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届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部分)

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届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部分)
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届高三理综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部分)

Ⅲ ⅣⅡ

选项 Ⅰ Ⅱ Ⅲ Ⅳ A 生物膜系统 细胞膜 细胞器膜 内质网膜

B 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 无氧呼

吸 发酵

C 可遗传变异 基因重组 突变 染色体变异

D 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

群落 分解者

安徽省安庆市 2012 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理综生物

1.科学家以链孢霉胆碱缺陷型突变体为材料,将它们培养在含有 3H-胆碱(膜磷脂的前身物)的培养基中,使线粒 体中的脂质被同位素标记,然后再将其转移到没有同位素标记物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在以后生长的几代线粒体中 都有放射性标记。该实验证明了 A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细胞内的生物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 .线粒体内的 DNA 是半保留复制的

D .细胞内的线粒体可进行分裂增殖 1.【答案】D 【解析】实验中用 3H-胆碱来标记线粒体中的脂质(主要在线粒体膜中) 经培养发现在以后生长的几代 线粒体中都有放射性标记,这只能说明线粒体可进行分裂增殖,不能说明生物膜的流动性,故 A 错。细胞内的生物

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题干中只涉及线粒体膜,故B 错。没有标记 DNA ,不能说明 DNA 是半保留复制的, 故 C 错。

2.HIV (艾滋病病毒)感染 T 细胞可使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质 CDK1 失活,并使 cyclinB 积聚。CDK1 是细胞由 DNA 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yclinB 的降解则是进 入分裂期的必要条 件,因而 HIV 的感染造成 T 淋巴细胞核 DNA 处于右图所示 的 A.Ⅰ阶段 B. Ⅱ阶段 C .Ⅲ阶段 D . Ⅳ阶段 2.【答案】C 【解析】根据图解可推知图中Ⅰ、Ⅱ、Ⅲ分 别为细胞分裂间期 的 G 1 期、S 期和 G 2 期,Ⅳ包括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 由于 HIV 的感染, 造成 T 淋巴细胞的蛋白质 CDK1 失活,并使 cyclinB 积聚, 致使 T 淋巴细胞 DNA 复制后无法进入分裂期,因此 T 淋巴细胞的核 DNA 处 于图示的Ⅲ阶段。 3.萝卜的花有白、红、紫三种颜色,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R -r 控制。下表为三组不同类型植株之

间的杂交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组别 亲本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一 紫花×白花 紫花 428,白花 415 二 紫花×红花 紫花 413,红花 406 三 紫花×紫花 红花 198,紫花 396,白花 202 A .白花、紫花、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rr 、Rr 、RR

B .白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白花,红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红花

C .白花与红花植株杂交的后代中,既没有红花也没有白花

D .可用紫花植株与白花或红花植株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3.【答案】A 【解析】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有三种,说明该基因中R 对 r 为不完全显性,即 RR 、

Rr 、rr 分别对应三种性状。由组别三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 ,但三组杂交结果均不能判断出白花和红花 植株的基因型是 rr 、RR ,还是 RR 、rr ,所以 A 选项错误。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均为纯合体,二者自交的后代都 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二者杂交的后代都为紫花的 Rr 。因为该性状为不完全显性,RR 、Rr 的表现型不同,所以, 无论是 Rr×rr 、还是 Rr×RR ,后代都会出现 1∶1 的测交分离比,即都可用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右图所示的概念关系中,Ⅰ表示整个大方框,包含Ⅱ和Ⅲ,Ⅲ又 包含Ⅳ。下表中对应各项不

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4.【答案】A 【解析】生物 膜系统包 括细胞器膜、 细胞膜和 核膜,故 A 选 项错误。 教材中(必修

1 第 95 页) 明确指出,微 生物的无 氧呼吸称为 发酵。在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中(必修

2 第 116 页),将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生长素是由植物一定部位的细胞分泌的固醇类激素

B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C .顶芽和侧芽因生长素产生量不同而促进或者抑制芽的发育

D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5.【答案】B

【解析】植物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固醇类;在胚 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抑制侧 芽生长的生长素来源于顶芽;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作用效果有可能相同。

6.下表为科研人员对一荒地进行的食物链水平上的能量流动分析(单位:J/公顷·年,GP 表示总同化量,NP 表示

净同化量,R 表示呼吸量,GP=NP +R ),对此表所作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食物链每个环节的 NP 仅有很少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B .该表显示出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C .表中数据显示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

D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6.【答案】C

【解析】由图中食物链环节Ⅱ级(田鼠)的 NP +R 之和远远大于 GP ,因而可判断该生态系统有迁入,是一个开放的 生态系统。

29.(19 分)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Ⅰ.(10 分)阅读以下两个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下图为研究草蜢呼吸速率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及结果,其中毛细管截面积为Rmm 2。

实验二:为了研究某种水草的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时的光照强度),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试管中放入相同的水草和等量的 BTB 溶液(BTB 是一种灵敏的酸碱 指示剂,对光不敏感,其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性时无色,偏碱性时呈蓝色,弱酸性时呈黄色)

神经中枢 B C

9

(1)实验一中草蜢的呼吸速率(以吸入氧气的体积为准)应为 mm 3h -1。 (2)实验二中,一段时间后,距离荧光灯 60cm 处的试管无颜色变化,这说明 。 (3)一段时间后,请预期实验二中 2 号、5 号试管内的颜色分别是 、 。 (4)实验二中,用荧光灯比白炽灯更好,原因是 。 Ⅰ.【答案】(10 分,每空 2 分) (1)2R×(L 1+L 2)

(2)距离荧光灯 60cm 处的光照强度为该水草的光补偿点 (3)黄色 蓝色 (4)荧光灯产生的热量少,可避免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解析】(1)由实验一中图解可知,因呼吸产生的 CO 2 被固体氢氧化钠被吸收,则 30 分钟 内呼吸消耗氧气体积为(L 1+L 2)×R ,故草蜢的呼吸速率为 2R×(L 1+L 2)mm 3h -1。

(2)实验二中距离荧光灯 60cm 处的试管无颜色变化,说明水草的净光合速率为 0,故

距离荧光灯 60cm 处的光照强度为该水草的光补偿点。

(3)根据(2)的结果可推知,2 号试管内 CO 2 量增加,溶液呈弱酸性,故呈现黄色;5 号试管内 CO 2 量减少,溶 液偏碱性,故呈现蓝色。

(4) 实验二荧光灯比白炽灯产热量少,对试管内温度的影响较小。

Ⅱ. 分) 右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反射弧的另外四个组成部分, A 、 B 、C 、D 为神经纤维上的四个实验位点。该反射弧的效应器 为运动神经末梢及

其支配的肌肉,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会导致肌肉收缩。为了 探究③是传出神经

还是传入神经,请完成以下实验内容。

⑴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 B 和 C 的神 经纤维膜外,用电刺

激仪刺激在实验位点 A 上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若微电流计 ③

④ 的指针偏转 A D

次,则神经③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 则神经③为传入神

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特点

为 ,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由 ① ②

于 。

⑵为进一步验证上一实验结果,又进行了以下的实验:在 A 、B 之间将神经③剪断,立即用电刺激仪刺激 B 点, 如果 (能/不能)看到肌肉收缩现象,则神经③为传入神经;假如不剪断神经③,而是在C 、D 之间将神经④ 剪断,立即用电刺激仪刺激 C 点,如果 (能/不能)看到肌肉收缩现象,则神经③为传出神经。若以上的刺激 导致肌肉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Ⅱ.【答案】(9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⑴1 2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2 分) ⑵能 能 不能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本体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中,兴奋 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根据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的特点来解答 有关问题。

30.(15 分)某科研所欲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正常的鼷鼠

正常的鼷鼠 第二次接种(灭

活的痢疾杆菌)

未接种

接种

抗体合成程度

+

+++++

.......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

摘除胸腺后注入 T 淋巴细胞的鼷鼠

未接种

接种

接种

+

+

++++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 与甲组相比,乙组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

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 ,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 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_____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

低的原因是 。

(3) 若将题干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成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 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

环而播散,再通过 免疫彻底消灭它。

(4) 为验证 T 细胞是细胞免疫中不可缺少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①实验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结果: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②对照组:______________ _ 。结果: 。 ③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的实验结论,对实验组还需进行以下处理: 。 结果:移植器官被排斥。

30.【答案】(共 15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 记忆细胞 浆细胞 (2) T (1 分)

摘除胸腺后,体内 T 细胞大量减少,体液免疫的抗原呈递受阻(或淋巴因子分泌减少) (3) 体液 细胞

(4) ②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异体器官 移植器官被排斥

③实验组再输入 T 淋巴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了免疫的相关知识和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1)本题考查二次免疫的相关知识。当第二次接种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 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2)戊、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 T 淋巴细胞,乙、丁两组的自变量也是有无 T 淋巴细胞。 (3)当病毒入侵时,体液免疫先发挥作用,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侵入宿主细 胞后再由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4)注重实验变量的设置和观测指标。

31.(20 分)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Ⅰ.(11 分)狗的毛色有白毛、黑毛和棕毛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且基因 B 控制黑色素的合成, 基因 b 控制棕色素的合成,当有基因 A 存在时,所有色素均不能合成。现有纯合白毛狗与纯合黑毛狗杂交,F 1 代均 为白毛,将 F 1 代雌雄狗相互交配,得到的 F 2 代中有 118 条白毛狗、32 条黑毛狗和 10 条棕毛狗(每种毛色的狗中雌 雄比例为 1:1)。 (1)亲本的基因型是 。两对基因 A-a 和 B-b 的遗传 (能/不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

(2) F 2 代中白毛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有 、 、 等 3 种。 (3)若选取 F 2 代中的白毛狗与纯合棕毛狗杂交,则其子代中狗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4)若要通过一代杂交的方法判断出 F 2 代中黑毛狗的基因型,请用遗传图解形式表示杂交实验过程(写出基因型、表 现型)。 Ⅰ.【答案】(11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AAbb×aaBB (2 分) 能 (2) AABB AABb AAbb

(3)白毛:黑毛:棕毛=4:1:1(2 分) (4)(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知识。

(1)题干中F

2

代中白毛狗:黑毛狗:棕毛狗=12:3:1,结合亲本表现型纯合白毛狗与纯合黑毛狗,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且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题干两亲本杂交后的遗传图解为

由遗传图解可知F

2代中白毛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AA__,具体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等三种。

(3)F

2

代中的白毛狗基因型有6种,即:1/12AABB、2/12AABb、1/12AAbb、2/12AaBB、4/12AaBb、2/12Aabb,其产生的配子有4种,即:4/12AB、4/12Ab、2/12aB、2/12ab,棕毛狗只产生一种配子,即ab,其子代基因型为4/12AaBb、

4/12Aabb、2/12aaBb、2/12aabb,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毛:黑毛:棕毛=4:1:1。

(4)F

2

代中黑毛狗的基因型有两种,即aaBB、aaBb,与棕毛狗杂交可判定黑毛狗的基因型。

Ⅱ.(9分)

据中国古代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记载:葡萄酿酒,暖腰身,驻颜色,治补血,耐寒。请回答下列问题:

葡萄酒的酿造离不开酵母菌,首先需要获得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基本程序如下:

(1)配制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有:①计算;②溶化;③灭菌;④倒平板;⑤称量。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⑤③②④C.①⑤②③④D.⑤①②③④

(2)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和,每次接种之前要对接种环进行,避免接种环

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七分种,三分酿”是葡萄酒生产中品质保障的要决,即决定葡萄酒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酒的生产原料——葡萄的

品质。为了获得高品质的葡萄,某科研机构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新品种葡萄,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

用、等酶工具,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以及标记基因等,导入葡萄受体细胞时可用基因枪法,培育出的高品质葡萄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可通过

来实现。

Ⅱ.【答案】(9分,每空1分)

(1)C(2)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灼烧灭菌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DNA连接酶

启动子终止子植物组织培养

【解析】配制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纯化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

板法和平板划线法,采用灼烧灭菌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共三种,其中前两种为酶工具,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由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

和终止子等构成。植物的快速培养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