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的产生原因及防治

亚健康的产生原因及防治
亚健康的产生原因及防治

亚健康的产生原因及防治

【摘要】:亚健康(Sub—Health,也称次健康、第三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过早表现出疲劳增加,活力、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WHO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本文对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诱发因素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一些主要预防方法并对这些方法从心理、社会、药物、情绪、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亚健康;亚健康的诱因;亚健康防治;预防方法评价

人的生理状态分为健康状态、病理状态及亚健康状态,当亚健康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转化为疾。在我国,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年轻人(20~45岁)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比例接近50 %,脑力劳动者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和企业管理者的比例最高,2002年从全国16 个省( 市)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调查发现,北京是75.31%,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经济发达和沿海地区高于贫困落后地区。从行业分布来看城市的新兴行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IT业,新材料业、广告设计、新闻及行政机关等人群高达50 %以上,亚健康状态人群还呈上升趋势并且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与生命的一大隐忧,有人称“亚健康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大敌”。因此,研究亚健康的症状、诱因并提出合理防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1)身体亚健康。个体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就是个体总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即乏力困倦,肌肉酸痛,失眠憔悴,生理功能下降,功能紊乱等,影响个体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的发展。

(2)心理亚健康。现实中不少人总感到烦躁、焦虑、妒忌、恐惧、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这些都属于心理亚健康,导致心理亚健康有多种原因,主要有:个性人格不健全。生活事件的打击。周边人际关系不如意等。心理亚健康状态的

存在和发展,客观上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实践,使人们的生活和实践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对自己、对社会整体的损害性。

(3)情感亚健康。在社会化程度加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都普遍感觉到和看到冷漠、无望、溺爱、疲惫、机械以及婚外情、早恋等,这便是情感亚健康。情感亚健康广泛地存在于男女之间,同辈之间,代际之间,同事之间,路人之间等。大多数是情感刺激、感情偏差等因素而引起并发展的。

(4)思想亚健康。是指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的偏差等,很多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都有过思想亚健康,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学习不够,错误选择接受,社会默化,从众心理及思维方法不科学等造成的,思想亚健康的存在,影响人们的正确决策,评价实践,影响人的创造性的正确有效发挥。

(5)中医关于亚健康表现的阐述心神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成,多梦纷纭。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容易感冒怕冷。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面色有滞,目周灰暗:面色无华,僬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二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

2、亚健康的诱发因素

人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具体原因及其机理还不太清楚,但肯定是多因素的、复杂的,有的专家认为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是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工作氛围、社会人际压力、竞争及硬环境) 平衡失调导致的,由于人体内部是一个多组织器官相互协调的有机平衡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自我调节功能与体外环境相互协调维持稳定状态,一旦内部或外界某些因素干扰就会影响降低其协调能力,此时人体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当稳态一旦破坏就会引起生理功能的失调而引起疾病,研究发现导致人体大平衡系统稳态发生障碍使其产生波动变化的有关因素有以下几种:

2.1、社会因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学习负担过重生活压力过大,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上下级或同事之间关系不协调,法律纠纷,经

济负担过重,遭遇离婚,丧偶,失业等生活事件等等,使人精神或体能出现超负荷紧张状态,长期下去造成机体过度损耗机能下降。

2.2、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各种环境污染中如废气、废水、辐射、噪音、微波以及气候恶劣和骤变等。

2.3、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工作与休息时间比例失调会严重干扰人体的生物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可诱发多种疾病。我国前3位死因中,心血管疾病中不良生活方式与生物因素的比例为45 .7 % : 29 .0 %;脑血管疾病为43 .3 %: 36 .0 %;恶性肿瘤为43 .6 %: 45 .9% ,这3类疾病均和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关。

2.4、饮食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暴饮暴食多食或不食或饮食不定时定量等,导致营养不良、营养过剩或肥胖,据统计我国20岁以上人群有2.4亿超重、肥胖人群超过3000万,与肥胖有关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中风增加,这与营养摄入不合理和体力活动太少不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有关。

2.5、精神与心理因素。过于计较个人得失与利害关系,不善于抗衡外界压力和刺激,不能妥善对待顺、逆境,心理失衡,精神压力大等都是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惯于自我克制、情绪低沉、悲观而不愿让负性情绪表达出来的人,其肿瘤的发生率比非负性情绪者高出3倍,长期的忧郁、低沉和悲哀可明显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和DNA基因的修复功能,长期的高度紧张和心理压力可促使血管痉挛、促发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发生和发展。

2.6、自身素质。①先天因素。人类的健康和长寿40%决定于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而60%依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②生物节律。人的体力、精力、情绪有高潮也有低潮在低潮时期就会出现亚健康状态③自然衰老。人的机体器官开始老化,体力、精力能量代谢随着年老而递减,这时人体虽没有明显病变,但处于“亚健康状态”。

④体质因素。亚健康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体质对致病因素反应程度。

3、亚健康的预防

亚健康属于非疾病状态,要摆脱亚健康状态,主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主动自觉地去预防进行自身生活规律调节。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危害

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危害 1.躯体的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总的特征是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常感体力不支,懒于运动,容易困倦疲乏;睡眠障碍是亚健康状态的另一常见症状,可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失眠,如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醒后难以入睡;头痛,多为全头部或额部、颞部、枕部的慢性持续性的钝痛、胀痛、压迫感、紧箍感,属于肌紧张性头痛,另一种更为强烈的慢性头痛是血管性头痛;头昏或眩晕;肌肉、关节疼痛,腰酸背痛、肩颈部疼痛;抵抗力下降,显著特征是容易受感染,容易反复感冒、咽痛、低热;代谢紊乱,如轻度的高血脂、高尿酸,糖耐量异常;消化功能紊乱,常见食欲不好,腹胀、嗳气、腹泻、便秘等症状;不明原因的胸闷气短、含糊的胸痛、喜出长气,心悸、心律失常,血压不稳,经各种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肺肝肾等疾病;腰痛,尿频、尿痛,但相关检查正常;性功能减低,月经紊乱、痛经等。种种的躯体不适,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妨碍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它可以长期的、潜隐的损害健康,最终走向疾病,也可因某种因素促发重症,甚至发生猝死。据统计近几年来日本每年发生“过劳死”超过万例,我国青壮年人群猝死也明显增多。 2.心理的亚健康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最为常见的亚健康心理是焦虑。焦虑是一种缺乏具体指向的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恐慌,可伴有失眠、恶梦及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口干、多汗、肌肉紧张、手抖、尿频、腹泻等植物神经症状,也可因这些躯体不适而产生疑病和忧郁。心理亚健康的另一常见表现是抑郁,这也是一种消极情绪,表现为悲观、冷漠、自我感觉很差和自责,还可以有失眠、食欲和性欲减低、记忆力下降、体重下降、兴趣丧失、缺乏活力等,有的甚至产生自杀欲念。此外,恐怖、妒忌、神经质、疑病也是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心理的亚健康还表现在情感上,表现为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轻率、机械以及婚外情、早恋等。 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普遍存在,必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和谐,以致造成认识和决策偏差,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但是,它又常常不被个人

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分析目前大学生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原因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学号: 姓名:

分析目前大学生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原因 【摘要】根据WHO确定的新的健康标准,医学专家对人类健康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既非疾病、也非健康,又可双向转化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现代医学认为, 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生活节奏加快,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加重, 饮食不规则, 结构不合理, 过度疲劳, 睡眠不足, 人体自然衰老等。大学生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团体,随之而来的则是关于大学生的各种问题,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背后,总是伴随着各种不利健康的因素。 【关键字】亚健康大学生活社会压力亚健康状态预防预警

目录 1 亚健康状态是由不良生活方式、社会压力和竞争导致的 (1) 1.1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1) 1.2 就业压力大,关注学习,缺少锻炼 (1) 2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2) 3 环境因素的影响 (2) 4 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建议措施 (3) 4.1 完善亚健康的预防预警对策 (3) 4.2 利用校园文化预防心理亚健康 (3) 4.3 大学生自身采取的措施 (4)

分析目前大学生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心理原因 80年代中期,前苏联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这一发现被后来的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亚健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困倦疲乏。除了疲劳以外,还有各种慢性疼痛、免疫力下降、易反复感染等;种种的躯体不适及心态失衡,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妨碍生活、学习、工作和事业,它可以长期的、潜隐的损害健康,最终走向疾病,也可因某种因素促发重症,甚至发生猝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处于亚健康疾病状态的人口呈上升趋势。 那么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其亚健康的根源是什么呢?经相关医学专家的调查研究,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 亚健康状态是由不良生活方式、社会压力和竞争导致的 1.1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曾有人对一个地区的大学生做了调查,发现有57%的经常熬夜。其中,大四学生中有熬夜的习惯更高,达71%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在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余还要准备考各样证书或找工作,是熬夜最大推动力。 像有些特殊专业,很多时候同学们需要熬夜完成一个个大作业,而且很多时候坐在电脑前面就是一整天,很少出门做运动,大多数的时候大家都在网络上找寻有关设计方面的资料。有些学生做事喜欢拖拉,到最后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的马,就会马不停蹄的赶制作业,以至于忘记时间,这也造成了他们经常熬夜的毛病。 1.2 就业压力大,关注学习,缺少锻炼 虽然学校有体育课,但是一周也仅有一两节,而且仅仅是针对部分年级的大学生二开设。而在其他的课余时间里,很多学生会选择宅在宿舍,出门逛街或是去图书馆自习,很少会自发的参加体育锻炼。 青春如金,青春宝贵。人生正值好年华,精力旺盛,这会给不少青年大学生们一个错觉:即“病不倒,垮不了,现在学习最重要,不练身体也无妨。”况且,有太多东西要学,有太多工作要做,而依仗青春活力,年轻人往往过多地消耗体力,忽略了

亚健康调理师考试题参考答案

201 年 得分 评卷人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分,共10分) 养生: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使之绵长的意思。 体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 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娱乐保健:通过娱乐休闲的方式达到养生的目的,又称为情趣养生,是一种 以休闲来调节身心健康、陶冶情操,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目的的一种方式。 心理调适: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控制和调节,从 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问题。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 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 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亚健康调理师考试试卷(A 卷) 题号 -一- - 二 _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核分人 题满分 得分 密 要 ................. 不 ....... :名姓员学 内 ....................... 线 .............. 封 _ 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医体质量表是中医体质分类的测量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群以及个体的体质进行量化评价。 2、社会交往亚健康的主要表现是,有持续3个月以上的人际交往频率减低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现象。P10 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九个类型。 4、饮食有节包含两层意思,即定时、定量。P181 5、健康评价的主要手段是健康测量。P3 6进行中医体质分类时,其主要依据要点是体态观察、形神结合、注重细节。 7、当前中国青少年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营养因 素、其他因素。P21 8、素体阳盛阴虚之人,机体机能活动相对过旺,外邪侵入时病症多易从热化。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未病学研究的重点是(B) P30 A、健康未病态 B 、欲病未病态C 、潜病未病态 D 、以上都不对 2、王琦教授研究并起草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被作为哪一级标准发布。(C) A、中华医学会 B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C、中华中医药学会 D国家卫生部

亚健康状态

概述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一般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通俗地讲,“亚健康状态”是指在医院检查化验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有可能发展成为第二状态,即生病,也可通过治疗恢复到第一状态,即健康。 1、身体成长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 2、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 3、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 4、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 5、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传统医学的亚健康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现代医学的亚健康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 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

“亚健康”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心身医学? “亚健康”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董莉,董玉整 (广州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亚健康”的五大表现 ")"身体“亚健康”。在现实生活中,“亚健康”往往首先表现在个体的躯体上,即身体“亚健康”。因为身体“亚健康”的体征表现较容易为个体自身所体验和理解,也容易为他人所识别。所以,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便是个体身体的“亚健康”。身体“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就是个体总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舒服。这种不舒服,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即乏力困倦、肌体酸痛、失眠憔悴、机能下降、功能紊乱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经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乏和困倦,缺乏活力和朝气。 ")%心理“亚健康”。“亚健康”表现在心理上,即心理“亚健康”。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与动物的显著区别,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一个依据。健康的心理是人们健康生存发展的保证,而“亚健康”心理则是人们走向失败甚至犯罪的内在根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可是,现实中,不少人总感到烦躁、焦虑、妒忌、恐惧、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这些都是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存在和发展,客观上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实践,使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实践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以及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整体的损害性。对付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办法,就是主动积极地分析原因,自觉地进行心理调适,并配合适当的治疗。 ")’情感“亚健康”。“亚健康”是表现在情感上。无论在何种意义上,以往的任何时代都不会像今天这样,让我们建立情感的对象、途径更多,情感影响的范围更广、更深刻,与此同时,我们的情感生活也就更加自由,更有意味。但与此相伴的,却是大量存在着的“亚健康”的情感生活。炽热的情感是人的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如何正确地表达和实现情感,正是人的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但在社会化程度加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却普遍地感到和看到冷漠、无望、溺爱、疲惫、机械,以及婚外情、早恋等。这些都是情感“亚健康”的种种表现。 情感“亚健康”状态,必然会影响人们正常的情感生活,影响家庭、单位和社会的人际关系,对自己、对他人都会造成不应有的伤害。要尽快走出情感“亚健康”,就一定要实行情景转移、认知调整,并适当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等,力求情感生活的真实、平静和丰富。对情感“亚健康”,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并认真对待,从而恢复并保持我们应有的健康的情感生活、情感世界。 ")-思想“亚健康”。“亚健康”是表现在思想上。思想“亚健康”是指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 己和社会发展的偏差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思想的层次和程度不同,使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人的文化价值不只是决定于人的思想的量的多寡,更重要的是决定于人的思想的质的正确与否、健康与否。正确与否指的是思想与对象的关系是否真实,健康与否指的是思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否和谐,是否有利于思想和现实的进一步发展。 很多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都有过思想“亚健康”。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学习不够、错误选择接受、社会默化、从众、思维方法不科学等造成的。比如,有的人没有经过思考就接受了一个观念:只要一心一意地去练功,就不会生病,即使生病了,也不用吃药打针。有了功,就有了一切。在这个观念影响下,有的人生病了,拒绝吃药打针,结果命丧黄泉。 ")!行为“亚健康”。“亚健康”是表现在行为上。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有的人总有行为失常、无序、不当等的表现,这便是行为“亚健康”。行为“亚健康”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不自觉的。从个体自己对行为的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和经验来看,行为亚健康源于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失控、错控等。有的人在大众场合大声喧哗,旁若无人;有的人在公共场所衣官不整,行动随便;有的人随地吐痰,乱仍果皮;等等。这些现象是经常见到的。 行为“亚健康”状态的存在,不论发生在何时何地都会对个体自身的发展及群体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力量。小则影响社会形象,大则影响社会进步和发展。因此,要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让每一个行为都体现现代化的精神和意味,做一个真正的现代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限制、诱导、矫正、治疗“亚健康”行为,恢复行为的常态,保持行为的应有之态。 %“亚健康”广泛存在的主要原因 导致“亚健康”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要求高效率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繁重,竞争异常激烈, ? - ! ?./01213/4305617898:6;,/?%##",@87A%%,B8A"%,C8D47B8A%-,万方数据

亚健康的成因

浅谈亚健康的成因

————————————————————————————————作者:————————————————————————————————日期: 2

浅谈亚健康的成因、危害及预防 摘要: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问的一种生理、心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的综合状态。人类大约有七成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已向人类健康出示了黄牌,亚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慢性非传染病的潜伏期。人类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平衡心理、动静结合、改善生活环手段,预防和摆脱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亚健康;成因;危害;预防 亚健康状态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白领女性阶层;据WHO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病人占20%,余下75%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 亚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因为其表现复杂多样,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化诊断参数。由于都市生活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导致体内酵素大量缺失,体内毒素沉积,从而影响到肌体健康。。亚健康概念的提出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 亚健康的致病因素分析: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遗传基因的影响、环境的污染、紧张的生活节奏、心理承受的压力过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工作生活的过度疲劳等等,可以使健康的人逐渐转变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症状:亚健康常有三方面的症状表现:(1)躯体症状:失眠、头昏、乏力、困倦、懒怠、气短、虚汗、心悸、肌肉酸楚、关节疼痛、性机能减退等;(2)心理症状: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精神委靡、记忆力减退、心烦意乱、恐惧不安、焦虑烦躁、易怒和神经质等;(3)情感症状: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和轻率等口。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以上症状经休息后不能很快地恢复,症状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即可认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亚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六高一低”的特征,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高体重、免疫功能偏低。 亚健康的易感人群: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环境紧张、工作压力大的人出现亚健康症状的机会较大,如在外企、合资企业工作和私营业的人,调查统计表明,亚健康状态在40一59岁的人群中达到了70%左右,其中在企事业管理人员、白领阶层、知识分子和某些特殊行业的人群中发生率更高。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上班族进行了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城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女性高于男性引。学生临考前的亚健康症状也较明显。 亚健康的危害亚健康是身体患病的临界状态,是许多疾病的前期征兆,如心血管疾病、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癌症等,由于其潜伏期很长,一般8到10年,所以大多数人对其认识不足,进而引发不可逆转的疾病。亚健康状态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亚健康的主要危害在于,任其发展下去就会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整个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往往是先发生亚健康状态(如心动过速、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但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如果防治不当就可能出现有明确的心脏

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1、心理失衡 古人云: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现在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使人思虑过度凌乱,素不宁心,不仅会引起睡眠的不良,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的调节,进而影响到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啊! 2、营养不全 现代人的饮食往往都是热量过高的,营养素也是很不全的,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的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比较短、营养成分偏缺,就会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的情况。 3、噪音、郁闷 科技发展、工业进步、车辆增多、人口增加,这就使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变得非常狭小了,其实是倍受噪音干扰,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的发生。 亚健康有什么危害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

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 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如何远离亚健康 1.「合理的饮食搭配」 多吃一些蔬菜,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生素a能促进糖蛋白的合成,细胞膜表面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除此之外,微量元素锌、硒、维生素b1、b2等多种元素都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所以,除了做到一日三餐全面均衡适量外,还可以补充sod经典含片,sod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抗疾病、抗肿瘤、抗辐射损伤、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精英阶层、精力不济的中老年人、青春活力衰退的女人具有显著的细胞能量支持。 在进食质量上全面、完全,因为人要适应环境,要与天相应(天人合一),那么人体内的元素也必须要样样齐全。缺少就完不成人体的生理运转,就会发生生理障碍。因此必须样样都吃,杜绝挑食、偏食。 2.「工作中劳逸结合」 工作繁忙会导致人身心俱疲,适度劳逸是健康之母,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的开始。

亚健康状态自评表

亚健康状态自评表(SRSHS) (压力程度) 没轻中偏严 有度度重重1.近来时常觉得打不起精神,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1 2 3 4 5 2.近来常有恐慌之感,似乎有灾难要发生……………………… 1 2 3 4 5 3.后背痛,肌肉酸痛……………………………………………… 1 2 3 4 5 4.日子过得挺灰暗,常感到压抑………………………………… 1 2 3 4 5 5.心跳得厉害,呼吸也不顺畅…………………………………… 1 2 3 4 5 6.工作1小时后,就感到身体倦怠,头脑也变得迟钝………… 1 2 3 4 5 7.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逃避的愿望………………………… 1 2 3 4 5 8,工作感受不到乐趣和成就,完全成了一种负担……………… 1 2 3 4 5 9.睡眠质量差,且早上起床后仍感到头脑昏沉………………… 1 2 3 4 5 10.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表示了对你的不满………………… 1 2 3 4 5 11.食欲减退,即使符合自己胃口的饭菜,也感到索然无味… 1 2 3 4 5 12.常感到疲惫,渴望休息,通过休息也难以恢复……………… 1 2 3 4 5 13.体重明显减轻,早上起床后常是眼眶深陷,下巴突出……… 1 2 3 4 5 14.熟悉的工作感到困难重重,自己也感到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1 2 3 4 5 15.不再热衷于朋友的聚会,以至于许多好朋友长时间不来往… 1 2 3 4 5 16.早上起床后,有持续的头发掉落,近期经常如此…………… 1 2 3 4 5 17.感到火气很大,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 1 2 3 4 5 18.手脚总是冰凉的……………………………………………… 1 2 3 4 5 19.昨天想好的事,今天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样的事近来总发生 1 2 3 4 5 20.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新事物,对他人的成功则是既羡慕 又嫉妒…………………………………………………………… 1 2 3 4 5 21.社会发展得太快,感到无所适从,认为时代已将自己抛弃… 1 2 3 4 5 22.性欲减退,对配偶的亲昵动作无动于衷,暗自怀疑自己的性能力1 2 3 4 5 23.感到孤独,满腹的心事,却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1 2 3 4 5 24.感到自己挺可怜,希望有人能保护自己……………………… 1 2 3 4 5 25.事情一多就感到心情烦乱,有应付不了的感觉……………… 1 2 3 4 5 26.配偶和孩子对自己不满意……………………………………… 1 2 3 4 5 27.生活没有了激情,很少碰到使自己开心的事,整日茫然地过日子1 2 3 4 5 28.容易感冒,流感一来,自己必感冒…………………………… 1 2 3 4 5 29.对城市的污染、噪声、拥挤非常敏感,实在难以忍受,渴望清静1 2 3 4 5 30.感到事情变得很糟糕,且看不到改善的征兆………………… 1 2 3 4 5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_目前中青年人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1]讲义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论文题目: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目录 一、前言 (1) 1.心理压力的含义 (2) 2.构建心理平衡 (2) 3.心理压力的根源 (2)

4.心理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3) 4.1产生心理压力时的情感变化 (3) 4.2产生心理压力时的躯体反应 (4) 4.3产生心理压力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4) 4.4行为举止改变 (4) 5.解决问题 (5) 5.1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5) 5.2改变思维方式 (5) 5.3反省 (5) 6.如何自我调整 (5) 7.接受帮助 (6) 8.消除心理压力的黄金准则 (6) 9.结论与建议 (7) 参考文献 (8) 摘要: 亚健康是指身心所处的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中青年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从社会(群体)压力、个性特征、生活态度等方面分析导致压力与竞争的社会心理原因,提出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根源影响防御措施 1、心理压力的含义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最为常见的亚健康心理是焦虑。焦虑是一种缺乏具体指向的心里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怒、恐慌,可能有失眠、恶梦及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口干、多汗、肌肉紧张、手抖、尿频、腹泻等植物神经症状,也可因这些躯体不适而产生疑病和忧郁。心理亚健康的另一种常见表现是抑郁,这也是一种消极情绪,表现为悲观、冷漠、自我感觉很差和自责,还可以有失眠、食欲和性欲降低、记忆力下降和体重下降、兴趣丧失、缺乏活力等,有的甚至产生自杀欲念。此外。恐怖、嫉妒、神经质也是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心理的亚健康还表现在情感上,表现为冷漠、无望、无助、孤独、空虚、轻率、机械以及婚外情、早恋等。 任何令人愤怒、沮丧、不愉快或紧张的事件都可能导致心理压力。令某些人产生心理压力的事件对另一些人来说却可能是享受。有人因为压力而兴奋不已:赛车选手与登山运动员热衷于体能的挑战;有人喜欢在恶劣的气候下出海或投身于救生工作;还有的人情愿在高层建筑甚至高空中工作。其实,适度的心理压力对机体有益。当我们被迫面对挑战或完成不愿从事的工作后,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我们也能体验超越完成任务本身的愉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刻意营造适度的紧张气氛,为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但是,过度的心理压力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可能扰乱正常的工作和社会秩序。特别是反复、持久而严重的心理压力,最终不仅会失去心理压力的积极效应,而且可能陷入困境不能自拔。个体有能力独立消除心理压力。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但只有极少数人因此而罹患严重的身心疾患,并需要专业人士的治疗。 2、构建心理平衡 对事物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引发心理压力的事件的重要性与个体自我调整能力(可变度大)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了心理压力的程度。这个平衡关系包括引起心理压力的原发事件、躯体反应、情绪变化、行为举止及原发事件的意义(是否令人愉快、悲哀或是无关紧要的)构成。若个体无法自行调整心理压力,有时会导致躯体症状。 心理压力的程度=潜在的引起心理压力的事件+对事件的反应(躯体的、情感的或行为的)+事件的意义(导致高兴、悲伤或不在乎) 3、心理压力的根源 生活中太多太快的变化常常造成压力,因为与之相协调的应变要求往往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能力。总的来说,在一定的时间(如一年)里,意外事件发生得越多越快,心理压力产生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心理压力的程度与发生事件的重要性有关。毋庸置疑,婚姻、发财、生育等喜庆事件与失业、意外、家人的病痛等不愉

亚健康论文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亚健康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不良饮食行为、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竞争、紧张、冲突、焦虑、抑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口过剩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等)。亚健康有五大危害: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 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以下具备第①、②、③项可诊断为亚健康状态,加上④、⑤、⑥任一项即可判断为亚健康状态的类型。①已经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6个月以上,通过系统检查,无明显的器质性病理损害证据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阳性改变; ②无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或原有疾病在康复过程中的病理损害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与现有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内在联系;③尽管患有明确的非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④具有以疲劳为主的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以躯体性亚健康为主);⑤具有急躁、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不适症状(以心理性亚健康为主);⑥具有人际交往频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以社会交往性亚健康为主);亚健康的预防:结合亚健康的判定标准,由于平时不吃早餐、过度熬夜等导致健康受损,应付考试,熬夜晚起等症状,而且有持续性或反复性疲劳或极易疲劳,表现为:睡眠休息后不能缓解;严重时,日活动量减少≥50%,学习负担重,升学、就业的压力日益增大,加上对环境和社会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希望与理想之间的矛盾等,常会导致情绪和社会行为的不稳定,判定自己患有亚健康症状。1.适量和平衡的膳食,像维生素、脂肪类食物、蛋白质、纤维素、糖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在每天的膳食中一样都不能少。 2.有足够的体育运动量,以促进肌肉生长、血液循环、培养进食欲,也有助于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与利用。3.乐观的精神、平和的心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健康可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4.足够的睡眠。睡眠能使人体自我恢复,修复损伤组织,并保证合理的生长。5.修复损伤组织,并保证合理的生长。6.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7.保护牙齿。牙齿有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的功能,为消化食物做准备。另外来自病牙的细菌,可将产生带至全身。8.定期体格检查,包括牙齿检查。9.注意保持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穿着要舒适。10.保持正确的走路、站立和坐的姿势。远离亚健康,每天笑一笑,运动一小时,晨起一杯水,日间一份果,睡前一杯奶,珍惜健康,维护健康,创造健康,享受健康!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精编WORD版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于亚健 康状态的原因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目前中青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摘要 从人出生到死亡,心理健康是思维、交流、学习、情感的培育,豁达和自尊的出发点。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家庭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是个体向社会做出成功贡献的因素。中青年是人生的黄金阶段,然而这个时期却同时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本文从社会(群体)压力、个性特征、生活态度等方面分析导致压力与竞争的社会心理原因,提出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心理亚健康影响解决 目录 1心理亚健康的含义 (1) 2心理压力的根源 (1) 3心理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1) 3.1产生心理压力时的心理障碍 (2) 3.2产生心理压力时的躯体反应 (2) 4解决问题 (2) 4.1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2) 4.2培育良好的人生态度 (2)

4.3建筑乐观的心灵家园 (3) 5 如何自我调整 (3) 5.1回避法 (3) 5.2幽默法 (4) 5.3升华法 (4) 6结语 (4) 参考文献 (5)

1心理亚健康的含义 心理亚健康是指在环境影响下由遗传和先天条件所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等)造成的健康问题,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通常不能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或发展着的客观现实以及自我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2心理压力的根源 人生充满着挑战,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在挑战中追求人生的成功,是一种实现生命价值的最高境界。无论是面对生活的碾压苦苦挣扎,还是用心感受生命的精彩纷呈;无论所面对的生活是“自认为的”一塌糊涂,还是深深相信这一切都是上天给自己最好的馈赠,每个人都在这大千世界中追寻着社会的认同、自我的突破。 中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在面对同龄人社会地位升迁、经济收入差距较大的影响,常常产生嫉妒和自卑心理;在家庭里处于老年人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年龄和时代造成的心理差距;在单位中,工作上丝毫不松懈,回到家中既要照顾年老的父母,又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还有日复一日的繁杂家务,缺少相应的娱乐方式。在社会现实中许多矛盾都集中到中青年人身上,都可能造成持续、过度的紧张和压力,如不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都会严重影响心身健康。 3心理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一般人们都视中青年人为强者,认为中青年人事业有成,家庭稳固,责任重大,是成熟的阶段,理应处理所有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中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常常被忽视。中青年既是建树成就的时期,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进入“多事之秋”的阶段,当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就会特别容易生病,情绪脾气特别容易激怒; 此时心理压力会对个体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经历一些挫折之后,往往处事过于踌躇,

亚健康的管理

亚健康的健康管理 摘要: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亚健康状态在世界各国人群中普遍存在,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通过对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进行动态监控,开发并普及简、便、廉、验的有效的干预策略,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健康管理、干预。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亚健康人群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2002年我国“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需求成果研讨会”相关资料提示,我国目前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国内外研究资料均表明,亚健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现在医学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医护工作者自觉地从单纯治病转向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一、亚健康的概念 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对亚健康状态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且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式”名称。 二、健康的危险因素(亚健康的病因病机) 目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机体主要器官长期处于非正常负荷状态,饮食结构不平衡、大量吸烟、酗酒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有学者认为不被重视、人际关系不良是教师亚健康的重要心理紧张源。美国国家心肺和血液相关研究所相关研究显示,A型行为个性特征的人易发生类似亚健康的情况,而长期的抑郁、低沉和悲哀,可以明显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机体偏离健康状态。有研究认为,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繁多的信息刺激,使人的交感神经长期处于亢奋状态,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了亚健康。国内学者张福昌指出,亚健康状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微循环障碍,另有研究表明,躯体和心理应激均能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多水平抑制或损害生殖内分泌功能尤其是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从而导致亚健康状态。例如Riccardo认为CFS的发生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有关;Lundellk等最新研究发现CFS的发病与β细胞免疫异常及其对EB病毒产生的异常抗体有关,在给予甲基四氢叶酸治疗后,能缓解症状。国内有学者借助系统论观点和应激理论对促成亚健康的因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但大多数观点只是经验看法,且仅限于理论探讨,尚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资料。 总之,导致“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学者认为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因素有:①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②过度紧张和压力;③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和习惯;④情感生活质量下降,人际关系日益紧张;⑤机体的生物学因素;⑥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期导致维持生命的器官运行和新陈代谢等生物节律紊乱。 三、亚健康的健康管理 1、亚健康的评估 亚健康状态有症无病, 没有特异性病理机变可究, 因此亚健康状态的评估诊断也难以形成统一标准。目前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 1) 量表或问卷评估法。如采用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

如何解决亚健康状态

如何解决亚健康状态 一、亚健康的皮肤 亚健康的皮肤平时看没有什么特明显的标致,但细胞的新陈代谢、微循环、水电解质已出现障碍,从外主要是黯淡发黄、干燥衰老、 油脂分泌过旺或脸上血丝及敏感度增加。如果你的皮肤也有以上类 似的情况,那就说明你的肌肤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二、如何解决亚健康状态 1.及时调整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不管是长期还是暂时的睡眠不足,都会造成不良的情绪,包括烦燥、易怒、精神不能集中、承受疼痛的能力下降,等等。同时,长 期睡眠不足,皮肤会变得粗糙暗黄,色斑、粉刺等随之而来。经研 究发现,睡眠不足还是造成高血压和心律不齐的原因之一。这可能 与人体在睡眠不足时会释放更多的造成紧张的激素有关。这类激素 还会造成器官炎症,诱发心肌梗死等许多危险病症。 2.培养兴趣,充实生活 兴趣爱好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 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防止亚健康的转化。 3.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积极心态比运动更能提升人的健康水平。研究首次证实,下意识地 接触积极信息能促进身体健康,甚至超过六个月运动带来的好处。 4.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

由内而外进行调理,是亚健康皮肤人群首先需要注意的。维生素A、C、E、B6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从内部加强肌肉的防御系统, 对付色素沉积,破坏自由基活性,促进血液循环。所以,亚健康皮 肤的人要多吃新鲜蔬果。因为新鲜的水果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微 量元素,可满足人体的需要,如苹果、柚子、猕猴桃等。 5.增加户外体育活动,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量 运动的好处很多,坚持定期运动的人,身体总是比一般人来得健康强壮。运动让我们吃得香,睡得好,身心愉快,还能减少各种疾 病的发生。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运动可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根据“用进废退”的规律,长期坚持运动,可使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增强,由于机体充满活力,从而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当代人出现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本文由华夏学术传媒网提供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574871.html, 摘要: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三十几国家调查分析后,指出在当代社会正常人体分布中完全健康者约有5%、亚健康者约有75%、有疾病者约有20%。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游离状态,如果保健及时得当有望回到健康水平,相反则必然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亚健康人群的保健问题乃是全世界的重大医学公共课题。以下笔者拟从环境污染、饮食不当、精神压力、休息与睡眠、运动锻炼诸方面来分析出现亚健康的原因。 关键词:当代人;亚健康;发生原因 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至45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是女性占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经常有下列症状: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都是亚健康状态。据本人长期观察,亚健康多见于下列人群: 1.精神负担过重者 2.脑力劳动繁重者 3.体力劳动负担较重者 4.人际关系紧张者 5.长期从事简单机械操作者 6.心理压力大者 7.生活无规律的人 8.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 医学家认为,“亚健康”状态若处理得当,则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下个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以下笔者通过近两年针对教师、公司职员、医护人员、推销人员、软件开发制作人员及私企工商老板人群的调查,浅谈几点与亚健康发生有关主要原因 一、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毒气泄漏事故、伦敦烟雾事件、苏联核废料污染事件、多次油轮原油泄漏事件、范围越来越大的酸雨区、在与人类相对隔绝的南极企鹅、海豹、北极熊体内脂肪中竟检测出DDT农药的成分等等,诸如此类的环境污染事件都在警示我们:人类生存环境一天天在恶化,且无处不存在。 1-1水污染:水是生命的基础。成年人体内含水70﹪左右,每天至少饮水1500毫升。我们现在引用的自来水的水源大多来自江河湖泊,而其同时又是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的“收容所”,尽管经过水处理消毒等,但也有可能引用一些有毒素的物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500万人死亡,死因与水有关。 1-2 空气污染:中国北方城市的空气中悬浮微粒比国外19世纪70年代高出10倍甚至30倍。因大气污染我国酸雨已殃及川贵、湘鄂、豫粤、闽浙等中国大部分省份。其主要原因是与以燃烧为主的能源形成和汽车尾气有关;与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及有吸烟、家庭使用液化气有关;与美容护肤染发剂、大量化学材料室内装修有关。 二、饮食不当因素 饮食不当这方面的因素涉及每个人所生活的地区、经济地位、职业、文化、宗教信仰。人体的新城代谢必须依赖于从日常食物中全面、均衡地摄取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如果人为饮食习惯不良或条件限制饮食不当,破坏饮食结构的平衡,就会导致疾病。所谓“病从口入”就揭示了这个道理。 Ⅱ-1食物中缺乏矿物质:人体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元素,如钙、磷、钾、钠、铁、碘、铜、锌等,并有一定的天然比例。矿物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①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②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③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④构成酶的辅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