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整理

浙江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整理
浙江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整理

第一章

1.2.1 黑盒模型也叫数据处理机模型

1.3.1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输入、输出、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中央处理器)

计算机有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三个子系统

计算机之父——巴贝奇

1.3.2 程序在执行之前放到存储器中,要求程序、数据采用同样的格式(程序存储原理)冯诺依曼

1.4.1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第一代计算机

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巨型计算机(supercomputer,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mainframe computer)小型计算器(mini computer)微型计算机(Micro computer)pc机

1.4.2 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程序语言设计系统、工具软件windows)应用软件(字处理软件、internet浏览器)

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称为硬件,他的主要元件是电子器件

1.5 信息系统的六要素: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用户、过程/处理、通信

1.6.1 因特网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

1.6.2 world wide web (WWW,简称web,万维网)

链接(Link)将分隔在不同地域、不同计算机上的文档“页面”联系起来

Web是基于超文本技术的

第二章

2.2.1 二进制中bit位是计算机处理的最小单位(1bite=8bit,1k=1024B,1M=1024K)

十六进制用字母H表示

二进制的乘法0*0=0,0*1=0,1*1=1

2.4.1 原码(机器数):在数的前面加一位符号位,0是正数,1是负数。例如-10写作110

反码:正数的反码仍为机器数,负数的反码其最高位(符号位)为1,其余各位求反。例如,+101的反码是0101,-101的反码是1010。“对1互补”是反码的重要特性补码:正数的补码是原码,负数的补码是反码加一(最低位加一,进位不改变符号位)补码的补码是原码

2.4.2 计算机使用两种格式的数:a定点数(分为定点纯小数(小数点固定在数值部分最高位的左边)、定点纯整数(数点固定在数值部分最低位的右边))

b浮点数:有阶码和尾数两部分,阶码表示小数点的位置。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取决于阶码,精度取决于尾数

2.5.1 汉字编码使用16位二进制位(2个字节)

2.5.2 最基本的文本编码是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它是基于英文的

Unicode(统一码、单一码、万国码)是能表示世界上各种语言的、符号的编码

2.5.3 ASCII的7位码是标准的单字节字符编码方案,8位码是展开ASCII码

2.6.1 表示图像的两种技术:位图Bitmap(用像素阵列表示图像,像素点数据大小取决于分辨率)、矢量图(显示器显示的字体)看上去更加平滑,不会产生波纹误差

2.6.2 ADC模数转换器(采样、量化、编码)完成将模拟的音频信号转化成音频数据的功能2.7.1 与(AND)、或(OR)、非(NOT)这三种逻辑关系称为基本逻辑运算,结果false为0,结果true为1

只有决定结果的条件全部满足,结果成立的,这种逻辑关系叫做逻辑与

决定结果的条件只要满足任何一个,结果成立的,叫做逻辑或

结果对条件的“否定”是逻辑非

异或(双方不能同时共存)

2.7.3 实现基本逻辑关系的电路是逻辑电路中的单元电路,叫做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是三中基本门电路。逻辑电路是计算机电路的基础。计算机电路使用的是大规模集成电路2.8.2 半加器只考虑了加数与被加数之间的加法运算,产生了向高位的进位,但忽视了来自低位的进位

2.8.5 集成电路按电路内门电路的数目来划分其规模。大规模集成电路(LSIC)集成的门电路超过1000个

第三章

3.1 计算机硬件由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三个子系统组成

3.2.1 处理器(CPU)的结构模型:a.运算器(ALU):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 b.数据寄存器:存放运算器执行运算所需的数据c.指令代码寄存器d.控制电路f.地址电路3.2.2 处理器内部三总线(Bus):地址总线(单向向外输出)、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双向传输信号)

连接主机与外设的主线叫做系统总线

3.2.3 处理器的性能指标:主频、集成度、字长(处理器一次能够处理的最大二进制位数)、浮点运算(协处理器)、内部高速缓存器Cache(CPU内部存储器,解决CPU与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3.2.4 两种类型的处理器: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3.3.2 主存(内存),和CPU直接连接,由半导体存储器组成,有RAM和ROM两种

内存的主要部分是随机存储器(RAM)其特点是数据存取可随机进行;易失性(数据会因断电消失。RAM可以分为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

内存的另一部分是只读存储器(ROM),用于存放即使关机也不能丢失的数据。PC机的开机程序——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就保存在ROM中

3.4.1 端口(port),又称为接口,是连接输入输出设备的物理接插件

3.5.2 USB(通用串行总线) ,USB自动配置设备,支持热拔插,可以连接127个设备

3.5.3 高速主机与低速外设之间的矛盾,使得它们在速度上实现“匹配”,这个机制就是接口(interface)

计算机输入输出方式: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直接访问内存)、通道方式(通道称为输入输出处理器IOP)、外围处理机方式(PPU)

第四章

4.1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用户之间的接口,它是软件系统的核心

4.2 操作系统主要有六种类型:实时系统、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MS-DOS)、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Windows)、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UNIX)、并行系统、分布式系统

4.3.1 DOS采用字符界面,其中的命令一般是英文单词或缩写

4.3.2 Windows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用户通过窗口的形式来使用计算机,故称为视窗系统

4.3.3 UNIX一般用于较大规模的计算机,Linux是一种免费的Unix系统

4.4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分为内核(kernel)和用户接口(shell)两层。操作系统的组成包括:进程管理(核心)、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4.4.1 操作系统的内核程序是Kernel,它有三个部分组成:基本模块、设备驱动、内存管理

MS-DOS的shell叫做命令解释器;Windows的shell通过“窗口管理器”实现与用户的通信

4.4.3 进程管理也叫处理器管理,进程管理可归纳为:“程序”成为“作业”进而成为“进程”

存放在磁盘上的是程序。作业(job)是程序从被选中运行到运行结束的整个过程。所有作业都是程序,但不是所有程序都是作业

当作业被选中进入内存运行,这个作业就成为了进程。所有的进程都是作业,但不是所有的作业都是进程

就绪状态是指进程可以在分配给他的时间段中运行,而等待状态意味着又要某种原因进程不能在给定时间段内运行

线程(thread)是进程概念的延伸

4.4.4 存储器管理器(MMU),分为单道程序(MS-DOS)和多道程序

多道程序按照内存和外存是否进行程序和数据交换分为非交换技术(程序全部在内存运行,不与外存交换数据)、交换技术(内存和磁盘之间不停地进行程序和数据的交换)在交换技术中,有两种交换数据的调度模式,一种是请求分页调度,另一种是请求分段调度

虚拟内存,即在硬盘上开辟一个比内存更大的空间(Windows建议为内存的1.5倍)在虚拟内存中,被执行程序的大小和内存无关;映射技术使得被装载到内存中的那部分程序速度较快

4.4.5 设备是指输入/输出(I/O)设备,因此设备管理也叫I/O管理

设备管理将I/O设备分为块设备(磁盘)和字符设备(键盘、鼠标、行式打印机)。时钟和视频设备不适合以上划分

缓冲区即缓冲存储区,缓冲存储的作用是弥补速度差异和协调传输数据大小不一致的设备。

假脱机(spooling)是用来保存设备输出的缓冲,最常见的就是打印设备

4.6.2 对文件名所用字母的大小写,MS不加区分,而UNIX系统则相反

4.6.7 在外存储器中,文件被存放之前要经过一定的格式化(format)处理。格式化处理就是将磁盘划分为能够按扇区存放数据的物理区块。存储器的物理区块越小,存储器的使用效率就越高

MS有多种文件存储结构,包括FAT(文件分配表)系统、NTFS系统(该系统支持的磁盘分区最大达16EB=2^64B;系统文件可以存放在分区的任何位置,不像FAT必须保存在引导区中即C盘中)

4.5.3 Windows有注册表、服务、管理规范三种管理机制

在命令行中输入regedit可以打开Windows的注册表

4.6.3 “*”“?”是通配符(万能符,它们在查找文件时用于定位文件)

4.6.4 MS系统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一般为“.exe”“.com”“.bat”

4.6.6 文件存取分为:a.顺序存取(一个接着一个信息单位进行存取),磁带文件的存取过程;

b.随机存取(根据存储地址存取,按关键字查找),按文件名存取的方式就是随机方式

第五章

5.1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

5.2 算法分为两大类:数值运算算法、非数值运算算法

算法的特性:确定性、有穷性、有效性、可以有零个或多个输入、有一个或多个输出5.3 算法的三种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while结构,until结构(无论循环条件成立与

否,A至少会被执行一次))、分支结构

5.6.2 迭代(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素数),排序问题是迭代的应用

5.6.3 递归是算法的自我调用(N的阶乘)

5.6.4排序分为选择排序(n个数选择排序的比较次数是n(n-1)/2)和冒泡法排序

5.6.5 查找分为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必须使用在已经怕排序的列表中)

第六章

6.2.1 程序是一组计算机指令的有序集合,也被认为是算法的实现

6.2.2 指令就是计算机执行的最基本的操作,指令与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接口

指令的分类:a.数据传输类指令b.算术逻辑类指令c.控制操作类指令

6.3 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低级语言)、汇编语言(介于高低语言之间,助记符语言,一般为英文单词或缩写)、高级语言(伪代码)

只有以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才能被计算机直接执行

6.3.1 一条机器指令包括:a.操作类型b.操作数或操作数的存储地址c.操作结果的存储地址

d.下一条机器指令的地址信息

指令是程序的基础,及其指令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格式如下:

6.3.3 高级语言有两种,它与机器无关

面向过程的高级语言:BASIC语言、C语言(中级语言)、Pascal语言、Fortran语言、COBOL语言、Ada语言

6.3.4 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OOPL/OOP)是当今计算机语言的主流。其特点是封装、继承、多态性

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主要有:Visual Basic(VB)语言、Java语言、C++语言、Delphi 语言

6.4 把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叫做源程序(source program),把翻译后的程序叫做目标程序(object program)

翻译程序分为编译程序(Compiler,也叫编译器)和解释程序(Interpreter,也叫解释器)解释程序对源代码中的程序进行逐句翻译,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因此运行速度较慢,例如Java语言和BASIC语言

编译程序将源程序一次性整体翻译成目标程序代码,生成可执行文件,例如C语言编译系统只能发现不合法的语句和表达,不能发现算法上的错误

6.5.1 一般程序设计的语言的基本数据有:整型、实型、字符型(ASCII)

程序中的常量有:文字常量(数字常量)、符号常量

常量是程序执行中不变的量,变量的名字(也叫标识符)代表的是变量的内存位置6.5.3高级语言有:a.基本语句(赋值语句、表达式语句、复合语句、转移语句、返回语句、输入输出语句)b.分支语句(也叫选择语句、条件语句、判断语句)c.循环语句

6.5.4 分支语句中,程序根据关键字switch后的表达式的值决定执行哪个分支,如果表达式的值与case后的值没有相同,则执行default后的语句。表达式的值可以是数值或是字符6.5.5 while语句只有当条件满足时才执行循环体

do...while语句是先执行循环体再判断循环条件,因此循环体总会被执行,且至少执行一次

当循环次数无法确定时,使用while或者do…while语句

For语句常用于循环次数已经确定的情况

6.7.1 软件生命周期包括分析、设计、实现(开发软件)和维护等过程

6.7.3 软件开发模型分为瀑布模型、增量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RAD模型

瀑布模型(water model)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流行的模型,包括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维护5个方面,严格按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顺序进行开发

第七章

7.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数据存储(也叫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软件、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员、用户、数据库管理员DBA)

DBMS提供的基本功能是增加数据、修改或删除数据、检索数据

7.2.1 数据引擎(DB engine)是数据库的核心部分

DBMS支持以下的功能:数据定义(数据库中最基本的结构是以表的形式存放的,列为数据的属性,行为数据记录)、数据操控、数据控制、系统存储过程

7.2.2 大型的数据库软件:IBM的DB2、oracle公司的oracle、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还有Sybase公司的Sybase

7.3.1 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内层、概念层、外层

7.3.2 数据库模型(将数据库的概念操作转化为数据库存储的实际操作的方法):层次性数据库、网状结构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主流)、面向对象的数据库

7.3.3 关系模型由表集合而成,是一个没有重复的集合,关系就是一个二维的表格。

在表或关系中,列叫属性,关系中所有的属性总和叫做度。行叫记录,所有行的数目叫做基数

7.4.1 SQL语言的全称是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型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SQL包含4部分: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操纵语言(包括insert\update\delete等语句)、数据定义语言(定义和管理数据库)、数据控制语言

SQL是一个非过程化的语言

实现数据查询的语句是Select

7.6 数据库可以看作两个部分组成:服务器(server)也叫后端;客户(client)也叫前端。这个结构叫做C/S模式或C/S结构

一些数据库应用直接使用网络软件(IE浏览器),这种结构叫做B/S模式

第八章

8.1.1 网络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位数,单位bps,称为比特率,也叫网速

这里1Mbps指每秒传输10^6二进制位数,这里K为1000,存储容量的K为1024 数据传输速率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波特率,通常波特率要大于比特率

带宽(bandwidth)描述的是信道的传输能力

宽带(broad band),与目前市场上的接入宽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8.1.2 网络通过介质在设备和计算机之间连接。介质主要有双绞线(TPC)、同轴电缆、光纤等有线连接

8.2 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按地域覆盖的规模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 AN)

8.2.1管理和构成局域网的各种配置方式叫做拓扑(Topology)结构,主要有:a.星型(中心节点的瓶颈会使整个网络性能下降)、b.总线型(广播通信方式,任何节点发生故障都会导致网络的瘫痪)、c.环型(也叫令牌网,所有节点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不会因为节点故障引起全网络的故障,扩充和关闭节点比较复杂)、d.树型(多个星型网络按层次方式排列构成)8.3 组建网络:设备、模型、协议

8.3.1 网络的设备主要有:集线器(hub)、交换机(switch)、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在计算机中安装的网卡和调制解调器(modem)也是接入设备

网卡是网络接口卡(NIC)的简称,网卡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叫做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是12位的十六进制码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主要作用是信号的接收、再生、转发,并提供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交换机每个端口都有一个专属的带宽,而集线器共享一个带宽

网桥(bridge)连接相同结构的网络,在网间进行数据传输,是连接局域网的存储转发设备

路由器(router)连接不同的网络,其主要工作就是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数据传输到目的地点

网关(gateway)的三种类型:协议网关、应用网关、安全网关

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调制成可以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在接收端调解出数字信号

8.3.2 网络及其设备都是基于通信协议的,协议就是通信的规则

把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及约定称为计算机网络协议(protocol)

几种主要的网络协议:DHCP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NS协议,域名协议;FTP 协议,文件传输协议;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连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协议);POP3协议,接收邮件协议;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发送电子邮件时必须遵守的协议);Telnet协议,远程网络登录时使用的协议

8.3.3 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提出网络的层的概念,主要有:物理层(定义物理传输介质提供的物理连接)、数据链路层(使相邻节点间的数据可靠传输)、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网络系统和用户的接口,其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各种直接的服务)8.3.4 一个局域网有网络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目前局域网主要使用以太网(Ethernet)技术,还有ATM(异步传输模式)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星型,传输介质主要为双绞线,采用分组交换技术,也叫包交换

8.3.5 VPN(虚拟专用网络)具备几个人关键功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数据完整

8.3.6 服务器(负责管理网络系统中共享的资源)

网络操作系统(NOS)

8.4.2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连协议,广义上是整个因特网协议集的总称。

TCP负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IP确定传输路径

TCP/IP协议分为4层:第一层为网络接口层;第二层是网络层,使用IP协议;第三层是传输层;第四层是应用层

8.4.3 内网即局域网,以TCP/IP协议作为内网的核心,冠以新的名字Intranet

内网需要网关等技术阻断来自外网的非法访问

8.4.4 IP地址为32位二进制数,即4字节。每个字节的取值范围是0-255

IP地址中A类地址第一个数字1-127;B类地址127-192;C类地址192-255

以上介绍的是IPv4. IPv6:使用128位二进制数的IP地址

域名系统(DNS)一台主机只能有一个IP地址,但是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多个域名。域名是使用符号表示IP地址的方法,使用域名访问因特网是最常用的方法。

8.4.5 解决IP地址有限的问题可以通过划分子网、使用代理服务器、NAT(网络地址翻译)等方法

子网掩码以IP地址的形式表示。路由器对子网掩码和IP地址进行逻辑“与”操作,以说明通信发生在局域网内还是网外

代理服务器的好处:一个网络内只有代理服务器需要合法的IP地址,其他及其用内部IP地址就可以访问因特网

8.4.6 Ping命令,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数据包。操作方法:输入Ping 命令加上要侦查的机器的IP地址或者域名,例如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721013.html,

如果对本机自身发出Ping命令而没有正确的响应,则表示及其的网络配置存在问题IPconfig命令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参数。这个命令的操作方法和Ping命令一样,使用命令行。使用IPconfig命令,若不带任何参数,它将显示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值,而IPconfig/all显示包括MAC地址在内的更多信息

8.5.1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超文本(hypertext)是指非线性的文本。与标准文本按顺序(线性)定位不同,web 文档的链接方式突破了线性局限,因此叫超文本。超文本是超媒体的子集,今天的因特网浏览器支持超媒体的访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Web访问所需的通信协议。HTTP协议采取请求/响应模型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8.5.2 E-mail发送使用SMTP协议,使用POP3协议接收带电子邮件。使用E-mail必须有一个电子邮箱,其格式是: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域名

8.5.4用户通过Telnet进入BBS(电子公告牌)系统,现在大多数BBS都是基于Web的,并冠以“论坛”的命名

8.6.2 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九章

9.2.6 自然语言处理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

9.3 虚拟现实(VR)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使人有身临其境感觉的计算机模拟环境

9.7.1 一个算法的复杂程度的定量描述称为复杂性度量,最重要的复杂性度量是完成计算所需的时间和存储器资源。

9.7.2 P问题(多项式问题),成了区别问题是否可以被计算机求解的一个重要标志

NP(非确定多项式问题),P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NP类中的问题

第十章

10.1.2 软件的可复制性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更加困难,因此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10.2.2 最著名的自由软件是Linux

自由软件也叫源代码开放软件,自由软件可以被自由地分发副本,而不管副本是否经过更改,可以免费或收取发行费的方式给于任何其他人

10.2.3 共享软件也叫试用软件,会要求用户缴纳一定费用,共享软件的使用者不拥有软件的版权

10.5威胁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难、系统缺陷、病毒、黑客攻击

10.5.2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具有自我复制、传染性、潜伏性

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有:宏病毒(word文档中的病毒)、寄生性病毒(一种感染可执行文件的程序)、蠕虫病毒(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病毒,不感染其他文件,通过分布式网络来扩散传播特定的信息或错误)、黑客病毒(它本身不是病毒,但它携带病毒,典型的就是特洛伊木马)

10.5.4 安全工程的内容:建立防火墙、设置物理隔离、设置访问控制、建立防病毒机制、建立信息安全的管理机制

防火墙(firewall)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选题 1、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 )组成。 A 、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 、 主机和外部设备 C 、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 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 以下软件中,(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 、Windowsxp B 、unix C 、linux D 、microsoft office 3、 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 )不同的码。 A. 8 个 B. 16 个 C. 128 个 D. 256 个 4、 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 )中才能被CPU 执行。 A.磁盘 B.硬盘 C.内存 D.外存 5、 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 A 、显示器 B 、键盘 C 、鼠标 D 手字板 6、 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 代表(B )。 A. 102 C. 103 D. 28 7、 RAM 代表的是(C )。 A.只读存储器 B.高速缓存器 C.随机存储器 软盘存储器 8、 组成计算机的CPU 的两大部件是(A )。 A 、运算器和控制器 B.控制器和寄存器 C 、运算器和内存 D.控制器和内存 9、 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 表示的是( D )。 A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 、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 、每秒传输的字数 D 每秒传输的位数 10、 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 )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 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D )。 A.1011 B. 1100 C.10111 D.11011 12、 Windows 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 A 、树形结构 B 、线形结构 B. 210 D.

大学计算机基础复习题及答案1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 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 (3) 第三章Word (5) 第四章Excel (7) 第五章PowerPoint (9) 第六章网络基础 (11)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第四代电子计算机是( C )计算机。 A.电子管 B.晶体管 C.大规模集成电路 D.人工智能 2.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A) A.ENIAC B.EDV AC C. DESAC D. MARK-II 3.计算机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领域是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办公自动化和( B )。 A.文字处理 B.辅助设计 C.文秘 D.操作系统 4.计算机的存储量是以KB为单位,1KB表示( A )。 A.1024个字节 B.1000个字节 C.1024个二进制位 D.1000个二进制位 5.只读存储器简称( B )。 A.RAM B.ROM C.CPU D.I/O设备 6.( B )是微机的标志。 A. 软件 B. 微处理器 C. 磁盘的容量 D. 主存储器 7.现代计算机以( A )为中心。? A. 存储器 B. 运算器 C. 控制器 D. CPU 8.计算机系统加电时,应先给( B )加电。 A.主机 B.外设 C.显示器 D.打印机 9.( A )不是计算机的外部设备。 A.ROM B.显示器 C.键盘 D.硬盘 10.二进制数01100100对应的十进制数是(D )。 A.64 B.63 C.0AD D.100 11.显示器是目前使用最多的( D ) A. 存储器 B. 输入设备 C. 微处理器 D. 输出设备 12.计算机工作时,内存储器用来存储( C )。 A.程序和指令 B.数据和信号 C.程序和数据 D.ASCII和汉字 13.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电源中断,( B )中的信息全部丢失。 A.硬盘 B.RAM C.ROM D.RAM 和ROM 14.CPU的中文含义是( B )。 A. 主机 B. 中央处理单元 C. 运算器 D. 控制器 15.在微型计算机中,人们通常把内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合称(A ) A.主机 B.MPU C.CPU D.ALU 16.( D )不是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A.CPU型号 B.主频 C.内存容量 D.显示器分辨率 17.微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输入输出模块BIOS放在( B )中。

《大学计算机基础》各章习题答案(Win7+Office2010)

目录 第一章答案 (1) 第二章答案 (3) 第三章答案 (5) 第四章答案 (5) 第五章答案 (5) 第六章答案 (5) 第一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CBCC AABBA AC 二、填空题 1. 世界上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ENIAC 。2.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3.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 4. 微型计算机总线一般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组成。 5. 请将下列数据进行相应的转换: (0.125)10=(0.001 )2 (11010011)2=(211 )10 (127)10=(1111111 )2=(7F )16 (FD)16=(11111101 )2=(375 )8 6. 多媒体对象可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 7. 多媒体的特性主要包括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 8. 数据库领域中最常见的数据模型主要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3种。 9. 计算机科学家Niklaus Wirth曾对程序下了如下定义: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10. 能够被计算机直接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11. 黑客的常见入侵手段主要有木马入侵和漏洞入侵。 三、简答题 1.计算机经历了几代的发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计算机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现在正在向第五代发展。

2.采用二进制数表示计算机数据具有哪些好处? 采用二进制数表示计算机数据具有以下好处: (1)容易表示 二进制数只有“0”和“1”两个基本符号,易于用两种对立的物理状态表示。 (2)运算方便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的基本运算,采用二进制可以简单方便地进行这两类运算。 (3)简单可靠 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数码,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数字传输和处理时容易识别,不易出错。 3.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单位主要有位、字节、和字等几种。一个字由若干个字节组成,一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4.常见的信息编码有哪些?汉字编码主要包括哪几种? 常见的信息编码有BCD码、ASCII码、Unicode编码和汉字编码。汉字编码主要包括输入码、交换码、机内码和输出码。 5.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主要有以下性能指标:主频、字长、内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存取周期、外设扩展能力、软件配置情况。 6.媒体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一般而言,媒体通常被理解为信息传播的介质和渠道,如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今天的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同时,在教学中所指的媒体,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 7.多媒体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 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和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两部分组成。多媒体计算机的主要硬件除了常规的硬件如主机、硬盘驱动器、显示器、网卡之外,还要有音频信息处理硬件、视频信息处理硬件及光盘驱动器等部分;多媒体软件系统包括多媒体操作系统、创作系统和应用系统。 8.多媒体有哪些关键技术? 多媒体处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如下: (1)视频、音频等媒体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2)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3)多媒体存储技术;(4)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 9.什么是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的过程有哪些? 程序设计就是完成一项程序工作的过程。其过程如下: ①分析问题,明确任务; ②进行数学建模; ③确定数据结构和算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A)机计算的CPU的两大部件是8、组成器和寄存器 B. 控制器运A、算器和控制存和内 D. 控制器C、运算器和内存 )。中bps表示的是(D述9、在描信息传输数每秒传输的指令、、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A 传每秒输的位数字数 D、的C、每秒传输)的容量。容算机的内存量主要指(A 微10、型计B.ROM A.RAM D.Cache C.CMOS )。D 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11、十进制数27B. 1100 A.1011 D. 11011 C. 10111 的是(A)。构12、Windows的目录结采用构线形结 A、树形结构 B、结构层次结构 D、网状C、)。D将原时件还原,被还的文件回到(文中收将13、回站的中”档文的我“、B 上面桌、A.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A)。 A、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汇总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 汇总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汇总解析 一.WORD 1.(2)字体、字号、两端对齐 各段行间距倍: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 (3)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设置版式:在图片上右键→设置图片格式→版式 (4)设置页码和页码位置:插入→页码 (5)输入公式:插入→对象→Microsoft 公式 2.(2)第一段首字下沉3行,距正文0厘米:选中要下沉段落→格式→首字下沉 (3)页面设置: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版式(页眉) (4)项目符号设置: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点在除了“无”以外的图上)自定义→字符(修改字体和选择*号) 3.(3)设置红色、倾斜、下划线为单波浪线:选中修改段落 5.(4)设置页眉:视图→页眉和页脚 10.(2)各段行间距为倍行距: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多倍行距 (4)设置页脚:视图→页眉和页脚 13.(4)设置页面边框:格式→边框和底纹→页面边框 14.(2)表格边框: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前面有√)→按要求画边框 15.整表垂直居中:全选表格→点居中 文字水平居中,数据水平右对齐:选中文字单元格→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水平居中 选择数据单元格→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水平右对齐 表中底纹为灰色-30%:选中需要灰色部分→(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前面有√)→点击油漆桶 19.(2)替换文字:编辑→查找→替换→按要求输入文字 (3)底端加入页码,起始页码为2:插入→页码→位置(底端)→格式→起始页码 给标题加上20%的样式底纹:选中标题→格式→边框和底纹→底纹→样式→20% (4)着重号:选中着重文字→格式→字体→着重号

最新计算机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只能读不能写B.断电后信息不消失 C.读写速度比硬盘慢D 能直接与CPU 交换信息 2.计算机病毒是可以造成机器故障的一种:A A.计算机程序B 计算机芯片C 计算机部件D 计算机设备 3.当一个应用程序窗口被最小化后该应用程序将:D A.被终止执行B 继续在前台执行C 被暂停执行D 被转入后台执行 4.若要开机即启动某应用程序只需为该应用程序创建一快捷方式并把它放在:A A.开始菜单的“启动”项里B 桌面上 C.开始菜单的“运行”项里D 开始菜单的“程序”项里 5.进行文件查找时不能按文件的进行查找。A A.属性B 类型C 大小D 创建日期 6.Windows 中剪贴板是指:C A.硬盘上的一块区域B 软盘上的一块区域 C.内存上的一块区域D 高速缓冲区上的一块区域 7.在下列窗口与对话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 A.所有窗口和对话框中都有菜单栏B 所有窗口和对话框都能移动位置C.所有窗口和对话框都能改变大小D 对话框既不能移动位置也不能改变大小8.直接删除硬盘上的文件使不进入回收站的正确操作是:(SHIFT+DELETE) A.“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命令B “文件”菜单中的“删除”命令 C.按键D 按键

9.下列关于任务栏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显示当前活动窗口名B 显示正在后台工作的窗口名 C.实际窗口之间的切换D 显示系统所有功能 10.在资源管理器窗口的左窗格中文件夹图标前标有“+”时表示该文件夹: b A.只含有文件B 含有子文件夹 C.是空文件夹D 只含有文件而不含有文件夹 11.在WINDOWS 状态下退出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用户可按键。d A.ALT+SHIFT B ALT+ENTER C.ALT+TAB D CTRL+ALT+DEL 12.WINDOWS98中不能在“任务栏”内进行的操作是:b A.设置系统日期的时间B 排列桌面图标 C.排列和切换窗口D 启动“开始”菜单 13.要新建文件夹应从进入操作。b A.控制面板B 资源管理器C 用户D 页面设置 14.在WORD 中对部分段落进行首行缩进操作首先应:b A.将兴标定位在段落任意地方B 选中这些段落 C.将光标定位在段首D 将光标定位在段尾 15.在WORD 中对于邀请函、证书、请柬一类的大量内容相同、只是其中个人 信息需要根据情况添加的大批量文档均可使用 来完成。c A.合并记录B 条件合并C 邮件合并D 合并文档 16.在WORD 编辑状态下操作的对象经常是被选择的内容若鼠标在某行行首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四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 b )主要特征: 电子管计算机阶段: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大都使用铁金氧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集成电路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阶段: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按综合性能指标分类,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请列出各计算机的代表机型。 高性能计算机(曙光),微型机(台式机算机),工作站(DN-100 ),服务器(Web服务器)。 3.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 信息:对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又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表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4. 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 5. 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 晶体管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电子技术就是建立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各种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高新电子技术。 6. 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C含义是什么? a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转换、加工,使信息安全地存储、传送,并能方便的检索、再生、利用,或便于人们从中提炼知识、发现规律的工作手段。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总称 7. 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 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1.冯?诺依曼体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设备)。 运算器与控制器合称 2.二进制位,B字节;18 3.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 年。 4.通常用于科学计算的计算机是数字计算机。 5.计算机的应用 办公自动化属于数据处理 6.计算机中元器件(逻辑器件)的发展阶段: 电子管f晶体管f中小规模集成电路f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 ——也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里,数据是存放在寄存器里的。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与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称为内部存储器,简称为主存或者内存;辅助存储器称为外部存储器,简称为辅存或外存。 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辅存合称外部设备,简称外设。2. 存储器: 内存:读写数据速度很快,与基本匹配,正在运行的程序总是放在内存中, 且程序必须放在计算机的内存中,才可以被计算机执行。 随机存取存储器:绝大部分程序与数据放在中,快速的存入 或者取出数据,但一旦停电,其中数据全部丢失 只读存储器:用于存放,写入数据的速度相对读出的速度慢 得多,停电后的数据不会丢失。 外存:

U盘一一用闪存做存储器 3?“ 32位微机”中的32位指的是机器字长 4.高速缓存是中的一种,用于缓和与主存之间速度的矛盾,工作速度在中是最快的,接近的速度。 5 (动态)比(静态)慢。 三、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及其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应用软件:为种应用目的而编制的程序以及相关程序。 1.操作系统 ――微型计算机常用操作系统:、(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是一个遵循标准操作系统界面的免费操作系统)、、x (苹果公司基于开发的操作系统,主要用于苹果电脑) 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处理机管理、储存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2.程序设计语言及其处理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算法语言)两大类。低级语言有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语言)、汇编语言(符号语言)两种 ――机器语言:计算机系统能直接识别,不需要翻译,每一条语句实际是一条二进制形式的指令代码。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1)

1、(1)用Excel 制作如下表格 要求:1、在表的第一行前插入一行,键入“某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表”,并居于表的中央。 2、增加表格线,数据右对齐,文字居中。 3、计算各年的“毕业生总数”。 4、将全表按“毕业生总数”的降序排列。 5、以年份为横坐标,绘制一柱形图,图表标题为“研究生毕业分配表”。 2、(2) 要求在左起第一张工作表中完成: 1、第一行填充颜色为灰色-25% 2、增加表格线,上表内所有文字居中(水平和垂直两方向,不能只点工具栏的居中),所有数据(包括第一列)右对齐(水平)。 3、利用公式计算每名学生的“总成绩”。 4、将全表按“总成绩”的降序排列。 5、选定姓名、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五列数据,以姓名为横坐标(系列产生在“列”,勾选上“分类X 轴”),绘制一柱形图,图表标题为“本学期期末成绩单”。 注:不要更改“姓名”“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总成绩”这些单元格的文字内容,否则将不能识别考生的答题内容。 3、(3)要求: 1、按上表样式建表,在表的第一行前插入标题,幼圆,加粗,14号字。 2、增加表格线,第一列单元格底纹为天蓝色。 3、统计每种花卉销售的总支数,要求必须使用公式或函数计算。 4、使用花卉名称和统计两列数据建立三维圆饼图。 5、将全表按“统计”值的降序排序。

4、(4)要求: (1)按上表样式建表,表的第一行是标题,隶书,加粗,16号字,合并单元格并居中。 (2)增加表格线,表中文字及数据均居中。 (3)第一列单元格底纹为淡黄色,第一行单元格底纹为淡绿色。 (4)统计每个单位产量的“合计”值,要求必须使用公式或函数计算,保留1位小数。 (5)计算出各列的“平均值” 和“最大值”,要求必须使用函数计算,保留2位小数。 5、(5)要求: 1、表的第一行是表标题“某部门十月份工资表”,隶书14号字,合并单元格并居于表的中央。 2、增加表格线,外围框线为粗线。 3、计算各行的“实发工资”项,保留两位小数,要求必须使用公式或函数计算。 4、计算各列的“平均数”,要求必须使用函数或公式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5、将全表按“实发工资”的升序排序,如相同再按基本工资升序排序。 6、(6)要求: 1、表的第一行是标题“上半年利润表”,宋体加粗16号字,合并单元格并居于表的中央。 2、增加表格线,第一行单元格为黄色底纹。 3、计算各行的“税后利润”,要求必须使用公式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4、使用“月份”和“税后利润”两列数据绘制分离型三维饼图,显示百分比及数据标志。 5、计算各列的“总计”,必须使用函数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拟题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 )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 1.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主机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 答:微机的硬件主要由主机和外设两部分构成。 主机主要包括了主机板(主要有CPU和内存)、各类驱动器、电源、各类适配器等。 2.微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以下五个方向 高速化;超小型化;多媒体化;网络化;隐形化。 3.系统主板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 答:CPU、内存、接口等。 4.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字长:即内部数据总线的位数

位宽:即外部数据总线的位数 外频:即CPU总线频率,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时钟频率。主频:即CPU内核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也称内频。 生产工艺技术:即集成电路的集成化程序。 5.微机的内部存储器按其功能特征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区别?答:三类即RAM、ROM、CACHE RAM:存放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及用户程序等;可读写;关机内容将全部消失。 ROM:存放BIOS;只可读;关机内容仍然存在。 CACHE:暂存RAM向CPU传送的数据;速度快;容量小;价格贵。 6.外存上的数据能否被CPU直接处理? 答:不能。 7.高速缓冲存储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暂存RAM向CPU传送的数据。 8.常用的外存储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磁介质存储器、光介质存储器和移动存储产品。 磁介质存储器:以磁性物质为其制作材料,运用磁的物理特性实现二进制数据的存取。 光介质存储器:利用激光在介质上二进制数据的存取。 移动存储产品。不固定于计算机上,可方便移动、携带的新型存储设备。 9.什么是总线?按总线传输的信息特征可将总线分为哪几类?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答:所谓总线是指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的通道即连线。 按总线传输的信息特征可将总线分类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CPU与内存或I/O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递。 地址总线:用于存储单元或I/O接口地址信息的传递。 控制总线:用于控制器所发出的控制信号的传递。

大学计算机基础复习提纲.doc

大一第一学期计算机期末考试(刚到大一的小鸟们敢快转载,绝对有用!)一、选择题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淡生于194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时控制;办公、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辅助设计(CAI):辅助设计(CAD); 3、计算机的信息表示形式为二进制,它采用了冯。诺依曼的思想原理,即以。和1两个数字形式用于展现,“逢二进一”;它的基本信息单位为位,即一个二进制位。常用的换算单位有:lB==8bit; 1KB==1O24B ; 1MB==1O24KB; 1GB==1O24MB; 1TB== 1024GB; 1 个汉字 ==2B; 4、二进制换算法则:将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时除二取余;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时以三位为一组,三位的权重等于八进进中的一位权重,二进制转化为十六进制时以四位为一组; 5、对于字符的编码,普遍采用的是ASCII码,中文含义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标 准化组织ISO采纳,作用通用信息交换标准。 6、计算机的系统的组成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7、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即CPU ,存储器主要有内存和外内之分;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内容丢失的是RAM,外存主要有硬盘(GB),软盘(3。5寸,k 44MB), 光盘(650MB左右),移动存储器优盘(MB) , MP3 (MB)等; 8、软件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有关的资料。主要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即实用程序(如WPS, OFFICE, PHOTOSHOP 等)。 9、计算机性能的衡量指标有: 10、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是计算机语言; 11、显示器的分辩率是显示器一屏能显示的像素数目,是品价一台计算机好坏的主要指标。 常见的主要有尺寸有:640*480 800*600, 1024*768 12、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激光打印机; 13、开机方式有:冷启动:加电,引导进入系统;热启动:CTRL + ALT +DEL ,也可以用于结束任务;复位启动法:RESET键; 14、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影响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的程序;复制性,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 15、常见的感染病毒特征:计算机启动比平时过慢,运行异常;有规律的发生异常信息; 访问设备时长时间不响应或异常,如打印机不能联机,乱码等;磁盘空间突然变小,或不识别磁盘设备;程序及数据神秘丢失,文件名不能识别;显示莫名信息及异常显示;经常死机, 重启,不能正常启动;可执行文件大小变化及不明来源的隐藏文件出现; 16、计算机病毒清除:手工方式(DEBEG)杀毒软件(瑞星杀毒。KV3000,诺盾) 17、上网必须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MODEM),即将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和电话线传输识别的模拟信号进行转化; 18、磁盘格式化命令(FORMAT),可将磁盘重写,将信息丢失;FD1SK是分区命令,可以改变磁盘逻辑; 19、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所以利用网络的最大目的是资源共享同时方便数据传输;

《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

《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答: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至今,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致辞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这一时期了出现了管理程序及某些高级语言。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操作系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及巨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并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2、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作用 (1)能够快速高质量的实现人工无法完成的数据处理工作。 (2)大容量存储设备的记忆能力使得世界空间变大了。 (3)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进入到信息技术领域。 (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距离。 (5)计算机在决策系统的使用,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 3、简述摩尔定律 (1)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 ore)提出来的。 (2)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3)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4、电子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5、ROM和RAM (1)ROM(只读存储器) 计算机工作过程中,只能从ROM读取数据,不能写入,ROM内的信息是在制造时用专用设备一次写入的常用来存放重要的系统程序或数据内容是永久性的,在关机或断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目前常见PROM、EPROM、EEPROM、MROM (2)RAM(随机读写存储器) CPU运行期间既可从RAM中读取信息,也可向其写入信息,断电后,所存信息会丢失又分为SRAM(静态)和DRAM(动态) 6、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硬件和软件同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1)未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Bare Machine),用户无法使用。 (2)没有硬件,软件就不能得到体现。软件和硬件是相辅相成的。 (3)计算机性能的提高,既要靠硬件的发展,也要靠软件的不断完。 7、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字长:计算机一次同时处理的2进制位数,字长越长,性能越高 主频:CPU的时钟频率,越高越快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 库及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 个 B. 16个 C. 128 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 A. 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 控制总线 B.地址总线 C.传输总线 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 数据层 B.逻辑层 C.用户层 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 外码 B. 内码 C.ASCII 码 D.标准码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十章

第十章 一、选择题 1、不需要编译,计算机便可直接执行的程序是()。 A C语言程序 B Visual Basic语言程序 C 汇编语言程序 D 机器语言程序 2、下面关于VB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VB是美国Microsoft(微软)公司开发程序设计语言。 B VB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Dartmouth学院开发的Basic语言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 C 用VB编写的程序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环境中运行。 D VB是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 3、下面关于VB的集成开发环境(IDE)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IDE是设计、调试、运行VB程序的工具。 B 打开/关闭各窗口的命令主要在IDE的“视图”菜单中。 C “窗体设计窗口”是用来设计应用程序界面(窗体)的。 D 不能往“控件工具箱”中添加其它控件。 4、当窗体被关闭时,系统自动执行该窗体的_________事件过程。 (A)Click(B)Load (C)Unload (D)LostFocus 5、如果Print方法在窗体的Load事件过程中不起作用,原因是()属性 的值为false。 (A)AutoRedraw(B)Moveable (C)MaxButton (D)ControlBox 6、在运行时,要使窗体既不能移动有不能改变大小,应设置BorderStyle=( )。(A)0(B)1 (C)2 (D)3 7、要使窗体运行时充满整个屏幕,应设置其()属性。 (A)Height (B)Width (C)WindowState (D)AutoRedraw 8、要使标签控件的大小随Caption 属性值而自动调整,应设置其()属性。 (A)Width(B)AutoSize (C)Caption (D)Alignment 9、要设置标签控件字体的大小,应设置其()属性。 (A)Height(B)Width (C)Caption (D)Font 10、要使标签控件标题内容居中显示,应设置其()属性。 (A)Alignment(B)Appearance (C)BackStyle (D)ToolTipText 11、程序运行时,要使用户不能修改文本框中的内容,那么应设置__________。 (A)Enabled=False (B)MultiLine=False (C)Locked=True (D)PasswordChar=”*” 12、当设置文本框的ScrollBars=Both 而文本框确没有显示出滚动条,原因 是()。 (A)文本框中没有内容(B)文本框的MultiLine=False (C)文本框的Locked=True (D)文本框的MultiLine=True 13、程序运行时,要使用户不能修改文本框中的内容,那么应设置__________。 (A)Enabled=False (B)MultiLine=False (C)Locked=True (D)PasswordChar=”*” 14、要使鼠标指向“命令按钮”时,出现一个提示文本,应设置其_______属性。 (A)Caption (B)Picture (C)ToolTipText (D)Style 15、要使命令按钮在运行时能力丧失(不能用),Enabled=()。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4章 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第4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Y,错误N) 1.现代通信指的是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通信的任务就是传递信息。 2.现代通信就是传递信息,因此书、报、磁带、唱片等都是现代通信的媒介。 3.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与接收设备称之为“终端”。 4.在通信系统中,计算机既可以用作信源也可以用作信宿,接收和发送的都是数字信号。 5.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之间必须存在信道,才能实现信息的传输。 6.光纤是绝缘体,不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 7.微波可以按任意曲线传播。 8.微波可以经电离层反射传播。 9.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容易受到干扰,误码率较高,通常只在建筑物内部使用。 10.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它们的任务都是传递信息,只是其传输介质和技术 各有不同。 11.微波中继站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塔高平方成正比。一般为50公里左右。 12.中低轨道通信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13.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数目是有限的。 14.卫星通信是微波接力通信向太空的延伸。 15.传输信息量与传输速率是相同的概念。 16.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包含无穷多个值。 17.信道的带宽总是指信道上所能通过的信号的频带宽度。 18.FDM和TDM是指将任意多路信号复合在同一个信道中传输。 19.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段和短波段都采用调幅方式用声音信号调制载波信号,而且都利用电离层反 射传输信号。 20.调频广播比调幅广播的声音质量好,原因是调频广播的传输频带较宽,且外界信号不会对声音的 频率形成干扰。 21.在有线电视系统中,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多路电视信号所采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是频分多路复用。 22.采用频分复用技术传输的多路信号一定是模拟信号。 23.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所有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均通过光纤传输信息。 24.如果一个基站覆盖的区域内因手机密集而导致频率资源缺乏,应该扩大基站覆盖的区域范围。 25.接入Internet的局域网内,任意两台计算机中网卡的MAC地址都相同。 26.共享式以太网是采用总线结构的一种局域网。在共享式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计算机或其他设 备)通过以太网卡和电缆连接到一条总线上,并采用广播方式进行相互间的数据通信。 27.以太网使用的集线器(Hub)只是扮演了一个连接器的角色,不能放大或再生信号。 28.将一个由总线式(共享式)集线器组成的局域网升级为交换式局域网,除了更换交换式集线器外, 还必须更新所有节点的网卡。 29.广域网(分组交换网)比局域网覆盖的地域范围广,其实它们所采用的技术是完全相同的。 30.广域网(分组交换网)与局域网的最本质的区别是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同。 31.MODEM由调制器和解调器两部分组成。调制是指把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解调是指把数字 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 32.使用CableModem需要用电话拨号后才能上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