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的并发症

全麻的并发症
全麻的并发症

全麻的并发症

. 全麻的并发症

下面介绍全身麻醉的几个严重并发症:

一、迷走神经反射:

1、包括:

1)眼心反射:压迫可致心率下降,心跳骤停;恶心,呕吐等。

2)颈动脉窦反射:刺激时可反射引起血压变化,心率下降,反射性晕厥,心律失常。

3)迷走-迷走反射:最为多见,迷走神经分布区域若受刺激压迫,通过心抑制神经纤维抑制心脏,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停搏。

部位:耳鼻咽喉、心、肺、气管、食道、肝、胃、胆、胰、脾、小肠、大肠、直肠、膀胱、生殖系统。以下列手术多见:耳鼻咽喉-胆道-心-颈-食道。其余多为偶发。这些部位的手术压迫或刺激,可引起迷走-迷走反射,导致心血管的意外变化.。

2、诊断: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小儿多表现为反射性喉痉挛、扁桃体、腭裂修补术、喉直达镜检时发生的可能性大,成年人以胆囊手术发生率高。

除手术机械刺激外,下列因素增加其发生率:

突然意外死亡征象:反射性喉痉挛,窒息性缺氧,呼吸中枢抑制。心脏抑制,心跳停止。

3、处理:

①思想准备:手术部位及操作是否易引起,是否原有迷走紧张。

②麻醉:深度适宜,可加局麻阻滞。

③药物:阿托品,可先给(观点不一),可合用麻黄碱。

④心跳停止:立即胸外按压,控制呼吸。强调:预防,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复苏成功率高。

二、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是一种急性,致命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由全麻(吸入)和琥珀胆碱在易感个体所激发的,表现为骨骼肌代谢亢进为特征的全麻危象。早年死亡率70%-90% ,目前降为5%-10%,虽少但应重视。

1.诊断:

突发性骨骼肌亢进综合征。骨骼肌代谢急剧升高,表现为耗氧量、CO2、乳酸和产热量均显著增加。致呼酸、代酸、肌肉强直、高热(可达43℃),肌纤维破坏出现高钾血症、肌红蛋白尿、CK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脑损伤、肺水肿、凝血障碍、器管衰竭。

2.发病情况:罕见,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有报道全麻药发生率为1:15000--1:200000,小儿<15岁占52.1% ,男性占56.8%。

高假索人67.8%

亚洲人10.1%

黑人9.8%

中东人6.6%

拉美人3.5%

美洲本土人1.5%

所有的挥发性麻药均可引起,且与司考林合用时发生率高。

3.治疗:

(1).综合治疗:停药,纯氧吸入,过度通气,支持。

(2).注丹曲林:2.5mg/㎏,i静脉,可重复用,直至症状控制。

(3).纠正呼酸:血气指导,或直接给碳酸氢钠1-2mmol/㎏i静脉。

(4).降低体温: 测中心体温,冷盐水灌洗胃、膀胱、直肠或其它降温措施。

(5).抗心律失常:但不能用钙通道阻滞剂。

(6).抗高钾血症:过度通气、NaHCO3、静注葡萄糖和胰岛素,致命高钾血症时可用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

(7).利尿:甘露醇、速尿等。

(8).心跳骤停:注意用抗高钾治疗。预防:准备丹曲林。

三、肺动脉栓塞:

1.原因:栓子包括血栓(最为多见,且以小腿深静脉与股静脉血栓形成最多见,如留置导管)、气栓、脂肪栓、羊水栓、癌栓等。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一般择期手术0.1-0.8%,择期髋手术0.3%-1.7%,急诊髋手术4%-7%。

2.病理生理: 肺动脉栓塞与损害肺组织、肺循环、右心与左心功能等。

主要变化如下:

(1)呼吸:

生理死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泡萎陷与不张、右左分流

栓塞性肺不张、肺内压增高

气体交换障碍、低氧血症。

(2)肺梗死:部分病人会发生(因为有支气管循环)。

(3)血流动力学:肺血流量下降肺动脉阻力升高肺动脉压增高右心负荷增高右心衰竭。

3.诊断:

症状:最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无此二项不能诊断),同时有烦躁、咳嗽、恐惧、咳血、晕厥。

体征: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颈静脉怒张、发绀、发热、胸膜捻发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肝肿大、低血压、休克。

其它:心电图表现,约40%病人出现电轴左偏或右偏、肺性P波、室早、房颤。X线、超声、扫描均可协助诊断。

4.治疗及处理:

(1).一般支持:吸氧,输液,升压,正性肌力药,抗心律失常等。

(2).肝素治疗:静脉血栓形成者须迅速建立肝素化,持续静脉输入或q4h注射一次,直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为正常的1.5-2倍,时间5-10天。有严重出血者停用。

(3).长期抗凝:可口服华弗林(warfarin),方法基本同上。

(4).溶栓治疗:链激酶,尿激酶,组织f蛋白溶酶原激活物。

(5).其它方法:腔静脉阻断法,栓子切除术等。

四、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

五. 术中低氧血症:主要表现为SPO2下降

病理生理:

低张性缺氧:过敏可致支气管痉挛,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血液性缺氧:中毒后高铁血红蛋白症,如procaine;

循环性缺氧:失血性休克,蛋白质丢失致胶体渗透压下降、肺间质水肿。

多见于:

肺疾患(气胸、肺水肿、肺不张、原有慢支肺气肿等);

心脏疾患(原有心梗,心功不全,心缺血, 心律失常等);

严重低血压(手术、麻醉等);

供氧不足(包括机械障碍等) 。

六、术中支气管痉挛:

表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三凹症,发绀,心率增快,心律失常,SO2下降,呼吸阻力增高,肺哮鸣音等。

处理:查找原因,消除刺激原,应用扩张支气管药(氨茶碱,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配合应用激素。

七、麻醉中心律失常: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发生,如心动过速、过缓,房早、室早、交界性早,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中老年人、原有心脏病者多发。

八、气管导管堵塞: 多发生于婴幼儿

原因:导管前端尖、气管黏膜幼嫩、渗血、分泌物混合后易在前端形成结痂。

表现:CO2蓄积致心率增快、面色潮红,误以为"好",进一步发展则致血压下降、脉细速、心脏骤停。

处理:应紧急换管。

九、中低体温: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外周环境严重低温;

②短期内输入大量冷液体(包括腔镜灌洗液,胸腹腔冲洗液);

③某些麻醉药的中枢降温作用;

④呼吸道丢失水分与热量(开放式或半禁闭式吸入麻醉)。

表现: 心率、血压、SPO2下降,神志不清,无自主呼吸,体温不等。

处理:快速复温,严密监测,控制呼吸,CVP,直至恢复。

十、急性肺水肿:

原因:

1)心脏负荷过重:输入过多液体、应用缩血管药等,尤以小儿及心功不全多见;

2)心功能不全;

3)低蛋白血症:原有或输入晶体液过多使血液稀释;

4)呼吸道梗阻:严重缺氧和CO2蓄积,误吸,过敏等。

表现:R急促,TV下降,双肺呼吸音粗,水疱音,SPO2下降等;

处理:控制输液,给予西地兰、速尿、氨茶碱、地塞米松等。

十一、急性脑水肿:术后死亡率高

可能原因:

1)脑血管麻痹急性扩张,脑血流增加;

2)手术对脑组织挤压或操作粗暴;

3)体位;

4)缺氧、CO2蓄积;

5)输液输血逾量;

6)麻醉药本身;

7)麻醉过浅。

表现:颅内压突然升高,脑组织膨出骨窗,血压及心率先升后降

处理:充分供氧,适当过度通气,甘露醇利尿,激素等.

预防:针对原因,麻醉药应避免吸入药而用静脉麻醉药如芬太尼、SP、依托米酯,肌松药选用非去极化肌松药为宜。

十二. 其它:很多。如术中知晓,主要为麻醉过浅,研究较多。

文章转自:东北医生,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417074214.html,/bencandy.php?fid-115-id-10331-page-1.htm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呼吸系统:占麻醉总并发症的70%。常见的有: 1、呼吸暂停: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纳、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小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 2、上呼吸道梗阻: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病人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务必预防在先。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处理: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或立即人工呼吸 3、急性支气管痉挛: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致反复刺激隆突,或诱导期麻醉过浅也可诱发。病人表现为呼吸阻力极大,两肺下叶或全肺布满哮鸣音,重者气道压异常增高可〉3.92kPa (40cmH2O 4、肺不张: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病人。主要是术后咳痰不力、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所致,也可与单侧支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所致区域性肺不张有关。预防:术前禁烟2~ 3周,避免支气管插管,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 5、肺梗死:多见于骨盆、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预防:对原有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麻醉诱导后翻身时动作宜轻柔。 6、肺脂肪栓塞: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病人。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

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 以至心搏停止等。 循环系统 1、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故术中应加强观察、记录,当病人血压>140/90mmHg 时,即应处理;包括加深麻醉,应用降压药和其他心血管药物。 2、低血压:以往血压正常者以麻醉中血压v 80/50mmHg有高血压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容量补充不足或不及时等。 3、室性心律失常 4、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前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预防: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杜绝因差错而引起的意外;严密监测,建立预警概念。 5、术后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年轻女性、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病人。 6、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苏醒期躁动多与苏醒不完全和镇痛不足有关。预防:正确施行苏醒期操作,并于拔管前应用肌松药拮抗剂,补充镇痛药 及避免低体温。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全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全身麻醉是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诸多并发症,及时的观察及护理够使患者平稳渡过麻醉危险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早日康复。以下是我们在工作中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寒战: 全麻术后寒战是病人于麻醉后苏醒期间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及时观察给予加盖温暖床被,利用升温仪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持续气流,在患者周围营造一个暖环境,可有效地升高体温,减短寒战时间,同时给予关心并耐心解释,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2.躁动 由于对手术后的特殊体位要求以及术后咽喉不适疼痛等症状引起患者的烦躁不安。为防止患者坠床、伤口裂开、扭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需加强护理。通过对病人的观察,找出可能引起躁动的原因,如为痛、体位不适、尿潴留、气管导管等不良刺激,可给予调整舒适体位,诱导小便,或遵医嘱给止疼药。对可能的原因去除后躁动仍持续或原因不明,无呼吸循环紊乱和低氧血症的病人,可遵医嘱给镇静催眠药等,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呕吐 当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时应及时给予侧卧位,避免发生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及窒息,及时清理呕吐物安慰患者,当呕吐严重时通知医生给予止吐药与缓解症状。 4.喉头水肿 麻醉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面色变化,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与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缓解喉部不适,减轻水肿。遵医嘱静脉给药,预防

水肿进行性发展和促进水肿消退。氧气吸入。情况紧急时行环甲膜穿刺或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 5.喉痉挛 由于咽喉部受到机械和化学性的刺激,如拔除气管插管、放置口咽导管、吸痰管的刺激及胃内容物的反流等出现的情况。停止对咽喉部的刺激;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采用麻醉面罩加压给氧;对严重者可按医嘱静脉给药,并行加压人工呼吸,本方法仅适用于单纯声带痉挛,而呼吸道有无梗阻者的处理。 6.低氧血症 由于肺泡通气不足,弥散性低氧血症,肺内分流量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寒战,发热,心输出量降低,血容量不足,二氧化碳蓄积造成病人缺氧而出现低氧血症。对于清醒病人鼓励其深吸气、咳嗽,排出口内分泌物。如咳嗽效果不佳,立即手法开放气道吸痰,同时协助麻醉师用简易呼吸器加压面罩给氧,严密观察病人胸廓起伏、口唇颜色和血氧变化。 7.尿潴留 由于全身或椎管麻醉后排尿反射受到抑制,药物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手术损伤神经,切口疼痛引起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机械性梗阻,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原因引起的。 应给予安慰,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和焦虑,采用各种方法诱导病人放松情绪。也可热敷、按摩下腹部膀胱区,刺激膀胱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反射。各种神经反射诱导,如听流水声。 如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坐起,以习惯姿势床上排尿,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用以上方法不能排尿者,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实施导尿术。 8.苏醒延迟

全麻的并发症

全麻的并发症 . 全麻的并发症 下面介绍全身麻醉的几个严重并发症: 一、迷走神经反射: 1、包括: 1)眼心反射:压迫可致心率下降,心跳骤停;恶心,呕吐等。 2)颈动脉窦反射:刺激时可反射引起血压变化,心率下降,反射性晕厥,心律失常。 3)迷走-迷走反射:最为多见,迷走神经分布区域若受刺激压迫,通过心抑制神经纤维抑制心脏,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停搏。 部位:耳鼻咽喉、心、肺、气管、食道、肝、胃、胆、胰、脾、小肠、大肠、直肠、膀胱、生殖系统。以下列手术多见:耳鼻咽喉-胆道-心-颈-食道。其余多为偶发。这些部位的手术压迫或刺激,可引起迷走-迷走反射,导致心血管的意外变化.。 2、诊断: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小儿多表现为反射性喉痉挛、扁桃体、腭裂修补术、喉直达镜检时发生的可能性大,成年人以胆囊手术发生率高。 除手术机械刺激外,下列因素增加其发生率: 突然意外死亡征象:反射性喉痉挛,窒息性缺氧,呼吸中枢抑制。心脏抑制,心跳停止。 3、处理: ①思想准备:手术部位及操作是否易引起,是否原有迷走紧张。 ②麻醉:深度适宜,可加局麻阻滞。 ③药物:阿托品,可先给(观点不一),可合用麻黄碱。 ④心跳停止:立即胸外按压,控制呼吸。强调:预防,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复苏成功率高。 二、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是一种急性,致命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由全麻(吸入)和琥珀胆碱在易感个体所激发的,表现为骨骼肌代谢亢进为特征的全麻危象。早年死亡率70%-90% ,目前降为5%-10%,虽少但应重视。 1.诊断: 突发性骨骼肌亢进综合征。骨骼肌代谢急剧升高,表现为耗氧量、CO2、乳酸和产热量均显著增加。致呼酸、代酸、肌肉强直、高热(可达43℃),肌纤维破坏出现高钾血症、肌红蛋白尿、CK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脑损伤、肺水肿、凝血障碍、器管衰竭。 2.发病情况:罕见,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有报道全麻药发生率为1:15000--1:200000,小儿<15岁占52.1% ,男性占56.8%。 高假索人67.8% 亚洲人10.1% 黑人9.8% 中东人6.6%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预案

麻醉意外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置预案 一、预防 1. 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 (1)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 (2)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 (3)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 (4)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遵循本院医师负责制。 (5)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对于违反工作常规造成隐患者,给予公开批评及经济处罚;反之,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隐患者,给予表扬及奖励。 (6)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必须遵循当事人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向医务处汇报的逐级上报制度。 2. 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1)制定新职工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操作技能的阶段性考核。 (2)定期进行全科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 (3)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 (4)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国内外业务学习班、进修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 各种麻醉操作的预防措施 (1)加强术前随访,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按照每日的手术麻醉排班表,进行术前随访工作。随访时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史、手术方式,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和病人的耐受情况,并结合自己对各种麻醉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必要时征询上级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 (2)要求:术前随访认真负责,详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报告,如有疑问,及时与病房手术医师联系,包括手术方式及其术中可能对病人生理造成的影响。访视病人时进一步口头复习病史,告之病人围麻醉期注意事项,解除病人对麻醉的顾虑,为麻醉方案的最终决定提供依据。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或麻醉前家属谈话记录。如果在访视过程中对麻醉方案的制定有困难,随访医师回麻醉科向上级医师汇报,共同解决。 (3)静吸复合麻醉在实施过程中,麻醉诱导期可能发生血压下降、通气困难、

无痛内镜麻醉并发症及处理

盛京医院内镜诊治麻醉常见问题应急预案 为保证内镜麻醉安全制定下列应急预案 和教授),决定麻醉实施的方法和评估风险,决定是否 合适实施麻醉 道、面罩、喉罩、监护仪、急救药品目录【每天检查、 1. 人员:主治医生负责制(5年以上主治医,包括副教授 2、 设备和抢救药品: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口咽通气 3、 知情同意和术前评估制度(附件) 中国医科大学附風感京医院 无痛内镜和术前访视单 恋好! 为了恋在无緬內紘娩过座中的丈全?來軽生紅全而了耗的身枠 况,淞側罚读并认真回答下列何皈(林相庞的用冃上打‘、八) 1. 网栗磁①(⑷:咳嗽、上网道朋、昨炎、林、"、财手术、 其他 _________ ;2否} 2. 新环杀册感(1有:菸fit 氐低釦尺、心能失幣、知W 、逛心氛恥 魚、心肌炎.其 ----------------- ;2否) 3. 桦旦炙址卿(I V :苗出血、他血栓、脑块血、曲、袖痈史、其 {& _______ ; 2 否) 4. 严丽肾疾现(1有:转氮IW 异常、肝歩、肝硬化、处S#H*曲张、肾功 不 全、其他 _____; 2否) 5. 內分泌系块实於(皿甲亢、甲低、塘脚5、其 -------- ;2杏) 6. m (l 打鼾?療!》、史;2否〉 7. 过敏史(I 冇: ---- i 2否) 8家賊(1有:心肚血俗寫、两血氐 塘采病、精橹铸、其也 -------- ; 2否)1 9.於査曲禁食4小吋(1忌2否〉;彖*2/阀{1地2否) 瞬检査: 一鮫状况 ____________ ; BP -------- 汁 ---------- ;SM2 --------- 心肺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医科大学附凤盛京医院内镜诊治麻醉知情同意书 辆及中可理咖况: 1.呼联卿,严迴者可極息,必蔡瞒紧急气曹内觸。 2术中及删艇流卿,严赭可般气憾緘窒幺肺炎、,林张鼠 3. 行代御紳&者可能出现下列并发症:牙燃落、声音妙弧唯水肿等。 4. 検査过逐中可能发生心腔血管郵1 卜’in :各和碍失常、心訓缺血、心跚 5、 收、脑出帆孵等?严輔可腕处命,或遗留如职儆陳 (馳因索:航iffi 、砂、有鋭皴者、櫛50趴 酬鼠) 1昨过敢性休克: 6. 术后》§: 7. 梅軌、咽衣燈、乏力及灘可能护谴越 &斛炎。 9.起磁鞠的馆况,如:肺I 蟒、大出血等a 上述可能发生捋蔽已向受齢或家冒交化麻醉医闸联取相应措施予以 W.借仍发生将积极救汛受检者及家展对此茨示理解并同惡麻醉,敝铠 受检者签名: I 家風签字: 麻醉医师: !代签轆 J H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常见并发症 呼吸系统:占麻醉总并发症的70%。常见的有: 1、呼吸暂停: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纳、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小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 2、上呼吸道梗阻: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病人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务必预防在先。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处理: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或立即人工呼吸 3、急性支气管痉挛: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致反复刺激隆突,或诱导期麻醉过浅也可诱发。病人表现为呼吸阻力极大,两肺下叶或全肺布满哮鸣音,重者气道压异常增高可>(40cmH2O) 4、肺不张: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病人。主要是术后咳痰不力、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所致,也可与单侧支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所致区域性肺不张有关。预防:术前禁烟2~3周,避免支气管插管,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 5、肺梗死:多见于骨盆、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预防:对原有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麻醉诱导后翻身时动作宜轻柔。 6、肺脂肪栓塞: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病人。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以至心搏停止等。

循环系统 1、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故术中应加强观察、记录,当病人血压>140/90mmHg时,即应处理;包括加深麻醉,应用降压药和其他心血管药物。 2、低血压:以往血压正常者以麻醉中血压<80/50mmHg、有高血压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容量补充不足或不及时等。 3、室性心律失常 4、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前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预防: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杜绝因差错而引起的意外;严密监测,建立预警概念。 5、术后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年轻女性、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病人。 6、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苏醒期躁动多与苏醒不完全和镇痛不足有关。预防:正确施行苏醒期操作,并于拔管前应用肌松药拮抗剂,补充镇痛药及避免低体温。

全身麻醉有那几个严重并发症

全身麻醉的几个严峻并发症 下面介绍全身麻醉的几个严峻并发症: 一、迷走神经反射: 1、包括: 1)眼心反射:压迫可致心率下降,心跳骤停;恶心,呕吐等。2)颈动脉窦反射:刺激时可反射引起血压变化,心率下降,反射性晕厥,心律失常。 3)迷走-迷走反射:最为多见,迷走神经分布区域若受刺激压迫,通过心抑制神经纤维抑制心脏,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停搏。

部位:耳鼻咽喉、心、肺、气管、食道、肝、胃、胆、胰、脾、小肠、大肠、直肠、膀胱、生殖系统。以下列手术多见:耳鼻咽喉-胆道-心-颈-食道。其余多为偶发。这些部位的手术压迫或刺激,可引起迷走-迷走反射,导致心血管的意外变化.。2、诊断: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小儿多表现为反射性喉痉挛、扁桃体、腭裂修补术、喉直达镜检时发生的可能性大,成人以胆囊手术发生率高。 除手术机械刺激外,下列因素增加其发生率: 突然意外死亡征象:反射性喉痉挛,窒息性缺氧,呼吸中枢抑制。心脏抑制,心跳停止。 3、处理: ① 思想预备:手术部位及操作是否易引起,是否原有迷走紧张。

② 麻醉:深度适宜,可加局麻阻滞。 ③ 药物:阿托品,可先给(观点不一),可合用麻黄碱。 ④ 心跳停止:立即胸外按压,操纵呼吸。强调:预防,严密观看,及早发觉,及时处理,复苏成功率高。 二、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是一种急性,致命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由全麻(吸入)和琥珀胆碱在易感个体所激发的,表现为骨骼肌代谢亢进为特征的全麻危象。早年死亡率70%-90% ,目前降为5%-10%,虽少但应重视。 1.诊断: 突发性骨骼肌亢进综合征。骨骼肌代谢急剧升高,表现为耗氧量、CO2、乳酸和产热量均显著增加。致呼酸、代酸、肌肉强直、高热(可达43℃),肌纤维破坏出现高钾血症、肌红蛋白尿、CK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脑损伤、肺水肿、凝血障碍、器管衰竭。 2.发病情况:罕见,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有报道全麻药发生率为1:15000--1:200000,小儿<15岁占52.1% ,男性占56.8%。高假索人67.8%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气管插管术并发症 一、插管时的并发症及预防 1.牙齿脱落 术前牙齿已有松动或有突出畸形,因上喉镜片触碰引起脱落。一旦牙齿脱落,应及时找,并浸泡于盐水中,准备做牙齿再植。 2.软组织损伤 气道插管困难,唇、舌、咽后壁皆可擦伤出血,黏膜水肿等。3.其他反应 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或心动过缓等循环反应。4.预防 (1)操作轻柔、熟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置入喉镜前,先做高流量过度通气,以提高血氧浓度。 (3)置入喉镜前,应有一定深度、充分完善的麻醉。 (4)限制暴露声门的时间不超过l5s。 二、导管存留期间的并发症及处理 1.管道阻塞 针对发生阻塞原因进行防治。 (1)分泌物与异物应及时吸出以防反流误吸。 (2)因导管不合规格或导管过软扭曲等引起阻塞,应予及时 检查并更换之。

2.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 尤以小儿容易发生。通过经常听诊两肺及胸廓的扩张度及时发现,即刻将导管回拔。 3.导管误入食道 多因插管操作时误入,也可因术中体位改变、手术操作等多种原因引起导管过浅脱出后而盲目推进误入,故完成插管后必须经常监听呼吸音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固定可靠。 4.呛咳及支气管痉挛 多因麻醉变浅及气管内积存分泌物引起,可加深麻醉和加用肌松剂。严重支气管痉挛可考虑用药解痉,平稳后吸净分泌物。 5.气管黏膜损伤 多因套囊压力过高所致。 三、拔管后并发症及处理 1.喉痉挛 拔管前应充分吸引,以免分泌物刺激咽喉。一旦出现痉挛,要及时托起下颌。一般面罩供氧后痉挛即可解除;持续不止者,可用药物解除并加压通气。 2.误吸 拔管呕吐,因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建立而出现误吸意外,须加强术后护理。 3.咽喉痛

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 杭燕南洪涛闻大翔 近来,全身麻醉逐渐增加,老年病人手术也越来越多,全麻后并发症防治受到重视,以往认为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并不常见,但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和监测技术的发展,麻醉医师知识面的扩展以及病人对医疗要求的提高,对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更加关注。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范畴包括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变化,也可有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脑损伤,如脑出血和脑梗死。 1.发生率 全麻后并发脑梗死与脑出血可导致患者死亡或留下终身残疾。有研究表明一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率可增加9倍。在非神经非心血管手术发生局限性神经缺损并不常见,仅为0.02%~0.07%。但在外周血管手术以及老年患者发生率则可增加10倍以上。心脏手术的脑损伤发生率则更高。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表明,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8%,而1997年的数据为1.5%~3.0%。 术后精神认知障碍由于定义方法的不同,统计发生率有很大差异。所幸大部分神经兴奋或抑制是可逆的,但部分是不可逆的。在冠状动脉旁路吻合手术患者,术后8天仍有60%以上的患者有神经功能障碍,8周后降至25%~30%。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在主动脉瘤手术为46%,心内直视手术为7~77%,肺移植术为50%,骨科大手术为13~41%,上腹部手术为7~17%。 我院联合三家医院进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发病率见表1: 表1各医院病人的基本情况及POCD发生例数 医院病例数POCD例数POCD发生率 仁济医院32 7 21.9%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38 9 23.7% 第七人民医院40 14 35.0% 公利医院25 10 40.0% 总计135 40 29.6% 我院ICU进行的有关精神障碍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如下表2: 表2 各手术组术后精神障碍发病率 手术类型例数精神障碍发生率(%) 普外组221 34 15.38 骨科组17 2 11.76 泌尿组14 1 7.14 普胸组58 8 13.79 体外组70 23 32.86 合计380 68 17.89 2.全麻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常用麻醉并发症处理(20200706103213)

局部浸润麻醉并发症及处理一、毒性反应:局麻药物吸收入血后,单位时间内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 耐受剂量就可发生毒性反应。 1、常见原因:1)一次用量超过病人耐量2)局麻药误入血管3)作用部位血管丰富未酌情减量或局麻药中未加入副肾4)病人体质衰弱对局麻药物 耐受力降低,或有严重肝功能受损,局麻药代谢障碍,血药浓度升高。 临床上有病人用少量局麻药后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称高敏反应。 2、临床表现:轻度反应时有眩晕、多语、烦躁不安、定向障碍或嗜睡 等。此时如药物停止吸收可逐渐缓解。若体内局麻药浓度继续升高,可 出现意识丧失,肌肉震颤抽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继而出现全身 抑制,心动过缓,心率失常,血压下降,呼吸潜慢,严重者呼吸心跳停 止。 3、急救处理:1)立即停止用药,吸氧对症处理2) 躁动不安,可用安定 kg肌注或静注,抽搐和惊厥者静注硫喷妥钠1-2mg/kg,若抽搐不止,可行控制呼吸(即器官插管)条件下用短效肌松药琥珀胆碱1mg/kg静注。3)低血压者适当给予麻黄碱或间羟胺时升压药维持循环功能。 二、过敏反应:少见以酯类发生机会多,酰胺类少见。 1、临床表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呼吸困难, 或休克等。 2、急救处理:1)预防:麻醉前询问过敏史和进行药物过敏试验。2)一旦发生:立即对症状过敏处理。急救用副肾~静注,并进行氧气吸入,

抗组织胺药苯海拉明20-40mg肌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血压降低时用麻黄碱或异丙肾上腺素解除支气管痉挛。 注意:1)局麻药内加入肾上腺素的注射可引起心血管等反应,应与局麻 药的过敏反应区别。肾上腺素的反应经休息或予以安定即可缓解 2)在锁骨上和肋间进行神经阻滞者观察有无气胸并发症。 腰麻并发症及处理 一、麻醉期间并发症及处理 1、血压下降和脉搏缓慢:多于用药后15-30分出现,出现血压下降 90mmHg以下。 1)常见原因:脊麻可使交感神经部分阻滞,容量血管扩张,静脉回心血 减少,心排血量减少。麻醉范围越广或病人术前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 全等情况血压下降更甚。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可减慢,尤其在麻 醉平面超过T4时,可出现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此时需及时处理。 2)处理:现快速输液200-300ml补充血容量,可静脉注射麻黄碱15mg 或抬高下肢,增加静脉血回心,需要时还可用阿托品-静注,提高心 律。 2、呼吸抑制:为脊麻平面高使呼吸肌运动无力或麻痹所致。 1)临床表现:胸闷气短,说话无力,甚至发绀。 2)处理:尽早氧气吸入或行辅助呼吸,保证通气量足够,若麻醉平面高 达颈髓时呼吸会停止,须立即用气管内插管行人工呼吸同时支持循环, 以免心跳骤停。 3、恶心、呕吐

麻醉常见并发症防治

课件一 麻醉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荣昌县人民医院麻醉科郑彬武 一、局部麻醉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局部麻醉:是指病人神志清醒,身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被暂时阻断,运动神经功能保持完好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这种阻滞应完全可逆,不产生组织损害。(一)、局麻药毒性反应 是一种最常见的麻醉并发症 1、原因: 主要是穿刺针误入血管而未及时发现;操作注药太快、压力太大,药物迅速吸收,特别是在未加肾上腺素的情况下,也会导致中毒;局麻药超极量注射。 2、预防: ①穿刺针切勿过深;②注药前、中、后反复抽吸;③注药速度切忌太快;④药物不可超过极量;⑤局麻药中加肾上腺素,减慢吸收和延长作用时间;⑥术前选用安定或其他苯二氮类药,对惊厥有较好保护作用。 3、表现: 局麻药重症毒性反应突出表现是惊厥;先驱症状:如惊恐、突然入睡、多语、躁动、头昏、口舌发麻和肌肉抽动,此时就应停止注射,采用过度通气以提高大脑惊厥阈。一旦发生惊厥,全身肌肉不协调、强烈地收缩,影响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甚至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应重在预防。 4、治疗:由于局麻药在血液内迅速再分布和稀释,所以一次惊厥持续时间多不超过1分钟。 ①发生惊厥时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发生意外的伤害。 ②给氧,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 ③静注SP50~100mg(2.5%SP2~4ml)或安定2.5~5mg静注; ④司可林1mg/kg静注,可停止肌肉阵挛性收缩;但只能由熟练的专业麻醉师应用,且要有人工呼吸的设备。如果病人在应用巴比妥类或安定药物后仍继续抽搐,则是应用肌松药的适应症。(二)、局麻药液误入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 1、原因: 主要是颈丛、臂丛阻滞操作穿刺针一是进针过深,二是进针方向偏内向后。特别是以前那种穿刺方法:尤以自第C4穿刺点向第C3横突的一针法,局麻药误入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机会最大。 2、预防 主要在于穿刺时进针切勿太深,注药时反复抽吸,注药2~3ml后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等不适,无再注入余药。 3、表现 引起高位硬膜外阻滞,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全脊麻。 4、处理 详见后全脊麻的处理 (三)、膈神经阻滞 膈肌主要由C4神经组成,同时接受C3、C5神经的小分支,颈深丛、臂丛阻滞常易累及,双侧受累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及胸闷;因此不能双侧颈深丛及臂丛阻滞。一般膈神经阻滞仅轻微胸闷和呼吸困难,吸O2即可缓解。 (四)、霍纳氏Horner综合征 注药后病人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眼结膜充血、鼻塞、面潮红、不出汗,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一、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一)呕吐、反流与窒息呕吐是通过一反射性动作迫使胃内容物排出。反流为胃内容物受重力作用或因腹内压力的影响而逆流入咽喉腔。呕吐或反流物易造成误吸,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为全麻主要危险之一。 呕吐及反流常发生于饱食后、腹内压增高(如肠梗阻、产妇)、创伤、失血、休克、高颅压及昏迷病人。某些药物如乙醚、硫喷妥钠的作用,腹腔内脏及咽喉部操作的机械刺激,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等都有影响。 为预防呕吐和反流引起误吸的意外,全麻前应严禁饮食,使用镇静、镇吐或抗胃酸类药,必要时作胃肠减压。对饱胃患者的全麻应先行清醒气管插管或快速插管,亦可用食管阻塞器,麻醉诱导力求平稳。 全麻下发生呕吐和反流时,应立即取头低位,使声门高于食管入口,头偏向一侧,便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如因误吸酸性胃液,尤其是出现胃酸误吸综合征时,除气管内吸引外,应使用氟美松、氨茶碱、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为稀释并中和胃酸可用生理盐水10毫升进行气管内冲洗和清吸,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二)呼吸道梗阻按部位分成呼吸道梗阻和下呼吸道梗阻或两者兼而有之。按性质分成机械性梗阻如舌后坠、分泌物或异物阻塞及机能性梗阻如喉或支气管痉挛。 1.舌后坠全身麻醉下下颌松驰,使舌根后坠而堵塞咽喉通道,造成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梗阻,可听到鼾音(打呼),正常睡眠时亦可出现。处理方法有:①托起下颌;②放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③头偏一侧或肩背垫高头后仰位(图1-22)。麻醉病人未醒前头底下不宜垫枕,以免发生舌后坠。 (1)舌根后坠而堵塞呼吸道 (2)当头向后仰可使呼吸道通畅 (3)口咽导气管法 (4)鼻咽导气管法

16全麻并发症及防治

全麻并发症及防治 (一)呼吸系统 1、呼吸道梗阻: (1)上呼吸道梗阻:梗阻部位在喉头以上,可分为机械性及机能性。 原因: 机械性梗阻的原因有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等。机能性原因有喉痉挛。预防及处理: ①全身麻醉下发生的呼吸道梗阻,其“梗阻”症状可不明显,因此应密切观察,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更为重要。 ②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道。 ③吸除口咽部分泌物,将病人头转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的流出。 ④喉头水肿多发生于婴幼儿及气管导管插入困难者,遇此情况,可预防性静注氢化可的松 0.5-1.0mg/kg;术后发生喉头水肿者除吸氧、激素治疗外,严重者尚需行气管切开。 ⑤轻度喉痉挛者可加压给氧,严重者可经环甲膜穿刺置入粗针头行加压给氧,多数均可缓解。对上述处理无效或严重喉痉挛下刺激喉头;采用硫喷妥钠麻醉或行尿道、宫颈扩张等手术时,应给予阿托品0.3-0.5mg,预防喉头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2)下呼吸道梗阻:梗阻部位在喉头以下者。 原因: 机械性梗阻最常见原因是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过长而紧贴在气管壁上、粘痰或呕吐物误吸堵塞气管及支气管。 机能性原因为支气管痉挛,多见于浅麻醉时、支气管内异物、炎症刺激、肌松药的组胺释放作用以及支气管哮喘者。 预防及处理: ①仔细挑选气管导管,过软或不合格者应丢弃。 ②经常听诊肺部,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③维持适当麻醉深度,预防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诱因。保持麻醉深度及氧合(通气)适当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重要措施,必要时可静注氨茶碱0.25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 2、通气量不足: 原因: ①麻醉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肌松药对呼吸肌的麻痹而辅助呼吸及控制呼吸又不充分者。 ②吸入麻醉药残存0.1MAC时仍可抑制缺氧-通气反应,致麻醉恢复期通气不足。 ③麻醉恢复期肌松药的残存作用。 ④术中过度通气2小时可消耗近3L的CO2储备,术后机体则需降低通气量以补充所消耗的CO2,故有通气量不足,且可导致低氧血症。 ⑤术中所用麻醉性镇痛药常为术后呼吸抑制的重要原因,尤以高龄、肥胖者为然。 ⑥麻醉期间发生通气不足时,主要表现为CO2潴留;而恢复期发生通气不足,除CO2潴留外,还可发生低氧血症,而后者的威胁尤甚。 预防及处理: ①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应适当,避免通气不足或长时间过度通气。 ②加强围术期病人的呼吸功能监测,尤其对高龄、肥胖等“高危”病人。 ③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即呼叫病人可睁眼、抬头、握拳、用力吸气压力可达 2.94kPa(-30cmH2O)、TOF中T4/和T1>70%,可避免或减少麻醉恢复期的通气不足。 3、低氧血症:吸空气时PaO2<8kPa(60mmHg)或吸纯氧时PaO2<12kPa(90mmHg)。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及处理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 发症及处理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全身麻醉常见意外和并发症及处理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54-01 在我们日常手术工作中,全身麻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全身麻醉时,由于受到麻醉药物影响、手术直接创伤、神经反射亢进以及患者原有病理生理变化的特殊性等,均可能导致某些系统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充分了解全身麻醉常见的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减轻全麻手术病人的伤害,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全身麻醉的意外和并发症主要出现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其发生与病人情况,麻醉手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期及术后处理有密切联系。为此必须强调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 1 呼吸系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1.1 呕吐和窒息:呕吐发生在麻醉诱导期,术中或麻醉苏醒期。饱食后的急诊、肠梗阻、剖宫产术及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全麻过程中易发生。呕吐前常有恶心、唾液分泌增多、频繁吞咽及痉挛性呼吸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生极易发生误吸引起窒息。处理:一旦发生立即将病人上身放低,头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排

出,避免进入呼吸道。迅速清除与吸尽口鼻腔内呕吐物,如有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应诱发咳嗽或行气管内插管彻底吸出。胃液入气管除给予氨茶碱和抗生素外经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镜用5-10ml盐水反复冲洗支气管。另外完善术前胃肠道准备,成人择期手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保证胃排空,避免术中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或误吸。 1.2 呼吸道梗阻:以声门为界,呼吸道梗阻分为上呼吸道梗阻和下呼吸道梗阻 1.2.1 上呼吸道梗阻:最常见原因舌后坠和咽部分泌物积聚,吸气困难为主要病症,舌后坠时可听见鼾声,咽喉部有分泌物则呼吸时有水泡音。处理: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管,并及时吸除分泌物。梗阻即可解除。其它原因诱发的喉痉挛,病人呼吸困难,吸气时呈鸡鸣声,发绀。应立即去除诱因加压给氧,若不缓解,可用粗针头经环甲膜穿刺,开放气道。如痉挛仍不解除,静注肌松剂后做气管插管,用麻醉机控制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1.2.2 下呼吸道梗阻 常因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积聚或唾液、呕吐物误入下呼吸道引起,宜可因气管痉挛引起,多发生于

术后常见麻醉并发症

术后常见麻醉并发症 (一)全麻后清醒延迟 1、常见原因: (1)全麻药的残余作用,包括吸入静脉全麻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等。 (2)病理生理改变引起全麻药排泄时间延长,如高龄、肝肾功能障碍、低温等。 (3)术中并发症引起的意识障碍,如电解质紊乱、德糖异常、脑血管意外等。 2、处理: (1)维持循环稳定、通气功能正常和供氧; (2)通过适当通气和高流量(>5L/min)吸氧,将吸入麻醉药迅速排出; (3)药物拮抗肌松药及麻醉性镇痛药的残余作用; (4)针对病因治疗。 (二)上呼吸道梗阻 1、临床表现: (1)部分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并有鼾声。 (2)完全呼吸道梗阻:鼻翼扇动,有三凹征,无气体交换。 2、常见原因及处理: (1)舌后坠:托起下颌,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2)喉痉挛:常因在缺氧时刺激喉头所致,纠正缺氧常可解除。 (3)喉头水肿:可因气管内插管、手术牵拉或刺激喉头引起。轻者可静注皮质激素或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严重者应行紧急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4)声带麻痹:甲状腺手术损伤或压迫、气管周围的手术及操作都有引起声带麻痹的危险。一侧麻醉仍可维持呼吸道通畅;双侧麻痹可致呼吸道梗阻。 (5)局部压迫:主要是颈部手术后血肿形成压迫气管。应立即通知外科医师,并以面罩加压给氧后行气管内插管。在紧急情况下,可在床旁将伤口开放。 (三)通气不足 1、临床表现: (1)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 (2)潮气量不足,或呼吸频率慢; (3)血气分析:PaCO2>5kPa(45mmHg),同时pH<7.30.

2、常见原因和处理: (1)中枢性呼吸抑制:包括颅脑手术的损伤、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和镇静药的残余作用。应以机械通气维持呼吸直到呼吸功能的完全恢复。必要时以拮抗药逆转。 (2)肌松药的残余作用:肝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及抗生素的应用等,可使肌松药的代谢速度减慢,加重术后肌松药的残余作用。应辅助或控制呼吸直到呼吸肌力的完全恢复,必要时给以拮抗。 (3)术后低肺容量综合征:胸腹部手术后、疼痛刺激、腹胀、胸腹带过紧及过度肥胖等因素,可限制肺膨胀,导致通气不足,尤其是COPD病人。应加强术后镇痛,鼓励和帮助病人深呼吸和咳嗽,必要时行预防性机械通气。 (4)气胸:为手术及一些有创操作的合并症,听诊或胸部X片可以确诊。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 (5)支气管痉挛:合并COPD、哮喘或近期呼吸道感染者容易发生。可以静注氨荷碱(负荷量为5mg/kg.30min,维持量为0.5-1.0mg/kg.h),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素(0.25-1.0μg/min)。 (四)低氧血症 1、临床表现: (1)吸空气时,SpO2<90%,PaO2<8.0kPa(60mmHg)。 (2)呼吸急促,紫绀,躁动不安。 (3)心动过速,心律紊乱,血压升高。 2、常见原因和处理: (1)上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或气胸。 (2)弥散性缺氧:多见于N2O吸入麻醉,停止吸入N2O后应吸纯氧5-10min. (3)肺不张:因分泌物过多或通气不足等因素引起肺容量降低所致。应鼓励病人深吸气、咳嗽及胸部物理治疗。大范围肺不张可表现顽固性低氧血症,胸片可见肺萎缩,应以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4)肺误吸入: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吸入物的pH值及容量,pH低于2.5,容量大于0.4ml/kg者危险性明显增加。;轻者对氧治疗有效,严重者应行机械通气治疗。 (5)肺梗塞:可见于血栓脱落、空气或脂肪栓塞。主要是支持治疗,包括氧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指标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 1. 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 (1) 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 (2) 严格执行《麻醉科工作常规》。 (3) 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 (4) 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遵 循本院医师负责制。 (5) 建立科室奖罚制度。对于违反工作常规造成隐患者,给予公开批评及经 济处罚;反之,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隐患者,给予表扬及奖励。[医学 (6) —旦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必须遵循当事人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向医务处汇报的逐级上报制度。 2. 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1) 制定新职工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操作技能的阶段性考核。 (2) 定期进行全科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 (3) 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 (4) 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国内外业务学习班、进修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 业技能。 3. 各种麻醉操作的预防措施 (1) 加强术前随访,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麻醉医师按照每日的手术麻醉排班表,进行术前随访工作。随访时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史、手术方式,估计手术的难易 程度和病人的耐受情况,并结合自己对各种麻醉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必要 时征询上级医师的意见,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 (2) 要求:术前随访认真负责,详细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生化检查和 影像学检查报告,如有疑问,及时与病房手术医师联系,包括手术方式及其术中可 能对病人生理造成的影响。访视病人时进一步口头复习病史,告之病人围麻醉期注

意事项,解除病人对麻醉的顾虑,为麻醉方案的最终决定提供依据。随后, 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或麻醉前家属谈话记录。如果在访视过程中对麻醉方案的制定有困难,随访医师回麻醉科向上级医师汇报,共同解决。 (3) 静吸复合麻醉在实施过程中,麻醉诱导期可能发生血压下降、通气困难、 插管困难,甚至导致牙齿损伤等情况。术毕麻醉苏醒期可能发生自主呼吸恢复延迟或苏醒延迟、拔管困难等情况。 预防措施:麻醉操作前检查麻醉机和监护仪等设备工作状况,准备好必要 的气管插管器械,准备合适的麻醉诱导药物及其它相应的必备抢救药物。病人如有牙齿松动,要适当固定。诱导前适度补液,在上级医师带领下,诱导时注意注药速度和病人的通气状况,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和通气不足的发生。气管插管时要有良好的肌松,操作要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如遇插管困难,可根据手术要求,选择喉罩通气道或纤支镜下气管插管。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排除可能的手术操作干扰,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当遇到难以处理的病情时,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严格执行上级医师负责制。术毕拔管等可参见复苏室常规”。 (4) 椎管内麻醉在术前访视时即应排除病人有穿刺部位周围感染征象之可 能。术中常见异常为麻醉平面过高、恶心、呕吐和寒战等。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为穿刺部位疼痛、术后头痛、局部神经支配节段皮肤感觉异常甚至影响运动功能。 预防措施: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局部解剖结构,助手配合帮助安放体位,进针时注意速度和层次突破感。当发生病人下肢弹跳等情况时,应退出穿刺针重新操作,且术后随访时要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或运动异常。当药物注入椎管后,即刻调控麻醉平面,使之合乎手术要求,又不影响病人的呼吸。适当补液,必要时小剂量阿托品或麻黄素静脉内注射可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注意面罩供氧。术后发生腰背部疼痛时,可嘱咐病人腰下垫薄枕及热敷理疗。有部分病人会发生术后坐起头痛,建议多补液和饮水,多平卧,必要时口服安定。对于发生局部皮肤节段感觉过敏或功能异常者,建议尽快协同病房和相关科室进行必要的治疗。 (5) 神经阻滞局麻药误入血管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造成呼吸、循环抑制。 预防措施:操作轻柔,定位准确,可使用神经阻滞定位仪。注药前抽吸针 筒,明确无血液进入,可防止麻醉药误入血管引起中毒。一旦病人出现口唇麻木、惊厥等征象时,面罩吸氧,同时准备全麻下气管内插管。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1.

全身麻醉并发症及防治 气管插管术并发症 一、插管时的并发症及预防 1.牙齿脱落 术前牙齿已有松动或有突出畸形,因上喉镜片触碰引起脱落。一旦牙齿脱落,应及时找,并浸泡于盐水中,准备做牙齿再植。 2.软组织损伤 气道插管困难,唇、舌、咽后壁皆可擦伤出血,黏膜水肿等。 3.其他反应 可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或心动过缓等循环反应。 4.预防 (1)操作轻柔、熟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置入喉镜前,先做高流量过度通气,以提高血氧浓度。 (3)置入喉镜前,应有一定深度、充分完善的麻醉。 (4)限制暴露声门的时间不超过l5s。 二、导管存留期间的并发症及处理 1.管道阻塞 针对发生阻塞原因进行防治。 (1)分泌物与异物应及时吸出以防反流误吸。 (2)因导管不合规格或导管过软扭曲等引起阻塞,应予及时检查并更换之。 2.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 尤以小儿容易发生。通过经常听诊两肺及胸廓的扩张度及时发现,即刻将导管回拔。 3.导管误入食道 多因插管操作时误入,也可因术中体位改变、手术操作等多种原因引起导管过浅脱出后而盲目推进误入,故完成插管后必须经常监听呼吸音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固定可靠。 4.呛咳及支气管痉挛 多因麻醉变浅及气管内积存分泌物引起,可加深麻醉和加用肌松剂。严重支气管痉挛可考虑用药解痉,平稳后吸净分泌物。 5.气管黏膜损伤 多因套囊压力过高所致。 三、拔管后并发症及处理 1.喉痉挛 拔管前应充分吸引,以免分泌物刺激咽喉。一旦出现痉挛,要及时托起下颌。一般面罩供氧后痉挛即可解除;持续不止者,可用药物解除并加压通气。 2.误吸 拔管呕吐,因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建立而出现误吸意外,须加强术后护理。 3.咽喉痛 插管操作轻柔,所选导管适当,可减轻咽喉痛。数日后一般不经特殊治疗而自愈。 4.喉水肿

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全身麻醉下胃转流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采用全麻术下胃转流手术术后护理,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20例患者血糖下降且趋向稳定,并发症发生率15%;患者6 d进食半流质食物,12 d可进普食,平均住院时间15 d;6例患者出院时可停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9例患者术后3个月完全停用胰岛素或降糖药,6个月后仅有5例患者用药且用药量为术前1/3。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全麻胃转流手术后进行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2型糖尿病;胃转流手术;全身麻醉;护理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逐渐损害血管和神经,引发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数截止2011年年已达3.66亿,而2型糖尿病占总患者90%以上,目前患者数量仍处于急剧上升阶段[2]。糖尿病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锻炼身体等。研究发现[3],胃转流手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代谢功能异常,易出现代谢紊乱,加之手术本身就是创伤,全身麻醉会产生应激反应,若术后得不到有效护理可能发生伤口感染、出血、胃排空障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因此术后的护理尤其重要。该研究选取于2016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全麻术后的护理展开报道,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所有患者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标准[4],平均病史7年;并发糖尿病肾病1例,糖尿病眼底病变者2例。术前使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术后早期采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禁用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并全身麻醉后,医生用闭合器将胃从胃小弯侧距离贲门4 cm 处至胃大弯侧网膜无血管区横行闭合,保留残胃容量100 mL,在空肠近端横断空肠,远端空肠于胃底用吻合器吻合。近端空肠吻合于胃肠端合口60 cm的空肠肠壁,两吻合口间的空肠距离根据患者的BMI而定。该组为50~100 cm。对术后患者实施护理: 1.3 术前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