,其差异临床可忽略不计。

三、颈下测温法:使新生儿取侧卧或仰卧位,将电子体温计横放于新生儿颈下皮肤皱褶处,测温3 min即可。该法适用于1岁以内较胖的患儿,因其颈部短而皮肤皱褶多,能将体温表夹紧,而较瘦患儿或年龄较大的患儿颈部相对长,其颈部皮肤不能将体温表夹紧,会影响测量结果。

四、肘窝测温法:将电子体温计置于患者肘窝部,上臂内收且前臂向上弯曲(手指可搭在肩部)夹紧体温计10min即可。因在夏季时,腋窝多汗液,而肘窝汗液蒸发快,测温时不需擦汗,因此,在炎热季节特殊情况下可以以肘窝温度代替腋窝温度。

五、背部肩胛间测温法:背部肩胛间血管由腋动脉的主要分支组成,血管较丰富,且新生儿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分解发挥作用,而棕色脂肪分布在大血管周围、肩胛间区、腋窝和颈部等处形成中心保暖系统。实验证明新生儿背部肩胛间测温10min能较准确地反映新生儿体温。

六、腹股沟测温法:将电子体温计放于腹股沟中与内交界处(即股动脉搏动处)进行腹股沟测温,3岁以下婴幼儿采用测腹股沟温度代替测腋温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腹股沟测温法也适于其他部位大面积烧伤患者。

七、腹部测温法:将电子体温计置于脐左旁3cm处,以内裤松紧带压迫固定,置密闭状态,测量10min,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年龄组,特别适用于不便测量腋窝及口腔温度者,如昏迷、老人、极度消瘦、腋窝空虚者和小儿。

八、鼻腔测温:将电子体温计涂上薄薄的油脂轻轻插入鼻腔,直到和鼻腔内壁接触。该部位温度可间接反映中枢温度,因受呼吸影响,不如口腔测温准确。主要用于全麻手术时的监护,但缺氧的病人不能用。

综上所述,我们选用了腋窝、口腔、颈下、肘窝、背部肩胛、腹股沟、腹部、鼻腔,八个检测点,采用八个通道分时输入,单通道显示和多通道循环显示的方式。

2.4系统元器件的选择

2.4.1温传感器的选择

传感器是信号输入通道的第一道环节,也是决定整个测试系统性能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应运而生,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首先要明确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这样就可以把同类产品的指标和价格进行对比,从中挑选合乎要求的性价比最高的传感器。

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

●具有将被测量转换为后续电路可用电量的功能,转换范围与被测量实际变化范围(变化幅度范围,变化频率范围)相一致。

●转换精度符合整个测试系统根据总精度要求而分配给传感器的精度指标(一般应优于系统精度的十倍左右),转换速度应符合整机要求

●能满足被测介质和使用环境的特殊要求,如耐高温、耐高压、防腐、抗震、防爆、抗电

磁干扰、体积小、质量轻和不耗电或耗电少等。

●能满足用户对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要求。

介于正确选择传感器的依据,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常用的测温传感器的种类以及测温原理:一、传统的分立式温度传感器(含敏感元件)

⑴、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传感器是工业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温度传感器,它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精度;测量范围广,可从—50~1600℃进行连续测量,特殊的热电偶如金铁——镍铬,最低可测到—269℃,钨——铼最高可达2800℃。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物体的热电效应,热电偶的两个电极材料不同且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也不同时,会产生热电势,这样热电偶就能进行温度测量。热电偶的优缺点如下所示:

其优点是:

●信号灵敏度高、易于连续测量;

●可以远传(与热电阻相比),无需参比温度;

●金属热电偶稳定性高、互换性好;

●准确度高,可以用作基准仪表;

其缺点是:

●需要电源激励;

●有(会影响测量精度)自热现象以及测量温度不能太高。

结论:

●热电偶是一种受温度影响很大的电器元件,当有电流流过电阻时,热电偶本身会产生热量,使阻值发生变化,即所谓的自热现象。因此,若长时间的工作,热电偶的精确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热电偶需要外部电源的激励。这种电源通常还要加上滤波、去扰等外围设备,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成本,而且设计起来也很复杂。

由以上两条结论得出:热电偶这种温度传感器并不适合本设计对温度传感器的选择要求。

⑵、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热电阻温度计被广泛地用于低温及中温(-200~500℃)的温度测量,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应用范围已扩展到1~5K的超低温领域。同时,在1000~1200℃的高温范围内,也具有较好特性。纯金属有正的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电阻约增加0.4~0.6%,而半导体电阻率却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即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在20℃时,温度每变化1℃,电阻率却要变化约-2%~-6%。它们都可用来制造热电阻或热敏电阻。

☆金属电阻温度计

对于绝大多数金属,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方程为:

(2.1)式中:

Rt,Rt0分别为热电阻在t℃和t0℃时的电阻值;

a

1,a

2

,......,a

n

为热电阻的温度系数(1/℃);

温度系数a i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以近似认为为一个常数,不同的金属导体,a

i

取值的范围不同。

☆半导体热敏电阻

由于半导体热敏电阻比金属热电阻具有更高的电阻温度系数,所以它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

半导体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PTC)、负温度系数(NTC)、临界温度系数(CTR)热敏电阻等几类。

下面主要介绍NTC型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热敏电阻伏—安特性热敏电阻安—时特性

图2-2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

根据上述特性,我们总结出热敏电阻传感器的优缺点如下:

其优点是:

●电阻温度系数大,灵敏度高,比一般金属电阻大10—100倍;

●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测量点温度;

●电阻率高,热惯性小,适宜动态测量;

其缺点是:

●阻值与温度变化呈非线性状态;

●多数热敏电阻具有负的温度系数,即当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值下降,同时灵敏度也下降;

●稳定性和互换性较差;

●无法检测小于0.3oC的温度信号;

结论:

●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变化呈非线性性。在传感器的使用过程中,线性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对于非线性的输入输出关系,需采用过零旋转拟合、零点拟合、端点连线平

移、最小二乘法等直线拟合方法进行直线化,相比于线性输出的温度传感器,这就无疑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最好避免采用,以使数据处理部分简化。

● 因为人体温度处于35℃——40℃的范围内,而热敏电阻经高温烧结,它可满足40oC ——90oC 的测量范围,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测量范围,所以也不宜选用。

● 热敏电阻这种温度传感器无法检测小于0.3oC 的温度信号,可见,热敏电阻的分辨率是很低的,不适合对人体温度的精确测量。

因此,由以上三条结论得出:热敏电阻这种温度传感器并不适合本设计对温度传感器的选择要求。

二、集成温度传感器/控制器。

集成传感器是采用硅半导体集成工艺制成的,因此亦称硅传感器或单片集成温度传感器。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它将温度传感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完成温度测量及模拟信号输出等功能。

集成温度传感器实质上是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它是利用晶体管的b-e 结压降的不饱和值V BE 与热力学温度T 和通过发射极电流I 的下述关系实现对温度的检测:

(2.2)

式中,K —波尔兹常数,q —电子电荷绝对值。

集成温度传感器具有线性好、精度适中、灵敏度高、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集成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形式分为电压输出和电流输出两种。电压输出型的灵敏度一般为10mV/K ,温度0℃时输出为0,温度25℃时输出2.982V 。电流输出型的灵敏度一般为1mA/K 。

常见的集成温度传感器是ds18b20,DS18B20是美国DALLAS 半导体公司继DS1820后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相比,它能够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可以分别在93.75ms 和750ms 内完成9位和12位的数字量,而且从DS18B20读出的信息或写入DS18B20的信息仅需要一根口线(单线接口)读写,温度变换功率来源于数据总线,总线本身也可以向所挂接的DS18B20 供电,而无需额外电源。因而使用DS18B20 可使系统结构更趋简单,可靠性更高。它在测温精度、转换时间、传输距离、分辨率等方面较DS1820 有了很大的改进,给用户带来了更方便的使用和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由以上可以看出,集成温度传感器具有测量误差小、价格低、响应速度快、传输距离远、体积小、微功耗等优点,所以本系统采用ds18b20集成温度传感器。

2.4.3主机的选择

在微机化测控系统中,通常把CPU 及与其相连的存储器和接口电路统称为主机电路,

ln q BE KIT V I

主机电路是微机化测控系统的核心。目前微机化测控系统采用的主机主要有PC机和单片机两种。

体温测量系统主要用于病人体温的测量,重点在于减少医护人员的负担,而且系统要轻便,价格便宜。基于以上因素,本设计系统的下位机采用单片机。而上位机主要用于医护人员储存温度资料,绘制曲线,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的数据处理能力,所以上位机选择PC机。

单片机是指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计数器/定时器以及其他有关部件。一块芯片就构成了一台计算机。单片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可靠性高:芯片本身是按照工业测控环境要求设计的,其工业抗干扰能一般优于普通的CPU,而且程序指令、系统常数均固化在ROM中,不易破坏,硬件集成度高,使系统可靠性大大提高。

●易扩展:单片机内具有计算机正常工作所必需的部件,芯片外部有许多供扩展用的总线及并行、串行引脚,很容易构成各种规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控制功能强:为满足工业控制需要,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均有极为丰富的条件分支转移指令、I/O端口的逻辑操作以及位处理功能。

●体积小:由于单片机的高集成度,使得整个电路系统的体积有可能大幅度减小,并可以形成便携式仪器,携带和使用非常方便。

●开发周期短、成本低。

正因为如此,目前常见的微机化测控系统,特别是小型测控系统和便携式测控仪器大多数采用单片机。单片机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目前8位机是单片机的主流机型。目前我国国内使用的单片机是Intel公司生产的MCS-51系列。目前使用的单片机主要类型有8031、87C51和AT89C51。

8031内部包括一个八位的CPU,128B的数据存储器,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4个八位的I/O口、一个全双工串行口,以及2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但是8031的内部没有程序存储器,需要外扩,这样它的外围电路比较复杂。

87C51片内带EPROM,它的管脚和MCS-51单片机相容,但是它的价格比同类的产品高。

AT89C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的含有4KB闪烁存储器的8位CMOS单片机,时钟频率高达20MHZ,它与MCS-51的指令系统和引脚完全兼容。闪烁存储器允许电擦除、电写入或使用编程器对其重复编程。此外,89C51还支持由软件选择的2种掉电工作方式,非常适用于低功耗的场合。而且它的价格比较低,因此本系统中采用AT89C51作为下位机。

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3.1传感器设计

医用人体温度检测系统中我们采用的传感器为ds18b20,是一个单总线数字输出型的传感器,下面我们来看看ds18b20的结构特点。

3.1.1ds18b20的测温原理与结构

单总线原理

单总线(1 - wire) 技术是Dallas 公司的一项专有技术,它采用单根数据线作为总线,把数据、地址和控制三总线合在一起,并通过总线分时的方式与各单总线器件交互信息。为了区分总线上的不同单总线器件,每个器件在出厂时都有一个与其它器件互不重复的固定的序列号,通过访问序列号,任何单总线器件都可被唯一地选出以用于通信。

单总线采用了线或的配置方式,其硬件原理图可见图2.1。主机为漏极开路输出,总线在闲状态时通过外接上拉电阻保持为高电平。而单总线器件通过一个漏极开路或三态端口连接至该线上,它只能将总线下拉至低电平,并且在不发送数据时器件需要释放总线。由于单总线只有一根数据线,主机与单总线器件之间便采用了对高低电平进行类似脉冲宽度调制的方式来实现对数据的发送。

图3-1 单总线硬件原理图

DS18B20的特点

1.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

2.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

3.可用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为3.0~5.5V。

4.测温范围为-55~+125℃。固有测温分辨率为0.5℃。

5.通过编程可实现9~12位的数字读数方式。

6.用户可自设定非易失性的报警上下限值。

7.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测温。

8.负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外部形状、内部芯片如图2.2所示。它使用一总线接口实现和外部微处理器的通信。温度的测量范围为- 55~ + 125℃ ,测量精度为0.5℃。传感器的供电寄生在通信的总线上,可以从一总线通信中的高电平中取得,这样可以不需要外部的供电电源。作为替代也可直接用供电端(VDD) 供电。一般在检测的温度超过100°C时, 建议使用供电端供电, 供电的范围为3 ~5. 5V。当使用总线寄生供电时,供电端必须接地,同时总线口在空闲的时候必须保持高电平,以便对传感器充电。每一个DS18B20 温度传感器都有一个自己特有的芯片序列号,我们可以将多个这样的温度传感器挂接在一根总线上,实现多点温度的检测。

图3-2 DS18B20外部形状及管脚图

DS18B20的内部结构

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20内部功能结构如图2.3 所示。它主要由4个数据部件部分组成: 64位ROM;温度传感器;非易失性的温度告警触发器TH 和TL;高速便笺存储器。

图3-3 DS18B20内部结构图

64位ROM

芯片内部有经过ROM内含64位ROM编码,包括产品序列号(高8位)、产品序号(中间48位)和CRC编码。如下表2.1所示,ROM的具体操作命令如表2.2所示。

表3-1 64位ROM结构

表3-2 ROM的操作命令

温度传感器和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产生

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用16位二进制的数据或十六进制的数据输出。在64位激光ROM的最低8位字节中存有CRC。主CPU根据ROM的前56位来计算CRC值,并与存入DS18B20

的CRC值进行比较,以判断主CPU接收到的ROM数据是否正确。

高速暂存器

它由便笺式RAM和非易失性电擦写EEPROM组成,后者用于存储TH、TL 值。数据先写入EEPROM,经校验后再传给EEPROM。便笺式RAM 占9个字节,包括温度信息(第1、2 字节)、TH和TL值(3、4字节)、计数寄存器(7、8)字节、CRC第9字节等,第5、6字节不用,见表2.3。在正常测温情况下,DS18B20的测温分辨力为0.5℃,可采用下述方法获得高分辨率的温度测量结果:首先用DS18B20提供的读暂存器指令(BEH)读出以0.5℃为分辨率的温度测量结果,然后切去测量结果中的最低有效位(LSB),得到所测实际温度的整数部分,然后再用BEH指令取计数器1的计数剩余值和每度计数值。考虑到DS18B20 测量温度的整数部分以0.25℃、0.75℃为进位界限的关系,实际温度可用下式计算:

DS18B20采用9或12个位来表示被测量点的温度,通过单一根线和控制器进行信息通讯。温度读取,温度测量和温度设置等所需的能源也都可以数据线上获取而无须另加电源。由于每个DS18B20 内部都设有一个独一的序列号,所以多个DS18B20可以共存与同一条线上。设置寄存器的内容用于确定温度值的数字转换分辨率。该字节各位的意义如下:

低五位一直都是1,TM是测试模式位,用于设置DS48B20在工作模式还是在测试模式。在DS48B20出厂时该位被设置为0,用户不要去改动。和用来设置分辨率,如表2.4所示DS18B20 出

厂时被设置为12 位。

表3-3 DS18B20内部暂存寄存器

表3-4 DS18B20分辨率的设置

3.1.2 DS18B20的工作原理

单点测温原理

本系统选用的温度传感器是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主要特点:独有的单线通讯技术,只需要1 个接口引脚即可通信;多片串用能力使多点温度检测应用得以简化;无需外接元件;

可通过信号线供电,电源电压范围为3. 3~5 V ,无需备用电源;测温范围为-55~125℃,从

-10℃到85 ℃范围内保持±0.5℃的准确度;通过编程可实现9~12位数字值读数方式,分别在93.75~750 ms 内将温度值转化为9~12位的数字量;自定义、非易失性温度报警设置等。它由四个主要数据器件组成: ① 64 位激光ROM;②温度传感器;③非易失性温度报警触发器TH 和TL;④设置寄存器。每一片DS18B20 内有唯一64 位只读存储器(激光ROM) ,最低8 位是单总线系列产品代码(DS18B20 为28H) ,其后48 位是唯一产品序列号,最后8 位是前56 位循环冗余校验码。操作DS18B20 应遵循以下顺序: 初始化、ROM 操作命令、暂存存储器操作命令。ROM 操作命令包括: 读ROM 命令、符合ROM 命令、跳过ROM 命令、搜索ROM 命令、告警搜索命令。暂存存储器操作命令包括: 写入、读出、复制、温度变换、回调、读电源。

DS18B20 通过使用在板温度测量专利技术来测量温度,温度测量原理如2.4图所示。它通过对门开通期间内低温度系数振荡器经历的时钟周期个数来测量温度,而门开通期由高温度

系数振荡器决定。计数器1 和温度寄存器均预置-55℃时的数值,作为基数。低温度系数振荡器振荡频率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产生固定频率的脉冲信号给计数器1 ;而高温度系数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则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其脉冲信号输入计数器2 。计数器1是一个减法计数器,当它减至零时,温度寄存器加1 ,若计数器2没有计数至零(即在门开通期内) ,则计数器1重新预置

电子体温计设计

任务分配 总体方案设计:XXX XXX XXX XXX XXX XXX 软件系统设计:XXX XXX 硬件系统设计:XXX XXX 绘图:XXX 软件编程:XXX XXX XXX XXX 整体效果图:

目录 任务分配 0 第1章绪论 (1) 1.1 设计背景 (1) 1.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概述 (2) 第2章方案设计 (3) 2.1 性能要求 (3) 2.2 设计思路 (3) 第3章电子体温计的控制电路的设计(硬件系统的设计) (4) 3.1 总体设计思想 (4) 3.2 传感器电路 (4) 3.3 单片机电路 (6) 3.4 LCD1602显示屏电路 (9) 3.5 电源模块 (11) 第4章软件控制程序的设计 (13) 4.1 DS18b20的读操作 (13) 4.2 DS18b20的温度数据处理 (14) 4.3 1602显示部分 (15) 第5章系统调试与测量 (17) 5.1 系统调试 (17) 5.2 测量数据 (17) 5.3 误差分析 (18) 课程设计心得 (19) 附录1 (20) 附录2 (21) 参考文献 (29)

第1章绪论 1.1设计背景 由于水银体温计精度很高、使用方便、并且易于携带,因而很多人喜欢采用水银体温计。再加上体温计测温方法及其结构都已完全成熟,并没太多的改进余地,人们对水银体温计的研究热情逐渐渐低,到现在水银体温计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的余地。再加上由于测量体温用水银体温计很不方便,如果打破摔坏体温计,水银的污染也很严重等,为了准确测量人体的局部温度,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发了多种多样的测温方式和测温器件设备。 现在其它不同种类的电子仪器测量体温也日益普及,已有许多医院采用了电子体温计来测量体温。这一事实至少说明了,电子测温仪器的性能与水银温度计的性能已经很接近了。因此,鉴于传统的水银体温计多种因素,诸如汞的污染及其携带不方便易破碎,尤其是测量时间过长等缺点,本课题为解决此问题设计出一种数字式电子体温计。它在稳定性及响应时间上比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有着显著的优势,精度要求也能和传统的水银体温计相媲美。 单片机智能化仪表在测量仪表的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趋势。它给日常生活带来多方面的进步,其中数字温度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家庭、医院等随处可见,为了能更加满足人们的需要,数字体温计正在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 现在所使用的温度计还有很多是水银、酒精或煤油。温度计的分辨力都是为1~0.1℃。这些普通水银温度计的刻度间隔通常都很密集,读数比较困难,分辨的不准确,而且他们有着比较大的热容量,需要很长时间达到热平衡,因此温度数值很难读准,使用非常不方便。本设计所介绍的电子体温计,主要用于家庭等普通环境。与传统的水银温度计相比,电子体温计易于读数,广泛的测温范围,测温精度比较高等优点,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 现在温度计发展非常迅速,从最原始的玻璃管温度计发展到了现在的热电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集成的半导体数字温度计等。在电子式温度计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感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精度、控制范围和用途取决于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等等。现在的温度传感器被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研制出各种各样的新型温度传感器,从而现在温度监控系统的功能日趋强大。

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系统方案

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系统方案

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 系 统 方 案 杭州四方博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angzhou SiFang Borui Technology Co.,Ltd.

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系统方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4) 二、系统设计原则 (4) 三、设计依据 (5) 四、现有用电状况分析 (6) 4.1 用电现状 (6) 4.2 现状分析 (16) 五、系统整体概况 (19) 5.1系统介绍 (19) 5.2系统特点 (20) 5.3系统架构 (21) 5.3.1 一级分行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系统架构 (21) 5.3.2 网点系统架构 (22) 5.3.3 系统拓扑结构 (23) 5.4系统功能 (25) 5.5远程智能电源监测管理系统管理平台 (29) 六、系统主要设备清单 (33)

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系统方案 一、建设背景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智慧型产业不断的发展,智能化设备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作为基础支撑的用电管理系统也越加重要。 根据银行管理、安全运营的双重需要,用电将实现三个转变: ?由传统的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由经验型管理向现代科技型管理转变。 二、系统设计原则 规范性:本系统是一个严格的综合性系统,在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参考各方面的标准与规范,严格遵从各项技术规定,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 先进性: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面能反映系统所具有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又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以便该系统在尽可能的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可靠性:采用成熟的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

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综合版) 目录 一、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介绍 二、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优点 三、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功能 四、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特点 五、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组成 六、智能体温监控预警系统工作原理 七、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架构 八、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场景 前言 面对当前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例和确- 诊-病-例不断增加,坚决遏制疫-情的扩散蔓延,切实维护广大市民生命健康安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打一场疫-情阻击战,为了让政-府很够非常快速的了解属地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同时为提升企业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减少人工操

作。市场智能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I智能等工具,推出了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希望此方案可以提升政-府、教-育-部-门及企业的管理效率,为早日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政-府通过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可以掌握各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工地等整体数据,避免信息孤岛,及时发现疫-情风险点。 正文 一、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介绍 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具备实时精准测体温、佩戴口罩识别、预警和追踪高危人群等功能,人脸识别针对未穿戴口罩人员面部画像,利用疫-情防控平台进行人脸识别,锁定人员信息,进行精准管控。疫-情预警利用疫-情防控平台的疫-情预警功能,将监测现场体温异常、未穿戴口罩的情况实时推送到现场、远端的监控中心和监管人员手机客户端,以便疫-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趋势分析构建面向疫-情一张图应用,对疫-情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多维度、多层次呈现办公场所和社区防疫画像,辅助防疫决策。可在园区、办公室、商场、地铁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快速部署,以无接触的方式,随时掌控高危人群动态,用科技化的手段助力疫-情防控。 二、智能体温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优点 1、人流密集场所的通行效率问题,测温仪的测温时间小于 1 秒,不会造成拥堵。 2、解决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doc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 英文题目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职称 系别: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2012年5月1日

摘要 温度是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的物理量,温度的控制在各个领域都有积极的意义。很多行业中都有大量的用电加热设备,如用于热处理的加热炉,用于融化金属的坩锅电阻炉及各种不同用途的温度箱等,采用单片机对它们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灵活性大等特点,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智能化温度控制技术正被广泛地采用。 本温度设计采用现在流行的AT89S51单片机,配以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可自行设置温度上下限。单片机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与输入的温度上、下限进行比较,由此作出判断是否启动继电器以开启设备。 本设计还加入了常用的数码管显示及状态灯显示灯常用电路,使得整个设计更加完整,更加灵活。 关键字:单片机温度控制继电器

ABSTRACT The temperature is constantly in the daily life of physical and temperature controls in various fields have a positive meaning. A lot of businesses have a lot of power heating equipment, such as that used for the heat treatment furnace, for melting metal crucible resistance heaters and the various uses of temperature bins, SCM using their right to control not only easy to control, simple, such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ility, but can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was charged with the technical indicators, which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Therefore,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is being widely adopted. The temperature was designed with the now popular AT89S51 SCM, and with DS18B20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The temperature sensor can set up their own temperature collars. SCM will detect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input signal and temperature, the lower comparisons this judgment whether to activate the relay to open the equipment. The design also includes commonly used digital display and control state lights commonly used circuit, making the whole design more complete, more flexible. Key words: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mperature control SSR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河南中医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院系: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0级计科班 学号:2010180042 学生姓名:郭文珠 指导教师:谢志豪 2013年11月13日 一、立题依据(包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这次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主要是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与生活当中,掌握系统总体设计的流程,方案的论证,选择,实施与完善。通过对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制作、控制、测试的全过程,提高对单片机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初步培养在完成工程项目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培养自己的研发能力,提高自己的查阅资料,语言表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温度控制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中都有分厂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多方面对温度控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单片机进行温度的调节就具备很高的可靠性[1]。 国内外现状 国外对温度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行指进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2]。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度测控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3]。我国对于温度测控技术的研究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温度测控技术的基础上,才掌握了温度室内微机控制技术,该技术仅限于对温度的单项环境因子的控制。我国温度测控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4]。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温度测量控制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化的程度,生产实际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存在着装备配套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水平落后,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可靠性差等缺点[5]。在今后的温控系统的研究中会趋于智能化,集成化,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更准确,更加稳定可靠。 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计划解决的具体问题或实现的基本功能,研究中的重难点分析、实用性及创新性分析,预期达到的成果等。不得低于800字): 计划实现的基本功能 温度控制系统主要是完成温度信号采集、处理、显示等功能[6]。设 计叙述了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的设计以 及软件的设计,该系统在硬件设计上主要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 采集,把温度转成变化的电压,然后由放大器将信号放大,通过转化器

电子体温计的设计论文

目录 一、摘要 (1) 二、任务要求 (3) 三、设计思路 (3) 四、系统设计 (3) 五、方案设计与论证 (4) 六、系统框图 (4) 七、硬件电路设计 (5) 7.1传感器电路 (5) 7.2单片机电路 (6) 7.3LCD1602显示屏电路 (6) 7.4电源模块 (7) 八、测温电路的设计 (9) 8.1温度传感器的介绍 (9) 8.1.1热敏电阻的类型及特性 (9) 8.1.2线性化处理 (9) 8.1.3NTC热敏电阻用于温度测量和控制简介 (10) 8.2热敏电阻温度测量计算 (11) 8.3放大电路部分 (12) 8.4恒流源电路 (12) 九、PCB电路板的制作 (13) 十、系统调试与测量 (13) 10.1系统调试 (13) 10.2误差分析 (14) 十一、设计总结 (14) 十二、参考文献 (14)

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一、摘要 体温计是人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用品。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有力的工具,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温度计。 本设计采用电子体温计系统的硬件设计,采用一种新型的可编程温度传感(DS18B20),不需复杂的信号调理电路和A/D转换电路能直接与单片机完成数据采集和处理,实现方便、精度高,性能稳定。传感器DS18B20接触人体,感应温度后,模数转化后的电信号送入STC89C52单片机,并将其送入LCD1602数码管显示。它能快速准确地测量人体体温,与传统的水银玻璃体温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量时间短,测量精度高,能记忆并有蜂鸣提示的优点。并且超过预定的温度,回有报警提示。尤其是电子体温计不含水银,对人体及周围环境无害,特别适合于家庭,医院等场合使用。 【关键词】电子体温计DS18B20传感器STC89C52单片机LCD1602显示屏

物联网与数控机床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探讨参考文本

物联网与数控机床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探讨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物联网与数控机床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探 讨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传统制造业的变革,世 界上的工业大国纷纷加大科研资金,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 全面的研究,终于提出了全新的方案。本篇文章提到的将 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数控机床监控系统中,通过现有 的网络技术来对数控机床进行监控和故障诊断等,大大提 高了我国数控机床的监控水平,增强了精准度,提高了工 作效率。 作为新兴行业的物联网,经过不断的发展,技术已经 越来越成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并广泛应用到众 多领域当中,其中包括:工业、医疗、航天、消防等。它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技术,瞬间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将得到空前的发展,将对整个世界的经济起到推动的作用。 物联网和数控监控系统 物联网是由四个主要的部分构成的,自上而下依次是应用层、中间层、接入网络层和物联网感知层。什么是物联网感知层呢?就是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感知,感知到的对象既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也可能是一个区域。网络层的功能主要是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融合,连接到核心网络。而位于应用层下面的是中间层,它的功能是把传输的数据存在适当的互联网服务器上,它主要含有管理型服务器、存储资源的服务器和中间件等设备。位于顶端的应用层则是物联网的应用功能,像智能医疗、智能电网和现代农业等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技术水平也在随之

智能体温人体检测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工控机智能体温人体检测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背景 随着全国各地防疫措施的迅速落实到位,企业复工、学校开学、园区景区开放,伴随着人员流动增大的状况,单一的测温系统很难满足城市、车站、社区、企业在控制人员出入等方面的需求。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高、疫情防控不得有任何放松,疫情防控测温是重重之重,对于人员密集的进出口采用手持设备检测效率低,容易交叉传播的问题亟待解决。 方案设计 人脸识别、体温检测、门禁一体机解决方案——具备实时精准测体温、佩戴口罩识别、预警和追踪高危人群等功能,可在园区、办公室、商场、地铁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快速部署,以无接触的方式,随时掌控高危人群动态,用科技化的手段助力疫情防控。 总体架构 由人体测温设备、监测专网和疫情防控平台组成。 人体测温设备:采集人体温度、视频和抓拍图像 监测专网:采用专线构建疫情监测专网,确保疫情数据高速、可靠、安全传输。 疫情防控平台:提供视频监控、体温监测、口罩识别、人脸识别、疫情预警和趋势分析等功能,提供现场实时告警以及向管理人员推送预警信息以便疫情及时处理,同时提供接口,可向疫情监管平台上报疫情数据。

主要功能 视频监控:接入前端红外摄像头可见光视频,实现实时视频查看、历史视频回看及抓拍图片浏览等功能(图) 精准测温、多点筛查:精准的单点&多点高温智能追踪报警,快速找出比个追踪发热人群,自动报警,集红外与可见光于一体,监控效果极佳。 口罩监测:基于神经网络构建口罩穿戴检测算法,利用红外热成像摄机采集现场人员视频图像,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检测口罩穿戴情况,系统将实时发出警告信息,同步推送告警消息给监督/安保人员进行处理。 人脸识别:针对未穿戴口罩人员面部画像,利用疫情防控平台进行人脸识别,锁定人员信息,进行精准管控。 疫情预警:利用疫情防控平台的疫情预警功能,将监测现场体温异常、未穿戴口罩的情况实时推送到现场、远端的监控中心和监管人员手机客户端,以便疫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 趋势分析:构建面向疫情一张图应用,对疫情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多维度、多层次呈现办公场所和社区防疫画像,辅助防疫决策。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论文

论文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1-01 学生姓名:张战锋 指导教师:耿鑫

郑州轻工业学院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日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 摘要 温度是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的物理量,温度的控制在各个领域都有积极的意义。很多行业中都有大量的用电加热设备,如用于热处理的加热炉,用于融化金属的坩锅电阻炉及各种不同用途的温度箱等,采用单片机对它们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灵活性大等特点,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因此,智能化温度控制技术正被广泛地采用。 本温度设计采用现在流行的AT89S51单片机,配以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可自行设置温度上下限。单片机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与输入的温度上、下限进行比较,由此作出判断是否启动继电器以开启设备。 本设计还加入了常用的数码管显示及状态灯显示灯常用电路,使得整个设计更加完整,更加灵活。该设计已应用于花房,可对花房温度进行智能监控。 【关键词】温度箱,AT89S51,单片机,控制,模拟

目录 1 引言 (3) 1.1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背景、发展历史及意义 (3) 1.2 温度控制系统的目的 (4) 1.3 温度控制系统完成的功能 (4) 2 总体设计方案 (4) 3 DS18B20温度传感器简介 (11) 3.1 温度传感器的历史及简介 (11) 3.2 DS18B20的工作原理 (11) 3.2.1 DS18B20工作时序 (11) 3.2.2 ROM操作命令 (14) 3.3 DS18B20的测温原理 (14) 3.3.1 DS18B20的测温原理: (14) 3.3.2 DS18B20的测温流程 (16) 4.1 设计原则 (16) 4.2 引脚连接 (17) 4.2.1 晶振电路 (17) 4.2.2 串口引脚 (17) 5 系统整体设计 (18)

智能温度检测与显示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南京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智能温度检测与显示系统的设计专业:自动化

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Design of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examination and display system By Zhang zhe Supervised by Associate Prof. Song Lirong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ne, 2009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数字体温计的设计

数字体温计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研究NTC热敏电阻的电学、热学性质。 2.利用NTC热敏电阻设计一个数字体温计,并评估其精度。 二、实验原理 (一)NTC热敏电阻 NTC是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缩写, 意思是负的温度系数,泛指负温度系数很大的半导体 材料或元器件,所谓NTC热敏电阻器就是负温度系 数热敏电阻器。它是以锰、钴、镍和铜等金属氧化物 为主要材料,采用陶瓷工艺制造而成的。这些金属氧 化物材料都具有半导体性质,因为在导电方式上完全 类似锗、硅等半导体材料。温度低时,这些氧化物材 料的载流子(电子和孔穴)数目少,所以其电阻值较 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载流子数目增加,所以电阻值 降低。NTC热敏电阻器在室温下的变化范围在102~ 106欧姆,温度系数-2%~-6.5%。NTC热敏电阻器可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温度补偿、抑制浪涌电流等场合。 部分专业术语: 1.(额定)测量功率P m(mW) 热敏电阻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阻体受测量电流加热引起的阻值变化相对于总的测量误差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时所消耗的功率。一般阻值变化不应大于0.1%。 当热敏电阻受测量电流加热引起的阻值变化恰为0.1%时,对应的测量功率P m称为额定测量功率,其数值约在1mW左右,并与环境温度有关。【根据图1所示的热敏电阻的尺寸、玻璃的热容量及导热系数等参数,可以估算出P m的大致数量级。】 2.零功率电阻值R T(Ω) R T指在温度T时,采用小于额定值的测量功率测得的电阻值。 3.额定零功率电阻值R25(Ω) 根据国标规定,额定零功率电阻值是NTC热敏电阻在基准温度25℃时测得的电阻值R25,这个电阻值就是NTC热敏电阻的标称电阻值。例如,实验室使用的NTC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 k ,就是指该NTC热敏电阻的R25 = 10 kΩ。 4.材料常数(热敏指数)B(K) B值的定义式为:B=T1T2 T2?T1ln R1 R2 图1 玻璃封装系列NTC热敏电阻

智能体温监测系统的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包括智能体温计,所述智能体温计包括体温检测模块、与所述体温检测模块相连的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相连的无线通信模块;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云端数据库,所述云端数据库用于存储体温数据以及药物信息,所述云端数据库包括学校每个班级的体温数据群组;和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查看所述云端服务器的体温数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自动化地实现学童体温的监测,节省了家长、学童和学校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方便学童的体温管理。 技术要求 1.一种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体温计,所述智能体温计包括体温检测模块、与所述体温检测模块相连的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相连的无线通 信模块; 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云端数据库,所述云端数据库用于存储体温数据,所述云端数据库包括学校每个班级的体温数 据群组;和 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查看所述云端服务器的体温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体温计还包括内置存储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及/或Wifi通信模块及/或移动通信模块;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将体温数据传送给家长手机,家长手机将数据与云端服务器中的云端数据 库同步;所述Wifi通信模块通过Wifi路由器将体温数据直接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将数据与云端服务器中的云端数据库同步;所述移动通信模块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体温数据直接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将数据与云端服务器中的云端数据库同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体温计包括动态传感器,所述动态传感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 块,所述动态传感器在感应到智能体温计被触动时,控制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唤醒智能体温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体温计还包括摄像机或热成像摄像机,所述摄像机或热成像摄像机通过人脸识别或热谱鉴定自动识别子女身份。

智能温度控制系统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 (1) 1 系统的相关介绍 (2) 1.1 系统的目的及意义 (2) 1.2 设计要求 (2) 1.3 系统传感器DS18B20的介绍 (2) 1.3.1 DS18B20的主要特性 (2) 1.3.2 DS18B20的外形和部结构 (3) 2 系统分析设计 (4) 2.1 温度控制系统结构图及总述 (4) 2.2 系统显示界面方案 (4) 2.3 系统输入方案 (5) 2.4系统的功能 (5) 3 相关软件编译知识介绍 (5) 3.1 C语言简介 (5) 3.1.1 C语言的优点 (5) 3.1.2 C语言缺点 (6) 3.2 Keil简介 (6) 3.2.1 系统概述 (6) 3.2.2 Keil C51单片机软件开发系统的整体结构 (7) 4系统流程图设计 (7) 4.1主程序流程图 (7) 4.2 DS18B20控制程序流程图 (8) 4.2.1 DS18B20 复位程序流程图 (9) 4.2.2 DS18B20写数据程序流程图 (9) 4.2.3 DS18B20读数据程序流程图 (10) 4.3 温度读取及转换程序流程图 (12) 4.4 MAX7219驱动程序流程图 (13) 4.4.1 MAX7219写入一个字节数据程序流程图 (13) 4.4.2 MAX7219写入一个字数据程序流程图 (15) 4.5 数码管温度显示程序流程图 (16) 4.6 按键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 (17) 5 电路仿真 (19) 5.1 PROTEUS软件介绍 (19) 5.2 温度控制系统PROTEUS仿真 (19) 6总结 (20) 7参考文献 (21) 附录1 源程序代码 (22)

医用体温监测系统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摘要 本人设计了一种医用体温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的前端体温测量

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

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 一、系统整体软硬件方案设计 在智能家居的诸多功能中,人们最关心的是家居安防和家电控制的实现,所以本系统方案的着眼点放在家居安防和加点控制功能的实现。 如图1所示,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的硬件由S3C2410微处理器、存储器系统、传感器、输出控制开关、光电耦合输入电路、继电器输出驱动电路、GPRS 模块和用户终端手机构成。通信模块采用GPRS扩展板,控制命令和报警信息以中文短信的方式进行传送。 终端用户 图1 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Linux,用VI做编辑器,以ARM GCC作为交叉编译器。Linux内核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为了方便的向内核添加或者删除某些功能,Linux 引入了内核模块机制。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内核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供用户在编程过程中使用。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内核和机器硬件之间的接口,Linux设备驱动程序为应用程序屏蔽了硬件细节。在应用程序看来,Linux硬件设备只是一个设备文

件,应用程序可以像操作普通文件一样对硬件设备进行操作。 二、系统硬件设计概述 2.1 报警方案设计 系统使用门磁传感器作为入室盗窃报警信号发生器。门磁传感器安装在门窗上,当门窗被打开时,门磁的开关状态发生改变,经光电耦合电路将信号传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检测到信号输入,控制GPRS模块发出中文报警信息到终端用户手机,同时启动室内的声光报警装置,对入室盗窃者产生威慑作用。在厨房设有烟雾传感器,当监测的烟雾浓度达到报警限时,触发报警器开关动作,启动室内音响报警装置发出警报,该信号经光电耦合电路传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检测到信号输入后,控制GPRS模块发出报警信号到终端用户手机。 2.2监控方案设计 本系统设计了中文命令集,命令集分两类指令:一类为家电操作指令,当系统收到用户通过手机发出的家电启停短消息指令后,对短消息指令进行译码,确定系统的操作动作,然后通过GPIO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经放大后驱动相应的继电器动作,从而实现家电设备的启停控制;另一类命令为数据采集命令,用户使用该类命令,可远程采集家居状态信息,包括室温、家电的工作状态,当系统收到用户通过手机发出数据采集命令后,系统进行译码识别,而后将用户需要的家居状态信息经GPRS模块发回用户手机。 用户可发送中文指令集中的一条或多条命令,实现对一个或多个设备的控制,系统中文指令集中的指令支持组合使用。 系统命令译码设计考虑了操作的容错性,当手机发出的短信命令不完备或对系统发出命令集中么没有的短消息时,系统将不产生任何控制动作。 2.3 通信方案设计 通信采用GPRS模块:插入SIM卡后接入到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网络,它通过串口2与微处理器连接,使用标准的AT指令即可使系统像普通的移动电

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里,温度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工业生产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工艺参数,例如在机械、石油、化工、电子等各类工业中经常需要对温度进行检测然后进行控制。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也越来越开始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空气中温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舒适感和情绪,所以对温度的检测和控制的研究非常需要的。总之,环境温度的检测仪器的设计和开发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实用价值。 温度是生产生活中主要的环境参数,对其进行准确的检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炼钢炉中温度不正常,会大大影响钢铁质量;人的体温不正常了,说明人生病了;蔬菜大棚中的温度不正常了,就可能引起蔬菜死亡或生长受影响。准确的获得温度值,能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力。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本设计是基于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的温度检测系统。系统采用AT89S52单片为主控CPU机,DS18B20为温度传感器,点阵字符形液晶显示器LCD1602,蜂鸣器,4个按键构成一个完整的温度检测系统。主要功能为:单片机读取DS18B20中的数据并转为温度数据,同时将温度值显示在LCD1602上,检测范围为0摄氏度到99摄氏度,精度为0.5摄氏度;温度报警功能,温度上限报警值可以通过按键进行调整,报警状态也可以通过设置按键进行选择。 1引言 1.1温度检测的研究背景 1.2温度检测的意义 1.3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系统硬件设计 2.1系统方案论述 2.1.1单片机选择 2.1.2显示器件的选择2.1.3温度传感器选择2.2系统模块功能介绍2.2.1单片机模块 2.3.2温度传感器模块2.3.3按键模块 2.3.4液晶显示模块 2.3.5蜂鸣器报警模块 3系统软件设计 3.1系统软件整体设计3.2系统子模块程序设计3.2.1显示模块程序设计3.2.2测温模块程序设计3.2.3按键模块程序设计4系统软硬件调试 5实物制作及调试 参考文献 致谢

基于LM35的体温计的设计-数字电子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 1 - 1.1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标准与要求.............................. - 1 - 1.2 系统基本方案............................................ - 1 - 1.3 各模块基本功能与设计方案选择与论证...................... - 1 - 1.3.1 温度采集模块的设计与论证........................... - 1 - 1.3.2 信号转换模块的设计与方案选择....................... - 3 - 1.3.3 显示模块的设计与方案选择........................... - 4 - 2. 硬件电路设计................................................. - 6 - 2.1 温度采集模块的硬件设计.................................. - 6 - 2.2 信号转换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7 - 2.3 显示模块设计电路图...................................... - 8 - 2.4 电路中相关参数设定...................................... - 8 - 3. 电路仿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仿真软件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仿真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 9 - 5 误差分析...................................................... - 9 - 6 实物照片.........................................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心得体会..................................................... - 11 -

水泵远程智能监测系统

水泵远程智能监测系统 水泵远程智能监测系统 一. 公司简介 深圳市天地网电子有限公司致力于电力领域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技术性服务。公司聚集了一批在电力和通讯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以及研发精英,为电力设备、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监测、故障检测定位等提供产品以及技术性服务。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团结协作、顾客至上的理念,为电力用户提供了诸多可靠的解决方案,并得到业内企业的认可。深圳市天地网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 注册资金为500万元。公司位于深圳南山区,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水泵站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实现,首先依赖于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和实时信息掌控,基于此,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可成为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未来智能电

网的建设将融合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于智能水泵站最有可能实现原创性突破、占据世界制高点的领域。 二. 概述 我公司自主研发的TDW-008水泵站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是集传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网络式监控管理系统。

泵站管理人员可以在泵站监控中心远程监测站内水泵的 工作电压、电流、多路无线检测温度、水位等参数;支持泵启动 设备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控制泵组的启停,实现泵站无人 值守。该系统适用于城市供水系统、电厂、工厂、排水泵站的远 程监控及管理。 1)系统组成 TDW-008主要包括:值班室污水泵站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人值 守集中控制管理系统中心主站监控平台和现场泵房控制分站: ?中心主站监控平台由工控机、系统监控软件、网络接入设备共同构成,能够实现监测、查询、遥调、运算、统计、控制、存储、分析、报警等多项功能。 ?现场泵房控制分站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电压、电流、功 耗、功率因数,无线可以接多路温度、水位传感器、电源控制器、 继电器单元、配电控制机柜及安装附件组成。它与中心主站监控平台通过GPRS/3G网络方式连接到一起。水源地各井位泵房为分站,中心泵房统领各分站,通过中国移动的无线数据传输设备,实现点到多点的通讯,从而最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草民吐血手打问答题上课讲义

1.如何理解COD是一个条件性指标? 答:COD的定量方法因氧化剂的种类和浓度、氧化酸度、反应温度、时间及催化剂的有无等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同样条件下也会因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种类与浓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氧化程度。所以化学需氧量是一个条件性指标。 2.COD CR 的测量原理 答: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硫酸亚铁铵的用量算出水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的量 3.简述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总氮的原理 答:其原理是在60℃以上的碱性水溶液中,过硫酸钾与水反应分解生成硫酸钾和原子态氧,原子态氧在120~140℃时,可使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两波长吸光度测定 值之差求得标准吸光度A 220和A 275 ,按式求出校正吸光度A: 220275 2 A A A =- 按A的值查校准曲线并计算总氮(NO 3 -N计)含量 4.钼蓝分光光度法测总磷操作步骤 答:1,标准曲线的绘制取数支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磷酸盐标准使用液0.50mL、1.00mL、3.00mL、5.0M、10.0mL、15.0mL,加水至50mL a.显色:向比色管中加入1mL10%抗坏血酸溶液,混匀,30s后加2mL钼酸盐溶 液充分混合,放置15min。 b.测量:用10mm或30mm比色皿,于700mm波长处,以零浓度溶液为参比,测 量吸光度。 2,样品测定分取适量经过滤膜过滤或消解的水样加入5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标线。以下按绘制标准曲线的步骤进行显色和测量。减去空白实验的吸光度,并从校准曲线上查出含磷量。 5.简述减差法测定总有机碳原理 答: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的原理是:将试样连同净化空气(干燥并除去二氧化碳)分别导入高温燃烧管中,经高温燃烧管的水样受高温催化氧化,使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二氧化碳,经低温反应管的水样受酸化而使无机碳酸盐分解成二氧化碳,其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依次引入非色散红外线检测器。由于一定波长的红外线被二氧化碳选择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吸收的强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故可对水样总碳和无机碳进行定量测定。总碳与无机碳的差值,即为总有机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