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案

第1节认识我的计算机

【教学目标】

1、回顾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难点: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那么你们了解计算机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

老师展示教学课件,展现第四代计算机精彩图片,并小结计算机的发展史。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新课讲授

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模拟学习: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知识。

合作竞争学习:老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师生互评。

体验学习:学生接触实物部件,给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老师板书:参见教法建议中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硬件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老师引入: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不管是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它们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

师生探讨:老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老师进行总结。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英文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英文Byte,缩写为B,称为拜特;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2换算关系: 1Byte=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3查看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方法:右击“我的电脑”,执行“属性”命令,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查看内存容量和CPU信息;双击“我的电脑”,单击盘符,在左边“详细信息”项中查看硬盘空间的使用情况。

小组合作讨论:讨论本节的“讨论学习”部分,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师生互评,老师小结。

老师引入:如果计算机只有硬件,那它就是一堆废铁,要让计算机完成我们想做的工作,必须给它安装一些无形的东西,这些就是软件,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模拟学习:观看介绍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的计算机软件知识。

师生探讨:老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老师进行总结。

计算机软件大体上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大管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一台计算机必须安装了操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常见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Linux等。2005年7月22日微软对外宣布正式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

○2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用户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编制的软件。例如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播放软件超级解霸,动画制作软件Flash MX等。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软件的问题,采用“学生抢答”或“小组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老师引入:我们已经了解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那同学们知道计算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吗?

合作交流:学生交流讨论,并尝试进行回答。

老师引导: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与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作比较。先列举生活事例形象描述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然后分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当输入文字时,首先通过键盘将字符的编码信息输入主机,并保存在内存储器中,由中央处理器CPU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把加工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显示器输出,最后根据用户要求,将信息保存到外存储器。

模拟学习:展示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给学生以形象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板书并总结:参见教法建议中的计算机工作过程。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全过程可用“输入、存储、处理、输出”来概括。

○2这是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提出来的“存储程序”原理,现在绝大多计算机仍都采用此原理。

练习与提高:老师设计有关计算机工作原理的问题,由学生抢答。

三、课堂小结

小结任务: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机知识?

课堂评价:评选课堂“优秀之星”和“优秀合作小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