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地理地质与环境 (1)

邢台市地理地质与环境 (1)
邢台市地理地质与环境 (1)

邢台地理、地质与环境

一、地理概况

(一)地形地貌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东经113o45′~115o50′、北纬36o45′~37o48′之间(东西~ , 南北4068868~4185402)。西靠太行山与山西接壤,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毗邻,北与石家庄、衡水两市搭界,南与邯郸市相连。东西长约185km,南北宽约80km,其状略呈马鞍形,面积12456km2。我市地形由西至东可分为中、低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

1、中、低山区:

以500m等高线与丘陵为界,位于市西部,区域面积1923.8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相当于整个邢台县的面积。山脉呈北北东走向,海拔高程一般为500~1000m之间,切割深度大于200m,属低山。中山只分布在省界附近,最高山峰达1822m,位于近邻山西省界的邢台县和内邱县交界处不老青山。山脉连绵,河流蜿蜒,自西向东横截山地,形成峡谷,谷壁陡立。

2、丘陵区:

依据地形起伏(切割深度)大小,人为以100m等高线与平原为界进行划分。丘陵区位于市中西部,区域面积1621.2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海拔高程100~500m,相对高差小于200m。地形起伏,岗丘遍布,沿河两岸布有带状和裙状一、二级阶地,冲沟较发育,水土流失严重。丘陵与平原间地形变化急骤,没有明显的缓冲地段。

3、平原区:

位于市东部,主要位于京广铁路以东区域,面积为8911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2%。

滏阳河以西,面积3977km2,一般海拔高度在75~40m之间,坡度为1/400~1/1000。靠近山麓部分的平原坡度较大,流水切割作用明显,河流阶地发育;中腰地带坡度渐缓,侵蚀变轻;平原的前缘地势平缓开阔,和两大碟形洼地——大陆泽、宁晋泊相连。

滏阳河以东,面积4934km2,主要受古黄河与海河水系长期泛滥淤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在35~24m之间,坡度约为1/10000。由于历史上受黄河、漳河等河流决口、改道、泛滥冲淤重叠切割的影响,地貌形态十分复杂,古河床和沙丘岗坡呈带形分布,中间形成许多封闭洼地。如:宁晋、隆尧的小南海、巨鹿的吕寨洼、平乡的田禾洼、临西的水坡洼及清河的南坡洼等。

(二)河流水系

我市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区域内共有行洪排沥河道(不包括界河卫运河)20条。山丘区和山前平原区,自北向南分布有汪洋沟、洨河、北沙河、午河、泜河、李阳河、小马河、白马河、牛尾河、七里~顺水河、沙河~南澧河、北澧河、沙洺河、留垒河、滏阳河共15条大小河流,分别汇入大陆泽和宁晋泊。这些河道除留垒河外,均发源于西部山区,上游支沟源头繁多,流域形状多呈扇形,且多为季节性河道,平时基流很少,甚至干涸,汛期洪水暴发,河水陡涨陡落,历时很短。因源短流急,洪水汇集较快,各河进入平原后,坡度变缓,泥沙淤积,河道宽浅,深槽狭小。中部平原区,自西向东分布有小漳河、老漳河~滏东排河、西沙河、索泸

河、老沙河-清凉共5条大小河流,统以排沥为主。河流总趋势为西南~东北,流入衡水市(见表1、见图1)。

邢台市主要河流概况表1

大陆泽、宁晋泊是1963年洪水后规划的两大滞洪区,统称中游洼淀滞洪区。大陆泽设计蓄水量亿方;宁晋泊设计蓄水量亿方。

二、地层、构造、岩浆岩

(一)地层

1、片麻岩区

在邢台地区分布面积较大的为片麻岩类,主要分布在邢台县、沙河市、内邱县、临城县西部山区,为一套太古---元古时期形成的变质岩石,片麻岩类岩石是经过多期构造和变质作用形成的,形成时代大约在20~30亿年。岩石多呈灰色、深灰色、近地表多风化。根据地层发展史,邢台西部片麻岩地层可划分为①太古界赞皇群放甲铺组、石城组、红鹤组、石家栏组,②元古界甘陶河群南寺掌组、南寺组。

东庞煤矿

邢东煤矿

邢台煤矿

章村煤矿

在片麻岩区多形成可供开发的矿产主要有:铁矿、菱镁矿、铜、硫铁矿、重晶石、长石、石榴石、建筑装饰板材等,近几年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发展较快,贫铁矿等多种矿都已开发利用,主要矿种铁矿分布在沙河市蝉房一带,邢台县西河口,城计头、龙泉寺、张安北、宋家庄,内邱县杏树台、桃园,临城县石窝铺等地,大多为露天开采,另内邱、临城西部建筑装饰用板材也逐渐形成规模化开采,在本区已形成为一个主要产业,生产的产品销往上海、北京、天津、山东、东北各地,年产值可达上亿元,为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石英砂岩区

邢台地区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片麻岩之上,位于山区的东西两侧,

西部多分布于与山西接壤地带,东部多分布在沙河市朱庄、秦王湖,邢台县西黄村、皇寺,临城北新村等地。为细小砂砾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多呈红色和白色,形成时代约为15~17亿年,晚于片麻岩形成。根据地层发展史,可将砂岩地层划分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常洲沟组,串岭沟组。

该类岩石达到工业利用指标的可做为矿产利用,该类岩石的成分主要为SiO2,现大多数做为玻璃原料已被使用,其它还可用做水泥添加料,部分形成薄板状的还可做为建筑装饰板材。现该类岩石有的已被开发利用,例如:沙河市绿水池一带砂岩,邢台县西黄村皇寺砂岩等。

另外,该类砂岩带在邢台地区大多地方形成陡岩峭壁,形成自然风景,给旅游业带来了很大商机,现有的砂岩地带被开发为旅游区,例如:沙河市西部的秦王湖,邢台县的大峡谷、九龙峡等,近邻北部赞皇嶂石岩,给当地带来很大的效益。

依据本辖区砂岩地带地形的特点,水土不易保持,发展林果业难度也较大。

3、灰岩区

多分布于本辖区的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沙河市、邢台县、临城县,在内邱县、隆尧县也有少量的分布。根据灰岩地层形成阶段,可将灰岩地层划分为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风山组。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磁县组、峰峰组。为海相~浅海相化学沉积,由多种类灰岩组成,灰岩区的灰岩形成时代约为亿年,晚于砂岩形成。

灰岩区的岩石可做为矿产使用,工业利用主要用做制造水泥,还可用作炼钢熔剂、建筑石料(石子、荒料、砌石)等,现有灰岩分布的各县区都有开发。

另外,在该灰岩区有的地方沉积形成石膏矿产,例如:邢台县喉咽、北尚汪、郭村、临城的两口,隆尧的东山南等地,现大多数都已开发。

根据灰岩形成特点,有时形成溶洞,形成大的溶洞可做为开发旅游用,例如:临城县的崆山白云洞(石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邢台县天梯山,灰岩地貌有时亦形成自然景观也可开发为旅游景点。

在灰岩地区,也可形成铁矿。灰岩受燕山期(距今亿年)岩浆岩侵入,往往在接触带形成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铁矿,比如沙河地区的邯邢式铁矿,形成该类型的铁矿往往大而富(王窑铁矿、西石门铁矿、西葛泉铁矿、綦村铁矿等)

4、松散层(砂层、土层)分布区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带,大面积覆盖,由粘性土和砂、砂砾石等组成,形成于300万年至今。其中质量好的黄土可做为水泥配料,粘土可做烧砖用料。

在松散层之下有含石膏地层和含煤地层。煤矿在山前各县都有分布,产于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中,目前开采的煤层埋深150米~800米不等,可采煤层有3~5层,储量相当丰富,已探明的资源储量达30多亿吨。现已有着名的章村煤田、显德旺煤田、邢台煤田、东庞煤田、邢东煤田、磨窝煤田、临城煤田都已开发。石膏矿分布在隆尧双碑村一带,产于第三系地层中,资源也相当丰富,储量可达8亿吨,厚度较大,质量较好,大多数都已在开发。

另在东部平原区也赋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新河县、宁晋县、南宫市、清河县、临西县及广宗县内。目前在清河、南宫、巨鹿、临西、新河、宁晋等县市已有开发利用。

(二)构造

1、构造

邢台地区一级构造单元属中朝准地台;二级构造单元西部为山西断隆,东部属华北断拗;三级构造单元为太行拱断束(山丘区)和临清台拱(平原区)。见区域地质构造图。

本区构造大致经历了三个运动阶段:

(1)前长城纪阶段。大致形成时间30~亿年,多形成了北东向及南北向的褶皱构造和北北东向的断裂构造。

(2)中生代运动阶段。大致形成时间~亿年,在该阶段形成大规模的隆起、凹陷、褶皱和断裂构造,并伴有强裂的岩浆活动,构造方向为北东,北北东向。

(3)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大致形成时间为亿年以后,主要以差异升降及断裂活动为主,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南北向、北西向及北北东向。本期西部抬升受到剥蚀形成山区,东部下降接受沉积形成平原。

本区西部山区构造主要表现有太行山复背斜构造,对地层、矿体分布、地形地貌及地下水的形成均有重要控制作用。东部平原区构造主要表现为由不同方向的断裂分割而成的凸起与凹陷,对地热的分布起控制作用。

区内较大型的断裂构造主要有:

(1)邢台—安阳深断裂。呈北北东向展布,区内延伸长度达85km,垂直断距达3km。区域上一般认为属活动性断裂,但邢台段现今活动性不甚明显。

(2)沧州至大名深断裂。呈北北东向展布,区内延伸长度达43km垂直断距达6km。

(3)百尺口断裂。为一活动性断裂。

2、地震

邢台属地震多发区。例如隆尧、宁晋、新河地震,最大震级可达级,均与构造活动有关。现研究某些断裂构造还在活动。

(三)岩浆岩

岩浆岩为深部岩浆活动,冲出地表和近地表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在邢台地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燕山期形成的岩浆岩,该期岩浆岩主要分布在沙河市,形成大的岩体有8个(俗称邯邢八大岩体),例如綦村岩体、矿山岩体、新城岩体等。规模达数十平方公里。形成的岩石为闪长岩、正长角闪岩、角闪闪长岩、闪长玢岩等。本期岩浆活动在岩浆岩与灰岩接触带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磁铁矿体,即着名的邯邢式铁矿。如王窑铁矿、白涧铁矿、东郝庄铁矿等,都属此类。另一类岩浆岩为晚期和其它时期形成,规模不大,多以脉体形式存在,岩石种类较多,例如辉长辉绿岩脉辉、石英脉、二长岩脉等,局部可形成矿体。

三、地质环境条件概况

(一)地质灾害

自1963年以来,我市曾发生358处地质灾害,造成64人死亡,4人失踪,3人受伤,毁坏房屋7728间,毁坏农田28452亩,直接经济损失约亿元。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52处,其中,崩塌6处,滑坡59处,不稳定斜坡262处,泥(水)石流沟43处,地面塌陷及地裂缝70处,采空区塌陷隐患12处。有245个村庄的4648户人家16540人和27559间房屋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威胁资产约2亿元。

1、山区地质灾害

我市西部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属地质灾害多发区。降水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在每年的6~9月,尤其7、8月降雨比较集中,而短时间的强降雨容易集中的西部山区,灾害性天气频繁,每年由于降水等气

象因素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同程度地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①崩塌:易形成于高陡边坡,劈山、切坡修路、建房等工程活动形成的边坡。

②滑坡:主要发生于破碎的片麻岩、板岩、片岩或松散的堆积物边坡。

80%以上崩塌、滑坡与人为开挖坡角有关,当地民众在建房、修路、垦荒过程中破坏山体的坡角,使之山坡产生临空面,在降水作用下形成。危害大的有内邱县七里会滑坡、桃园滑坡、上围寺滑坡,邢台县的恶石滑坡、李家沟滑坡、牛旺滑坡、木叩滑坡、上东峪滑坡。

③泥石流:形成于的深切中、低山区,发育在斜坡陡峭、沟谷纵坡大的地带。泥石流主要以人类过渡垦荒、开矿弃渣有关。

2、丘陵及山前地质灾害

丘陵及山前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地面塌陷、地裂缝。较为严重的有煤矿、铁矿、石膏矿所形成的地面塌陷。

3、平原地质灾害

平原地质灾害主要是地面沉降及地裂缝。

①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表面降低的现象。其成因是: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起砂层和粘性土层失水固结,导致地表下沉。地面沉降范围与地下水降落漏斗基本吻合。沉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与地下水的开采过程基本保持同步且略为滞后。我市地面沉降中心位于南宫市,1956年~1987年期间,中心地面沉降量大于600mm。

地面沉降特征是:下降速度缓慢、连续,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特征,往往不易察觉,直到出现积水、地下管道破裂、地裂缝、灌渠不能按要求流动或流动的路径不对等人们察觉的现象时,才发现。随着地下水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地面沉降也将不断发展。

②地裂缝:地裂缝的成因主要与构造(地震)、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

有关。我市东部平原的地裂缝,主要是构造与地面沉降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出现地裂缝的有柏乡县的南部、隆尧县的南部、平乡县的南部、广宗县的东南部、巨鹿县城附近、清河县的南部。

1999年柏乡县西汪乡寨里村曾发生地裂缝现象。2006年6月28日,一场大雨后,我市柏乡县境内地面形成一条长达8公里长的地裂缝。出现在该县西汪乡寨里村村北至小里村村南的地裂缝呈东北西南走向,最宽处80cm,可见深度150cm。地裂缝造成当地农作物陷落,寨里村村南道路和一户农房出现裂缝。

柏乡地裂缝

2006年7月15日,一场大雨后,我市隆尧县莲子镇境内地面形成一条长达约5公里长的地裂缝。地裂缝最宽处60cm,可见深度2~3m,由西店子村南部穿村而过,走向近东西向,西部偏北,东部偏南。地裂缝造成当地民房裂损严重。

(二)水文地质环境

依据地层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等,我市地下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简称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平原区,是平原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另外在山间沟谷也有零星分布。地下水赋存于松散的砂、砾石层孔隙中。在平原区从平面上分为两个区,一是西部全淡水区,二是东部浅部咸、淡水相间分布区。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①全淡水区

全淡水区位于滏阳河以西。浅层地下水底板埋深多在20~140m,从西到东,含水层厚度由薄到厚,岩性粒度由粗变细,富水性由强变弱,径流条件由快变慢。但总体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山前平原在河道附近为30m3/h·m左右,其余大部分为5~20m3/h·m。是工农业供水的主要水源地。

深层地下水底板埋深多在460~560m,因含水层颗粒较细,并含大量泥质,富水性较差,单位涌水量大部分地区为5~10m3/h·m,大者可达20~30m3/h·m。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有三种:①降水入渗补给;②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包括较大灌区的渠系渗漏补给、渠灌田间渗漏补给以及河道渗漏补给;③山区地下水侧向补给。

地下水的流向基本与地形一致,即由西向东,水力坡度也由大变小。排泄以人工开采和侧向径流为主

②东部浅部咸、淡水相间分布区

位于滏阳河以东。浅层地下水底板埋深在140~250m。含水层层数逐渐增多,厚度变薄、粒度变细,以中细砂——粉砂为主,致使富水性和透水性减弱,水质多为微咸水和咸水,局部地区有漂浮在咸水层上的浅层淡水体。单位涌水量多在~10m3/h·m,只在局部淡水区有供水意义。

深层地下水底板埋深520~580m。含水层在水平分带上存在着由西向东底板埋深由浅变深,岩性由粗变细、富水性由大变小的特点,水质均为低矿化度的淡水。单位涌水量大部分地区为5~10m3/h·m,大者可达20~30m3/h·m。是目前的主要开采段。

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和上游的侧向补给,其次为地表水入渗及灌溉回归;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靠其上部含水层的越

流补给和侧向补给。地下水流向总趋势是由西南向北东;各种方向的水流汇合于南宫、新河转向东北,泻入衡水地区。地下水排泄主要形式是人工开采。

邢台市地表水日渐匮乏,地下水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水源。由于大范围、超常规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河道断流、地面水体缩减、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降落漏斗快速扩展、含水层疏干、泉水断流、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咸水底界面下移等。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宁(晋)柏(乡)隆(尧)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和以南宫为中心的南(宫)巨(鹿)新(河)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宁柏隆浅层地下漏斗区位于宁晋县、柏乡县、隆尧县等地,2007年漏斗面积1060km2,漏斗中心位于柏乡县龙华,水位埋深64m。南巨新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基本覆盖了我市整个东部平原区,2007年漏斗面积4400km2,漏斗区中心位于南宫市焦旺,水位埋深达86m。

由图可以看出:在1974年~2002年间,南宫市琉璃庙站深层地下水平均每年下降2.30m。

2、岩溶水

我市是中国北方岩溶比较发育的地区。岩溶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分布于太行山及山前平原区的邢台、沙河、内丘和临城一带。分为邢台百泉泉域和临城石鼓泉泉域。

(1)百泉泉域

泉域包括邢台县、内丘县、沙河市、武安市以及邯郸市部分地区,东部由内丘~邢台弧形大断裂构成东部阻水边界;南部边界西段为北洺河地下水分水岭,东段为煤系地层和火成岩体构成阻水边界;西部以太行山地

表分水岭为界;北界为内丘西北岭一带的地下分水岭。泉域面积3843km2。泉域内岩溶水在宏观上受太行山构造和地形控制,呈现出自西向东径流的总趋势,但其径流过程极其复杂,受构造和岩溶发育等条件制约。依据灰岩埋藏条件,可分为西部低山丘陵裸露区、中部浅覆盖区、东部覆盖及埋藏区。岩溶水是邢台市市区的主要供水水源。

①补给条件:补给来源主要接受西部裸露山区(面积338.6km2,分布在高村—云驾岭—王窑—西郝庄—皇台底—营头岗—西丘以西和东部的紫山)面状补给和通过河谷渗漏段的集中渗入补给,百泉出露区枯水季节接受孔隙水向下越流补给。

②径流特征:受构造发育程度和灰岩埋藏条件影响,岩溶发育呈现不均匀特性,根据岩溶水富水性,水力坡度,水动力参数的差异,可分为白马河、七里河、沙河三个强径流带和北洺河径流带的末端。由北西、西、南西向市区及百泉汇集。

③排泄条件:天然条件下,泉域内的地下水出露邢台市区东南西楼下的百泉,出露标高67m。目前由于人工开采量的不断增加,泉水已经干枯。由降水入渗—泉排型转变为降水入渗—人工开采型。

④地下水动态及水化学类型:泉域内地下水水位由补给区至排泄区埋深由深变浅,水力坡度依次递减,水位变幅在同一时段内逐渐变小。近十几年来泉域的地下水位呈现连续下降的总趋势。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减少,开采量增加和朱庄水库蓄水减少了岩溶水的补给所致。泉域内的水化学类型简单,主要为重碳酸钙和重碳酸钙镁型水。其平面变化规律是,由补给区向排泄区,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钙型水逐渐变为重碳酸钙镁型水;相应的地下水矿化度由低逐渐变高,一般在~0.5g/L之间。

(2)石鼓泉泉域

石鼓泉岩溶水系统包括临城县全境及内丘、赞皇县的部分地区,泉域面积692km2。是临城县的主要供水水源。泉域的北界为北马村、北阳角、千根一线的地表分水岭;南界为南赛乡、西冷水、五郭店一线的阳角、地表分水岭;西界为千根、行李岭、三峰山一线的地表分水岭;东界为石家庄—邯郸大断裂(为阻水边界)。区内西部为中山,中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平原。是临城县的主要供水水源。

石鼓泉泉域处于赞皇隆起带,为一向东倾斜的单斜断块。区内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元古界变质岩组成,至东部临城一带有小面积的奥陶系灰岩出露。主要岩溶含水层为中奥陶统灰岩。岩溶发育较好,地表可见溶孔、溶洞。岩溶裂隙率在~23%之间。地下水富水性较强,单位涌水量为7~20m3/h·m。

①补给区:分布在西北岭—磁窑沟—邵明—岗头—牟村一线以西。补给区内岩溶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有:①碳酸盐岩直接裸露地表的地区,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②河谷渗漏段的集中渗入补给量一般约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二分之一,境内汦河、李阳河、小马河三条水系进入灰岩裸露区后漏失断流。

②径流条件:构造控制着区域内主要径流带的分布-在褶皱、断裂、岩体的控制下,境内各主要径流带大多呈北北东-南北向的条带状分布。主要有临城向斜两翼浅部的水洼-祁村-射兽-石鼓泉强径流带;东北岭-磁窑沟-邵明强径流带。在垂向上岩溶地下水随着碳酸盐岩的标高不同可分为:-100m以上为强径流带,-100~-300m为中径流带,-300~-500m以下为极弱径流带。

③排泄条件:天然条件下,泉域内的地下水出露于临城县水南寺村北汦河南岸,出露标高为73.1m。现状条件下,由于各河流的上游修建水库及人工开采地下水量逐年增加,地下水由降水入渗补给—泉排型转变为降水入渗—人工开采型。

④地下水动态及水化学类型:泉域内的地下水水位自补给区至排泄区(自西向东)埋深由深变浅、水力坡度逐渐变小、同一时间段内水位变幅依次递减。近几年来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和临城水库蓄水,泉域内的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镁型为主,局部为重碳酸硫酸钙镁型,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0.5g/L。

3、山区变质岩类及岩浆岩裂隙水

广泛出露于山区。裂隙含水带厚度一般为20~50m,在断裂带附近可达80~100m。富水性不均匀,单位出水量~23.1m3/h,矿化度小于1g/L。以大气降水为唯一补给来源。其特点是流程短、埋藏浅,没有明显的补给、径流、排泄区,多呈就地补给就地排泄。在流经灰岩裸露区或浅埋区时产生漏失,形成对岩溶水的灌入式补给。

(三)地下水防护性能特征

1、市区岩溶水防污性能分区

依据阻水系数大小、松散层的结构、粘性土层的连续性及岩溶水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将岩溶水防污性能分为4个区:

一是防污性能差区:地表水及降水可直接补给而污染岩溶水。分布在沙河、七里河、白马河中上游渗漏段、百泉群、达活泉群露头区及西部灰岩裸露区。是岩溶水的重点防护区。

沙河灰岩渗漏段地层结构图

二是防污性能较差区:地表及降水10年之内即穿过覆盖层而污染岩溶水含水层区。分布在西部第四系覆盖区及百泉、达活泉泉坑周边,区内覆盖层厚度小于50m。是岩溶水的重点防护区。

三是防污性能较好区:地表水、降水及孔隙水较难通过盖层进入岩溶含水层区。分布在工作区中部及东部。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而石炭、二叠系地层厚度较小。?

四是防污性能好区:分布在邢台煤田、东庞煤田等断陷区及侵入岩体分布区,区内上覆地层厚度大,岩溶含水层顶板埋深大于200m,地表水、降水及孔隙水很难通过盖层补给岩溶水,但应注意采煤过程中的地下水防渗保护问题。

2、平原区孔隙水包气带防污性能

平原区孔隙水包气带是指地表到潜水面之间的含有空气的地带。依据土层的垂直渗透性能和净化性能,将孔隙水防污性能分为3个区:一是防污性能较好区:包气带岩性以粘性土为主,呈大范围连续分布。

二是防污性能较差区:包气带岩性以断续分布的粘土、亚砂土及砂。

三是孔隙水防污性能差区:包气带岩性以砂及亚砂土为主,粘性土呈薄层不连续状。

3、污染质迁移有两种形式:

①地下水流动引起的机械迁移;②浓度差形成的弥散。本区岩溶水中污染物迁移以地下水流动的机械迁移为主,平原两种形式共存。

4、污染物来源:

区内地下水环境构成污染的污染物来源于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工

业污水分别来自冶金、电力、造纸、机械电子、化工、纺织及其它行业,污染物主要有悬浮物、化学耗氧量、硫化物、石油类、氰化物、挥发酚、六价铬等。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粉煤灰、煤矸石和冶炼渣。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医院排放的污水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农业污染源主要指农田施用农药和化肥。

5、地下水污染治理:

是一项长期的高消耗的工程,一旦形成污染,恢复到污染前的清洁水平十分困难。故此,地下水治理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监测,早察早治、治采结合。建立完善的地表污水处理系统,真正做到达标排放,努力减少污染事件的发生,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密切监测地下水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四、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

(一)矿山开采与地质环境

隆尧石膏

1、矿产资源概况

邢台市是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已发现的各类矿产40种,目前已探明储量并上省级储量表的矿种21种,它们是煤、铁、铜、锌、铝、镍、钼、钴、蓝晶石、菱镁矿、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耐火粘土、重晶石、石墨、石膏、硫铁矿、水泥灰岩、玻璃用砂岩、陶瓷土、水泥用粘土。全市的菱镁矿、陶瓷土、蓝晶石、石榴子石、石灰岩、建筑饰面石材等矿产潜在储量可观。煤、铁、石膏、菱镁矿、白云岩、蓝晶石矿、建筑饰面石材、石榴子石及各种用途的石灰岩为优势矿产。矿产资源的特点是:(1)矿产资源种类较为丰富,优势矿产明显。(2)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区域特点显着。

其中煤、铁、石膏、菱镁矿、石灰岩等矿产优势明显。煤矿资源储量亿吨,占全省的%,居全省第三位。铁矿资源储量亿吨,占全省的%,居全省第五位。石膏矿资源储量亿吨,居全省第一位。菱镁矿、陶瓷土、蓝晶石、石榴子石为全省所独有。其它非金属矿产水泥灰岩、白云岩、建筑饰面石材潜在储量可观。

2、矿山开采与地质环境

矿产的开采给本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土地利用现状改变、水土流失、地貌景观破坏、土壤污染、水资源枯竭、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边坡、泥(渣)石流、尾矿库溃坝等。多数矿山忽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矿山占用土地面积达16平方公里,植被、景观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三废”排放达标率低,固体废弃物积存如山,全市共有92座矸石山,积存矸石万吨。铁矿采矿废石堆388个,积存废石万吨,共占地16.88公顷,使一些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面变形区面积达1277.4公顷。

①铁矿共有产地23处,其中22处为邯邢式矿,全部分布在沙河市境内,占全市资源储量的%,另1处为硫铁矿,分布在内邱与临城县交界处。

邯邢式铁矿特点围岩坚硬,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破坏局部的地形地貌、植被和地面塌陷。一般不易形成地面塌陷,但易形成突然的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塌陷坑一般范围小,深度大,界线清楚,边缘陡直,一般难于再利用。另外多数的浅部铁矿开采已近尾声,今后主要是开采深部矿体和“大水”铁矿,在开采过程还对矿山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局部

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54分) 1. (4分) (2013高一上·安溪月考) 如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回答第下题. (1) 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 A . a b c d B . a b d c C . b a d c D . c b a d (2) 关于影响大气运动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 . 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 .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D . 在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 (4分) (2017高二下·成都月考)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问题。 (1) 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 . 气温分布图 B . 降水量分布图 C . 工业分布图 D . 旅游景点分布图 (2) 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 (2分) (2016高一下·金山期中) 岩浆沿着岩层裂隙或断层侵入所形成的板状岩体称为“岩墙”。读不

同时代互相穿插的岩墙图,关于图示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岩墙①②③属沉积岩 B . 图中地质构造为外力作用所致 C . 岩墙在地貌上通常表现为山脊或沟谷 D . 图中不可能含有变质岩 4. (2分) (2016高一上·北京期末)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图中I、II、III、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 I、II B . III、IV C . I、III D . II、Ⅳ 5. (2分) (2015高三上·合肥期中) 下图为某地气象台进行的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据图判断()

云南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云南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以大理巍山彝族为例 班级:地理科学11—2班 姓名:杨胜菊 学号:2011022230 日期:2013/12/1

摘要: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都依赖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每个民族只能在大自然这个天然舞台上从事文化创造活动,因而决定了民族文化属性具有两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生活在云南大理巍山这片热土上的彝族有着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是密切联系的。彝族人民为了更好的适应大自然,形成了独特色的服饰、建筑、饮食、宗教等文化景观以及一条独具特色经济发展路线,这使得彝族生活中贯穿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线。 关键词:民族文化自然地理环境彝族服饰建筑饮食农作物 一、大理巍山自然地理概况 大理巍山县地形略似一只平卧的古瓷花瓶,南北两端狭窄而中部宽广;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巍山的山脉属云岭横断山脉的南延部份,地处云南省西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北段地区,和大理点苍山遥遥相望。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境内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海拔高差悬殊大,其中河谷最低海拔1146米,山地最高海拔3037米。巍山水系属红河和澜沧江两大水系,以境内西部山脉为分水岭,山脉以西的漾濞江流域属澜沧江水系,山脉以东的西河流域属红河水系。由于巍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促使生息在这里的人民用不同的生态适应方式,解决衣、食、住、行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也就出现了风格各异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生活在中部地区以回族为主体的人民,创造了以耕作为基

础的民族文化。生活在高原及高寒山区,二半山(中山地区)区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以半耕半牧及以畜牧为基础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俗,而这些五彩纷呈的风俗习惯的形成又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由于历史的原因,彝族绝大多数居住于高寒山区和二半山区。高寒山区和二半山区养育了绝大多数彝族人民,也无时不在影响着彝民族文化的发展。 二、地理环境决定彝族人民对种植农作物种类的选择 1、居住在半山区的彝族由于气候凉爽、坡度较缓,农业生产以玉米和旱稻为主,并饲养黄牛和山羊,其经济发展居于中间水平。 2、居住在高山区的彝族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坡度较陡,农业生产以玉米、马铃薯、青稞、荞子为主,并兼营畜牧业,盛产山货药材,经济发展水平比半山地区都更为落后。 三、巍山自然地理环境对彝区经济的影响 由于巍山彝族地区地形大多呈高山峡谷,陡坡不平的缘故,耕地被山川河流分割为零星块状。农民为了缩短住宅与耕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节省往来于二者之间的劳力,随耕地而搬迁,造成居住依耕地分散而分散。进一步加剧了闭塞,信息不通,交通不便的状况,导致商品经济观念缺乏。资源要素难以通过市场得到有效的配置。加之巍山彝族地区的耕地大部分分布于30―70度陡坡上,属“望天地”,不存在灌溉条件。并因海拔高,气温低,只能种植一些荞麦、土豆等耐寒的低产作物,其收成好坏全凭天意。除此而外,有些地区缺水、缺电、缺路,自然灾害频繁。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巍山彝区经济基础脆弱,经济发展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3题;共36分) 1. (4分) (2018高二下·陆川开学考) 读沿50度纬线气温年较差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丙所在大洲分别为() A . 非洲大洋洲 B . 非洲南美洲 C . 欧洲亚洲 D . 北美洲亚洲 (2)图示纬线穿越乙所在的著名海峡是() A . 马六甲海峡 B . 直布罗陀海峡 C . 英吉利海峡 D . 白令海峡 2. (2分) (2015高二上·重庆期中) 下图为某半球夜视图,图中下列两地所在的大圆经过陆地范围最少的

是() A . ②⑤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③⑥ 3. (2分) (2013高一上·绥化期中) 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A . 风化作用 B . 地壳运动 C . 沉积作用 D . 搬运作用 4. (2分) (2016高三下·沈阳模拟) 下图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甲乙两地之间的地质构 造是() A . 向斜 B . 地垒 C . 断层

D . 断崖 5. (2分) (2013高一上·黑龙江期末) 黄土高原是由以下哪种作用形成的() A . 风力沉积 B . 风化作用 C . 流水侵蚀 D . 冰川侵蚀 6. (4分) (2017高一上·湖北期中) 下表为我国2017年10月30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及该日天气状况。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该日最低气温拉萨比武汉低,主要原因是拉萨() A . 太阳辐射弱 B . 大气削弱作用弱 C . 大气保温作用弱 D . 地面辐射弱 (2)该日北京比海口的气温日较差大,主要原因是() A . 纬度高 B . 白昼长 C . 大气吸收能力强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班:姓名:坐号: 单项选择题 【基础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 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2.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D.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3.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4.关于某地气压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是高气压,地面也是高气压。 B.高空气压值比地面气压值可能高也可能低 C.气压高低是高空与地面相比较而言的 D.高空为高气压,地面则为低气压。 5.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重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6.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8.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9.“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B.地形的障碍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10.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 B.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D.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1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12.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向东飞,飞行员的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2020下半年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医药护技招聘考试(临床医学)真题

2020下半年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医药护技招聘考试(临床医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基因组为DNA的肝炎病毒是()。 A、丙肝病毒 B、丁肝病毒 C、甲肝病毒 D、乙肝病毒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选答“丁肝病毒”,学生通常对丁肝病毒的病原学不重视,只了解它的复制必须依赖乙肝病毒,容易误以为它是DNA病毒。 2、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病原体 D、是否有发热 【答案】B 【解析】传染性,指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每种传染病都有比较固定的传染期,在这个期间病人会排出病原体,污染环境,传染他人。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 3、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 A、细胞质的变化 B、细胞核的变化 C、染色质的变化 D、核仁的变化 【答案】B 【解析】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故选B。 4、下列哪一组是与细菌致病力有关的特殊结构()。 A、芽胞、菌毛 B、荚膜、菌毛 C、荚膜、芽胞

D、菌毛、鞭毛 【答案】B 【解析】荚膜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可保护细菌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使细菌大量繁殖。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5、下列哪项不是血清的特点()。 A、含钙离子较少 B、缺乏纤维蛋白原 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D、含有比血浆更多的清蛋白 【答案】D 【解析】血清由于是血液凝固后的产物,因此凡是血浆中参与了血液凝固的成分在血清中都可能减少或消失,清蛋白不参与凝血,基本无变化。故选D。 6、临床诊断严重感染,抗生素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 A、若临床判断症状由非感染因素所致,应立即停用抗生素 B、抗生素疗程一般10~15d C、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根据社区或医院微生物流行病学资料,采用覆盖可能致病微生物的广谱抗生素,而且抗生素在感染组织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力 D、诊断严重感染后1h以内,立即给予静脉抗生素治疗 【答案】B 【解析】抗生素疗程根据感染细菌不同,临床状况不同而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7、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长期精神紧张与应激()等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 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衡所致。 A、体力活动过少 B、身体超重 C、食盐过多 D、吸烟 【答案】ABCD 【解析】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长期精神紧张与情绪应激、体力活动过少、身体超重、食盐过多和吸烟等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衡所致。故选ABCD。 8、交界性肿瘤是()。 A、侵犯黏膜和黏膜肌层交界部位的肿瘤 B、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我国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

我国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 摘要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文化观念,这也必然造成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地区的文化都是一定地域内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着很深的社会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一定地理环境下食物资源和生产活动决定着人们的饮食方式,尤其是人类生产活动早期,饮食文化的产生对自然环境条件有明显的、直接的依赖关系,饮食文化打上了人们为适应地域特殊环境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的深刻烙印。地理环境是饮食文化的因,不同的饮食文化则是地理环境的体现。我国的饮食文化发展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体现了很好的地域差异,也说明了地域对饮食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饮食习惯及饮食特点的形成,揭示我国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及饮食文化形成的地理历史原因。从文化保护角度来说,了解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性有助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从而更好的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地理环境;地域差异 Abstract China's vast territory, different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people formed different way of life and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cept, this also will cause the food culture of the district difference in our country. The so-called “a side water and soil raises one party person”, the culture of any region is a product of the certain region withi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has deep social roots and geographical origin. Food in a certai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the activities of production determines the people's diet,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human production activities, diet culture produces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has obvious and direct dependencies, diet culture with people to adapt to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make a deep imprint of effort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s the diet culture, the

我的家乡文化亮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家乡的文化亮点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我的家乡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辖牡丹区、开发区、郓城、鄄城、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东明八县二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地下矿藏丰富,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地热和矿泉水等。开发条件优越,可利用前景广阔。 “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菏山”和“雷泽”简称,遗址在菏泽市定陶县东北,古代济水流经时汇聚而成,向东流出成菏水,与济水相接。以水名称县,始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菏泽是司马迁笔下的“天下之中”,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菏泽具有“菏泽牡丹甲天下”的美称。菏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这里是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沃野千顷,是培植优质农副产品的理想区域,是温带地区的牡丹重要产区。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称。目前,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品种多至600余个。历史上形成的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菏泽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天下第一香学会、国花研究会,系

统研究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菏泽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剧种繁多,异彩纷呈。因菏泽地处多省交界处,南北文化的缓冲地带,文化交流融合。故曲艺有菏泽花鼓、菏泽落子、莺歌柳书、菏泽琴书和河南坠子等。早在50年代,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看过菏泽的地方戏曲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历届全国及菏泽戏曲汇演评比中多次捧取大奖。 菏泽是文明遐迩的“武术之乡”。历史上曹州为中原重镇,位于多省交界处,流民多,暴乱多又加上农业是其主要产业,历史上因饥荒而受冲击,于是人民便练武以强身自卫。故菏泽市人民崇文尚武,武术历史悠久,自古名人辈出,如孙膑、宋江等,水浒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就发生在菏泽市郓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武术事业有了较好的发展,武术组织、社团越来越多。以国家、集体、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各类武术组织以及社团。单县、郓城、巨野、牡丹区、鄄城等五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郓城宋江武术院、单县民族武术馆、东明东方武术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处优秀武术馆(校);从菏泽走出较有影响的武术、体育明星有全国武术全能冠军张玉萍、现代中国武状元陈超、举重运动员马文广和篮球健将穆铁柱等。特别是郓城宋江武术院的武术舞蹈“狗娃闹春”闹响了全国,跳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菏泽是饮誉海外的“书画之乡”。齐鲁儒家文化的腹地,儒家文

2019-2020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三12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河北省邢台市高三12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地理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90年和2010年内蒙古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青壮年人口比重 B、少儿人口比重 C、人口性别比 D、老年人口比重 2、1990年内蒙古劳动年龄(15-60)人口结构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A、大量人口迁往东部沿海地区 B、计划生育政策大力推行 C、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 D、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吸引大批劳动力迁入 西亚为世界重要的石油产区。下图为该区域的大城市分布与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沙特阿拉伯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城市化水平却很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 B、洋流 C、气候 D、地形 4、伊拉克经济十分落后,现阶段发展石油加工业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A、技术力量薄弱 B、石油产量不足 C、劳动力严重不足 D、淡水资源匮乏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之一。读我国云南省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完成下列各题。 5、该地区亩均产量最高的是 A、大春马铃薯 B、秋作马铃薯 C、冬作马铃薯 D、小春马铃薯 6、云南省各季节均有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 B、种植面积广 C、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 D、种植经验丰富 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制造业成本竞争指数分析报告指出,美国的制造业成本指数在全球最大的25个出口经济体中排在较低的位置,虽然美国人力成本是中国的4倍,但综合各方面成本因素分析,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只比美国低4%左右。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到美国投资设厂,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相较于中国,美国制造业处于弱势的是 A、机械 B、服装制造 C、宇航 D、医疗设备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新选.

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班: 姓名: 坐号: 单项选择题 【基础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2. 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B. 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D.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3.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4.关于某地气压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是高气压,地面也是高气 压。 B.高空气压值比地面气压值可能高也可能低 C.气压高低是高空与地面相比较而言的 D.高空为高气压,地面则为低气压。 5.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 A.重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 摩擦力 6.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8.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 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9.“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B.地形的障碍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10.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 B.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D.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1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中央民族大学第33期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合格名单

中央民族大学第33期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合格名单 马列主义学院(14人) 于景明、韦伟、起永焜、全兴林、杨盛华、李唯一、陈新、张婧媛、丁业宗、范立强、杨成业、余飞、丁明辉、胡瑾。 教育学院(10人) 吉莉莉、高苏、杨卉、蔡春虹、吴丹咏、杨晓梅、唐晶晶、何碧兰、洪璐、季万春。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7人) 王慧、马梅莹、张亮、刘博、于佳琪、朴兰英、段小燕、杨子、摆男、袁长庚、张姝、李文雯、耿坤、宋玮、王静波、阿迪娜、王丽璇、丛静、许燕、温科学、方跃文、王丽娟、郭月琼、龚方、陶珂、马岚、谈芳。 经济学院(45人) 兰敏维、周冠南、刘睿、代世松、斯南都吉、从军刚、杨君贵、覃丹、张晓丽、王巍、唐棠、金琳娜、郭志超、郭静、魏华斌、钟新峰、梁霞红、刘艳艳、马振忠、施取江、丁一、彭明星、宋佳、张洁、徐岩、宋佳、孙海忠、田甜、黄闽湘、刘啸、陈国杰、高晓秋、李彬、罗泉、罗丹、欧秀彬、王淑丽、高艳丽、瞿桢、赵振烨、马玥、龙立楷、石雨、翟方方、王伟。

法学院(46人) 王浩然、何立、刘强、胡建军、常松梅朱、杨倩(A)、林大可、马博、吴昊、赵子嘉、杨佳、汪浩、王卫东、丁青青、保音童、宗宇飞、田美青、王文超、傅琼、李梅、吴英杰、盘朝云、米京涛、蒋培、丁薇、刘泓呈、付欣欣、瞿俊森、邱江华、赵芳芳、刘鲁、王琳、胡喆、曹理、金铮、张蓉芳、罗金鹏、苟婷婷、蒋岚、丁香、徐良君、王丽媛、丁小希、刘利晋、蓝琼、吴丹。 管理学院(51人) 王蓓蓓、马卿、姜卓见、高晶晶、杨金戈、赵雪良、段斌、雷晓蕾、巴娜、刘云仙、周毕纯、刘雁、朱茜、常士超、徐鹏、郭月圆、张厚磊、锁权、陆梅艳、罗玎、张黎黎、何戍、朱晓、张雪嫣、班哲、李喻雪、刘远明、黄家全、董晶晶、刘杨、孔令栋、纳木道尔加、黄建源、朱明领、智宏、田梦轩、陈晓兵、杨曦、陈勇、韩德萍、李雪婷、李淼、瓦燕、李泊洋、唐燕、吴思皖、隋静骅、吴琼、杨杰、李鸽、焦健。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46人) 周加才让、郭爱婷、李鹏飞、王丹妮、逯峰、徐铭蔚、张明宇、马恒、齐莹爽、张青仁、黄玲玲、刘文婷、邵丹、孙明慧、邢会娟、唐琳、尹娜、蒙霞芳、赵福晓、徐健、张翠、蓝月彬、栾一兰、张慧通、宁燕、张晓娅、马一舟、李菁菁、黄晓婷、孟祥薇、莫婷、高巍巍、吴善喜、曹嘉哲、赵彩辉、

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选科调研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选科调研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湘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二章第一节。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8月29日电影《星际探索》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该电影讲述主人公为了寻找20年前执行海王星探索任务时失踪的父亲,开始了一段跨越星际时空的寻父旅程。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海王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巨行星 B. 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 C. 在图中的序号是⑥ D. 表面温度比地球低 2. 目前太阳系存在生命的天体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D 2. C 【解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A错误;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一样,自西向东,B错误;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判断,在图中的序号是⑧,C错误;由于海王

星为与地球轨道以外,离太阳更远,因此表面温度比地球低,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目前太阳系存在生命的天体是地球,位于太阳系八大行星轨道上的第三轨道上,对应图中的序号为③,故选C。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一定距离的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机会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目前科学家发现的第一颗处于类太阳恒星宜居带中的类地星球开普勒 22b(如图,图中灰色区域为宜居带)。它与地球形态相似,距离地球约600光年,表面温度约为21°C。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开普勒22b属于 ①卫星②行星③太阳系④银河系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① D. ①② 4. 图中处于太阳系宜居带的甲、乙两个天体分别是 A. 金星、火星 B. 金星、地球 C. 水星、土星 D. 地球、火星 5. 开普勒22b位于宜居带的主要依据是 A. 天体形态与地球相同 B. 距离地球位置适当 C. 与地球运动特征相同 D. 表明温度适宜生物生存 【答案】3. B 4. A 5. D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及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 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 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 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 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 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河北省邢台市高三3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高三3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6分) 1. (2分)下列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平原地区的地形对公路选线限制相对山区较小 ②山区修筑公路因就地取材,建设费用较少 ③要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④沼泽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不大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2. (4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末) 2007年以前,中国只能在外国制造商的帮助下进行高铁列车组装。2016年,中国“中车”的高铁装备制造占全球市场份额接近70%。中国装备制造以“性价比高”在国际上备受瞩目。下图示意中国高铁全球战略远景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高铁装备制造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原料供应 B . 技术储备

C . 国家意愿 D . 人工成本 (2)“中车”装备制造规模十年间赶超国外同行主要得益于() A . 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B . 国内大宗货运需求 C . 国家发展战略支持 D . 全球信息技术共享 3. (4分) (2017高三下·南山月考) 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图为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 A . 办公区集中 B . 高档住宅区集中 C . 公交站点集中 D . 工业区集中

(2) 上图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 RS B . RS 和GPS C . RS 和GIS D . GPS 和GIS 4. (4分) (2017高二下·阿拉善盟期中) 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 . 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 . 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 . 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2)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km 处可以表示() A . 海平面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3)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环流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五、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

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人教版) 考试范围:1-2章 说明: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 2.请将所以答案都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的半径是6371千米 B.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C.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1千米 D.地球的极半径是6371千米 2.下列经度、纬度的写法中表示正确的是() A. 100°N B. 180°E C. 0°S D. 170°W 3.下列纬线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A. 11°S B. 25°N C. 60°S D. 80°N 4.经线和纬线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一定比纬线长 B.所有纬线都在南北两极相交 C.经线是个圆,纬线是个半圆 D.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 5.地球自转产生了() A.东西时刻的差异 B.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6.下面四个地点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A.10°N,10°E B.35°S,20°W C.67°N,160°E D.80°S,160°W 7.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下列不属于地图“语言”的是() A.方向 B.距离 C.比例尺 D.图例 8.在四张同样大小的纸上分别画下列四幅地图,采用大比例尺的是() A.学校地图 B.邢台市地图 C.河北省地图 D.中国地图 9.下列图例中,表示国界的是() A. B. C. D. 10.某地区的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地势起伏非常小,这一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高原 11.下列节日中,北京昼夜长短悬殊最大的是()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七一建党节 D.十一国庆节 12.今天同学们正在进行期中考试,此时地球公转到()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13.我们所处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北寒带 C.南温带 D.北温带 14.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中国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中国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导致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特别大。中国饮食文化包括:粤菜文化、湘菜文化、川菜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所组成。中国饮食文化不光包括了各地菜系,同时它也融合了各地传统风俗文化的精华。接下来就由小编我向大家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中国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从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 我国饮食的总体特征: 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起步较早,发展也很快。 早在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等较为先进的储器或饮器问世后,人们能较为方便地煮、调拌和收藏食物,饮食习惯便进人了烹调阶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夏商时代已经有王者十二鼎食之说。汉代时已经发展形成并充分掌握了炖、

中央民族大学大事记

中央民族大学大事记 1941年 年初,党中央决定建立延安民族学院。 9月,延安民族学院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学院院长由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兼任,副院长高克林,总支书记杨春霖。院址设在延安北门外文化沟内。学院设教育、研究、干部、总务四个部处。 1943年 1943年春,延安民族学院迁到延安东门外鲁迅艺术学院所在地的桥儿沟。 3月,党中央决定将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民族学院、自然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原延安大学)、行政学院等合并在一起,成立新的延安大学,地址在鲁艺校址桥儿沟。 4月,延安民族学院迁到定边。延安民族学院迁到三边。民族学院与三边师范、三边地委干部培训班第四单位合并组成三边公学。校址设在三边师范旧址。 1945年 3月,西北局将民族学院的蒙古族学员从定边迁到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城川,回族学员仍留在三边公学。人们称此时民院为城川民族学院。学院由中央伊盟工委书记赵通儒任院长,初期王铎任秘书长,宗群任教育长。 1951年

2月1日,中央民族学院院长乌兰夫,副院长刘格平,刘春发布第一号布告宣布:?于一月二十三日报告学院成立及撤销处?。?中央民族学院印?于二月一日正式开始使用。 5月,成立中央民族学院分党总支,下设建委支部、教务处支部和总务处、人事处、院部支部。 6月11日,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和政务院批准的两个方案,中央民族学院举行开学典礼,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到会讲话。 1955年 3月9日,国务院第7次全体会议通过刘格平同志任中央民族学院院长;苏克勤、熊寿祺同志任副院长;免去乌兰夫同志民院院长职务,刘格平、刘春同志副院长职务。 7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院刊第1期正式发行。 1956年 8月27日,中央新民主义青年团中央民族学院分委员会召开团员大会。通过了上届分团委会工作总结,选出由宋京龙等21人组成的新一届分团委会。 9月5日,中央民族学院附小正式成立,是首都第一所多民族小学。 12月17日,根据中央国家机关团委的指示,我院分团委召开会议,同意将中央新民主义青年团中央民族学院分委员会,改称为中央新民主主义共青团中央民族学院委员会。

邢台市地理地质与环境 (1)

邢台地理、地质与环境 一、地理概况 (一)地形地貌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东经113o45′~115o50′、北纬36o45′~37o48′之间(东西~ , 南北4068868~4185402)。西靠太行山与山西接壤,东以卫运河为界与山东毗邻,北与石家庄、衡水两市搭界,南与邯郸市相连。东西长约185km,南北宽约80km,其状略呈马鞍形,面积12456km2。我市地形由西至东可分为中、低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 1、中、低山区: 以500m等高线与丘陵为界,位于市西部,区域面积1923.8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相当于整个邢台县的面积。山脉呈北北东走向,海拔高程一般为500~1000m之间,切割深度大于200m,属低山。中山只分布在省界附近,最高山峰达1822m,位于近邻山西省界的邢台县和内邱县交界处不老青山。山脉连绵,河流蜿蜒,自西向东横截山地,形成峡谷,谷壁陡立。 2、丘陵区: 依据地形起伏(切割深度)大小,人为以100m等高线与平原为界进行划分。丘陵区位于市中西部,区域面积1621.2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海拔高程100~500m,相对高差小于200m。地形起伏,岗丘遍布,沿河两岸布有带状和裙状一、二级阶地,冲沟较发育,水土流失严重。丘陵与平原间地形变化急骤,没有明显的缓冲地段。

3、平原区: 位于市东部,主要位于京广铁路以东区域,面积为8911km2,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2%。 滏阳河以西,面积3977km2,一般海拔高度在75~40m之间,坡度为1/400~1/1000。靠近山麓部分的平原坡度较大,流水切割作用明显,河流阶地发育;中腰地带坡度渐缓,侵蚀变轻;平原的前缘地势平缓开阔,和两大碟形洼地——大陆泽、宁晋泊相连。 滏阳河以东,面积4934km2,主要受古黄河与海河水系长期泛滥淤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在35~24m之间,坡度约为1/10000。由于历史上受黄河、漳河等河流决口、改道、泛滥冲淤重叠切割的影响,地貌形态十分复杂,古河床和沙丘岗坡呈带形分布,中间形成许多封闭洼地。如:宁晋、隆尧的小南海、巨鹿的吕寨洼、平乡的田禾洼、临西的水坡洼及清河的南坡洼等。 (二)河流水系 我市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区域内共有行洪排沥河道(不包括界河卫运河)20条。山丘区和山前平原区,自北向南分布有汪洋沟、洨河、北沙河、午河、泜河、李阳河、小马河、白马河、牛尾河、七里~顺水河、沙河~南澧河、北澧河、沙洺河、留垒河、滏阳河共15条大小河流,分别汇入大陆泽和宁晋泊。这些河道除留垒河外,均发源于西部山区,上游支沟源头繁多,流域形状多呈扇形,且多为季节性河道,平时基流很少,甚至干涸,汛期洪水暴发,河水陡涨陡落,历时很短。因源短流急,洪水汇集较快,各河进入平原后,坡度变缓,泥沙淤积,河道宽浅,深槽狭小。中部平原区,自西向东分布有小漳河、老漳河~滏东排河、西沙河、索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