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茂《光纤通信》课后答案

卢志茂《光纤通信》课后答案
卢志茂《光纤通信》课后答案

全书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概述

1.1 填空题

(1)光导纤维

(2)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波分复用(WDM) 非零色散光纤(NIDSF) 光电集成(OEIC)

(3)0.85μm 1.31μm 1.55μm近红外

(4)光发送机光接收机光纤链路

(5)光纤C=BW×log2(1+SNR)信道带宽

(6)大大

(7)带宽利用系数

(8)可重构性可扩展性透明性兼容性完整性生存性

1.2 解: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光波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光纤通信。即以光波为载频,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称为光纤通信。

1.3 解:(1)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2)传输距离长

(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无串音

(4)抗腐蚀、耐酸碱

(5)重量轻,安全,易敷设

(6)保密性强

(7) 原料资源丰富

1.4 解:在光纤通信系统中,最基本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光发送机、光接收机和光纤链路。

光发送机由电接口、驱动电路和光源组件组成。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生成的光信号注入光纤。

光接收机是由光检测器组件、放大电路和电接口组成。其作用是将光纤送来的光信号还原成原始的电信号。

光纤链路由光纤光缆、光纤光缆线路(接续)盒、光缆终端盒、光纤连接器和中继器等构成。光纤光缆用于传输光波信息。中继器主要用于补偿信号由于长距离传送所损失的能量。光缆线路盒:将光缆连接起来。光缆终端盒:将光缆从户外引入到室内,将光缆中的光纤从光缆中分出来。光纤连接器:连接光纤跳线与光缆中的光纤。

1.5解:“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波分复用(WDM)+非零色散光纤(NIDSF)+光电集成(OEIC)”正成为国际上光纤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

1.6 解:第一阶段(1966~1976年),实现了短波长(0.85μm)、低速(45或34 Mb/s)多模光纤通信系统,无中继传输距离约10km。

第二阶段(1976~1986年),光纤以多模发展到单模,工作波长以短波(0.85um)发展到长波长,实现了波长为1.31μm、传输速率为140~165Mb/s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无中继传输距离为50~100km。

第三阶段(1986~1996年),实现了1.55μm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通信系统。采用外调制技术,传输速率可达2.5~10Gb/s,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100~150km。

第四阶段(1996~2006年),主要研究的是光纤通信新技术,例如,超大容量的波分复用技术和超长距离的光孤子通信技术等。

1.7 解:全光网是指网络中端到端用户节点之间的信号传输与交换全部保持着光的形式,

即端到端的全光路,中间没有光/电转换器。

特点:(1) WDM 全光网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有极大的

传输容量和传输质量,且与现有的通信网有良好的兼容性。

(2) 全光网结构简单,端到端采用透明光通路连接,沿途没有光/电转换与存储,网络中许

多光器件都是无源光器件,便于维护,可靠性高。

(3) 全光网结构具备可扩充性和可重构性。网络中使用了OXC ,加入新的网络节点时,不

影响原有的网络结构和设备,从而可降低成本。当用户通信量增加或网络出现故障时,可以改

变OXC 的连接方式,对网络进行可靠重构。

(4) 全光网以波长选择路由,各个连接是通过承载信息的波长来识别的,因此对传输速率、

数据格式及调制方式均具有透明性,可提供不同的速率、协议、调制频率和制式的信号,同时

兼容,允许几代设备(PDH/SDH/ATM )甚至IP 技术共存,共同使用光缆基础设施。

(5) 具有自动修复功能。

第2章 光纤和光缆

2.1 填空题

(1)模间 模内 材料色散 波导色散

(2)ps/(nm?km) 1 nm 1km 距离

(3)V <2.405

(4)缆芯 加强元件 护层

(5)架空敷设 管道敷设 直埋敷设 水底敷设

(6)光纤材料 光纤中的结构缺陷

(7)截止波长

2.2 解:光纤由纤芯、包层和防护层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纤芯位于光纤的中心,其作用是

提供传输光信号的通道。包层位于纤芯的外层,其作用是将光封闭在纤芯内传播。光纤的最外

层是防护层,其作用是用来吸收外泄的光能,增加光纤的机械强度与柔韧性以及便于识别等。

2. 3解:色散主要是指能量在时间上相对集中的光脉冲经过光纤传输后其能量在时间上相

对弥散。光纤的色散可以分为三类:模间色散、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色度色散又分为材料

色散和波导色散。在单模光纤中,只存在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

2.4解:光缆是由缆芯、加强元件和护层三部分组成。

2.5解:按照结构方式不同,光缆可分为层绞式、骨架式、束管式和带状式四种基本类型。

2.6解:按照光纤材料的不同,分为石英光纤(用于光纤通信)和塑料光纤;按照光纤折射率

分布形式的不同,分为阶跃光纤和渐变光纤;按照纤芯内光波模式的不同,分为多模光纤和单

模光纤。

2.7 解:数值孔径NA 表示光纤的集光能力,即凡是入射到数值孔径角φ0以内的所有光线都

可以满足全反射条件,从而将光线束缚在纤芯中沿轴向传播。数值孔径NA 越大,光纤捕捉光线

的能力就越强,光纤与光源之间的耦合效率就越高。

数值孔径的计算公式:0NA sin n ?=2.8解:光纤的损耗系数α(λ)表示单位长度km 的光功率损耗dB (分贝)值,定义为

Ρin ,为注入光纤的功率;L 为光纤的长度;Ρout 为经长度L 的光纤传输后的光功率。

α(λ)表示平均每公里长度光纤的光功率衰减大小。光纤传光距离的远近与α(λ)密切相关,α(λ)

越小传光距离越远。

2.9 解:40.4967

2.10 解:NA =0.0769;a ≤7.72μm ;φ0=4.41°

2.11 解:Ρin=9.49μW;Ρou=1.69μW

2.12 解:δτ=0.16ns

2.13 解:a≤0.47μm;Δ≤0.0022

2.14 解:φ0=13°;NA=0.3005

2.15 解:NA=0.212;δτ=50 ns

2.16 解:a1≤2.17μm;a2≤

3.32μm;a3≤3.96μm

2.17 解:λ=1.3μm时,a≤4.05μm;λ= 1.55μm时,a≤4.83μm

第3章无源光器件

3.1 填空题

(1) 数值孔径折射率分布纤芯直径

(2) 活动连接固定连接

(3) 连接器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比的分贝数

(4) 光信号的合路/分路

(5) X型(2×2)耦合器Y型(1×2)耦合器星形(N×N)耦合器树形(1×N,N>2)耦合器

(6) 微镜片耦合器波导耦合器光纤耦合器

(7) 穿过耦合器的某一光通道所引入的功率损耗

(8) 插入损耗附加损耗分光比隔离度

(9) λ=2nL/N

(10) 腔长L 腔内的折射率n

(11) 机械调谐电磁调谐热调谐

(12) 波长

(13) 耦合型光衰减器反射型光衰减器吸收型光衰减器

(14) 固定式光衰减器可变式光衰减器

(15) 体积小质量轻衰减量精度高稳定可靠使用方便

3.2 解:光纤通信系统对无源光器件要求是:

(1) 插入损耗小(2) 反射损耗大(3) 工作温度范围宽(4) 性能稳定

(5) 寿命长(6) 体积小(7) 便于集成(8) 价格便宜

3.3 解:影响光纤连接损耗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被连接的两根光纤是否匹配,即两根单模光纤的模场分布是否匹配,或两根多模光纤的芯径和折射率分布是否相同,被连接的两根光纤性能参数的离散性必然会导致插入损耗的增加;另一方面的因素是安装的精度,即两根光纤横向的错位、纵向的分离(两根光纤中间具有间隙)、光纤的倾斜和截面不平整都会增加插入损耗。

3.4 解:评价光纤连接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插入损耗、回波损耗、互换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等。

3.5 解:根据输入和输出端口数不同,光开关可分为1×1、1×2、1×N、2×2、M×N等多种,它们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用途。

1×1光开关:在光纤测试中,控制光源的接通和断开。

1×2光开关:当光纤断裂或传输发生故障时,可通过光开光改变业务的传输路径,实现光网络自动保护倒换。

1×N光开关:可用于光网络监控,在远端光纤测试点通过此种开关把多根光纤接到一个光时域反射仪(OTDR),通过光开关倒换,实现对所有光纤监测,或者插入网络分析仪实现网络在线分析;也可用于光纤通信器件测试,能同时对多个光器件(如光源、探测器、光纤光缆)

进行测试;在光传感系统中,可实现空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2×2光开关:利用此开关可以组成M×N光开关矩阵,M×N光开关矩阵是光交叉连接(OXC)的核心部件。OXC可实现动态的光路径管理、光网络的故障保护并可灵活增加新业务。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光开关可分为机械光开关、固体波导光开关和其他原理光开关(如液晶光开关)。

3.6 解:表征光纤耦合器性能的主要参数有插入损耗、附加损耗、分光比与隔离度或串音。

3.7 解:需要2×2耦合器个数为

3.8 解:对光开关的要求是插入损耗小、串音低、重复性高、开关速度快、回波损耗小、消光比大、寿命长、结构小型化和操作方便。

3.9 解:F-P腔光纤滤光器是根据法布里一珀罗(Fabry—Perot)干涉原理而制作的滤波器。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的两个端面被抛光、镀银,形成两个透镜,分别安装在两个活动支架上。两个端面相对放置,中间有一缝隙,调节缝隙大小便可调节滤光器的通频带。一般采用压电陶瓷(PZT)对活动支架进行微调。在电信号的驱动下,PZT可进行伸缩,造成空气间隙变化,引起腔长的改变,从而实现波长的调谐。改变光纤的长度同样可以实现调节腔长的目的。这种滤波器的输出光谱呈梳状,即具有周期分布的多谱线,其中心波长由公式λ=2nL/N决定,其中N为正整数。通过改变腔长L或腔内的折射率n,就能调谐滤波波长。

3.10 解:光纤光栅可以应用在光纤光栅滤波器、光纤激光器、WDM合波/分波器、超高速系统中的色散补偿器、EDFA增益均衡器等光纤通信领域。

3.11 解:18.57μm

3.12 解:光衰减器是调节光强度不可缺少的器件,主要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以及线路的评估、调整等方面。光衰减器可按照用户的要求将光信号能量进行预期的衰减,可在通信系统中吸收或反射掉光功率余量,在评估系统的损耗及各类试验中经常使用。

第4章光放大器

4.1 填空题

(1) 光纤放大器

(2) 受激辐射受激散射

(3) 同向泵浦反向泵浦双向泵浦

(4) 在线放大器后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功率补偿放大器

(5) 法布里—珀罗放大器非谐振的行波放大器

(6) 光信号放大器光开关全光波长变换器

(7) 高低宽高

(8) 掺铒光纤泵浦光源光耦合器光隔离器光滤波器

(9) 掺铒光纤粒子数反转受激辐射放大

(10) 能量

(11) 自发辐射提高放大器信号的信噪比

(12) 镨铒

4.2

4.3 解:光放大器的作用是补偿光信号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所损耗掉的能量。

4.4 解:光放大器可分为半导体型放大器(SOA)和光纤型放大器两类。光纤型放大器包括掺稀土元素光纤放大器和非线性光纤放大器。掺稀土元素光纤放大器是一种新型放大器,主要有工作在1550nm的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和工作在1310nm的掺镨光纤放大器(PDFA)。非线性光纤放大器主要有受激拉曼光纤放大器(SRA)和受激布里渊光纤放大器(SBA)。

EDFA具有如下优点:

(1) 工作波长在1.52~1.56μm范围内,与光纤最小损耗窗口一致,在光纤通信中获得广泛应用。

(2) 耦合效率高。因为是光纤型放大器,易于与光纤耦合连接,也可以用熔接技术与传输光纤熔接在一起,损耗可降低0.1dB,反射损耗也很小,不易自激。

(3) 能量转换效率高。激光工作物质集中在光纤纤芯的近轴部分,而信号光和泵浦光在近轴部分最强,这使得光与物质充分作用。能量转换效率一般大于50%。

(4) 增益高、噪声低。输出功率大,增益可达40dB,输出功率在单向泵浦时可达14dBm,双向泵浦时可达17dBm,甚至可达20dBm,噪声系数一般为4~5dB,充分泵浦时,噪声系数可低至3~4dB。

(5) 增益特性不敏感。EDFA的增益对温度不敏感,在100℃内增益特性保持稳定,另外,增益也与偏振无关。

(6) 可实现信号的透明传输,即在波分复用系统中可同时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高速率信号和低速率信号,系统扩容时,可只改动端机而不改动线路。

4.5 略

4.6 解:根据泵浦方式不同,EDFA可分为同向泵浦、反向泵浦和双向泵浦三种结构类型。同向泵浦、反向泵浦和双向泵浦的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61%、76%和77%。在同样泵浦条件下, 双向泵浦的EDFA输出最高。同向泵浦和双向泵浦方式具有较好的噪声性能,反向泵浦的噪声较大,同向泵浦方式的EDFA噪声总是最小的。

4.7 解:影响增益大小的因素还有掺铒浓度、泵浦光功率、光纤长度、泵浦光的波长等。

4.8 略

4.9 解:频移量不同,SRA频移量大于SBA;SRA受激辐射发生在前向,SBA发生在后向;SBA阈植功率比SRA低;SBA增益高于SRA300倍左右。

4.10 解:EDFA是目前线路上使用最广泛的光放大器,但是工作带宽较窄,增益带宽不够平坦,难以适应今后高容量、宽带宽和长距离的传输要求,而SRA具有的低噪声和增益带宽灵活可变等优点,恰好弥补了EDFA的不足。如果采用EDFA与SR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方案,就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放大器各自的优点,使传输系统获得低噪声、小的非线性损耗和宽的增益带宽,以实现DWDM系统的高容量、宽带宽和长距离的传输。

4.11 解:(a) 23.010dB (b) 23.008dB

第5章光源与光发送机

5.1 填空题

(1) 激光阈值电流

(2) 合适的输出光功率良好的消光比调制特性要好

(3) 面发光LED 边发光LED

(4) 变宽长波长

(5) 阈值受激高窄高窄

(6) 保持光源在恒温下工作保持有稳定的输出光功率和发射波长

(7) 发散角数值孔径(NA)

(8) 低高

5.2 略

5.3 解:在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选择码型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传输码型有足够的定时信息,减少连“0”和连“1”的个数,便于时钟提取。

(2) 传输码型应有不中断业务进行误码检测的能力。

(3) 传输码型应力求降低线路传输的码率,或线路传输码率的提高应尽可能的少。

(4) 抗干扰性好,能使可检测的光功率减至最小。

(5) 传输码型的实施,应力求简单和经济。

(6)传输中发生误码时,误码扩散范围或误码增值低。

5.4 解:构成激光器必须具备有光放大作用的工作物质(即激活物质)、使工作物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状态的激励源(泵浦源)以及具有频率选择与反馈作用的光学谐振腔。

5.5 解:当II th时,激光器发射激光。

5.6 解:阈值电流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5.7 解:纵模是指沿光学谐振腔纵向的电磁场分布模式,谐振频率主要由纵模决定。横模是指沿光学谐振腔横向的电磁场分布模式,传播方向主要由横模决定。

单模激光是指LD发出的激光是单纵模,其光谱只有1根谱线,峰值波长称为中心波长,谱线宽度小于0.1nm,故光谱很窄;多模激光是指LD发出的激光是多纵模,其光谱有多根谱线,对应于多个中心波长,其中最大峰值波长称为主中心波长,谱线宽度为几个纳米,故光谱较宽。

5.9 略

5.10略

5.11 解:光源的调制可以分为内调制和外调制两类。内调制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易于实现,但在高速率系统中的不断提高,直接强度调制会产生啁啾效应。外调制性能优越,采用外调制器可以减少啁啾,但技术复杂,价格高。

5.12 解:据题意,输出光功率P=1.5mw,注入电功率=2V?0.075A=0.15W。所以,功率转换效率为

5.13解:据题意,驱动电流I=50mA, 输出光功率P=2mW。故得

5.14解:因为LED的量子效率为

所以

348

19

6.62610310

0.0250mA 1.462mW

0.85 1.610

d

hc J s m s

P I

e m C

η

λμ

-

-

????

==??=

??

第6章 光检测器与光接收机

6.1填空题

(1)移相开关二极管、PIN 、APD

(2)短距离、小容量、长距离、大容量

(3)g hv E >、c g hc E λ=

(4)N +,P ,I ,P +

(5)响应度、量子效率 、响应速度、暗电流Id 、雪崩二极管倍增因子G 、附加噪声指数

(6)光电变换、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均衡滤波和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

6.2~6.11略

6.12 解:①LD 的P-I 特性曲线上存在阀值电流I th ,当LD 的正向电流I > I th 时,LD 发出激光;当I < I th 时,LD 发出荧光。所以,为了使LD 发出激光,调制前要在LD 上预先注入适当的正向电流I B ,也就是预偏电流。

②由于I B 的存在,以致无电信号输入时,LD 也会有—定的光功率输出.这对光接收机是—种噪声。因此,从提高信噪比来看,希望I B 越小越好。但是,从谱线和调制速度来看IB 又不宜过小。这是因为减小I B 会使荧光成分变多、导致LD 输出谱线变宽;并且,当输入脉冲最大幅度IM 不变时,减小I B 会使输出光功率降低;为了使输出光功率不降低,就需要增大IM ,这会使调制电流的幅度变化过大,影响调制速度。所以,对于直接光强度调制的激光而言,折中考虑,通常取I B =(0.7~1)I th 。

6.13 解: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可以进行如下的分析:①由于光源的EXT =0,所以“0”码时,接收的光能量为零;②出于光电二极管暗电流为零、“0”码时光能量为零、放大器又无噪声,所以接收码元为“0”时,光电二极管不输出电子—空穴对.放大器也无信号输出,“0”码不会误判为“l ”码,③由于放大器无噪声,所以只要光电二极管输出—个电子—空穴对,判决器就能判决以来,接收“1”码而光电二权督输出的电子—空穴对数为零的概率则是误码率。 设“1”码所含有的光的能量为E 1,则在“1”码持续期间产生的平均光子数为

hv 是光子能量。光子计数过程的概率密度为泊松分布,设码序列中“0”码和“1”码出现的概率相等,即

解得 E 1=21

即当误码率要求为10-9。时,每个入射“1”码脉冲至少应有21个光子的能量,或者说每个“1”码脉冲含有的平均光子数至少为21个。这就是光接收的量子极限。

第7章 系统设计

7.1填空题

(1) T 系列、美、日、E 系列、欧盟、中国

(2) 二、四、基群、二四二至四次

(3) 传输速率、工作波长、光纤光缆类型、估算中继距离

(4) mBnB 码、插入比特码、mBnB 码、插入比特

(5) 话音、数据业务、互联网业务

7.6略

7.7 解:准同步数字系列(PDH)的不足是:①逐级复用造成上下电路复杂而不灵活;②预留

开销很少,不利于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③T系列和E系列的帧结构和线路码特性不同,难以兼容,转换比较复杂;④点对点传输基础上的复用结构缺乏组网的灵活性、难以组建具有自愈能力的环形网等

7.8 解:①衰减限制系统是指光纤线路的衰减较大、传输距离主要受衰减影响的系统。例如;2次群及其以下的多模光纤通信系统、5次群及其以下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都属于衰减限制系统。其中继距离的估计值为

②带宽限制系统是指光纤衰减很小、传输距离主要受光纤色散带宽影响的系统.算出:其最佳带宽下(码间干扰最小)的中继距离的估计值为

7.9略

7.10略

第8章光纤通信网

8.1 填空题

(1)光信道层、光复用段层和光传输段层

(2)终端复用设备、分插复用设备、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再生器

(3)光发射机、光中继放大、光接收机、光监控信道

(4)映射、定位和复用

(5)9、(270×N)、速率等级、125us

(6)最高速率等级、最低等级速率级别

(7)传送终端功能(TTF)、高阶通道连接(HPC)、高阶组装器(HOA)、高阶接口(HOI)、低阶通道连接(LPC)

(8)STM-1、155.520Mb/s、STM-4、STM-16、STM-64和STM-256。

8.2解:SDH中各速率等级STM-N(N=1,4,16,64,256)都是同步复用。这是因为各速率等级的SDH帧分别由1个或多个AUG帧(管理单元组)复用并加上相应的开销字节而构成,码速调整已在AUG帧之前进行,故AUG帧和各级SDH帧内不要进行码速调整。

SDH承载PDH信号时,在AUG帧(速率150.912Mb/s)之前的阶段不是同步复用,而是采用固定位置映射和浮动位置处理的复用方式。所谓固定位置映射,是让低速率支路信号在高速率VC帧内占用固定的位置;而浮动位置处理,则是让VC帧信号在TU或AUG帧内占用浮动的位置,并进行定位处理(即速率调整)使收发信号保持同步。

8.3解:低阶通道(LP)是指由低阶虚容器VC—11、VC-12、VC-2、VC-3构成的逻辑连接。高阶通道是指由高阶虚容器VC-4、VC—3构成的逻辑连接。在传输过程中虚容器VC-n始终保持完整性,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实体从SDH网中任一点分出或插人。所以,发送端和接收端的VC-n构成了信息通道的逻辑连接,故称为通道(或通道层)。

8.4解:(1)低阶通道VC-11、VC-12、VC-2的帧周期均为500us,故低阶通道每个字节的比特速率为8bit÷500ps=16kb/s。

(2)高阶通道VC-3、VC-4的帧周期均为125us,故高阶通道每个字节的比特速率为8bit÷125us=64kb/s。

(3)复用段、再生段是装载在STM-1帧中,其帧周期为125us,故复用段、再生段每个字节的比特速率为8bit÷l25us=64kb/s 。

8.5解:①光纤接人网是指以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的接入网,又称为光接入网(OAN)。光纤接人网包含用户和端局(LE)之间的全部机线设备、具有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等功能。

②光纤接人网的线路结构是(按下行方向):端局(LE)、远端节点(BN)、光网单元、户终端,其中LE和RN之间、以及BN和ONU之间那是用光缆连接,ONU和用户终端之间用电缆引入线连接。RN放置光远端设备(无源或有源)用来完成光的交叉连接,ONU(通常为有

源设备)用来完成光电转换及其他功能。

8.6解:OADM称为光分插复用器,是网络用户节点上的光信号上、下路设备,它在波分复用光路中可以有选择性地对某些波长信道进行上下路的操作,而对其他波长信道的正常传输不产生干扰。OXC称为光交叉连接器,是网络交换节点上的光信号交叉连接设备,它在光域可以完成单个或多个被长信道的交叉连接。OADM和OXC那是全光网络中完成信息交换的关键设备。

最新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第五六章补充练习题(带答案)

第五章 1.常说的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精确地说是指()。 A.两个用户在通信 B.两台主机的CPU在通信 C.两台主机的网络层在通信 D.两台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中互相通信 2.下列对于传输层端口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传输层端口的概念与交换机或路由器硬件端口的概念一样 B.端口是用来标识不同的服务的,不同的服务使用不同的端口 C.TCP/IP的传输层使用一个16位的端口号来标识一个端口,因此端口的范围是0~65535 D.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的范围是0~1023 3.在TCP数据段的布局格式中,头开始的固定格式长度是()。 A.20B B.24B C.32B D.36B 4.以下TCP熟知端口号错误的是()。 A.TElNET:23 B.SMTP:25 C.HTTP:80 D.BGP:161 5.TCP/IP的传输层协议使用()形式将数据传送给上层应用程序。 A.IP地址 B.MAC地址 C.端口号 D.套接字地址6.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TCP和UDP均是面向连接的 B.TCP和UDP 均是无连接的 C.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 D.UDP是面向

连接的,TCP是无连接的 7.UDP报文中,伪首部的作用是()。 A.数据对齐 B.计算校验和 C.数据加密 D.数据填充 8.一条TCP连接的建立过程包括()个步骤。 A.2 B.3 C.4 D.5 9.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 A.(SYN=0,ACK=0,seq=11221,ack=11221) B.(SYN=1,ACK=1,seq=11220,ack=11220) C.(SYN=1,ACK=1,seq=11221,ack=11221) D.(SYN=0,ACK=0,seq=11220,ack=11220) 10.主机甲和主机乙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A.500 B.700 C.800 D.1000 11.以下关于TCP可靠传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TCP在传输用户数据之前必须进过传输连接建立、维护和释放的过程 B.TCP传输连接建立过程中需要协商双方的通信参数 C.通信参数主要是指带宽、延时以及延时抖动等 D.TCP协议在客户进程与服务器进程连接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 1. D 2. E 3. D 4. B 5. A 6. D 7. A 8. C 9. E 10. D 二、简答题 1答由样本数据获得的结果,需要对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可以使数据更容易理解,统计推断则可以使用概率的方式给出结论,两者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具有变异性的医学规律,使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 2答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设计、数据整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设计能够提高研究效率,并使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数据整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归类,检查数据质量,以及是否符合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要求等。统计描述用来描述及总结数据的重要特征,统计推断指由样本数据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答统计描述结果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推断主要是计算参数估计的可信区间、假设检验的P 值得出相互比较是否有差别的结论。 4答统计量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数据计算得到,参数是描述总体分布特征的指标可由“全体”数据算出。 5答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系统误差由一些固定因素产生,随机测量误差是生物体的自然变异和各种不可预知因素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6答三个总体一是“心肌梗死患者”所属的总体二是接受尿激酶原治疗患者所属的总体三是接受瑞替普酶治疗患者所在的总体。 第二章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 1. A 2. B 3. E 4. B 5. A 6. E 7. E 8. D 9. B 10. E 二、计算与分析 2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A.800ms、1600ms B.801ms、1600ms C.1600ms、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贾俊平统计学(第六版)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解释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2、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汇总、处理、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3、统计学据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个有什么特点? 按照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数值。 按收集方法不同。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不控制条件; 社会经济领域 实验数据:在试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控制条件;自然科学领域。 按时间不同,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收集的数据。 4、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全部研究个体的集合,包括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围、数目判定)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变量:是说明样本某种特征的概念,其特点:从一次观察到下一次观察结果会呈现出差别或变化。(商品销售额、受教育程度、产品质量等级等)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5、变量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取值是分类数据。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取值是顺序数据 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取值是数值型数据。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6、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可数值的变量。(企业个数、产品数量) 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年龄、温度、零件尺寸误差)7、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市场调查、人口普查等。 8、请举出应用统计学的几个领域。 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分析、政府政策制定等;自然科学中的物理、生物领域等。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_谢希仁(第六版)(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 1单项选择题 1.11. 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 A. 中继器 B. 以太网交换机 C. 桥 D. 网关 1.2 2. 在以太网中,是根据___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B) A. LLC地址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IPX地址 3. IEEE802.3u标准是指(B) A. 以太网 B. 快速以太网 C. 令牌环网 D. FDDI网 1.34. 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C) A、令牌环 B、FDDI C、ETHERNET D、NOVELL 1.46. 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是(C) A、面向连接的协议 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 D、以上均不对 1.57. 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__报文。(C) A、TCP 请求报文。 B、TCP 应答报文。 C、ICMP 请求报文。 D、ICMP 应答报文。 1.68. 小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保留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 端口号可自由分配。(C) A、199 B、100 C、1024 D、2048

1.79. 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 B、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 地址 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 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需改动 1.811. ARP 协议的作用是(D) 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 B、连接IP 层和TCP 层 C、广播IP 地址 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 1.91 2. 10BASE-T是指(C) A、粗同轴电缆 B、细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纤 1.1016. 与10.110.1 2.29 mask 255.255.255.224 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IP 地 址是(B) A、10.110.12.0 B、10.110.12.30 C、10.110.12.31 D、10.110.12.32 1.1117. 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 个子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D) A、255.255.255.0 B、255.255.255.128 C、255.255.255.192 D、255.255.255.224 1.1218. 224.0.0.5 代表的是___地址。(C)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_统计学概论第六版习题集总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威廉·配弟、约翰·格朗特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3.数量对比分析 4.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5.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 6.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7.信息、咨询、监督 8.同质性 9.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0.研究目的、总体单位 11.这些单位必须是同质的 12.属性、特征 13.变量、变量值 14.总体单位、总体 15.是否连续、离散、性质 二、是非题 1.非2.非3.是4.非5.是6.非7.是8.是9.是10.非11.非12.非13.非14.是15.非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A 5.C 6.C 7.A 8.A 9.C 10.B 11.A 12.B 13.C 14.A 15.A 四、多项选择题 1.BC 2.ABC 3.ABE 4.ABCD 5.BCDE 6.AC 7.ABCDE 8.BD 9.AB 10.ABCD 11.BD 12.ABCD 13.BD 14.ABD 15.ABC 五、简答题 略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 1.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2.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 3. 统计报表专门调查 4. 经常性一次性 5. 调查任务和目的调查项目组织实施计划 6. 单一表一览表 7. 基层填报单位综合填报单位 8.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9. 单一一览 二、是非题 1.是 2.是 3.非 4.是 5.非 6.是 7.是 8.非 9.是 10.是 三、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C 4. A 5. B 6. C 7. B 8. D 9. C 10. B 四、多项选择题 1. BCE 2. ABCDE 3. ADE 4. ADE 5.ACDE 6. ABD 7. BCDE 8. ABE 9.ACD 五、简答题 略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汇总选择分组标志 2.资料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表 3.不同相同 4.频率比率(或频率) 5.全距组距 6.上限以下 7.组中值均匀 8.离散连续重叠分组 9.手工汇总电子计算机汇总 10.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体系 11.主词宾词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 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 C: D: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1600ms 、1600ms 、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第三章课后答案完全版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嵌入18-1杜国龙20180307008 3-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 -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收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 -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 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数据链路层的3三个基本问(帧定界、透明传轴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3-05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3-06 PPP协议的主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 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只置为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控制字段C通常置为0x03。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PPP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的做法-一样),当PPP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3-0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 (X) -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作二进制除法,1101011011 0000 10011得余数1110,添加的检验序列是1110.作二进制除法,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与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得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得地合并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得主要优缺点. 答: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得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就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得变革? 答:融合其她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得连通性与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得实时交互能力。 1-05因特网得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得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得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得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与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得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得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就是RFC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 d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与大写开头得英文名internet 与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得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得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就是前者得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得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就是Internet得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计算机网络中得主干网与本地接入网得主要区别就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与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得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要传送得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得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得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得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得条件下,分组交换得时延比电路交换得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分组交换时延:kd+(x/p)*(p/b)+(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得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得时延比分组交换得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得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与分组长度分别为x与(p+h)(bit),其中p为分组得数据部分得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得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得大小无关。通信得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得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与结点得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得时延为最小,问分组得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得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得时延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 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统计学第六版部分课后题答案

第四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 4.6 解:先计算出各组组中值如下: 4.8 解: ⑴ ⑵体重的平均数 体重的标准差 ⑶ 55—65kg 相当于μ-1σ到μ+1σ 根据经验法则:大约有68%的人体重在此范围内。 ⑷ 40—60kg 相当于μ-2σ到μ+2σ 2501935030450425501865011426.7120116.5 i M f x f s ?+?+?+?+?=====∑∑ 大。所以,女生的体重差异===离散系数===离散系数女 男10 .010 1 505v 08.012 1 605v =μσ=μσσσ) (1102.250)(1322.260磅=磅=女男=?μ=?μ) (112.25磅==?σ

根据经验法则:大约有95%的人体重在此范围内。 4.9 解: 在A 项测试中得115分,其标准分数为: 在B 项测试中得425分,其标准分数为: 所以,在A 项中的成绩理想。 4.11 解: 成年组的标准差为: 幼儿组的标准差为: 所以,幼儿组身高差异大。 115 100 115X Z =-=σμ-=5.050 400425X Z =-=σμ-= 172.1 4.24.2 2.4%172.1s x x n s s V x = == ====∑ 71.3 2.52.5 3.5% 71.3s x x n s s V x = =====∑

第七章 参数估计 7.7 根据题意:N=7500,n=36(大样本) 总体标准差σ未知,可以用样本标准差s 代替 32 .336 4.119n x x ===∑样本均值 2 1.61 s z α= =样本标准差: 边际误差为:22222 90 1.645 1.6451.61 1.6450.446 3.320.44 (2.883.76)95 1.9699 2.58(2.803.84)(2.634.01) z z x z z z ααααα==?=±=±置信水平%时,=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为: ,同理,置信水平%时,=;置信水平%时,=平均上网时间的置信区间分别为:,;,

统计学(第六版)贾俊平课后习题集规范标准答案

第一章导论 1.1.1 (1)数值型变量。 (2)分类变量。 (3)离散型变量。 (4)顺序变量。 (5)分类变量。 1.2 (1)总体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的集合;样本是抽中的2000个职工家庭的集合。 (2)参数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统计量是抽中的2000个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1.3 (1)总体是所有IT从业者的集合。 (2)数值型变量。 (3)分类变量。 (4)截面数据。 1.4 (1)总体是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集合。 (2)分类变量。 (3)参数是所有在网上购物者的月平均花费。 (4)参数 (5)推断统计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 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原始信息已经存在,是由别人调查和实验得来的,并会被我们利用的资料称为“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时需要注意:资料的原始搜集人、搜集资料的目的、搜集资料的途径、搜集资料的时间,要注意数据的定义、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避免错用、误用、滥用。在引用二手资料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是指抽样时按一定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中的概率,概率抽样的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如果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是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非概率抽样操作简单、实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它适合探索性的研究,调查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提供准备。非概率抽样也适合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 3.调查中搜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自填式、面方式、电话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搜集数据的方法? 实验式、观察式等。 4. 自填式、面方式、电话式调查个有什么利弊? 自填式优点:调查组织者管理容易,成本低,可以进行较大规模调查,对被调查者可以刻选择方便时间答卷,减少回答敏感问题的压力。缺点:返回率低,调查时间长,在数据搜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作业: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 答:连通性:用户在计算机网络上可以相互间交换信息,就好像彼此计算机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等资源共享。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因特网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方式,是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R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最初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要连接在ARPANET 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而后发展为所有使用TCP/IP 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联网相互通信。第二阶段是1985-1993 年,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是1993 年至今,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

(完整版)贾俊平统计学[第六版]思考题答案解析.docx

第一章: 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解释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2、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汇总、处理、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3、统计学据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个有什么特点? 按照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数值。 按收集方法不同。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不控制条件; 社会经济领域 实验数据:在试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控制条件;自然科学领域。 按时间不同,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收集的数据。 4、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全部研究个体的集合,包括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范围、数目判定)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变量:是说明样本某种特征的概念,其特点:从一次观察到下一次观察结果会呈现出差别或变化。(商品销售额、受教育程度、产品质量等级等)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 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 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5、变量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取值是分类数据。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取值是顺序数据 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取值是数值型数据。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6、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可数值的变量。(企业个数、产品数量) 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年龄、温度、零件尺寸误差)7、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市场调查、人口普查等。 8、请举出应用统计学的几个领域。 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分析、政府政策制定等;自然科学中的物理、生物领域等。

统计学(第六版)贾俊平——-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 1、1.1 (1)数值型变量。 (2)分类变量。 (3)离散型变量。 (4)顺序变量。 (5)分类变量。 1、2 (1)总体就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得集合;样本就是抽中得2000个职工家庭得集合。 (2)参数就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得年人均收入;统计量就是抽中得2000个职工家庭得年人均收入。 1、3 (1)总体就是所有IT从业者得集合。 (2)数值型变量。 (3)分类变量。 (4)截面数据。 1、4 (1)总体就是所有在网上购物得消费者得集合。 (2)分类变量。 (3)参数就是所有在网上购物者得月平均花费。 (4)参数 (5)推断统计方法。 第二章数据得搜集 1、什么就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与研究内容有关得原始信息已经存在,就是由别人调查与实验得来得,并会被我们利用得资料称为“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时需要注意:资料得原始搜集人、搜集资料得目得、搜集资料得途径、搜集资料得时间,要注意数据得定义、含义、计算口径与计算方法,避免错用、误用、滥用。在引用二手资料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2、比较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得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就是指抽样时按一定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被抽中得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中得概率,概率抽样得技术含量与成本都比较高。如果调查得目得在于掌握与研究总体得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得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就是指抽取样本时不就是依据随机原则,而就是根据研究目得对数据得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非概率抽样操作简单、实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得专业技术要求不就是很高。它适合探索性得研究,调查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得数量分析提供准备。非概率抽样也适合市场调查中得概念测试。 3、调查中搜集数据得方法主要有自填式、面方式、电话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搜集数据得方法? 实验式、观察式等。 4、自填式、面方式、电话式调查个有什么利弊? 自填式优点:调查组织者管理容易,成本低,可以进行较大规模调查,对被调查者可以刻选择方便时间答卷,减少回答敏感问题得压力。缺点:返回率低,调查时间长,在数据搜集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调整。 面谈式优点:回答率高,数据质量高,在数据搜集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可以充分发挥调查员得作用。缺点:成本比较高,对调查过程得质量控制有一定难度。对于敏感问题,被访者会有压力。 电话式优点:速度快,对调查员比较安全,对访问过程得控制比较容易,缺点:实施地区有限,调查时间不宜过长,问卷要简单,被访者不愿回答时,不宜劝服。 5、请举出(或设计)几个实验数据得例子。 不同饲料对牲畜增重有无影响,新旧技术得机器对组装同一产品所需时间得影响。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 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解:(1)100/(100+20+20+18)=63.3% (2)1000/(1000+20+20+18)=94.5%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