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地面作战三大劲旅揭秘

以色列地面作战三大劲旅揭秘
以色列地面作战三大劲旅揭秘

以色列地面作战三大劲旅揭秘

从1月4日起,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打击由空袭转入地面作战,以军的主角也由空军转为地面部队、鲜为人知的是,执行这次地面进攻任务的是以军三大劲旅:戈兰尼旅(Golani Brigade)、吉瓦提步兵旅(Givati Brigade)和伞兵旅的269反恐突击队、他们作战任务分工明确、手段各异,与哈马斯武装人员在加沙展开了持久肉搏战。

戈兰尼旅:只要有战争,它就一定在最血腥、最前沿的地方

只要稍加了解以色列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就会发现戈兰尼旅已经成为以色列军队的个符号:只要有战争,戈兰尼旅一定在最血腥、最前沿的地方在1月4日展开的地面攻势中,戈兰尼旅上士德维尔?艾曼诺洛夫成为以方阵亡的第一位士兵。

2009年1月3日晚间,以地面部队攻入加沙,哈马斯武装人员凭借边境地区的工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以军

M109的猛烈炮火掩护下,担任尖刀突击任务的正是戈兰尼旅。1月7日晚,大量以军坦克挺进加沙南部拉法地区,配

合以色列空军和海军对拉法地区的地道进行的猛烈轰炸,攻击行动一直持续到8日凌晨,这是以军首次出动坦克攻击哈马斯的走私地道,而此次担任攻击地道任务的同样是来自戈兰尼旅的作战力量。此前的地道攻击任务主要由空军和海军承担。加沙南部边境地区有大约300条走私地道,此次攻击以军摧毁了其中的100条。

戈兰尼旅下属四个营,包括2个步兵营、1个轻步兵营和1个城市特种作战侦察营,主要装备是适应城市巷战的短管步枪和装甲人员输送车。装备有368毫米枪管的标准CAR15、微型“乌兹”冲锋枪和“毛瑟”SR86、“毛瑟”SP66SWS 和Sirkis M36(M14的一种独特改型)狙击枪。

组建于1948年2月的戈兰尼旅是以色列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甚至早于同年5月才组建的以色列国防军它的前身是驻扎在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的Levanoni旅中的一支,Levanoni旅当时被分成了两部分,戈兰尼旅驻扎在加利利南部的村庄和山区里。他们从全国各地区招收士兵,任务是保卫加利利北部地区,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独立战争)打响后,包括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以色列以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对其发动了攻击。虽然装备严重不足,但戈兰尼旅还是被派去同这些国家作战。他们的许多武器非常落后,只有捷克造来福枪,“斯特恩”轻机枪则是英国伞兵丢弃的便宜

玩意儿,至于交通运输,每个作战营只有旅行车、货车、卡车各一部就连他们穿的鞋子也是破烂不堪。然而,戈兰尼旅却成功阻止了叙利亚装甲车和步兵的前进。

戈兰尼旅在以色列的每一次对外战争中几乎都主动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戈兰尼旅在历史上进行过的最著名的战斗有1948年塞杰拉路口防御战,1967年的特勒法赫山攻坚战,1973年的反攻赫尔蒙山战斗以及1982年黎巴嫩波福堡攻坚战一代又一代戈兰尼旅步兵南征北战,靠着一腔热血和锋利的刺刀杀出了“国防军第一旅”的军威。

戈兰尼旅以二度血战戈兰高地而一举闻名。

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戈兰尼旅对戈兰高地制高点的反攻让该旅在以军中声威大震。该旅在多名指挥官阵亡的情况下,依然继续作战,最终以阵亡50人、伤100人的代价,夺回戈兰高地制高点,该旅在“赎罪日战争”初期的表现也不错,多次对叙利亚部队展开夜袭,击毁叙利亚坦克24辆。1976年,该旅一个侦察连的官兵参加了著名的对乌干达恩德培机场人质的拯救行动,该侦察连是以军中最受尊敬的单位,同时也是训练最严格的特种作战单位。

在近年来的每一场冲突中,首先奔赴前线的精锐部队中总有戈兰尼旅。2002年4月,戈兰尼旅在杰宁难民营和卡突门难民营与巴方作战。随后,戈兰尼旅一举攻占了拉马拉的阿拉法特官邸,夺取纳布卢斯城要塞,并在杰宁难民营展开

战斗,2003年起,戈兰尼旅接替吉布提旅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执行反恐任务2005年,该旅还参与了从加沙撤离的行动。随后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该旅与真主党进行了激烈战斗,有14人伤亡。

这支堪称以色列“最具光荣传统”的部队骁勇善战。但是在以军中,也没有哪支部队拥有像戈兰尼旅一样多面的形象,该旅有一个奇怪的传统,就是专门招收被别的部队踢出来的士兵。而事实又证明,该旅的独立作战能力极高,往往能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独当一面,在数次中东战争中,从最北方的黎巴嫩边界,一直打到最南方的红海之滨,赢得了“以色列国防军第一旅”的称号。在此后的岁月中,戈兰尼旅又立下赫赫战功。以色列国防部在1975年将该旅确认为精锐部队。但是,戈兰尼旅却又背负着军纪败坏的恶名,士兵公然违背上司命令,常常爆出虐待巴勒斯坦人的丑闻。以色列铁腕政治家沙龙曾任该旅旅长,目前的指挥官YossiPeled刚刚上任几个月。他曾在占领南黎巴嫩时期当过兵,又在约旦河西岸生活了多年。在此次对加沙的行动中,他抛弃了许多指挥官的做法――通过大屏幕监控战事,躲得离战场老远,而是一直亲自与部队在最前线,结果被哈马斯下属的“卡桑旅”人员事先放置的炸弹炸伤。

吉瓦提步兵旅――擅长“最小代价取胜”

吉瓦提旅与戈兰尼旅一起被公认为以色列国防军的两大王牌,吉瓦提步兵旅同样是以军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第一次中东战争经历了三个阶段,其间有两次停火,以色列充分利用这两次机会组建了大批正规军,吉瓦提步兵旅的正式组建就是在第二次停火之后(军方的正式番号是第2步兵旅),当时的指挥官是西蒙?阿维丹。实际上,在此之前的战斗中,吉瓦提步兵旅作为犹太人武装力量中的一个作战单位就已经存在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前,以色列几乎没有统一的正规部队,大量杂牌的犹太人武装构成了与阿拉伯联军对抗的主体,主要的犹太武装力量包括哈贾纳、帕尔马奇、“以色列自由战士”和“国家军事组织”。因此在这个阶段,隶属于哈贾纳的吉瓦提旅名义上虽然是一个步兵旅,但显然并不具备正规步兵旅应有的编制体制,在人数和装备上更是相去甚远。但如同整个以色列军队一样,吉瓦体步兵旅尽管装备落后,训练不足,但面对人数和装备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的阿拉伯联军,仍然打出了自己的气势,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由于以色列国防军扩军,新编成的部队需要老兵和富有经验的士官带领,因此立下赫赫战功的吉瓦提步兵旅成为以军的重要财富。吉瓦提步兵旅的官兵在扩军过程中被分割为2个旅:一部分保留了原来骨干力

量,加上新近入伍的士兵,继承了吉瓦提旅的番号:一小部分士官和老兵被分配到新组建的第17后备步兵旅中,承担起骨干作用。1956年夏季,吉瓦提步兵旅被裁撤,番号被授予了第17后备步兵旅,该旅遂以吉瓦提旅的名称参加了1956年的西奈战役和1967年的“六日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吉瓦提旅均在以色列国防军中部军区统帅下作战“六日战争”中,吉瓦提旅参加了在撒玛利亚及周围山区的战斗,与伊拉克和约旦联军作战,一直打到约旦河的堤岸边。

在“六日战争”前,以色列没有固定的师级编制,旅级部队是其基本作战单位。“赎罪日战争”后,以军重新梳理了作战指导思想,大力加强装甲部队的建设,从1977-1987年,步兵旅的数目不断缩小,而装甲旅的数量从20个增加到33个。黎巴嫩战争后,以色列再次对军队的建设进行了重大改革。

1988年,以色列陆军正式确立了固定的师级作战编制,组建了3个装甲师,每个师下辖2个装甲旅和1个炮兵旅,一旦进入战争动员程序,每个师还将加强1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步兵旅。后备部队包括9个装甲师、1个空中机动师和10个用于边境防御的地区性步兵旅。同时,以军认为虽然需要不断削减步兵部队的数量,但其作战效能应该得到更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1983年6月13日,吉瓦提旅获准重

新组建,以军重建吉瓦提旅的初衷是希望拥有像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样的两栖打击力量,因此吉瓦提旅装备了大量的两栖作战装备,并在沿海地区进行了大量战术训练。经过努力工作、艰苦训练,加上一个稳固而出色的军官团体,吉瓦提旅很快重新成为以军最优秀的步兵旅,在国防军中崭露头角。他们在军内联合演习中曾先后击败过精锐的伞兵旅和戈兰尼机械化步兵旅。但随后,由于周边安全形势的不断恶化,国内恐怖活动的加剧,加之大规模中东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逐渐减小,以军高层改变初衷,撤消了吉瓦提旅的两栖作战使命,而将其重新部署到北部边境,担负起边境警戒、防卫的任务。

吉瓦提旅的士兵都是接受过严格训练、有着高度爱国主义激情的18-21岁的年轻人,尽管年纪很轻,但都称得上经验丰富的老兵了、吉瓦提旅佩戴独特的吉瓦提紫红色贝雷帽。在国境防线上,每个士兵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时身上都背着“伽利尔”突击步枪。不管是在食堂吃饭,还是在小卖部买烟,甚至上厕所,武器都总在手边。“伽利尔”步枪是以色列军工企业的骄傲,也是士兵们最信赖的朋友。士兵们小心的照顾它,抱着它一起入睡。他们知道,在战场上要靠“伽利尔”挽救自己的生命。

基于全球反恐战争的迫切需求,吉瓦提旅目前的任务配

置和训练目标,偏重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反恐作战。早先吉瓦提旅部署于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交界处,执行维安任务。2002-2003年,改部署于加沙走廊一带,专司反恐作战。他们经历数以千计的反恐行动,总能以极少的伤亡达成使命,赢得专业步兵旅的赞誉。吉瓦提旅曾在2002年获得以色列国防军总部的嘉奖。

这次吉瓦提步兵旅进入加沙的作战任务,主要是对付哈马斯武装中100名受过伊朗严格训练的“作战骨干”,以及哈马斯武装的“自杀炸弹特种部队”。

主抓哈马斯领导人的269反恐突击队

以色列伞兵部队成立于1948年,在独立战争期间曾屡立战功,但1974年5月14日,3名巴解“民阵”的恐怖分子从黎巴嫩潜入以色列,一路开枪杀人,并于次日占领以色列北部村庄马阿洛特的一所学校,扣押了100多名学生作为人质。伞兵部队赶到现场营救,由于缺乏相关训练和作战预案,营救行动出现了一连串失误。恐怖分子向拥挤在教室里的学生开枪并投掷手榴弹,造成20余名人质死亡、50余人受伤的惨剧。

马阿洛特事件后,总参侦察营开始在反恐人质营救方面痛下苦功。部队召募了40名新兵,组建了一支番号为269

的新分队,269部队的训练集中在如何冲进满是人质的房间,辨认出恐怖分子并准确将其射杀。

1982年,以色列进攻黎巴嫩的“加利利和平”行动开始。总参侦察营269部队在这次战争中担负的角色,迄今仍未向外界透露过。知情人披露出一点细节:以军在围困贝鲁特西区时,曾经从该部选派了数十名狙击手,潜入巴解组织控制的贝鲁特西区,准备暗杀阿拉法特和其他巴解组织领导人。但当以色列狙击手找到阿拉法特时,以巴双方已经在美国调解下达成了巴解组织撤离黎巴嫩的协议,以军狙击手不能再向阿拉法特开枪了。一位狙击手后来向上级提供了有力证据,证明阿拉法特的脑袋确实曾经被他套上了瞄准镜的十字线,他只是没有扣动扳机!

269部队这次进入加沙有两个任务:一是营救被哈马斯绑架多时的以军士兵;二是捉拿哈马斯领导人,据说这支部队人手一份哈马斯领导人的名单和照片,随时准备“照单拿人”。

在模拟加沙城中训练

为了发动歼灭哈马斯的加沙军事行动,上述参战部队已经在以色列南部地区秘密基地训练了近两年时间。他们修建了一座模拟加沙城,里面有清真寺、广场、街道等。

当三支部队在这里秘密训练时,他们吸取了2006年与黎巴嫩真主党民兵交战时的惨痛教训,例如在那次战争中,由于真主党民兵偷听了许多以军官兵的通话,使得军机泄露而作战不顺这次行动开始前,三支部队没收了官兵手里的所有手机。更重要的是,黎以战争让以军看到了部队究竟缺什么样的训练,一位知情者透露:“在黎巴嫩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军方设立了60个调查委员会,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然后根据经验教训训练这次的加沙参战部队。到目前来看,训练结果初见成效。”

编辑秦蓁

以色列中小学教育的独特性及其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5017235.html, 以色列中小学教育的独特性及其启示 作者:李春华卫军帅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年第06期 古老的犹太文化之所以能奇迹般地保持下来,教育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948年,犹太民族重新建立的国家——以色列建国后,教育继续成为其价值观的基本体现,并被认为是“通往未来的钥匙”。以色列辉煌的建设成就更是深深得益于教育兴国的国策。本文拟就以色列中小学教育的独特性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可借鉴之处。 一、以色列中小学教育理念的独特性 1.热爱知识与提倡创新精神相得益彰 历史上的犹太人四处流浪,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保障,他们深感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失去,但唯有知识和智慧永远相伴。他们坚信,无论命运如何坎坷,不管流浪到哪里,只要有智慧、有知识,就不怕没有财富。所以犹太民族有着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将知识当做他们最稳妥的财富。 犹太人热爱知识,更热爱能够自如运用知识的能力。重视实践,讲究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他们的一个显著特色。他们重视知识的传承,更重视知识的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得越多,就越会产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产生。在许多犹太人家庭里,放学的孩子被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他们坚信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是挖掘智慧、发展能力的过程,知识是为磨炼智慧而存在的。因此,有人称犹太民族是一个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民族。 2.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会在日常教育中 犹太民族的历史充满了灾难。历史上的灾难让犹太民族始终不忘惨淡的过去,他们把教育 定义为“痛苦教育”,不仅告诉孩子人生有喜悦和幸福,还告诉他们人生会有黑暗和失意,目的是让这些苦难激励孩子永远前进,不断走向坚强。同时,“痛苦教育”使犹太民族具有罕见的勇气和毅力,因而使得他们无论是在资源奇缺、环境恶劣的沙碱地上,还是在战火连绵的时代,都能建立美丽的家园。历史教育的作用在于对人格的启发,这一点犹太人相当认同。所以,犹太人不仅教给孩子历史中的辉煌,更强调历史中的失败、挫折、没落与迫害,要孩子从中进行反省,吸取教训。在教育实践中,老师和家长总是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挫折,以锻炼孩子坚忍的性格和意志。因为他们深信: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和良师。

以色列创新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重点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仍然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该时期发展对我国未来有关键影响。以色列国家在创新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创造奇迹,促进国家实现发展与进步。由于中国和以色列国家之间具有互补性,因而促进两国合作尤为重要。然而,在中以合作中,存在一定的阻碍,对其合作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本文主要对以色列创新经济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建构主义理论和国关理论视角而提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以色列;创新经济;我国经济发展;启示 一、前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发展中,应建构图式,并且促进个体对世界知觉理解和思考,以创建认知结构。在以色列国家发展中,从一穷二白到科技强国,其中创新经济发挥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我国与以色列国家之间具有互补性,只有加强二者的合作研究,才能使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我国如鱼得水,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我国相关部门人员有必要对以色列国家创新经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二、以色列创新经济 在我国经济发展,以色列国家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条件。一方面,以色列国家的创新能力较强和科技水平较高。该国的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但其坚持走创新经济之路,实现知识型经济的成功飞跃。创新是以色列的创新经济灵魂,依靠创新,逐渐解决生存问题,并且能够科技竞争实力逐渐增强。在其发展中,政府给予支持、以出口为主、大力发展国内风险投资、注重将风险投资和科技发展相结合,同时坚持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另一方面,以色列国家重视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将其上升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政府对该观点给予高度认可,为中以两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色列国家能够对我国提供外援式的帮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佳伙伴,同时为我国提供有力支持。

感受以色列的创新力量

感受以色列的创新力量 推荐: 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齿轮技术分会学术年会邀请 函 感受以色列的创新力量——以色列·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深 度考察总结 在社会主义国度,马克思绝对是指导我们思想的“先知”;作 为理科生,爱因斯坦无疑是我们膜拜的偶像。希伯来,一个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民族,曾产生无数哲人巨擘,泰斗大师。怀揣对犹太民族的几许好奇,带着对宗教圣城的几多神秘,我们终于踏上了这片“上帝的应许之地”,开始了“探寻以色列创新奥秘”之旅。2017年6月4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与阿基米德先进技术网联合组织的“开拓创新,智享未来”——2017以色列·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考察顺利起航。探秘以色列,就不得不把希伯来历史做一简要概述,否则很难理解其逆境创新的原动力。最早的犹太人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 是“渡河而来的人”。根据《圣经》和其他史料记载,犹太人 的族长亚伯拉罕率领其族人从两河流域的乌尔城向西渡过 幼发拉底河和约旦河来到当时被称为“迦南”的巴勒斯坦。《圣经》载:公元前1600年,迦南发生了一次特大饥荒,希伯

来人为了逃避饥荒南迁埃及。在埃及住了四百多年后,他们在领袖摩西的带领下重返迦南。希伯来人出埃及时,上帝在“西奈山”亲自向摩西传达了对其族人的十大告诫,即犹太教著名的“十诫”。此后,“希伯来人”一词就很少在《圣经》中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以色列人”。“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者”,来源于《圣经》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天使角力并取胜,天使将雅各的名字改为以色列。雅各,就是率领子孙南迁埃及并旅居430年之久的犹太人先祖,生了十二个支派。公元前935年,希伯来王国分裂为北方的以色列国和南方的犹太王国。以色列国以撒马利亚(巴勒斯坦中部,耶路撒冷以北67公里处)为首都,犹太王国仍以耶路撒冷为都城。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被亚述人所灭;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新巴比伦吞并。尼布甲尼撒大帝占领了耶路撒冷,毁掉了犹太圣殿,强迫一部分上层人士移居巴比伦,史称“巴比伦囚徒”……此后几百年间,犹太人虽返回故乡,重建了圣殿,但已不复为独立主权国家。希伯来历经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的统治,但仍坚信他们的上帝并顽强地生存着,令统治者不得安宁。从公元70年起,罗马人遣散了犹太人,耶路撒冷的圣殿第二次被焚毁,犹太人从此失去了自己的祖国,开始了长达一千八百多年的流浪和灾难。然而,这个民族始终信仰他们心中的上帝,恪守宗教习惯,以特有的生活方式显现民族的存在。在世界文明史上,犹太教对早期基督教

以色列对外贸易状况

广州汤尼希伯来语学校学习资料 以色列对外贸易状况 由于经济规模小,国内市场相对有限,以色列只能通过扩大出口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国家一直把大部分的创造性资源用于加强其工业品出口。工业品出口额(按现价计算) 50多年来增长了接近2,200倍:从1950年的1,300万美元,增加到1955年的5,200万美元,1975年增加到14亿美元,1985年为56亿美元,直到2000年的283亿美元。不过,在2001年时,这一数额降至257亿美元。 近年来,全部进口货物的大约70%—2001年金额达到310亿美元—是用于生产的物资和燃料;这些进口货物中的42%来自欧盟,23%来自美国,15%来自亚洲(其余20%来自其他国家)。与此同时,以色列出口货物中的32%运往欧盟,32%运往美国,16%运往亚洲,其余20%运往其他国家。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以色列对美国的工业出口超过了从美国的进口;2000年以来,即使不包括钻石的出口,也是这样的情况。 以色列加入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与欧洲共同体(1975年)就工业产品和与美国(1985年)就全部产品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从而提高了以色列的出口竞争能力。这样,以色列的货物都能免税进入欧洲联盟(欧盟)和美国市场(共有6.3亿消费者),使本地的生产者能够瞄准比国内市场大100倍以上的国外市场,并吸引那些希望免税向欧洲出口产品的投资商来以色列。 为争取最大的成功机会,以色列的企业一直设法确定能够开辟自己特有的市场地位的国际贸易领域。与外国工业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往往能发挥以色列公司在创新方面和外国公司在大规模生产及市场渗透方面的优势。业已开展的联合项目涉及许多领域,如电子、计算机软件、医疗设备、印刷和计算机制图等。像由相关政府支持的4个两国间开发研究基金会那样的机构,正以为合资企业筹措资金的方式,向许多这样的联合项目提供积极的援助。

关于以色列农业的案例分析

关于以色列农业的案例分析 以色列地处亚洲西部,自然资源匮乏,山区和沙漠占国土面积的23%。以色列自然条件恶劣,土地沙漠化、气候严重干旱,全国淡水资源仅有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严重缺水水平。年平均降雨量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分布不均,从北往南雨量递减,将近一半的国土面积年降雨量少于150毫米。耕地面积40 多万公顷,人均不足1亩地。然而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以色列却创造了世界农业的奇迹。全国人口700余万人,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农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约为2%,农产品自给率达95%.主要农作物包含小麦、玉米、棉花、柑桔、葡萄、蔬菜和花卉,其果蔬、花卉大量出口,占领了欧洲40%的市场份额,有“欧洲冬季厨房”之称。棉花单产量世界第一,水果和蔬菜单产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可以说与新疆是极其相似,其中也一定有许多值得新疆农业生产借鉴的地方。以色列农业的主要特点主要有: 1.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 目前,以色列已建立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他们的科研项目直接来自于生产一线,并由生产部门提供部分科研经费及试验基地,由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研究组织来承担。一旦取得成功,通过农技推广服务站举办培训班,建立示范点,进行实地推广。所创利益由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双方分成。以色列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开办或联办私人示范农场、科技型开发企业、推广型的培训示范基地,很直观地传播新技术、新品种。因此,以色列每一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应用和普及。 在农产品销售服务上,有专业的内、外销组织,它们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全国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有职工7000多人,全国70%以上农产品通过该组织 购销。它是非盈利性组织,通过收取7%~12%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以色列农产品出口组织是一个非盈利的半官方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在国外设有8个办事处,主要任务是组织货源和批销产品以及收集市场信息。政府不负担费用,靠收取5%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底农户参与利润分成。此外, 农户还成立了一些跨地区的专业组织,例如花卉组织、蔬菜组织和畜牧组织等。这些组织组成了利益共享的联合体,配套地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 2.高效节水的灌溉系统 以色列全国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境内鲜见大小河流,淡水资源极为匮乏。因此,以色列人把水称之为“蓝色的金子”。农作物、果园、蔬菜的灌水,由最为节水的滴灌来解决,即:利用一系列口径不同的塑料管道,将水和溶于水中的肥料、农药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肥、农药均按需由电脑控制定时、定量供给。目前,以色列90%以上的农田、100%的果园、绿化区(含城市街道行道树、公园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等)和蔬菜种植均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水滴灌王国。滴灌比漫灌节水13~12,可有效防止土壤 盐碱化和土壤板结。滴灌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以色列建国至今,农业用水总量 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以色列注重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保护资源、环境,实行用水许可证、配额制及鼓励节水的有偿用水

以色列创新的经验和启示

以色列创新的经验和启示 范文仲 以色列地处亚洲西部,人口总量仅在800万左右。尽管地域狭小、资源匮乏,但通过制定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以色列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即成功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在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现代农业以及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均取得了全球领先的成果。 从1999年到2010年间,以色列的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了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居世界首位。2013年,以色列民用科技研发支出约128亿美元,同比增长7.3%;人均研发支出1357美元,同比增长4%。从事研发的全职人员超过70412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1%。 以色列能取得这样瞩目的成绩,以色列政府的统筹规划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颁布的创新促进法案、主导的各类创新基金项目以及推动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等诸多措施值得借鉴。 设立专职机构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以色列于1985年颁布实施了《产业创新促进法》,以法律形式界定了以色列政府支持产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 《产业创新促进法》提出了政府支持产业创新应以“科学为基础、出口为导向”的基准原则。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所有权性质如何,只要符合创新条件,均可申请政府的各类研发支持基金,通过政策性资金支持企业的研发投入,鼓励中小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其次,《产业创新促进法》将创新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协调等各项权利集中授予了经济部(原工业与贸易部)下属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scientist, OCS)。 在这一法律框架下,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牵头负责了以色列政府一系列研发支持计划,包括研发基金计划、孵化器计划(the Incubator Program)、磁石计划(the Magnet Program)以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众多科技创新活动。在民间风投行业尚属空白的80年代,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每年通过各类研发基金支持了数以百计的科技创新项目,解决了这些项目融资困难的问题。 此外,以色列政府也一直着力打造宽松友善的创业环境。《以色列公司法》使得以色列成为了世界上最容易成立新公司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经营环境报告》统计,在以色列设立一家公司平均仅需13天,费用仅占当地人均收入的3.5%。 政府主动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分担投资风险,对具有“高技术优势”的公司和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特殊贷款和投资补贴等优惠措施。符合条件的科技创业公司,可享受最低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以色列标准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6.5%)。 制定一系列创新支持配套政策 以色列政府针对不同技术领域在不同环节的创新特点和需求,制定了差异化、多层次的创新支持政策,对科技创新的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在创新项目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研发支持基金(The R&D Fund ) 研发支持基金是以色列政府在《产业创新促进法》框架下最早实施,也是适用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项创新扶持计划。

关于以色列的几点看法

关于以色列何以在对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没有被消灭 以色列为什么可以在其建国后的众多的和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没有被人口、资源、军事实力更占优势的阿拉伯国家彻底的打败? 以色列是一个位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国家,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目前人口已超过700万,主要来自犹太人族群。作为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在二战之后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保护自己的国家,在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中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矛盾的实质是领土问题,双方为了领土争端问题曾经不止一次的大打出手,先后与其邻国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发生战事。分别是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和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其中第一次中东战争遗留下的“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中东战争埋下的祸根。虽然战事一直伴随着以色列的成长,诸多的因素导致以色列从来没有被打垮。比如本国的经济、军事,美国的支持,及其顽强的民族精神等。 以色列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棋子——用于限制阿拉伯国家,维持中东的局势。1947年美国操控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帮助以色列建国。并在1948年5月14日与美国建交。两国有着特殊的战略盟友关系,美每年向以提供大约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并且在以色列的多次战争中给予一定的帮助。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一些事件中看出以色列对美国的“依赖”,如当年我们国家与以色列达成了一项关于重要军事技术的交易,基本上交易已经成型,但就在这时美国出面阻止了这一项交易。美国就是通过威胁以色列“如果坚持与中国进行交易就将减少对其的帮助”。可想而知,这笔交易因为以色列的退出而失败。美国对于它的帮助更多的时候是为人不知的,而且据说它拥有核武器。对其在战争中的帮助就更不用说了。当然其自身的经济和军事的快速的发展对其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其建国50多年来,尽管土地贫瘠、资源短缺,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99年人均GDP高达1. 6万美元。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在其农业发展上是中东实现科学灌溉的国家之一。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可以向全世界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以色列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是建立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作为新独立的国家要面对外部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同时要面对国内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国民的需求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虽然以色列立国时期的经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数十年内的出口大宗都是农产品,但强敌环伺的国家环境下,再加上近年改走自由市场政策和创投企业家精于创办科技公司,然后要不就是上市,亦或是高价出售。通过这个模式使得其经济潜力到达极限后,以色列又发挥其善于创新的文化精神,更全面向全球,

以色列农业概况(1).doc

以色列农业概况 以色列属于亚洲大陆,地处地中海东南角,西临地中海,北连黎巴嫩,东与约旦河西岸接壤,东北与叙利亚为邻,东南和南面以亚喀巴湾与埃及西奈半岛为界。扼欧亚非三洲会合处,为东西阿拉伯世界的桥梁。 以色列北部是加利利山,高度为1200米左右,在加利利山以东为约旦河谷。在加利利山以西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从黎巴嫩边境一直延伸到南部。加利利山向南俯瞰着埃斯德拉隆谷或埃梅克谷,埃斯德拉隆以南是高原。高原以南是内格夫。 沿海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温度在32~38℃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大巴列湖附近以及内格夫从不下雪,洼地也很少下雪,耶路撒冷和上加利利虽然下雪,但雪量悬殊甚大,前者只有几英寸,后者可达几英尺。河谷地区,有时酷热,气温可达40℃以上,而且十分潮湿。以色列降雨少,一般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在冬季的12月至来年3月,6、7、8三个月根本无雨。降雨量各地区差别也很大。加利利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以色列越往南雨量越少。从全国看,60%属干旱地区,20%为半温润区(北部),50%国土降雨少于150毫米。 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滨海平原、加利利山区以及上约旦河谷。

一、农业发展历史 以色列农业奇迹得益于正确的发展战略。建国50年来,以色列农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农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其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50年代开始,农业开始大起步、大发展。建国初,以色列处于战争环境,大量移民从国外涌入,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农业成了当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柱。以色列在全国垦荒、兴建定居点,目标是粮食和农副产品自给自足。当时,以色列军事开支负担沉重,但仍优先满足农业投资。1952年以色列引种棉花,用10年时间解决了穿衣问题,棉花单产世界第一,棉花出口创汇仅次于柑桔。1953 年以色列开始建北水南调输水工程,开发沙漠。 第二阶段从60年代开始,滴灌推动农业革命,建立高效市场机制。60年代初,以色列土地开垦饱和,农业单产徘徊,沙漠改造缓慢。以色列开始探索科技发展农业的出路,60年代中期发明滴灌后,国家立即大力扶持,农业革命找到突破口,农产品产量直线上升,沙漠改造突飞猛进,可耕地持续增加,农业面貌根本改观。 第三阶段从80年代开始,农业实现产业化。根据国际市场和本国自然条件,以色列70年代开始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农业科技和工厂化现代管理体系。

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科技创新经验

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科技创新经验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创新国家,而处于以色列西海岸的特拉维夫,人口大约为40万,不到以色列总人口的1/20,却是以色列的经济和科技中心,占据以色列60%以上的创新种子公司,每年有40多家创新企业被谷歌等高科技公司收购,并被誉为“欧洲创新领导者”和“仅次于硅谷的创业圣地”。 特拉维夫的成功奥秘,需要从两个层次予以解读。第一个层次为国家层次,即整个国家的环境基础。第二个层次是

特拉维夫城市创新系统的运作模式和具体策略。 以色列科技创新的国家环境与文化基因 以色列的国家宏环境与文化基因对整个国家的科技创 新的积极影响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第一,军事威胁与地缘政治 以色列与周边国家之间自建国以来就矛盾不断,这种恶劣的社会环境,使得国家安全和国土完整的概念深入每个以色列人的内心,以政治、军事手段保护本国成为必需。以色列投入了大量资本,进行军工技术的研发,主要表现为材料、通信、电子、医疗等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一部分应用到最前沿的军事国防领域,另一部分则通过民用化改造,这一方面改善了国民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军事投入带来了部分收益补偿。以色列的创新活力之一在于注重了军用与民用之间的界限与交集,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转化。每个以色列年轻人必须经历一段军旅历练,他们在军事历练中,通常都会进行高端前沿科学教育、科技培训、武器操控等内容。由于周边军事环境复杂多变,这些年轻人在军旅历练中会分成不同小组,与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共同学习,并在实际行动中给予最大限度自由,鼓励组织调配创新。这种创新品质和对前沿军工技术的了解,为年轻的以色列人未来创业的创新、冒险以及知识需求埋下了伏笔。 另外,美国在中东的战略以及以色列与美国的关联关系(大量犹太人生活在美国并从事相关跨国工商业业务),使得以色列长期受到美国的科技与资本支持(图1),大大促

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农林科研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张传超左合余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46) 1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在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人口激增和战争不断的条件下,以色列人民创造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沙漠奇迹。以色列农业现代化走的是一条国家战略指导下的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为支撑、以高度集约化的农业合作组织为组织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道路。 1.1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以色列农业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农业产品自给阶段和外向型出口农业阶段。1953年,在国家农业发展七年规划中提出“大力兴农,实现自给自足”的口号,在政策、财政、信贷等方面都给予农业极大的支持。同时,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政府对农产品实行最低收购价,对农产品实施财政补贴。这些政策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以色列农业的发展,但受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各种主要农产品还需要大量进口。20世纪70年代以后,结合本国的自然资源条件,以色列调整了农业发展战略。以色列农业部长哈伊姆说过“我们必须发展 旨在出口的、精耕细作型的新型部门,这是我们农业政策的基石。”[1] 以后以色列瞄准国际市场,制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首先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对粮食等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和水资源、经济价值低的大田作物大面积减少种植,而大面积增加对土地等自然资源依赖性较小但经济效益高的花卉、水果等经济作物,让稀缺的土地和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制定有效的农业出口营销战略,对出口产品进行统一策划和包装,创出口名牌,尽可能实现产品效益的最大化。再次大力扶持农业相关产品技术的发展,出口于农业相关的产品、设备和技术等配套产品。 1.2高科技农业 根据美国拉坦和日本速水佑次郎的“诱发性技术创新”理论,由于新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因各个国家资源条件不同而异,因此,不同的资源赋予情况会诱导农民做出不同的技术选择,科研投资方向也会因而受到影响,在人少地多的地区,科研投资会被导向创造劳动力替代的新技术,而在人多地少的地方则会被导向土地替代的要 素。[2]由于以色列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农业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高科技农业之路。在以色列,土地和水资源是最贵的生产资料,而高科技则节约了土地和水资源,因此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一个必备条件是新的有利的技术供给[3]。以色列建立了一套从地方到国家的完备的科研体系,国家建有农业研究中心,同时,在地方建有规模不同的农业科研机构,根据地方的需求进行研究,直接服务于当地农业生产。 1.3高度集约化的农业合作组织 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说过:“有效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4] 以 色列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 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农业合作组织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达到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以色列的农业合作组织主要有基布次和莫沙夫。 高度集约化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基布次和莫沙夫合作组织形式,对土地、资金和劳动等生产资料进行有效配置,通过农户联合产生规模效益,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2以色列农业发展模式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启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国计民生。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2.1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必须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小农经济转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高效农业上来。我们必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和附加值高的农产品,这样才能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科技发展高效农业,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撑。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研究并推广能够促进质量效益型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占有情况直接决定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对农民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是使农民掌握最新农业技术的最快途径,掌握农业技术是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根据“诱发性技术创新”理论,每个地区都应按照本地区的资源赋予情况发展适合本地区的农业科技,如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可以借鉴以色列农业的节水技术,而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则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每个地区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农业技术发展上不应一概而论。 2.3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降低分散农户的交易成本、提高土地、劳动、资金等生产资料的配置效率、可以获得规模效益、通过分工提高生产率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虽然我国近年来农业合作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和以色列等农业合作组织已非常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初级阶段,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功能单一,仅仅是局限于农业生产的经济组织,在组织内部管理松散原始化,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市场议价能力薄弱。国家应该建立对农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系统,在法律、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农业合作组织更多扶持。 2.4农民的现代化 农业的现代化不仅仅是指先进的农业技术、丰富而且高质量的农产品、现代化的管理等“物”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即农民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农民应该具备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民主法制观念、权利义务观念、市场观念等),具有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伦理道德修养、具有现代化的行为方式。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就在于农民现代化的程度。提高农民的现代化需要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和思想素质教育,使农民能够具有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等。 3结论 农为国之本,农业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将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而基于本国国情,积极借鉴农业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耶尔·艾哈罗尼.以色列经济-梦想与现实[M].伦敦,1991.[2]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2005.[3]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2005.[4]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著厉以宁、蔡磊译.西方世界的兴起,1989. 摘要:以色列从一个粮食不能自给的农业落后国,变成现在“欧洲的厨房”,靠的是国家制定的正确的农业发展战略,靠的是高科技 的支撑,靠的是集约化的农业组织模式。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可以给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以色列农业;市场;高科技;合作组织;农民现代化275··

以色列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作者简介:李威(1983-),男,汉族,湖北安陆人,管理学硕士,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以色列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李威 摘 要:以色列是地处中东的沙漠小国,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但凭借科技立国,发展高新技术,现已发展成为全球仅 次于美国的第二创业大国。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以色列创造了科技界一个又一个高新技术奇迹。这与其坚持科技立国战略,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全方位支持、注重教育与研发投入,鼓励人才资源开发、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技术孵化器的实践息息相关。总结分析以色列的这些成功的做法,必将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关键词:以色列;科技;创新;启示 以色列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匮乏的中东小国,大部分国土是沙漠,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水资源和矿产资源高度贫乏。它长期深处领土纠纷、巴以冲突战火边缘,生存与发展条件极其严峻。但是,以色列通过科技创新,不仅突破了生态与环境的发展局限,还一跃成为了世界经济与科技强国。近年来,以色列的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电子医疗设备、生物制品等高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实力居世界领先水平,是名副其实的科技研发创新和高技术出口强国。 一、以色列的科技创新成就(一)高新技术实力全球领先 以色列拥有发达的高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占其工业出口的一半以上, 在农业、生物、数据安全、医疗设备等许多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以色列不仅是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供应国,还是医疗器械领域创新能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据统计, 2011年度以色列的人均医疗器械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一, 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七。世界主要医疗器械生产商,如通用电气、菲利浦、西门子、Boston Sci-entific 、强生等均在以色列设立了研发中心。 生物技术产业综合实力全球领先,是以色列的支柱产业以及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目前以色列共有生物技术公司900多家,其中在业界有一定影响的公司近100家, 其中包括特华制药等全球知名的生物制药企业。以色列是唯一同时参加欧盟研发框架计划 (FP )和尤里卡(EUREKA )计划的非欧洲国家,并与全球生物技术各主要国家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创新人才资源优势突出 以色列政府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资源丰富。据统计,截止2011年8月,以色列每万人中工程师拥有量达140人,列全球之首。其中,34%的人口受过大学教育,12%的人口拥有项士以上学历, 工业从业人员中,约40%从事研发工作。此外,以色列大学的学术力量位于世界前列,7所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希伯莱大学,海法理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巴伊兰大学,本古里安大学和魏茨曼研究所)承担了65%的生命科学研究。 近百年来,以色列人才辈出,在各个领域中产生出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的高端人才,其中就有10多位以色列人和以色列裔人曾获得世界最高科学奖———诺贝尔奖,包括20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以色列材料学家丹·舍特曼。 (三)创新型企业数目众多 以色列拥有全世界最活跃、成长最快的创新型企业。据不完全统计, 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里,以色列企业140多家,是除美国之外拥有最多上市企业的国家。50%以上的全球顶尖科技企业都有购买以色列创业公司的记录,或者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 如包括英特尔、IBM 在内的全球200多家跨国企业前来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和工厂。据以色 5 1《决策咨询》2012年·第5期 宏观经济

以色列农业发展的启示

以色列农业发展的启示 国家外专局局长万学远 2000年10月,由国家外专局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组织,我国西部地区的20多名县长,对亚洲西部国家———以色列的农业进行了20多天的考察学习,通过听报告、讲座、视察等形式,对以色列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以色列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在世界农业发展上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对我国农业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有很多积极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以色列农业的经营模式 以色列的农业非常发达,农民收入相当高,人均年收入1.8万美元。分析以色列农业的特点,可以看出,以色列农业的成功得益于农业的集约化,得益于完善的农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也得益于以色列农民的勤劳和努力。 1、经营组织形式。以色列农业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基布茨(Kibbutz)和莫沙夫(Mashav)两种形式。基布茨,以色列席伯莱语为群体之意,也可以称为集体农庄,是由东欧移民回国的青年出于对前苏联集体农庄的向往而创建。基布茨组织现在全国有270个,成员总体有1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平均每个基布茨有450名成员,拥有500公顷的土地。基布茨最主要的特征有三点:一是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归集体所有;二是基布茨的所有收入包括其成员个人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基布茨给每个农民按月发给生活津贴,生活

必需品一律实行供给制,其余收入、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三是基布茨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每2年改选一次管理委员会,对基布茨内部事务进行民主管理。 莫沙夫,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的村庄。它是一种农业合作组织,既是一个行政村又是合作社,具有社会服务和经济管理的双重功能。莫沙夫的特征也有三点:一是莫沙夫的土地和水资源所有权归属国家,但经营权属家庭个人;二是其他生产资料及收入均归农户;三是教育、医疗、文化、产品供销等统一由集体提供服务。 2、经营模式。以色列农业的经营模式集中体现在农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一是土地高度集约化。以色列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将土地分配给基布茨和莫沙夫中的每个家庭,所有的土地不允许买卖。二是水资源利用高度集约化。以色列国虽然三面环海,但是淡水资源比较缺乏,加利利湖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淡水湖,淡水资源非常珍贵。所以,整个国家淡水资源的利用也实行高度集约化管理。国家给城市居民、单位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都有指标控制,超指标用水均要加倍收费。正是由于这个制度,才诞生了以色列农业发达的节水灌溉系统。以色列的污水处理再利用程度很高,他们将城市污水处理净化后用于农业灌溉,远可送到南部的沙漠地区。三是生产组织高度集约化。主要表现在既具有高度集约化的基布茨和莫沙夫这两种组织形式,同时,整个全国农业生产经营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基布茨从生产到销售统一组织,莫沙夫的农户与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以色列绝大部分农产品就是这样出口到欧美各国。

以色列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借鉴

以色列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借鉴 2013-03-01 以色列是全球创新型国家的典范,在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航空等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发展更是居于世界前列。本报告重点分析了以色列政府在国家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国以标准型的研发支持政策、“磁石”计划和孵化器等为重点的创新政策体系,以及在平衡基础研究和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若干经验措施。在此基础上,立足国情,提出我国在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分散创新风险、融资、创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其次要选取关键技术领域强化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互利共赢的技术产业化机制,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技术合作,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要素,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以色列是全球创新型国家的典范,在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航空等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发展更是居于世界前列。本报告重点分析了以色列政府在国家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国以标准型的研发支持政策、“磁石”计划和孵化器等为重点的创新政策体系,以及在平衡基础研究和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的若干经验措施。在此基础上,立足国情,提出我国在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分散创新风险、融资、创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其次要选取关键技术领域强化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互利共赢的技术产业化机制,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技术合作,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资源要素,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以色列是典型的自然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国土面积仅为2.2万平方公里,超过60%的国土属于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并且该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有时甚至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爆发武力冲突,但是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却从未停滞,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自1995年之后,以色列的经济增长均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11年,其GDP增长率达到4.6%,位居OECD国家中的第二位。同年,人均GDP达到3.1万美元,位居世界第27位。人均收入已由建国初期不足美国的25%增长到65%。以色列在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航空等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发展更是居于世界前列。2011年,以色列高技术产业出口超过200亿美元,占其工业出口总值的43%,占其GDP的比重约为10%。以色列能够成功实现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成为全球创新型国家的典范,与其特有的犹太文化、地缘政治环境、战争压力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但政府在创新投入、

“华为女皇”孙亚芳公认最好的一篇文章:以色列崛起之谜

“华为女皇”孙亚芳公认最好的一篇文章:以色列崛起之谜 文/ 孙亚芳华为原董事长,本文系《华为基本法》出台期间的辅导报告,华夏基石e洞察曾于2015年11月 16日首发 公司号召向美国学习技术,他们先进而不保守,富裕而不惰怠;向日本人学习管理,他们执着认真,任何一件小事,都分解成很多作业程序,开始做时,拟定者都很繁琐,而后来人引用就十分便当,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向德国人学习一丝不苟的实干精神,他们的踏实认真,才使“奔驰”、“西门子”……成为世界名牌产品。孙亚芳的文章向我们提出了什么?就是学习以色列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高度的民族与群体的团结精神。我们还要向韩国人民学习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永远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希望的精神支柱,但精神需要物质来支持与巩固。这就是公司的基本法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把这篇文章看成基本法的辅导报告之一。虽然文章没有写我们的公司怎么办,没有谈到通信,但当华为人能兼容世界最优秀民族的优良特性时,还有什么人间奇迹创造不出来。我们用这么高的成本吸收了这么多的高素质人才,在经济学上讲是不合适的,但是在政治上讲是合算的。只有这样才能率先在中国建立一个兼容百家的群体。这篇文章写清了一个多么好的榜样。希望大家认真读读。——任正非

我曾经听过许许多多关于以色列的传说,她在我脑海中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国度,让人难以琢磨。同时又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令人关注。由于近些年来国际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的报道,以色列留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一个不得安宁、充满战火的是非之地。今年2月16日至21日,我们随代表团访问了以色列,重点是访问以色列的一些高科技企业,开展与他们的技术合作与市场合作。短短四天的访问与交流,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却感慨颇多,给我一个重新认识她的机会。1.神秘的矛盾之邦以色列是一个颇具魅力、充满生机的国家,她有令世人震惊的人类之谜,她是世界上最具有特色的国土之一。这些特色都是以矛盾的方式在体现着。她是一个小小的世界,自然资源贫瘠,但国家又十分富有:以色列位于中东之角,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处,人口500多万,以犹太人为主,国土面积7,878平方英里,相 当于我国的一个中小城市,一个建造在沙漠和戈壁之上的袖珍之国。 她是一个古老而又十分年轻的国度,有着悠久却曾被割裂的历史:她同中国一样古老,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但却曾中断了整整二十个世纪,被世界所遗忘,直到1984年才重新建国。 她是一个多民族、多国藉、多文化组成的国家: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100多个不同的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这些居民

以色列发展与经济现代化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以色列发展与经济现代化课程名称:中东地理 任课教师:陈俊华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班级:12级 学号:222012318011102 姓名:阿卜杜热伊木·吾热伊木 2016 年4 月 6 日

以色列发展与经济现代化 摘要;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资源缺之,而整个中东最发达的国家,1948年建立的现代以色列国家被称作是“从大屠杀的灰烬中锤炼而出的金凤凰”在第二世界大战时期可以说以色列的犹太人遇到了很多压迫,杀害,然而又靠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从世界各地聚到一起1948年建立了现代以色列国家,在建国初期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地缘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长期敌对,国内社会矛盾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更成为阻止其发展的隐患,但是,以色列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短短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实现了政治稳定,创造了经济奇迹,也赢来了文化繁荣,“中东地区的民主孤岛”、“西亚的小龙”成为国际社会对这一弹丸国家的美称。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土狭小、沙漠蔓延、资源匮乏人口有限的国家为什么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瞩目的现代化是现代我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一热点。 关键词,以色列教育,以色列发展,经济现代化 一,以色列教育与发展关系 以色列作为在中东为一个非产油而最发达的国家,以色列这么发达根本就离不开以色列的教育,以色列教育是以色列发展的基础基石。以色列从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一跃发展成为中东非产油国

家中现代化程度最快,最快并最富裕的国家。是因为以色列人高度重视教育,源于以色列人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他们成功实现现代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它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实施教育兴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教育为加速进行工业化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源泉,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最终推动了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也就是教育道路是以色列发展的道路。 在2002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排行榜上以色列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列居第22位, 属于高度发达的国家。 以色列在数十年内就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固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 从历史发展的深层次考察, 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它将提高人的素质的工程———教育发展作为国家的重中之重。教育是以色列立国的基础, 因为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 不论是生产、经营, 还是制度、结构, 都是人的行为的结果, 人是构成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粒子”,是社会活动的最深层、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而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系统工程。 二,以色列教育概述 1949年, 以色列议会颁布了第一部《义务教育法》它规定从1950年起在全国实行9年(1年幼儿学前教育+8年初级教育)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由国家提供,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共同承担义务教育责任, 家长和地方政府必须保证适龄儿童入学。1953年议会又颁布《国家教育法》, 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