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广东省改革开放实践的报告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广东省改革开放实践的报告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广东省改革开放实践的报告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

广东省改革开放实践的调查报告

——以“深圳奇迹”为例

前言:

十年文革,使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遭到空前的打击与破坏,国家运转处于瘫痪状态。十年的教训、十年的探索,新一代的中央领导人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的号角。设立经济特区,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探索改革开放的经验,成为党中央的一个重大决策。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中,深圳作为一个试验田,几代中央领导同志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深圳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个闪光点。纵观这30多年来的巨变,不难发现,改革开放的步伐离不开几代领导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总结深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不足可以很好的反观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效果,反观新时代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优越性以及不足之处。

辩证唯物主义中谈到,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恰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广东省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是印证着它们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为了深一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广东省改革开放的实践,在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之后,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实践”的主题的指导下,开展有关的实践调查活动。我本人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深圳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为主要内容进行了调研,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我的社会实践活动,采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在调研活动结束后对各种资料进行交流、整理、统计和分析,撰写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广东省改革开放实践的调查报告——以“深圳奇迹”为例》的专题报告。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1)深圳市部分社区的相关负责人员

(2)当地的一些中小型企业

(3)当地居民

(4)部分外来流动人口

(二)调查方法

(1)实地了解(部分社区负责人、当地居民、外来流动人员、部分企业负责人、其他社会人士)

(2)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当地的一些居民等进行深入了解)(3)文献检索(党和政府的相关改革措施文件、学者研究成果等)(数据库、网络资源、纸介资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深圳改革开放的成果(一)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就近期而言,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2011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为1150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经济总量迈上万亿新台阶,增长规模远高于“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水平,经济总量在全国内地大中城市中继续保持第四位。相对于改革开放前夕的荒芜的深圳,其变化可谓巨变。

(二)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2010年一季度,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1元,增长10%。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8.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98.6元,同比增长1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相比较而言,2009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45元,比2005年增长了36.1%,年均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5.8%。显示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非户籍家庭在内的深圳居民收入提高幅度均超过同期物价上涨水平。

(三)民主政治深入人心

2010年8月,温家宝在深圳提及“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与邓小平在

八十年代指出的“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异曲同工,今天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现实中,也正以不同的形式、相同的逻辑,然而却是更为密集和激烈的形态呈现出来。30年前的邓小平预见了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必然深化不下去。

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政府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民主政治深入民心,很大程度上政治改革也极大推进了经济改革的发展步伐。

据调查显示,14.67%的人认为改革开放的功劳在于政治制度的改革。

(四)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了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实力日益增强,较好地解决了全国最大移民城市、最大规模非户籍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深圳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支持深圳快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全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据调查显示,77%的人认为教育覆盖面变大,教育更为普遍,更为深入人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圳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再创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机遇期,肩负着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新的历史使命。教育的发展,提高市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实现深圳教育与深圳经济社会地位的相称。

三、深圳改革开放存在的问题

深圳在近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与时俱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圳的一切变化,都应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但是,从本次实践活动中也看到了深圳的改革开放仍还存在着的问题:

(一)贫富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未真正落实到位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虽然深圳的经济跻身全国的前位,但是,相对于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发展而言,往往容易忽略局部的发展。深圳虽然经济发达,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59.33%认为深圳还是存在着“富

则富,穷则穷”的现象,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贫富差距虽在不断的缩小,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

(二)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城市住房、交通拥挤

据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在深圳的人员都为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57%认为深圳的发展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是理想的谋职地区。所以,外来流动人口比例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深圳地域有限,随着外来流动人员的不断涌入,地少人多的深圳容易出现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三)在教育、工作等方面,存在地区差异

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在校学生反应,在深圳接受教育,存在着深圳户口与非深圳户口之分。各高校都会优先照顾深户学生,录取深户学生比重较大,容易导致录取不公的现象。有的同学反应,他们的成绩比本地人高,却进了一个比本地人差的学校。这一点,是大多数外来人员的儿女进入高等学校的门槛。

(四)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少轻工业、重工业相继涌入深圳,工业的发展在带动经济飞跃前进的同时,如果没有重视其副作用,容易导致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据调查显示,32.67%认为改革开放后的深圳虽然经济腾飞,但是它的环境却大不如前。

四、深圳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建设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要把现有的政策用好,宣传好,引起各级各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是大力提高广大人民的社会保障意识。要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组织公益活动宣传,让广大人民知晓如何实现自己的权益,知道养老保险如何进、工伤保险如何参、生育保险如何保、社会捐资到哪里、贫困救助到哪里等常识,极力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各级领导对社会保障及救助的责任。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各类社会保障,带头救助各类困难群体。通过各种途径来保障人民权益,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政府应加强引导,适当限制“盲流”

劳动力虽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深圳外来务工人

员中,真正与深圳提供的职业对口的人数相对还是较少的,所以政府更应该加强引导,引进与深圳发展对口的人才,为深圳的后续发展注入新的催化剂。在此同时,也当适当限制“盲流”入深(此处的盲流只要是指抱着来深圳试一试的心理,却自身规划的人员,也指社会上的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员)。只有为深圳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为社会人员提供一个好的发展平台,才能更好的推动深圳改革开放的后续步伐。

(三)完善教育机制,实现人人平等

深圳某些地区仍存在“教育保护制度”,会制定一些“潜规则”来保护当地人员,保证当地人员的教育率。因此,政府应加强引导各所学校的“教育公开化、透明化”,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避免过多出现“当地人优先”的教育理念。这样不仅不能保证当地青少年的受教育率,相反容易导致当地青少年的放纵心理,出现适得其反的负效应。

(四)保护环境,从各方面做起

经济的发展不意味着环境的破坏,在深圳经济发展的紧凑步伐下,政府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治。深圳的发展在过去的发展中都是建立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前提下,现在,我们应该改变这种错误理念,实现“少污染”。

结语:

改革开放33年,广东经历了改革开放先行一步探索、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增创新优势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取得了不同的成就。33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广东的今天。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来自国内国际的一次次严峻考验,使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归根到底,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指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使广东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大解放和大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3年所取得的成就,更多的取决于,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也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至今以来,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在广东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

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然谈何“改革”、谈何“发展”。理论是正确的,但理论需要实践去证明和完善;实践是必要的,但实践需要理论去指导。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改革开放的发展更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去通过实践去解决各种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东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科学理念,再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来完善理论。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或许没有政治家敏锐的触觉,经济学家过人的头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听多看多了解来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大势,努力培养自己的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附录:

问卷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

关于深圳改革开放成果的问卷调查内容

一、客观题

1、请问您是深圳当地人吗?

A.是(43%)

B.不是(57%)

2、请问您现在的职业是什么?

A.学生(25%)

B.老师(10%)

C.个体户(35%)

D.其他(30%)

3、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已历经33年了,您

认为改革开放对于深圳,抑或是整个广东省来说意味着什么?A.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入到社会制度、结构与体制的改革,是快速发展的正确选择(97.33%)

B.改革开放是把推向风口浪尖的错误选择(0%)

C.改革开放仅仅是一个政策问题(1.33%)

D.是否实行改革开放其实都无所谓(1.33%)

4、您认为改革开放这三十几年中,深圳发生了什么变化?

A.发展迅猛(100%)

B.发展缓慢(0%)

C.没什么大的变化(0%)

5、您认为改革开放对于广东的教育产生什么影响?

A.教育更加普遍,覆盖面更加广(77%)

B.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广东更重视教育质量(20.33%)

C.出现一系列教育问题(1.33%)

D.有变化,但是变化不大(1.33%)

6、您认为深圳改革开放最成功之处体现在哪一方面?

A.经济体制改革(77.33%)

B.政治体制的改革(14.67%)

C.科教文化事业方面(8%)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0%)

E.其他(0%)

7、在深圳的改革开放中,您认为在存在的较严重的问题是

A.体制改革落后于发展要求(1.33%)

B.自主创新力度不够,国际竞争力不强(5.33%)

C.城乡发展不协调,差距大(59.33%)

D.国企改革与下岗问题(1.33%)

E.环境污染严重(32.67%)

8、您认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是否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A.足够充分,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6%)

B.不充分,农民承受了过多不公平的待遇,很多问题现在还未解决(84%)

C.农民基本上没得到什么益处(0%)

9、针对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您认为广东改革开放下一步的重点应主要集中在哪方面?

A.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和广东实际的法律法规,消除系统漏洞,努力构建民主法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44%)

B.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社会财富再分配制度(28%)

C.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制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33%)

D.进一步将广东的改革开放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解放思想(2.67%)

E.加大对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培养新时代人才(4%)

10、从广东省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你认为什么经验最值得向全国推广?

A.对市场体制的充分运用和勇敢实践(32%)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切实树立科学理念、忧患意识和世界眼光(45.33%)

C.中央政策的倾斜(22.67%)

二、主观题

请问您对深圳的改革开放后的后续发展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吗?

摘取部分回答:

1、教育不公平,存在“地域歧视”。

2、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

3、外来流动人口过多,社会治安混乱。

4、劳动力与工作岗位的对口不合理,出现劳动力泛滥,但是

劳动力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

5、区域之间的发展联系还是相对较少的,鼓励加强区域间的

联系与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对外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分析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在科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方面。关于改革,主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即什么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正确改革的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关于开放,主要是阐述为什么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关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内容结构: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学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展示改革30年成就,导入本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新课讲授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1.现实依据 国内背景:文革十年,政治混乱,经济临近崩溃,社会主义建设非常坎坷—国弱民穷 国际背景:新科技革命兴起,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2.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照搬苏联的模式带来一系列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过程。 邓小平:“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就会葬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3.理论基础 思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吗? ◆马克思论述—列宁论述—斯大林论述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论述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既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 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具有“又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毛泽东认为它可以依靠社 会主义自身的力量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 一、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社会注重的热点。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让人们的物质生 活变得丰富起来。不过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贫富 差别愈来愈大、住宅价格飞涨、物价持续上涨等等。这些问题若不加 以解决,经济发展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小。这次调研我们调查了大连地 区人们对于改革开放后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看法。 二、调查时间及地点:2020年3月大连博物馆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2.人们对近年来大连地区环境变化的看法 3.大连地区人们的幸福感指数 4.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物价的看法 三、正文: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绩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不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却是一个 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 史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 移地推动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动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 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 空前提升,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对于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5)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动,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 产总值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07 年的246619亿元。这期间,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30 多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 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截至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4位,外贸总额位居世界第3位,外汇储备位 居世界第1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及存有的问题 1.促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接口不平衡 2.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如沿海与内地 我国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城乡发展差别较大。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别曾一度有所 缩小,198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82∶1,但后来又逐步拉大,2009年扩大到3.33∶1。从绝对差别来看,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 报告范本 指导老师:张建南 小组组长:王秀娟 小组组员:洪鑫张丽萍吴惠婷陈月燕吴茜娟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这三十年来,珠海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我们小组讨论时: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对红旗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最终方案: 分工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以及红旗镇的实地调查,从而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

变化的报告。 红旗镇的新楼(实地调查): 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 组员分工任务负责: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及经验(陈月燕)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吴茜娟) 3:珠海改革开放30周年政治、经济大事件 ( 联系珠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吴惠婷) 4:负责照片的处理(张丽萍) 5:资料整理和组合,与各组员交流和反馈。 (王秀娟) 6:后期修改,负责上交作业和反馈老师的建议。 (洪鑫) 成果展示: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发展了30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以11%的年增长率高速度持续维持30年,中国是一个奇迹。以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看,会出现经济循环,中国好像打破了此经济循环的命运,一直持续发展且没有减慢的迹象。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绍兴文理学院绍兴艺术学校教学点毕业考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014.12.) 考试科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 试 成 绩 考试形式 闭 卷 考试对象 2013级高职学生 考生姓名 考生学号 一、单选题 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 )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 )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 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5.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 )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浅析改革开放 贺海兵农业水土工程6班1008280946 摘要: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讨论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影响,以及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必经之路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开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七十年代末,冷战的阴霾就要散开,意识形态的对抗被社会经济发展取代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经济社会全球化成为时代趋势,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全球化以跟上时代步伐。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9日21:20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发端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征程中逐步形成、 完善和发展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们的艰辛探索为后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种探索是从反思苏联苏联模式利弊开始的。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长处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僵化、农民负担过重等。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

关于农村的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3416324387.html,)/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的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导语:大学毕业自己干。以前上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就有了终身的“铁饭碗”。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连单位都不找,干脆自己当起“小老板”。 ▲调查原因: 1、经济收入增加了,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在70年代中国农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贫困人口有2.5亿,“改革、开放”以后,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富民政策”,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急剧减少,到80年代末上述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3000万; 2、物质生活提高了,各种生活生产用品的出现,给人民带来极大的方便,农民告别草危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瓦房,全乡人民的物质生活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3、精神财富丰富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各种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政府加大了教育财政拨款力度……; 4、社会救济制度完善了,社会救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依法对特定的社会救助对象按规定向他们提供的社会援助。在80年代,中国社会救济工作的主要管理

部门民政部门在国家规定的职责范围之内对社会救济工作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4个方面:救灾、救济、五保和扶贫。具体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 是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笔者信手列举出以下有趣的变化,从中可见一斑。当然生活五彩缤纷,变化远不止这几个镜头,相信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大串。 住房装修像宾馆。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比三星级宾馆还要豪华。三人两个卫生间。以前 整座楼才一个公用厕所,早上起来排队倒马桶是城市一道风景。现在家家有卫生间还不满足,有的还在主人卧室里再装修一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有的一家还不止两台, 免得一家人争频道。 家中有了电影院。功能齐全的“家庭影院”已进入不少家庭,起码也有VD机。出门跟着轮子转。以车代步?绯上 质担不少人家还拥有了私家车? 电话装在兜里边。移动电话已不是“大款”身份的象征,连收破烂的蹬三轮车的也有手机,而且款式越来越小巧玲珑,不必专门提个“大哥大”包,只要装在衣服兜里即可。衣 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奶奶也把婚纱穿。年轻人结婚进影楼、拍婚纱照已屡见不鲜,连“金婚”、“银婚”的老太太也浓妆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D)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B)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B内外互补、互惠互利 C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D与国际市场接轨 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D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 A改革、开放、党的领导B政府、市场、社会 C改革、发展、稳定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 A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B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D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C 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2、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B 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3、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A A.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 D.设立经济特区 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 )。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B.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集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C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6、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D A.改革 B.开放 C.现代化 D.改革开放 7、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 A.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B.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 C.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 D.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 8、下列不属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是()。D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9、“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C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10、我国改革的重点是()。C A.政治体制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C.经济体制 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11、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B

关于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_1

关于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篇一:关于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回家,看见路两边建立起了一座座新楼房,街道也修得笔直,村貌焕然一新。这对世代土坯房,土泥路的落后农村来说可是个不小的变化。看着眼前的一切,忆往昔、看今朝,不禁感慨万千。于是,我对村里近几年的新变化进行了一番实践调查。 xx村位于xx山区南部,北靠群岭,土壤贫瘠;土路弯曲泥泞,交通不便,长期闭塞,于周围地区来说,一直是个有名的穷村。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村民在村委会的领导之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使本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最近几年发展极为迅速。 制定村规民约,村民干部村民选,村里大事村民定,各项事务村民监督。新的村党委班子建立八年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真意为村民办事,用发展的眼光领导群众走先进的路子,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村党委一建立就实施了一整套文明户评定标准。每到年底就举办一次文民户颁奖大会,文明户发奖品、奖状。自从江主席三个代表提出后,村支部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新的要求,就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过去做的事也有了新的理论依据,一个村委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小穷村便脱贫;每个党员都去实践三个代表,

便可富民强国。村党委开会常说的一句话是:“大家伙选上咱们,在就应对得起村里的老少爷们。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为人民服务。”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村党委班子就像一个龙头,带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首先,根据本村土壤的特点,改变单一的世代种粮模式,搞起了草莓大棚种植,并联系商家在此建立了草莓市场,保证了草莓的基本销路。并定期从县科技站请来技术员,讲解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实现科学种田。在农闲时节,又联系县玩具厂,组织村里的女劳动力进行玩具的初步加工,合理疏导男劳动力有计划的外出务工,成本低,见效快,很快就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近两年,受经济波动影响,大棚收入一度不景气,草莓价格有所下降,村党委便与县外贸联系,在村里建大棚搞肉鸭养殖,肉鸭产量增加,而需求不稳,党支部一班人发动群众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了村的冷冻冷藏厂。自从冷藏厂建立后,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鸭、鱼、虾都有了养殖户。到XX年为止,村民人均收入从原来不足1000元到现在逾万元,建立格式草莓大棚1000多个,鸡鸭养殖大棚200逾间,实现了质的飞跃。 (1)在“衣”的方面,从五六十年代的一片“蓝海洋”“绿海洋”,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着装上的花费往往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现在很多人都不再为衣物的价格所局限,随着农民收入的增

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实践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实践调研报告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1) 绪论 (2) 一、当年的历史现状,决定了改革开放是多么的关键。 (2)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2) (1)建立了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2)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3) (3)经济飞速增长 (3) (4)政治制度逐步完善 (3) (5)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4) 三、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摸索,让我们形成了以科学的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 四、改革开放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鼓舞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4) 结语: (4)

伟大的复兴之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赵京辉摘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也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回顾这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感召力,她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党的命运,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绪论 36年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一条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从此在全国人民脚下坚定不移地延伸。在今天,我们回转头看这30多年的历史,禁不住庆幸并慨叹: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多么关键而英明的抉择!是中华民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当年的历史现状,决定了改革开放是多么的关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十年“文化大革命”,国家在左的政治路线指引下,国民经济损失总计约达5000亿元。人民普遍生活贫苦。在1978年底,中国大约九亿人口,全世界约有7亿贫困人口,而中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竟有 2.5亿之多。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是在这样一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 1.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所谓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 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而历史证明了改革开放确实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这是强国之路,也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背景 此时国内情况混乱,由文化大革命产生的错误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灾难;而国际环境也不容乐观,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的更快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 例如在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中国都是采用计划经济,它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4]? 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人民依然贫苦,技术也比较落后,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并且失去了发展经济的动力,更关键的是,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 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想要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创造性地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一、推动了人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强调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世界形势、时代主题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强调国家无论大小、富贫、强弱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人民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管理,坚决反对国际社会中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的强权政治;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应当为争取世界和平做出“非常伟大”的贡献;中国不称霸,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别国,同样尊重别国的平等地位。这些重要观点及其实践,无疑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解决了全球1/5人口的生存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国两制”、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思想,更是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好方式,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中国已成为一些重要的国际和地区性组织的重要成员,在朝核问题等其他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南南合作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广泛而友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彼此提高了国家建设水平,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生态,使非西方世界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这些都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做出的贡献。 二、开辟了经济欠发达国家摆脱贫困的新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家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北京模式”成为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或西方人思维中的

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最新)分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4~2015学年春季学期) 学院:数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1201班 指导教师:周婧

1、调查题目: 《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变化》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的对象是主要是通化师范学院的学生和附近的居民。 3、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与调查对象访谈为主的方式,使调查报告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4、调查内容: 改革开放涵概的面较广,本此调查采用是由点到面的方法,通过对组织同学开交谈会走访附近居民,了解改革开放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效,并从中总结经验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 5、调查人员:贾真真、刘闫、宋丹、王友霞、杨爽 对于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小组对500名不同年级段的在校大学生和附近居民进行了调查访问,统计了他们的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点: (1)在衣食住行方面:据统计在校大学生中的87%的人和附近居民中的93%的人都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而剩下的被访问者中90%的人认为没什么改变,10%认为衣食住行的水平降低了。可见总体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水平提高了。 其他方面:据统计在校大学生和附近居民中有63%的人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生活观念方面有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有好有坏;

有94%的人认为人们在教育、健身等方面越来越舍得投入更多的钱;有59%的人认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自主创业,而不是紧盯着“铁饭碗”。 (2)被访问者的意见:调查访问应面向更多年龄段和社会阶层的人,不仅仅在在校大学生和附近居民中进行;调查访问人数要多余500人;调查访问中的问题应该更加细致。 这个地方加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写调查了多少人,这些人觉得好 不好,还应该有哪些改进) 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加大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力度,这学期我们展开调查实践,体会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变化。201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7周年。通过这37年的改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生活摆脱“贫困”,普遍实现“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居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收入大幅度提高,消费支出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变。近年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觉着身边的变化、感觉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着百姓生活的质量和就医情况,就连孩子们受到的教育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体现。 (一)衣食住行用方面 1。衣 2015年4月18日,这天,我组织班级里几位班委和我们组的同

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株洲市天元区群镇湘云村所发生的变化 系别: 新闻与传播系 专业、年级: 10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调查时间:XX年4月25—5月5日 调查地点:湖南株洲天元区群丰镇湘云村 调查对象: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的农村现状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分散式调查法 调查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的农村到各地的农村,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农村在我国的新时代发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时刻关注农村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户的家庭经济和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完善农户档案,推进

新农村信用建设,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更好地为新农村经济发展而服务。主体: A.共产党员 B.民族党派 C.共青团员 D.普通群众 岁以下—40岁—55岁岁以上 以下—1000 —3000 以上 以下—30 —50 以上 A.食物消费 B.衣着消费 C.家居条件消费 D.交通运输消费 E.娱乐消费 F.其他消费_____________ A.变化较大 B.变化较小 C.没有变化 D.说不清楚 A.乡村建设发展,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 B.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企业发展 C.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社会法制化增强 D.思想观念改变,逐渐易于接受社会新鲜事物 E.其他___________ A.市场经济发展,商品多样化,购物更方便 B.家庭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达到小康水平 C.与外界联系加强,拥有更多信息收集渠道 D.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周围人的道德素质提升

改革开放变化实践报告

改革开放的变化 社会实践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变化实践报告 前言 对“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变化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探究社会发展在物质层面的表

现,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窥见经济、思想观念的大变化大发展,于形象中了解抽象。通过调查,我发现衣食住行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发展密不可分。从衣食住行的变化中,我看到了经济的大腾飞、人们观念的大更新。 调查目的 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变化发展”的调查,对比衣食住行的变化,探究其变化发展原因,进一步探讨其变化的本质及意义。 ②通过研究调查,提高自己的动手、分析、思考能力。 调查时间:年月号 调查地点:云南大理喜洲古镇 调查对象:喜洲古镇读书的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实现方式:通过一个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的调查的内容,和网上调查 内容包括 、观察饮食方面的变化,主要从食品种类是否丰富,营养搭配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 、通过衣服样式和舒适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观察。 、调查自生家的住房条件,比如居住面积大小、防寒保暧效果、舒适程度、家中电器设备的使用 、调查学生自已和家人的出行来进行调查,从出行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调查。 、通过学生自已和家人及村人业余时间精神生活的改变来观察新农村的变化。 问卷调查数据归纳 本次发放问卷张,共得到张有效问卷张,经过统计分析,本次调查的人群中,经整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无论以生活的变迁,从衣食住行开始。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形象最直接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就是衣着的变化。百姓穿着服饰的演变往往代表社会文化的发展。解放初期的五十年代,男女服装的主流是中山装和列宁装;六十年代国家遭受困难时期,人们以艰苦朴素为荣,蓝灰色衣服就是劳动人民的象征;文革时期,绿军装席卷一切,风靡全国。服装的变化无不深深烙上那个历史年代的烙印。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只有过新年才穿新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衣多季,样式单一,是当年百姓穿衣的真实写照。随着思想意识的解放和对外开放,人们穿着打扮开始讲究服装的协调配套。八九十年代服装上的变化突飞猛进,西装牛仔裤的流行经久不衰,追求品牌,款式变化,不论城市乡村,人们对服装的消费理念更加成熟,带来服装市场的一片繁荣。大街上再也见不到穿着补丁衣服的人了,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服装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

2021年关于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范文

关于改革开放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范文 系部名称: 专业: ______ 年级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 学号:____ XXXX有限公司 实践时间: xx年--月--日至 xx年--月--日共 --天 一、实践目的: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 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实践要求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二、实践内容:先介绍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

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三、实践结果: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 ___,并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五、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字数:3000字左右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餐厅里,别人一眼就能认出我是一名正在读书的学生,我问 他们为什么,他们总说从我的脸上就能看出来,呵呵,也许没有经历过社会的人都有我这种不知名遭遇吧!我并没有因为我在他们面前没 有经验而退后,我相信我也能做的像他们一样好。我的工作是在那做传菜生,每天9点钟-下午2点再从下午的4点-晚上8:30分上班, 虽然时间长了点,但热情而年轻的我并没有丝毫的感到过累,我觉得这是一种激励,明白了人生,感悟了生活,接簇了社会,了解了未来。在餐厅里虽然我是以传菜为主,但我不时还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

关于改革开放实践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实践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实践报告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XX年7月22日--7月27日 地点: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 组织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团总支 参与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99级、00级部分同学 概况: 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 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

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