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

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
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7758863.html,

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

作者:黄晓娟宫兆华陈剑孙等军耿冬梅成瑜孙萍张良明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0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4例恶性腹水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18例,予贝伐单抗(安维汀)5 mg/kg联合顺铂60

mg/m2,腹腔灌注,第1天;对照组16例,予顺铂60 mg/m2,腹腔灌注,第1天。每4周重复,2~3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组CR 7例,PR 8例,NC/PD 3例,ORR为83.3%;对照组CR 2例,PR 5例,NC/PD 9例,ORR为43.8%。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8.9%,对照组为56.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I~Ⅱ度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

与传统顺铂单药相比,贝伐单抗联合顺铂组显著提高恶性腹水患者客观缓解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关键词] 贝伐单抗;顺铂;恶性腹水;腹腔灌注

[中图分类号] R73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5-20-03

恶性腹水是肿瘤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患者预后极差,目前临床治疗仍以缓解患者局部症状治疗为主,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并无明确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据肿瘤新生血管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在恶性腹水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已有的试验资料基础,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安维汀)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水对比传统药物治疗,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8月就诊恶性腹水患者34例,均伴有B超证实的中至大量腹水,所有患者均经脱落细胞学病理证实为恶性积液。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32~75岁,中位年龄53岁;胃癌11例,结直肠癌8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6例,肝癌3例。21例为初治患者,13

例为难治性并多次局部给予博来霉素联合白介素-2治疗,入组前1个月内未行局部用药控制腹水,预计生存期>2个月。患者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胸闷、憋气、腹胀、纳差等不适,两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KPS评分等基线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专家共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作者: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协作组一、概述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1,2,3,4,5,6]。自1980年Spratt等[7]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8,9,10]。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

有效性。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 应用前景[11,12]。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13]。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14,15]。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

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论文(作业)封面(2015至2016 学年度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基因工程制药 课程编号:09600088Z 学生姓名:李超 学号:A09130274 班级:制药1301 任课教师: 吴云舟

提交日期:年月日 评阅日期:年月日 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李超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 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及抗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目前已广泛用于结直肠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尤其是通过与基础化疗结合,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延长肿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本文主要介绍贝伐珠单抗制备原理过程,治疗肿瘤的机制,及该类药物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制备过程;VEGF;抗肿瘤 1.引言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预防和治疗癌症也是研究和开发抗体药物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肿瘤治疗药物多数存在“敌我不分”的问题,即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正常细胞。“生物导弹”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思路。这种药物经由静脉注入人体内,药效分子集中作用于肿瘤细胞,既增强疗效又减少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因而在癌症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结直肠癌在男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分别排名第5 和第6,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占所有肿瘤的5.6%。近年来,随着单抗药物的开发,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抗肿瘤领域的有效应用,使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贝伐

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广东省医学会 推荐意见: 该项目组自2002年10月以来,经过14余年的科技攻关,围绕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产学研研究,包括:发明专利、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平台研发、相关基础细胞学试验、动物实验、Ⅲ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SFDA批文、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应用过程中形成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对预防和治疗腹膜种植转移有独特疗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经济效益。 该项目已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5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万余例次,并形成了12项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学术价值。 同意该项目成果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 项目简介腹腔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腹膜转移甚至恶性腹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本项目组自2002年针对腹膜种植转移研发了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技术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内容:一、研发精准HIPEC技术:1.自主研发精准HIPEC技术,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3.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二、研究HIPEC抗癌机制:1.细胞试验,研究热化疗增敏最佳温度、热化疗协同抗癌机制;2.动物实验,研究HIPEC技术稳定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精准HIPEC技术临床应用:1.制订HIPEC技术标准;2.证实HIPEC是预防和治疗腹膜转移及恶性腹水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3.HIPEC技术列入胃癌、结肠癌、卵巢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腹膜种植转移防治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治疗指南;4.制作HIPEC技术教材、举办培训班,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精准HIPEC关键技术: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0.1℃,控温精度≤±0.1℃,流量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内交叉置管法使灌注液充盈腹腔,不留盲区;3、精准清除:双重超微过滤<40μm,清除游离癌细胞。主要科学价值:1、发明点:1)内外循环系统温度精准控制技术,实现高精准温度调节、长时间恒温治疗;2)专利:发明2项,实用新型13项,外观设计2项,广东省优秀专利奖1项;3)科研立项: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4)科研论文20篇,SCI收录12篇。2、创新点:1)技术创新:高精度温度控制、压力流量检测报警、微机单片机双保险控制等精准控制技术;2)理论创新:证实热疗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诱导调亡。3)方法创新:研发了大容量、持续循环、恒温灌注技术,热疗与化疗协同抗癌。3、主要贡献:1)技术贡献,成功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及管道组件,是我国SFDA批准的第一个体腔热灌注治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产品(国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3260924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3261721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3260061号)。2)理论贡献,热化疗协同作用最佳温度为43℃,热化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具协同作用,热疗增强胃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热化疗杀伤胃癌细胞主要形式是诱导凋亡,热疗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化疗敏感性。3)社会贡献,HIPEC可提高浆膜受侵胃癌患者生存率,减少术后腹膜复发,提高T3、T4胃癌长期存活率,降低进展期胃癌3年复发率21.9%,提高Ⅲb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13.6%,提高中位生存期31个月;治疗胃癌、结肠癌和卵巢癌恶性腹水有效率90%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24个省市253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累计开展治疗12万余例次,获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研究最新进展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最新进展 发表者:张强 (访问人次:761) 贝伐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基础研究已证实,贝伐单抗可与所有已知的VEGF异构体结合,从而阻止VEGF与受体的结合,阻断下游信号通路,导致血管退化,使肿瘤休眠。在Ⅰ、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2006年和200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分别报道了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Ⅲ期临床试验(ECOG 4599研究和AVAIL研究)结果,这些研究结果显示,贝伐单抗与多种化疗方案联合可产生显著疗效,对肺癌一线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ECOG 4599研究 研究设计 ECOG 4599研究是一项大样本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纳入878名ⅢB/Ⅳ期或复发的NSCLC患者(鳞癌、脑转移及有出血病史者不能入组),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化疗或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 化疗方案为PC方案,即紫杉醇(200 mg /m2)+卡铂(AUC=6),21天为1周期,共6周期。贝伐单抗用药剂量为15 mg /kg,每3周1次,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 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有效率(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毒性反应。 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与化疗组相比,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组OS较长[12.3个月对10.3个月,P=0.003,风险比(HR)=0.79,95%可信区间(CI)0.67~0.92],中位PFS较长(6.2个月对4.5个月,P<0.001,HR=0.66,95%CI 0.57~0.77)(见图),RR较高(35%对15%,P<0.001),1年生存率(51%对44%)和2年生存率(23%对15%)均较高。

安维汀的作用机制

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作用机制 血管生成是新血管 形成的过程。肿瘤 需建立独立 的血供 以使其直径 超过 1-2mm ,因此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VEGF 为肿瘤血管 生成的关键调控者 [1 , 2] ,并且是唯一一种表达于整个肿瘤生命周期的血管生成因 子 [3,4] 。VEGF 的持续表达,以及VEGF 和内皮细胞的遗传学稳定性(基于临床 前研究的观 察结果)[2,5] ,可使-直接并且持续靶向于VEGF 成为一种重要的抗 肿瘤策略。 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精确 VEGF 抑制作用:理解安维汀(贝伐珠单 抗注射液)的作用机制 安维汀直接抑制VEGF 可阻断血管生成级联反应 [1-4] 血置生成 安堆;T 咒讯鮭单抗注J 桂?冋在Ifi 夕聊那ECJF 因lit.可収抑制血抵生成而不 干扰眶GF 通路以外的兗点 * 安维汀是一种可特异性结合VEGF 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并可阻断VEGF 受体的激活。 * 安维汀可在胞外抑制VEGF ,因此,可以抑制血管生成而不干扰 VEGF 通路以外的靶点 [1-4] 。 * 临床前模型和临床观察的结果均提示,安维汀可在整个肿瘤生长过程中发 挥持续的抗血管效应 血番生成 血管生底 王豪通过 VEGFIHVEGFR2 的相互作用而介导

现存肿瘤血管出现快速退化,可表现为微血管密度的显著降低 [5 — ?使存活的成熟血管正常化[6,8] ?抑制肿瘤血管再生[9,10] ?安维汀抑制VEGF的结果包括[11 -4]: ?维持功能更佳和结构正常的血管 ?潜在改善药物输送的能力 ?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抗VEGF药物的效应可迅速产生,有时候甚至在单次输注后即可产生, 而单克隆抗体的长半衰期也可使抗VEGF效应持续维持[5]。 安维汀?(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可使肿瘤血管退化 在结肠癌异种移植瘤模型中观察到的血管退化[5] Yuan F, etal. PNAS USA 1996;93(25):14765 -70. Copyright 2009 Nati onal Academy of Scien ces, USA. 临床前模型和临床观察的结果均显示,安维汀?可使现存的肿瘤血管退化。在单 次输注安维汀?单药后,肿瘤血管的体积和密度可出现显著减小[5°O 在一项使用人类肿瘤建立的异种移植瘤临床前模型中,单次输注(0.2ml )安维汀?可使肿瘤血管的体积减少80% [5],这种变化可在输注24小时内迅速出现。

腹腔灌注治疗方式

腹腔灌注治疗方式 腹腔灌注治疗是一种很新型的治疗恶性腹水的办法,对于想要摆脱疾病的患者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做这种手术,有些患者在接受这种手术之后会出现意外的状况,所以一定要检查好,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腹腔灌注治疗的一些方法。 1.开腹式热灌注化疗(围手术期热灌注化疗) 国外大部分采用术中留置腹腔导管,术后连续治疗(采用体外循环加热的方法),这种方法又可分为闭合式和开放式,前者在关闭腹腔后行体外循环加温灌注;后者采用环形托架(ring tractor),即术中用吊环把腹壁吊起,主要是增加注水量,提高温度,增加与脏器接触面积。国内有学者应用热蒸馏水

术后灌洗 2.单纯热灌注化疗 把生理盐水加热至45~48℃,快速注入,腹部轻按摩,增加扩散,减少高温区。腹部二通道方式是同时置入至少2个测温探头,对侧可开一通路,引出盐水,以提高腹腔温度。 3.循环热灌注化疗 在不开腹的情况下,置入一进水管和出水管,然后在体外进行再加温,此方法对设备要求高,另外,出水口易被肠管阻塞,所以对出水口须做特殊处理以防止肠管被吸。为解决水循环的问题,还可以进行腹腔留置管道皮下包埋,该方法可长期保留,使用方便。具体方法是在腹壁做小切口,将专用“Y”型双腔管沿内腹壁放入膀胱直肠陷凹或上腹。然后将大网膜切口处严密缝合,并使管子沿皮下隧道行走一段后出腹壁。将原切口缝合,将出口皮肤围绕管周缝合后可行注水并开始循环。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腹腔灌注治疗方式的介绍了,有一些类型的患者可以通过这个办法彻底的康复,但是这种方式也是有风险的,不管是治疗前还是治疗之后都需要有很多讲究的地方,有一些禁忌的地方患者需要引起重视。

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学院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2015至2016 学年度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基因工程制药 课程编号:09600088Z 学生姓名:李超 学号:A09130274 班级:制药1301 任课教师: 吴云舟 提交日期:年月日 评阅日期:年月日

贝伐珠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李超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 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及抗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目前已广泛用于结直肠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尤其是通过与基础化疗结合,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延长肿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本文主要介绍贝伐珠单抗制备原理过程,治疗肿瘤的机制,及该类药物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贝伐珠单抗;制备过程;VEGF;抗肿瘤 1.引言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预防和治疗癌症也是研究和开发抗体药物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肿瘤治疗药物多数存在“敌我不分”的问题,即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正常细胞。“生物导弹”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思路。这种药物经由静脉注入人体内,药效分子集中作用于肿瘤细胞,既增强疗效又减少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高度的特异性,因而在癌症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结直肠癌在男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分别排名第 5 和第6,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占所有肿瘤的 5.6%。近年来,随着单抗药物的开发,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抗肿瘤领域的有效应用,使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贝伐珠单抗是罗氏的重磅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药物,属于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于2004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阿瓦斯汀”。其治疗直肠癌的机理是通过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结合,阻止其与受体相互作用,发挥对肿瘤血管的多种作用,使现有的肿瘤血管退化,从而切断肿瘤细胞生长所需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并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效果。在2015年全球十大畅销药物排行中,贝伐株单抗排名第6位,销售额达72.79亿美金。我国的抗体药物产业尚处起步阶段,虽然近10年间国内先后涌现出中信国健、百泰生物等多家专门从事单抗药物生产的企业,并且同时许多传统制药企业也加入到抗体药物领域中来,但总体而言,我国抗体行业普遍存在着细胞系表达水平低、培养规模小、纯化能力不够等技术问题,限制了我国抗体药物产业的产能规模,制约了行业的

贝伐单抗说明书

【概述】 阿瓦斯汀(Bevacizumab,Avastin)是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2004年2月26日获得FDA 的批准,是美国第一个获得批准上市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通过体内、体外检测系统证实IgG1抗体能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而阿瓦斯汀包含了人源抗体的结构区和可结合VEGF的鼠源单抗的互补决定区。阿瓦斯汀是通过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系统生产的,分子量大约为149,000道尔顿。阿瓦斯汀为无色透明、浅乳白色或灰棕色、pH值 6.2的无菌液体。阿瓦斯汀有100mg和400mg两种规格,对应的体积为4ml和16ml(25mg/ml),不含防腐剂。 【药理作用】 通过抑制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而起作用。 【毒理研究】 目前还没有关于阿瓦斯汀对人和动物致癌性的数据。 阿瓦斯汀可能损害生育能力。 【药代动力学】 静脉给药后,平均清除半衰期为20天(范围11~50天),预测达到稳态的时间为100天。没有发现稳态血药浓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之间有相关性。 【适应症】 Avastin适用于联合以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为5mg/kg,每2周静脉注射1次直至疾病进展。 在主要手术后28天内不应开始阿瓦斯汀治疗。开始阿瓦斯汀治疗前,手术切口应完全愈合。 ●剂量调整 不推荐使用阿瓦斯汀治疗时减少剂量。如果需要,应按如下方法停用或暂时推迟使用。 如果出现消化道穿孔,需要医学处理的伤口开裂; 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或高血压危象应永久停用。 患者如果出现需进一步检测才决定的中到重度蛋白尿和医学处理尚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则推荐暂时推迟使用。在中到重度蛋白尿患者继续使用或暂时推迟使用阿瓦斯汀的危险性尚未明确。 在选择性手术前,阿瓦斯汀应暂时停用几周。 应在手术切口完全愈合后才能重新开始使用阿瓦斯汀。 ●使用前准备 应通过专业卫生人员采用无菌技术稀释后才输注。 按5mg/kg的剂量抽取所需的阿瓦斯汀,稀释到总体积为1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由于产品未含防腐剂,应抛弃小瓶中的剩余部分。 阿瓦斯汀与聚氯乙烯和聚烯烃袋没有不相容。 阿瓦斯汀不应使用糖溶液配制或与糖溶液混合。 ●输液速度 首次应用阿瓦斯汀应在化疗后静脉输注90分钟以上。如果第一次输注耐受良好,第二次输注可为60分种以上。如果60分钟也耐受良好,以后的输注可控制在30分钟以上。 ●稳定性和保存 Avastin必须储存在原包装内,冷藏于2~8℃,避光保存。不能冷冻,不能摇动。 稀释后的阿瓦斯汀溶液应在2-8°环境中保存,最长可达8小时。 【不良反应】 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无力、疼痛、腹痛、头痛、高血压、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口

-腹腔灌注化疗

腹腔灌注化疗 一、概述 卵巢癌及胃肠道肿瘤腹盆腔内播散是最常见的复发形式,肿瘤一旦出现腹腔内转移预后极差。近年来,腹腔内热化疗集其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液体对腹腔的机械灌洗作用于一体,成为治疗卵巢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腹盆腔转移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在腹腔液内,门静脉和肝脏提供较恒定持久的高药浓度;腹腔内给药,药物直接通过肝脏进行解毒,进入全身循环毒性减弱,身体其他脏器药物浓度较低,全身毒副作用轻。 二、理论依据 1、术后腹腔复发转移机理: ①浸透浆膜的癌细胞直接脱落入腹盆腔; ②手术区域被切断的血管和淋巴管内癌细胞随血液和淋巴液流入腹盆腔; ③脱落肠腔内的癌细胞随肠液经肠断端流入腹腔; ④肿瘤细胞经门静脉到达并沉积在肝实质内。这些游离的肿瘤细胞在因手术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暂时性下降和腹腔缺损情况下极易成为肿瘤复发转移的“种子”。研究表明癌细胞在腹膜内的有效种植率要比在血管或淋巴管内高出100万倍。因为完整无缺的血管内皮细胞在防止肿瘤细胞的粘附和种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腹腔内化疗药代动力学的合理性:①腹腔内

化疗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的特点,可使腹腔游离癌细胞和术后残存的微小癌灶直接浸泡在高浓度的抗癌药液中,增加抗癌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②抗癌药经门静脉系吸收入肝,也使转移至肝脏的癌细胞受到高浓度抗癌药攻击; ③大多数抗癌药经门静脉系吸收入肝,通过首次过肝效应被代谢掉,仅极少量药物进入体循环,从而能减少体循环毒性,产生最大限度药物剂量耐受性,改善疗效指数。 3、腹腔内温热化疗的抗癌机理 ①温热对癌细胞的作用:癌细胞主要以无氧酵解为获能方式,加热条件下细胞内乳酸堆积,pH值低,增加了癌细胞对热的敏感性,同时癌细胞含水量明显高于一般软组织,达89%,蓄热潜能大,因此温热可选择性破坏癌细胞,有关研究表明,正常组织在高温条件下能耐受47℃,持续1h,而恶性肿瘤细胞仅能耐受43℃持续1h,另外,肿瘤组织内血管缺乏平滑肌,不能随温度升高而扩张,增加温度后可造成肿瘤内血液减少,肿瘤组织处于低氧状态,进一步增强了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 ②热疗与抗癌药的协同作用:体外试验及动物实验证明,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顺铂、5-FU等在加温条件下(>41℃)抗癌作用明显增强,抗癌作用增强的原因是温热促进了化疗药和癌细胞的结合,并能改变癌细胞的能透性,有利于一些化疗药渗入肿瘤细胞内发挥作用;③大容量腹腔持续温热灌注化疗还可通过机械

腔内灌注贝伐单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腔内灌注贝伐单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刁彦文,董召,曲秀娟,刘云鹏,曲晶磊 Research progress of intrapleural or intraperitoneal bevacizumab in treating of malignant pleural and peritoneal effusion Diao Yanwen,Dong Zhao,Qu Xiujuan,Liu Yunpeng,Qu Jinglei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Shenyang110001,China.【Abstract】Malignant pleural and peritoneal effus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advanced malignan- cy.At present,the effect of systemic chemotherapy is not ideal for malignant pleural and peritoneal effusion,and local treatment is often used.In recent years,the generation of malignant pleural and peritoneal effusion was found to be di- rectly related to increased secretion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Bevacizumab is a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uman VEGF.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intrapleural and intraperitoneal bevacizumab was an effective way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and peritoneal effusion. 【Key words】bevacizumab,VEGF,intracavitary perfusion,ascites,pleural effusion Modern Oncology2019,27(08):1441-1444 【指示性摘要】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于胸腹腔积液全身化疗效果多不理 想,常采用局部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生成,贝伐单抗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的单克隆抗体,腔内灌注贝伐单抗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贝伐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腔内灌注;腹水;胸水 【中图分类号】R730.5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9.08.038 【文章编号】1672-4992-(2019)08-1441-04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容易造成患者胸闷、气短、腹胀、腹痛等症状,多数晚期肿瘤患者不能耐受全身化疗,预后不佳,局部治疗为此时首选治疗。目前多采用穿刺引流和腔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胸腹腔积液,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紫杉醇、5-氟尿嘧啶及卡铂等。然而,作为姑息治疗的腔内灌注化疗仅在少数患者中有效,对于恶性胸腹水至今仍无明确的治疗指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以促进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产生。贝伐单抗作为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被推荐用于多种肿瘤的全身靶向治疗。目前众多研究显示腔内灌注贝伐单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国内暂无相关综述类报道。本文现就腔内灌注贝伐单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作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收稿日期】2018-08-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372547)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辽宁沈阳 110001 【作者简介】刁彦文(1991-),女,辽宁人,医师,硕士,主要从事消化道临床研究。E-mail:diaoyanwen1227@163.com 【通讯作者】曲晶磊(1978-),女,辽宁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研究。E-mail:qujin- glei@hotmail.com 1腔内灌注贝伐单抗的作用机制 1.1VEGF与胸腹腔积液 VEGF是调控肿瘤血管生成最为重要的细胞因子,本质是一种与内皮细胞具有高亲和力的糖蛋白,可特异性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并增加血管通透性。VEGF主要来源于血小板,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与血小板计数正相关[1,2]。早些年已有许多研究表明VEGF在恶性胸腹水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恶性胸腹腔积液中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所致的胸腹腔积液。最近有研究显示腹水中VEGF水平是腹膜转移的重要预后指标,在任何情况下胃癌伴腹水的患者都应考虑抗VEGF治疗[3]。随后又有研究指出胸腹水中VEGF水平与肿瘤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术前胸腹腔中较低的VEGF水平可提高患者的生存[4]。 1.2贝伐单抗与胸腹腔积液 贝伐单抗是人源化单克隆IgG抗体,可定向与VEGF-A 的所有亚型结合,阻止VEGF-A与其受体结合,进而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抑制血管新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Pichelmayer O等[5]首先报道了静脉注射贝伐单抗除对恶性肿瘤有效外,对恶性腹水也有效。随后有大量的动物实验和小样本病例研究表明腹腔灌注贝伐单抗对恶性胸腹水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患者例数最多的病例报道是在2007年ASCO会议上,El-Shami K等人[6]描述了对9例恶性腹水的患者进行腹腔灌注贝伐单抗治疗,所有接受贝伐单抗腹腔灌注(5mg/kg)的患者,腹 · 1441 · 现代肿瘤医学2019年04月第27卷第08期MODERN ONCOLOGY,Apr.2019,VOL.27,No.08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新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2016年2月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2期第121页-第125页 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自1980年Spratt等[]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 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近几年来,国际肿瘤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转变,PC 已不再被一概认为是癌广泛转移的表现,而是一种区域性癌转移。对于经过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可以达到残余癌瘤直径< mm的部分PC患者,CRS手术联合HIPEC,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按照肿瘤根治术的标准进行手术后存在潜在腹膜转移风险的患者,经过HIPEC,清除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结节,手术后进行常规化疗,可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手术探查时,发现散在的PC,经过HIPEC后PC消失,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后行HIPEC并常规化疗,可提高治愈率。HIPEC能够发挥大容量清除或缩小PC 结节,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或消除恶性腹水[,]。 二、HIPEC的概念 HIPEC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HIPEC临床应用带来的技术要求,HIPEC如要实现安全和有效的最大化,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要求达到精准化和规范化。这其中包含了精准控温、精准定位和精准清除三大新理念:(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控温精度≤±℃,流速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X"腹腔内交叉放置灌注管至膈下和盆底,使热灌注液体充盈整个腹腔,不留治疗盲区,发挥HIPEC的最佳效果; (3)精准清除:容量清除游离癌细胞、亚临床病灶和微小癌结节[,]。 三、作用机制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7758863.html, 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 作者:郑文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5期 【摘 ;要】贝伐单抗对肿瘤血管具有抑制生成的作用,属重组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其通过辅助铂类药物、自噬抑制剂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化疗药物,能够对肺癌患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也存在出血、肝损害、胃穿孔、高血压等副作用,需要临床医护人员控制好其使用浓度。本文就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的临床进展作综述。 【关键词】贝伐单抗;辅助治疗;肺癌;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5-0100-01 肺癌属恶性肿瘤,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现临床中虽对贝伐单抗进行了应用,但很少将其与其他化疗药物进行联合用药,因此在贝伐单抗及各类化学药物单独使用的过程中,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生存率仍较低,无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贝伐单抗开始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对肿瘤血管的新生及向邻近组织浸润有抑制作用。并且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贝伐单抗辅助各类化疗药物,能够增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使副作用发生率大大降低,进而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1 贝伐单抗辅助铂类药物 贝伐单抗辅助铂类药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能够促进微管的拆卸与分解,并表现出对M期细胞及G2期细胞的敏感性,现普遍应用于非小细胞癌的治疗当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血管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进而使离血管较远的肿瘤细胞不能得到及时、持续的营养供给,最终凋亡,便使肿瘤体积大大减小;二是抑制了分化不成熟细胞的大量生成,使肿瘤血管的间质压力及通透性得以降低,进而促进顺铂更为顺利的到达肿瘤病灶,进而抑制或是杀死肿瘤。 众多研究表示,贝伐单抗辅助铂类药物进行肿瘤的治疗,能够减少顺铂对患者的使用剂量,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邓涛,李改丽,戎健,周辉[2]应用 贝伐单抗辅助顺铂来治疗肺癌的方法,其一般的治疗方法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生存率仍较低,无达到理想的效果。与贝伐单抗辅助治疗相比,其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表现较差。另外在对两种治疗方法所产生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贝伐单抗辅助铂类药物治疗显著高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并验证了VEGF具有拮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进而抑制血管新生过程和肿瘤浸润过程。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版) 2016年2月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2期第121页-第125页 近年来新兴的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是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HIPEC在预防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肝癌、胆管癌和胰腺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腹膜种植转移及其并发的恶性腹水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自1980年Spratt 等[]首次报道HIPEC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技术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简单的灌注液加热后直接灌入法,逐渐演变为目前精准的腹腔热灌注治疗技术方法,其设备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改进,HIPEC已经成为成熟的临床应用技术[,,]。 传统的HIPEC由于控温不精准,存在治疗安全隐患;由于不能充盈腹腔而存在治疗盲区,达不到安全有效的最大化;由于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临床研究上不能科学地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精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HIPEC安全有效最大化的技术要求。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的发展,HIPEC被引入到了微创外科领域。在腹腔镜腹腔恶性肿瘤切除或腹腔探查的基础上,进行腹腔镜辅助HIPEC,可充分应用微创外科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切口带来的创伤,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腹膜癌(peritoneal cancer,PC)是指在腹膜上发生和(或)发展的一类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原发性腹膜癌和腹膜恶性间皮瘤,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各种肿瘤所形成的腹膜转移癌[]。PC的发生源于自然因素或手术创伤因素所导致的癌肿脱落、转移淋巴结破裂、淋巴管癌栓破裂和癌栓破裂出血等形成腹腔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FCC着床腹膜,形成微小癌灶、癌结节和广泛性PC[,]。既往的主流看法认为,PC为癌症晚期或终末期表现,通行的做法是保守治疗,即使是外科干预,也仅是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近几年来,国际肿瘤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发生了转变,PC已不再被一概认为是癌广泛转移的表现,而是一种区域性癌转移。对于经过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可以达到残余癌瘤直径< mm的部分PC患者,CRS手术联合HIPEC,有可能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按照肿瘤根治术的标准进行手术后存在潜在腹膜转移风险的患者,经过HIPEC,清除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结节,手术后进行常规化疗,可达到临床治愈。对于手术探查时,发现散在的PC,经过HIPEC后PC消失,再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后行HIPEC并常规化疗,可提高治愈率。HIPEC能够发挥大容量清除或缩小PC结节,改变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或消除恶性腹水[,]。 二、HIPEC的概念 HIPEC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HIPEC临床应用带来的技术要求,HIPEC如要实现安全和有效的最大化,其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要求达到精准化和规范化。这其中包含了精准控温、精准定位和精准清除三大新理念:(1)精准控温:测温精度≤±℃,控温精度≤±℃,流速控制精度≤±5%;(2)精准定位:"X"腹腔内交叉放置灌注管至膈下和盆底,使热灌注液体充盈整个腹腔,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按作用机制划分

肺癌靶向药物(靶点机制划分) EGFR突变 EGFR又叫HER1或者ErbB1,是ErbB受体家族四大成员之一。EGFR过分频繁表达能激活下游重要的信号通路(如ALK),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存活,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因此,在NSCLC的研究中,EGFR一直是一个热点。像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这样早期的小分子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刚问世时是面向所有既往接受过化疗的NSCLC患者的。而像阿法替尼(afatinib)和达克替尼(dacomitinib)这样新推出的EGFRTKI则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回顾性研究显示,亚裔、女性、腺癌、既往少量/无吸烟史等临床特点可以增加EGFRTKI治疗的敏感率。这个结论的分子基础是,18-21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的是19号外显子的缺失和21号外显子上的L858R位点突变)能编码出大量EGFR酪氨酸激酶,上述突变分别占总突变情况的45%和40%。另外还有18号外显子的突变及20号外显子的插入突变,占总突变情况的5%-10%。18号外显子的突变能增加EGFRTKI的敏感性,而20号外显子的突变却会导致EGFRTKI原发耐药。EGFR突变在拥有前述临床特征的患者中更加常见。肺腺癌患者中,大约有15%的白种人和30-50%的东亚人拥有EGFR基因突变。而对于那些无吸烟史的东亚人,这项比例高达50-60%。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初发的敏感性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应用TKI治疗在反应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上均优于化疗。易瑞沙泛亚洲研究(IPASS)结果表明,对于经选择的NSCLC患者,吉非替尼效果优于紫杉醇+卡铂的化疗。但对于EGFR野生型患者,TKI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5个月的PFS完败于化疗组的6.5个月。在其他随机研究中,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阿法替尼均能改善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ORR和PFS。这些研究为晚期NSCLC的合理治疗提供了依据。因此,晚期NSCLC患者应常规进行EGFR基因检测,并根据突变情况选择是否行EGFRTKI一线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对EGFRTKI耐受性良好。EGFRTKI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痤疮形式皮疹,皮肤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 几十年以来,人们一直尝试利用人免疫系统产生人源性单抗来制备特异性强的人源抗体药物,从而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根据用途的不同,单抗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诊断用单抗、治疗用单抗、“生物导弹”用单抗。单抗为人类疾病的防治和诊断、肿瘤体定位、靶向药物的制备、防止移植物的排异反应、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手段。 3.1 用于疾病的诊断 1、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分子,用于鉴别淋巴细胞。 它用于区分细胞亚群和细胞的分化阶段的淋巴细胞。例如检测CD系列标志,有利于了解细胞的分化和T细胞亚群的数量和质量变化,这对多种疾病诊断具有参考意义。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将对白血病患者的疾病分期、治疗效果、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指导作用。组织相容性抗原检测是移植免疫学的重要容,应用单抗对其进行位点检测可得到更可信的结果。 人体的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B细胞和包括NK细胞为代表的第三群细胞,下分若干亚群,各有其特异的表面标志和功能,据此建立许多相应的检测方法。临床上各种类型的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病以及肿瘤等均可出现不同群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因此计数外周血和组织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目或比例,以及它们所显示的功能强弱,可藉此判断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对临床认识疾病,探讨其发病机制、观察病情、判断预后、考核疗效以及防治疾病等方面可提供极为有用的信息。 检测人T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曾采用抗人脑、抗人胸腺细胞和抗人T细胞

等抗血清,通过细胞毒试验或免疫荧光染色加以鉴定。自抗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上述诸多方法均被新方法取而代之。常用以鉴定和检测计数T细胞的表面分化抗原如下表所示。 表T胞表面主要CD抗原及其特异性 用单克隆抗体检测T细胞表面抗原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用标记抗体着染,如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法、生物素-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系统的ABC 法以及免疫金银染色法;另一类是用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作花环试验。两类方法各有优缺点。以下叙述有代表性的方法。 (一)间接免疫荧光法 本法是将分离获得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抗相应CD的单克隆抗体(如CD2、CD4、CD8)结合后,洗去游离的抗体,继加荧光素标记的抗小鼠IgG 抗血清,经温育结合后,洗去多余的标记抗体,取样制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约200个单个核细胞,以荧光阳性细胞与计数细胞总数之比,求得相应CD

2020年执业药师《药学知识》试题及答案(卷九)

2020年执业药师《药学知识》试题及答案(卷九)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优点是选择性“杀灭”,就是只对癌细胞起作用而对正常体细胞几乎没有伤害 B、对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都有“杀灭”作用 C、静脉滴注可致患者发生过敏样反应或其他超敏反应 D、贝伐单抗作用机制较为特殊,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建议单抗药在用前尽可能先做基因筛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简称单抗药)在癌症治疗方面最突出的优点是选择性“杀灭”,就是只对癌细胞起作用而对正常体细胞几乎没有伤害,从而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和扩散,并大幅度降低毒副作用。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主要通过上述机制发挥作用,贝伐单抗作用机制较为特殊,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阻碍VEGF与其受体在内皮细胞表面相互作用,从而阻止内皮细胞增殖和新血管生成。 单抗药为大分子蛋白质,静脉滴注蛋白可致患者发生过敏样反应或其他超敏反应。 建议单抗药在用前尽可能先做基因筛査。 2、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不包括 A、英夫利昔单抗

B、利妥昔单抗 C、曲妥珠单抗 D、贝伐单抗 E、西妥昔单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包括: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 3、作用于酪氨酸酶受体通路的抗肿瘤药物是 A、紫杉醇 B、来曲唑 C、依托泊苷 D、顺铂 E、甲磺酸伊马替尼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酪氨酸激酶是一类能催化ATP,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酶,而抑制剂可阻碍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细胞增殖,常见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伊马替尼、埃罗替尼等,可用于经一个或二个治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4、关于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良反应以皮肤毒性和腹泻最为常见 B、皮疹的严重程度可以预示其疗效 C、发生中、重度腹泻者可予口服洛哌丁胺,同时补充液体和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